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頸椎病病因及治療

      頸椎病病因及治療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頸椎病病因及治療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頸椎病病因及治療

      頸椎病病因及治療范文第1篇

      【關鍵詞】中醫按摩;頸椎病

      【中圖分類號】R68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6-0-01

      按摩屬于人類社會中較為歷史悠久的藝術,按摩應當是源于古人本能的自我防護意識,在古時候人類所掌握的生產力水平低,在生產生活當中難免要經歷傷痛和病患,他們會下意識的撫觸感到不適的地方,在撫觸減輕了患者的痛苦之后,較為聰明的古人會注意把經驗積累起來,最后從本能活動轉化為主動的醫療活動,經歷了歷代人的持續積累、總結、提高后變成了正規的醫術,

      一、按摩學的發展歷程

      早于1949年之前,按摩療法只是在民間存在和發展,因為那個時期國家對于民眾衛生并不重視,特別是操作類別的中醫技術,因而按摩當時不得不零散的分布于民間,這樣的存在形式受地地域的限制,從業者彼此欠缺技術上的交流。不過,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其散布于民間,又由于我國廣闊的地域特性使各地的病癥不盡相同,從而各地的按摩技術發展也自成流派各具特色,比如各地的推拿正骨術,江浙地區的“一指禪”推拿術,山東地區的小兒推拿術等。在近代史中因為西醫進入中國,按摩同中醫的許多學科一樣受到極大的沖擊,不過按摩技術卻在西醫的沖擊當中汲取了西醫的生理解刨學等有關內容,使得自身更加充實和完善。

      二、關于頸椎病介紹

      頸椎病也叫做頸椎綜合癥,屬于一類基于退行性病理變化的病患。這種疾病的主要成因包括坐姿不正確、韌帶變厚、頸椎間盤突出、頸椎長時間慢性勞損、肌肉長期疲勞、頸椎骨質增生等,導致脊神經根、頸椎或頸部動脈被壓迫,或肌肉軟組織過度勞損等,因而發生多種功能性困難的綜合性臨床特征,多數現象為失眠多夢、記憶力降低、頭疼眩暈、嘔吐惡心、肢體麻木、肩頸痛、肌肉萎縮,更為嚴重的后果會出現行走艱難或癱瘓等。

      三、頸椎病的種類以及發生原因

      按照病癥表現不同以及涉及的部位差異,主要分劃分成脊髓型、交感神經型、頸型、神經根型、椎動脈型以及混合型。

      (一)頸椎病發病原因非常復雜,重點包括3種因素,首先是外力原因。主導因素是因為積累性損傷、外力傷害等因素,引起頸部骨關節失穩后,鉤椎骨關節變位、松動而引起兩旁上下的橫突孔發生了側向或軸向錯位,導致壓制或刺激到椎部動脈。其次是結構性原因,含蓋頸椎間盤突出、頸椎增生、鉤椎關節囊出現了創傷性反應等。第三是血管方面的原因,顯現為血管動力出現異常、血管發生異變或是出現動脈硬化。

      (二)在中醫當中把頸椎病歸于眩暈、肩頸痛、痹癥等領域。而按摩療法卻有疏通筋骨、疏導粘連、排寒祛風、鎮痛消炎、清瘀活血、舒經活絡等作用,進行過按摩治療之后,可以清除神經根和其附近軟組織中發炎導致的水腫,可以調節頸椎部分的血液循環狀況,能夠延遲或降低頸椎骨關節韌帶的骨化及鈣化進程,使肌肉更富有彈性,使小關節的功效得到改良。

      四、采用按摩療法治療頸椎病的原理

      (一)改善按摩部位的血液循環,縮短炎癥消除時間。頸椎在出現部分病變時,常常會導致關節部位的軟骨發炎,或是引起滑膜積液或水腫,使神經出現刺激性病癥,采用按摩治療可以通暢周邊的血氣,減低疼痛感,縮短炎癥消除時間,因而實現醫治的功效。中醫當中覺得引起頸椎病的原因包括,一是肝虧腎虛,血氣虧空的內因,二是外力損傷,邪風濕氣入體等所致。血氣在頸部流通不通暢,脈絡阻塞不通是發病的主要因素。按摩療法可以舒經活絡順、通暢血氣、除邪風祛濕寒,同當代醫學主張的“改善一定范圍內血液循環,促進炎癥消除”相似。

