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加強學校健康教育

      加強學校健康教育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加強學校健康教育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加強學校健康教育

      加強學校健康教育范文第1篇

      1、提高學生衛生知識水平;

      2、降低學校常見病的發病率;

      3、提高生長發育水平;

      4、促進兒童少年心理健康發展、預防心理衛生問題;

      5、改善學生對待個人公共衛生的態度;

      6、培養學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二、指導思想

      學校健康教育是學校系統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學生的各種有益于自身、社會和全民族健康的行為和習慣,提高衛生科學知識水平,從而達到預防和減少兒童少年某些常見病和多發病,盡可能避免意外傷亡事故,增強體質,促進身心發育,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礎。

      三、學校健康教育的目的:

      1、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保證學生們具有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投入學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2、培養學生正確的飲食和衛生習慣。注意飲食衛生,吃好早餐,一日三餐,定時定量,不偏食,讓學生知道暴飲暴食的危害。

      3、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教材要求,提高健康教育課的效果。

      四、學校健康教育的內容:

      一年級

      1、通過課堂內外的教育,向學生傳授衛生科學知識,培養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個人清潔習慣,使他們自幼養成講衛生、愛清潔、維護環境的良好品德。

      2、培養學生有規律的生活作息制度,養成早睡早起、定時定量進食,既不偏食、挑食、也不過量進食。懂得環境污染對人體的危害,自覺地保護環境,并懂得預防接種的好處,自覺接受預防接種。

      二年級

      1、讓學生觀察自己身高、體重的變化,了解兒童期的正常生長發育,并注意生長發育期應注意的事項。知道保護眼睛、牙齒、耳朵、鼻子的重要;

      2、認識到陽光、空氣、水與身體健康的關系;

      3、了解均衡飲食對身體發育的好處,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三年級

      1、培養學生獨立生活的能力,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并掌握保護視力、預防近視的方法;

      2、教育學生交通安全知識,避免發生意外事故;

      3、了解自身的發育及運動對身體的好處,教導學生安全用電,并知道觸電急救的方法及小外傷的處理。

      四年級

      1、使同學們熟記急救、火警、盜警電話號碼,在遇到急救病人、車禍、火警等急救、意外事故時,懂得如何打電話;

      2、培養學生獨立思維的能力,知道人體需要的營養素,知道常見傳染病及其預防。

      3、懂得體育與健康常識:運動前后的注意事項;過量飲水也會中毒;玩與心理健康;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

      五年級

      1、使學生理解健康的概念,培養健康的意識行為,懂得預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2、讓學生了解適時、適體的穿著有益健康,引導學生培養樸素、大方、適時的穿著風格;

      3、使學生認識吸毒的危害,教育青少年千萬不要因好奇去嘗試吸毒。

      六年級

      1、

      讓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心理健康的標準使自己逐步具備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正確看待自己身上的生理和心理變化,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控制自己的情緒,多參與集體活動,培養良好的興趣,并懂得如何自我保護;

      加強學校健康教育范文第2篇

      關鍵詞:職業學校;性;性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17-0231-02

      一、職業學校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趨于成熟,中等以上職業院校學生的和性心理有了其特殊的表現。他們由于在校學業壓力相較于高中生來說較輕,可自行支配的時間又相對寬裕,加上他們受生活環境的影響,在性道德、性責任等方面價值模糊,這一時期,他們從逐漸對異性的好奇、好感轉為依戀,對異性由原來的知識性認知到行為性探索,甚至有部分學生,開始了嘗試。每一個人的成長都有一個性別化的過程,青春期進行適時、適度的性教育不僅有助于完成性發展任務,而且還能優化“性別化”過程,更是為幫助青年人壘筑未來高質量的生活,避免誤入性錯誤歧途打下堅實的基礎。

