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醫護理的基本原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門診護士 辨證施護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322
辨證施護措施
中醫護理理論原則是建立在中醫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的,它的基本特點是整體觀念和辨證施護。中醫歷來醫護不分家,強調三分治,七分養,祖國醫學通過數千年的實踐總結而形成的一整套獨立完整的科學體系同樣是護理工作的指導思想,而這些特色運用到整體護理中有著獨到之處。我們結合中醫理論的特點和護理原則,通過四診所獲得的資料,運用八綱辨證進行分析判斷以確定疾病病因、性質、病位,為辨證施護制訂措施。
病情觀察:是指對病人的病史和現狀進行全面系統了解,對病情做出綜合判斷的過程。
門診護士通過與患者交談,掌握患者基本病情,進行辨證施護的中醫護理,能夠幫助患者早日恢復健康。
中醫門診護士次詢工作特點
我院日均門診量2 000人次,門診咨詢臺3名,護士負責為患者提供分診、健康宣教等各種咨詢工作。
在門診咨詢工作中對患者進行正確的分診指導,減少病人有病亂投醫的盲目性,合理分流病人,同時給予病人必要的健康教育。推動整體護理運行與發展。
對于門診患者流動性強的特點,門診護士不能只是機械地指示路標,而是變被動為主動,熱情接待患者,介紹醫院中醫特色,不厭其煩,減少患者對醫院的陌生感,使患者對護士產生信任,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對醫院的滿意度。
作為中醫護士在門診咨詢工作中要熟練掌握望、聞、問、切的手段收集護理資料,為辨證提供依據,對護理對象及相關因素進行全面評估,將現代護理與中醫護理相結合,實施護理評估,制定護理目標,需要與患者合作才能實現,合理分診,給患者節省時間。
加強與患者溝通,掌握關鍵信息,結合中醫理論,望一眼,觀察患者面色、神態;耐心傾聽患者訴說病情,發現問題,采取措施。
辨證施護時注意同病異護和異病同護及專病專護
同病異護:同為痹癥,痛痹患者出現痛有定處,遇寒加重,痛處皮膚不紅的腰腿痛,指導患者去骨科就診;著痹患者出現肢體關節疼痛,手足沉重,活動不便,一側肢體麻木,指導患者去神經內科就診;熱痹患者關節疼痛,局部紅腫灼熱不能屈伸,指導患者去風濕內科就診。同為腹痛,門診護士咨詢時要詢問患者痛點位置、性質,上腹脹痛,伴有噯氣、惡心等癥狀,指導患者去消化內科就診;臍以下腹部劇痛伴發熱,多為急腹癥,指導患者去急診外科就診;小腹兩側隱痛的成年女性患者,指導患者去婦科就診。
異病同護:我院骨科中醫治療具有特色,分為創傷、脊柱、關節、推拿等科,同時骨關節鏡科還掌握了世界先進的微創技術,對于不同病種患者,門診護士要善于分析,正確分診到各骨科。四肢骨折患者由于脈絡受損,氣血運行受阻,出現腫脹疼痛,門診護士指導患者家屬優先掛號,去急診創傷骨科就診,并告知患者抬高患肢以利血液回流,減輕肢體腫脹。頸腰背部酸痛,活動受限及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指導患者去脊柱骨科就診;膝關節疼痛,行動不便的中老年人,指導患者去骨關節科就診;膝關節運動性軟組織損傷患者,指導患者去關節鏡科就診。針對各科病人多,門診護士指導患者初診時盡量先掛普通號,做完各項檢查后,復診時再掛專家號,保證患者及時就醫。
專病專護:《內經》云:“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思、悲、恐。正常、和諧的情志,可使臟腑之氣舒暢條達,情志異常,就會導致臟腑氣血功能紊亂。”隨著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精神壓力大,患者出現情緒抑郁,心神不寧,多屬情志病乃氣機郁滯引起的一類病證。指導患者去抑郁門診就診。門診護士在咨詢工作中運用調節情志治療臟腑疾病的方法,對待患者態度和藹,語言親切,善解人意,熱情大方,消除患者就診顧慮,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疾病。
討 論
隨著科技發展,對護理模式提出更高要求,門診護士只需起咨詢角色,給患者提供適當支持,衛生教育和建議。中醫早就提出“上工治未病”的預防思想,強調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內經》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飲食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說明要保持健康長壽,就得懂得自然界發展規律,適應四時氣候,做到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否則就會影響人體生理功能,導致氣機逆亂或真精耗竭而疾病生。在季節變換時,門診護士應指導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保持情緒穩定,避免血管收縮誘發疾病;哮喘患者春季減少外出,避免沙塵、花粉誘發哮喘發作。患病初期,及時就醫,避免病情加重。
