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體驗式音樂教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大學音樂;體驗式;教學應用
0 前言
體驗式教學是教育改革成果,其主要體現體驗式教學的倡導。其中大學音樂教育就是體驗式教學的主要體現,音樂體驗式教學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音樂學習的技巧,提高對音樂的學習興趣。
1 音樂教育在大學課程中存在的意義
音樂教育是大學課程重要組成部分,它區別于以往的理論知識,是提高學生藝術修養重要課程。因此對于大學生學習涯來說,音樂教育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大學音樂課程設置是為了培養學生音樂興趣而設立,可以有效避免學生音樂脫盲現象。大學音樂教育存在目的,是為了熏陶學生藝術氣息,完善學生的身心發展,提高審美的職能,而不是簡單的知識理論教育。大學教育是一個特別的教育階段,大學的教育不像高中教育偏于理論文化學習,大學生課業負擔相對較小,因而對音樂等文娛課程較為側重。但是 隨著大學教育改革的出現,課程設置相對不完善,一些弊端頻頻顯露。導致教育受到阻礙。面對此情況,要對現有的教學情況進行改革,審核大學生音樂教育教學方法。體驗式教學方法的存在,在大學教育過程當中起到極大導向作用。因此教育工作者,應給予體驗式教學足夠重視,促進大學教育活動有效地進行。[1]
2 體驗式音樂教育的提倡和概括
2.1 大學體驗式音樂教育的提倡
體驗式音樂教育的實質就是讓學生可以設身處地于音樂環境之中,利用各個感官和身心來體驗音樂藝術美感。由于學生在接受新的學習知識時有記憶曲線的存在,因而體驗式教學的引入剛好滿足學生學習時這一曲線規律。換另一句來說,體驗式教學的存在,是根據學生記憶的規律而被提倡的教育教學方法,利于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對重點難點的掌握和反復記憶。而且體驗式教學的存在,能很好地反饋學生課堂上學習成效,達到學生的學習感知度最為深刻效果。學生得以在實踐中去經歷和感應,實現全身心健康發展和審美和音樂素質的提高。其次,大學音樂教育本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教學局限性,很多音樂教育的音樂情境無法完整展現,學生難以對知識掌握。而體驗式教學的存在利于學生對知識吸收,達到音樂教育的課堂有效性最大化。由此可以看出大學體驗式音樂教育的提倡突破了原有的傳統教育模式,置學生于主體的地位,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加強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引導學正確的認知、判斷、感悟情感的培養,完成駕馭教學有效性目的。[2]
2.2 大學體驗式音樂教育的概括
體驗式教學活動的倡導來源于德國,其主要是因為在德國戰爭期間,參與戰爭的船隊落水傷亡較為嚴重,觀察傷亡情況,落水的多是經驗較為淺顯的年輕化水手,而大多數經驗豐富的船員都存活了下來。面對如此情況,心理學家給出判斷,在面對災難和困難時處在經驗之前的是良好的心理素質,過硬的心理素質是完成任務的關鍵。面對此種情況,德國兩位官員在上海建立了第一所關于體驗式教學的學校,以通過培養學員的健康心理素質,達到自身價值的實現。因而大學體驗式教學的出現具有時代性,音樂體驗式樂教育的存在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為學生建立全身心健康的發展發向。大學體驗式音樂教育方式出現,有利于學生體會音樂情境中的喜、怒、哀、樂、困苦、磨難、快樂等感情的體驗和情境的真實感受,這種形式內的教學與德國體驗式教學的倡導來頗為相似,以此來達到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
3 體驗式教學對教師和學生雙方要求
教育交流學活動中,學生和教師是兩大主體,因此音樂體驗式教學的有效進行需要教師和學生相互協作,共同完善自身不足,尋求發展。其一,體驗式教學對教師的課堂活動要求,經過上文敘述我們可以深刻了解到,體驗式教學的存在是在傳統教育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的結果導向,這也是體驗式教學的一大重要特色,因此在這種大環境下,教師也應該突破以往傳統音樂教育局限,大膽進行教學環節的設置和教學活動的倡導。例如在進行大學音樂教育活動時,可以倡導小組辯論學習,讓學生對同種類型的音樂發表不同的理解表述,也可以在課堂活動中進行小故事導入,深入音樂學習的情感剖析,例如在學習莫扎特的曲子時,教師可以讓同學查閱莫扎特的生平事跡,在課堂上與同學進行分享。其次對于學生而言應該擺正自身學習的心態,改變自身學習的能動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習的興趣和效率,讓自己成為學習的主導。其次教師在進行體驗式交流學活動時,學生應該積極參與合配合,以完成學習目標導向。學生和教師雙方的積極配合,是教育多元化的體現。教師和學生的完美配合,不僅利于課堂活動有效進行,也便于學生對理論點和重難點的掌握。