      隨著信息日益的暢通,社會文化環境日益開放,在良莠不齊的文化娛樂市場,各種撲面而來的性信息,使許多青少年毫無選擇地參與其中。對于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他們與媒體的交往頻率非常高,而媒體的個別節目也似乎有意無意地在傳播扭曲的性觀念。如某主流媒體在一個婦產醫院的廣告中,對人工流產的廣告詞是:開始了嗎,已經結束了……某某醫院……意外懷孕,輕松三分鐘。這樣的廣告詞令,對性危害懵懂的青少年來說造成的心理暗示不言而喻。如此種種,會給青少年形成正確的觀念帶來許多消極的影響, 如的輕率性和隨便性。據筆者調查發現,有相當數量的青年學生在看到或聽到類似廣告時想到的不是帶來的危害,而是的無責任。如何在中等職業學校加強青年學生性心理健康教育,是亟待我們解決的重要課題。

      二、職業學校學生性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

      針對職業學校學生在兩性問題上出現的一些偏差,筆者于2010年3~5月間,對楚雄州五所職業學校的2 569名學生性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一次調查,抽樣調查結果如下。

      (一)性知識的缺乏,學生自我保護意識的缺失

      有近20%左右的同學不知道“月經”、“遺精”究竟是怎么回事;在回答“是否認為女孩來月經、男孩有遺經就有了生育功能”時,29.89%的人回答“不是”,19%的人回答“不知道”,只有不到一半的人答對了;在回答“是否知道女孩怎樣就會懷孕”時,37.12%的人回答“不知道”或“不敢肯定”;在回答“是否知道性病及其傳播渠道”時,63.1%的人回答“不知道”或“不太清楚”。如某職校三年級一女生假期中在外打工,期間工友相約外出吃飯,在同伴的起哄下喝了很多酒,酒后與一同事發生了性關系,由于缺乏相應的性知識,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一行為的產生會帶來如何的后果,開學后竟然連自己已懷孕了都不知道,直到實習體檢才發現。家長知道后,心痛欲絕,而當事人的另一方卻不知所蹤。由此可見,學生性知識的缺乏是十分危險的,因為此時他們在生理上處在旺盛期,心理上又處于兩性依戀期,無知將導致他們自我保護意識的淡漠,而在這種狀況下產生的性關系有極大的誘惑和危害。

      (二)“初戀”低齡化,性生理教育已遠遠不能滿足職校學生的現實需要

      “你談過戀愛”或“你正在談戀愛”或“你現在想談戀愛嗎”的問題回答中,近一半的被調查學生回答 “曾經戀愛”或“正在戀愛”,1/3的被調查學生表示“很想戀愛”。在“你的初戀是在什么時候”的問題回答中,筆者發現“初戀”的年齡分布峰值在初中二年級開始到進入職校后這一階段。由此可見,職校學生 呈現出“初戀”年齡低齡化。這一現狀充分表明,對職校學生進行異往的輔導應該提到議事日程上來。隨著他們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日趨成熟,學生們對性的好奇已經開始轉向對“”的好奇。有的學生甚至開始了體驗。在調查中發現,有戀愛經歷的學生中,在回答“你和你的男(女)朋友,有過除拉手、擁抱、親吻、撫摸之外的身體接觸嗎”時,有近1/3的有戀愛史的學生回答“有”。上述表明,目前的性生理教育已遠遠不能滿足職校學生的現實需要。

      (三)觀開放與偏頗并存,職校學生缺失社會主義觀及的輕率與隨意

      在調查中筆者還發現,27.16%的學生認為“只要相愛,即可發生”;24.53%的學生認為“可以有婚前,但要結婚”;41.18%左右的學生把視為純個人私事,的制約準則上僅以“只要兩相情愿”、“只要不是性犯罪”為度,這樣的觀明顯缺乏對社會、對他人應有的責任感。這也表明,職校生觀的開放與偏頗和責任感的缺失,導致了他們在上的輕率與隨意。這樣的現狀,一方面反映了傳媒對處于青春期的職校學生的觀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提示,作為職業學校的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在無法控制傳媒不良信息的現狀下,應該多加強學生的觀與責任意識教育。

