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初一地理課的知識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構建貫穿地理課堂的知識結構主線,可以最大程度綜合各種載體的地理信息,使課堂結構更加豐滿、科學、合理,最終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地理知識體系。
一、以空間為主線凸顯知識體系的整體性
在初一地理上冊《地球公轉》教學中,通過對教材中地球公轉的圖片觀察,學生首先看到的地球表面的空間結構主要是由幾條特殊緯線構成的四個溫度帶。通過對知識的分析與整合,就可以進行這樣的編排設計:本課的知識結構框架是由一條豎線(由4個溫度帶構成,是主線,呈縱向線型分布)和4條橫向線組成,其中4個溫度帶構成本課主線上的4個知識點。以這4個知識點為基點,按著因果關系為順序由五個知識層次構成了橫向知識鏈。通過這樣的編排設計,整個知識結構層次清楚,知識譜系關系密切,縱向有對比,橫向又注重了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學生極易理解和掌握。
二、以情節為主線使知識生動起來
教師根據教材中闡述的知識內容,把知識重新編排組合,建立新的知識框架結構,然后想辦法使教學課堂結構情節化。將抽象的知識、枯燥的課堂教學賦予形象化、故事化、趣味化和生動化。
初二下冊《臺灣》一課,筆者就設計了這樣情節化強的獨幕劇:筆者扮演的是一家投資公司的經理,打算到臺灣考察投資項目,順便游覽臺灣的風景名勝。課代表充當的是導游的角色。首先是準備階段,到臺灣需要哪些衣食住行方面的用品,“導游”邊介紹用品邊從臺灣的位置、氣候、地形地勢、風土人情等方面說明預備這些用品的原因。然后,“導游”利用幻燈片、視頻等方式帶“我”走進臺灣,首先游覽的是臺灣的風景名勝,然后“考察”的是臺灣的農業,包括各種熱帶經濟作物的種類、分布及原因,最后“考察”的是工業,包括工業特點、分布以及工業的發展狀況等。在考察的過程中,緊扣教材及學習目標不時拋出各種問題,要求“導游”回答或讓觀眾(全體學生)討論,學生熱情很高,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
三、以邏輯為主線體現知識結構的層次性
初二地理下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學中,通過準噶爾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的景觀圖片的展示導入新課,學生不但了解了新疆的地形特點,還知道新疆的一個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馬上一個問題就出現了:為什么干旱?通過對原因的探究,自然就總結出新疆的氣候特征,接下來的話題自然而然地就會過渡到“水源”上,通過對水源分布的分析,來了解新疆河流對人口分布、畜牧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并引出“坎井”,以及綠洲農業的特點及分布。最后通過對沙漠的治理的了解,再一次回到新疆的景觀展示上。
本課從新疆景觀圖片入手,從一個知識點推導出另一個知識點,各個環節之間以因果關系為序,邏輯性強,呈現出一個完整的知識鏈,體現了知識的層次性,知識體系完整。
關鍵詞:初中 地理 教學
我國基礎教育要求改變“應試教育”的偏向,強調著眼于提高公民素質,為基礎地理教育提供了大好的發展前景。地理作為一門邊緣學科,要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根據地理學科自身的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融感情、知識、能力于一體,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一、“情感”因素在地理教學中不可忽視
初中地理教學意識的更新和教學技能的提高,需從地理教師的主客觀兩方面進行加速。目前,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地理教師往往拘泥于教材,強調地理事實的記憶和地理思維的嚴謹,缺乏生動活潑的地理情趣,也就是過多注重了知識目標而忽視了情感目標。但對于初中生而言,學習動機、學習目的性還不強烈,愉悅、興趣是他們學習的一種驅動器,甚至對地理老師的好感也會成學習的驅動力。
二、“電化教學”、“互動教學”應用于課堂
電化教學是利用幻燈機、錄像、電影等各種電教手段來幫助學生認識復雜的地理事物。地理內容廣泛復雜,時間的長久性、空間的無限性及現象的抽象性、間接性的特點,決定了地理教學的綜合性、復雜性、困難性。而電化教學正好能解決這些教學上的問題。
1、化虛為實。比如,在講“中國的商業和旅游業”這一章節時,筆者曾在兩個班采用不同的嘗試。甲班按步就班細講課本中的每一個知識點。乙班只放了兩段錄像,一段是中國商業發展史及當今商業形式和商業發展成就,另一段是關于中國主要旅游景觀的介紹。結果兩個班的反響截然不同:甲班學生覺得枯燥乏味。而乙班學生因有“走馬觀花,身臨其境”的體會,所以,除能掌握本節內容外,還對地理這門學科大感興趣。
2、互動教學“更應在地理教學中得到體現。時代進步了,學生的學習環境也變化了,特別是地理知識傳播的渠道更廣了,地理課已經不再是學生獲取地理知識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師應該轉變教師角色,改變過去教師單向講授為主的習慣教法,將師生互動教學引入地理課堂教學,堅持”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授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后“的原則。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點,他們很樂于參與教學過程。可以把學生組織起來親歷這些過程。如進行學生地理新聞會和點評活動,地理角色扮演、課堂討論等活動既活躍又深入。
三、改革教學方法,注意理論聯系實際,提高教學質量
