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環境污染及處理

      環境污染及處理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環境污染及處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環境污染及處理范文第1篇

      一、農村水環境污染處理技術 

      (一)分散式和無動力處理技術 

      無動力處理技術是當前在農村水環境污染處理中比較常用的一類技術,它主要將厭氧處理作為核心,將生物濾池作為輔助,是一種綜合性的污水處理技術,該技術應用的一大典型特征就是不需要通過動力來進行驅動,而且也不會涉及到抽水泵等設備和裝置的使用,分散式處理技術通過把相應的污水處理設施埋藏在地下的適當位置,之后再利用分散式或者集中式的方法對污水進行處理,這樣既能實現土地資源的節約,同時還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處理效率,在埋設有污水處理設施的地表之上還能種植一些綠化植物,起到凈化環境的作用。 

      (二)土壤滲濾技術 

      土壤滲濾技術在水環境污染處理上主要是通過滲濾處理系統來達到治理目的的,土壤滲濾系統中主要包括慢速滲濾系統和快速滲濾系統兩個部分,其中,快速滲濾系統主要負責將污水引到具有較好的滲透性的地區,并在污水滲濾的整個過程,發揮出過濾、沉淀、氧化還原等作用,進而達到對污水的凈化。慢速滲濾系統則主要發揮出對污水處理流程進行簡化的作用。當前,土壤滲濾技術已經被大規模應用于污水治理中。要把該項技術應用于農村水環境污染治理中,就必須確保土壤的活性、通透性等達標,這樣才能確保處理效果。一般來說,當滲濾系統運行30天左右,應當對滲濾床進行適當調整和優化,這樣才能使其滲濾速度保持正常水平。 

      (三)穩定塘技術 

      當前,我國的水資源分布具有地區不均衡的特點,部分農村地區存在嚴重的干旱缺水問題,穩定塘技術的應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水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從而使水資源在干旱地區發揮出更大的作用。近幾年,我國提高了對該技術的重視度,有關部門也進一步加大了對該技術的研究力度,這就為穩定塘技術的推廣和普及奠定的基礎,將該技術和二級生物處理技術相比可以發現,高效藻類塘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其特殊的性質,對于土地面積廣闊但技術水平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來說,穩定塘技術具有更高的適用性,值得在農村水環境污染處理中得到大面積推廣和應用。 

      (四)人工濕地技術 

      人工濕地技術主要是利用自然濕地環境來發揮出清潔水體、減輕污染的作用,在進行污水處理的時候,它能和污水中的一些物質發生化學作用、物理作用,進而實現對水體的凈化,而且濕地本身就是自然環境中的一種具有獨特性的系統,其組成結構中主要涉及到微生物、動物和植物等,這些組成成分能利用吸附、過濾、吸收、分解等形式來凈化污染水體,最終取得最佳的凈化效果,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主要包括濕地系統和預處理系統兩個部分,其在金屬濃度、COD等的處理上能達到三級或二級處理水平。無數的處理實踐已經證明,當水體污染程度一般時,人工濕地技術對污水中BOD?5的處理效率能達到85%左右的水平,對磷等成分的處理甚至能達到90%以上。 

      (五)沼氣技術 

      該技術主要利用厭氧發酵的方式來對動物和人的排泄物進行處理,它不僅能起到凈化這些污染物質的作用,同時還能將其轉化為可被再次利用的沼氣,且發酵之后的沼渣等物質能被用作土地的肥料,將沼氣技術應用于農村水環境污染處理中,能將污水中的各種污染物有效去除,進而降低其對農村環境帶來的污染。 

      二、農村水環境污染治理對策 

      (一)控制好污染源頭 

      現階段,我國農村環境的整體質量并不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污水、垃圾等隨意排放的現象十分普遍,所以,要治理好農村水環境,最主要的就是要加強對污染源頭的控制,具體來說,應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第一,應進一步規范農村牲畜的養殖,建立專門的牲畜糞便處理設施,以免大量的牲畜排泄物進入到水體中,加劇農村水環境的污染。第二,應構建完善的垃圾收集系統,以免出現垃圾胡亂堆放的現象。第三,應設立專門的污水排放管道或溝渠,讓污水能有效集中到污水處理場所,以免其隨意排放到水中而對水體造成嚴重污染。 