      (四)性困惑,普遍存在鴕鳥心態而導致傷害的擴大

      有了性困惑找誰?在調查對象(女生)中: 有27.54%的學生會查找有關性知識書看,有16.53%的學生詢問同伴,而愿意找老師、父母詢問的僅為7.23%。有近一半的學生只會是“悶在心里”。如某職校二年級一女生曾發過一條短信向我們咨詢:老師,女孩子懷孕是不是會停經?經心理健康教育老師介入,發現該女生已懷孕17周,她一方面焦慮不安,一方面又像鴕鳥一樣任由事態發展而不敢告訴家長、老師,最后造成了身體、心理上的極大傷害。

      三、在職業學校開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信息社會對人的道德要求更加強調“慎獨”,在充分張揚個性的現代社會,職業學校教育尤其是性心理健康教育,面臨重新認識與定位。

      (一)加強職業學校性心理健康知識普及的力度,進一步健全學校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機制

      首先,職業學校必須要對青年學生“性事件”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雖然出現在學生中的“性事件”是偶發的個別事件,但反映了職業學校學生性知識上的“無知”。無知導致了行為上的放縱,無知導致了失誤時的無助。作為職業教育領域,讓我們看到了“空白點”,因此,各職業學校要結合班級管理,盡快結合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增加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內容。其次,因為“性問題”具有隱私性的特點,在教學指導的同時,還需個別指導。學校要通過學生管理機構,向家長進行呼吁,希望家長在關注自己孩子生活、學習的同時,更應關注子女的“成長需要”。

      筆者認為,在職業學校進行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應定位于以下三個方面:告訴學生進入到青春期后,身體、心理將會出現哪些變化;告訴學生,當這些變化來臨時,該怎樣處理;告訴學生,當處理出現失誤時,應該怎樣求助。對特殊群體如女生嘗試開設“母親課”,在講授生理、心理發生發展原理的基礎上,增加預防和補救措施的內容,使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更貼近學生的實際。

      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原則:科學性原則:知識性內容要科學,表達要規范,一般不以經驗為依據;適應性原則:方法是用要合理,強調引導情感體驗,嚴禁教導行為體驗;一般不直接引用西方行為技術;靈活性原則:易引發爭議的內容從知識性角度介紹。如避孕、懷孕、人工流產等內容從人口教育角度講解。

      (二)職業學校性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關愛學生,關注發展”的人文要求

      對學生“性問題”進行個案分析,尋找事件在教育層面上的問題,及時調整學校健康教育的不合理之處。要將職業學校性心理健康教育提升為“對人的尊重”的層面。

      由于剛步入青春期的職業學校學生的社會閱歷淺,實際經驗少,思想意識、心理活動、個性性格正處于動蕩期,對社會現象往往沒有正確的成熟的洞察力和判斷力。特別是在處理兩性關系上,如果缺乏對性道德觀念的全面了解,使自己的行為失去準則,就容易失誤,抱恨終身。

      在教育中要讓學生明確,任何都是有后果的(積極的或消極的),因此,每個人都有權利和義務做出對自己和對別人負責的選擇;尚未成熟就涉足性關系是冒險之舉;潔身自愛、禁絕婚前婚外的性關系是防止性病特別是防止艾滋病的最有效方法。

      (三)加強學生交往技巧的指導,明確異往的禁忌,提升學生的性道德

      1.不必過分拘謹,也不過分隨便

      應該從心理上像對待同性那樣去對待與異性的交往,該說的說,該做的做,需要握手就握手,需要并肩就并肩,做到落落大方,有禮有節。要讓學生明白任何矯揉造作和忸怩作態反而使人討厭,尤其是一些行為和話題的選擇更應注意場合,比如,要讓女生明白男女生之間肢體接觸的尺度問題,要讓男生注意只能在同性間的談話話題就不宜在有異性的場合開講。

      2.不輕易跨界

      處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之間極易產生性吸引,這樣朦朦朧朧的吸引會使他們產生一種錯覺:這就是“愛”,殊不知,這種“愛”卻是不牢固的,而且,異性之間一旦跨越界限,這樣的“愛”就會很快會消亡的—因為神秘感消失了。而“愛”的消亡傷害就隨之而來。因此,青年學生應珍惜相互的友情,尊重對方,避免傷害的到來。

