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初中地理學科教學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發展思維、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原動力。地理課要活起來,首先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學生的興趣不是天生的,應該采取多種多樣的方法加以調動。例如,教學“云貴高原”一般包括云貴高原的位置和分布、地形和氣候特點、多民族雜居的原因和現狀三部分內容,在導入新課時,可以先不講這些內容,而是運用抒情的語言描繪云貴高原的美麗風光,然后提問:“同學們,你們想不想去那兒旅游?”學生們一致回答“想”,然后教師繼續說“要去那兒旅游,首先要了解它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氣候特點。”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很容易地被調動起來了。接著教師可以出示教學地圖,培養學生對地圖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觀察地圖的積極性。農村初中生家里很少有地圖,因而對地圖很好奇,教師要抓住契機引導,如果不加以引導興趣很快就會消失。通過引導,學生對地圖產生了興趣,教師還可以適時提出一些能激發學生閱讀地圖興趣的問題,加深學生的理解。有了逐步認識以后,就應該給他們講解地圖和一般圖畫的區別,講解地圖上的比例尺、圖例、注記這些基本要素。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閱讀地圖的能力,也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地理課堂變得輕松愉悅。
二、善于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
傳統地理教學由于教學手段的限制,學生看到的大都是一些抽象的語言文字,如果教師不注意調節,地理課就會變得枯燥無味。現代信息技術大大改變了教學的陳舊模式,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例如,學習“云貴高原”,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中國地形,讓學生找出云貴高原的位置。在講解云貴高原分布時,也可先讓學生在畫面上觀察云貴高原分布在哪兩省境內,了解云貴高原中的“云”指的是云南,“貴”就是貴州,然后進一步觀察出云貴高原地形自東向西升高這一特點。由于采取了形象化的手段,課堂就會變得生動活潑。
三、善于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
新課改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因此地理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展開分組討論和合作學習,這樣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學習能力。例如,關于氣候類型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不同氣候類型的差異。另外,針對目前的世界氣候大會,讓學生對環保與氣候等有關地理問題展開討論與辯論,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與動力。又如,運用比較法也可突出地理學的地域性與綜合性的特征,在激發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尋找地理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特別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對地理現象和地理過程的綜合影響。
四、善于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不僅能調動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主動去探究地理問題的創新精神,還能夠開發學生的各種潛能,而且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形成獨立人格。因此,教師要千方百計為學生創造寬松的學習環境,增大地理教學的開放性,結合本學校和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開展地理實踐活動,特別是野外考察等活動,使學生親身體驗地理知識產生的過程,增強學生地理實踐能力。課堂上則可適當地組織,如猜地理謎語、政區拼圖、講地理故事會、在地圖上旅游、環境狀況調查、資源調查等活動。還可以組織學生自主繪制地圖,讓學生實地勘察并親手繪制學校平面圖,或者利用泡沫塑料、沙土等制作地形模型等。這些活動激發了學生力爭上游的心理,活躍了課堂氣氛,愉悅了學生身心,同時增強了學生的地理空間思維能力,建立了課堂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培養了學生學地理、用地理的意識與習慣。這樣,地理教學就會變得越來越生動,學生就會逐步喜歡地理,進而學好地理。
