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校園文明用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音樂教育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
人類對音樂的追求可以追溯到人類誕生時期,從人類文明史的記載來看,音樂在人的生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甚至于不同時代的人都對音樂有同樣的追求和熱情。在文明發展史中不乏經典音樂、感人故事,如我國春秋時代的樂曲“高山流水”,不僅樂曲聲音美妙,其中更蘊含了感人至深的友情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既贊美伯牙的琴技,又稱贊了子期欣賞的才能和節操。進行這種寓意音樂的教育,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凈化當前泥沙俱下的娛樂音樂氛圍,還可以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幫助其形成正確的完整的道德價值觀。音樂無國界,優美的旋律、曲調、真摯的情感可以超越語言不通、文化風俗差異等障礙,引起人的精神共鳴。例如,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樂,以席勒的詩篇“歡樂頌”作為曲詞,以樂作為其樂曲中心思想,通過第九交響樂,貝多芬表達了內心追求解脫、追尋真理的歷程,在曲中表達了希望人類拋開歧視友愛團結的思想。在學生進行樂曲欣賞的同時,教師適當穿行貝多芬生活時代、成長環境、創作背景的介紹,不僅可以指導學生深刻理解第九交響樂的表達思想,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貝多芬矛盾、沖突的創作性格以及蘊藏于其音樂作品中的自由、平等、博愛意識。
人對音樂的欣賞是社會意識的體現。音樂教育就是通過傳播旋律、意境優美的樂曲,使感官得到精神滿足,從而指導人的情感、意志、想象等活動,將單純的感性活動賦予理性的內涵。對優美音樂的欣賞沒有界線,所以無論是中國古典的古箏、古琴獨奏,還是西方的交響樂,都可以通過其詞調、旋律、節奏對學生的道德塑造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從而陶冶學生情操,促進校園的精神文明建設。
二、音樂教育可以增長學生的智慧
隨著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發展,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日益受到青睞。學生綜合能力對他們后期的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自2004年開始,筆者對大學生的音樂欣賞力進行了調查研究,通過對調查數據的分析,發現我國現階段多數大學生的音樂鑒賞水平較低,音樂欣賞的娛樂性較強。學生不能通過音樂完善自身道德認知的建設,大多數學生對音樂的理解還處于較為膚淺的層次。所以,如何在學生中普及音樂教育,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乃至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精神文明建設是現階段音樂教育需要重點解決的課題。
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就十分推崇音樂教育,他認為這種高雅的藝術熏染可以帶給人創造上的靈感,靈感不能通過憑空思考獲得,是個人知識、經驗以及思維方式的結合,并通過外界因素而誘發的。音樂就是靈感獲得過程中的外界因素,經常進行音樂欣賞不僅可以拓展思維,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智力水平。20世紀的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其物理研究中也滲透了音樂教育,在年少時期,愛因斯坦癡迷于鋼琴、小提琴等,這一興趣直到其開始進行物理科學研究時都發揮了巨大的啟發作用。著名的案例如愛因斯坦受到藝術啟示的追光實驗。在愛因斯坦去世后,醫學家對其的大腦構造進行了研究,研究發現愛因斯坦的大腦頂葉部位有許多凸起凹糟狀圖案。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圖案就是愛因斯坦進行形象化思維的根源。同時研究人員還在其腦部運動皮質中發現了一類似球狀的凸起物,這與愛因斯坦的理性思考、音樂素質有關。