      3.不能違反習俗

      男女交往的方式要適合當前的社會心理。青少年男女間提倡群體交往,不提倡個別過密交往;女青少年不去男性的單身住所,不單獨與男性去偏僻的地方;去異性同學的家里要事先得到對方的同意;接待異性同學來訪,穿著要整齊等。

      4.學會拒絕

      對有些無承諾的性要求,要學會拒絕。每個人都有權利與義務告訴對方自己現階段的性態度,告訴他現階段不要發生性關系的理由。也許對方正是你的所愛,對方會給你某些誘惑,但是你是自己的主人。要求學生們學習處理異性的“求愛”,既不能將求愛之事當成抬高自己的機會四處散播,引為談資,踐踏他人,更不可毫無自尊,無知放縱。

      總之關注職業學校學生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要以人為本,體現人文關懷。這是一件關系到青年人一生生活質量的切身大事,是每一位職業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參考文獻:

      加強學校健康教育范文第3篇

      [關鍵詞]高校體育 健康教育 大學生

      國務院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提出:“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國家教委也頒布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指導綱要》。要求各高等學校堅定不移地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并傳授體育知識、技能、鍛煉方法,盡最大可能地為學生現在的身體鍛煉和將來的健康維護服務。

      (一) 大學生健康教育的意義

      1.大學生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自己的身心健康越來越關注了。“健康為人人,人人為健康”已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口號。而要做到這一點,不僅需要先進的科學技術,更需要人人樹立新的健康觀念和擁有健康知識。維護和增進人類的健康,不僅需要政府的支持引導和教育工作者鍥而不舍地宣傳,還要靠整個社會力量共同努力。這樣,才能創造一個有利于人類身心健康的和諧環境。

      大學對國家的貢獻早已超出僅僅輸送專業人才的作用,大學生增進自身的健康不僅僅是對個人和家庭負責,也是對國家、民族未來的整體發展負責。大學里有著知識密集的群體,大學生年輕、文化程度高、思維活躍、接受和運用各種信息能力強。他們的思想、言行、生活方式、道德行為對社會起著“承前啟后”、“示范表率”的作用,對社會的現狀及未來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體育工作特別是在體育教學中,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教學要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人性化。加強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對探求人人享有健康、推動社會發展、建設和諧社會等方面有著重大的作用。

      2.大學生健康教育的目的。健康教育是提高個人、家庭和社會健康意識的根本措施。學校是青少年匯聚的場所。因此,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應抓住這個有利且短暫的時機。現代醫學模式已由生物學模式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模式。幫助大學生樹立現代健康意識,讓他們認識到“有了健康不等于有了一切,但失去健康將失去一切”。要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意識;要讓大學生對缺乏健康知識產生危機感;要給大學生創造健康教育的條件,結合社會常見的健康問題,揭示各種疾病病源的本質,讓他們認識到擁有健康知識的重要性;要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提高自我保健能力,選擇正確的保健方法和途徑;要讓大學生意識到健康行為和正確生活方式的必要性,建立符合健康要求的行為和生活方式。

      (二) 加強高校體育教育中的健康教育

      1.樹立健康教育為主的體育教育意識。健康教育和高校體育教育都是為增進學生健康和增強學生體質服務的,它們之間有密切的聯系。目前,我國的健康教育與高校體育教育是分離開的,健康教育只偏重于衛生保健知識的傳授;高校體育教育又過于偏重運動技術的教學,忽視鍛煉習慣的養成和體育情感的培養。這樣勢必造成二者分離、脫節的現象。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界定的健康定義是:“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不虛弱,而是生理方面、心理方面和社會方面都處于一種安寧完全的狀態。”具體地說:一是身體不虛弱,沒有疾病;二是心理要健康;三是社會適應能力強。新的健康理念給高校體育教育帶來一場革命性變化,破除了只注重生理健康的傾向,樹立了全新的健康教育觀。  高校體育健康教育是以科學為指導,遵循生物學規律,指導、傳授相應的運動方法、自我健康診斷,檢查、監督、評價和疾病防治等多種知識和經驗,從而達到提高個體的基本運動能力以及全身心健康狀態為目的的體育教學模式。它建立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基礎之上,結合運動實踐,同時培養學生心理品質和社會適應能力,切實提高學生身心健康水平。