門診護士在咨詢工作中適當給與患者飲食指導,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如口腔潰瘍,中醫從整體護理角度進行護理,“心開竅于舌,舌為心之苗”,即通過舌竅于外界相連,中醫認為口舌生瘡是心火上炎或小腸實熱所致,飲食護理指導患者食寒涼食物,如鴨、西瓜、梨、藕、綠豆、白蘿卜等,忌辛辣食物。
1 情志護理的特點
1.1整體觀念認為人體本身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臟腑與體表組織之間既相互協調又相互影響;人生活在自然和社會環境中,人的心理活動無不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心理活動和生理機能勢必相互關聯。許多疾病的發生,除了生物因素外,還與心理、社會因素密切相關,因此,護士在對病人實施情志護理過程中要全面考慮。
1.2辨證施護,辨證施護是中醫護理所采用的基本原則,是在整體觀念指導下對病情進行研究分析,然后有針對性的施以護理的一種特殊方法。由于外界的精神刺激不同,七種情志活動性質的差異、人體性格的差異、以及情志與內臟的不同聯系,七情內傷致病的特點也就有所不同。因此,情志護理要依照中醫的辨證觀,須通過觀察、與患者及家屬溝通、綜合分析、推理、判斷等邏輯思維去掌握患者的特點及心理狀態,因人而異、因病而異。
2 情志護理對臨床護理的重要性
以病人為中心的臨床護理已成為現代護理發展趨勢,心理護理成為現代臨床護理中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患者的康復離不開心理護理,而情志護理是從中醫的角度來加強心理護理。中醫護理遵循“整體觀念”和“辨證施護”的原則,重視患者的情志護理,體現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使患者恢復身心健康。而以病人為中心,以護理程序為框架的系統化整體護理觀與祖國醫學的整體觀念有著天然的聯系。在對病人實施整體化護理的過程中,重視患者的情志變化,以中醫基礎理論為指導,以良好的護患關系為橋梁,應用科學的護理方法,改善和消除患者不良的情緒狀態,以求得最佳的護理效果。這對于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從而提高臨床護理質量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3 情志護理的要點
3.1護士在實際工作中,既要重視軀體因素,又要重視精神和社會因素。注意從各個方面積極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注重創造和諧的氣氛,減少心理應激因素的產生。情志護理內容有著不同的側重點,但彼此之間緊密聯系、又相互影響著。同時,護士也不能忽略醫院環境改變這一因素,而治療環境的情緒反應可直接影響患者的整個治療進展和健康的恢復,因此,情志護理的內容非常廣泛,具有連貫性。
3.2加強辨證施護,護士應首先從病人的行為表現來進行心理評估,并針對心理評估在臨床護理、觀察與交談中注意收集病人現有的或潛在的情志因素。護理人員要在全面了解病人情況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的情緒反映,做好情志護理。情緒抑郁的病人,護士應以親切和藹的態度提出一些簡短的問題,并應以實際行動使病人感到有人關心和照顧,受到重視,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自拔的精神,驅散悲傷情緒。
【關鍵詞】 中醫護理;辨證施護;哮證
哮證是一種發作性的痰鳴氣喘疾患。發作時喉中哮鳴有聲,呼吸氣促困難,甚則喘息不能平臥。哮證發作期的基本病理變化為“伏痰”遇感飲觸,痰隨氣升,氣因痰阻,相互搏結,壅塞氣道,肺氣宣降失常,引動停積之痰,而致痰鳴如吼,氣息喘促[1,2]。
中醫治病強調人體是有機的整體和人與自然界的統一性,“辨證論治”是中醫精神實質,“辨證施護”則是中醫對疾病的一種特殊的研究和護理方法。辨證,就是將四診(望、聞、問、切)所收集的資料、癥狀和體征,通過分析辨清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關系,概括判斷為何病、何證。施護,則是根據辨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護理方法。辨證是決定護理的前提和依據,施護是護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過施護的效果可以檢驗辨證的正確與否。