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其實就是促進學生感性思維不斷提升的過程,通過對音樂創作者的創造背景、生平事跡、成長環境的介紹,既可以促使學生充分感受音樂的同化力,還可以擴充其音樂、文化知識層面。由于音樂對人思維的擴展促進作用,當下企業招聘也是越來越重視人才的音樂素養。例如香港匯豐銀行在進行員工招聘時,不僅招收銀行、金融專業的高才畢業生,而且對具有音樂才能的人才青睞有加。匯豐銀行作為一個具有國際影響的金融機構招收音樂人才的原因與音樂畢業生的專業才能無關,而是受過良好音樂熏陶的人才通常具有敏銳的感官,具有超前的創新精神。可以說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智力水平。
由此可見,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藝術熏陶不僅可以完善其自身的道德精神文明建設,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智力水平。音樂教育不同于其他文化科目的教育,其不能帶來快速直接的知識提升,但是就長遠來說,音樂教育對凈化心靈、完善個人性格、激發創造精神等具有本質上的影響。同時,在學校進行音樂教育還有利于營造整體的學校氛圍,有利于校園的精神文明建設。
三、音樂教育可以完善學生的道德品質
通過現代科學的研究證實,音樂教學可以應用于不同的領域,例如在農業種植生產、育兒教育方面,甚至于在航天器發射中都設置有與外星生命溝通的音樂曲調。在學校教學中來說,音樂教育可以完善學生的品格,凈化學生的精神世界。
音樂分為通俗流行的大眾化音樂與高雅的經典教育音樂。當下,學生接觸較多的是具有快餐性質的娛樂化音樂。這種音樂雖然有娛樂、流行的特性,但是其與上文所論述的音樂不同,不具有修養身心、凈化心靈的功用。而傳承文化和歷史的高雅音樂,經過歷史的鑒定和沉淀,音樂本身不僅具有傳承功能還具有專業的藝術感染力,可以滿足欣賞者的精神需求。例如,在音樂教育中指導學生欣賞抗戰時期的民謠、國歌等就可以激發學生潛在思想中的民族意識,同時這些記錄歷史文化的樂曲還真實地展示了抗戰時期的生活狀態,所以說音樂是不用語言記錄的歷史。這些真實的歷史文化教育對增強學生的民族責任感具有重要的作用。
學生具有求知欲強、感性思維活躍的特點,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音樂教育可以在無形中激發他們的精神力量,反映到日常校園生活中就是自身的言行、作風符合學校的文明建設標準。學校是文化的聚集和傳播之地,在校園進行音樂教育對于完善學校精神文明建設乃至于社會精神文明建設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結束語
古語說得好:“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里面包含了教師的職責和使命,其中之所以把傳道放在第一位,說明了學生學會做人的重要性。從事職業教育教學十多年了,大家都知道,作為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依賴性強,自立性差,日常生活中由于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不文明用語的使用也就成了他們的家常便飯。這一好似看來不大的事情,在現實生活中,卻在學生中產生了很多矛盾和沖突,為此也出現了不少的傷害事件。
那么如何先讓他們從說文明話,做文明事做起,自己也在深深的思考和探索,曾經用了無數次苦口婆心的說教,在一定時期內對于個別學生也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但效果并不很好。
既然空洞的說教作用不大,那么哪種方式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又能幫助他們遠離不文明用語呢?一次課堂上突發事件的處理,讓自己找到了一個好的答案。
那就是運用哲理故事中對人生的深刻啟迪去影響和改變他們,讓他們自覺遠離不文明用語。
