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手術后患者的護理

      手術后患者的護理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手術后患者的護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手術后患者的護理

      手術后患者的護理范文第1篇

      【關鍵詞】 胸外科手術;疼痛護理;護理質量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04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8-2735-02

      胸外科手術為常見的手術,在胸外科手術后患者從麻醉蘇醒、傷口愈合到生理功能恢復的過程中,既患者手術后到患者出院之前的這段時間,正確、及時、準確、完善的護理是必不可少的。胸外科患者手術后的護理,對于整個治療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胸外科患者術后多會出現術后疼痛,所謂術后疼痛就是指手術創傷引起的一種主觀上的疼痛感覺,可見于所有的術后患者,對術后疼痛的觀察和護理已經成為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根據胸外科患者術后出現的術后疼痛問題,進行針對護理,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9年3月-2012年1月期間收治的56例胸外科手術患者,均出現術后疼痛癥狀。56例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14例,年齡最小的18周歲,最大的57周歲,其中有38例患者之前有過手術經歷。

      1.2 護理 胸外科手術患者術后的護理主要包括日常護理、患者呼吸道護理、術后疼痛護理以及康復護理等幾個方面。本文著重對患者的術后護理進行分析評價,從而找到更好的護理方法,使患者能夠得到最好的護理,為患者早日康復出院提供條件。

      1.2.1 術后疼痛的原因 導致患者術后疼痛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幾點:

      1.2.1.1 心理因素 任何疼痛的感覺都會有心理因素的存在,胸外科手術患者術后的疼痛也避免不了心理因素的影響。患者對醫學知識的不了解,從而產生對手術的顧慮、恐懼等不良心理可以使患者對術后疼痛的痛閾值降低,易感覺到術后疼痛,且延長疼痛的持續時間。

      1.2.1.2 個體因素 所謂個體因素就是指人自身身體機能的差別導致的不同。患者對疼痛的敏感程度以及耐受力與患者的性別、年齡、社會文化背景、人格、社會經驗以及環境等因素有一定的關系。一般來說男性的耐受力要強于女性,老年人要強于年輕人、文化程度的高低也會影響到患者的耐受力,有過手術史的患者相對初次手術的患者耐受力要強。此外,環境的影響也會使患者的耐受力起到變化等等[2]。

      1.2.1.3 管道刺激 由于胸外科患者術后一般都需要大量的醫學管道進行輔助,而這些人體外的輔助醫療器械,經常會導致患者的術后疼痛。氣管插管及鼻胃管對咽部的刺激使患者感咽部不適或疼痛,部分病情較重的患者,術后運用呼吸機輔助呼吸的時間較長,呼吸輔助管道滯留時間長,或者是腸胃蠕動恢復慢,等等均會導致咽部疼痛更加劇烈。而導尿管的滯留會是患者產生頻繁的尿意,甚至部分患者會有尿道的灼痛感。胸腔的閉式引流管會刺激神經或牽拉皮膚,導致疼痛。

      1.2.1.4 手術因素 術后疼痛與患者接受的手術的種類,手術創口的大小,創傷的程度等等因素都有很大的關系。我科接收的患者多數都實行剖胸手術,手術的范圍較大,切口也較長,而且手術的時候必須要劈開胸骨,橫切口時也要撐開肋間隙或切斷肋骨,且手術切口多位于肋骨間隙,使肋間神經何其分支受到損害。這些大的創傷都會倒是患者的術后疼痛。此外,手術必然會造成患者軀體的損傷,組織和末梢神經的損傷等等,這些也會導致局部的驗證反應,一旦出現炎癥反應,相應的炎癥介質會刺激痛覺神經,使患者產生疼痛感,也會造成周圍神經的活化、敏感,使患者的痛閾值降低,從而產生疼痛。

      1.2.2 術后疼痛的護理 術后疼痛的護理工作,是需要嚴謹、及時、認真來完成的。首先要對患者的術后疼痛進行準確的分級,隨著患者術后時間的推移,疼痛級別也會隨之變化。

