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對空氣污染的看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室內空氣品質;通風;病態建筑綜合癥;空氣污染
前言
近幾十年來,室內空氣品質(IAQ)間題已成為當前建筑環境領域新的研究熱點。本文討論影響室內空氣品質的主要因素及改進措施。
1 空氣品質的概念
最初關于室內空氣品質定義是指一系列污染物的濃度指標。然而,隨著研究的不斷深人,發現這種定義已不能完全涵蓋室內空氣品質的內容 。可接受的室內空氣品質定義為:空調房中的絕大多數人對空氣沒有表示不滿意,并且空氣中沒有已知的污染物達到了可能對人體健康產生嚴重威脅濃度。感受到可接受室內空氣品質定義為:空調房中的絕大多數人沒有因為氣味或刺激性而表示不滿,它是可接受的室內空氣品質的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
2 室內空氣品質問題的起因
引起室內空氣品質問題的原因一般有兩類:一是暖通空調(HVAC)系統設計或運行不當;二是各類污染源產生的污染物的作用。第一類原因一般包括:①通風和氣流組織問題;②熱舒適間題,當室內未達到希望的溫濕度時,人們就會對室內空氣品質抱怨。第二類原因包括:①室外大氣的惡化(由新風人口或門窗等進人的污染物);②交叉污染,由于設計時各房間的壓力分布不當而導致地下停車場、打印室、吸煙區、餐廳等散發的污染物流人建筑的其它區域;③室內污染,如室內辦公設備、家具、裝演、人員等產生的污染物;④微生物污染,常由空調凝水或漏水造成的。室內空氣品質問題可分為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室內的各種物理參數對室內空氣品質產生影響;同時,人們的心理狀態、對外界的反應敏感程度、性別等主觀因素差異也會造成對室內空氣品質的不同反應。
3 影響室內空氣品質的因素
3.1 建筑因素
3.1.1 室內污染源普遍認為室內污染源主要來源于以下4個方面:①建筑圍護結構及其表層材料;②室內環境狀況;③室內人員數量及其活動情況;④暖通設備及系統。對于建筑結構表層材料中有害物質的散發機理、散發 規律 、定量 計算 及抑制和測量 方法 已有一些研究成果,但不是很完善。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人將有利于控制室內的空氣污染。
3.1.2 室外環境的影響室外環境與室內是有聯系的,室外的污染必定影響室內。室外在沒有 工業 污染的條件下主要受 交通 車輛散發的VOC氣體影響。研究表明,無論室內還是室外,總是離地面越高VOC的含量越低。一般認為建筑物的一層受到室外的影響較大。同時發現室內的一系列污染源所造成的VOC總是高于室外。
3.2 非建筑因素
3.2.1 新風問題由于設計或運行不當引起的新風問題包括新風量及新風清潔度兩個方面。新風量是空調設計中有關室內空氣品質考慮最多的一個問題,在空調 發展 不同階段,相應的通風標準也不同。傳統的觀念認為,新風是為了清除人所產生的生物污染,所以房間的最小新風量的確定僅由每人的最小新風量指標確定。然而,隨著 科技 的發展,發現現代建筑中的裝演材料、家具、某些辦公用品及通風空調系統本身就是污染源,并且其氣味遠遠超過人所產生的。因此,在ASHRAE標準62一1989R中,認為用以確定新風量的污染物來自人員和室內氣體污染源兩個方面,所以房間的最小新風量應由每人最小新風指標和每平方面積所需最小新風指標一起確定。另外,在空調運行中,隨著室內負荷及換氣效率的變化,為了減少能耗,室內的送風量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但為了滿足人們的舒適健康而確定的新風量不應該發生太大的變化。ASHRAE標準62一1989R中有關變風量控制的內容明確指出,在整個變風量運行中,新風量要始終保持在設計新風量的90%以上。新風清潔程度近來也受到人們的關注。這主要源于室外環境的逐步惡化,空氣污染嚴重,新風質量下降。因此有關新風處理的討論也不斷出現,新風三級過濾設想也就應運而生。所謂新風三級過濾就是將傳統新風機組中只含粗效過濾器的狀況,變為除含粗效過濾器外,還含有中效甚至高效過濾器的設計模式。這種設計最大的優點是極大降低由新風帶人室內的塵菌濃度,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延長系統部件的壽命。不過室內空氣品質除涉及到室外污染物外,更多的是受室內的微生物污染和氣態污染的影響。因此,新風三級過濾對室內空氣品質問題解決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新風過濾器是否應考慮其它室外污染物的過濾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
3.2.2 污染物的 影響 非建筑因素的污染物來源也較多,包括了固體顆粒、微生物和有害氣體。因一般微生物多依附于固體顆粒或液體傳播,所以把污染物分為顆粒污染物和有害氣體污染物。顆粒污染物依據其顆粒大小,分別會感染人體呼吸道和肺部。氣態污染物的種類更多,除CO,C02,NH3和氧等人們熟知的外,還有有機化合物(揮發性)。一般認為這些污染物對人體的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及神經系統有較大的影響,甚至致癌。不過調查顯示,即使人們抱怨很頻繁,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并沒有某種污染物單獨超標。這一結果的最好解釋是由于多種而不是單一污染物的影響而導致對室內空氣品質的抱怨,同時也使人們對現有污染物濃度指標的 科學 性和全面性提出懷疑。
4 改善室內空氣品質的措施概括起來有以下三個方面:
4.1 國外已提出一些規定細則要求在房屋建造和取材時必須選用堅固耐久而不散發有害物質的材料,不得采用熱帶木材,圍護結構和材料必須防水隔潮。對通風空調提出如下規定:(1)建筑必須很好保溫,并保證良好的氣密性;(2)設計時必須考慮南向開窗以獲得能量;(3)避免冷表面,不滲風;(4)盡可能在北向取人新風;(5)外部污染決定新風入口位置;(6)適當的換氣量和回風量,空氣直送到人;(7)應有再分配人室內的可能性,特別是夜間送到臥室;(8)必須避免在風道中滋生微生物并且有清掃的可能;(9)使用戶易于明了如何實現和保持清潔通風。