辨證和施護在護理疾病的過程中是相互聯系和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又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具體體現。辨證施護它注重人、病、證三者之間的關系,是中醫護理的精華,是指導中醫臨床護理的基本原則。
1 哮證發作期的分型及施護
哮證發作期可分為寒哮、熱哮和虛哮。
1. 1 寒哮
臨床主癥為:呼吸急促,喉中哮鳴有聲,胸膈滿悶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面色晦滯,口不渴;或渴喜熱飲,天冷或受寒易發,形寒肢冷,舌苔白滑,脈弦緊或浮緊。
施護:要保持病房溫度濕度適宜、空氣清新、光照充足,防治患者著涼。疾病發作有規律的患者,在發作前2h服藥,以控制病情。服藥時要注意湯藥的溫度,一定要溫服。患者可服用蔥、姜、胡椒等溫熱宣通的調味品,切記服用油膩、生冷的食物。患者劇烈發作時可針刺大椎、膻中、列缺、尺澤穴,每天3-4次。并拔火罐,以緩解癥狀。
1.2 熱哮
主癥:氣喘息涌,喉中痰鳴如吼,胸高脅脹,嗆咳陣作,咳痰色黃或白,粘濁稠厚,排吐不利,煩悶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飲,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或滑數。
施護:病房要涼爽,防治悶熱。經常開窗通風,以保持空氣新鮮,但要避免直接吹風。患者的飲食原則是清淡、易消化,患者可以多喝梨汁,以清熱潤肺化痰。患者要戒煙戒酒,忌食辛辣油膩的食物。痰稠難咯的患者多喝水,可服用蛇膽川貝散。要防止患者痰栓窒息。患者出現咯痰不利,神志恍惚,煩躁,嗜睡等癥狀即為痰熱閉阻,心竅被蒙之兆,要立即吸痰,吸氧。要注意患者口腔衛生,飯后漱口。
2 哮證緩解期的分型及施護
哮證緩解期可分為肺氣虛、脾虛和腎虛
2.1 肺虧虛
主癥:癥見咳嗽氣促,畏風怕冷,自汗頻頻;每于天氣變化感冒時誘發喘息,喘息發作前打噴嚏,流清涕或鼻塞。舌淡苔白,脈濡弱。
施護:要根據氣候的變化增減衣物,避免患者著涼,尤其要做好肺俞穴的保暖,防治感冒。患者戒煙戒酒,適宜進補一些黨參、黃芪、燕窩等補肺氣的食物。哮病反復發作,患者容易產生憂郁、失望的不良情緒,因此要注意做好患者的情緒調護。
2. 2 脾虛
主癥:癥見頻咳痰多,痰白清稀,納呆腹脹,面部虛浮,雙腳浮腫,疲倦無力,便溏,喘息多因飲食不節誘發。舌淡、苔白,脈虛弱。
施護:患者飲食要清淡,同時注意營養,要少食多餐,注意消化。可進補一些參芪、淮山半夏等。患者要起居有規律、注意勞逸結合,可適當鍛煉,做一些呼吸操。按摩三陰交、關元、氣海等穴[3],每次100下,每日2次。口服化痰止咳藥,保持呼吸道暢通。
2. 3 腎虛
主癥:病見氣短動則喘甚,腰膝酸軟,頭暈耳鳴;或惡寒肢冷,神疲汗出,小便頻多,不舉。舌淡、苔白,脈沉細(腎陽虛);或潮熱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腎陰虛)。
施護:患者平時要注意起居有節,注意防寒保暖,預防外邪侵襲。進補一些木耳、芡實等補腎納氣的食物。睡前用熱水泡腳,按摩涌泉穴。服藥時注意要空腹溫服。
3 討論
哮的病因以痰為主,痰因肺脾腎功能失常,津液凝聚而成。痰伏藏于肺,復加外邪侵襲、飲食不當、情志失調、勞累過度等多種誘因而引起發作。哮病極為頑固,經常反復發作,遷延難愈。若大發作時持續不已,喘急鼻煽,胸高氣促,張口抬肩,汗出肢冷,面色青紫,煩躁不安者,屬危證之候,需及時搶救。
哮證患者的調護要注意氣候變化,避免受寒,防止外邪誘發。 慎戒異氣異味,避灰塵、花粉等刺激,積極戒煙。 飲食宜清淡,節厚味,忌生冷、辛辣、肥甘之品。 平時可常服扶正固本中藥,積極鍛煉身體,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參考文獻
[1] 周仲瑛.中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96.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02(b)-0189-04
Impa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on the life quality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patients
ZHANG Yan-mei ZHAI Yan LI Xin-nan