      (二)選擇最為適宜的水環境污染治理技術和模式 

      由于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住戶較為分散,且經濟條件十分有限,必須在水環境污染治理上考慮到當地的居住特征以及所需花費的成本,盡量采用資金投入較低、容易管理的污水處理技術,可采取分散式和集中式處理相結合的治理模式,在污水排放量較大、污水濃度偏高的樓房區域,可采取動力集中式污水處理技術,以確保出水效果。在人口比較集中、污水濃度偏低的平房區域,可選用低成本的生態處理模式或者厭氧處理模式,包括土地滲透技術、氧化塘技術、人工濕地技術等。對于污水較為分散、很難匯集到一起的區域,可修建小規模的一體式污水處理設施,或者采用庭院獨立式的自然處理模式等。 

      (三)發展生態農業 

      生態農業的發展不但能改善農村周邊環境,同時還能在降低水污染方面發揮出一定的作用,所以,應在農村地區大力推行生態農業,在農業生產中盡量采用復合肥料,控制好氮肥的使用量,并在病蟲害的防治上盡量采用生物技術,避免高濃度化學藥品的使用,這樣就能有效減少污染現象的發生。 

      結語 

      總而言之,農村水環境污染處理技術主要包括分散式處理技術、土壤滲濾技術、穩定塘技術等,這些技術的應用對農村水環境的改善來說意義重大,在實際開展農村水污染治理工作的時候,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適當的污水處理技術,從源頭上控制污染,并大力提倡生態農業,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實現農村水環境的改善。 

      參考文獻 

      [1]袁寶成.農村水環境污染處理技術及治理對策[J].科技創新導報,2015,(36):166-167. 

      環境污染及處理范文第2篇

      關鍵詞:環境監測;實驗室;三廢污染;處理

      中圖分類號:X8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732029

      引言

      當前,對環境監測的實驗室來說,主要使用一些比較普通化學分析,環境監測范圍非常廣泛,在進行實驗時會借助大量化學物品和藥劑對環境進行仔細的研究與分析,這就容易引起實驗室的污染。一些化學物品在發生反應后,會出現大量有毒的氣體,不僅對實驗室人員的健康帶來很大傷害,這些有毒的氣體散發到空氣中后,也會對大氣帶來就很大污染。此外,實驗室內一些廢渣和廢液如果沒有徹底進行處理,也會引發環境污染現象。環境監測實驗室內的三廢主要指廢水、廢渣以及廢氣,這些大多是化學物品或者藥劑在出現反應之后引起的,對環境和人體產生很大危害,所以需要制定出相應措施,加強對污染的處理,促進實驗室的可持續發展。

      1 環境監測實驗室內出現的污染

      1.1 廢水與廢液

      廢水和廢液在環境監測實驗室內十分常見,也是三廢之一,其中,大多數因為各種測試的樣本、試驗中分析使用的殘留液體、和一些失去效用的試劑溶液等產生。因為在環境監測的實驗室中,按照不同監測的種類,會使用很多種類不同的藥劑,而且,這些藥劑在發生反應后,會引發大量廢液,這些不同的廢液內會含有很多重金屬物質、含有大量酸堿性或者有機物質,如果不對他們及時的進行處理,直接就倒入下水道,就會對水資源產生嚴重的污染。而且,一些廢水中含有很多毒素,對水中的生物生長和生存有嚴重的影響,進而破壞生態環境的平衡,如果被人們所誤食,就會對人們的健康帶來很大危害,甚至出現食物中毒的現象。

      1.2 廢氣污染

      環境監測實驗室內的廢氣主要有樣本和試劑的揮發物,在進行實驗時泄露的氣體等,主要有氫氰酸、硫化氫以及四氯化碳等,這些廢氣全都是刺激性的氣體,對人們的呼吸道造成污染,引起呼吸道的疾病,還會對眼角膜產生刺激,使人們的中樞神經系統受到損壞。

      1.3 廢渣污染

      廢渣主要是一些固體形式存在的廢棄物,主要是對一些多余的樣本、失效試劑和藥品或者重金屬的廢液進行處理之后引起的廢渣,廢渣內都含有大量化學的成分,如果不能及時進行處理,就會對人體健康和環境帶來很大危害。