      2.突出學生身心健康教育的特點。新制定的體育與健康教學大綱明確了五方面內容:一是發展身體的目標,二是認知和發展能力的目標,三是心理健康與個性發展的目標,四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標,五是適應自然環境和社會能力的目標。新大綱反映了新的教育理念,貫徹了素質教育的要求,體現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提出了要重視學生身心發展的要求。體育教育不僅要使學生體格健壯、精力充沛,使他們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強,還要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特別是對那些心理承受力較弱和抗挫折能力較差的學生更要密切跟蹤。同時體育教師也要注意與學生家長保持經常聯系,及時了解學生的近期表現和異常思想行動,形成“學校—家庭—社會”齊抓共管的局面。

      3.培養學生終生健康意識。高校體育既是學校體育的終點,又是終身體育的起點。現代人存在健康危機,現代人需要體育。盧元鎮教授在《世紀之交體育運動發展的回顧與展望》一文中指出:機械化、電氣化文明造成的生物結構和機能的退化;高營養、低消耗代謝造成體內物質積累;快節奏、大壓力生活會造成的心理障礙與疾患;高危險生活、高密度擁擠造成意外事故;大面積環境污染、生態環境的破壞造成的人類生存條件惡化等,將造成“文明疾病” 、“都市疾病”廣泛蔓延和爆發。

      今天,提高生活質量,乃至生命質量的現實任務和責任已經嚴酷地擺在我們面前,擺在眾多與健康直接或間接有關的學科面前。健康教育是面向受教育者終生的教育活動,鍛煉正是這種活動的具體體現。健康既不是一時的事,也不是一勞永逸的事。經常鍛煉才能有健康的身體。因此,要使健康延續到每個人終生,必須培養終生體育的習慣。

      參考文獻

      [1]李仕豐.體育教學與健康教育相結合的可持續發展研究[J].體育科學研究,2006,(10):144~145.

      [2]李風華.健康教育應當是大學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J].河北交通科技,2006,(3):75~78.

      加強學校健康教育范文第4篇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5-0105-01

      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時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對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必然要求。但是,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亟須認真加以解決,以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發展。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總體狀況

      目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一方面,大學生正處于身心全面發展的關鍵時期,容易引發較多的心理沖突。另一方面,雖然高校日益認識到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在大學生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力度不夠、方法不當,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不合理、難操作、措施難到位。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發展中的失衡狀態。心理素質差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由此可見,在當代大學生中,心理疾病正在蔓延,其增長速度之快,負面危害之大,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二、加強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一)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

      (二)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上大學后,生活的環境改變使他們難以適應。因此,大學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盡快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

      (三)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面對新形勢大學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養自強、自立、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質,鍛煉自己的社交能力、使自己在變幻復雜的社會環境中,作出適宜自己角色的正確抉擇,敢于面對困難、挫折與挑戰,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為事業成功奠定堅實的心理基礎。

      (四)心理健康利于大學生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是指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為上經常、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征,通常表現為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是指情緒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征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現為思想活躍、善于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等等,這些有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對如何處理好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思考

      (一)創造良好的校園壞境。環境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優雅文明的校園環境,健康向上的文化氣息,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團結和諧的人際關系,濃厚活躍的學習氛圍,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生機昂然的校園景象等無疑對大學生起著感化和陶冶作用。

      (二)開設系統心理健康教育課。高校應正確認識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重要地位,充分發揮課程的主渠道作用。要大力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質量,課堂教學要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其中,分析自身和同學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探尋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

      (三)注重專業師資培養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取決于教師的素質。心理教師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學習,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系統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理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做到得心應手,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學生管理工作者尤其是學生輔導員,更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學習和心理健康教育學習,要從思想和心理方面,了解學生,克服工作方式的單一性、教育過程的簡單化等問題,特別是對“問題學生”,不能簡單粗暴地加以批評。

