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太平保險資產管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截至3月9日,已有8家保險公司通過各自“渠道”直接入市。其中,4家通過自有資產管理公司的獨立交易席位,3家租用中金公司的席位,平安保險則租用集團下的平安證券席位,唯一還未入市的中國人保集團也有自己的資產管理公司。業內人士透露,雖然保險公司租用券商席位可為券商帶來不薄的傭金收入,但保監會和保險公司都傾向于租用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席位,證券公司恐無緣從保險資金入市中分一杯羹。
資產管理公司把持險資天下
根據中國保監會《關于保險資金股票投資有關問題的通知》,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可向交易所申請辦理專用席位,保險機構投資者也可向證券經營機構租用專用席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必須通過自有的獨立席位進行受托資產的股票交易。
據業內人士測算,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再保險、華泰保險和太平保險等5家公司旗下的資產管理公司管理的資產已占中國保險業1.22萬億總資產(截至今年1月份)的60%以上,其余的4家保險公司泰康人壽、新華人壽、太平洋保險、平安保險成立資產管理公司的申請也已經報送中國保監會。3月9日平安保險投下第一單的當天就透露平安資產管理公司目前正在上海籌建,成立以后亦將申請股票交易席位,轉而成為集團公司的受托人。
保監會副主席吳小平日前在召開的“保險資金運用國際研討會”上表示,預計到今年底,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數量將達到6-8家,這些公司將逐步成為中國保險資產管理的主導力量。顯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將把持保險資金入市的天下。
選擇資產管理公司可以節約成本
一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分析師告訴記者,險資入市之所以傾向于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一方面是考慮到資金安全,利用資產管理公司的獨立席位規避了資金被挪用的風險;另一方面是出于費用考慮。
“其實租用券商席位還是比較安全的。”平安證券經紀事業部的一人士表示,保險公司租用券商席位和基金公司一樣,自行操作,其交易數據通過登記結算公司直接傳給托管銀行,證券公司并不知曉,只是通過席位交易獲取傭金。銀河證券研究中心的高級研究員吳祖堯也告訴記者,基金租用券商席位并沒有發生過挪用的事情,因為有銀行托管,資金是很安全的。
而費用方面,據了解,向交易所取得一個席位時一次需支付60萬元,分10年攤銷;此外還有席位管理年費,深交所3萬元,上交所2萬元;運行費若干。因此,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取得一個席位每年的成本約10萬元;而吳祖堯告訴記者,保險公司租用券商席位的費用與基金相當,一般是資金量的萬分之八左右。目前真正入市的保險資金估計在100億元左右,如果全部租用券商席位大約需要800萬元。
可能意在金融混業經營
不過租用券商席位并非一無是處?!半m然保險公司資金入市可以自買席位,但保險公司在投資股市上能力和經驗畢竟欠缺,而證券公司的研究能力和提供分析資訊能力較強,正可相互補充。”平安證券有關人士表示。
銀河證券吳祖堯也表示,租用券商席位,券商會免費提供研究服務,這節約了保險公司的研究成本。雖然券商研究報告可以購買,但價格也不菲,一般在40萬至50萬元左右,而且僅是提供了基本服務,在時效性上要打折扣,這對投資是有影響的。他認為3家保險公司都租用中金席位,可能就是和其獨到的研究力量有關。
保險資金入市有利于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的對接
在2003年初召開的全國保險工作會議上,保監會主席吳定富就首次提出,要重新認識保險的功能,保險不但具有經濟補償的功能,而且具有資金融通和社會風險管理的功能。