      2 環境檢測實驗室三廢的處理和防治

      2.1 對廢水和廢液進行處理

      在環境監測的實驗室內,污染最嚴重的就是廢水與廢液,而且,因為廢液類型的不同,對廢液進行處理的方式也會有所差異。對酸堿性的廢液進行處理,對含有很強酸堿性的廢液,可以進行回收和再利用,相關人員能夠借助廢酸或廢堿中和溶液,使溶液內pH值符合相關的標準,然后在進行稀釋之后,可以借助這些對廁所進行清洗,這樣可以發揮保護環境的作用,而且做到對資源的回收與再利用;對重金屬含量比較高的溶液進行處理,實驗室內,含汞廢液占據很大的比例,而且一些壓力劑或者溫度計如果沒有正確進行操作,就可能使金屬汞在實驗室內散落,這是就要對其進行處理。如果汞在外面遺留,可以借助被酸性溶液泡過的工具對汞進行收集,收集時需要在上面放一些水,然后在遺留汞的地方,放置硫磺粉,干燥后在清掃,還要采取通風措施。一般來說,重金屬的氣體都有很大密度,所以需要在通風道下面設置排氣的裝置,如果實驗室內含汞的氣體有太高的含量,就需要借助碘對其進行凈化,加熱碘,使其和汞產生反應,然后進行清掃;含銀的廢液在實驗室內也有很大的比例,對這類溶液進行處理時,需要加入氯化鈉,使其進行沉淀,然后對沉淀物進行過濾,借助清水對其進行清洗,然后對沉淀物進行有效的處理,借助化學藥劑使其發生反應,最后產生銀。

      2.2 對廢氣進行處理

      對有機廢氣進行處理時,可以借助活性炭進行吸附,對無機廢氣進行處理時,可以借助液體進行吸附,洗滌收集的裝置,進而使廢氣內有害的成分受到吸收,進而實現凈化目的。對廢氣進行排除時需要在通風部位進行,這樣可以直接把廢氣排出室外,室外排氣管高度需要符合相關標準,以便使處理后的廢氣可以直接進行排出,部隊附近環境產生影響。

      2.3 對廢渣進行處理

      對實驗室內固體的廢棄物進行處理時,一些超過期限的藥品需要送到相應地點進行處理,還要由專業工廠統一進行處理,其他的廢渣能夠和生活中產生的垃圾一起進行處理,借助挖坑進行掩埋,或者焚燒方式進行處理。

      3 結語

      對環境監測實驗室內的三廢污染進行處理具有重要的意義,需要引起人們的重視,不斷對處理方法進行改進和完善,防止出現污染現象,確保人們的健康安全,促進實驗室發展。

      參考文獻

      [1]鄧剛.探究環境監測實驗室的“三廢”污染及其處理[J]. 低碳世界, 2014(11):9-10.

      環境污染及處理范文第3篇

      關鍵詞: 環境監測; 污染; 初探

      中圖分類號: X830.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8631(2012)09-0039-01

      縣級環境監測站,由于儀器裝備差,人才資源相對匱乏,所能開展的監測項目有限,因而難以適應經濟快速發展形勢下加強環境管理的需要,尤其是在新污染源的跟蹤管理和解決污染事故時,經常顯得束手無策。因此,必須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應急監測能力。

      一、加強業務人員的雙基培訓

      切實增強對環境監測實踐原理的精通和靈活運用,拓展環境監測分析方法,提高應急監測能力,為及時解決污染事故提供較科學的數據。

      例如,2000年某市硼合金有限責任公司建成,試生產期間煙塵污染嚴重,責令其停產整改,履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對硼矸窯爐和電弧熔煉爐進行了煙氣治理,運行一段時間后,污染依然嚴重,導致附近居民受害,集體上訪。為了查清污染事故的原因,對該公司所排廢水、廢氣以及附近地下水進行了化驗分析。根據硼鐵生產工藝,該公司主要污染物是煙塵、二氧化硫、硼化物等,再根據植物及人群受傷害癥狀推測,確定重點分析對象是硼化物。由于硼合金屬新興產業,而縣級監測站尚未開展硼化物這一項目,硼化物國標監測分析方法熒光光度法和姜黃素分光光度法都無法實施,這給監測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但根據生產工藝和化學原理,在40℃時硼化物氣態和水溶液中主要以硼酸形式存在。應用硼酸可與有機醇類發生定量反應,來初步估測該公司所排的硼化物是否超標。