4 大學音樂體驗式教學活動的實際運用
4.1 體驗式教學應用
體驗式教學應用是大學音樂教學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失的環節,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一環節,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和情感理解能力。教師在進行體驗式教育活動時,應樹立自身的引導者作用,以自身的背景經驗,幫助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換發學生內心深處的內在美和善良的本質。體驗式教學主要包括兩個實際應體現;
4.2 活動教學的應用
活動教學是大學體驗式教學的體現,活動室的存在為大學音樂體驗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發揮重要作用,由此可見大學倡導體驗式教學的必然性。活動教學作為體驗教學的主要體現,可以為學生提供更靈活內的知識學習環境,它區別傳統教學,帶領學生走出課堂。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音樂接觸機會和音樂學習契機。此外,活動教學還具有良好的評價機制,利于學生分組討論學習,教利于教師及時作出評價,給予學生有效建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4.3 情境教學的應用
情境教學是大學體驗式教學的又一體現,情境教學主要是學生將身心和情感處于某一特定環境中,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達成學生對音樂情感的理解和重點掌握。情境教學的存在有利于學生更深刻的感受音樂的美感,感悟音樂產生的文化背景,極大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資助學習的能力,例如教師在情境教學中,可以利用角色扮演、音樂背景故事講述等等方式,達到音樂教育的最大成效。
5 結語
大學音樂教育的體驗式對音樂教學的重要性。教師要充分了了利用好這一教學方法,與實際相結合,建立多元化的教學體系,為學生的大學音樂學習生涯,繪出唯美的藍圖。
參考文獻:
[1] 張文利.體驗式教學方式在大學音樂中的應用[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6):240-241.
在小學音樂的體驗式教學中,常常是以課時為單位,在每節課上提出一定的教學目標,找出音樂學習的規律性,然后把這一規律呈現給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中來,不在于老師講解多少,而在于讓學生自己去體驗中學習知識,讓他們去主動地探究,并在探究中體驗到音樂知識的本質,在學生體驗的基礎上,允許學生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去感受,并把不同的學習形式表現出來。
一、創設情境教學體驗音樂
情境教學法已經被廣大小學音樂老師所采納,因為情境教學填補了以往久久被忽略的小學生的情緒領域,是一種獨特性質的音樂教學形式,實踐證明,情境教學法真正讓學生學會了主動參與和探究,達到了體驗學習的目標。比如,在低年級《蝸牛與黃鵬鳥》的教學時,筆者特別設計了一系列的教學情境,通過多媒體的參與,讓學生進入一個葡萄園中小蝸牛與小黃鸝鳥嬉戲的情境,加上音樂的渲染,形成一個生動而活躍的情境,這個情境把“蝸牛”與“黃鵬鳥”的不畏艱難,并用頑強的精神不斷追求的情境表現得活靈活現,學生在學習音樂時思想品德也得到了提高,通過情境教學,讓學生很快掌握了音樂知識。
二、通過參與學習體臉音樂
小學音樂知識中處處充滿了情感,這是音樂審美過程中的一種人的心理。在音樂教學時就要以感知為基礎,讓學生感受音樂的情感,以情感感動學生。讓他們全身心地參與音樂學習與體驗。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去體驗,并能領悟音樂知識,學習音樂時才能主動,才能充分理解音樂的內涵。
三、用情緒體驗音樂