4.2 關于新風量在許多有關室內空氣品質調查結論都提到新風量供應不足。有的在空調系統的改造中加大了新風量,這 自然 有利于改善室內空氣品質。前面已經提到在ASHRAE新標準中新風量要求按人體和稀釋室內污染所需來確定。 問題 是新風往往受到空調系統污染而質量變壞,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增大新風量也難以改變室內空氣品質。另外,由于送入的空氣中混有相當比例的回風,而一般過濾器難以清除回風中所含有的低濃度VOC氣體和細菌等,從這一角度看,減少回風和加大新風量甚至采用全新風系統,有利于改善室內空氣品質。
5 幾點看法
綜上所述,國外對室內空氣品質問題是十分重視和十分認真對待的。下面結合國內的一些情況談談自己的看法:(1)我國對室內空氣品質的 研究 剛剛起步,有的同行已經發表一些成果,開展了一些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總體上來說關注和宣傳程度是不夠的。(2)建筑和暖通人員需要轉變觀念,建立新意識,在設計一開始就要慎重選材,考慮建筑因素污染,建立衛生空調觀點,改變對空氣的單一熱濕處理,加人生物化學處理,積極開發新技術和新產品。在設計中考慮送風實效,采用縮短送風鳳管和通風效率高、新風接近人的氣流組織形式。(3)最好是組織人力進行現場實測,監測空調系統對空氣的污染狀況,監測室內建筑材料和器具設備放散的有害物質及其對室內空氣的污染。要爭取有關專業的配合,還要爭取環保部門、衛生保健部門的支持。(4)建議對暖通空調設計規范中的有關章節進行必要修改、增刪。(5)空調系統的運行維護管理非常重要,系統內部必須定期清理,避免污染送風氣流。對此應制定嚴格管理和運行法規,并嚴格執行。
參考文獻:
關鍵詞:霧霾;防控;健康促進;對策
1霧霾的發生
地球大氣是由干潔大氣(即干空氣)、水汽和懸浮在大氣中的固液態雜質等三個部分組成的[1]。固液態雜質以微粒狀態懸浮在大氣中,包括氣溶膠粒子和污染物質,其中污染物質主要集中在3千米以下的低層大氣中,污染物質由自然過程和人為過程造成。霧霾是人類活動過程中大氣污染物質和內部構成發生變化而出現的氣象現象,能見度低于10千米的空氣普遍渾濁現象被稱為霧霾天氣[2]。霧霾發生范圍與強度受氣候、地理、大氣污染物排放等多重因素影響。大氣污染物排放是霧霾形成和發生的主要因素。霧霾天氣的出現主要原因是PM2.5濃度上升,PM2.5又稱“可入肺顆粒物”,是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細顆粒物的總稱[3]。煙(粉)塵是PM2.5的主要來源。2014年我國工業煙(粉)塵排放量為1456.1萬噸,占全社會煙(塵)排放總量的83.6%[4]。在遭遇霧霾時,有害物質的垂直高度可從地面延升到空中幾千米[5]。高怡等分析了重霧霾過程沙塵氣溶膠傳輸變化[6],認為冬季華北地區出現的霧霾污染是高空西北氣流傳輸的沙塵(較沙塵暴小很多)與較高背景濃度的人為污染物快速混合的結果,當遇到近地面的南向風或東向風傳輸的水汽后,重霧霾過程隨之出現。另外,王詠梅等采用Kendall-tau和相關分析法研究山西霧霾日數的時空變化特征及其影響因子,認為氣候變暖對霾和煙幕天氣的影響不容置疑[7]。
2霧霾對健康的影響
2.1霧霾對生理健康的影響
英國在1925年發生了一次非常嚴重的霧霾,前后兩個月共造成1.2萬人死亡[8];20世紀50年代,洛杉磯多次發生光化學煙霧,很多居民因此罹患疾病[9]。吸附在PM2.5上的重金屬元素和有毒有機物是PM2.5毒性的主要來源[10],也影響人體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免疫系統乃至神經系統等,同時與肺癌的發生也有關系。近期研究結果[11]證實了大顆粒物質(PM)暴露可增加哮喘、慢阻肺和肺癌等呼吸道疾病的致病機理,同時在全球范圍內首次證實細胞自噬行為與霧霾導致的氣道疾病之間的關系。流行病學研究表明,顆粒物的濃度水平與人的呼吸系統和心肺疾病的發病率、死亡率存在著正相關關系,特別是對易感人群、兒童和老人。PM2.5濃度水平每增加10微克/米3,引起缺血性心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發病率和肺炎死亡率分別增加2%、3%和4%[12]。PM2.5高濃度暴露對人群急性支氣管和哮喘的患病率影響較大,高濃度顆粒物暴露對兒童呼吸系統疾病如哮喘和支氣管炎影響與內科門診尤為嚴重[13]。邢麟等[14]通過分析冬季受霧霾天氣影響呼吸系統及心血管疾病老年住院患者流行病學特征,認為空氣污染的長期刺激嚴重時可引起肺心病和心血管疾病,老年群體受霧霾污染的空氣在含氧量、氣壓等均呈下降趨勢,容易引起心肌細胞萎縮、心臟泵效率下降,進而導致血管痙攣、心肌負荷加重和心肌供血不足[15]。霧霾污染范圍、程度、毒性物質化學成分構成等諸多因素是急慢性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疾病發生和加重的主要原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癌、大氣污染是由慢性炎癥牽連起來的一個疾病三角關系[16],而氣溶膠中硫酸鹽、黑炭等顆粒物本身就是致癌物質,同時在顆粒物的表面還能吸附大量的重金屬,對健康危害很大[17]。PM暴露與機體免疫性疾病有關,影響免疫細胞功能的正常發揮和改變細胞反應機制[18]。
2.2霧霾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源于人口增長、工業發展、資源能源過度消耗等引發的資源稟賦能力下降、環境承載力減弱等可持續發展問題,以及氣候變暖、水污染、大氣污染等生態環境問題,空氣質量成為環境心理學研究的重點和熱點。霧霾污染在內的大氣污染,影響著個體和群體的健康問題,包括心理、精神等方面的健康狀態。環境心理學研究認為,個體或者群體對空氣污染的知覺主要由生理和心理因素決定,同時受壓力、煩躁、焦慮等因素的影響;應激事件的回憶常常與污染知覺聯系在一起,壓力感越強的人,越可能因為污染而急躁,癥狀表現在情緒困擾與心理健康方面[19]。空氣污染將造成腦的功能下降,自然會影響到人的心理活動、社會行為和對他人的感覺;流行病學研究也顯示出空氣污染等級與精神病院入院標準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20]。空氣污染還會增加人們的挫折感,會誘發抑郁、憤怒、焦慮等癥狀發生,甚至出現精神紊亂。按照中醫理論的解釋,人的情緒變化直接影響肝疏泄氣機的功能,氣機不通暢又會影響脾胃功能,所以導致人們出現胸部、肋部飽滿脹痛,沒有食欲,或者進食后總不消化等感覺[21]。霧霾可被視為一種持續性影響公眾身心健康及工作、生活的應激源。人的心理應激反應表現為情緒、情感和行為困擾,如焦慮、憂郁、急躁、易怒、無價值感、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降等。因此,霧霾應對既涉及生態環境的治理,又涉及公眾心理行為的干預。
