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物流經營方式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第三方物流 風險識別 法律防范
一、第三方物流的內涵
“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簡稱3PL或TPL)一詞是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由歐美國家提出并開始盛行的。
對第三方物流服務也可以理解為:本身不擁有貨物,而是為其外部客戶的物流作業提供管理、控制和專業化服務的公司和企業。第三方物流有別于傳統的外包物流,傳統的外包物流只限于一項或一系列分散的物流功能,如運輸公司提供運輸服務、倉儲公司提供倉儲服務。第三方物流服務則根據合約條款規定而不是根據臨時的需求,提供多功能甚至全方位的物流服務。
據此,本文認為第三方物流是通過合約形式來規范物流服務提供方和需求方之間的關系,物流服務提供方根據契約規定的要求,提供多功能直至全方位一體化物流服務,并以合約來管理提供的所有物流服務及其過程。由于物流服務需求方和第三方物流提供方之間的關系是由合約的方式確定的,第三方物流也常被稱為合約物流(或契約物流―Contract Logistics。簡而言之,第三方物流是企業外購物流服務的高級形態。
二、第三方物流風險分析
1.物流合約風險
物流合約風險主要是指基于物流合約產生的當事人違約的風險。物流服務供給方和需求方均存在違約的可能,這些違約行為對另一方當事人來說就是一種風險。同時,對違約方而言,需要依照法律規定或合約的約定向對方承擔違約責任,也是一種風險。由于物流系統通過多項功能共同來完成,經歷許多環節,參與物流的當事人也很多,這樣,在貨物供需雙方之間從事物流服務的經營者間有著復雜的合約關系。在所有物流參與者之間也有著復雜的風險分配關系。這些關系可分為物流服務商與客戶之間的關系、物流服務商與分包商之間的關系和物流服務商與信息系統服務商之間的關系。
(1)第三方物流服務商(總物流服務商)同服務需求方之間的物流主合約風險
(2)第三方物流服務商(總物流服務商)同物流協作分包商之間的分合約風險
(3)第三方物流服務商同信息系統提供商之間的合約風險
2.與托運人之間可能產生的風險
(1)貨物滅損帶來的賠償風險―――對物流安全性的挑戰包括貨物的滅失和損害。可能發生的環節主要有運輸、倉儲、裝卸搬運和配送環節。發生的原因可能有客觀因素,也可能有主觀因素。客觀因素主要有不可抗力、火災、運輸工具出險等,主觀因素主要有野蠻裝卸、偷盜等。
(2)延時配送帶來的責任風險―――對物流及時性的挑戰在JIT原則的要求下,物流企業延時配送往往導致客戶索賠。從實踐中看,客戶索賠的依據大多是物流服務協議。也就是說,此時第三方物流企業承擔的是違約賠償責任。
(3)錯發錯運帶來的責任風險―――對物流準確性的挑戰有些時候,物流企業因種種原因導致分撥路徑發生錯誤,致使貨物錯發錯運,由此給客戶帶來損失。一般而言,錯發錯運往往是由于手工制單字跡模糊、信息系統程序出錯、操作人員馬虎等原因造成的。由此給客戶帶來的損失屬于法律上的侵權責任。但同時,物流服務協議中往往還約定有“準確配送條款”,因此客戶也可以依據該條款的約定提出索賠。此時便存在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的競合,我國合同法規定當事人享有提起侵權責任之訴或違約責任之訴的選擇權。
三、第三方物流的風險識別
由于第三方物流是由物流服務供需雙方企業通過一定的合約關系組成,第三方物流風險的識別可以借鑒企業風險識別的方法。
1.風險問卷法
第三方物流服務輻射范圍大,處理的對象多為大批量、小批次、少品種的商品;客戶范圍廣泛,既可能有上游的原材料供應企業、生產企業,也有下游的批發商、零售商,此外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商甚至為顧客提供門到門的配送服務。其功能既包括需要經驗和實力的運輸、包裝、加工、分揀等基本功能,又包括需要智慧和遠見的物流教育與培訓、物流系統設計咨詢等增值。這些都導致了第三方物流中風險的廣泛存在,甚至還可能錯綜復雜,可是專職的風險管理者由于其業務知識、精力所限,難以及時準確地識別第三萬物流的
所有風險。這時企業風險問卷法就顯示出優越性。
2.財務報表法
財務報表法就是根據企業的財務資料來識別和分析企業每項財產和經營活動可能遭遇到的風險。財務報表法是企業使用最普遍,也是最為有效的風險識別與分析方法,因為企業的各種業務流程、經營的好壞最終體現在企業資金流上,風險發生的損失以及企業實行風險管理的各種費用都會作為負面結果在財務報表上表現出來。因此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財務狀況變動表和各種詳細附錄就可以成為識別和分析各種風險的工具。