Department of the First Medical,Shenzhen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Shenzhen 51803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life quality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patients. Methods 200 chronic heart failure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1 to January 2015 of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object of this study.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ir admitted order,and each group was 100 cases.Both two groups were given routine western medicine and nursing.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dd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at.The changes of life quality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and satisfaction that patients to nursing work in two groups were noted and conducted by using statistical software. Results After treating with different nursing,life qualit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but the improvement effec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more obvious (P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Chronic heart failure;Life quality
心血管疾病是指包括心臟、血管等在內的循環系統疾病,該疾病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最常見的疾病。近年來,隨著各種因素的影響,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逐年增加,已成為主要的公共衛生問題。調查顯示,我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致殘率與病死率也逐漸升高[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常遇到很多問題,如疾病知識水平低、生活質量差、復發率和再住院率高等,其治療與護理,重點實施的還是現代醫學與護理方面的健康教育,而結合中醫知識實施中醫護理指導者甚少。本文具體探討中醫護理干預對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1年l月~2015年1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根據入院順序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100例,其中對照組中男62例,女38例;年齡45~83歲,平均年齡(63.5±9.1)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0例,初中30例,高中及中專40例,大學及以上20例;婚姻狀況:已婚85例,離婚10例,喪偶5例;合并疾病(可兼有):糖尿病20例,高血壓病33例,腦血管病12例,高脂血癥24例。觀察組中男性64例,女性36例;年齡45~84歲,平均年齡(67.2±8.3)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4例,初中20例,高中及中專43例,大學及以上23例;婚姻狀況:已婚89例,離婚8例,喪偶3例;合并疾病(可兼有):糖尿病15例,高血壓病34例,腦血管病12例,高脂血癥3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合并疾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選標準
首次發作,病程在1周內;診斷符合心力衰竭的臨床診斷標準;符合心力衰竭中醫證候標準,證屬心肺氣虛證、氣陰兩虧證、氣虛血瘀證;心功能在Ⅳ級以內;無嚴重并發癥;患者知情同意。
1.3排除標準
嚴重的心、肝、腎等器官實質性病變和電解質失衡者;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鈣離子通道阻滯劑類藥物過敏者;不愿參與本實驗者。
1.4 護理干預措施
兩組均給予常規的西藥治療與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中醫護理。