      實驗原理:CH2-O H3BO3+C3H5(OH)3=HOCHBOH+2H2O CH2-O

      實驗一,以甲基橙為指示劑,用0.1mol/L甘油作滴定液酸堿中和滴定冷卻水和硼矸生產車間地下水中硼酸的濃度,測得數據分別為1.24毫克/升和0.76毫克/升,均高于《遼寧省污染與廢氣排放標準》(DB21—60—89)中硼化物標準0.5毫克/升。

      實驗二,采用0.1mol/L甘油作吸收液,以甲基橙作指示劑,用0.1mol/L的稀鹽酸為滴定液酸堿反滴定法測定硼矸窯爐排放廢氣中的硼酸濃度,結果為13.6毫克/標立方米。我國目前沒有氣態硼化物排放標準,借鑒前蘇聯的標準8.0毫克/標立方米,實驗結果超標。

      根據兩個實驗結果,確定了污染事故原因和應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雖然確定的分析對象是硼酸,就該公司生產工藝,所排硼化物應以硼酸為主,還有硼矸、亞硼酸等等。由于硼酸超標,故全部硼化物也必定超標。又因為硼化物在0.5—5PPM就可導致植物和人群受害,因此斷定污染事故原因是該公司超標排放硼化物所致。為此,要對廢氣、廢水采取有效的脫硼措施,硼矸生產車間要做防滲。并且必須經上級環保監測站驗收監測合格后才能投產。同時,責令該公司停產治理,并賠償受害居民的損失費5.0萬元。上述案例的監測結果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僅能判斷污染事故的原因,不能獲得準確的監測結果,并且前提條件是硼化物超標嚴重。

      二、強化業務人員環境科學知識的學習

      拓寬環境監測領域,引進人才、利用人才,開展動植監測等直觀、便捷的環境監測領域,對污染事故做定性分析。

      1.利用大氣污染指示生物監測。植物對大氣污染物的抗性有強有弱,可以根據某些本地區生長的有代表性的植物的受傷害癥狀以及不同植物的抗性,定性分析污染物的種類以及污染程度。同時要結合污染源調查結果。

      2.利用某些具變異特征或忍耐變異生態型植株來監測環境,作為監測植物。變異特征或忍耐變異生態型污染物與污染程度;本地膚比正常植株大中度硼污染;駝絨蒿畸形重度硼污染;紅繡球花變成蘭色鐵、鎳污染;掌狀白頭翁缺葉硅酸鹽污染土壤;植物多獎型土壤鹽滯化;鐘型嬰粟缺刻花瓣含鋅土壤。

      3.利用水生藻類優勢種群監測污染。污染情況優勢種群;糞污帶細菌群落為主;中污帶環絲藻、脆弱剛毛藻、紅藻等群落為主;清水帶綠藻和羽枝竹枝藻為主;有機污染水體DO

      以上三種生物監測方法,借助污染源調查可以方便、快捷的對環境污染做定性分析,但要求監測人員具備較高的動植物和污染生態學專業知識水平,各地區要貫徹以人為本的行政理念,引進、利用人才,因地制宜的開展。

      三、借助環境監測

      科技文獻資料、成果,科學總結、演繹歸納歷年的環境監測數據的規律,提高監測結果的快速預測、預報能力。有些污染物監測需要較長的時間,如BOD5,必須恒溫培養5天,給許多管理工作帶來不便。為此,可以利用文獻資料的經驗模型或利用多年監測數據的相關性演繹歸納本地區的污染物相關曲線,借助曲線模型快速預測的結果。

      地表水中BOD5與DO的相關性表達式:

      y=-0.4368x+9.5相對偏差(-4.35—+4.35)

      其中:y代表BOD5預測濃度;x代表DO實測濃度。

      啤酒廠廢水中BOD5與CODCr的相關性表達式:

      y=0.8784z—73.8(-4.46—+4.05)

      其中:y代表BOD5預測濃度;z代表CODCr實測濃度。此方法應以多年的環境監測數據為依據,用科學的演繹方法歸納相關性規律,其使用前提條件上水質以及生產工藝過程相對穩定。預測結果只能用于日常的環境管理,不能作為排污收費和行政處罰的依據。