3.作業流程識別與分析法
企業生產作業流程識別與分析法是一種動態的分析方法。這種流程圖對識別與分析經營活動的瓶頸特別有用。如在瓶頸處發生損失,將會中止企業全部經營活動。運用流程圖來分析第三方物流的風險損失是基于這樣的前提,物流服務供應商通過勞力、財力與物力等資源的輸入,經過轉換,產生了滿意的物流服務,在此過程中對投入資源進行增值。
4.保險識別與分析法
風險管理最早起源于美國,美國風險管理研究學派就是從保險業的角度來探討企業風險管理問題。由此可見風險管理與保險業的關系是同源同流。保險識別與分析法是借助保險公司、風險管理協會等的專業人員就企業可能遇到的風險加以詳細調查與分析形成報告文件供企業參考的方法。根據風險識別人員以及風險識別工具的不同,保險識別與分析法又分為保險調查法和保單對照法。
保險調查法使用的風險分析調查表,常由保險公司、風險及保險管理學會等設計,交于企業中層以上的管理人員填寫;而報單對照法是將保險公司出售的保險單所載明的風險種類與風險分析調查表融合而成的問卷式表格,用以調查風險的方法。保險識別與分析法實際上是借助了企業外部力量,用較小的代價獲取職業分析家的意見與服務。但這兩種方法應用于第三方物流都存在明顯的局限性。
綜上所述,由于以上四種風險識別與分析方法各自的局限性以及第三方物流風險存在的廣泛性和錯綜復雜性,第三方物流風險的識別與分析是一個綜合運用各種方法、連續不間斷的、工作量繁重的過程。
四、第三方物流的風險的法律防范
加強立法,建立我國的物流法體系。盡快出臺物流業法。目前,國內沒有一個配套的物流法規,與物流相關的法律法規也很少,更談不上統一,實踐中保險公司參與物流風險管理也存在著很多不配套的地方,所以加快我國的物流立法是十分必要的。有關現代物流法律的出臺,將有利于加強現代物流的監督管理,明確有關各方的權利和義務,有利于營造一個規范的、健康有序的現代物流市場,從而在誠信的原則和基礎上為減少物流糾紛增添了一道有效的“保險”,達到降低風險的目的。
合同風險的控制。做好項目的前期調研論證,特別是市場調研和法律論證,保證項目在經濟上和法律上都是可行的、有保證的。與客戶簽訂明確的、有利的合同,考慮到所有可能發生的風險,使合同條款盡量對物流公司有利。通過簽訂合同,分攤、降低或避免風險。
具體操作起來可以采取如下防范措施:(1)與托運人之間產生的風險,可以通過投保《物流責任保險》解決。除此之外, 還可以根據自身風險情況,附加盜竊責任保險、提貨不著責任保險、冷藏貨物責任保險、錯發錯運費用損失保險、流通加工和包裝責任保險等。(2)與分包商之間產生的傳遞性風險, 建議第三方物流公司在簽訂分包合同時候盡量保持責任限額的一致性。另外, 通過選擇分包商以及加強管理等方面降低這類風險的出險概率。(3) 對于詐騙風險, 可以投保信用保證保險, 即保險公司對分包商的信用承擔保險責任。一旦發生詐騙風險, 第三方物流企業可以從保險公司受償。另外, 建議工商部門統一整治運輸市場, 嚴格審查各物流托運公司的正規性; 建議公安部門能夠建立公開的車輛信息平臺, 將貨車的駕照、車籍等信息公開, 以便物流公司能全面、真實地查證并獲取車輛的檔案信息, 以此規范運輸市場, 促進現代物流行業的規范與發展。
作者單位:河南嘉泰律師事務所律師
參考文獻:
[1] Chuanxu Wang, Amelia C. Regan. Risk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in Logistics Outsourcing.Institute of Transportation Stud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August 2002.
[2] Roshan Gaonkar, N. Viswanadham. A Conceptual and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theManagement of Risk in Supply Chains. Proceedings of the 2004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 Automation. New Orleans, LA: April 2004.
[3]劉艷銘.貨運險“代查勘、賠”的法律風險[J].保險研究,2005,6:25-28.
[4]陳勇軍.國有物流企業如何應以物流市場國際化競爭[J].物流時代,2004,18:65-67.