首先,對資本市場來講,支持保險資金直接入市,一方面可以給資本市場注入新鮮血液,帶來更加充沛和源源不斷的資金,有利于為資本市場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積聚和提振市場人氣,增強投資者的投資信心。未來5年我國保險業將以20%~30%的年均增長率高速增長,保險資金作為機構投資者在資本市場的地位將得到不斷提升。直接入市的保險公司基于保險資金的負債性等多種因素,決定其投資風格必然偏好低風險品種,使其成為市場的穩定力量。
其次,對保險公司來講,支持保險資金直接入市,不但可以為保險資金開辟新的投資渠道,增加投資機會,有利于拓寬保險資金的運用渠道,拓展投資空間,以有效分散和規避投資風險。而同時,保險資金直接入市,可以擔當市場創新的生力軍,有利于繼續深化市場創新,進一步提高保險業對社會經濟的參與度,從而為促進保險業自身和社會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我國股市在經歷了3年多的持續深幅調整后,風險已得到充分釋放,已有一批上市公司具備投資價值。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已針對直接入市做好了相關的準備工作。
加強風險管理是保險資金入市的首要前提
由于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的規模和速度取決于保險資金運用的風險控制能力和水平,所以在支持保險資金直接入市、拓寬保險資金投資渠道的同時,必須加強對保險資金運用的風險管理和監控,這是促使保險資金順利直接入市的首要前提。換言之,資本市場對保險公司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從這個角度來講,有效防范和控制保險資金的運用風險,提高保險資金的使用效率,是當前保險資金運用所面臨的最關鍵問題。
在風險管理和控制機制上,保監會認真借鑒國際通行做法和國內成功經驗,首次引入了獨立專業的第三方托管,確定了托管銀行的外部監督職責,建立了分工明確和相互制衡的風險管理體系和風險控制機制,引入獨立專業的第三方托管是我國保險資金運用歷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不僅有利于完全杜絕以前將股票資產交由資產管理公司保管所容易引發的券商挪用風險,確保保險公司股票資產的獨立性和安全性,而且有利于保險機構投資者嚴格履行信息披露業務,提高股票投資交易的透明度,維護保險資金持有人的合法權益。
在市場監管上,保監會、證監會和銀監會這三個監管部門經協商,決定建立對保險資金直接投資股票市場的協同監管機制,該監管機制具有信息共享、溝通便捷、職責明確的優點。實行交叉監管,有效彌補單方監管可能出現的“真空”和“盲區”,從而有效實現跨行業的協同監管。
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的效應是一個長期過程
保險資金直接投資股票市場將會對一級市場產生很大的影響。首先,《關于保險機構投資者股票投資交易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保險機構投資者證券賬戶申購新股,不設申購上限;其次,由于一個交易席位上可以開設多個證券賬戶,證券賬戶是按保險產品名稱來開立,這樣一家保險機構投資者就可以按照不同保險產品開設不同的證券賬戶。申購新股不設上限,加上一個交易席位上可以開設多個證券賬戶,使得保險機構投資者在申購新股時享有優惠權,擁有其他機構投資者所無法比擬的獨特優勢。這表明一級市場將對保險機構投資者形成巨大的吸引力。
保險資金直接投資股票市場對二級市場產生的影響,需要從長期、短期兩個方面來看。雖然目前保險資金直接投資股票市場的政策綠燈已經開啟,但這并不意味著保險資金會立刻、大規模、集中地涌入股市,而會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也就是說,保險資金直接入市不會呈現滔滔江水之勢,而將表現為細水長流的狀態??梢?,保險資金直接入市對促進我國證券市場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所起的積極作用將逐步顯現出來,這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其政策效應將體現出“潛移默化”的緩釋特點。