1.4.1 常規干預 ①給予主動且熱情的接待,帶領患者熟悉病房及院內環境,告知其住院治療注意事項及需遵守的各項規章制度,消除其由于陌生環境引起恐懼、緊張情緒;②部分患者由于對疾病知識不了解或過度擔心臨床療效,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等負面心理情緒,影響其治療依從性,護理人員應講解疾病知識,如發病原因、治療與護理措施等,例舉臨床成功治療病例,提高其治療積極性;③指導患者家屬積極配合患者治療,適當給予語言支持,提高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④告知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的癥狀、體征,日常生活中盡量避免出現加重病情相關危險因素;⑤此類患者大多采用利尿劑緩解水腫,定期(每日)準確監測體質量,掌握其體內水分的變化情況,嚴格控制水分攝入量,出現異常減少或增加應及時告知醫生并配合其處理;⑥告知遵醫囑治療對疾病的積極意義及未遵醫囑治療可能造成的嚴重后果,提高其治療依從性;⑦飲食原則為少食多餐,食物應以低鹽、低脂、低熱量、易消化為主,適當進食新鮮蔬菜,獲取維生素及膳食纖維,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煙酒;⑧待患者病情穩定后可適當給予運動指導,根據其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及運動量,如散步、太極等有氧運動,嚴密監測其血糖變化情況以免運動后發生低血糖等異常情況;⑨提供安靜舒適的病房環境,保持溫度(24~26℃)及濕度(50%~60%)適宜,適當控制病房流動人員進出時間利于患者得到充足休息;⑩及時糾正患者以往不良的生活習慣,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注意勞逸結合。
1.4.2 中醫護理 根據中醫辨證實施護理,對于氣陰兩虛患者應遵循益氣養陰的原則,防止耗氣傷津,在飲食方面以補氣為主,并加強保溫措施,預防外感風寒。對于痰濁壅塞患者,主要以通陽泄濁、豁痰開結為主,定時通風;飲食方面遵循清淡原則,囑患者多進食蘿卜、柑橘等化痰利濕的新鮮蔬果;此外,遵醫囑行蓖麻籽外敷雙足涌泉穴治療,1次/d。對氣滯血瘀患者應遵循行氣活血、通經止痛的原則,囑患者臥床休息,避免精神方面的刺激;飲食方面采用玫瑰、山楂泡茶內服;遵醫囑采用梔子、桃仁研磨制膏外敷,1次/d。對寒凝心脈患者遵循驅寒活血、宣痹通陽的原則,注意保暖;飲食方面多進食溫熱性食物,如米酒、瓜蔞等;囑患者睡前采用溫水足浴,1次/d;必要時艾灸穴位治療。
1.5 觀察指標
1.5.1 生活質量評分 記錄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變化,指導患者獨立填寫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74(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74,GQOLI 74),問卷內容共包括5個方面,即社會功能、物質生活狀態、心理功能、軀體功能及總體生活質量,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則生活質量越好。
1.5.2 護理滿意度 采用自制問卷調查形式收集,問卷內容包括患者對各項護理干預的評分,滿分為100分,根據患者評分高低依次分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及不滿意3個等級,其中非常滿意:評分結果在90分及以上;一般滿意:評分結果為60~89分;評分結果在60分以下。
1.6療效標準
顯效:心力衰竭基本控制或心功能提高2級以上者,主、次癥基本或完全消失。有效:心功能提高1級,但不及2級者,主、次癥有明顯改善。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
1.7統計學分析
使用SAT 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的比較
經不同措施護理后兩組生活質量均較治療前有所改善,且觀察組的改善效果更為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變化情況的比較(分,x±s)
與同組護理前比較,*P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為98.0%,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為80.0%,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比較(例)
2.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0.0%,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75.0%,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的比較(例)