3霧霾污染防控策略
3.1經濟社會發展領域干預策略
越來越多的研究和案例表明,霧霾是影響生態環境、危及人類身體健康的主要根源。治理霧霾是一場持久戰,必須將科學、技術、社會管理聯合起來共同應對[22]。為應對霧霾等大氣環境污染嚴峻形勢,我國通過經濟、行政、法律和生態建設等策略治理大氣污染,同時積極參與國際大氣保護行動,同世界各國一道共同維護全球大氣環境安全。
(1)經濟社會領域,采取改革、調控、優化和引導等綜合措施。
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的同時,發揮經濟領域維系生態環境安全屏障的基礎作用和主體作用,以及社會責任和社會行為。積極促進工業向綠色低碳方向發展,提高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23],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國制造2025》國家戰略規劃,發展“互聯網+”新業態,推動高新技術、服務業、環保等產業領域快速發展。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合理布局城鎮化,推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完善資源稅制改革,優化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降低煤炭消費量、提高天然氣等可再生能源、電力等清潔能源的消費比例,改善城市能源清潔化率等[24]。全面推廣居民用水、氣、電階梯價格等領域改革,大力發展公共交通運輸服務體系,倡導綠色出行、綠色消費方式,推動全民節能減排。
(2)法制環境領域,完善法律、法規、質量和標準等環保法律體系。
2012年2月,國務院新修訂了《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增加了細顆粒物(PM2.5)監測指標,首次將PM2.5納入空氣質量標準。2013年9月,國務院《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已于2015年生效實施,新修訂的《大氣污染防治法》于2016年實施,以環境保護法律體系建設為保障,依法依規打擊大氣污染等環境破壞的違法行為,遏制大氣污染加劇的趨勢。
(3)生態建設領域,建設生態文明社會,構建生態安全體系。
學者何愛平等通過“利益—行為—制度—激勵”的理論框架分析提出在經濟主體行為轉變、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構建生態文明建設激勵機制、協調生態利益與經濟利益等四個方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25]。2015年4月,國家印發了《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把保障人體健康作為環境管理體系建設的核心,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逐漸消除重污染天氣,切實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同時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4)國際合作方面,采取行動共同維護全球大氣生態安全。
我國積極履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同世界各國一道共同開展全球大氣治理與保護行動,發揮重要角色促成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全球氣候變化巴黎大會,2015)參會國達成了《巴黎協定》。穩步推進清潔發展機制(CleanDevelopmentMechanism,CDM)合作項目,即由發達國家締約方提供額外的資金和技術,在發展中國家締約方實施項目,獲得溫室氣體核證排減量(certificatedemissionreductions,簡稱CERS)來抵減量化減排指標的機制[26]。通過國際多邊談判與合作,旨在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例、實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控制等行動,保護大氣生態安全,維護人們身體健康,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3.2公共衛生服務領域干預策略
霧霾污染是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不可避免的規律性現象。從國外主要發達國家治理霧霾的成功經驗和我國實施治理霧霾污染及大氣保護行動策略看,治理霧霾必將收到預期效果。霧霾污染預期在未來十數年內仍會不同程度地在中國發生,因而如何從公共衛生的角度應對霧霾天氣顯得尤為重要[27]。在醫療衛生體系由治療為主向預防為主轉變的時期,要在開展霧霾的“認知—行為”干預的同時,從疾病預防與控制、健康保險保障、健康保健產業等三方面同步開展霧霾污染等相關環境性疾病的健康促進工作。
3.2.1公眾應對霧霾的“認知—行為”干預
