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六年級英語學習經驗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小班教育 英語 認讀能力
一、課題研究的意義及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年級是英語學習的初級階段,在此階段側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既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也符合小學生學習語言的規律。但這并不表示小學英語教學只包括聽說兩方面,小學生認讀能力的培養也不容忽視,應將讀寫與聽說有機結合,使其相互促進。所以在英語教學的啟蒙階段,對小學生認讀能力的培養也要有所側重。長期的英語教學則存在著“重聽說,輕認讀”、英語認讀能力較弱的問題,忽視了語言學習的輸入輸出平衡原則,英語學習中的“瞎子”現象的發生頻頻出現。適逢我校三年級開展小班化教育教學實踐,如何體現小班化教育教學的優勢并在此基礎上對中年級英語認讀教學進行改革與實踐,提高學生英語認讀能力,形成有效的方法與策略等問題的涌現,大大地激發了我的研究激情。
二、課題研究的方法及過程
本課題的研究是研究者經過一輪三至六年級的英語教學,又重新進行三年級的英語教學,追溯以往三年級英語教學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本著“問題即課題”原則開展小課題的研究,積極探索在小班化教育環境下提高三年級學生英語認讀能力的有效策略。本課題的研究可分為三個階段:
1.前期準備階段(2006.3~2006.5)。本著“問題即課題”原則,找出自己在今后一年內的主要教育教學工作的立足點,把急需解決的主要教與學的矛盾,確立相應的研究范圍。
2.實施研究階段(2006.5~2007.3)。經過對本課題的文獻研究、現狀調查、行動研究、個案研究等方法的綜合運用,了解三年級學生在英語學習的起始階段的英語認讀能力的現狀,特別是對單詞及單句的認讀情況,從心理學和教育學出發,把握影響學生認讀能力提高的主要影響因素,并結合小班化教育的整體優勢,研究出提高三年級學生英語認讀能力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及操作策略。
3.總結反思階段(2007.4~2007.5)。邊研究邊進行反思,運用行動研究法、案例論證法、個案對比法及經驗總結法對所開展的課題研究原始資料進行分析與整理,找出成功的經驗與操作的不足,認真撰寫相關課題的研究報告,找尋并加工典型案例,使之成為研究報告的有效例證,按期完成結題工作。
三、主要做法
(一)課前(Before Class)
1.“這里風光獨好”。我在班級的黑板報或宣傳角等,不定期地刊登出有關英語學習的知識,如常見的字母所略詞、單詞接龍、單詞圖片創意等,設計來源與制作均出自三年級學生之手,大大地提高了他們的英語學習積極性、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同時我還利用早讀、活動課時間和他們一起讀一讀、說一說、拼一拼,共同分享“研究性學習”的樂趣。
2.“生活中處處學英語”。三年級學生在作業本中進行英語單詞的識字剪貼,如水彩筆上的顏色圖案、服裝廣告、超市標志等均被孩子們一一發現,并進行合理分類,很是美觀,同時利用活動時間由作者介紹給同學,很是有趣,邊介紹邊認讀,起到異曲同工之效。
3.“一加一大于二”。在每天的家庭作業中我會布置比重較大的預習作業,具體有:預習內容、預習方法、時間及達成的具體目標等,避免了孩子課后作業不落實的現象,也減少了家長應不了解而出現的要求過高或過低而造成的誤導或低效現象。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預習過后,以至于對所學知識比較“面熟”,久而久之,學習的效率就會逐步提高。
4.“我的單詞小卡片”。提及認讀單詞的效果,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增加復現的頻率。我倡導學生自己制作單詞卡片。大大地提高了孩子的單詞認讀能力。
5.“爭當小小領讀員”。每次早自習安排一位學生領讀早自習,鼓勵學生進行比賽,選出優勝者擔當光榮的“麥克風”,學生必然認真準備,特別是認讀、發音發面更是顯得特別認真。
(二)課上(In Class)