      (二)延緩部分軟組織發生痙攣,清除部分粘連病變。頸椎附近的軟組織受到傷害發生病變,會出現非正常壓力,使得頸椎部分結構的平衡性遭到破壞,從而導致頸椎的骨關節發生失穩現象,這樣會刺激或者壓迫到交感神經或椎動脈,使得頸椎動脈輸送血量降低。頸椎周圍的肌肉以及軟組織發生的異常現象,在頸椎病的病因當中同椎間盤及椎骨同樣不可輕視。借助按摩療法放松頸椎附近的肌肉,以及關節囊、韌帶、肌腱等,將軟組織出現的粘連進行分離,實現放松通暢的療效。

      (三)調整頸椎的間隙,清除小關節的紊亂病灶,抑制骨質增生,調整血管和神經等位置狀態。

      神經根頸椎病大多是因為椎間盤萎縮病變、關節囊松弛、椎間隙變窄、關節突出、頸椎或其軟組織發生了病變、小關節錯位、椎體滑脫或移位等引起頸椎孔變細,使相關的神經根受到壓迫,并且因為伴有水腫滲出、慢性發炎、肌肉損傷等問題,最終變成了腫塊、條絮、筋結等使附近血液無法流暢循環。

      椎動脈頸椎病大多是因為外傷或慢性勞損等因素引起關節失穩后,鉤椎關節松動、移位從而影響到兩旁的上下橫突孔,導致壓迫或是刺激了椎部的動脈。對此,采用正骨按摩療法可以準確有效的增加頸椎的骨關節間隙,增大頸椎孔,緩解骨刺刺激和壓迫神經根的情況,加強對增生骨質的吸收和部分水腫滲液的吸納,改良錯位的關節,以此削弱或清除神經根被壓迫或是動脈被壓迫導致的病癥。

      五、結語

      頸椎病作為較為常見骨關節病患,其發病對象早已不再局限于中老年人,正逐步呈現出年輕化的態勢。更多的年輕人正遭受頸椎病引起的病痛,他們的生產生活受到了廣泛的影響。不過,頸椎病只要采取科學的預防手段或是經過科學的醫治,其同樣可以獲得有效控制甚至治愈。頸椎如果發生不良現象,不可諱疾忌醫影響治療,一定要對其做到早發現、早就診、早醫治。

      參考文獻

      [1]u祥發;岳志琦;綜合療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120例[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6

      頸椎病病因及治療范文第2篇

      關鍵詞:神經根型頸椎病 中藥熱敷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273-02

      頸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又稱頸椎病綜合征,是一組臨床癥候群。它是由于頸段脊柱的慢性勞損、急性外傷和中老年性椎間盤退變及其椎間關節退行性改變,累及其周圍的重要組織如血管、神經根、脊髓、交感神經或頸部軟組織,而出現各種癥狀的臨床多發病。中醫學把頸椎病歸屬于痹癥范疇[1]。神經根型頸椎病約占頸椎病發病率的50%-60%。開始多為頸肩痛,短期內加重,并向上肢、手部反射;病變部位高者可向頸枕部反射,反射痛范圍根據受壓神經根不同而表現在相應皮節。皮膚可有麻木、過敏等感覺異常,同時可有上肢肌力下降、手指動作不靈活。當頭部或上肢姿勢不當,或突然牽拉患肢時,可發生劇烈閃電樣銳痛,且肩部上聳。病史長著上肢肌可萎縮。觸診橫突、關節突可有壓痛或錯位征,斜方肌、肩袖及三角肌等處有壓痛。患者上舉、外展和后伸有不同程度受限。40歲以上長期低頭工作或睡眠姿勢不良者易患本病。近年來由于電腦的普及等原因,呈現年輕化趨勢。筆者應用中藥袋熱敷法配合牽引治療和辨證施護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70例,均取得較好療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該觀察125例均為新津縣中醫醫院針灸科住院患者,其中男75例,女50例;年齡最小30歲,最大70歲;病程最短20天,最長6年;平均2.8年。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頸肩疼痛和患側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感覺障礙與根性痛、肌力減弱等癥狀,所有患者做X線或CT、MRI檢查,均提示有不同程度的椎體后緣骨質增生,頸椎曲度變直,或反弓,或椎間隙及椎間孔變窄,或鉤椎關節與關節突關節增生。將125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其中治療組70人,對照組55人,對照組采用針灸、按摩、牽引、中頻等方法治療。