學習音樂并不能停留在表面上,而是隨著音樂的感染把自己的情緒沉浸在音樂當中,在欣賞音樂作品過程中,老師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合理地引導,注意引導學生進行音樂作品或者音樂學習的情緒體驗,通過長期教學,學生就會在欣賞與學習音樂作品中形成一種良好的思維習慣,為以后的各種學習打好基礎。比如,《鴨子拌嘴》一課的教學,我在安排學生欣賞作品時,先給學生介紹該作品,介紹時充滿了情感,給學生以情緒上的感染,引導學生體驗音樂,所以,學生的參與體驗對于學習音樂來說十分重要。小學生年齡小,但這正是他們想象力豐富的最佳時期。我們要通過音樂學習來打開學生想象的大門,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與發散思維,讓他們感受到音樂的樂趣,享受到音樂的美。
四、拓展音樂體驗
1、體驗式教學的基本內涵
體驗指的是人們在參與活動的基礎上對活動全過程形成一定的體會和認知。通過親身實踐,加深自身的認知程度和認知水平,從而增強對知識的把握。體驗式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參與到涉及到的教學情境和教學項目中,讓那個學生親身感受來獲取體驗,并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小組之間、個體之間的交流和合作,獲取知識的一種教學模式。在體驗式教學過程中,重要就是強調學生的親身體驗、自主探究和團隊合作,從而實現養成教育的目標。
2、體驗式教學的基本特征
首先,親歷性。親歷性是體驗式教學的本質特征,詳細來講,親歷主要包括心理和實踐兩個層面。心理層面的親歷指的是個體在心理上虛擬經歷的事情,通常包括對個人的反思和對他人的移情性理解;實踐層面的親歷指的是個體通過實際行動如勞動體驗、角色體驗來經歷某些事情。以音樂教學為例,通過個體的親身實踐,能夠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其次,個體差異性。從中職院校的實際情況來看,學生主體之間存在種種差異,他們有著不同的興趣和愛好,體驗也會各不相同。正因為主體的體驗存在差異,他們之間才有交流和分享的必要和可能。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理解,經過交往和溝通能碰撞出心靈的火花,引入體驗式教學就需要從個性差異出發。再次,過程性。體驗式教學的步驟一般有兩步——先體驗,后領悟。體驗是一種過程,通過個體的不同體驗,獲取所學的知識,領悟則是最后的結果,只有通過這樣的過程,得出應有的結論,體驗式教學才能夠圓滿完成。
二、體驗式教學在中職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1、在聲樂課成中引入體驗式教學
聲樂教學作為音樂課的基本方面,是中職院校學生音樂學習的重要途徑。在聲樂學習中引入體驗式教學,能夠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音樂之美。考慮到中職院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音樂教師應該多維度創設情景,讓學生親身體驗。首先,創設表演情景。在學習《漁光曲》課程中,任課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漁夫的角色,身臨其境感受此時漁夫的悲慘境地,進而用歌曲表達出哀傷和壓抑的情緒;再次,創設生活場景。創設生活場景,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學習《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課程時,通過圖片、視頻等形式讓學生感受草原的遼闊、藍天白云的融合等,從而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感,進而提升自身的愛國情懷;再次,創設游戲情景。中職院校的學生情商都非常高,表演欲特強,性格也都非常外向,因此,可以給他們機會展現自我,借助游戲環節來體會音樂,在愉快的環境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2、在音樂欣賞課程中引入體驗式教學
音樂欣賞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對于音樂學習來說是不可缺少的。在中職院校中,很多學校的音樂欣賞課不受重視,學生也感覺枯燥乏味,這就需要引入體驗式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欣賞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首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體驗式教學的角度出發,任課教師應該讓學生“帶著興趣和問題”進入角色,真正“進入”到所鑒賞的內容中。比如:在講授《黃河大合唱》一課時,老師可以問同學們一些問題,比如:有沒有去過黃河?對黃河有啥印象?等等,這樣就會把學生的思路引入到對黃河思考的過程中,讓學生提前就形成自身對黃河的印象,再通過老師的講解,讓學生真正意識到本首歌所體現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精神;其次,強化教師引導和學生自主體驗相統一。在對音樂進行欣賞的過程中,老師要及時把握學生的鑒賞方向,及時引導,幫助學生更加準確、更加深入地把握創作者的內心世界;再次,音樂任課教師應該提高自身對音樂的認知能力,確保認知的敏銳度,使自己能夠更好地充當向導的角色,處理好引導和自身體驗之間的關系。