      1.2.2.1 術后疼痛的分級 我院根據現行的世界衛生組織(WTO)將疼痛程度劃分標準以及日常護理的經驗,遵循“患者說有多痛,就有多痛”的原則,對術后疼痛的患者進行疼痛分級,分為:Ⅰ輕微疼痛;Ⅱ疼痛;Ⅲ重度疼痛;Ⅳ嚴重疼痛。四個級別,針對患者的疼痛級別不同施以不同的護理手段。

      1.2.2.2 護理方法 針對疼痛這一特殊感覺,對術后疼痛的護理工作大體上來說也要從兩方面因素下手。

      1.2.2.2.1 主觀因素 所謂主觀因素就是對患者心理上的護理,疼痛,就是人體的一種感覺,合理優質的心理護理,可以有效的減輕患者對疼痛的感覺。護理人員要細致、耐心、準確的對患者進行醫療上的心理疏導,比如告知患者手術的效果、術后的治療程序、患者康復的希望等等。這些都可以使患者的心理產生一種動力,從而能夠加強患者的耐受力,使患者能夠更好的配合進一步的治療。

      1.2.2.2.2 客觀因素 客觀因素包括患者術后所在的環境與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疼痛護理。

      環境對患者的耐受力也會起到一定的影響,首先,患者的心理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影響到患者的心理自然而然的對患者的耐受力就會產生影響。比如一個吵鬧雜亂的環境會使患者產生焦慮感,這種感覺會加大患者對疼痛的感覺。所以,護理工作首先要從環境開始,一個靜謐、舒適的環境可以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療。護理人員要定期對患者環境進行檢查,保持室內環境整潔,每日通風也是必要的工作。總之,一個整潔、安靜的環境對患者術后疼痛的護理會有很大的積極作用。

      胸外科術后患者術后疼痛產生后,一般需要藥物治療配合日常護理,來緩解患者的疼痛感,對認為疼痛性質明顯、原因清楚的術后疼痛,應采取預防性用藥、定時給藥,而不是待到疼痛難忍時再給藥。同時維持穩定的血藥濃度,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對于患者自控鎮痛(PCA),術后應告訴患者應用PCA的治療目的和使用方法,并經常巡視,定期評價鎮痛效果,監測患者的血壓、脈搏、呼吸。控制疼痛的有效方法是及早使用止痛藥物,預防疼痛的發生或防止它的加重[3]。在術后24小時內傷口疼痛時可給予止痛劑控制疼痛,這樣取得的效果較好,用藥量也少。但是在止痛藥的應用過程中要密切關注患者的各項指標,如血壓、脈搏、呼吸等,以免患者對藥物產生不良反應,使患者的治療更加復雜。

      2 結果

      本組56例胸外科手術后疼痛的患者,經過優質的護理服務,患者滿意度高,總滿意度達到95%。

      3 討論

      疼痛是胸外科手術后患者的常見問題,造成患者心理及身體上的疼痛,如果不及時、正確的解決,可引起患者的睡眠障礙,加重患者的生理、心理負擔,影響患者的早日康復。故胸外科手術后的疼痛護理是外科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護理人員要意識到其中的重要性,認真對待這項護理工作,并從多方面加強護理的質量,有效的提高護理的效果,從而提高整個的醫療護理質量[4]。胸外科手術患者,在術后由于手術部位的創傷,心理上的顧慮等等因素,會導致患者出現術后疼痛癥狀,優質、及時、合理的心理護理以及術后疼痛護理不僅可以緩解患者的術后疼痛,也會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療,從而達到早日康復的目的。

      總而言之,提高胸外科手術后的術后疼痛護理質量,不僅可以提高整個醫療過程的質量,也會為患者早日康復及日后的幸福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要求我們的護理人員,要積極、努力的提高自身素質,從而提高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 支修益.2009年北京胸外科學術年會會議紀要[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10,01.

      [2] 李立文,祁曉華.電針緩解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后疼痛42例臨床觀察[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0,02.