環境應激理論認為,控制感是一個重要的應激調節變量。如果公眾能夠把握更多有關霧霾的信息,就可以幫助我們預測和有效應對將要發生的情況,這種控制感能夠減輕霧霾帶給人們的應激反應。而應激評估與應對的過程包括初級評價與次級評價。對應激源的評價屬于初級評價,對應對策略的評價屬于次級評價,增強應對策略也是減輕應激反應的有效方法。因此,公眾霧霾應對的策略為:獲知更多的與霧霾有關的知識與信息,掌握霧霾應對的可行的策略,增強控制感及應對能力。人們是否會改變行為來避免污染的影響取決于他們對空氣污染的性質及危險性的看法以及在健康方面的看法[28]。通過“認知—行為”干預,促進社會組織,以及個體、群體健康行為改善,彌補環境健康陷阱,即:不能因為霧霾污染而在認知與行為上被適應,而忽視或輕視環境性疾病的發生風險。環境教育,是使個體或群體、企業等知曉霧霾污染的實質問題是什么,造成的嚴重后果是什么,通過做出什么態度和行為可以增強身體素質抵御霧霾污染傷害,以及遏制污染程度的加重趨勢,因此需進行環境健康促進教育。提倡人們開展適度體育鍛煉、保證充分睡眠、合理膳食、減少吸煙及酗酒等不良行為等,提高健康素質;通過心理素質教育,使得人們具備正確認知霧霾污染的態度,做出積極的社會行為響應。如:實施集中供暖、燃氣供暖、機動車輛油改氣、油電混合動力汽車、電動汽車、垃圾回收利用等,除改善人們生活方式外,對大氣環境的保護和消減霧霾污染也很有必要。提倡人們出行以步行、乘坐公共交通為首選,盡量減少私家車的使用頻率,為霧霾污染治理和大氣保護盡一份力。提倡人們節約利用生活物品,如使用環保購物袋、自帶購物袋等,在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改變上,直接或者間接地為防控霧霾污染和大氣保護做貢獻,進而減少大氣污染對健康危害的程度。在行為干預方面,還可以借鑒生態環境心理學中的先行策略與后繼策略。先行策略如在公共場所做環保宣傳、通過有說服力的消息來改變公眾對環境的態度、通過提示牌、大眾傳媒等讓公眾明白如何做可以是支持環保的;后繼策略如通過獎勵支持有益行為,通過懲罰增加行為代價來減少有害行為、通過對能源消耗的反饋,有效降低能源的消耗等。
3.2.2社會健康保健體系的構建
3.2.2.1重視疾病預防與控制能力建設
圍繞“預防為主”的大衛生格局建設,發揮疾病預防與控制體系在環境性疾病醫療衛生管理工作當中的基礎。從加強人類活動造成嚴重環境污染引起的區域性疾病預防與控制能力考慮,適時修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標準》(建標127—2009),加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大氣污染病實驗室建設和檢驗檢測儀器設備的政府投入力度,增加環境疾病預防工作性經費預算支出,在硬件設施和經費保障上更好地開展環境疾病預防與控制工作,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和實驗室檢測檢驗能力。從重視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免疫系統、神經系統和肺癌等疾病相關的生態學、環境學、心理學和醫學等學科綜合研究與技術運用考慮,加強與科研院所、醫院等機構的合作,設置環境污染類相關檢驗檢疫、疾病預防研究等技術崗位,增加人力資本投入,從技術力量和人員保障上有效地開展環境疾病預防與控制工作,提高技術管理與應用研究指導水平。完善疫情及健康相關因素信息管理系統建設,推進人口健康信息化平臺建設,進行綜合人口健康管理,統籌疾病預防控制、綜合監督等管理,實現人口健康信息數據挖掘和綜合分析[29],為健康危害因素監測與干預提供基礎性信息源、可靠性數據庫和有效性載體,進而構建與霧霾污染相關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體系。
3.2.2.2完善健康保險保障政策
我國現行的醫療保險體系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等三大基本醫療保障構成為主,且保障范圍主要集中到疾病治療領域,缺乏疾病預防、健康保健等方面的保險保障,應研究將霧霾等環境污染健康教育與促進、健康保健等納入政策性保險目錄的可行性與現實必要性。同時,加快發展商業性專業化健康保險業,嘗試第三方購買服務,通過政府、市場、社會等各方互相競爭、監督,協同提升環境性疾病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研究制定環境污染對人造成的健康危害的經濟與非經濟補償機制,例如:提高因環境污染而引起疾病的醫療報銷比例,實行嚴重霧霾污染天休假或戶外工作健康津貼等。
3.2.2.3積極發展健康保健產業
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獨資建設和經營霧霾污染等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業務活動,引導“互聯網+”霧霾污染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新業態的出現,引導市場化的健康服務業、產業集群出現,優先發展使得人們更健康、健美并延緩衰老或防患疾病于未然的保健產業[30]。在環境性疾病高端醫療服務領域,探索專業化商業健康保險公司同公共醫療衛生機構、私人醫療衛生機構的合作新機制,加快形成公共醫療服務體系為主導,市場化生理與心理服務多維度的健康保健產業發展格局。現階段,我國從維系生態環境安全、維護人們身體健康出發,堅持綠色發展道路,大力推進包括霧霾污染在內的大氣污染治理進程。今后,應繼續完善疾病預防與控制能力建設、健康保健保險、健康保健產業發展等領域的政策機制,發揮公共衛生領域在應對環境性疾病方面的健康促進能力。
參考文獻
[1]包云軒.氣象學:南方本[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12.
[2]楊準.霧霾現象成因初步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4,34:21.
[3]李金嵐.論霧霾天氣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3,10:146.
[4]環境保護部.全國環境統計公報(2014年)[EB/OL].
[5]包振虎,劉濤,駱繼花,等.我國環境空氣質量時空分布特征分析[J].地理信息世界,2014,21(6):17-21.
[6]高怡,張美根.2013年1月華北地區重霧霾過程及其成因的模擬分析[J].氣候與環境研究,2014,19(2):140-152.
[7]王詠梅,武捷,紅瑞,等.1961-2012年山西霧霾的時空變化特征及其影響因子[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4,37(10):1-8.
[8]馬國順,趙倩.霧霾現象產生及治理的演化博弈分析[J].生態經濟,2014,30(8):169-172.