五、總結
彭東老師堅守教壇近30年,把自己最美好的時光獻給了偉大的教育事業。他遵紀守法,廉潔從教,自尊、自愛、自律、自強,一步一個腳印地踐行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展現了一個人民教師的人生價值。雞場坪民族中學于1998年9月成立,各項工作連年上臺階,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成績喜人,全縣榜上有名,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彭東等老師們的默默奉獻。他2001、2002、2003、2004、2007、2008,年度考核均為優秀;2006年被學校評為數學學科帶頭人,同年被評為數學優秀輔導員;2007被評為鄉級骨干教師;2008被評為鄉級先進教育工作者;2009年被評為鄉級兩基工作先進個人;2010年被縣招辦評為招生工作先進個人;2010年被列為縣級骨干教師培養對象; 2011年被評為鄉級先進教育工作者;2012年被列為市級骨干教師培養對像。
思路決定出路 點滴鑄就輝煌
彈指一揮間。這個當年風華正茂的年輕小伙子――彭東,陪伴他渡過30個春秋的是嘰嘰咋咋的粉筆聲和三尺講臺,一屆屆從幼稚走向成熟的同學們。現在的他,額頭上布滿了皺紋,黑發變成了白發。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師,一如既往地堅持在教育崗位,孜孜不倦。他的精神食糧是“教書育人。沒有知識教什么書,沒有學生育什么人。”早在上世紀80年代,彭老師就對班級貧困生開始幫扶,他的理念是“少抽一包煙,少喝一瓶酒,成就一個人”。那怕是小小文具,微小的點滴都能給學生帶來無限的生機。一位離校較遠的學生星期六放學后餓著肚子趕回30里路的老家才吃飯,他得知這一情況后,立即留住學生在他家吃飯再走。這位學生就是現在華夏中學的李向陽老師。開學一月不來上課,經過家訪,他得知孩子含淚祈求,父親在沉默,差20元學費不敢來報名,彭老師當時表態:“我出。”這就是現在在盤縣看守所工作的朱家興。還有民中的教師王春艷、金華維、盧國棟等人都有他付出的愛心,他不讓一個學生因困難而退學、停學。近30年來,他幫扶過學生400多人。在他的愛心幫扶下,每年在班上舉行一次獻愛心活動,無論多少,有愛就行,成就了一個個學生的求學夢。1996年,彭老師受到大連來我校支教的張冰、曹玲老師的高度評價,感化了身邊的一批人,致使這根愛心“接力棒”一年一年的傳下去,把愛心獻給最需要的人,實現了心連心共同克服暫時困難、手拉手共同走完學業路。他的點滴行動,正踐行了金秋助學募捐活動的愛心工程,這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具體實踐,也是他的人生價值的具體體現。
刻苦專研 提高自我
彭老師在上課之余、工作之余,總是擠出時間學習業務知識,不斷洗腦,加碼充電,更新觀念,目前正在接受專升本函授教育。他對記者說:“厚積才能薄發,深入才能淺出。只有登上絕頂,方能一覽眾山小;只有技術高超,方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趨勢下,對傳統的教學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教師不學習,教學無新穎。為此,他于2006年9月主動參加“中小學教師新課程國家級遠程教育培訓項目”學習培訓,把學到的新思想、新理念應用到教學中。2007年7月又參加了“新課程遠程研修”項目初中數學課程的學習,表現良好,成績優秀。他的課堂教學富有活力,語言生動、流暢、通俗易懂,管教善導。在教學中求創新,在活動中促發展。有機滲透德育教育,做到了在教書的同時又體現育人。所任教學科成績跟同級同類學科相比均居全鄉第一,全縣榜上有名。他多次上公開課、觀摩課,受到全校師生的一致好評。聽過他的課的人都說,他的課輕松易懂,課堂充滿生動和激情,充滿智慧和生機。
彭東2005年撰寫的《班主任工作點滴之我見》在六盤水報刊發表,2006年撰寫論文《啟發式教學初探》在盤縣九屆教師教學論文大賽中榮獲二等獎,2008年撰寫論文《農村中學生輟學原因與對策》在中國基礎教育系統課程改革成果大賽活動中榮獲三等獎,2009年撰寫論文《淺談教育改革中名校的成長過程》在國家級《學周刊》發表并且榮獲二等獎,2010年撰寫《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會尋求“長流水”》在《中國教育科學》發表并且榮獲一等獎,2010年撰寫《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國家級《學周刊》榮獲二等獎,2012年撰寫的教學設計《一元一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在全國教育系統優秀論文評選中榮獲三等獎,2012年論文《培養學生健康的飲食習慣》在中國基礎教育系統“青年優秀論文”評選榮獲二等獎,2012年撰寫初中數學教學設計《反比例函數及其圖像》在國家級刊物發表。他2009年4月申報的《培養學生健康的飲食習慣》課題已被審批,將于2012年12月結題;2012年申報的《指導學生探究性學習方法研究》2012年7月已被審批,將于2015年結題。結合校本教研,他提出的“把學習當成享受”、“個性化教學”、“感恩教育”等課題正在討論和申報之中。