      手術后患者的護理范文第2篇

      【關鍵詞】 心理護理;普外科手術;焦慮;抑郁

      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患者的心理健康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將護理對象的心理研究和護理學結合起來發展成為護理心理學。外科手術治療時臨床醫學上主要的治療手段之一,與其他非手術治療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1]。手術是一種創傷性的治療,常常存在著風險,患者由于擔心手術后遺癥或者害怕疼痛,容易產生焦慮、抑郁、恐懼等心理,不僅加重病情,還會導致各個臟器的功能失調,抵抗力降低,影響疾病的轉歸和手術的效果[2]。因此,做好普外科術后患者的心理護理,提高患者戰勝疾病的自信心,讓患者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與護理,對術后患者的康復有著積極的影響。我院通過對普外科手術后患者運動全面、有效的心理護理,效果良好,現將護理體會進行如下總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98例普外術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6例,女42例,年齡24-58歲,平均年齡為38.6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52例,初中32例,小學及以下14例。所有患者均意識清楚,有行為成立,均為非急癥手術,其中膽囊手術32例,胃癌手術18例,結腸手術16例,消化道穿孔13例,下肢靜脈曲張11例,直腸手術8例,排除心腦血管等其他臟器患有嚴重疾病的患者。隨機將98例患者平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種、文化程度等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措施 對照組的患者接受簡單的心理指導,實驗組的患者在手術后根據患者的個人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全面的心理護理。

      1.2.1 術后回房 患者的手術結束之后,在醫護人員的陪同下回到病房,保持病房的清潔、安靜、空氣清新,責任護士及時的接待患者并給予相應的麻醉后護理。麻醉清醒后的患者,使用和藹可親的語言安慰患者,告訴患者手術情況,同時應及時告知患者合理的、飲食注意事項及術后下床活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2.2 經常巡視患者 護理人員應當經常到病房看望患者,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詢問患者是否存在不適,查看患者的切口有無出現并發癥的異常情況,如果患者存在疼痛、不適等情況及時進行處理。認真的聆聽患者的主訴,耐心的解答患者的疑問,指導患者如何床上翻身、肢體功能鍛煉等,鼓勵患者積極的配合治療與護理。

      1.2.3 疼痛護理 術后切口疼痛是最常見和最重要的反應,由于受到疼痛的影響,很多患者坐臥難安,嚴重影響到患者的休息和切口的愈合。護理人員應當向患者解釋疼痛的原因,是由于個體的疼痛閾值、耐受能力及環境因素引起的還是手術本身造成的,有針對性的幫助患者解除疼痛。同時,指導患者自我放松,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自信心,如果有必要可遵醫囑使用鎮靜劑或者止痛劑。

      1.2.4 克服焦慮、抑郁 術后部分患者可能會存在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表現為不愿說話、不愿活動,食欲不振、睡眠質量差,易激惹等。護理人員要有高度的責任心與同情心,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態度和藹,服務熱情,給予患者安慰和鼓勵,取得患者的信任,及時的幫助患者排解負性情緒。通過有效的心理護理,讓患者認識自我并且接受自我,幫助患者改善心境,解除由于疾病帶來的焦慮、抑郁情緒。

      1.3 療效診斷指標患者出院時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價。

      1.4 統計學分析 將所得的數據錄入到SPSS15.0數據庫中,進行統計學分析,當P

      2 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

      3 討論

      由于手術破壞了患者的自我完整性,而且還給患者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3],多數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這些不良心理直接影響著患者疾病的轉歸和預后效果。因此,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和心理變化規律,有針對性的采取心理護理[4],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及行為習慣,調動患者的積極性,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自信心,使身心的狀態達到最佳,積極的配合治療和護理,對于促進患者的康復,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有著積極的意義,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牛玉花.普外科手術病人的心理護理[J].甘肅中醫,2009,22(9):53-54.

      [2] 楊瑞紅.心理護理在外科手術中的運用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7(14):293.