[9]王騰飛,蘇布達,姜彤.氣候變化背景下的霧霾變化趨勢與對策[J].環境影響評價,2014,1:15-17.
[10]孫志豪,崔燕平.PM2.5對人體健康影響研究概述[J].環境科學,2013,26(4):75-78.
[11]新華網.我國科學家發表霧霾致病機理研究成果[EB/OL].
[12]周廣強,陳敏,彭麗.霧霆科學監測及其健康影響[J].科學,2013,65(4):56-59.
[13]謝元博,陳娟,李巍.霧霾重污染期間北京居民對高濃度PM2.5持續暴露的健康風險及其損害價值評估[J].環境科學,2014,35(1):1-8.
[14]邢麟,王巍,余洋,等.霧霾天氣對老年呼吸系統及心血管疾病的影響[J].職業與健康,2014,300(16):2277-2279.
[15]洪新如,鄭鈴,孫慶華.大氣污染對心血管疾病影響的研究進展[J].預防醫學雜志,2008,12(6):459-462.
[16]王廣發.大氣污染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4,6(2):1-2.
[17]楊福林,高菲.淺談霧霾天氣的環境毒理效應[J].安徽農學通報,203,19(16):98-99.
[18]趙璨,廖紀萍,王廣發.免疫調節在顆粒物質誘導氣道炎性反應中的作用[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4,6(2):29-33.
[19](美)保羅•貝爾等.環境心理學[M].朱建軍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231.
關鍵詞:城市規劃;環保;節能;對策
中圖分類號:G322文獻標識碼: A
一、引言
隨著能源枯竭以及環境的惡化,在發展的過程中融入節能與環保的理念已經成為了必然。城市規劃作為一個城市發展的基調,在其內融入環保與節能的理念能夠更好的建設低能耗與環保可持續型的城市。城市規劃中的節能環保主要從降低非必要施工與城府施工,建設環保設施以及基于節能角度的開發等層面展開與體現。本文結合前人的研究經驗以及自身的工作經歷在城市規劃中的環保與節能環節談談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夠從理論層面為城市規劃中的節能環保的落實奠定基礎。
二、城市規劃中的環境問題
城市中建設過程中體現的主要環境問題按照污染的類型分為空氣質量的降低、水環境的污染、固體廢棄物的污染等三個方面。具體環境污染出現的原因以及污染現狀如下:
2.1 空氣質量的下降
空氣質量的下降主要表現為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的增加,煙塵的增加、以及有害氣體的增加以及一些其他包括了氣相因素在內的如酸雨、光化學煙霧等問題的存在。具體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兩方面原因而造成的,一方面是由于工業的發展對廢棄的排放所造成的。工業生產過程中會存在一定的廢棄污染,廢棄中成分復雜,大部分添加廢物屬于對人體有害的污染物。此種污染物長時間的直接排放到空氣之中,增加空氣中有害其氣體以及粉塵含量的增加進而降低了城市內的環境質量。另一方面是由于城市的汽車規模與數量的不斷增加造成了汽車尾氣排放量的增加,而其中的諸如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更是直接排入空氣之中對空氣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此外,由于缺乏綠色植物的凈化功能以及城市建筑對城市空氣對流的影響而導致了城市中空氣污染現象更為嚴重。
2.2 水環境的污染
城市內的水環境污染主要分為地表水與地下水污染,針對地表水污染主要來源于人們生活廢水以及工業廢水對地表水的污染,居民的生活用水中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以及微生物,對水體排的直接排放容易造成水環境的污染以及富營養化。而工業廢水中根據工業生產的種類不同而成分不同。主要有重金屬污染以及其他有毒物質的污染,此種污水對地表徑流的直接排放容易導致水體以及水體周圍的環境惡化,危害生物圈以及微生物群落的發展。進而威脅到整個城市環境。而針對地下水的污染則主要表現為農業污染以及地下水的過度開采而造成的地下水資源枯竭。
2.3 固體廢棄物的污染
固體廢棄物的來源主要有居民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以及工業生產廢料等等。其對城市環境的主要影響為侵占土地,滋生微生物以及造成城市其他污染(如:水污染,空氣污染等)。
三、城市規劃中的環保對策
根據不同的污染類型以及整體規劃對策在城市規劃中對環保的體現措施主要分為如下幾個方面:
3.1 加強道路及其綠化帶的規劃
城市空氣污染主要來源有工業排放以及汽車尾氣。汽車尾氣的排放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并隨城市發展的加速而加速。對于室內的汽車數量等問題不在城市規劃的范疇之內,對于城市的汽車尾氣的處理可以通過在城市規劃的過程中對公路兩旁的隔離帶與綠化帶的加強規劃、繞城高速規劃等相關規劃過程進行有效的規避。從而使得更多的的汽車尾氣被植物、地表水稀釋,避免了大量尾氣存在于城市空氣中降低空氣的污染程度。
3.2 加強對工業園區的規劃