3 討論
心力衰竭也稱“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臨床主要表現為缺氧和淤血表現。心力衰竭屬于中醫“咳喘”“痰飲”“心悸”“水腫”“怔忡”等范疇。中醫認為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為心陽虛,心氣不足,臨床以心悸、咳喘,甚則喘不得臥、浮腫、脅下瘀塊、發紺為主要特征[5]。近年來,由于人們的生活習慣、環境、結構等不斷改變,心臟類臨床疾病發生人數逐年增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數量也隨之上升,應引起相關醫護工作者足夠重視。研究表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獲得常規治療基礎上,配合正確的護理可顯著提高其臨床療效。本研究顯示,經護理措施干預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均較治療前有所改善,且觀察組改善效果更為明顯;觀察組對護理工作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一、積極創新,改善服務措施,提高優質護理服務內涵
以“一切以病人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務”為理念,繼續開展優質護理服務。護理工作的重點依然是繼續深入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繼續推行責任制整體護理工作模式,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專業、人性化的護理服務。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的服務宗旨,推出我科護理理念:一切以病人為中心,以病人滿意為前提,強化服務理念,改變服務態度,加強護患溝通。及時聽取意見,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進措施。落實基礎護理,入院宣教及健康指導工作,進一步充實責任制整體護理的內涵。加強了病房管理,進一步做好基礎護理及晨晚間護理,減少陪護及探視人員,保持病室及床單元整潔,病房內定時通風,保持空氣清新,保持病室安靜,整治,舒適,安全,為病人提供良好的休養環境,加強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對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護士應履行告知程序,盡可能把隱患降到最低,強化護理員工作,病區衛生應勤打掃,床單應勤更換,衛生間無異味,送水到床頭,病區衛生無死角,積極開展視病人如親人活動,作到“三勤”“四輕”“五主動”“六心”“七聲”服務。三勤:勤觀察、勤動手、勤動口;四輕:說話輕、走路輕、操作輕、關門輕;六心:接待病人要熱心、護理病人有愛心、觀察病人要細心、為病人解答問題要耐心、對待病人有同情心、對待工作有責任心;七聲:病人入院有迎客聲、遇到病人有詢問病情聲、處置時有稱呼聲、病人合作后有致謝聲、操作失誤有道歉聲、接聽電話有問候聲、病人出院有送客聲。從小處著手,抓好服務的環節,不斷豐富服務的內涵,提升服務質量。
二、進一步深化中醫特色護理服務
結合《中醫護理工作指南》要求,深化“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應用中醫護理技術,將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護理特色技術和服務流程融入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服務中,在遵循中醫整體觀念和辯證施護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將中醫的飲食、情志、康復、養生、保健等護理知識運用到健康教育當中。
三、加強病區安全管理和護理過程中的安全管理
1、我科主要為老年病人,入院宣教時,護士第一時間向病人強調安全的重要性,并進行墜床、倒的風險評估,并落實有效的防護措施,如:在高危病人的病床都掛‘防跌倒’警示標識,向家屬及病人交代注意事項,取得配合,在衛生員打掃病區環境時,告訴患者請勿走動,并加上床擋。
2、基礎護理較上一年有了很大的改進,如管道護理:標識清楚,管道滑脫率也有所下降,全年無墜床,跌倒,燙傷等不良事件發生,注重服務細節,提高患者滿意度,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為病人提供優質的服務為宗旨。加強藥品的安全管理,專人負責,每周清點。高危藥品有標識,定點存放,定點配置。符合率98%。發生護理不良事件及時上報,有原因分析,并落實整改措施。嚴格執行查對制度,醫囑堅持班班查對,護士長每周大查對一次,堅持輸液卡的雙人核對制度,從而確保了一年來無大的護理差錯。