短期而言,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的規模和節奏不僅取決于各保險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完成必備手續的進程和入市意愿,而且更取決于國內股市的波動性能否逐漸平穩、上市公司能否提供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機構投資者能否有效地參與公司治理等因素。現在我國保險機構投資者股票投資的上限比例將逐步提高,預計在未來3~5年內有望達到10%。專家預測,到2007年,我國保險公司的可運用資金將超過3萬億元,據此推算,屆時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的最大額度更加可觀,將達到3000多億元。
保險資金垂青低風險投資品種
《暫行辦法》明確規定,保險機構投資者確定可投資的股票范圍,應當考慮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收益能力、信息透明度、股票流動性等各項指標。保險機構投資者必須在可投資的股票范圍之內投資股票。保險機構投資者應當在投資前確定股票投資業績衡量基準,并以績優、藍籌及流動性強的股票所確定的指數為該基準的參考。對于被交易所實行“特別處理”“警示存在終止上市風險的特別處理”或者已終止上市;其價格在過去12個月中漲幅超過100%;存在被人為操縱嫌疑;其上市公司已披露業績大幅下滑、嚴重虧損或者未來將出現嚴重虧損;其上市公司已披露正在接受監管部門調查或者最近1年內受到監管部門嚴重處罰等7種股票,保險機構投資者不得投資。這表明保險資金以安全性、流動性為追求的首要目標,遵循資產負債匹配管理的原則,秉承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理念,堅持審慎、安全、穩健、分散投資的風格,在有效控制投資運作風險的前提下,優化資產配置,以保證保險公司股票資產的保值增值.作為穩健型的長期投資者,保險機構投資者會充分考慮不同保險產品的負債特點和流動性,秉承價值投資和穩健投資的理念,注重公司分紅能力,著眼于獲取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
保險機構投資者可直接投資股市
目前保險公司正在進行直接入市的準備工作,包括交易系統的技術調試、證券賬戶的開立、專用席位的申請或租用、股票資產托管等事宜。專家預計如果這些工作進展順利的話,這些配套實施文件出臺后,保險資金就可以直接入市了。目前已開業的保險機構投資者有中國人保資產管理公司、中國人壽資產管理公司和華泰資產管理公司等3家,獲批開業的保險機構投資者有中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申請待批的保險機構投資者有平安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新華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泰康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太平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和太平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等 5家。預計今年這些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手中管理的保險資金將占保險業全部可運用資金的90%以上。
2005年2月21日,中國人壽資產管理公司已率先分別從上交所和深交所獲得了股票投資交易專用席位,成為首家獲得股票投資專用席位的保險機構投資者。目前中國人壽、中國人保、華泰、中國再保險、泰康和太平人壽等6家保險機構投資者已取得中國保監會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部出具的開立證券賬戶或專用席位的確認函,完成了保險資金直接入市有關申報的準備工作。鑒于中國人壽資產管理公司管理著保險業近一半的可直接入市資金,此舉意味著保險機構投資者可直接投資股市。業內人士推算,這6家保險公司直接入市的最大額度約為400億元。