      四、精通儀器分析法

      在現有的設備和技術條件下獲得更為準確的實驗數據。縣級環境監測機構因經濟條件制約,其儀器設備多落后于市級監測站,儀器的精密度、準確度達不到標準化水平,因此如何利用現有的儀器獲取較為準確的監測數據尤為重要。根據部分儀器和分析方法的原理,結合多年的分析化驗經驗,采取了如下幾種方法提高監測數據的準確性。

      1.根據分光光度計在光度值在2.0—8.0之間相對穩定、精確,把待測水樣濃度稀釋或富集一定倍數使光度值在2.0—8.0區間。

      2.目前,縣級監測站擁有大氣采樣器只能監測環境空氣中的TSP,即粒徑小于10微米的塵粒,而不能測定某污染源無組織排放的粉塵濃度,為此將大氣采樣TSP結果與同步進行的降塵監測結果相加確定為粉塵濃度。

      環境污染及處理范文第4篇

      一、指導思想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控制和處置必須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預防為主”、“以人為本”的原則,以規范和強化工業園區環境保護系統應對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為目標,以預防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為重點,逐步完善工業園區處置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的預警、處置及善后工作機制,建立工業園區環境保護系統防范有力、指揮有序、快速高效和統一協調的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應急處置體系。

      二、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工業園區范圍內發生的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的控制和處置行為,具體包括:

      (一)工業園區內企業生產過程中因人為或不可抗力(含自然原因、社會原因)造成的廢氣、廢水、固廢(包括危險廢物)、尾礦庫、危險化學品、有毒化學品、電磁輻射等環境污染、破壞事件。

      (二)因自然災害造成的危及環境安全及人體健康的環境污染事故

      (三)工業園區內企業在生產、經營、貯存、運輸、使用和處置過程中發生的爆炸、燃燒、大面積泄漏等事故。

      (四)工業園區內影響飲用水源地水質安全的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

      (五)其它突發性的環境污染事故。

      三、組織機構

      (一)應急領導小組及職責

      工礦區管理委員會成立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由管委會主任孫成寧同志任組長,副主任陳繼平、張洪瑚任副組長。園區內各企業為應急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應急領導小組設應急現場指揮部,根據應急處置實際需要,可下設若干應急小組。

      主要職責是:

      (1)宣傳學習上級有關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應急工作的方針、政策,貫徹落實上級領導對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的指示精神。

      (2)負責受理園區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故報告,調查事故原因、污染源性質及發展過程,隨時掌握有關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應急情報信息和事態變化情況,作出應急處置措施反應。

      (3)向縣政府報告園區內重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故及其處理情況。

      (4)負責工業園區與周邊村、組之間;園區內廠際之間環境污染事件應急協調工作。

      (5)負責有關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應急工作措施落實情況、工作進展情況,信息聯絡、傳達、報送、新聞等工作。

      (6)負責協調和解決應急處置所需的人員、設備、車輛、物資等。

      (7)積極協調組織園區內重大環境污染及生態破壞事件的現場監察、監測及處理。

      (8)應急處置的其他工作。

      (二)技術專家組及職責

      發生重大環境污染及生態破壞事件,應急領導小組及時報(商)請市、縣環保局污染控制科(環境監測站)和環境監察隊等相關人員組成技術專家組,對應急事故現場調查、取證,對污染物的現場快速定性分析,對環境污染物的性質、危害程度做出準確的認定,為應急處理提供科學依據。

      主要職責是:

      (1)及時進入現場,根據危害程度及范圍、地形、氣象等情況,提出科學的應急處置措施及建議。

      (2)盡快弄清污染事故種類、性質,污染物數量及已造成的污染范圍等第一手資料,及時提出人員撤離、隔離和警戒工作的范圍及處置方案。

      (3)實施污染跟蹤監測,直至污染事故處理完畢、污染警報解除,及時將處理過程、情況和數據報指揮部。

      (4)按照所造成的環境污染與破壞的程度認定事故等級,提出環境恢復、生態修復建議措施。

      (5)應急處理的其它任務。

      四、基本原則

      (一)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建立和加強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的預警機制,切實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快速反應、及時控制。

      (二)按照“先控制、后處理“的原則,迅速查明事件原因,果斷提出處置措施,防止污染擴大,盡量減小污染范圍。

      (三)以事實為依據,重視證據、重視技術手段,防止主觀臆斷。

      (四)制定安全防護措施,確保處置人員及周圍群眾的人身安全。

      (五)明確自身職責,妥善協調參與處置突發事件有關部門或人員的關系。

      五、處置程序

      (一)迅速報告

      接到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報告后,值班人員必須在第一時間向應急領導小組報告。對重特大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經認定后及時向縣政府和縣環境保護局報告。