把漫畫形式或者游戲課的設置溶入教學。現在中學地理教材中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是有豐富多彩的插圖:地圖、統計圖表、圖畫、漫畫等。其中漫畫以其新穎別致的特點在教材中倍受學生的青睞,當然,對于一個初中學生來說,對漫畫的理解能力并不是那么深刻,可能還只局限于表面現象。老師必須利用學生這種對漫畫的好奇,正確地引導學生分析畫面,剖析出漫畫所表現的實質問題,真正把這種吸引力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如在講授初一地理第六章第二節關于“人口增長所帶來的問題”時,首先,讓學生閱讀教材中“苦難的母親”漫畫,要求學生閱讀圖中內容,提示學生既要注意圖中的每一個細微內容,又要回顧前面所學習過的關于世界人口的發展問題。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教師要及時地對一些同學認識上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最后,由老師作總結,在肯定同學們認識的同時,還補充一些相關的內容。經過這樣的嘗試,學生大多數能很好地掌握知識,反響也很好。可見,這種教學,重在強調學生在接受感性認識之后,再對知識進行理性化的教學,這樣做有利于學生對新知的認識和積累。游戲課就是把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寓地理知識的教學于游戲之中,通過生動活潑的方式激發學生興趣并獲得知識。
要促進教與學的雙方“互動”面,在實踐中促進地理課堂教學水平的大面積提高。總之,以科學發展觀,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通過互動的地理教學與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識聯系,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的能力,最終使學生從“認識地理”到“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的海闊天空。
參考文獻:
〔1〕徐立松.孟勝修,王燕津,李通《中學地理教學方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北京教育(普教版),2007,(6).
〔2〕張振國.連榮地《新形勢下中學地理教學現狀及對策》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9,(3).
〔3〕王占琦.《中學地理教學的點滴體會》河南教育,2008,(7).
關鍵詞: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圖像教學
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圖像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內容,也是地理學科的一門語言,還是進行地理信息表達的一種比較特殊的方式。除此以外,學生還可以利用圖像進行地理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圖像教學是教學中的一大特色,幾乎所有初中的地理內容都可以使用圖像表達。這就要求地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正確引導學生認識圖像和使用圖像,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學生獲得全面直觀的地理信息。為此,教師要重視圖像教學方式的運用,培養學生認知圖像的能力,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
一、圖像教學的意義
圖像教學已經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了很長時間,這并不是一項新型的教學模式,只是經過了漫長的發展人們發現其產生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在初中地理教學中,使用圖像教學是一件必然的事情,它不僅能夠將抽象的文字知識點轉變為具體的圖像,而且能夠提升學生對圖像的理解能力,進一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積極性。
1.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地理思維
對于地理學科來說,教材中的文字內容一般都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初中學生不管是在生理上還是在心理上都準備得不夠充分,所以在學習中無法將地理知識全部掌握,所取得的效果也不盡如人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將圖像教學應用其中能夠將原本比較抽象的文字信息轉變為具體的圖像信息,使學生在提升知識理解能力的同時,也能夠對整個地理空間概念有相應的理解。比如,在對人教版初一地理經緯度內容進行講解時,由于教材中對于經緯度的概念講解得不夠明確,所以學生很難將其掌握并進行應用,因此,我在講解的時候用一定的圖像吸引學生,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圖像的使用能將抽象的文字概念變得更加具體,學生在學習時會更加容易。
2.能夠豐富地理教學內容,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地理教學過程中含有非常多的地理圖像,地理教師應該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利用各種形式的圖像教學來調動課堂教學的氛圍,并以此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內容多樣和豐富的圖像能夠在最大限度上給學生帶來視覺上的享受,也能夠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對地理知識進行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圖像教學的類型
1.地圖教學
在地理教材中,地圖是最常見也是最重要的插圖,是學生進行地理學習最重要的工具。教師在教學時首先應該了解基本的讀圖要求,然后運用自己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其次教師應該對地理事物進行定位,根據具體要求找到地理中的海陸位置以及經緯度等,帶領學生尋找其中的地理現象以及各項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系,使學生對地理事物的認識更加深刻。最后,教師還應根據大綱要求讓學生對各項事物的具體空間分布特點進行記憶。