面對未來大公募時代,很多保險公司都在摩拳擦掌,泰康人壽、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平安、新華保險、太平洋保險等保險資管都在積極申請資格。泰康、人保、太平洋三家更是很早就成立了公募業務部。
部分保險公司也希望通過投連險上積累的口碑和客戶進軍公募業務,但是險資長期主要受托管理的是自家資金,基本上是“窩在家”,且奉行低調、謹慎原則,鮮在公共場合露面,社會公眾對保險資管的認知度還比較低,整個保險資管行業也缺乏統一口徑來對比歷史投資業績。
不過,我們可以從有關數據管中窺豹,為投資者提供參考。
在保險公司產品體系中,唯有投連險在投資范圍、信息披露等方面與開放式基金類似。投連險的業績可以部分反映一家保險公司的投資能力。
截至6月6日,57家開展人身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中,經營投連險業務的公司就有29家,17家為外資保險公司,12家公司為中資保險公司,共成立了190只投連險賬戶。
《投資者報》記者注意到,截至4月份,今年以來大型保險公司投連險成績反而不占優勢,除了平安人壽、新華保險、泰康人壽各有一個賬戶排名前十,其余基本上是中小保險公司,排在前列的有匯豐人壽、光大永明、太平人壽、中荷人壽。
匯豐人壽異軍突起
往年投連險的冠軍經常被泰康資管摘得,而今年的風頭被匯豐人壽搶走。
根據華寶證券的統計,截至4月份,匯豐人壽旗下的匯豐匯鋒進取賬戶今年以來的回報率為10.11%,在納入統計的184只投連險賬戶(剔除指數型賬戶)中排名第一。
匯豐匯鋒進取賬戶投資業績跌宕起伏,從中我們能看到公司如何力挽狂瀾。去年5月22日,該賬戶成立,是匯豐旗下第一只主動管理型進取賬戶,其權益倉位靈活到50%~95%的區間,相比被動投資的賬戶,更能體現投資經理的投資實力。
該產品成立時,A股剛剛拉開下跌序幕,成立后3個月,凈值就跌了10%,是當時跌幅最大的投連險賬戶之一,到去年11月末,A股最低迷的時候,賬戶凈值已經虧損15%。
但半年后,匯鋒進取賬戶不僅收復失地,而且連創新高,到今年6月4日,凈值達到1.13%。從去年11月末至今,匯鋒進取期間凈值漲幅更超過35%,是上證指數漲幅的1倍有余。
從的賬戶報告來看,匯鋒進取賬戶投資風格激進,頻繁換掉表現不佳的股票。去年6月份重倉的是金融服務、商業貿易和化工,接下來幾個月迅速拋棄后兩個板塊,尋找其他目標。今年以來重倉的板塊分別為電子、金融服務、信息服務,這些板塊今年表現較為強勢。
匯鋒進取的成功沒能在該公司復制?!锻顿Y者報》記者注意到,匯豐其他投連險賬戶凈值都在1元以下,今年以來的漲幅僅在1.5%~2%之間。另一個相類似的積極進取賬戶也僅有1.42%的漲幅。
投資成績排在前十位的還有平安進取賬戶、光大永明的策略賬戶、新華創世之約賬戶、泰康優選成長型賬戶、太平藍籌成長型賬戶、國壽進取股票賬戶、太平價值先鋒型賬戶、太平智選動力增長型賬戶、中荷成長型賬戶,其收益率在6%~8%。
太平、泰康表現穩健
在投連險市場,算得上常勝將軍的公司就是太平人壽,雖然漲幅不大,但每年多數賬戶能跑贏大盤。
目前,太平人壽旗下有13個投連險賬戶,管理的規模大致在30億元左右,在國內保險公司中排名第五,其中有5個賬戶今年以來的收益率排名前20,分別是太平藍籌成長型、太平價值先鋒型、太平智選動力增長型、太平動力增長型以及太平均衡收益型,收益率分別為7.21%、6.49%、6.46%、6.14%以及5.69%。
記者查閱賬戶報告發現,太平人壽對于權益市場的判斷基本上符合市場走勢。太平人壽認為,政策意在調結構和去杠桿,A股市場短期無趨勢性機會,策略上以輕倉位重結構為主,從盈利增長的可持續性上尋找板塊和個股機會;品種結構方面,配置地產、汽車、銀行、家電等估值較低、盈利尚可的板塊。中長期仍然看好具有成長性的醫藥、環保和電子等行業。
虧損最大的是太平智選忠誠保證型賬戶,收益率為-4.7%。它的重倉品種是一年到期的短債,但4月份以來,監管層掀起債券黑幕打擊行動,債券價格下滑,影響了賬戶凈值。
在投連險市場,還有一家保險公司投資能力可圈可點,即泰康人壽。今年以來,10個賬戶中,僅有一個積極成長型賬戶發生虧損。如果按最近3年的成績排名,泰康人壽有3只產品收益率都超過15%,排名前三。