      (二)快速出擊

      接到指令后,應急現場指揮部率各應急小組攜帶環境應急專用設備,明確途中聯絡方法,靈活果斷地處置開進途中情況,確保在最短的時間內趕赴事發現場或應急區域。

      (三)現場控制

      應急處置小組到達現場后,應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現場、劃定緊急隔離區域、設置警示標志、制定緊急處置措施,切斷污染源,隔離污染區,防止污染物擴散。

      (四)現場調查

      應急處置小組應迅速展開現場調查、取證工作,查明事件原因、影響程度等;并負責與環保、安監、公安、消防等單位協調,共同進行現場勘驗工作。

      (五)現場報告

      各應急小組將現場調查情況、應急監測數據和現場處置情況,及時報告應急現場指揮部。

      應急現場指揮部按6小時速報、12小時初報、24小時確報的要求,負責向應急領導小組報告突發事件現場處置動態情況。

      應急領導小組根據事件影響范圍、程度,決定是否增設有關專家、人員、設備、物資前往現場增援。

      (六)污染處置

      各應急小組根據現場調查和查閱有關資料,迅速聯合當地鄉(鎮)政府和環境監察人員對事故周圍環境(居民住宅區、農田保護區、水流域、地形)和人員反應作初步調查,并參考專家意見,向應急現場指揮部提出污染處置方案。

      六、后勤保障

      (一)通信保障

      (1)應急啟動時的通信保障。應急通知下達與接收以有線通信為主,利用辦公電話,實現應急信息快速傳輸。在外應急人員的聯絡以移動電話等無線通信為主,確保應急通知快速下達。

      (2)開進中的通信保障。以無線通信為主。應急指令的下達與接收,事故現場應急信息的通報與反饋,主要利用移動通訊。

      (3)處置中的通信保障。采取無線通信、有線通信相結合的方式,以無線通信為主。指揮部(或應急辦)可利用現場臨時架設開通有線電話指揮網、固定電話、移動電話,實現上情下達;應急小組在應急過程中,主要是利用移動電話,輔以運動通信,實現信息交流。

      (二)運輸保障

      運輸的確認和調度由應急領導小組組織實施。平時應急車輛須保證100公里以上的行車用油。開進中根據實際情況由應急領導小組統一組織交通等勤務保障。

      (三)其他保障

      (1)醫療保障。應急過程中如出現人員中毒或受傷,就近送至醫院救治或及時與醫療單位聯系,組織現場救治,也可送至現場指揮部指定的醫院、醫療單位救治。應急終止后根據實際情況組織轉院或繼續治療。

      (2)生活保障。由應急領導小組擬定具體計劃統一組織實施。

      七、領導小組:

      組長:(管委會主任)

      副組長:(管委會副主任)

      (管委會副主任)

      成員:(管委會辦公室主任)

      成員單位:園區內各企業負責人為應急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責任人。

      八、應急電話:

      工礦區管理委員會

      縣環境保護局

      縣公安局

      環境污染及處理范文第5篇

      關鍵詞:環境監測;污染事故;危害影響;處理措施

      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迅速不斷發展時期,隨著生產活動的日益頻繁,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加強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研究其處理處置措施,是環境監測與環境保護領域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1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類型與特征

      1.1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類型

      1.1.1 劇毒農藥和有毒化學品的泄漏、擴散

      一般指有機磷、有機氯等農藥因貯運不當或翻車、翻船造成泄漏及保管不當引起的泄漏,這些物質一旦泄漏擴散不僅會引起空氣、水體、土壤等嚴重污染,甚至還會致人畜死亡。

      1.1.2 易燃易爆物質的泄漏、爆炸

      由煤氣、石油液化氣、苯、甲苯等揮化性有機溶劑泄漏而引起的這類環境污染事故不僅污染空氣、地表水和土壤,而且這些氣體濃度一旦達到極限后會發生爆炸。

      1.1.3 溢油環境污染

      指在油田開采與運輸過程中由于井噴泄漏及其它意外造成的原油環境污染事故。此外,煉油廠、油庫、油罐車漏油引起的油污染也時有發生。

      1.1.4 非正常大量排放廢水造成的污染

      指含大量耗氧物質的城市污水或尾礦廢水因垮壩突然瀉入水體, 致使某一區域或流域水體質量急劇惡化給居民飲用水、工業用水、漁業用水造成困難的環境污染事故。

      1.2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特征

      1.2.1 事故形式多樣性

      由于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有多種類型,所含的污染因素也比較多,因此其表現形式也是多樣化。另外,在生產、運輸、貯存、使用和處置的各個環節均有發生污染事故的可能。