Flows in the management management by the third party the riskrecognition and the legal guard
Li Ka
(Henan fine peaceful law office attorney)
關鍵詞: 樟柳堿 視網膜疾病 臨床應用
視網膜炎以視網膜組織水腫、滲出和出血為主,引起不同程度的視力減退;一般繼發于脈絡膜炎,導致脈絡膜視網膜炎癥。
樟柳堿是從茄科植物唐古特山莨菪分離出的一種生物堿,其化學結構和東莨菪堿相似,藥理作用與托品類化合物相似;有緩解平滑肌痙攣、散瞳、抑制分泌等抗膽堿作用,其毒性比東莨菪堿、阿托品、山莨菪等都低。已知復方樟柳堿通過注射部位的植物神經末梢反射性調節脈絡膜、睫狀體血管系統的血運,改善眼部供血,從而對缺血性眼病有效。
我院自2005年始用復方樟柳堿注射液,主要用于缺血性視神經病變、視神經萎縮、視網膜炎等疾病,大多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筆者在治療中遇到一些伴發眼部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癥狀患者,在治療視網膜疾病的過程中,發現患者眼疲勞、疼痛、畏光、頭痛,又無明顯引起這些癥狀的器質性病變者,在治療其他眼病的同時,這些眼部不適癥狀得到明顯改善甚至痊愈。有3例患者為眼瞼痙攣,病情得到控制或改善。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62例,男23例,女39例;年齡43~72歲。漢族41例,維吾爾族21例。
1.2臨床表現 視物不清、眼異物感、畏光、脹痛、疲勞不愿睜眼,眼瞼痙攣。眼觀癥狀不明顯,主要表現為視力減退,甚至失明。病初,瞳孔縮小,轉為慢性時,瞳孔散大。確診需要用檢驗鏡做眼底檢查.體檢:視力指數-1.2,部分病例合并有陳舊性視網膜炎、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玻璃體混濁,患者主覺癥狀與臨床體檢不符,主覺癥狀多數很重,查體多無眼結石,結、角膜炎、青光眼等病癥。
1.3治療方法 患眼顳淺動脈旁皮下注射復方樟柳堿注射液2ml,一日一次,15天為一療程。
2 結果
原視力正常者8例,視力不提高者5例,視力提高者49例,視力提高2行至6行者不等,所有患者原有頭痛、眼痛、眼疲勞、眼異物感、眼于、畏光癥狀均得到改善,甚至癥狀完全消失。有5例患者所有視功能檢查均正常,視力、眼底、眼壓、淚液分泌測定均正常,驗光亦排除屈光不正,但患者臨床表現不愿睜眼,訴眼脹痛,畏光、流淚、雙眼異物感多年,并多方檢查治療癥狀均不能緩解,經復方樟柳堿雙顳淺動脈旁注射3天后,自覺癥狀即減輕,眼疲勞癥狀得到明顯改善,經過2個療程的治療,患者病情痊愈。
本病主要臨床表現為中心視力減退,有中心暗點,視物變形。眼前節及玻璃體無炎性改變。眼底在黃斑部有黃灰色滲出性病灶及出血,圓形或橢圓形,邊界不清,微隆起,大小約為1/4~3/2視盤直徑(PD)。以1PD以下為多見。
本組資料顯示顳部皮下注射復方樟柳堿注射液,具有調整植物神經的作用。我們認為復方樟柳堿對神經系統可能是一種微弱的良性刺激,通過腎俞穴、球后以及顳淺動脈旁的植物神經末梢,反射性地調整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過程的動態平衡,從而改善了植物神經系統的功能,使微血管的舒縮功能恢復常態,改善了組織的營養[1]。本組資料中以女性患者居多,且年齡段以50歲以上居多,易出現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頭痛、眼脹痛等不適多與血管痙攣有關。宋琛等[4]對復方樟柳堿的實驗報告指出:復方樟柳堿已不是單純的樟柳堿的抗膽堿作用,而是通過注射部位的植物神經末梢調整植物神經,調整眼血管活性物頃水平和相互比值使之波動于正常范圍,從而調整眼血管運動功能,緩解眼血管痙攣,增加眼血流量,改善眼組織供血,可以調整脈絡膜植物神經功能活動,使脈絡膜血管活動物質穩定在正常范圍,從而改善脈絡膜血管活動功能,提高視功能。本組資料顯示,復方樟柳堿注射液顳淺動脈旁皮下注射能明顯改善眼部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癥狀。
參 考 文 獻
[1]宋琛.復方樟柳堿在眼科臨床的應用·人民軍醫,1978.12:44~46.
[2]宋琛.復方樟柳堿在眼科臨床的應用·人民軍醫,1978.12:44.