不過,相比高峰期的投資成績,泰康的投資水平還是略有下降。泰康人壽內部一位員工就曾向記者抱怨過,他去年買進的進取型賬戶一直表現不佳,去年還發生虧損,而這個賬戶曾創下9年10倍增長的神話,可以媲美昔日“公募一哥”王亞偉。
生命、中意攜手墊底
生命人壽有兩個賬戶排名倒數,生命優選平衡賬戶收益率-8.06%,倒數第一;生命進取II賬戶收益率為-5.33%,倒數第三。
2011年,生命人壽成立資產管理公司,成為第11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生命資管公司開始為自己管理資產,目前管理的資產高達500億元。生命人壽資產管理公司負責人曾對外表示過,公司的目標是吸納外部資金,自己發理財產品,做第三方理財。
雖然有豪言壯語,但是其投資能力還有待市場考證。
從生命人壽現有投連險賬戶收益來看,富泰贏家兩全型投資連結保險進取I在2008、2009、2010年、2011年以及2012年,投資收益分別為-37%、47%、-3.74%、-18.8%、2.17%;進取II投資收益分別為-39%、57%、3.69%、-14%、-0.5%。
可以看出,賬戶收益率起伏很大,尤其是激進型賬戶。由于生命人壽的信息披露并不及時,很多投連險報告只更新到2012年上半年,所以持倉品種無從判定。
在資產證券化的道路上,保險公司也在加速前進。日前,由太平人壽與華泰證券(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合作發行的“太平人壽保單質押貸款債權支持1號專項計劃”(下稱“太平人壽債權支持1號”),拿到了上海證券交易所無異議函復并迅速成立引發市場關注。
該產品雖然僅發行規模5億元,但是對于目前已經達到2000多億元的保單質押貸款的市場來說是一次全新試水,未來前景可期。據悉,這不僅是全國首單,更是全球首個保單貸款ABS項目。
保單質押貸款暴增
保監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壽險全行業保單質押貸款的規模已經達到2298.6億元,相比年初增長了27.6%。
盡管與7萬億壽險總資產相比,目前的質押保單占比只有個位數,但從四家上市險企質押保單增速來看,未來保單質押融資仍有很大空間。
保單質押貸款,是指投保人將保單的現金價值作為擔保,從保險公司獲得貸款??梢赃M行貸款的保單是具有儲蓄性質的,如人壽保險、分紅保險、養老保險、年金保險等。保單質押貸款額度一般為保單現金價值的70%~90%,期限多為6個月內。若借款人到期不能履行債務,當貸款本息積累到退保現金價值時,保險公司有權終止保險合同效力。
一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人士稱,近年保單質押貸款增長的原因是一些高凈值客戶在財務上短期需要資金周轉,與退保相比,保單質押貸款既可以解決短期財務問題,又可以繼續維持保險合同效力;還有一些高凈值客戶將原本趴在保險公司賬上的資金通過保單質押貸款方式盤活進行再次投資,這樣也不影響享受保障的權益。
從披露的上市年報來看,近年來內地四大上市險企保單質押貸款規模大幅上升,這為險企提供了另一種盈利方式。
截至2015年末,在A股上市的四家保險公司保戶質押貸款合計達到1775億元,較2014年末的1387億元增長388億元,增幅28%。
其中中國人壽2015年貸款利息同比增長36.6%,由2014年的81億元增至111億元,“主要原因是保戶質押貸款、信托計劃等規模增加”;中國平安貸款及應收款利息收入由2014年的108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153億元;中國太保2015年的其他固定息投資利息收入為107億元,同比增長7.59%;新華保險保戶質押貸款利息收入由2014年的7.2億元增長至2015年的9.8億元。
在保單質押貸款存量規模日益增加的情況下,保險公司顯然看到了這塊市場的潛力。以太平人壽此次發行的資產證券化項目為例,雖然預期收益僅有3.88%并不高,但是期限短僅有半年時間,資產質量又好,因此很受市場的歡迎。
可以降低質押利率
“保單質押貸款是國際通行做法,做好相應測算便沒問題,目前國內壽險公司的保單質押貸款已相對成熟,而資產證券化會涉及更復雜的測算,將保單質押貸款與資產證券化相結合是保險的創新嘗試,太平人壽的總部在香港,保險貸款在大陸之外的地區也有許多新做法,應當相信其對風險也會有一個良好的分析和評價?!敝醒胴斀洿髮W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對《投資者報》記者說。