      手術后患者的護理范文第3篇

      肛腸科手術后患者多因其特殊解剖部位和生理特點,及肛區瘡面導致分泌物較多,影響瘡面生長。利用微波輻射熱療、熱凝治療以及非熱效應等微波生物效應治療能加速肌體血液循環,增進組織的新陳代謝,改善微循環,有利于血管和神經功能的恢復,達到活血化瘀、消炎、消腫止痛的作用。還能加速手術后創口愈合。應用微波新技術治療肛腸疾病,經臨床實踐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資料與方法

      2011年10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300例,男202例,女98例,年齡18~72歲,平均45歲,行肛周膿腫切開術67例,肛瘺78例,混合痔89例,肛裂42例,血栓痔24例。

      設備和方法:微波治療椅照射熱療使用一般微波功率5~20W,不要>25W。照射熱療時,使用功率以患者感覺溫熱最好。時間10~20分鐘。

      護理

      微波治療前知識宣教:微波治療是一種新的治療方法,做好相關知識的介紹和講解,讓患者明確微波治療的目的,積極配合完成治療。

      原理介紹:微波能量作用于生物體,體內極性分子(水分子)隨著微波電磁場的振蕩節拍高速(超高頻)振蕩運動,分子的劇烈運動使得分子間摩擦生熱。

      講解微波治療優點:適當的微波功率照射機體(功率密度每平方厘米數十毫瓦左右),受到微波照射的機體局部有明顯升溫,能加速肌體血液循環,增進組織的新陳代謝,改善微循環,有利于血管和神經功能的恢復,達到活血化瘀、消炎、消腫止痛的作用。微波照射熱療(通常稱為微波理療)適用于各種炎癥,也適用于治療潰瘍、潰爛和疹、癬;微波理療還能加速手術后創口愈合。

      交代患者注意事項,定時詢問患者感受:交代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不要擅自調節設備功率和時間。并根據患者個性化對熱效應敏感程度,調整時間和功率。

      加強巡視,做好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加強巡視,經常查看設備性能,注意患者有無不適,及時做好相關記錄。對發現的問題現場處理,給予指導,以保證連接通暢,減少不適。

      注意事項

      對于行動不便或意識障礙的及高年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一定有家屬陪護,定時檢查。觀察患者面部表情以反映熱效應情況。

      重視安全管理:每次上下治療椅時,提醒患者注意腳底下腳凳,避免碰撞和跌倒,同時做好警示標識。

      對于肛周膿腫手術后,組織周圍炎癥反應的患者,3次/日微波治療。運微波能量主要集中被體內極性分子(水分子)吸收,所以含水分多散熱慢的病灶,譬如腫塊,微波治療效果顯著。

      混合痔術后水腫多由于局部血液和淋巴回流障礙,血管通透性增高,水分在組織間隙中潴留過多均可引起水腫。利用微波在微波場強的作用下對組織內部的水分子作用,產生熱,而使水腫消退,時間一般3~4天,同時配合外敷8%明礬液,療效更為顯著。

      對于換藥后疼痛劇烈患者,應用微波治療時產生很強的熱效應,可降低痛覺神經興奮性,加速致痛物質排出,解除對神經末梢的刺激和壓迫。同時熱療可使肌肉松弛,增加組織伸展性,減輕括約肌痙攣,因而可減輕疼痛。

      手術后患者的護理范文第4篇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nursing mode for culture shock intervention in surgical patients postoperative.Method:100 patients with culture shock since 2012 in our department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not given special intervention,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quality control circle nursing mode,through built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group,specific measures for the activities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group were formulated,implementation results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group were evaluated and feedback improved.The culture shock elimination,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basic nursing implement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Before the intervention,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incidence rates of frustration,anxiety,fear and despair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incidence rates of frustration,anxiety,fear and despai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28.0%,22.0%,12.0%,4.0%,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52.0%,66.0%,38.0% and 20.0%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字2=6.000,P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Culture shock;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Zhangmutou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Dongguan 523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32.030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又可稱為質量管理小組,是由在相近工作場所的工作人員自發組織的形成數人一圈的小團體,一般由6人左右組成,大家集思廣益、協力合作,按照一定的程序、應用各質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方法來解決和管理在現場工作中所發生的課題以及問題,是一種較為靈活的品管模式[1]。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又可以譯為文化震驚或者文化震撼,是美國的人類學家Kalervo Oberg在1958年提出來的概念,指當一個人進入到陌生的文化環境的時候,因為離開了自己所熟悉的所有的社會交流手段和交流符號,指使產生一系列疑惑、迷失、排除、恐懼的精神緊張綜合征[2]。繼而引發患者生理反應的變化,嚴重影響手術預后。2012年本科開展了以干預外科患者手術后文化休克為主題的品管圈活動,經過三年的護理實踐,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增強了護理人員的交流溝通能力,降低了醫療糾紛風險,為本院提升了服務形象。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參考相關資料自制調查問卷、焦慮自評估表(SAS)[3],采用調查問卷、SAS判斷患者是否已經出現了文化休克及其類型。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年齡、性別、民族、職業、宗教信仰、來源地、文化程度、經濟情況、臨床表現等。篩選出本科自2012年以來具有文化休克現象的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將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試驗組50例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15~70歲;平均(45.6±3.4)歲;對照組50例患者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16~68歲,平均(43.2±4.5)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不給予特殊干預,試驗組患者給予品管圈護理模式,具體內容如下。

