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數學研究成果

      數學研究成果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數學研究成果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數學研究成果

      數學研究成果范文第1篇

      【關鍵詞】高中文科;數學學習心理;研究

      Abstract: mathematics is the study of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bjective world and the space from of science, a high school student mathematics learning psychological process research of mathematics educators and psychologists at home and abroad are more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the liberal arts students from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interest, learning mood, will quality, ability to migrate, expounds the research thinking habits, etc. That is designed to help in liberal arts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Key words: high school;mathematics learning psychology;research of arts

      數學作為在生活中廣泛應用的一門學科,隨著社會對公民數學素養要求的提高,人們對中學數學教育中數學學習心理的研究日趨重視并取得了許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實施素質教育就要求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最大限度地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能,使每一個學生的基本素質都得到提高。針對他們數學學習心理上存在的不足,結合教學實際提出幾點建議,期待對這些文科班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夠有所幫助。

      現行高中一般在高二進行文理分科,一方面是滿足高中文理分科考試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學生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情緒、意志品質、能力遷移、思維習慣等數學學習心理的需求。文科學生數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只有解決好了其內部因素,學生才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高中數學知識學習中去。針對他們數學學習心理上存在的不足,結合教學實際提出幾點建議,期待對這些文科班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夠有所幫助。

      一、培養高中文科學生數學學習的契機――學習動機

      關于數學學習,很多高中文科學生中談“數”色變,數學成為文科學生高考的最大障礙。學習動機是影響學習成績的關鍵因素和動力,影響文科生數學學習動機的因素主要為學習興趣和自我效能感,教學中必須要找到提高文科生的學習動機針對性方法,進而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成績。

      首先,師生要轉變觀念,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高中數學新課標指出:“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是高中數學課程追求的基本理念?!痹诮虒W中,教師要盡量關注學生主體參與,培養其對學好數學的自信力。

      其次,學習的效能大小,關鍵在于勤奮。教學中,要因材施教,對基礎薄弱學生,給予更多關心和指導,幫助他們逐步提高數學成績;對驕傲自滿學生批評教育,戒驕戒躁,使教學效能發揮更大。最后,強化認識,克服不良因素,擴大學習動機對學習成績的促進效應。為激發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應提高其對數學學習的認識,激發學習好奇心。

      最后,教師應把握數學學習任務難度,使學生獲得成功體驗;營造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重視家校聯合。數學閱讀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行,考查理解語言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夠從普通語言中捕捉信息,將普通語言轉化為數學語言,以數學語言為工具進行數學思維與交流。對應用題,學生的弱點主要表現在將實際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的能力上。

      二、培養高中文科學生數學學習的關鍵――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為了使學生在智力上和精神上得到成長,就必需使他們有對知識的渴望和掌握知識的愿望?!笔紫?,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體驗成功。要讓學生體驗成功,無論在課堂教學還是測評難度上應慎重,循序漸進。鼓舞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收獲了成功的快樂和被認可的喜悅。其次,教師要將熱愛數學時時刻刻體現在實現教學中去,言傳身教。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起著表率的作用,教師的積極樂觀向上將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學生。

      三、培養高中文科學生數學學習的必要――學習情緒

      教學中應加強學生興趣培養,使得文科學生在較為愉悅的狀態下學習。在解題中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克服高中文科學生的厭學情緒,調控學習數學的良好情緒,幫助學生在日積月累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從而促進數學學習效率的提高。

      四、培養高中文科學生數學學習的動機――意志品質

      意志是人為了達到一定目的,自覺地組織行動,并與克服困難相聯系的心理過程,它是意識的能動表現。從認知心理學角度考慮,數學學習是一個認知過程、情感過程,同時也是一個意志過程。意志品質影響著數學學習的全過程,對數學學習活動中的認知過程和情感過程有著重要而深刻的影響。高中文科學生大多數對數學學習有障礙,表現在學習數學的自覺性差,自制力不夠,解決問題果斷性不足等。