      1.2.2 事故發生的突然性

      一般的環境污染是一種常量的排污,有其固定的排污方式和排污途徑,并在一定時間內有規律地排放污染物質。而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則不同,它沒有固定的排污方式,往往突然發生,始料不及,有著

      很大的偶然性和瞬時性。

      1.2.3 事故危害的嚴重性

      一般的環境污染多產生于生產過程之中,排污量少,其危害性相對較小,一般不會對人們的正常生活與生產秩序造成嚴重影響。而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是瞬時內一次性大量泄漏, 在很短的時間內往往

      難以控制,因此其破壞性強,污染損害嚴重。

      1.2.4 事故處理處置的艱巨性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涉及的污染因素較多,一次排放量也較大,發生又比較突然,危害強度大。處理處置這類事故必須快速及時, 措施得當有效。因此,對突發性污染事故的監測,處理處置比較一般的

      環境污染事故的處理更為艱巨與復雜,難度更大。

      2應急監測與處理處置措施

      2.1 有毒化學品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與處理處置

      有毒化學品污染事故的突發性、持續性和累積性決定了環境監測任務的困難程度。當發生污染事故時,有毒化學品的污染程度和范圍具有很強的時空性,所以對污染物的監測必須從靜態到動態。

      應急監測技術主要有以下幾種。

      (1)試紙法;

      (2)水質速測管法;

      (3)氣體速測管法;

      (4)便攜式分析儀器測定法。

      對有毒化學品污染事故采取的處理處置措施是首先使吸入有毒空氣的中毒者馬上離開污染區,嚴重者就醫診治。現場工作人員應佩戴好防毒面具與手套, 將污染物掃起至空曠地方深埋或收集后送回生產廠處理。若發生火災,可用干粉、二氧化碳或泡沫滅火器進行滅火。

      2.2 爆炸性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與處理處置

      經常發生的爆炸事故多是物質的化學爆炸。化學爆炸過程有極快的變化速度、可產生大量的熱和形成氣體產物等3 個基本特征。

      2.2.1 應急監測方法

      現場監測的目的是迅速判斷是否存在有毒有害氣體、濃度范圍。這對判斷事故性質、事故能否再次發生或對人體的毒害程度等至關重要。檢測事故現場環境中的有害氣體,檢測管分析技術已受到各方面的極大重視。它具有簡便、快速的特點,適于現場測定,而且采樣和測定一步完成,簡化了分析步驟。

      2.2.2 處理處置措施

      發生有毒氣體爆炸,應立即打開門窗通風,人員迅速撤離現場,有傷者和中毒者及時搶救;若伴有火災發生,應急處理人員撲救時要戴好防毒面具,穿好化學防護服。

      2.3 溢油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與處理處置

      石油工業中的原油、燃料油、成品油在勘探開發及產品運輸過程中, 對周圍環境均存在著潛在的威脅。一發生溢油事故就對陸地或水面造成嚴重污染。

      2.3.1 應急監測方法

      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水樣與土樣。現場采用紅外分光測油儀對樣品進行測定,現場測定與化驗室測定相結合。

      2.3.2 處理處置措施

      采取措施降低溢油量,包括關閉產生溢油的各種閥門,修補管線。使溢出的油品局限在某一區域內,利用低洼地形匯集或進行堵截,防止外流、外溢。在條件合適情況下,就地燃燒。該措施除油效率高,

      無須轉運儲蓄,適用性強,環境影響小。

      2.4 農藥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與處理處置

      農藥屬于有毒化學品,在其生產、貯運、應用等每個環節都潛在著對人類生活及生態環境的污染危害。農藥污染事故應急監測的目的就是應用相應的分析測試技術快速確認污染物類型及組成, 為事故