      1.2 病例排除標準[2]。伴有嚴重眩暈、耳鳴、惡心嘔吐,嚴重頸椎間盤突出,頸椎有骨質破壞,脊髓型頸椎病,頸椎嚴重外傷,排除頸椎外病變(胸腔出口綜合征、網球肘、腕管綜合征、肩周炎、肱二頭肌腱鞘炎等)所致的以上肢疼痛為主的疾患。

      1.3 治療方法。

      1.3.1 中藥袋熱敷治療。中藥熱敷袋是新津縣中醫醫院針灸康復科自制的一種熱敷于患處中草藥袋。該中藥袋用大青鹽、三七、當歸、丹參、制乳香、制沒藥、制川烏、制草烏、川芎、桂枝、木香、羌活、伸筋草、獨活、透骨草、雞血藤、元胡、川牛膝、紅花等中草藥,研為粗末,裝入布袋制作而成。治療時,用塑料袋包裹中藥袋置于微波爐高溫加熱3分鐘,溫度被皮膚耐受時,用毛巾包裹中藥袋后放置于床頭,患者取仰臥位,將頸項部暴露放置在中藥袋上,溫度過低后,再在微波爐加熱,每次治療30分鐘,一天一次,15天為一個療程。

      1.3.2 牽引治療。采用DYJ-3微電腦多功能頸椎牽引機,枕頜帶電腦間歇牽引法,患者取坐位,枕頜布帶固定,頭前屈15°~30°,重量從10kg開始逐漸加至20kg,每次20分鐘,兩天一次,牽引7次為一個療程。牽引時以患者感覺舒適,可耐受為宜,保證牽引的持續性。正確有效的牽引能解除機械性壓迫,但要注意牽引時的姿勢、位置及牽引的重量,并及時發現牽引過程中的反應。

      1.4 護理方法。

      1.4.1 中藥袋熱敷時的護理:①排除皮膚破損、潰瘍、丘疹、過敏皮膚及其他皮膚病變的患者;②向患者說明本療法的作用,注意事項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以取得合作;③熱敷前,做好一般基礎護理措施,保持床面平整,床單清潔;④實施熱敷前,清潔熱敷部位的皮膚,準確測試布袋溫度,熱敷時杜絕燙傷患者,注意保持藥物溫度應在60~70℃左右,不宜過高或過低,過高易燙傷頸項部皮膚,過低達不到熱敷效果;⑤熱敷時,嚴密觀察病情變化,隨時詢問患者感受,定時巡視,及時處理治療過程中出現的意外情況;⑥熱敷時保持仰臥位,用毛巾將中藥袋包裹;⑦治療后注意觀察局部皮膚有無皮疹、瘙癢、水泡等,囑患者熱敷后2h內不要洗澡,注意局部保暖。

      1.4.2 心理護理。由于長期慢性疼痛和急性發作,患者痛苦不堪,常常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至擔心癱瘓發生,所以患者易產生焦慮不安和恐懼心理。耐心講解疾病的基本知識和治療原理,介紹成功病例,消除焦慮和恐懼心理,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爭取全面康復。

      1.4.3 日常生活護理。指導患者日常生活活動中維持正確的臥、坐、立、行的姿勢,保持正確的頸椎生理曲度,頸項部不要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減少慢性損傷的發生。提醒患者注意保暖,防寒冷、潮濕刺激引起肌肉痙攣,增加椎間盤突出內壓。

      2 療效判定標準與治療結果

      2.1 療效判定標準[2]。治愈:原有癥狀消失,肌力及肢體功能恢復正常,觀察3個月未見復發。顯效:原有頸肩臂疼痛癥狀明顯減輕,但在某些誘因下發作,頸、肢體功能改善。好轉:原有癥狀、體征程度較前有所減輕。無效:原有癥狀和體征無改善。

      2.2 治療療效結果。

      表1 兩組臨床療效(n,%)

      組別例臨床治愈顯效好轉無效總有效率治療組70104212691.42%對照組5561917885.45 注:經統計學分析,兩組總有效率比較P

      2.3 疼痛評分。將兩組病例治療前后使用數字疼痛評分法進行疼痛評分并進行比較,具體見表2。

      表2 疼痛評分比較

      治療組對照組治療前5.24±1.525.45±1.49治療后1.25±1.183.26±1.42 注:兩組治療前比較P>0.05,無統計學差異性。兩組治療后比較P