      在教學中,首先,教育學生明確學習數學的目的,增強學習數學的自覺性。只有學生對學習數學的作用及意義有了一定認識,才有可能對數學產生持久的學習興趣,并保持旺盛的學習數學動機,從而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其次,通過合理設計選擇題讓學生訓練,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果斷性。在解題時,務必審清已知條件與結論,快速尋求解法和可能的結果,得到較深刻認識和清醒估計,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即表現出果斷性。第三,充分發揮班集體和榜樣的教育作用。教師要教育學生應珍惜自己班級的榮譽,團結互助,克服數學學習障礙,并在教學中發揮榜樣作用,從而有效地扭轉文科數學學習現狀。

      五、培養高中文科學生數學學習的體現――能力遷移

      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但數學對文科班學生來說,普遍存在著很大難度。大部分文科班學生數學基礎薄弱,學數學成為他們最頭疼的事。因而,對高中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應引起重視。師生要共同感受架起條件與結論的橋梁的過程,體會對所學的基礎知識、思想方法、解題技巧等在分析、解決問題的合理應用。做好文科學生的能力遷移培養,重在解題,其是中學生會學習最外在的表現,是取得成績的必要條件。幫助學生認真、細致審題,注重問題的靈活性,適當分解,找到突破口,使問題合理解決。

      六、培養高中文科學生數學學習的重心――思維習慣

      培養文科生數學學習習慣:課前認真預習,帶著問題專心上課,勤于思考,學會知識之間的融會貫通。在解題教學中,充分留出時間讓學生思考,自己動手驗算,同時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示學生的具體做題情況,逐步培養審題習慣,合理的思維習慣和規范解題習慣。數學思維習慣不是一生俱有,需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并在不斷的實踐中得到發展,良好的思維習慣培養是我們數學教育工作者的追求和職責,在文科生教學思維習慣的培養應為重中之重。

      七、結語

      文科學生數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只有解決好了其數學學習動機、興趣等內部因素,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高中數學知識學習中去。因此,我們要從基礎做起,關注數學知識背景,聯系日常生活,要善于把握概念的本質,把握數學符號的來龍去脈,明確數學命題的現實原型,要善于總結、歸納、反思 。

      參考文獻:

      [1]王峰.文科生數學學習“困”在何處[J];中學數學研究;2011.08

      [2]張義紅.高中數學文科生課堂參與現狀的調查研究[J];中學數學月刊;2011.07

      [3]呂茗.高中文科學生數學學習倦怠歸因及對策[J];科技信息;2011.

      數學研究成果范文第2篇

      【關鍵詞】學習困難;界定;研究歷程

      學習困難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是教育及相關領域爭相研究的焦點,但由于學習困難本身的復雜性,對學習困難的定義存在不同研究領域和不同學者那里都有很大差別。目前在神經生理學家以“學習障礙兒童”或“學習困難兒童”或“學習落后兒童”等命名[1]。在教育與心理學界,研究者習慣于使用“發展落后兒童”、“學業不良兒童”“學習困難兒童” [2] “學習困難”“學習障礙”“學習不良”“學業不良” “學”“差生”“后進生”等諸多術語,總的表達的意思基本是一樣的。學習困難一詞來源于國外,原稱為Learning Disabilities,簡稱 LD,直譯為“學習困難”或“學習障礙”。在國外相關研究比較早,至今已有近200多年的歷史,但到底什么的情況屬于學習困難?學習困難的界定歷程,一路來看可分為四個時期:

      一、早期即奠定期

      大致為1800年到1930年。這一時期主要是學習困難與腦外傷的關系并喚起對學習困難的認識[3]。其中最早可追溯到1800年,奧地利生理學家Franz. J. Gall對一些患有頭部損傷的成人進行研究,發現他們沒有喪失智力,但失去了用語言表達思想和感情的能力即失語癥,從此開辟了這一研究領域的先河,隨后有醫學界的法國外科醫生Pierre P. Broca 在1861年發現“表達性失語癥”;德國神經學醫生Carl Wernick在1874年發現了“接受性失語癥”;1892年德杰林發現一個病人的因左右大腦上的連接有問題而無法閱讀但卻可以書寫;1896年,醫生摩根又發現詞盲的現象。這一時期產生的學習困難主要是外科醫生對腦損傷病人的學習能力與表現的研究以及對語言障礙和閱讀障礙的研究上,研究僅局限于病征與尋求原因之間,很零散,不成體系,但開創研究學習障礙即學習困難的先河,為以后的相關研究奠定了基礎。