      (四)豐富和健全多樣的心理疏導方式,靈活運用多種教育方法。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大學生中去,通過班會、走訪學生宿舍、和學生談心等形式,引導學生自省,讓學生客觀清醒地認識自己所處的環境以及自己的優勢與劣勢,明確需要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要改進過去心理咨詢坐等大學生上門的方法,主動、公開、廣泛地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聯系實際,防患于未然。

      (五)加強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學校也應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外實踐活動,使課堂教育與課外教育有機結合,達到增強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目的。大學生通過社會實踐,可以學到書本中、課堂上體驗不到的知識。社會實踐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責任心和實踐動手能力,有助于走上社會后人生價值的實現。因此,要創造各種機會讓大學生走出書本,走向社會,學會生存,懂得生活,了解別人,融洽人際關系,強化心理受挫的能力和戰勝困難的能力,以飽滿的精神去迎接時代的挑戰。

      綜上所述,心理因素是影響大學生成才的重要因素,只有心病心治,師生共同努力,讓大學生身心健康,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才能使有心理問題、心理障礙、心理疾病的學生走出陰霾,擺脫困境,以積極的心態、健康的情緒去面對各種挑戰。因此,高校德育教師和思想政治工作者都要研究掌握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教育過程中,注意大學生的心理導向,培養他們的心理品質,完善他們的人格,促進他們綜合素質的提高,適應社會多元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曉荒.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廣西社會科學,2010

      加強學校健康教育范文第5篇

      一、影響體校學生心理健康的原因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經濟的騰飛,體育競技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競爭日趨激烈、殘酷。加之青少年時期是個體發育、發展的寶貴而最富有特色時期;也是提高青少年適應社會能力,培養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促進心理與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和專業能力的最好時期。同時也是即將離開父母、擺脫對成人的依賴成為獨立體的“心理斷乳”關鍵時刻。此刻他們內心充滿矛盾和沖突,精神和情緒處于不穩定、不平衡的狀態之中;如獨立與依賴的矛盾,理想與現實的矛盾等等。這些對學生必然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造成一定的心理變化,況且體校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若處理不當就會產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影響他們的正常學習、訓練和生活。因此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為重要,教練員、學生本人都應該重視心理健康問題。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自豪感與自卑感的交織

      體校學生被挑選中了,他們一時受到親朋的贊揚和同學的羨慕,于是有一種自豪感和優越感。入學后環境發生了變化,又處于一個新的集體中,不少都是成績突出的運動尖子,在日后的交往中發現自身除文化水平的不足外,運動成績也不十分突出。面對這種現實,一時難以接受,造成了自豪感與自卑感的交織。

      2、新鮮感與戀舊感的交織

      入學前,把體校看成是自己理想的天堂;入學后,新的環境、新的教練、新的老師和同學、新的學習內容、新的訓練設施、新的訓練方法等,都帶著陌生的色彩,開始有一種新鮮感。但現實并沒有使這種感覺維持多久,加之由于缺乏在新環境中獨立生活的思想準備和自理能力,很快發現有許多不適應,不像原來想的那樣美好,覺得生活單調、古板,久而久之,形成厭倦情緒,開始留戀原來學校的老師、教練和同學等等。

      3、孤獨感

      由于體校學生擔負著學、訓雙重任務,處在兩種集體中;在文化集體中,他們原來的文化基礎相對較差,可能跟不上教學的進度,也難以與學習成績好的同學溝通、交流;在訓練集體中,進行專項訓練時,可能因訓練成績突出而遭到隊友嫉妒,或因訓練成績差而受到隊友藐視。總之,在集體成員之間關系緊張,或交往不滿意,或找不到新知己等等,有意無意地就把自己孤立起來了。