關鍵詞:頂進 下穿 不等高箱涵 便梁拼裝
中圖分類號:U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2(b)-0044-02
1 工程概況
柳營南路連續下穿寧蕪線和仙寧線工程位于南京市麒麟科技創新園,為園區內東西向重要干道,雙向4車道,人行道寬2.5 m,非機動車道寬3.5 m。下穿寧蕪線和仙寧線箱涵均采用4孔分離式箱涵頂進施工,施工期間運營不中斷,限速45 km/h,接觸網過度及便梁架設、拆除等開施工天窗。下穿段寧蕪鐵路為3股線,線間距5 m,寧蕪線西側預留寧蕪改復線后增加Ⅱ道線位,線間距5 m;仙寧線為雙線,線間距4.3 m。道路中心線和仙寧線及寧蕪鐵路斜交角均為78.81°,寧蕪鐵路與仙寧線之間相近兩軌,線間距為24 m。
2 工程設計難點
2.1 同時下穿寧蕪線與仙寧線,且兩線高差較大
兩線相鄰太近,須同時連續下穿。如果采用等高度箱涵單側頂進,由于寧蕪鐵路軌底高程為+12.044~+12.174 m,仙寧線軌底高程為+14.304 m,則寧蕪線控制涵頂標高,導致仙寧線軌底與涵頂之間存在2 m的高差。若在涵頂填充道砟至軌底所需高程,則道砟厚度太大;若采用路基填料,無法進行碾壓作業;若采用混凝土澆筑,因其自重過大,對下面箱涵主體結構不利。如何解決兩線的高差問題,是本工程主體結構設計的一個難點。
2.2 仙寧線線間距小
仙寧線是雙線電氣化鐵路,按高鐵標準實施,線間距僅為4.3 m,線間距過小,無法正常采用施工便梁。采用撥線方案,由于橋址位于需幫寬路基,增加地基處理、電纜槽和接觸網的改移均存在工作量,且工期較長,費用較高,對運營影響較大。下穿段距離仙寧線高架橋的橋臺僅150 m,撥線長度不夠。如何在不撥線的前提下進行便梁架設,是本工程的一個難點。
3 設計方案
3.1 主體結構優化設計
主體結構設計主要是根據本工程的特點,解決兩條線路高差較大的問題。
寧蕪線和仙寧線箱涵分別從兩側向中間對向頂進,箱涵采用斜交斜做的形式,綜合考慮頂進時架設便梁空間及頂進完成后鋪設道砟厚度80 cm。下穿寧蕪鐵路箱涵軸向長度25.487 m,東側帶5 mU槽同步頂進,涵頂高程按+11.244控制,箱身高為7.7 m;下穿仙寧線箱涵軸向長度15.087 m,兩側均帶5 mU槽同步頂進,涵頂高程按+13.504控制,箱身高為9.7 m。箱涵兩側接U形槽過渡至地面道路,寧蕪線和仙寧線兩頂進段間設5.073 m現澆U槽,銜接過渡(如圖1~4)。
3.2 便梁拼裝方案
寧蕪線3股道的線間距均為5 m,采用D24型施工便梁,托梁采用D16型,2片一組,高位設置(如圖5)。
仙寧線為電氣化鐵路,線間距小,不能拼裝正常便梁。故采用3片一組D24型施工便梁和3片一組D16托梁,其中D24中梁和D16中梁需由廠家按ZK活載進行特殊設計或加固(如圖6)。
4 施工組織
先開挖線路兩側工作坑,完成線間支護工程。兩側分離式箱涵同時預制,分別對頂,逆向出土,中間過渡段U形槽現澆。
5 結語
不等高箱涵兩側同時頂進的施工方式,有效的解決了同時連續下穿兩條乃至多條軌頂高程有較大高差的既有鐵路時,所遇到的結構設計問題。目前建成及代建的客專、城際高鐵等鐵路項目,大部分都是線間距較小,3片一組的拼裝方式,在不撥線的前提下,解決了線路施工防護問題,為以后類似的建設項目提供了參考經驗。
參考文獻
[1] 鐵路橋涵設計基本規范[S].TB10002.1-2005.
[2] 鐵路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S].TB10002.3-2005.