      3 討論

      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的頸段脊柱慢性退行性疾病,常在中年以后發病,男性多于女性。該病屬于中醫痹證范疇,病機為氣血虛弱、肝腎虧虛,過度勞累以及外感風寒濕邪侵邪而發病,局部氣血運行不暢,筋脈凝滯,經絡受阻而出現疼痛、麻木癥狀,治療當以祛風散寒除濕,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益氣養血為主。中藥熱敷袋中川芎、當歸、制乳沒、紅花丹參有活血化瘀、通絡之功;伸筋草、透骨草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制川烏、制草烏溫經散寒止痛之效;雞血藤、川牛膝善活血伸筋,為痹證之要藥;中藥熱敷袋直接熱敷于頸部及相關穴位,可以促進毛孔張大,有助于藥物滲透,使藥物有效成份由穴位進入經絡直達病灶,并在患處形成較高濃度,充分發揮藥物作用,改善局部肌肉痙攣,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局部癥狀。間歇性牽引可以能增大椎間孔,松解頸部肌肉痙攣,調整和恢復錯位的小關節,并牽開嵌頓的關節囊,對受壓神經根有松懈和減壓作用。牽引配合中藥袋熱敷通過擴張局部血管,改善微循環、免疫調節及自由基清除作用,使局部致痛物質減少,消除病變組織對神經、血管的不良刺激,起到松懈神經和軟組織粘連、消除水腫、軟化骨刺、抵制增生的作用,從而達到緩解癥狀根治疾病的目的。在患者治療過程中和日常生活中施以正確的護理指導,讓患者樹立戰勝疼痛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姿勢習慣,有助于疾病的全面康復同時也降低和疾病的復發率。中藥袋熱敷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顯著,操作簡單,通過培訓患者如果掌握使用方法后可以在家自己使用,起到防治頸椎病的目的,在臨床上值得推廣運用。參考文獻

      頸椎病病因及治療范文第3篇

      [關鍵詞]頸椎病;病理病因;頸椎病的預防和治療

      時至今日,頸椎病頻繁進入我們的視線,成為了一種常見病。什么是頸椎病,面對頸椎病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樣的預防和治療措施?本文將從病因病理入手,提供給你科學合理的預防和護理措施,讓你遠離頸椎病。

      一、頸椎病概述

      醫學上對頸椎病的定義是:因頸椎間盤變性、頸椎骨質增生所引起的,以頸肩痛,放射到頭枕部或上肢,甚重者出現雙下肢痙攣,行走困難,以致于四肢癱瘓為主要表現的綜合征。它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癥的總稱,因此也稱為頸椎綜合征。中醫學把頸椎綜合征歸屬于痹癥范疇。它是由于長時間的頸椎慢性勞損、外傷和中老年性骨質退化等,累及周圍的重要組織,而出現的臨床癥候群。在體征方面,發病時病人頸部活動受限,作頸部旋轉或活動可引起眩暈、惡心或心慌等癥狀;部分病人在患側鎖骨上聽診檢查能聽到椎動脈因為扭曲、血流受阻引起的雜音。后頸部拇指觸診能摸及患椎向一側呈旋轉移位,同時棘突及移位的關節突關節部有明顯壓痛。

      二、常見病因

      頸椎病的一般病因,是因為長時間的頸椎勞損。長時間的保持同一姿勢最容易造成這種勞損。年輕的頸椎病人,多是從事長時間低頭的“白領工作”。另外,習慣上的不注意,如躺床上看電視、讀書,坐姿睡覺,枕頭過高,也是較常見的病因。

      頭頸部的外傷也會引起頸椎病,由于這屬于意外事故所致,我們只能在患病后加以保養。咽喉炎、牙周炎,中耳炎等炎癥刺激頸部軟組織或通過豐富淋巴系統引起頸枕部軟組織病變,也會引起頸椎病。風寒導致的枕部軟組織病變,也能引起病變產生癥狀。