將工業以工業園區的方式進行規劃,一方面方便企業自身的集約化發展,另一方面此種規劃能夠有效的對工業進行整合,對于重污染的工業能夠通過集中管理,集中監督,集中處理的方式對其污染廢物的排放進行處置。另外,通過打破了工業零散分布的局面,更有利于工業針對城市的選址。在水源方面依據環保理論工業的排污地點應該處于水源下游,對于風向方面應該處于主導風向相對于城市下游。通過此種方式降低工業對城市水環境以及空氣質量的不良影響。
3.3 規劃垃圾處理廠
城市有大量的生活垃圾,有研究報道一個30萬人的小型城市每天產出的生活垃圾超過10噸,因此需要通過城市規劃體系對垃圾處理體系進行系統的規劃,并做好及處理的分級規劃體系,按照大型垃圾處理廠(填埋場)――中級中轉站――垃圾搜集處等規劃體系進行劃分,具體比例為1:10:100進行規劃。在規劃的過程中需要考慮三方面原則:一方面是垃圾搜集處的高覆蓋面,要求垃圾搜集處的分布需要覆蓋城市的全部區域。一方面是垃圾搜集處的不均等分布原則,采用垃圾產出量為基本數據依據對垃圾搜集處進行按照需求的分布。另一方面是總站的最優路線原則。垃圾中級轉運站到垃圾搜集處以及垃圾處理廠的路線規劃需要合理,滿足優化分配的原則。
四、城市規劃中的能源浪費
城市規劃中的能源浪費主要有如下三個方面:一方面是在城市規劃與建設中的重復建設方面,比如道路的施工、管道的施工、光纜的施工等施工不同階段需要對路面造成一定的影響在重復施工的過程中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進而造成能源的浪費;一方面是在城市的照明規劃以及相關的電氣規劃過程中沒有引入清潔能源或者在規劃過程中產生奢侈規劃的現象浪費了城市的能源;另一方面城市的供暖(包括熱水等)空調系統存在大量的重復建設問題,更加加劇了城市的能源浪費。
五、城市規劃中的節能對策
基于上文所討論的城市規劃中能源浪費的現象具體的城市規劃節能對策分為如下三個方面:
首先,在規劃城市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在基礎設施建設如公路建設、供(下)水系統建設,電線的鋪設、天然氣管道的鋪設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集約施工的可能性,通過統一規劃,一次施工多種功能共同實現的原則降低重復施工的比例,進而降低城市建設中的能源損耗。
其次,開發城市的新能源,比如在對路燈、信號燈、監控錄像、亮化工程的建設過程中采用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技術為其進行供電。進而降低自身的電能消耗,達成城市的節能規劃。
最后,在城市規劃的過程中充分考慮采用集中供暖、集中大型的空調系統等方法來降低單人對暖、冷的需求。進而降低以家庭為單位的能源損耗,達到降低城市整體能耗的目的、
六、總結
人類發展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對能源進行掠奪以及對環境造成破壞,尤其是城市的發展在此方面的問題上表現的更為突出。本文從基本的現狀出發討論了城市規劃存在的環境問題以及城市規劃中的能源浪費現象。并從開源節流、嚴格控制、深度治理等角度分別對城市規劃中的環境與能源問題進行探討。希望能夠為未來的城市建設過程中引入節能環保的概念提供理論基礎。并在實際的對策與措施層面提供可行的指導。為今后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的總要求,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把群眾呼聲作為創建第一信號,把群眾需求作為創建第一追求,把群眾滿意作為創建第一標準,全面推進清潔、綠化、健康、文明行動,為建設最適宜居住的美麗之洲作出貢獻。
如今,環境問題已成為人們比較關注的話題,環境污染現象也越來越普遍 ,因此,解決環境問題顯得更加刻不容緩,其實環境污染包括了好幾個方面:噪聲污染、空氣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有的人把環境污染的范圍看待得很狹隘,以為不亂扔垃圾就能改善環境,的確,這是一種良好的措施,但單單靠這一方面是遠遠不夠的。
在調查中,我發現以前的隨處可見垃圾現象明顯減少,但不完全排除,在綠化帶上依稀可見有小包裝袋舒坦地曬著太陽,很多是由居民行走時亂丟棄的,更有的是居民以圖一時方便,從自己家窗口將廢棄物扔出去,這不僅僅是嚴重地污染了環境,還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如果被棄的是較大的重物,不慎砸到了其他居民就造成了人身傷害了。與之相反,有的居民把自家垃圾裝入一個大的塑料袋中放在樓道下,等社區清潔工來處理,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種好方法,但往深處思考,也就不難發現問題的所在之處,夏天,由于天氣很熱,食物很容易腐蝕,這樣就很容易招引來蒼蠅這類飛蟲,而且也會發出刺鼻的臭味,影響了整個社區的形象,如果清潔工人沒有及時處理好垃圾,那么垃圾袋堆積得越來越高,越來越多,有的老人經過時,沒有注意到,不小心滑了一腳,很有可能造成傷害。
那如何解決呢?在我們調查中突發其想:在每個樓道底層的樓角處放一可關閉的有蓋垃圾桶,居民將垃圾扔入桶中,并隨手關好蓋子,防止怪味散發,垃圾由清潔工人定時清理,保證不讓垃圾過多而造成無處可放的現象出現。