3、在音樂活動中引入體驗式教學
課外音樂活動也是中職音樂教育的重要環節,它不僅可以增大學生的知識面,同時還能夠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首先,以興趣為媒介,在愉快中體驗。任課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特點開展各種課外音樂興趣小組,如街舞、樂隊等,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音樂理論知識的獨到領悟,實現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統一;其次,組織團體活動,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可以舉辦校園十佳歌手大賽、音樂鑒賞會等,這樣不僅可以豐富校園生活,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藝術綜合素質和審美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再次,讓學生在聆聽中獲取自身體驗,加深印象。音樂是聽覺藝術,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應貫穿于音樂教育的全部活動中。在聆聽中體驗是音樂教育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通過聆聽各種類型的音樂來擴大音樂視野,提高自身對音樂的感受能力、鑒賞能力。
三、結語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音樂教育;體驗式教學;應用研究
音樂學科是一門十分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與精神品格的學科,也是對學生創新性思維培育與操作能力內化的學科,在培育人的創造精神與操作能力方面有著其他學科不能夠取代的重要的影響,可是,長久以來,中等職業學校一般關注學生的專業水平和專業技術的培育,而忽略了音樂教學。在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音樂教學與教育過程中,老師只關注知識的傳授,將學生當作傳授的容器,在教育思想老舊、教育方法單調、教學內容單調等原因的制約下,音樂教學在培育與提升人的審美素養方面所具備的特殊能力與影響并沒有發揮出來,而且種種情況和逐漸嚴峻的創造性人才的需求構成尷尬的局面。
一、中等職業學校的音樂教學情況
這幾年來,我國的中小學音樂教學在深入課程改革的過程中獲得了突出的成效,特別是伴隨素質教育的推進,音樂教育獲得了關注,音樂教學事業更是得到了飛快的發展,不管是師資團隊,還是學生的素質都獲得了提升,和國外音樂教學密切溝通,讓外國的一些音樂新思維、音樂新系統引進來,國內的音樂教育方式得到進步。可是,同樣屬于素養教學本質的中專音樂教學卻進步緩慢,和普通高校與大學來比,中專學校的音樂教學情況不太好。
1.中職音樂老師的教學情況
自課程改革以來,盡管音樂老師接納了成熟的教育思想,接受了新型的教育方式,可是將講授作為重點的講課方式還是占據了主導位置,音樂課程教育過程實際是一個審美經歷過程,在教育時,老師可以借由講授教育學生的音樂知識,提升學生的理解力、欣賞音樂的水平,讓學生更加詳細、更加深入地理解音樂材料,還要注意重視學生的感情體驗。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學習音樂,認真準備好教學文案,激發學生的熱情,否則,教學課堂中充滿著無聊的音樂教學,只會慢慢湮滅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
在中職音樂教育中,許多老師還在使用音樂學校的上課方法,將聲音技巧與練習方式當作練習的關鍵知識,將歌曲、演奏曲目的難易程度與掌握程度當作評論學生學習情形的重要根據。中職音樂教育不是要培育“歌手”,而是要培育學生的基礎音樂素質,音樂欣賞水平。誠然,很多音樂老師并沒有弄明白自己要培育出怎樣的學生,教育中太過重視專業性。某些學校挑選的音樂材料知識多,學習難度高,教育進度和難度的限制并沒有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往往在這種情形下,很多學生還沒有真正消化已經學習的知識,又學習新的知識,長久下來便減弱了對于學習的自信與熱情,形成了學習音樂的惡性循環。