      除此之外,先天頸椎發育不良,因頸部不適而減少活動量等,都會引起或者加重頸椎病。

      三、常見癥狀

      頸椎連接著頭胸,是頭、頸、肩運動的中軸支柱。一旦這個部分發生障礙,對人必定產生巨大影響。頸椎病常見癥狀有:頸部疼痛且僵硬、有一種被束縛的感覺,活動不便,抬頭、低頭、旋轉時都有困難;手臂、腿腳常有麻木、疼痛的感覺,乏鈍無力。運動后感覺尤其明顯,休息后癥狀減輕,且受天氣變化影響,冷則加重,熱則減輕;眼部腫脹,視力下降,頭痛、眩暈、嘔吐;有些患者還會出現記憶力減退或失眠、多夢。

      多數患者都是從一般的頸部不適開始,但由于沒有加以足夠的重視以致越來越嚴重。所以一旦出現頸部僵硬、疼痛,頭痛頭暈,四肢麻木,視覺障礙,突然暈倒等癥狀,應及時就醫。

      四、護理和治療

      在就診過程中,大多數癥狀較輕患者通過糾正姿勢,科學的頸肩背部按摩就能恢復。藥物治療可以起到止痛、消炎的作用,針灸、推拿可以緩解頸部肌肉痙攣、促進血液淋巴循環。但治療頸椎病,最主要的是恢復頸椎正常的生理曲度,讓頸椎恢復原有正常、穩定的生物力學結構。所以日常保健有時比治療更加重要。

      以下這些自我運動療法簡單實用,每天按照它練習,對治療頸椎病效果顯著:

      1、輕點慢搖:頭部向前后左右各輕輕的點十次。然后左右交替,緩緩搖頭。

      2、搖櫓渡海:雙臂高高舉起,向前后做劃船的姿勢。也可雙臂交替,依次做。

      4、頸部按摩:揉按頸部疼痛的地方或是繃緊的肌肉處,反復按摩,直到有發熱的感覺。

      5、四肢按摩:若四肢有痛感,也可以在手臂、腿腳上按摩疼痛或者肌肉緊繃的地方。

      6、托掌抬頭:身子坐正,放松頸肩,雙臂向頭頂后上方伸,十指交叉,緩慢抬頭,保持10秒鐘后恢復到正常坐姿,稍作休息再次進行。

      7、洗臉:每天早晚,用手掌由下到上像洗臉一下揉搓臉部。

      此外,加強鍛煉,多曬太陽,保證睡眠等,對治療頸椎病也很有幫助。患者還應該注重調解飲食,多吃富含鈣、蛋白質、維生素B族、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食物,比如:牛奶、魚、豬尾骨、黃豆、黑豆,增強體質。

      很多患者在治療頸椎病時,也存在著嚴重的誤區,比如盲目依賴“牽引”。很多人希望可以通過“牽引”增加椎間隙,放松頸部肌肉。但事實證明,許多患者在使用“牽引”之后,癥狀不但沒有減輕,反而加重,效果并不理想。

      五、預防

      了解病因及發病的誘因這兩個方面后,我們便可采取正確的措施預防頸椎病的發生。頸椎是脊柱的一部分,預防頸椎病要注意脊柱整體的保健。首先,應從年輕時期開始就注重加強體質鍛煉,增強脊柱的穩定性。其次,要糾正生活工作中的不良姿勢。增加頸部的活動量,避免低頭時間過長,不躺靠在床上看電視、讀書,防止慢性損傷。第三,要對頭、頸、肩部的外傷保持警惕,加強保護。如坐車時候不打瞌睡,騎機車帶安全帽。特別要重視運動前的預備活動,避免因不得要領而造成運功受傷,如前滾翻,倒立。一旦發生意外,應立即檢查并進行徹底治療。此外,老年人在天氣寒冷時要注意頸腰部的保暖,尤其是睡眠時要避免頸肩受寒。由于年過半百,老年人骨質常出現問題,因此要注重鈣質的補充。

      由于長期伏案工作者及長時間持續低頭手工操作者,其長時間低頭將破壞頸椎生理曲度,導致頸椎生理曲度反張(反向彎曲),故工作中宜定時休息并進行適度抬頭訓練。從事電腦操作等人員,頸部長時間固定于一個姿勢,也容易導致頸部肌肉韌帶的勞損,工作中也應定時休息并適當活動,以增強頸部肌肉韌帶的血液供應、增強彈性,避免積累性勞損。

      六、結語

      頸椎病雖然越來越常見,但它也是可以治療的,而且我們也可以通過預防來遠離它的侵擾。面對頸椎病,我們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當然,更重要的是掌握正確科學的預防與護理的措施。

      參考文獻:

      頸椎病病因及治療范文第4篇

      頸椎病的復發并非如四季更替有規律可循,而是由一些列原因引起的。患者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對癥下藥,及早打好預防針。

      頸椎病復發的主要原因

      1、頸椎病的許多病理改變與神經、血管等有密切關聯,增生等退行性改變往往不可逆,局部輕微的一點病理改變都有可能導致或加重臨床癥狀。

      2、不良姿勢、、咽喉部的反復炎癥、勞累、頭頸部扭傷等外界因素沒有得到合理的處理和治療,或治療后改善或解除不徹底。

      3、頸椎病患者不能堅持正確的生活和工作習慣,或是癥狀略有緩解就自動放棄治療、結果療效得不到鞏固,或是療程結束后,不能堅持進行自我鍛煉或糾正不良習慣。

      4、頸部活動過度或某些因素誘發頸部失穩。

      特別要注意的是,不良睡姿是造成頸椎病復發的重要病因。那么,什么樣的睡姿是正確的呢?要順應頸椎的生理彎曲,睡眠時不可俯著睡,要仰臥。此外,枕頭不宜偏高,要將枕頭的形狀稍加整理,符合要求的枕頭形狀從側面看要類似“6”字,突起部分的高度相當于自己拳頭的高度。

      頸椎病復發需注意的生活細節

      除了了解病因外,頸椎病患者還要注意以下的生活細節:

      1、避免和減少急性損傷,如避免抬重物,不要緊急剎車等。

      2、防風寒,潮濕,避免午夜、凌晨洗澡或受風寒吹襲。

      3、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煉。做頭及雙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轉運動。

      4、注意頸肩部保暖,避免頭頸負重物,避免過度疲勞,坐車時不要打瞌睡。

      合理飲食

      在飲食上,頸椎病患者應遵循合理的飲食調理原則:

      頸椎病病因及治療范文第5篇

      【關鍵詞】頸椎病:護理干預;療效

      頸椎病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多因急性外傷或長期伏案慢性勞損引起,臨床表現為頸、肩胛、肩臂、上背及胸前區疼痛,患者手臂麻木、頭暈、頭痛、耳鳴、惡心、嘔吐、肌肉萎縮甚至四肢癱瘓,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正確有效的護理干預對疾病的康復至關重要。現將對該類患者的護理工作匯報如下。

      1臨床資料

      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的頸椎病患者89例,男47例,女42例;年齡22-65歲,平均41.7歲。所有患者均經X線攝片、MRI掃描或CT掃描,確診為頸椎病。

      2護理干預

      2.1疼痛護理:頸部疼痛為頸椎病的主要癥狀,雖然沒有生命威脅,但其導致的頸部肌肉僵硬,疼痛不適等臨床癥狀,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部分患者甚至會喪失工作能力。所以頸部疼痛癥狀必須予以重視[1]。首先要讓患者了解引起疼痛的病因、機理、治療方案及預期效果,使患者保持樂觀心態積極配合治療。并教給患者一些放松的方法以減輕疼痛壓力。其次風寒潮濕刺激會導致疼痛程度加劇,因此要注意患者的頸部保暖。最后可以輔助患者用一些鎮靜劑以幫助入睡,防止聲光刺激同時并保持室內安靜。防止患者因睡眠不足而使疼痛癥狀加重。如患者疼痛較重時可遵醫囑給予鎮痛藥物以緩解疼痛。

      2.2頸椎牽引的護理:頸椎牽引是緩解頸椎疼痛的主要手段,目前臨床應用廣泛適用于各種類型的頸椎病,且簡單易行。牽引治療對局部型和神經根型效果均較好,可是對于老年椎動脈型患者及和脊髓型病程長者患者效果在臨床上沒有確切的療效,甚至可能加重患者癥狀,因此護理工作在牽引時十分重要,特別是考慮牽引的方式。目前主要有持續牽引與間歇牽引兩種。牽引的姿勢有攜帶式、坐式和臥式。牽引角度大多采用垂直位或前屈位,不做后伸位牽引,以頸部從軀干縱軸前屈10-30度為宜.牽引帶支架要夠寬,不壓迫顳淺動脈以避免引起頭暈。牽引力調整至頜面、耳、顳部以及頸部無疼痛不適為宜,其重量以患者體重的1/10 作為參考,以后逐漸增加,牽引時間每次10-30分鐘,每日一次。注意保持牽引效能,經常檢查牽引力是否正常且不受影響。牽引治療時需要患者的配合,同時也要結合患者的個例,患者對自覺癥狀的評述有利于牽引的順利進行。