      1.2.1 品管圈活動小組的組成人員 由護士長負責前期收集品管圈活動的相關資料,組織本科室的全體成員一同學習有關品管圈活動的相關理論體系,包括品管圈定義、實施目的、活動原則、活動意義、活動的特點以及具體實施辦法。由科室護理人員通過自動報名的形式組成品管圈活動小組,本科所有護理工作人員共有14人積極參加,平均年齡35.62歲,包括護士長1名、護理骨干3名、主管護師4名、護師6名。由護士長擔任輔導員;并通過投票選舉選出1名品管圈圈長,負責協調整個品管圈的活動,并投票選出文秘和督導員各1名[4]。

      1.2.2 品管圈活動小組的主題 召開品管圈活動會議,小組成員就科室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討論,確定以“減少外科手術后患者的文化休克”為品管圈的主題,集體討論選擇圈名為“天使之圈”,圈明的含義:以守護天使的優質護理,陪伴患者的左右,為患者擋風遮雨,減少外科手術后患者的文化休克。

      1.2.3 品管圈活動小組的活動計劃 品管圈活動小組的活動時間為2012年3月-2014年12月,品管圈活動小組會每1周召開1次。根據小組的活動步驟繪制出計劃表,包括:制定活動目標、活動理論學習、具體實施工作、總結以往經驗、分析成因、討論結果、分配各成員活動任務,經過全體成員一致同意并通過。圈長及時了解活動進展情況,積極接受有效成果,并采納成員的不同意見[5]。

      1.2.4 品管圈活動小組活動的具體實施 對于第一次入院的外科患者,醫院的各個環境都很陌生,護士應積極地對患者進行入院介紹,讓患者充分地熟悉和了解科室醫療護理人員、各規章制度、醫院病室周圍的環境[6];注意用水、用電、防盜等安全知識,完成脈搏、體溫、血壓、呼吸等測量工作并且做好記錄,完善入院護理評估,減少患者的陌生感,指導良好的生活作息,給予衛生處置,指導飲食,進行心理、舒適護理,協助患者完成輔助檢查及實驗室檢查,正確地留取化驗的標本,了解患者的飲食、睡眠及二便情況,為患者提供溫馨、舒適的環境,進行用藥知識的宣傳教育,減少患者對疾病的恐懼、沮喪、焦慮、孤獨、絕望等心理[7]。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在患者出院時對兩組患者的文化休克消除情況、護理滿意度及基礎護理落實情況進行觀察比較。(1)文化休克消除情況:包括對文化休克患者沮喪、焦慮、恐懼、絕望的消除;(2)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評價:采用筆者自制的滿意度評價量表,根據滿意程度分為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滿意率=(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3)基礎護理落實情況:包括文化休克患者術后護理、晨間護理、晚間護理、飲食護理、排泄護理、臥位護理、舒適護理、安全管理的落實情況[8]。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文化休克消除情況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沮喪、焦慮、恐懼、絕望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試驗組的沮喪、焦慮、恐懼、絕望發生率分別為28.0%、22.0%、12.0%、4.0%,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2.0%、66.0%、38.0%、20.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字2=6.000、19.010、9.013、6.061,P

      2.2 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比較 經干預后,患者出院時,試驗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為96.0%(48/5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4.0%(32/50),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16.000,P