例如,聲樂教學,很多老師在教育中更加關注的是學生是否把握了較好的發聲情況,是否可以完美地演奏一首聲樂作品。在這樣的聲樂課程上,學生的確累積了某些歌曲,可是學生可不可以在邁向社會之后,能夠在團體交流中,借由唱一首歌來表現自己的能力,是否在往后工作中有一個體現自我的機遇。所以,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音樂內容、技術和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進行高效的結合,和現實就業聯系起來。例如,在學前教學專業的音樂教育中,一直出現學生會唱歌可是不認識譜子,會彈琴可是不會伴奏的情況。某些學生聲樂唱歌技巧比較穩定,可以很好地演唱較難的歌曲,可是在工作實習中,一首簡單的歌曲,卻出現了課堂上教學很亂的現象。由此可以知道,我們的音樂教育中對于學生就業的專業技巧與專業精神方面的培育嚴重缺乏,這明顯沒有考慮學生的專業特征,致使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不扎實,操作能力不強,畢業生就業困難等情況。
2.中職學生的學習困難
許多中職生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經常不集中,或者注意力關注的時間不夠,或者很快被分解,這些原因都會對學生在課堂上吸取知識產生影響,也會對他們學習音樂的熱情發生作用。許多中職生的感性認識居于主導地位,因為他們在基礎教育時期接納的音樂教學太過關注文化課程,致使他們討厭以前的學習方式,追求新的學習方法,假如不能親自體會,就很難讓個體產生自我的理解。
二、中職音樂教學中的體驗式教學的展開
唱歌是人類音樂活動的主要方面之一,也是人類溝通的最簡單的方式之一,它是學生生活中缺乏的活動,是讓學生進入音樂的最簡單的方式,對于培育音樂感受水平、表現水平、欣賞水平與創造水平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可是現在,在中等職業學校的音樂教育中,老師比較關注音樂知識與才能的傳播,這讓中職生認為在唱歌活動中是為了自己唱歌,對于音樂的感受較少,缺乏審美感受和愉受。
1.聲樂課中的體驗式教育
因為中職生的認識能力比較低,知識素養缺乏,知識的認識大多是借由自己的認識獲得的,所以要提倡中職生去經歷生活,也就是所謂的“生活體驗”。對于中職生而言,學習歌曲是一種內心的感受,一種音樂審美愉快的感受,所以創建情景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方式之一。
中職生在獨特的情境中,借由自主地參加、自我感受的音樂操作活動,得到感情體驗,得到知識才能的擴展。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創設一個使學生飾演各種角色的情境,把學生指引進有趣的情景中,在參加的過程中,指引學生體驗音樂。在教學活動中,老師起著指引的作用,在學生扮演某些角色時,會保持飽滿的樂趣,伴隨老師一起進入歌曲的情景中。
2.聲樂課中的音樂體驗
聲樂課中要一直遵循音樂是聽覺的準則,所以,許多的聆聽是熟悉歌曲的有效方式之一,沒有感受的認識是沒有意義的、是不值得的。老師對于學生的聆聽進行有目的的指示,指出理論性、科學性的需求,才可以讓學生得到高于感官愉悅的認知。體驗是在音樂實踐中的認識,筆者在教學的每個步驟都給學生創建了一個審美經歷的現實機遇。這樣做就可以將學生的熱情當作動力,讓教學活動多元化,滿足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便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了審美水平。
現在的中職音樂教學的尷尬局面,是由學生對展開音樂課的熱情和學生對枯燥的音樂課堂沒有興趣引起的。這樣就形成了教師在臺上認真授課,學生有熱情沒動力的局面,要知道,在中職音樂課堂上切實實行體驗式的教學方式,提升教學質量是每個中職音樂老師追求的目的。在使用體驗式教學方式的音樂課堂與課外活動中,學生經過老師的指引,將創建情境當作載體,讓學生自主參加音樂、敢于探索音樂、樂于表現音樂,培育欣賞音樂的能力和溝通合作的能力,可以充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和信心,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提升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可以充分體現將老師當作主導,學生當作主體的教育觀念,促使教學方式和教育模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賈建軍.開展體驗式教學,構建知識與情感的橋梁[J].考試周刊,2011(5).