事情發生是這樣的:有一天我正在課上講到個體離不開整體而存在的時候,由于正好用到荊軻刺秦王的例子,我就啟發學生,讓學生說一下看過的哪部影片有這個情節,我就問學生說:“是張藝謀大導演拍攝的哪部影片啊?”正當我在提示學生想時,突然下面有位學生答出了這部影片的名字“《英雄》”,可是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后面隨之而出的卻是一句不文明的語句。當時我剛要生氣,突然想到了平時自己大量閱讀的案例小故事,我想正好用這三例故事,教育學生。
案例故事“三步曲”
第一步:“送給我的禮物,我不收,請你收回去”-----讓使用者受到自我懲罰。
我就說:“下面我給同學們講一個故事,古代有位高僧和一個地痞是鄰居,每次,這個地痞遇到高僧就用語言侮辱他,好幾次,高僧都一笑了之,時間長了,這個地痞以為高僧好欺負,就更加變本加厲。有一天,這位高僧又和地痞碰面了,高僧笑著對地痞說:“小伙子,我問你個問題,好嗎?”地痞說:“好啊”,高僧說:“假設有位朋友送給你禮物,你不收的話,你會怎么辦?”。地痞說:“這還不簡單,如果我不要的話,我就會原封不動的還給他的”,這時高僧就笑著說:“好吧,小伙子,既然你都這樣說了,那么這么長時間以來,你送了我好多禮物,我沒有收,現在就請把你給我的禮物都收回去吧!”,地痞一聽,滿臉通紅,灰溜溜的走了。當我講完這個故事以后,全班響起了一片掌聲。那位說不文明用語的同學也低下了頭。
第二步:變“要我改”為“我要改”------提高自我改正的自覺性。
看到學生的興趣高漲,為了進一步鞏固效果,我又講了第二個小故事:《田忌賽馬》。齊王和田忌賽馬,每次輸的都是田忌,因為每次兩人賽馬都是上對上,中對中,下對下,由于齊王選擇優勢要比田忌選擇的大,因此每次都是3:0,后來著名的兵家孫臏給田忌出了一個主意,那就是下對上,上對中,中對下,最終卻是田忌2:1贏的勝利。這時我就讓同學們想,為什么同樣的條件,卻出現了完全相反的結果呢?學生的積極性進一步被調動了起來,馬上明白了這里面隱含的道理,同樣條件,由于排列順序的不同,產生的效果卻完全不同,因此遠離不文明用語,應該是“我要改”而不僅僅是“要我改”啊!
第三步:樹立心中的目標-------增強自己的自我約束力
2.禮儀、禮節、禮貌內容豐富多樣,但它有自身的規律性,其基本的禮儀原則:一是敬人的原則;二是自律的原則,就是在交往過程中要克己、慎重、積極主動、自覺自愿、禮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檢點、自我約束,不能妄自尊大;三是適度的原則,適度得體,掌握分寸;四是真誠的原則,誠心誠意,以誠待人,不逢場作戲,言行不一。
3.文明用語:1、您好! 2、請坐!3、請問…… 4、請稍候! 5、對不起!6、請原諒! 7、很抱歉!8、沒關系!9、不客氣!10、謝謝!11、請不要著急!12、對不起,讓您久等了。13、您請講! 14、我會盡量幫助您。15、為您服務是我應該做的。16、有不懂的地方您盡管問。17、非常感謝您的合作18、再見。
4.大千世界,蕓蕓眾生,人與人之間難免磕磕碰碰,有時甚至失禮失態,一句“對不起” 就能使怨氣煙消云散,反之,可能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釀成人間悲劇。在人際交往中,學會道歉,是我們從小學做人的很重要的一項道德修養,我們要學會說“對不起”,力爭做個文明青少年。而且,語言是交際的工具,文明用語則是通往心靈的金鑰匙,在交際中能否使用文明用語,反映著一個人的修養,而且影響到整個社會風氣。講臟話粗話的世界是“黑白”的,講文明用語的社會才是“彩色”的。當然,生活中的文明禮貌用語還有很多,要注意各種場合使用的禮貌用語。
1.1自控能力差。
由于某些老師的不予管理,技工院校的一些學生會養成隨意的處事習慣:不認真聽講,不做筆記,上課玩手機,睡覺,開小差,甚至逃課、曠課,打架斗毆,違反學校規章制度,等等。這些都是技工院校學生自控能力差的體現,嚴重影響校園的和諧風氣。
1.2無道德禮儀現象嚴重。
在當今的技工院校,可以見到隨地亂扔垃圾、隨地吐痰等不文明現象,嚴重影響校園面貌,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學生自身修養低,文化底蘊內涵差,與家庭教育和自身周邊環境有莫大聯系。以上幾種現象都說明技工院校現有的文明禮儀教育根本未起到有效作用,我們需要尋找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2.禮儀教育的思考
綜觀以上技工院校學生的種種不文明現象,已經實行禮儀教育的院校都如此,更何況未進行禮儀教育的院校呢?所以我們需要針對禮儀教育提出可行措施,讓學生真正做到文明待人、待物。具體措施如下:
2.1為人師表,禮貌用語。
教師是學生做人的榜樣,對學生的行為有較大影響,所以進行文明禮儀教育時,教師應該從我做起,使用文明語言,不說臟話,不惡意傷人。通過使用文明語言,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與老師有更多機會交流。在禮儀教育中,教師不僅要做到在上課時、學校中使用文明用語,還要做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文明用語,以良好的行為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所以教師本身要不斷學習,做到文明待人待物。
2.2開設專門課程,使禮儀教育形成一門學科。
在推進禮儀教育的過程中,技工院校在設置課程時可以使禮儀教育成為一門公共課程,技工院校中的航空乘務專業、酒店管理專業、貿易管理專業等都對一個人的文明禮儀有較高要求,所以這門課程的開設十分有必要。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選取教學內容,摒棄以前照著書本念“八要八不要”的傳統教學方法,使用新穎的、學生可接受的教學方法,如創設學習情境、角色扮演等。
2.3設立禮儀小衛士,開展風采大賽。
在禮儀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每個班級選出幾個學生(或者自愿)作為禮儀小衛士,監督同學們各種不文明行為。這樣,有了同學們的互相監督,不文明的行為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還可以通過禮儀風采等比賽,讓學生通過美化寢室、美化教室、美化校園等活動,學會與同學相互幫助,形成團結友善的優良品質,營造出校園和諧氛圍。
2.4努力規范學生日常行為,讓“禮儀之風”處處散播。
首先,禮儀教學不應局限于課堂,還應該蔓延到校園的各個角落。其次,使學生的日常行為與禮儀規范相結合,讓學生把課上學到的禮儀知識運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用這些準則規范自己的行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具體做法如下:
2.4.1在校園內,學校領導及教師要大力倡導文明用語,文明待人待物,堅決制止一切不文明現象。
2.4.2學校領導可以定期召開公開演講或者文明講座,就校園里的不文明行為,如說臟話、亂扔垃圾、隨地吐痰、不尊敬師長、不熱愛同學、打架斗毆等現象提出批評。
2.4.3學校領導還可以定期組織召開討論大會、辯論大會等,讓學生自己發現身邊的不文明現象,并且通過辯論,讓學生更自覺地樹立起“講文明,樹新風”的禮儀觀念。
3.結語
你們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與文明禮儀同行”。
同學們,當你聽到臟話,看到有人踐踏草坪,亂扔垃圾,衣冠不整時,一定跟我一樣感到渾身不自在;當你聽到甜甜的文明用語,看到尊老愛幼,互幫互助的現象時,一定感到很舒服。這就是文明的力量。
當今社會,文明禮儀是必不可少的道德規范,是社會和諧的基礎,也是同學之間團結友愛的保證,可是在我們身邊,總有一些同學為了一點小事就吵架,惡語相加,甚至絕交,總有一些取笑別人的缺點,傷害別人的自尊,也有一些男生動不動就拳打腳踢。還有的同學認為總有人打掃衛生,就隨地吐痰,隨手扔紙屑。還有一些同學頭發亂糟糟的,衣服臟兮兮的,身上散發出一股汗臭味。與之相反,有少數同學喜歡穿奇裝異服,留長指甲,奇異發,過于追求一種所謂的時尚。這都是不良現象,一旦養成這種不文明的習慣,后果不堪設想。
同學們,現在我們處在學習知識,養成良好習慣的黃金時期。好習慣一旦養成,會讓我們受益一生;壞習慣一旦染上,會讓我們悔恨一生。“良言入耳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讓我們隨時隨地使用文明用語,讓人心里暖洋洋的。“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讓我們從每一件小事作起,講究社會公德,不亂涂亂畫,在車上給爺爺奶奶讓座,尊重殘疾人。“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讓我們追求一種大方得體的形象美,講究干凈整潔的服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