      2.3 兩組患者基礎護理落實情況比較 經干預后,試驗組的術后護理、晨間護理、晚間護理、飲食護理、排泄護理、臥位護理、舒適護理及安全管理情況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近些年來,品管圈活動模式在澳大利亞、美國、新加坡等地醫院廣泛的開展,取得了肯定效果,我國也在積極地推行中獲得了很大成效[9]。外科手術患者的文化休克因病而異并且因人而異,需要全面評估患者的需求,對患者進行準確的評價,患者的評估內容包括患者的性別、年齡、職業、宗教、婚姻狀況、經濟情況、受教育程度、社會地位、疾病心理狀態、疾病認知狀態、患者的護理需求等,對患者的文化休克準確評估,抓住細節,能夠最大限度地減輕患者文化休克的痛苦。由于患者缺乏手術知識,容易在手術后產生焦慮、恐懼、沮喪等負面心理,因此護理工作人員應當做好手術相關知識的講解,探究患者的心理水平,減輕患者消極的不良心理狀態,向患者講明關于圍手術期的相關事宜,取得患者積極的配合,樹立樂觀向上的心態,努力減少文化休克的發生[10]。對于需要改善的措施需要反饋至小組的活動計劃并進行修正,對于在護理外科手術后文化休克患者工作中出現的突出問題需要反饋到品管圈活動小組會進行討論。李琳鳳[11]通過文獻回顧品管圈活動在護理領域中的應用現狀及取得的效果,將品管圈活動應用于護理技術操作,得出品管圈活動能夠顯著改善護理工作的質量,并且保證了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臨床效果滿意,為本研究將品管圈應用于外科手術提高了理論依據。

      通過本研究可見,干預前,兩組患者的沮喪、焦慮、恐懼、絕望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試驗組的沮喪、焦慮、恐懼、絕望發生率分別為28.0%、22.0%、12.0%、4.0%,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2.0%、66.0%、38.0%、20.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字2=6.000、19.010、9.013、6.061,P

      手術后患者的護理范文第5篇

      【關鍵詞】 外科手術;術后疼痛;護理

      疼痛是與組織損傷或潛在的組織損傷相關的不愉快的情感體驗,是一組復雜的病理和生理改變的表現,給患者帶來痛苦,甚至可危及生命[1]。近年來臨床疼痛的處理越來越受到重視,由此護理人員應做到有效地減輕患者的術后疼痛,體現護理工作在術后疼痛中的重要性。現將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胃癌手術25例,膽囊手術135例,乳腺癌10例,消化道穿孔35例,下肢靜脈曲張50例,直腸癌35例,其他手術215例,年齡3~81歲;對患者出現術后疼痛的需認真分析術后疼痛原因,判斷疼痛的程度,根據個體差異進行有針對性的止疼方案。本組患者經精心護理均全愈出院,護理效果較好。

      1.2 疼痛的原因 切口疼多發生在麻醉清醒至24 h內,麻醉作用消失后,組織的損傷仍在持續地釋放產生疼痛的物質,手術的部位和性質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術后疼痛的程度,特別是上腹部、胸部、、直腸和背部等部位的手術,出現嚴重的術后疼痛最為頻繁[2];切口張力引起的疼痛,如翻身、咳嗽等,多在術后2~3 d;腸蠕動引起的疼痛一般在術后3~4 d,是胃腸功能恢復的標志;情緒和環境也是術后疼痛的因素,安靜、舒適的環境可增強患者對疼痛的耐受性。

      2 護理

      2.1 心理護理 術前向患者介紹手術的一些情況,如術后身上帶有管道的種類、部位、用途以及術后手術切口及引流管處會疼痛,并向患者介紹一些鎮痛知識,使其對術后疼痛有了充分心理準備,有助于減輕術后疼痛[3];患者術畢回病房后,告訴其手術進行很順利,解除其思想顧慮;護士耐心回答患者的疑問,及時糾正患者的恐懼心理;有疼痛感覺的患者,在病情許可的情況下,訓練使用各種減輕疼痛的技巧,如練習深呼吸、聽輕音樂、看電視等,并注意各種護理操作輕柔敏捷,減少環境噪音的刺激,以創造良好的治療及休養環境,使疼痛獲得最大程度的緩解。