      2.3患者健康教育護理 頸椎病的發病率雖然較高,但是患者對于此病的認識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康復理療知識一知半解,尤其是此病需要養護結合,因此患者健康教育的工作是十分重要。介于多數患者對于頸椎病的不清楚藥物和理療的作用。這就需要護士在進行護理工作時,同時進行頸椎病相關知識教育。針對于頸椎治療方法、發病原因、類型、病程的長短以及臨床常用藥物的療效等,對患者進行告知,考慮患者沒有醫學知識,易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告訴患者。 有文獻報道,對患者進行集體講解,并發放書面材料同時以編寫短文、黑板報、宣傳欄等形式進行宣傳。臨床療效顯著,P<0.05[2]。①患者應避免頸部揮鞭性和運動性損傷,以保持頸椎的穩定性;②睡眠時要采取正確臥姿,避免俯臥位等不良姿勢,以免損傷頸部;其次在睡眠時應避開電風扇、空調直吹頸部;免得風寒刺激及臥于潮濕床鋪和地面引起疾病嚴重。③枕頭的高度一般以8~15 cm為宜,不能用高枕也不能用低枕、保持頸椎的舒適態度。④ 要堅持做頸部保健操,以鞏固療效避免復發。

      2.4心理護理 椎病由于病因復雜,臨床分型多。且頸椎病的發病與治療均為緩慢的過程,且愈后易復發。疾病的反反復復,易造成患者心理健康狀況問題[3]。因此臨床護理時不能僅僅注重消除頸椎病患者的軀體癥狀,同時也要注重頸椎病伴發的心理問題。對于因頸椎病久治不愈及反復發作的患者,要主動對患者進行解釋和安慰工作,消除患者治療時過度緊張急躁情緒。增強治愈疾病的信心。主動熱情地關心患者,同時要求患者家屬進行配合。從生活及治療環境雙方面緩解患者焦慮,消除或減少因恐慌抑郁等不良因素對疾病的影響,最后癥狀緩解。應讓患者了解病變并未完全消除,要堅持鍛煉,保持正確坐姿,避免復發,鞏固療效。

      3 結果

      本組89例患者,痊愈患者84例,好轉4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達到98.9%。

      4討論

      對于頸椎病患者的臨床康復,進行疼痛護理及牽引護理,有助于患者的正確治療及康復,同時對患者進行康復教育,使患者能夠配合治療,同時注意日常生活中頸部的保養及生活方式對頸部的影響,以減少疾病的復發。頸椎病的發生發展反復發病,會引起患者心理上的異常和改變。對患者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加重軀體癥狀,而軀體上的疼痛等不適癥狀又使心理因素負作用加重,兩者相互作用形成了非良性循環[4]。因此在臨床治療的同時給予心理護理,以鼓勵患者樂觀的態度和堅強的意志戰勝疾病,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這樣才有助于頸椎病患者軀體癥狀的改善。

      參考文獻

      [1]梁朝革,賈連順.頸部疼痛的相關因素[J].頸腰痛雜志,2008,29(2):162

      [2]王素玉。上官紅.護理干預對頸椎病療效的影響[J].實用醫藥雜志,2010,21(8):714-715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野外| 亚洲乱码在线播放| 亚洲熟妇无码AV|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阿v天堂在线| 亚洲香蕉网久久综合影视|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方| 亚洲欧洲久久av| 国产亚洲成人久久| 亚洲人成色777777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系列|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精品看不卡|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亚洲丁香色婷婷综合欲色啪| 久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黄色网址大全| 亚洲乱码在线视频| 亚洲愉拍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综合永久无码精品天堂| 亚洲av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区在线观看| 国产日产亚洲系列| 亚洲AV一宅男色影视| 91天堂素人精品系列全集亚洲| 亚洲另类春色校园小说| 在线观看亚洲AV每日更新无码| 亚洲aⅴ天堂av天堂无码麻豆| 亚洲?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观看| 国产av天堂亚洲国产av天堂| 日本久久久久亚洲中字幕| 亚洲另类春色校园小说|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 亚洲不卡AV影片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 | 精品亚洲福利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小视频精品久久久三级| 在线观看亚洲av每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