太平人壽也表示,對于辦理了保單質押貸款的客戶而言,將保單質押貸款證券化的做法,并不會對客戶的權益和體驗產生任何影響。
“保單質押貸款ABS項目的誕生,經過大量的法律研究、市場調研和可行性分析的結果,它在充分尊重貸款人意愿的同時,保證了項目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各個環節的合法合規?!碧饺藟鄯矫嫦虮緢笥浾呓榻B。
據悉,在操作方面,每一筆保單質押貸款,太平人壽都將征得貸款人對“公司轉讓合同項下債權”的書面同意后,方進行后續處理,且全過程中客戶無需與任何第三方發生直接接觸,客戶的貸款、還款行為與以往沒有任何變化,沒有繁瑣的手續。
而在確?!昂戏ê弦庍\作”和“客戶體驗不變”的基礎上,太平人壽認為,通過運作保單質押貸款ABS項目,可以優化投資收益,為公司保單質押貸款利率保持在低位,甚至進一步降低創造了可能,這將為客戶帶來實實在在的“獲益”。
與此同時,太平人壽債權支持1號的設計和報批過程也受到了監管部門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上海保監局有關部門指出,該項目的推出是“金改40條”以來,保險機構在自貿區內探索金融創新的有效嘗試,進一步促進了保險業與資本市場的雙向融合。
資產證券化標的擴容至保險
據了解,隨著資產證券化規模發展的迅猛,泛資產證券化越來越常見,基礎資產的不斷豐富,并形成大類基礎資產產品,而本次太平人壽試水也是資產證券化首次擴展到保險資產。
在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大環境下,作為激活存量資產、提高資金配置效率的重要工具,資產證券化成為金融企業和實體企業轉型發展的有效選擇。
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證券化研究組在《2015年資產證券化發展報告》就曾提出,2016年資產證券化市場將保持快速發展勢頭,向萬億級規模進軍。
初步預算,將有高達2400億元人民幣的保險業資產進入投資領域。
投資領域拓寬
“允許保險公司進入基礎建設領域投資,即實業投資方面,表明保險投資的渠道正在放寬?!比嗣翊髮W金融學院金融所副所長趙錫軍稱。
“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也有利于保險公司的穩健經營,獲得長期的投資收益,還將有利于公司的保險資金做一個比較長期的資產負債的匹配?!标柟獗kU集團副總裁陳兵認為。
據了解,早在2006年3月,保監會就了《保險資金間接投資基礎設施項目試點管理辦法》(簡稱辦法),并啟動了一項試點項目,允許保險公司在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20億元人民幣,項目涉及交通運輸、通訊、能源、民用建筑和環境保護等方面。
之前,也有專家探討保險資金可以進入房地產領域,嘗試住房抵押貸款等新業務。
針對保險行業的特點,趙錫軍稱:“不同的保險公司情況不同,規模、資金、投資風險情況均不同,并且保險公司由于具有理賠的壓力,所以在投資時就要考慮到他的投資否能被收回?!?/p>
今年以來,股市持續低迷也令保險機構越多的關注在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機會。有業內人士稱,大多數的基礎設施項目屬于政府項目,多數項目的回報率在10%~15%,顯然比國債和企業債更有吸引力。
投資細則明確
在2006年的《辦法》中,文件還沒有規定具體的投資比例。這次,保監會根據舊規征求意見,決定單筆投資不超過20億,并針對保險公司也提出了相關要求。
據了解,此次制定的修改計劃中除單筆投資計劃的發行規模不得超過20億元,現有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中從事基礎設施投資的部門人數不少于25人,以后新設立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則要求不得少于30人。
專家認為,這樣的目的有利于分散每筆投資的風險。近來保險公司的資金太過集中在股票和債券上,對長期發展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