[2]蔣玉秋.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塑造學生的創新能力[J].經濟研究導刊,2009(22).
一、目前學生上音樂課的真實情況
每一位學生都是一個小天使,他們活潑可愛聰明,他們熱愛音樂以及其他的活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當體驗式教學真正地走入學校時,卻發現了好多真實的現象:老師從時間、空間上限制學生的音樂體驗,常常可以看到學生的音樂時間被老師的教學所替代;老師對學生學習的音樂教學內容過分要求和干涉,老師教孩子們唱的歌曲學生不喜歡聽,孩子喜歡唱的歌老師又不去教。雖然體驗式教學在理論上的推行很成功,已經引入到了小學校園中,但是在具體的實行過程中卻寸步難行,大多數的音樂老師還是重視理論知識、輕視體驗教學,這也是現存的新問題――普遍存在的“音樂體驗困境”。
二、小學音樂課堂中體驗式教學的實施策略
1.巧設情境來體驗引導
小學音樂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離不開有效教學情境的創設,而這都得益于教師對學生的體驗引導。小學生對于熱情大方、親切可愛、能歌善舞的音樂老師青睞有加,一名小學音樂教師,必須擯棄單調乏味的課堂組織形式,多從學生的內心體驗出發,精心創設音樂教學情境。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游戲情境、多媒體情境、戲劇表演情境等,如:在《調皮的杜鵑》這一課,我讓一些孩子扮演杜鵑,大部分孩子扮演森林,一個孩子扮演歌中的兒童,大家在森林里做起了捉迷藏的游戲,孩子們一下子情緒高漲,個個都興高采烈地投入到游戲中,歌曲中的角色一下子活靈活現地出現在同學們的面前,孩子們成了熱情的演員或觀眾,全部進入了教材描寫的情境之中,并且很快理解了歌曲內容,掌握了歌曲的演唱方法。
2.音畫結合來體驗感悟
現階段多媒體以其視聽結合、資源海量、互動性強等優勢與小學音樂課堂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為學生更好地欣賞音樂、理解感受音樂鋪設了橋梁。教師應將多媒體的功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助力于小學音樂課堂。比如,在《彼得和狼》一課的音樂欣賞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和運用已學過的音樂知識,通過樂器發出音響,來代表各個人或物。從音響效果中分辨想象各種音樂形象。用長笛吹奏快速流動的曲調,模仿小鳥清脆婉轉的鳴叫;用雙簧管吹奏裝飾音,模擬鴨子搖搖擺擺走路的形態;用單簧管吹奏斷音,表現貓上竄下跳、活潑機靈的形態;用低沉的大管吹奏慢速的音調,描述爺爺的形象;用三支圓號吹奏不協和的和弦,表現大灰狼的兇殘及陰森恐怖的氣氛;用小提琴演奏優美的旋律,表現活潑、開朗、機智的少年彼得的形象。教學中用通俗易懂的解說、音樂和生動畫面來輔助教學,從而在學生的心靈上架起藝術的橋梁,喚起學生的情感。
3.發揮想象來體驗創新
沒有想象就沒有創造,因此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和創造力,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去體驗音樂和感受音樂。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教師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創作時機,激發學生捕捉靈感,積極進入創作空間。如學習歌曲《鼓浪嶼之波》時,為了快速記憶歌詞,我讓學生運用聯想記憶法,結果很多學生不僅運用了聯想,還運用了肢體語言幫助記憶,我抓住契機,連說帶演,配合默契,課堂氣氛異常活躍。
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還可從其他方面進行。如:為歌曲配打擊樂節奏、為優美的旋律配身勢練習(手腳動作的協調配合)、填空完成旋律、為旋律配歌詞、改編歌詞、改編旋律、創作旋律。可以讓學生利用費舊易拉罐、酒瓶蓋、茶杯、瓷碗等材料自制打擊樂器。這些活動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活動可以激發學生靈感,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自主參與、自主研究,提高學生創造力,在歡樂和諧的氛圍中體驗音樂的美,發現創新的美。
4.激發興趣來體驗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