[關鍵詞]現代物流業;產業集群區;發展模式
[中圖分類號]F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0)45-0022-02
1 現代物流業與產業集群區發展的相關關系
現代物流業作為一種先進的組織方式和管理技術,對產業集群區的經濟發展影響不言而喻。理順產業集群區與現代物流發展中的各種關系、分析兩者相互作用機制對于探索產業集群區現代物流業的科學發展模式至關重要。
1.1 現代物流業與產業集群區的相互作用
(1)產業集群區的物流系統分析
①產業集群區是物流系統存在的基礎,是產業集群的空間發展形態。其中蘊含著一個大的物流系統,使彼此相互關聯的上下游企業綜合了物流系統中產品的原材料(配件)采購、運輸、裝卸、倉儲、流通加工、包裝以及由此所發生的信息管理和傳遞的所有過程。通過協調運作,就形成了以產業集群區為依托的物流系統。
②產業集群區物流系統特點。由于產業集群區形成的條件和特點,決定了其與非產業集群區的差異,大致體現出以下較為獨特的表征:
a.物流的整體外包性。產業集群區的物流本質上是以中小企業為主導的物流,往往需要將物流整體外包出去;集群的大企業雖然物流規模大,但自營物流將分散其核心業務資源,所以產業集群區內企業通常趨向將物流外包出去。
b.一體化性。產業集群區發展升級,避免了一般企業在物流運作中存在的跨地域、頻繁中轉和多次間斷的弊端,直接建立在了產業集群區內供應鏈平臺的基礎上,并基于本地一體化進行組織。
c.產業相關性。對產業集群區內的企業來說,必須對本集群的主導產業非常熟悉且介入頗深,才能對相關信息形成敏感的、快速的響應。因此,產業集群區的物流系統以及物流企業多與本集群的主導產業相關。
(2)現代物流業對產業集群區的作用研究
現代物流業對產業集群區經濟增長的作用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物流對產業集群區的作用一方面主要體現在支持經濟的增長和發展,另一方面還體現在促進產業集群區向更高階段發展,提升產業集群區的競爭力。
(3)依托產業集群區發展物流業的優勢
依托產業集群區發展現代物流業具有以下兩個明顯的優勢:一是產業集群區保障物流業規模化發展,二是產業集群區促進物流業專業化發展。
(4)現代物流業與產業集群區的相互作用機制
現代物流業在產業集群區經濟發展中具有雙重功能:隨著產業集群區的發展水平的越高,物流的服務水平要求也越高,進而對現代物流發展的推動作用也越大;物流供給的增加,帶來物流設施的投資和改善,達到增加現代物流的供給能力,促進現代物流發展水平提高,從而對產業集群區競爭力產生積極作用。
1.2 產業集群區現代物流業發展模式核心架構
(1)產業集群區發展類型及其物流活動特點分析
①中小企業群生型產業集群區。該類產業集群區內企業規模較小,物流活動特點為:物流品種多樣化,物流活動較為分散,物流規模化和集約化程度低。
②中衛型產業集群區。該類產業集群區主要是由大量小企業圍繞一個或多個產業中的一個或幾個“核心企業”最終產品的生產、銷售或原材料供應等所形成的各具特色合作模式的企業群體。物流活動特點為:具有相對穩定的供應鏈物流關系,并以此為背景所進行的區域物流業物流活動應突出供應鏈物流活動的一體化、準時化特征。
③衛星平臺型產業集群區。該類產業集群區是基地或總部在外部的多企業的分廠設施集合。物流活動特點為:體現出貨代和船代、國際中轉配送、保稅等“外向型”物流特征及相關服務性增值服務。
(2)產業集群區現代物流業發展模式具體架構
①產業集群區現代物流業發展模式內涵
產業集群區現代物流發展模式是指“產業集群區根據自身產業形成與發展機理選擇區域物流業總體發展戰略以及與該戰略配套的相關運作方式,它是對整個區域物流發展思路的一種高度概括”。
②產業集群區現代物流業發展模式分析架構
a.核心架構之一:物流組織整合分析。產業集群區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大量相關企業在地域上的聚集,為此,不同類型產業集群區當務之急應根據自身特點選擇合適的組織整合方式,創新與提升物流服務的組織系統,實現產業集群區復雜性物流活動的高效率組織和產業化協同。
b.核心架構之二:物流企業經營分析。物流經營方式是企業贏利的基礎,是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物流企業要贏利發展,必須具備一個成功的經營方式。因此,如何結合各產業集群區的特點與優勢,探索出開展現代物流服務過程中具有代表性的經營模式對于物流企業和產業集群區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c.核心架構之三:物流合作治理分析。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均依賴于進行有效的物流合作。根據交易頻率和資產專用性的不同,治理模式分為四種:市場治理、三邊治理、雙邊治理和一體化治理。其中市場治理是交易通過純粹的市場競爭實現,使用于非專用易;三方治理指的是交易活動由雙方和第三方仲裁人共同協調;雙邊治理是在混合型專用性投資且雙方長期合作情況下,采取的關系治理機制;一體化治理,是將交易活動通過一體化到企業內部,運用科層機制進行控制。其中三邊治理和雙邊治理屬于中間治理結構。