      二、轉折期

      大致為1930至1962年,這一時期開始專門研究學習困難,由過去的大腦解剖的研究重點轉變到以補救教學和訓練為主。除醫生之外,許多心理學家與教育工作者加入到學習障礙的研究之中。心理學界與教育界認為,并非所有學習困難的學生都是由于大腦器質性損傷而致。有些兒童只是有輕微的腦功能失調或感知運動障礙。因此他們關注的是那些在多數心理能力上表現正常,但同時又表現出干擾常規課堂學習的種種認知局限的兒童。這樣,對學習障礙的研究就從生理、醫學的角度擴展到心理、教育的角度。這個時期學習困難被認為主要是由非生理的因素導致的,理論上從表面的研究逐漸向心理深入探討,多角度、多領域綜合解釋引起學習困難的原因,理論程度上升更高層面。

      三、整合期

      大致為1963至1980年。這一時期不論從研究范圍還是從研究成果看,成績都是十分顯著的。可以說這是學習障礙研究在教育界快速發展的階段。1963年由SamuelA.Kirk博士首次提出Learning Disabllities(被翻譯為學習障礙,簡稱LD) [4], 1977年修改后發表為學習障礙是指在理解和使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有一種或幾種基本心理過程的障礙,這種障礙可能表現為聽、說、閱讀、思維、書寫、拼寫和數學計算能力的不完善。這種障礙包括知覺缺陷、腦損傷、輕微腦功能失調、誦讀困難、發育性失語癥。它不包括主要由于視聽和運動缺陷、智力落后和能力障礙而引起的學習困難,也不包括主要由于經濟、文化等環境方面處于不利而產生的學習困難[5]。從不斷的修改中可以看出,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整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對學習障礙研究系統化,思路條理化,研究內容上更為細致,更為清楚,鑒定指標更為明確,在學習障礙研究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為不僅為今后的研究指明方向,且推動相關研究人員更深入更細致的去研究。

      四、現代期即新階段

      從1980年以來到現在。這一階段的研究呈現出多元化、個別化的趨勢,試圖綜合各學科有關學習障礙的理論和研究,以便提高一步。美國就學習障礙的定義仍不斷進行修改,而其他國家也在相應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如加拿大、日本、俄羅斯等對學習障礙都有自己的定義和見解。此時期,各國在這一研究領域里發展迅速,彼此之間有參考,有借鑒,但也持有不同意見。總的來說,各國對學習困難沒有一個統一的界定,一般認為,智力發展落后兒童“沒有大腦器官的損傷,他們的神經過程是正常的”,只是由于失去了學習機會,遷入新的語言教學環境,或有了“壞的習慣和嗜好”等,使得“在智力發展方面常常落后于同齡的其他兒童”,這些兒童不會學習、不會思考,因此,他們不能掌握學校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但是智力發展落后兒童在適合的教育條件下,他們可以得到正常的發展。學習障礙是一個假設而不是一個已經建立起來的類別,是由許多原因造成的一個復雜的問題,研究中應基于兒童的個體需要而采取靈活的補救措施,因材施教,克服困難,使得學生能重回正常學習狀態。

      參考文獻:

      [1] 張冬冬、王書荃.美國對學習困難的研究[J].心理學動態,1996(1):10

      [2] 李 雪.學困生產生的原因及其轉化對策的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07:1

      [3] 梁 威.我國學習障礙研究的歷史回顧及現狀研究―― 會議論文,北京教科院學習障礙研究中心

      數學研究成果范文第3篇

      關鍵詞:食品安全;果蔬表皮;光學相干層析

      果蔬是指食用的水果和蔬菜,相對于肉食,是食物的一個類別。果蔬是我們必不可少的食物,主要成分是人體所必需的一些維生素、無機鹽、生物酶及植物纖維,果蔬中蛋白質和脂肪的含量較少[1],因此,果蔬的衛生狀況有極高的社會關注度。從物理學、生物學原理角度分析,果蔬表皮中的有害物和不同的營養成份對于表皮的層析結構有重要影響。本文主要運用光學相干層析技術對常見果蔬表皮的成份、有害物質的層析結構影響進行實驗研究,以期獲得比較精細的實驗結果。