1.“Hello, A B C!”牛津教材在課程安排時在3A上學期沒有安排字母教學,而是安排在下學期。但是從我的教學經驗來看,3A上學期的學習內容少,而此時單詞的難度尚不難,何不趁此契機,教會學生學習單詞的方法呢?此階段學生存在的偏差多在認讀方面,所以想從提前教授英文字母入手,將字母按5個單元分解進行教學并與本單元的單詞結合教學,邊認字母邊學單詞,學生既學會認讀了單詞,又會拼讀單詞,兩方面相互作用,互相推動,相得益彰。
2.“眼睛跟著手指走”。很多一線老師都會發現,三年級學生的注意力狀況不佳,特別是剛升入三年級的學生。認讀英語時,很多學生是在隨著錄音、同學一起朗讀,眼睛卻東張西望,這樣認讀的效果不好。為此,我從開學的第一天開始就鼓勵并要求學生用右手來指著英語來認讀,并隨著認讀內容的變換而正確移動。
3.“聲音代表我的心”。英語知識的輸入是通過聽、說雙渠道進行輸入與輸出的,循環反復,形成有效知識體系。在中國學習英語說的語言環境尚不成熟,所以英語教師要主動創設說的環境,以說促聽,以說促用。
4.“比一比,記一記”。我結合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不時比較幾個單詞的特征,既有趣又巧妙,很受學生歡迎。教師的輕輕點撥,學生茅塞頓開。學生也逐漸養成了這一習慣,自己也會將所學新知與舊知進行對比,巧妙地記憶或認讀單詞。
5.“我愛簡筆畫”。如果希望學生喜歡學習英語,首先得要使得學生喜歡英語教師。故而我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優勢――簡筆畫,經常利用簡筆畫進行新授、導入、操練、鞏固各個環節的教學,學生對此形式也較感興趣,越是感興趣,學習效果就越好。
(三)課后(After Class)
1.“小小字典本領大”。我鼓勵學生按照字母音序排列制作一本小字典,用簡單的活頁紙,隨學隨記,同時也可將自己課外學習到的拓展單詞進行歸納,這不但可以擺脫學生對圖片的依賴,同時也可以加強學生的書寫、拼讀、整理等各方面的能力,不斷積累、豐富就將完成一本正規的牛津小學英語字典。
2.“我給物品打標簽”。孩子的個性就是喜歡在成人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長及所學知識。基于此,我就鼓勵學生將所學單詞做成小標簽,及時地張貼于家庭或活動場所的相應位置,并大膽地向親朋好友展示。學生能正確認讀出后,必將獲得家長的夸獎,必將信心百倍,學習英語的干勁更足了。
3.“超級書寫秀”。因為提前學習了字母,必然會要求學生書寫字母,同時我也因勢利導,鼓勵學生抄寫單詞,在抄寫完畢之后,許多學生就已經能夠熟練的記憶了,更別提認讀了,同時也能將三年級下學期技能目標的難點進行合理地分散了。
4.“今天作業ABC”。結合單詞認讀教學進行簡單的作業分層安排:A學生要求能正確抄寫單詞,并能熟練背默單詞;B學生要求能正確抄寫單詞并能熟練拼讀單詞;C學生要求能夠熟練認讀單詞并拼讀單詞。每組內的A學生檢查B類學生,B類學生檢查C學生,這樣循環反復,最后全體組員一起檢查A學生,不斷挖掘學生的資源優勢,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出“合理的標高”,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達到目標,加之教師的指導到位,實效較好。
5.“閱讀長精神”。如何合理地進行課外閱讀?我定期選擇一些短小精悍的趣味閱讀小文章,讓孩子去讀、去理解,并能回答出相關的問題。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盡量調動自己的單詞庫,主動去理解文章的大意,對其今后的英語閱讀理解學習起到鋪墊的作用。
四、研究成效與反思
(一)成效
通過一學年的研究與實踐,本課題的預定目標:提高三年級學生英語認讀能力已基本達成,本年級學生相對認讀能力較高,年級中“瞎讀”英語的現象也有所減少,大部分學生已形成主動認讀單詞的學習常規習慣,對3A教材中約百個單詞能全部認讀正確達96%。
(二)反思
經過一學期的開發與實踐,再對比后期的調查問卷,結合學生的實際達成情況與具體表現,我欣喜地發現許多可取之處,但也使我看到了許多不足之處,引起了我的諸多反思,即教師要善于“抓住細節做文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科研型的教師要形成系列研究項目;處理好個別班級與學生之間的差異;挖掘與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蘆云麗,蔣海虹.小學英語認讀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