2 典型產業集群區現代物流業發展模式
針對三類產業集群區的形成與發展機理及物流活動特點的歸納分析,筆者提出三種主要物流發展模式,即與中小企業群型產業集群區相適應的聯盟采購配送型物流發展模式,與中衛型產業集群區相適應的區域供應鏈一體化型物流發展模式,與衛星平臺型產業集群區相適應的外向型物流發展模式。
2.1 聯盟采購配送型物流發展模式
(1)物流組織整合方式
針對該類產業集群區中小企業為主,物流活動分散的特點,主要整合的重點是采購物流和分銷物流。
①物流整合采購物流型。中小企業群生型產業集群區一般以中小企業為主,原材料采購量小、批次多,而該類產業集群區內創業者間具有較強地緣性和親緣性的特點以及集群在原料或配件的采購、運輸等物流環節具有較強的相似性,為產業集群區聯盟采購的實現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②交易市場組織整合分銷物流型。在中小企業群生型產業集群區,一方面,流通供應鏈中零售商直接與廠商進行交易的情況越來越多,形成了以大型交易市場、大型零售配送中心為核心,統籌流通供應鏈物流業務的零售主導型整合模式;另一方面,在廠商和零售商的雙重擠壓下,越來越多的批發商開始將業務重心逐步由分銷轉向物流,由分銷中心向物流中心轉變,積極構筑批發主導型物流整合模式。
(2)物流企業經營方式
中小企業群生型產業集群區的物流活動主要以倉儲與配送為主,故物流企業的物流服務延伸經營方式具有較為普遍的現實借鑒意義。
(3)物流合作治理方式
中小企業群生型產業集群區工商企業規模較小,資金有限以及物流活動相對的單一標準化,故集群內工商企業考慮通過與物流企業合作提高物流效率減少物流成本,最初的著眼點主要還是放在減少物流直接作業成本上。同時,該類產業集群區的物流市場規范也至關重要。
(4)物流空間布局
生產企業、交易市場、配送和倉儲中心以該種物流空間布局在產業集群區完成商流、信息流和物流的組織。如下圖所示。
2.2 區域供應鏈一體化物流發展模式
(1)物流組織整合方式
根據核心企業承擔物流業務職能的具體組織形式,該方式進一步劃分為物流事業部型整合方式和契約聯盟整合型方式。
①事業部型。事業部型是指在核心企業內部設立一個獨立核算的物流業務利潤中心,由其來統籌安排核心企業及產業鏈上下游物流業務。該方式一般適合內部具有較為完善物流體系的核心企業。
②契約聯盟型。契約聯盟型是指核心企業以長期契約的方式引入外部專業機構,合作雙方更多地體現為一種緊密的長期合作關系而不是單純的業務購買關系。
(2)物流企業經營方式
①行業物流服務。行業物流服務是指通過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和專業化的經營管理,在某一行業領域內,提供全程或部分專業化物流服務。
②定制式物流服務。定制式物流服務是指將物流服務具體到某個客戶,為該客戶提供從原材料采購到產成品銷售過程中各個環節的全程物流服務方式。
③物流咨詢服務。物流咨詢服務是指利用專業人才優勢,深入到企業內部,為其提供市場調查分析、物流系統規劃、成本控制、企業流程再造等相關服務的經營方式。
(3)物流合作治理方式
中衛型產業集群區內的工商企業更多的是希望通過與物流企業合作,而進行比市場治理方式更加深入的物流合作,雙方需要進行關系專用性投資。因此市場治理并不是理想的選擇,進而轉為雙邊治理方式。
(4)物流空間布局
由于該物流發展模式對準時化要求極高,因此要求物流組織要建立具有覆蓋整個區域的完善的物流網絡,形成“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三級物流體系,以準時化的物流服務實現顧客的物流服務需求。如圖2所示。
圖2 中衛型產業集群區物流空間布局示意
2.3 外向型物流發展模式
衛星平臺型產業集群區物流活動更多的體現出貨代和船代、國際中轉配送、保稅等“外向型”物流特征及相關服務性增值服務。在區內物流活動還不是很顯著的時候,該產業區當前宜采用外向型物流為主的物流發展模式。
(1)物流組織整合方式
該產業集群區進出口貿易和轉口貿易經濟特點明顯,需通過功能型物流設施組織整合區內外向型物流,這是該類物流發展模式的關鍵,也是提升該類產業區競爭力的支點。
(2)物流企業經營方式
針對該產業區的經濟外向型特點,物流企業應利用國際物流需求旺盛的優勢,積極開展國際貨代和保稅物流業務,并穩步開拓國際物流市場。
(3)物流合作治理方式
介于市場治理和雙邊治理兩者之間的三邊治理方式應成為該產業集群區最理想的選擇。在三邊治理中,物流合作中的第三方的作用非常重用,可以利用雙方對自己的信任,為雙方的合作充當中介和橋梁,促使合作順利實現。
(4)物流空間布局
該物流發展模式,在空間布局上,應以產業集群區所處的地理位置為基礎,以交通條件為依托,大力申請功能型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如圖3所示。
圖3 衛星平臺型產業集群區物流空間布局示意
參考文獻:
[1]陳通.基于產業集群的物流中心構建研究[J].現代物流,2004.