2.示意圖教學
在地理教材中,地理圖像基本上都是成因示意圖,該項示意圖主要對地理現象以及地理事物的形成等進行闡述,它一般伴隨著統計圖一起出現。在對該圖像進行教學時,教師應該先讓學生明確其中地理事物所處的基本位置,然后讓學生對各項要素的狀況進行深入分析,最終使學生明確地理現象的發生過程,并且找出其發展的基本規律。
3.景觀圖教學
在初中地理教材中,景觀圖像一般分為攝影圖以及描繪圖。兩種進行比較,一般攝影圖真實感比較強,而描繪圖一般是突出重點內容。景觀圖最能吸引學生。由于地理環境自身的復雜性以及廣闊性,導致很多的地理形象以及具體的地理事物學生無法想象,這時候教師就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景觀圖,增強地理事物的直觀性,使學生的理解進一步加深。
4.統計圖教學
統計圖一般需要借助于數字資料,能夠直觀反應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系。使用該圖像進行地理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現象以及地理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對該圖像進行認真分析還能夠推導出一定的地理現象以及地理事物所表現出來的特征。
三、圖像教學的步驟
1.新課的導入使用圖像
新課程導入不光是課堂教學的開始,還是進行課堂教學最關鍵的部分。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將圖像運用到新課程的導入中,能夠將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學習興趣激發出來,讓課堂變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在進行導入時,教師應該選取一些具有藝術性質、感染力比較強的圖像,這樣的圖像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在選擇好圖像之后,教師還應該設計出與圖像內容相符合的引言,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2.設置疑問的時候使用圖像
在課堂教學時,教師經常會設置一些問題,這樣能夠激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思考,給學生一種目的性的導向。在設置疑問時,利用圖像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知識時將圖像和知識結合在一起,最終在理解圖像的基礎上獲取一定的地理知識,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建立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在這一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設置出一些比較具有價值的問題,將學生的思維激發出來,引導學生進行認真思考,并且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3.教學生如何進行圖像分析
在進行圖像教學時,對圖像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對圖像進行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對圖像信息進行提取,使學生能夠獲得一定的理性知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明確圖像中基本的地理現象以及一些地理事物的特點,還要讓學生掌握分析圖像的基本方法。
4.教學生如何進行圖像比對
這一環節主要就是對同一幅圖像以及同類型的圖像進行對比,在進行對比時,主要對其中的內涵以及基本的形態等進行比對,從中找出一定的差異以及相似的地方,最終使學生對圖像以及圖像中的地理意義理解得更加深刻和全面。
四、圖像教學應該注意的問題
1.將圖像不斷完善
在進行實際教學時,教師一般都會按照教學需要制作出很多模型以及各種掛圖等。教師應該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按照一定的方法將圖像利用好,在課堂教學時,也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加深學生對圖像的理解,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被充分激發出來。
2.讓學生在黑板上繪圖
讓學生在作業本上進行繪圖能夠加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及認識,讓學生去黑板上進行繪圖能夠及時糾正學生對地理學習的態度。地理教材中文字部分的敘述一般會非常難記,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使學生培養出一定的地理思維,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將文字內容轉化為具體的圖像內容并繪制出來。這樣能夠幫助學生進行有效記憶,也能夠培養學生基本的畫圖能力。
3.養成用圖和看圖的習慣
在進行圖像教學時,作為地理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經常看圖并且學會用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引導學生在教材的圖像中找出各項地理事物,然后通過讀圖的方式確定這些具體地理事物的基本特征及分布位置等信息。只有這樣才能夠將教材的內容全部融入圖像里,使學生對地理知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只要學生養成了讀圖和用圖的良好習慣,就能夠將自身感官對于地理知識的理解記憶全部調動起來,最終提升地理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