      1 實驗原理及方法

      1.1 OCT原理

      光學相干層析成像[2](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是利用寬帶光源的低相干性,通過測量樣品后向散射光的干涉信號,對樣品的內部微觀結構進行高分辨率層析成像的技術。OCT基于低相干干涉原理獲得深度方向的層析能力,通過掃描可以重構出生物組織或材料內部結構的二維或三維圖像[3],其信號對比度源于生物組織或材料內部光學反射(散射)特性的空間變化。

      OCT系統的典型原理框圖如圖1所示,它的核心結構是邁克爾遜干涉儀。從低相干寬帶光源發出的光經分光鏡分為兩束,一束為參考光,由反射鏡反射后按原路返回并透射到分束鏡后到達探測器;另一束為信號探測光,通過聚焦透鏡聚焦后照射到樣本,其后向散射光按原路返回經分光鏡反射后到達探測器,并與參考臂到達探測器的參考光發生干涉,并由探測器接收。通過改變參考臂的縱向掃描,以及信號臂沿光軸垂直方向的橫向掃描,就可以得到樣品的二維或三維層析圖像。

      1.2 材料的制備與實驗方法

      該研究中采用CALLISITO型設備,的核心部件包括寬帶光源、邁克爾遜干涉儀和光電探測器,其軸向分辨率取決于寬帶光源的相干長度,一般可以達到1-10μm,而徑向分辨率與普通光學顯微鏡類似,決定于樣品內部聚焦光斑的尺寸,一般也在微米量級[4]。OCT具有非接觸、非侵入、成像速度快(實時動態成像)、探測靈敏度高等優點。目前,OCT技術已經在臨床診療與科學研究中獲得了廣泛的應用。

      在光源下方放置不同的果蔬表皮樣品,在2D的模式下,OCT 只沿著一個線的方向進行掃描,得到該測量線下的深度信息。

      圣女果、卷心菜、洋蔥未污染,購自于超市后,對表皮進行簡單的預處理(清洗、剝皮)。

      2 實驗結果及討論

      圖2、3、4分別表示圣女果、洋蔥、卷心菜的表皮(膜)的層析圖像,其中的厚度參數(多點取值)已經標注。

      經實驗測量,三種果蔬樣品的厚度分布在0.09mm-0.17mm范圍內。其中圣女果和卷心菜表皮層厚度較為接近,均在0.15mm左右,而洋蔥的表皮厚度則在0.09mm左右;而按表皮厚度的分布情況分析,洋蔥和圣女果表皮形狀都較為均勻規則。其多點取值測量誤差均在0.01mm以內。卷心菜的表皮厚度分布則表現為不均勻分布。

      OCT儀器的正常成像是上深下淺,上面深色部分為空氣層,下面淺色部分為果蔬果肉,中間深色部分為表皮層。而上面距表皮層附近則為表皮附粘物。其中圖像呈現三種樣品的表皮附粘物均有空氣到表皮顏色逐漸加深,可得知表皮附粘物逐漸增多,而圣女果白表皮附粘物為點狀分布,洋蔥為片狀分布,卷心菜為層狀分布。

      3 結論

      OCT儀器的2D 模式可以清晰的反映果蔬樣品(圣女果、洋[、卷心菜)的表皮層析結構圖像,多點取值測量誤差也較大。此處考慮為卷心菜樣品的葉莖和葉脈的影響,還需后續實驗的進一步測量確認。該結果有助于對果蔬成份及安全性的綜合研究。

      參考文獻

      [1]李江華.新鮮蔬菜和水果知識問答[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1,7.

      [2]徐可欣,高峰,趙會娟.生物醫學光子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7.

      數學研究成果范文第4篇

      【關鍵詞】研究;學習;模式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數學研究性學習應該貫穿在整個數學教育的所有活動中。那么,如何在高中數學課中開展數學研究性學習呢?