[2]戴發山,等.中小物流企業經營模式選擇[J].企業活力,2006.
[3]海峰.區域物流論[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
關鍵詞:農產品物流產業;鉆石體系;德爾菲法;層次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F32文獻標識碼:A
一、河北農產品物流產業發展水平影響因素建模
農產品物流產業是以滿足人們的農產品物流多樣化需求為依據,而進行的一切生產性和經營性組織的集合,是集農產品生產、農產品銷售、農產品物流設施和農產品物流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業域。河北農產品物流產業發展水平是一個受多方面影響因素作用的復雜問題,其中大量因素難以量化。本文試借鑒波特的產業競爭理論和鉆石理論,采用德爾菲法與層次分析法(AHP)確定影響農產品物流產業發展影響因素之間的相對重要程度。通過有關方面專家的判斷、打分,構造判斷矩陣,然后對判斷矩陣的各層次進行單排序計量和一致性檢驗,從而得到制約因素各個指標的權重,得出農產品物流產業發展的關鍵性影響因素。
1、構建河北農產品物流產業發展水平的“鉆石體系”。按照邁克爾?波特“產業競爭力理論”和“鉆石理論”,資源要素,需求狀況,相關產業支持,企業的策略、結構和競爭,政府的作用,機遇因素等6大要素互動形成了“鉆石”架構,將影響到企業和產業在某個地理環境下能否產生出持續創新、不斷進步的能力。據此,構建影響河北農產品物流產業發展的“鉆石體系”,如圖1所示。(圖1)
2、建立影響因素結構層次模型,繪制結構層級表。采用德爾菲法分別邀請相關專家對河北農產品物流產業發展水平影響因素進行了診斷。具體步驟如下:首先擬定意見征詢表、確定征詢對象。從研究目標出發,選定了長期從事農產品物流管理、農產品物流經營、農產品物流教育與研究等20位資深專家代表,為其發放意見征詢表,并對意見進行反復征詢,最后找出影響農產品物流產業發展水平的重要影響因素共有15個。按照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結合專家建議,可以把制約因素分為四個層次:最高層,即目標層(A);影響因素;中間層,即準則層(B);方案層(C1-C15)。(圖2)
3、構造河北農產品物流產業發展水平影響因素的各層判斷矩陣。通過構造比較判斷矩陣及矩陣運算的數學方法,確定本層次中與其相關元素的重要性排序及相對權值,此步驟主要運用專家打分法來確定兩兩元素之間的權重cij,主觀性較強。c=(cij),i=1,2,…n,j=1,2,…n,cij=ci/cj即:
符合一致性檢驗要求。
同理,對B層-C層判斷矩陣求解,并進行一致性檢驗,均符合一致性檢驗要求。
5、對計算結果進行單排序及總排序,得出權重結果。對總排序進行一致性檢驗,得知符合要求。(表1)
二、結果分析及對策建議
從單排序計算結果可以看出,六大類因素對河北農產品物流產業發展影響程度排序依次為:需求狀況(0.352)、政府因素(0.257)、資源要素(0.136)、企業策略結構競爭(0.086)、市場機遇(0.062)。由總排序計算結果可知,河北農產品物流產業發展影響程度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列的順序應是:政府投入、城市化水平、居民農產品物流消費水平、農產品物流企業市場化水平、農產品物流人力資源、管理體制、消費觀念、農產品物流相關產業發展、奧運會等農產品物流賽事、科技水平、農產品物流企業競爭狀況、農產品物流延伸業發展、自然資源、加入WTO、農產品物流邊緣產業發展。由以上分析得知,政府投入、城市化水平、居民農產品物流消費水平、農產品物流企業市場化水平以及農產品物流人力資源是影響河北農產品物流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基于此,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1、充分發揮政府作用。一是要加大政府投入。目前,與農產品物流產業發達的國家比較起來,河北省政府在農產品物流產業方面的投入不足,農產品物流支出在政府財政支出中的比重很低。此外,資金投入的結構不合理,資金來源單一化,這樣一方面使河北農產品物流產業發展缺乏資金,另一方面也使河北省農產品物流產業缺乏競爭;二是政府的主管部門要制定相關政策,培育若干個具有導向性、規模化的農產品物流企業集團,支持各類農產品物流企業所有者自主的行業自律組織,逐步將一些不適合政府行使的職能交給行業自律組織,如行業服務標準的制定、行業準入的資格認定等,形成科學規范的行業自律機制,推動各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此外,政府主管部門要經常且及時地制定和河北農產品物流產業優先發展領域的指導性意見,加快農產品物流市場管理的法制化、規范化建設,以從宏觀上指導、引導和協調河北省農產品物流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2、大力推動城市化進程。