除此之外,噪聲污染也需要及時解決。暑期還未結束,很多孩子也未入校學習,而較多的上班族們已投入工作之中,據調查,很多人都會利用中午這段時間好好休息一下,現在很多社區都有健身器材,按耐不住愛玩的心理的孩子們會在飯后集中去健身處,也就無法避免大聲喧嘩,其實他們已造成了噪聲污染,對于孩子們,要剝奪他們玩的權利是絕對行不通的,所以此問題的策略就是顯得比較令主管部門頭疼的。我個人認為建一些室內娛樂場所也可作為一個好方法,但它須要投入大量資金,如果社區宣傳教育孩子們要照顧其他人,在一定時間內能夠做到不大聲喧嘩,那么對于社區居民的生活就不會造成影響了。
生活是個人的,而環境是大家的,如果大家都能站在別人的立場看待問題,相信很多矛盾都可化解。
環境污染問題依然存在,居民生活要靠你我他,今天的你做了一件對環境有利的事你并沒有吃虧,其實你在給你的生命健康畫上一條延長線,只有大家共同努力,環境問題才能完善解決。
社區環境衛生調查報告范文二
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全世界日益關注的重大問題之一。目前為止,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已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作為社區來講要從小處著手,讓居民樹立起保護家園、保護環境的意識。
通過調研,共建社區無大的企業和工廠,不存在工業污染問題。主要是生活垃圾包括固體廢棄物清理和堆放問題。
一、共建社區街道情況
一條街:建設街。四條路:廣西路,一路、二路、三路和青松路。其余為巷道。
二、垃圾堆放情況
主要四個垃圾點分布在:(1)廣西北二路(18組)(2)邊疆鄉西側(9組)(3)筷子廠(6組)西側2個垃圾點。
據統計共建社區公廁9個,分布于居民區。公廁附近有垃圾堆放現象。
三、整改建議
建議政府加大投入,環衛處加大整改力度,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努力與居民共同營造人與環境和諧的新局面。以下是從社區實際出發,在實際調研中發現和急需解決的幾個問題:
(1)建議環衛處合理分配人員,做到分片專人管理。
(2)由于我社區狹窄巷道多處,環衛車進出困難,希望環衛處可以借助人力,利用好清潔車,使垃圾定點堆放到環衛車可以自由進出的地方。
(3)我社區9處公廁都沒有設置垃圾箱,居民在上廁所之便隨手堆放垃圾。
以上是我共建社區環境衛生的基本狀況和急需解決的幾個問題。從社區角度出發,有望環衛處加大整改力度,解決迫在眉睫的垃圾污染問題。
社區環境衛生調查報告范文三
在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自身的健康問題越來越引起高度重視,人們所生活的環境問題也日益突出,環境污染現象越來越普遍,因此解決環境問題顯得更加刻不容緩。其實環境污染包括好幾個方面:噪音污染、空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有人把環境污染的范圍看的很狹隘,以為不亂扔垃圾就能改善環境,的確這是一種良好的措施。但單單靠這一方面是遠遠不夠的,那么又有多少人會把這種思想融入到行動中呢?為了使我們的生活環境更加美好,為了實現與環境的和諧相處,我于201x年對我所住的街道社區的環境衛生進行了深入的調查。
1 調查目的
通過社區環境的調查,了解造成環境污染的原因,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從自身做起,為了保護環境建設美好家園貢獻一份力量。
2 調查范圍
城市各街道小區,垃圾處理點,人群聚集點。
3 調查方法
實地調查、問卷調查
4 調查情況
通過對各街道小區的調查,我發現以前的隨處所見的垃圾現象明顯減少,但不完全排除,在綠化帶邊角上依稀可見有少量包裝袋舒坦地曬著太陽,很多是由居民行走時亂丟棄的,更有甚者的是從商處房內扔出來的。道路兩旁的垃圾箱由于清潔工沒有及時清理,而導致垃圾溢出垃圾箱,還有很多人把垃圾扔在垃圾箱附近,散落的垃圾是固體廢氣物污染的主要來源,在炎熱夏天會發出一陣陣的惡臭味嚴重影響社區的環境空氣質量,也能招來許多蒼蠅、蚊子,從而有可能引起某些昆蟲媒介傳染病的散發和流行。影響整個社區的形象。如果有些老年人經過而沒有注意散落的垃圾,有可能使老年人滑到從而會造成傷害。通過調查還發現有些建筑垃圾散落無人及時清理,以及某些建筑單位引起的粉塵污染嚴重,造成社區空氣中粉塵濃度增高,從而造成人們某些呼吸系統的疾病,影響人體健康。除此之外,在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不但提高,汽車以是人們出行的主要工具,但是其尾氣對空氣的污染不容忽視,還有汽車的喇叭聲在社區對還在休息的人們所產生的噪音污染。特別是在中午休息期間會使一些人煩躁不安,從而影響睡眠質量。
4.1 在對隨機抽取的20人進行的問卷調查中
4.1.1 請問你平時注意保護環境嗎?
回答會的有9人,占45%,回答不會的有4人,占25%,回答有時會有時不會的有7人,占35%。
4.1.2 平時關注關于保護環境的新聞嗎?
大多數回答不會,占55%,回答會的占5%,覺得于己無關占40%。
4.1.3 你將廢棄的電池怎么處理?
選擇隨手扔掉的占30%,選擇扔進專門的垃圾箱的占17%,無所謂的占5%
4.1.4 你實行垃圾分類了嗎?
選擇實行的占20%,不實行的占80%
4.1.5 你贊成用塑料袋嗎?
贊成占37%,不贊成占20%,無所謂占43%
4.1.6 你是否知道白色污染的危害性?
知道的占75%,不知道的占25%
4.1.7 你有沒有隨地吐痰或扔煙頭的習慣?
有的占20%,沒有的占50%,有其中一項的占30%
4.1.8 你有沒有隨時亂扔垃圾的習慣?
有40%人說不太在意,25%說偶爾,25%說不亂扔垃圾。
4.1.9 你認為環境是怎么一回事?