      二、體校學生的心理狀態及存在的問題

      體校學生入校年齡一般在13――15歲左右,他們在思想和行為上存在許多鮮明的特點,這些特點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在認識上有很大的局限性,還不善于正確鑒別事物的良莠優劣 。行為上的特點:容易受暗示,喜歡從眾與模仿,魯莽冒險,頑皮,頂撞,破壞紀律認為是勇敢。在日常生活方面,互相追逐打鬧、高聲喊叫、樓內做劇烈活動較為突出,因一言一語而引發結伙違紀的現象還有發生;在語言方面,不注意語言文明、不解其意,隨意亂用。而對老師教育有較大逆反心理,渴望尊重但缺乏自制力。另外,學生由于缺乏從學校、家庭的教育中獲得針對性強、人性化的引導和熏陶,加上受到社會大環境中不良風氣的負面影響,一些學生的思想變得日益空虛。如果對這一現象缺乏關注并拿不出有效對策,必將對學生的健康發展造成嚴重影響。學生從學校教育中所得到的道德價值觀與某些現實社會行為不同步。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現實令很多人把自己在現實社會競爭中成功與失敗的體會影響給孩子,無形中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學校、家庭及社會環境三者之間存在著脫鉤甚至矛盾現象,學校是理想教育,社會是商品教育,家庭是實惠教育;這種沖突和矛盾導致思想道德教育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我們教練員應該正確對待隊員出現的各種心理狀態,及時幫助教育、引導他們的身心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其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1、失落心理

      單純熱情,但意志脆弱,情緒易便。進隊前把學校的一切理想化,但進隊后的現實并不象自己想象的那樣美好,覺得隊里的生活枯燥無味,訓練辛苦,不如在家好。

      2、不成熟心理

      尊重友誼,但缺乏原則和理智,好計較小事;容易出現下列情況:(1)是待人處事不講究原則,而是憑興趣,只要關系好,做錯了事也相互包庇。(2)是心胸比較狹窄,常為一點小事爭吵不休。(3)是分不清友誼和愛情,容易滑入早戀的泥潭。

      3、焦慮、自卑心理

      由于體校學生一般文化基礎較差,入校后文化就跟不上,成就事業的需求就得不到滿足;訓練、比賽成績不理想或成績提高較慢,參加比賽的機會少,甚至比賽時只能當候補隊員,覺得自己不如別人低人一等,擔心教練、老師及隊友看不起,在這種精神長期的壓力下,逐漸形成緊張、不安、焦慮、自卑甚至恐懼的心理。

      4、挫折心理

      進入專業隊成為高水平體育人才是學生既定的目標。但這條道路并不平坦,當他們遇到挫折時,會產生心理上的緊張和情緒上的波動。表現為悲觀失望、精神萎靡、情緒失控,文化課趴在桌上睡覺,訓練課無精打采,成績提不高,比賽失利。

      5、逆向心理

      部分學生對班級或運動隊組織的活動不感興趣,甚至產生偏激。文化課不聽老師講課,不完成作業;訓練課不按教練的要求去做,不執行訓練計劃,表現為不配合,不響應,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6、厭學、厭訓心理

      由于動機的變化或受挫而厭倦學習和訓練,造成文化考核不及格,訓練成績下降,甚至與教師、教練發生沖突,使學習、訓練無趣。動機消失,信念意志下降。

      7、嫉妒心理

      表現為心胸狹窄,自私自利,個人主義嚴重,看到其他同學訓練或成績提高,文化成績進步快而嫉妒,影響自己的進步與發展。

      三、加強對體校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午夜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9|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 久久99国产亚洲高清观看首页| 亚洲人成无码www久久久|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久热|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手机| 亚洲精品国产免费|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色婷|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岛国|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秋霞|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888www| 亚洲不卡av不卡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久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 亚洲午夜爱爱香蕉片| 亚洲精品无码av天堂| 亚洲砖码砖专无区2023|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www| 亚洲天堂一区在线| 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 亚洲人成网站色7799| 国产精品无码亚洲精品2021| 国产天堂亚洲精品| 成人亚洲性情网站WWW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日韩| 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夜月|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高清在线 |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百度影院| 亚洲AV无码久久| 亚洲国产模特在线播放| 色老板亚洲视频免在线观|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日韩亚洲人成在线综合日本| 色拍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日韩亚洲不卡在线视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