四、提高了護理業務技術水平
1)、組織學習醫院各項規章制度、崗位職責、護理核心制度。落實《中醫醫院中醫護理工作指南》的工作要求,學習中醫護理方案的內容并應用到臨床護理工作中。
3)制定業務學習計劃,分層次培訓計劃,組織全科護理人員學習學習中醫基礎理論和技能操作、專科護理技術等內容,并進行考核,記錄成績,做到人人掌握。
4)、定期組織護理查房,并提問護士,內容為中醫護理常規,基礎理論知識、專科理論知識、院內感染知識等。,指導做好危重病人的中醫護理,提高護士的業務能力。
5)、利用科晨會提問醫院護理核心制度及常見病中醫護理常規、中醫護理方案,使每個護士都能熟練掌握并認真落實更好的為病人服務。
6)、每周進行中醫護理質量進行自查,內容包涵(病房管理,危重病人管理,護理文件的書寫,護理安全)并提出整改措施,總結并持續改進。
7)、經常復習護理緊急風險預案知識并進行模擬演練,提高護士應急能力。
8)、熟練掌握急救器材及儀器的使用,加強急救設施的常規檢查意識,平時加強對性能及安全性的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維修,保持設備的完好。
20**年,我們還有許多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認真做事,用心做事,我相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的護理質量將會持續提高。
心內科護士長工作總結【二】我科本著“病人至上,真誠奉獻;以人為本,開拓創新。”辦院宗旨,并率先開展了“夯實基礎護理,提供滿意服務”示范工程活動。圓滿的完成年初制定的任務目標。現就20xx年護理工作總結如下:
一、20xx年心內科護理管理目標完成情況如下:
20xx年基本完成年初制定的任務指標,并率先開展了“夯實基礎護理,提供滿意服務”示范工程活動,大大提高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使護理質量有了進一步的提升,為開展空姐式示范崗奠定了基礎。在介入診療方面,急診冠狀動脈成形術和支架置入術的開展,為更好的挽救患者的生命開放了綠色的通道。獨立完成冠狀動脈成形術和支架置入術,成功的為2名三支血管病變的患者置入了支架,開創了又一個里程碑。單腔和雙腔起搏器的獨立完成又一次開創了先河,除顫起搏器及三腔起搏器的臨床應用都使我們的護理上了一個新臺階。護理人員至目前完成5篇論文,均發表于省級以上期刊。年初制定的護理目標中絕大部分均達標,但在護理人員培訓、護理安全意識等方面還需繼續努力。
二、具體實施細則
(一)以制度為標尺,用人基礎。
科室的各項制度明確,利用護理例會加強學習,并監督落實。同時規范了流程,讓每位護理人員針對相應流程提出合理化建議,更好的應用于臨床。在我科率先開展的“夯實基礎護理,提供滿意服務”示范工程活動中,護理人員各抒己見,很快使工作步入正軌。我科向來本著用制度來約束人,用情感來激勵人,用氛圍來感染人的原則。讓每一位護理人員做到有章可循,快樂工作,快樂生活。在人員短缺的情況下,順利完成各項任務。認真落實護理人員對各種制度知曉率,保證100%知曉。
(二)以提高護理質量中重心,爭創病人信得過科室。
1、在提高護理質量方面
(1)充分調動每位護理人員的意識,加強護理質量相關方面學習,發揮了科室質量小組的作用,堅持每周考核二次,不定時考核的原則。發現問題及時整改,使今年護理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2)護士長充分利用了“五查房”、節假日查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給予解決,并制定有效的改進措施,持續改進。如在同一問題上連續兩次出錯,加大考核扣分,并與獎金掛鉤。
(3)認真學習每月護理部和科室檢查中出現的問題,查找原因,規范流程,落實改進,跟蹤評價。
(4)落實了激勵機制,在每個月的質量檢查中,問題少或沒問題者獎金中適當給予獎勵,問題多者或不按原則辦事者給予罰款。
(5)充分聽取每位護理人員的意見建議,在護理質量方面護理人員能踴躍提出合理化建議,充分體現了人性化管理。
2、強化了護理安全,為護理質量建立了保障。
(1)組織護理人員認真學習相關知識,護士長帶頭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把工作做細做扎實。
(2)加強平時考核,遇到隱患,集中討論分析,制定相應措施,以確保護理安全。每月的三基考核中均要有相關內容,以提高安全意識。
(3)樹立多年來的傳統,嚴格執行相關制度,對新入科的同志進行教育,共同分析學習以前的案例,激發了每位人員的安全意識。但個別護理人員安全意識仍待提高。
(三)建立合理的培訓,從思想上到行動上努力落實,使護理人員有了很大的進步。
1、落實業務能力培訓