各國經濟、各個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城市化進程的推動。同樣,發展農產品物流產業、培育農產品物流市場、刺激高質量農產品消費也需要城市化提供人口聚集效應和規模效應來支持。城市化水平低下抑制了農產品物流產業的發展,使農產品物流服務供給不足。因此,若想大力發展農產品物流產業,必須加大推動城市化進程的力度。
3、積極引導高質量農產品消費。農產品物流產業的發展需要群眾農產品物流的支撐,沒有大眾消費需求的拉動,農產品物流產業不可能得到快速的發展。國際上通常用恩格爾系數來衡量一個國家居民家庭生活水平,按照聯合國規定的標準,恩格爾系數在60%以上為赤貧,50%~59%為勉強度日;40%~49%為小康;20%~39%為富裕狀態;20%以下為極其富裕。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偉認為,第三產業、服務業,包括農產品物流消費支出的真正活躍至少要到富裕狀態的時期。也就是說,恩格爾系數在40%以下,農產品物流消費才可能在消費需求當中明顯地活躍起來。從河北目前收入水平看,給農產品物流產業的支持不是很充分。隨著國民經濟的增長,河北人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結構也在發生巨大變化,人們開始更加關注農產品的質量。國民農產品物流消費需求的迅速增長,為中國農產品物流產業的發展孕育出了巨大的市場。但目前人們的農產品物流消費意識不強,農產品物流消費的總體水平普遍不高,現實的需求狀況還達不到農產品物流產業發展的要求。當前,拉動農產品物流消費是促進農產品物流產業發展的最好方式,特別是加強農村農產品物流設施建設。積極引導居民農產品物流消費,培養河北農產品物流產業強大的創新力,將潛在需求轉化為現實需求,逐步打入國際市場,將成為河北農產品物流產業發展的新的突破口。
4、促進物流企業市場化。企業是一項產業的主體,它的市場化水平、經營水平直接決定著該產業能否健康發展。河北農產品物流市場化的時間非常短,整體產業化水平比較低,市場機制在農產品物流產業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各個環節難以貫通,市場配置各類農產品物流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尚未得到發揮,政企不分、行業壟斷、限制經營的現象普遍存在。現有的農產品物流經營實體經營內容單一,經營方式落后,服務品牌、服務營銷意識薄弱,所有這些因素直接限制了最終的農產品消費,影響了農產品物流產業的壯大。因此,要營造適合農產品物流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積極培育農產品物流主體產業的發展,鼓勵農產品物流相關產業、延伸產業以及邊緣產業的發展。
5、積極培育農產品物流產業人才。農產品物流經營人才缺乏使得很多農產品物流產業項目無法開發,只能停留在單一的低級產業層次上,所以要積極培養高級農產品物流產業人才。農產品物流市場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是進一步培育和拓展河北農產品物流市場、不斷滿足農產品物流消費者的農產品物流消費需求的重要前提。目前,河北農產品物流市場急需一批既懂農產品物流又熟悉現代經營管理理論與方法的農產品物流經營管理專門人才,可以通過組織并鼓勵農產品物流經營單位的有關人員崗位培訓、在職培訓,招聘引進一些非農產品物流部門的經營管理人才到農產品物流經營單位從事農產品物流的經營管理工作,以及通過有關農產品物流院校設立農產品物流經營管理專業,或與財經類大學合作開展農產品物流MBA系列課程等途徑,集中培養適應河北農產品物流產業化發展需要的、主要從事農產品物流市場經營管理工作的高層次專門人才。
(作者單位:1.河北農業大學;2.河北金融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1]石橋,陳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推動我國流通現代化[J].中國流通經濟,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