對于這個問題多數人沒有明確的概念,不清楚自己應該怎么做,有些人認為環境就是簡單的不亂扔垃圾,少數人認為應該從自身做起提高環保意識。
5 結果分析
5.1 造成環境污染的原因
5.1.1 人們的環境意識淡薄是主要原因,多數人對環境問題并不關注,認為與己無關,不自覺的亂扔垃圾、吐痰,對于別人破壞環境的行為更是熟視無睹,對于保護環境的活動也未能身體力行地參加,認為保護環境是政府的事與老百姓無關。
5.1.2 小區規劃不力,管理不嚴格不科學,任意倒垃圾造成嚴重污染,處理不及時致使臭氣熏天,有些部門對房地產建設用地管理不到位,致使粉塵污染嚴重,政府及相關部門采取措施未能達到各階層,環境保護部門整體能力欠缺,不能進行有力及具體的規范,出現政策方面的漏洞是環境保護工作陷入癱瘓,阻礙工作的整體進度。
5..1.3 人們思想道德水平不一,素質有差距,對環境保護的看法不一,所采取措施不同對孩子的環保教育也不同,增加了環境工作的難度。
5.2 社區的環境問題,對居民的生活造成的危害
5.2.1 環境污染嚴重影響居民身體健康,隨地亂扔垃圾滋生了大量細菌,冬季尚好,尤其是夏季大量的蒼蠅,蚊蟲等,傳播疾病,污染空氣,工廠排放廢氣混合著大量的木屑和有毒氣體,使得很多的居民患有呼吸道疾病。
5.2.2 使土壤惡化,影響農作物生長,垃圾中含有大量的塑料袋及其難以降解的物質,造成土壤板結,影響土壤透氣性,阻礙水分流動,抑制農作物的生長發育,造成農作物減產。
5.2.3 垃圾填滿,降低了垃圾填埋廠處理垃圾的能力,垃圾中有細菌,病毒等物深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害周圍環境。影響居民的健康。
5.2.4 垃圾焚燒對環境造成的嚴重二次污染,焚燒時產生大量黑煙,有毒氣進入大氣,造成大氣污染危害居民身體健康。
6解決措施及建議
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對于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建設和諧家園具有重要意義
6.1 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高居民素質及環境保護意識,使居民自覺保護環境,積極參加環境保護的多種活動,減少破壞環境的行為。
6.2 實行垃圾分類,加強對廢棄物的再回收,再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加 強廢棄物的處理,避免垃圾焚燒。
6.3 環境部門應建立各種保護機制及體系,加強對環境監督力度,各階層要深入貫徹環境保護政策及措施。
6.4 加強對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鼓勵人們參與環境保護活動,加強對學生教育,在學校開展環保知識講座,提高學生環保意識。
6.5 實行環保獎罰制度,獎勵對環保有突出貢獻的人,對工廠任意排放行為進行治理管制。
6.6 發揮政府職能,加大建設城市污水及城市污染廢棄物的回收處理機構,
6.7 個人要加強學習,自覺提高環保意識,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積極參加環境保護活動,為環保貢獻自覺的力量。
愁白了頭的科學依據
美研究人員在老鼠試驗中發現,當老鼠皮膚受到紫外線照射而受損時,它們毛囊中的黑色素干細胞會“遷徙”至皮膚。黑色素是皮膚和頭發顏色的來源,能保護皮膚少受陽光侵害。黑色素干細胞“轉移”至皮膚是為幫助皮膚彌補紫外線照射造成的損傷。研究人員同時發現,壓力激素水平高的老鼠,從毛囊向皮膚“轉移”的黑色素干細胞數量更多。壓力越大,“遷徙”的黑色素干細胞數量越多。
剖腹產孩子
肥胖危險增8成
紐約大學醫學院對1.4萬多名英國兒童的病歷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剖腹產的孩子剛出生時平均體重比自然分娩的輕2盎司(約合57克),但之后,即便考慮到母親體重和母乳喂養等因素,剖腹產的孩子在6周內,體重會一直大于自然分娩的孩子。到3歲時,1/3參試孩子體重超標,7歲和15歲時,這些孩子肥胖癥發病率達到17%。與自然分娩的孩子相比,剖腹產出生的孩子到11歲時發生體重超標的危險高出83%。
四成老年人
受抑郁困擾
調查顯示,40%的60歲及以上老年人有較高程度的抑郁癥狀,其中,32.1%的男性老年人具有較高程度的抑郁癥狀,在女性老年人中這一比例達47.6%。調查顯示,大部分60歲以上的老年人面臨身體健康問題。其中,10.7%的老年人體重過輕,28.0%的老年人超重,54.0%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壓,33.4%的老年人有身體疼痛,38.1%的老年人身體有殘疾。
女人睡不好
易得心臟病
研究人員對210名女性志愿者的睡眠習慣進行分析后發現,與和她們睡眠時間相同的男性相比,沒有獲得充足睡眠的女性,更容易在早上出現敵意濃濃和怒色沖沖的現象。而且女性如果在較長一段時間內睡眠質量不好,她們比男性患上心臟病、抑郁癥和其他心理疾病的可能性更高。這是因為男女兩性之間激素分泌存在差異,決定女性比男性需要更多的睡眠時間。
總談論肥胖的女人
不受歡迎
對自己體重有積極評價的身體肥大的女人被認為最令人喜歡。研究中,女大學生被展示了一個明顯苗條或超重女人的照片集,她們要么談論肥胖,要么對自己身體有積極評價。然后,研究人員要求這些參與者評價每個女人的受人喜歡等級。不管是否超重,照片中對自己身體進行肥胖談話的女人被評價為不令人喜歡。被評價為最受人喜歡的女人是對自己身體有積極看法的超重女人。而那些抱怨肥胖的苗條女人最不討人喜歡。
住高樓層
或有助長壽
專家通過對瑞士150萬名四層樓以上建筑的居民進行研究發現,一樓居民罹患嚴重肺部疾病的幾率,比住在八樓或更高樓層的人高出40%。除此之外,一樓居民死于心臟疾病和肺癌的風險,也分別高了35%和22%。相較之下,住高樓層僅會提高自殺風險。一樓居民選擇跳樓結束生命的幾率低了近60%。研究人員認為其中一個原因可能在于,住在高樓層的居民可能更常走樓梯,此舉有助于維持身體健康并預防心臟疾病。另外,一樓居民受空氣污染和交通噪音影響較重,很可能也是導致這一結果的關鍵原因。
刷牙能防
老年癡呆
美國加州大學研究員對近5500名老年人進行長達18年追蹤調查發現,每天刷牙不到一次的人患癡呆癥的可能性高65%。研究發現,牙周病相關細菌引發的炎癥,與多種疾病,包括心臟病、中風和糖尿病都有關系。與正常人相比,老年癡呆癥病人大腦中的牙周病細菌比較多。看來可能是牙周病細菌進入大腦,引起發炎和大腦損害。
辦公室須防
臭氧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