舍小家 顧大家 愛校如愛家
貴州教育家汪廣仁教授曾說過:“一個好校長決定一所好學校,一個好老師成就一批好學生。”接近30年的教育歷程的彭老師,擁有一顆愛心,對教育事業充滿激情,為孩子們撐起了一片藍天,他是領導放心、同事喜歡、學生尊敬、家長贊譽的優秀教師。在條件艱苦的民中倡導搞校園建設,作為后勤主任,他帶領師生撿石頭、鋪校路;共植樹、造林蔭;鋪草皮、當綠化;鋪磚塊、砥硬化;挖高處、填凹處。每天迎著陽光來,踏著月色歸,度過最困難時期,為學校節約資金上幾十萬元。他與民中同成長、共患難,今天的發展規模離不開他灑下的血和汗。民中14年來的校長看在眼里,想在心間,他是多么的敬業啊。彭老師工作細心、出色,被借用兩基辦主抓兩基工作,他不推諉,他的信念就是服從。2003、2004年的兩基工作人人知曉,他辦公室燈光通宵達旦是常事。數據要準確,邏輯要嚴密,佐證要齊全……他全身心投入兩基,忘我工作。自己80高齡的母親,生病被多次送進醫院,他卻無時間照顧。曾記得2004年5月18日的這天,他媽媽昏倒幾次,可他在椅柯小學查資料,帶殘疾的兄弟無法照管,妻子埋怨、兒女反對、寨鄰譏諷。此時此刻工作的壓力與媽媽的病情就像刺在他心上的雙刃劍。老家(普古鄉)離學校30多公里,晚上用摩托車帶步看望母親,陪伴他的是星星、月亮,真是令人感動啊。第二天清晨忙碌而歸,依然摯著地工作。沒有星期六、星期天,只有昨天、今天和明天,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2010年孩子高考不能去看望,他在籌備中考工作。別家孩子辦狀元酒,他在梳理兩基資料。別人父母送孩子上大學,他孩子呢?只能孤單而去,他太忙,要報送兩基大表。真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工作干好了就是他的心愿。他的工作得到鄉黨委、政府的認可,縣教育督導室主任楊應學、方德耀,縣教育局黨組書記王德克,市教育局崔股長、楊秉云股長、朱大權局長、教育廳基礎教育處皮處長等領導檢查他的工作后,表示非常滿意。2010年縣里把他評為兩基先進個人,他卻把指標讓給其他同志。別人說他傻,他卻說:“功勞不是我一個人的,只要同志們積極配合工作,覺得快樂,我就滿足了。”
不辭辛勞播桃李 只為秋碩滿神州
他除了致力于教學及相關工作外,擅長于學生管理,18年的班主任工作做到了“愛、嚴、細、實”相結合。他在一次值周時,顧常路同學想逃脫晚自習推病請假,他的方法是“你先休息一下”。過幾分鐘,他把藥買來了。該生感到內疚,對不起老師,久而久之由差生轉變成了優生,現已在政府工作。他對后進生轉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轉化率達100%。特別是初三,學生的心理、思想變化大,他注重思想與前途教育,培養學生團結拼搏、友愛互助,帶出了一個又一個班風正、紀律嚴、學業優秀的班集體,輸送到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學生上千名。他得到的評價是:“我們的孩子交給彭老師放心,即便不能成為優質產品但也不會是次品。”2001年班級一位基礎、智力都不錯的學生施建平,卻好動、無組織紀律觀念。該生受其教誨后初中畢業考上了貴陽師范學校,現任我鄉移山小學校長。2006年秋季開學時,有兩位學生無興趣學習,還曾經幾次想退學。彭老師多次找他們談心,且進行家訪,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認真做出了勸導,幫助他們完成了學業,并且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盤縣二中。他們經過三年的努力考上了大學,入學后給彭老師來了第一封信:“彭老師,我迷惘時,你給了我勇氣和信心;我成功時,你給我敲響了警鐘……我非常感謝你!彭老師,沒有你的辛勤勞動,就沒有今天的我。對于老師的感恩之情,我無法用文字表達……”很多學生受其熏陶紛紛投身于教育事業當教師,有的回到盤縣這塊大地上與他成為同事(如民中蔣家紅、六中牛開江、板橋中心校郭政、滑石中學黃琳等),一起并肩耕耘“圣壇”。他的工作得到了社會的肯定,贏得了黨和人民的無數贊譽。許身孺子終不悔,嘔心瀝血育英才。他迎來一批批學生,又將一批批學生送進高一級學校深造,他感慨:“能將全部的愛傾注到學生身上,在傳授給他們知識的同時,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我真自豪!我甘愿化作無聲的細雨去滋潤那一棵棵幼苗,促其茁壯成長!”
鮮花只有佩帶在像彭東老師這樣的人胸前,才永遠不會枯萎。這樣的老師被評為優秀老師,才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