      1. 課堂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

      求知欲是人們思考研究問題的內在動力,學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動探索精神越強,就能主動積極進行思維,去尋找問題的答案。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可采用引趣、激疑、懸念、討論等多種途徑,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以幫助學生走出思維低谷。在講授新課時,我們可根據課題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產生懸念,急于要了解問題的結果,而使學生求知欲望大增。在遵循教學規律的基礎上,采用生動活潑,富有啟發、探索、創新的教學方法,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開展數學研究性學習的活動鋪墊了基礎。

      數學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是圍繞著一個需要解決的數學問題而展開,經過學生直接參與研究,并最終實現問題解決而結束。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問題解決的過程。當學生學習一章新的知識、乃至一個新的定理和公式時,對學生來說,就是面臨一個新問題。事實上,課本中,不少定理、公式的證明、推導本身就是一節數學研究性學習的好材料。比如,三角函數中,正弦、余弦誘導公式的推導;直線的傾斜角和斜率的研究;直線與拋物線的位置關系;等等。 以某一數學定理或公設為依據,可以設計適當的問題情景,讓學生進行探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發現一般規律,體驗研究的樂趣。

      2. 社會實踐中滲透研究性學習

      在數學研究性學習中,社會實踐是重要的獲取信息和研究素材的渠道,學生通過對事物的觀察、了解并親身參與取得了第一手資料,可以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予以解決。

      研究性學習強調理論與社會、科學和生活實際的聯系,特別關注環境問題、現代科技對當代生活的影響以及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要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親身參與社會實踐性活動。同時研究性學習的設計與實施應為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供條件和可能。

      對于高中學生而言,要開展研究性學習,必須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具體說來,主要包括有以下幾個方面能力: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參加社會活動的能力。例如讓學生嘗試研究“銀行存款利息和利稅的調查 ”:先讓學生制定調查研究專題,從教科書、課外閱讀書以及網絡中查找有關銀行存款利息和利稅的內容,由學生自己根據實際需要,分組到建設銀行、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國稅、地稅等相關部門進行原始數據的搜集,通過對原始數據的分析、整理,建立一個數學模型。在研究過程中,學生們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3. 教師要把握研究性學習指導的度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應把學生作為學習探究和解決問題的主體,并注意轉變自己的指導方式。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活動,學生在學習中通過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驗,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進而提高綜合素質和能力。作為這一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的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既不可以按已有的教學模式包辦代替學生的自主學習,也不能放任自流,不聞不問。要達到研究性學習的最終目的,教師的指導必須把握一個度。

      由于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而社會生產、生活以及學習中存在的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多種多樣的。不同類型的問題適宜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解決,換一句話說,不同類型的問題有不同的解決模式或者叫研究模式。因此,在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初始階段,就應該讓他們熟悉和掌握盡可能多的研究模式,如我們要讓學生熟悉,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和文獻資料查閱法是科學研究最基本的方法,同時要讓他們知道,什么樣的課題適合什么樣的方法。

      4. 在“數學問題”中滲透研究性學習

      在課堂上要形成“問題中心”,把社會生活中的問題搬進課堂內進行研究,使課堂成為問題展示平臺、討論與辨析的場所。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能力,就是要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如果帶著探索問題的強烈欲望來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那么,他們的大腦就會處于積極活動之中,他們所得到的知識就比較深刻、扎實。

      (1)在數學的應用題中滲透研究性學習。利用數列知識解決購房、購車分期付款問題,利用函數求最值的方法解決現實生活中最佳方案問題,等等。帶動學生去研究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讓數學研究性學習帶給學生無窮的樂趣,真正的做到使學生學以致用。數學的應用不僅是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能夠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通過學生的社會調查與實踐,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發現數學問題,研究數學問題,建立解決各種問題的數學模型,這樣,學生一方面能用所學的數學基礎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另一方面又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例抽象成數學的模型,數學的研究性學習就在這樣的過程中循環推進。

      數學研究成果范文第5篇

      關鍵詞:教育經濟學;課程設置;綜述

      對于我國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的研究雖然不是直接屬于教育經濟學理論范疇,但是對這一問題的研究有利于促進教育經濟學理論的發展,為我國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提供合理化構想,完善我國高校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研究。