(1)認真制定了培訓計劃,針對不同人員量身制定培訓計劃,堅持落實到位。形成專科護士培訓的流程,在原有專科護士的基礎上今年培訓了3名護理人員,使之成為科室骨干。
(2)認真落實了每月“三基”理論的學習與考核,落實專科技能培訓與考核,達到預定目標,不僅強化了理論知識,還加強了動手能力。針對病人反映個別護理人員靜脈輸液穿刺一次成功率低,開展了互幫互助組,經驗傳授組等,先后在24小時動態心電圖的佩戴、心電圖描記等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
(3)堅持每月業務查房,有針對性的查。堅持每周業務學習一次,認真落實晨會提問。根據科室新業務、新技術的開展,制定學習計劃,并認真落實。
2、構建合理梯隊,打造優秀團隊。
(1)今年培養專科護士3名。根據職稱和能力,為其制定了相應的學習計劃,指定其參與科室的管理、業務培訓等活動,逐步培養成為一名合格的專科護士。根據科室的需求培養了CCU護士1名。采取送出去學習和院內學習的原則。
(2)利用傳幫帶的優良傳統,一幫一的方式對新入科的護理人員從科室氛圍,到技能操作,到言行規范進行幫帶培訓,使新護理人員很快進入角色,融入這個集體。科室氛圍團結,人際關系好。工作中時時處處涌現出互幫互助的景象,集體榮譽感強烈。
(四)加強科室文化建設,使科室具有凝聚力
只有當科室成為員工發揮能力的舞臺,才能使員工充分展現自己的聰明才智。本著這個理念我們挖掘各位員工優勢,發現其優點,充分利用,擯棄其不足。使他們的才能得到最大發揮,找到了歸屬感。在今年開展的“夯實基礎護理,提供滿意服務”示范工程活動,充分發揚團隊精神,樹立以科為榮,以院為榮的思想,為患者提供周到,熱情的服務,把病人當成是自己的親戚和朋友。在思想上,每位護理人員均能應用換位思考的原理,以病人為中心,以優質服務的標準要求自己,充分發揮每位年青人的能動性,進取性,學習先進事跡,先進人物,注重小節,不斷提升服務。科室每月征求護理人員意見,定時召開座談會,聽取病人的意見和建議。科室領導不斷加強自身學習,嚴格要求自己,起到表率作用。到目前收到感謝信15封,錦旗9面,全年滿意度不斷提高,電話隨訪無一例投訴的。
(五)不斷提高服務能力,滿足患者的需求
1、開展了“夯實基礎護理,提供滿意服務”示范工程活動,“護士長直通車”,并籌備開展“空姐式示范崗”。
2、注重細節,完善各項護理,落實無縫隙護理。牢固樹立“細微之處見真情”的思想,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服務于病人開口前。
3、逐步提高每位護理人員的溝通能力,通過溝通好的同志現身說法,學習相關內容等來提高。今年分別選派3人做基礎護理和健康宣教,收到良好的效果。
(六)落實教學工作,加強新業務新技術的開展
1、配合開展新業務、新技術有:
(1)急診冠狀動脈成形術和支架置入術的護理;
(2)經橈動脈支架置入術;
(3)開展了“夯實基礎護理,提供滿意服務”示范工程活動;
(4)除顫起搏器及三腔起搏器的護理。
2、配合完成科研兩項:
(1)科室的一項,待鑒定。
(2)護理二項《開展空姐式護理示范崗對提高護理服務的探索》和《溫開水在留置導尿的男性患者尿道口護理中的觀察》
3、落實教學工作,專人負責,護生進入科室,進行入科、出科考核。平時不定時考核,每位學生能扎扎實實的學到東西,全面掌握了心內科的相關知識。并因人施教,不斷加強帶教老師的能力,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學到知識。1—11月份為56名學生提供了學習的氛圍。并能因人施教,最大限度的讓他們吸收知識。
4、論文,全年篇數5篇。
(七)其他
在物資保管,儀器維護方面,能定期清點,無浪費。加強儀器的維護,定時檢查,保養。降低消耗,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加強計劃生育工作,做好女工工作,繼續保持包頭市巾幗文明示范崗的光榮稱號。堅持衛生大清掃工作,保證了每月兩次。堅持每日清掃,隨時清掃,保持病房清潔、衛生。
(八)整改措施
1、在護理人員培訓方面
(1)鼓勵學習,通過參加自學考試,成人教育等,拓寬知識面。同時科室要創建學習氛圍,使其投身其中。
(2)加強考核,利用晨會提問,平時抽查,進行考核。
(3)加強每位護理人員的“三基”理論和技術的培訓,并和年終的干部考核和獎金掛鉤,使她們有緊迫感。
2、在護理安全意識方面
(1)加強學習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從思想上重視,態度上端正,行動上準確。
(2)加強相應案例學習,從中吸取教訓,引以為鑒。
(3)從入科開始有計劃的進行培訓,做的好的進行現身說法。
(4)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及時發現隱患。
3、在服務方面
(1)加強主動服務意識,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素質;
(2)繼續落實人性化服務措施,加強溝通能力,應用換位思考,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