      應急處理處置提供依據。

      2.4.1 應急監測方法

      (1)比色法。具有簡單、快速、靈敏度高的特點,特別適用于微量組分的測定。

      (2)紫外光譜法。利用有機化合物吸收紫外光的特征,對有機農藥進行定性、定量及結構分析。

      (3)氣相色譜法。這種方法應用范圍廣、分離效能高、分析速度快,分離測定可一次完成。

      2.4.2 處理處置措施

      現場人員應配戴防毒面具及防護服, 盡快完成現場采樣分析,以便迅速制定污染清除處理方案。及時組織疏散污染區域中將遭受污染的人員, 并根據污染程度設置警戒區域。對于事故現場清除的大量

      污染物及處理物,應采用焚燒、生物處理、物理化學處理后再采用陸上拋棄處理法集中處理。

      3 突發性污染事故的危害及其影響

      3.1 生命威脅與健康影響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重要危害之一是對事故現場人員的生命威脅, 一些重大污染事故都有人員傷亡。事故不僅對在事故現場的人員造成嚴重危害,而且還有可能對未直接暴露在事故現場的人們的身

      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3.2 經濟損失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不僅直接經濟損失巨大,而且污染后的長期整治和恢復仍需要花費可觀的費用,其間接經濟損失也是非常巨大的。

      3.3 易造成社會不安定因素

      突發性污染事故發生后,會對污染區附近的居民造成心理影響與壓力, 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與生產秩序。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與人員傷亡可能引起污染糾紛,造成某種混亂,危害社會治安。對引起大量人口被迫遷移的重大事故, 可能會帶來相關的社會問題;某些污染還可能會引發國際間的污染糾紛。

      3.4 生態環境遭嚴重破壞

      重大的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強度很大,往往會使某一區域的生態失衡,有的甚至造成長期的危害,致使生態環境難以恢復。

      4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工作的指導思想

      4.1 預防為主、防治結合

      首先強化預防措施, 盡可能避免污染事故的發生。對已經發生的污染事故力爭減少并消除污染事故的危害。做到事前預防、事中應急、事后監測并作出安全評價。

      4.2 就近應急,建立應急監測網絡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有來勢迅猛, 去得也快的特點,因此應貫徹就近應急的原則。即以各地環境監測站為基礎就近應急,同時建立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和省級站為支援、支持系統的應急環境監測網絡。

      4.3 加強應急監測的能力建設

      做好裝備、技術、人員等儲備。一旦發生污染事故,能快速判斷污染物種類、污染物濃度、污染范圍及其可能的危害。組建專業應急監測隊伍;加強監測人員的技術培訓與實戰演習,強化應急反應能力。

      4.4 提高應急監測水平

      重點解決環境應急監測中檢測手段、儀器、設備等硬件技術。并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污染因子的特性, 建立環境污染事故數據庫及事故處理處置的查詢系統,為實施污染事故的處理處置提供依據。

      5結論:

      總之,對于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不僅要解決應急監測及處理、處置,還要實行緊急救援與做好善后工作,把污染事故的危害減至最小。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處理處置、緊急救援與善后處理涉及面廣、工作量大,必須在各級政府部門統一領導下,協調各方面人員密切配合行動,建立起由部隊、公安、消防、衛生、安全、環保等部門參加的通訊、指揮、監測、救援的整體應急系統。明確各部門之間的職責分工,一旦發生污染事故,保證該系統能快速有效運行,全方位開展救護工作。

      參考文獻:

      1 胡望鈞.常見有毒化學品環境事故應急處置技術與監測方法[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3.

      2 吳鵬.環境監測原理與應用[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国产成人va亚洲电影| 亚洲精品在线电影|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久|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牲色| 亚洲精品色播一区二区| 日韩亚洲不卡在线视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资源在线视频| 久久99亚洲网美利坚合众国 |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九|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影院首页| 日本亚洲免费无线码|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日产| 亚洲精品色播一区二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艺术图 |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亚AV| 亚洲高清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jizzjizz亚洲日本少妇| 天堂亚洲免费视频| 久久影视综合亚洲|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影院久久久久久|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四虎亚洲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JLZZJLZZ少妇|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观频| 亚洲精品N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AA片|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丫| 亚洲色成人四虎在线观看| 亚洲成av人片在线天堂无| 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 久久亚洲国产欧洲精品一|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日本在线电影| 亚洲国产小视频精品久久久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