      一、我國教育經濟學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研究進展

      1.我國教育經濟學學科性質研究進展

      教育經濟學的學科性質是我們研究教育經濟學人才培養的前提,對學科性質的不同認識影響到對其他問題的認識。教育經濟學形成于20世紀60年代,自形成之日起,國內外學者在對教育經濟學的學科性質認識上存在諸多分歧。教育經濟學作為一門新興社會科學,它從教育學和經濟學這兩門社會科學中分化出來,但又在具體內容上把教育學的知識和經濟學的知識綜合起來,分化與綜合并進,使其相互滲透,相互交叉。國內學者對教育經濟學的學科性質的不同認識可以歸納為以下三種:新興的教育學科說、經濟學歸屬說、獨立的交叉學科說??傮w上講,國外學者更傾向于將教育經濟學歸屬于經濟學科。

      2.我國教育經濟學人才培養研究成果綜述

      我國現有對教育經濟學人才培養的研究主要涉及教材內容現狀研究、人才分類培養研究、學位論文研究、人才培養現狀研究等。其中,對教材的研究分析了我國教育經濟學現有教材內容體系,提出我國教育經濟學教材內容在重視宏觀研究,介紹教育經濟學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開始注重專題研究,以解決實際問題。在借鑒國外教育經濟學內容體系的同時,注重體現中國特色,重視學科的本土化發展。中國教育經濟學的教材建設應注重概念體系條理化、研究視角多樣化、研究領域豐富化。教育經濟學教材建設對我國教育經濟學人才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關于我國研究生課程設置的研究

      近幾年,研究生課程設置受到更多的重視。通過檢索中國期刊網的論文進行查閱和梳理,對研究生課程設置的研究包括以下幾方面:研究生課程設置原則研究;研究生課程設置現狀及改革研究;中外研究生課程設置比較研究;國外研究生課程設置特點的考察與借鑒;對美國和我國教育學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的研究。學者們通過對比和借鑒國內外研究生課程設置,發現我國研究生課程設置的優點和不足,提出了我國研究生課程設置的改進方案,以更好地促進我國研究生教育的發展。

      二、我國教育經濟學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研究成果綜述

      1.取得的進展

      研究者對教育經濟學學科建設的關注在不斷加強,研究的范圍在不斷擴展,既包括宏觀上對學科體系、歷史回顧和國外教育經濟學理論的研究,又有針對教育經濟學這一學科具體的研究方法、人才培養和教材體系的具體研究。在對教育經濟學的學科性質認識上,越來越多的學者逐漸認識到,成為一門真正的交叉學科是21世紀教育經濟學的發展方向,在研究方法、人才培養、課程設置等方面也應該向著交叉學科的方向發展。

      無論是關于我國研究生課程設置的研究還是中外課程設置對比的研究都很豐富,這些研究指出了目前我國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以及需要改進的方面,能為我國教育經濟學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的研究和改革提供參考意見。

      2.存在的問題

      從以上綜述可以大體窺見我國教育經濟學人才培養和研究生課程設置方面的研究狀況。對于教育經濟學人才培養的研究大多數只是對研究生人才培養現狀的論述,缺乏針對性地對教育經濟學研究生的培養模式進行探討,特別是如何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缺乏系統研究。筆者認為,只有對我國教育教育經濟學碩士研究生的課程設置現狀進行系統、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礎上才能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1]靳希斌.教育經濟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薛天樣.研究生教育學[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204-206.

      [3]靳希斌.從滯后到超前:20世紀人力資本學說?教育經濟學[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5:150.

      [4]黃海群,孫曙光.我國教育經濟學與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的探討[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2009(1).

      [5]曾智洪.中美研究生教育課程設置比較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3(2).

      [6]張春,陳春碩.國內外高校研究生課程設置比較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7(5).

      [7]王善邁.關于教育經濟學對象與方法的思考[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

      [8]陳平水,王雪娟.中國教育經濟學教材內容體系現狀研究[J].教育研究,2006(7).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日本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永久免费精品|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亚洲av麻豆aⅴ无码电影|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znlu|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 色欲aⅴ亚洲情无码AV蜜桃|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天堂|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PP | 中文字幕 亚洲 有码 在线|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福利专区|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少妇| 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亚洲第一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六月丁香六月婷婷色伊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麻豆| 亚洲色大情网站www|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自产拍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午夜久久久久久 |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 在线aⅴ亚洲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aⅴ成人精品无吗|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不卡亚洲|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播放| 亚洲五月综合网色九月色|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电影| 在线播放亚洲第一字幕| 亚洲欧洲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乱妇熟女爽到高潮的片|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