      2.2 護理評估 觀察術后患者的癥狀,如痛苦面容、出汗、血壓升高、呼吸脈搏加快等,認真聽取患者的主訴,評估患者疼痛是否減輕或加重、鎮痛效果如何等;對于疼痛性質明顯的術后疼痛應采取預防性用藥,定時給藥,給藥時應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及動態變化,尤其是第1次給藥后,了解患者的不良反應以確定其用藥劑量[3]。

      2.3 基礎護理 注意術后患者變換,協助患者翻身,坐起時動作應輕柔,應將一條結實的布帶系在患者床尾欄桿上,讓患者坐起時拉緊帶子,以減輕胸腹用力而帶來的疼痛;防止患者各種管道引起的疼痛,要妥善固定,定期換藥,防止傷口感染;向患者說明肌肉松弛是緩解疼痛的方法,消除患者對止疼藥的依賴性;鼓勵患者咳嗽,講明痰液滯留肺內的危害;如腸蠕動引起的疼痛,應向患者說明是胃腸功能恢復的標志,使患者對康復充滿希望,忽略疼痛;在執行護理技術操作中,動作輕柔,盡量避免醫療器械撞擊。

      3 討論

      3.1 正確評估疼痛 人對疼痛感受的個體差異性較大,影響因素較多,每個人對疼痛的描述不盡相同,術后疼痛治療不完善可導致患者發生嚴重的病理生理改變[4]:疼痛可導致患者的交感神經系統興奮,還可能導致高血壓、冠脈痙攣等嚴重后果;胸部和腹部術后患者疼痛影響咳嗽和排痰,導致潮氣量和功能殘氣量減低,發生肺不張,甚至肺炎等并發癥;疼痛可導致心臟做功增加和全身阻力增加。進而導致心臟缺血事件的發生;可能激發胃腸功能障礙,如出現惡心、嘔吐等;術后疼痛活動,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的危險加大;術后劇痛是反應性精神障礙的重要因素。

      3.2 術后疼痛護理存在的問題 護理人員對術后疼痛的危害認識不夠,患者對疼痛的訴求和認識不清,僅滿足于手術的療效,而忽視疼痛,或將疼痛視為必然,護理人員應引導患者認識疼痛對機體的危害,教患者一些緩解疼痛的方法以減輕疼痛[5];護理人員要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及臨床實踐經驗,完善術后鎮痛的護理,要先明確疼痛的性質,評估疼痛的原因,避免盲目性,由于性別、年齡、職業、文化的不同,對術后疼痛的耐受程度和心理反應也不同,護理人員應給予個體化的護理,提高患者的舒適度,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改善預后[6]。

      參 考 文 獻

      [1] 王元華.手術后患者疼痛護理.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7):155-156.

      [2] 馬曉文.外科手術后疼痛護理.中國傷殘醫學,2008,16(2):107-108.

      [3] 戴佩榮.疼痛護理的研究現狀及護理.天津護理雜志,1999,4(7):177.

      [4] 黃攀麗.病人術后疼痛護理的研究進展.護理研究,2007,21(7):1892-1893.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麻豆天美|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AV夜间福利香蕉149| 亚洲乱妇老熟女爽到高潮的片|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亚洲成年人免费网站| 亚洲成电影在线观看青青| 久久久亚洲裙底偷窥综合| 99人中文字幕亚洲区|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影院| 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有坂深雪 | 亚洲成av人影院|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ⅴ香蕉| 久久久青草青青国产亚洲免观| 国产亚洲自拍一区|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久久亚洲国产欧洲精品一|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热久久| 亚洲精品资源在线| 2017亚洲男人天堂一|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不卡| 亚洲成av人无码亚洲成av人| 在线观看亚洲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产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a| 久久青青成人亚洲精品| 亚洲狠狠ady亚洲精品大秀| 亚洲一卡2卡3卡4卡乱码 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小| 亚洲av无码不卡私人影院|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亚洲成人一级电影| 亚洲AV无码AV吞精久久| 久久久久久A亚洲欧洲AV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