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白蘿卜栽培技術要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加工型蔬菜;豇豆;白菜;蘿卜;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643.4;S634.1;S631.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 1007-5739(2011)22-0126-02
涇縣生產醬菜的歷史悠久,醬菜自古以來備受人們青睞,被列為饋贈親友和宴席上傳統調味佳品,尤以香菜、芝麻蘿卜條、生姜、大蒜聞名。近年來,腌豇豆銷量不斷上升,與香菜、蘿卜條成為涇縣醬菜加工的當家品種,帶動當地加工型蔬菜生產的發展。目前,涇縣的加工型蔬菜種植面積已超過666.67 hm2,豇豆―白菜―蘿卜的高效栽培模式逐步形成。
1茬口安排
豇豆于3月底4月初直播,6月中下旬開始采收,7月中下旬采收結束,產量達30~45 t/hm2。8月上旬撒播白菜,45 d后可采收,產量達45~60 t/hm2。9月底至10月初撒播蘿卜,12月采收,產量達60~75 t/hm2。此栽培模式成本低,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2栽培技術要點
2.1豇豆
2.1.1品種選擇。作為腌制加工原料栽培的豇豆品種,首先要求選擇腌制加工后的豇豆產品色澤翠綠,商品性好,其次是選擇產量高的品種。因此,應該選用莢果細長、色澤綠白、籽粒細小、結莢率高、陸續結莢期長的優質、高產、無限生長型的品種,如之豇28-2、博王特豐、加工七號、高產四號等。
2.1.2種子處理。播種前精選種子,并曬種1~2 d[1]。一般采用干籽直播,也可用25~32 ℃溫水短暫浸種1~2 h,當大多數種子吸水膨脹后,撈出晾干表皮水分播種。
2.1.3播種。采用露地直播,播種深度3~4 cm,上面覆蓋2~3 cm細土,覆土后輕輕鎮壓,然后覆蓋地膜。直播每穴4~5粒種子,用種量22.5~30.0 kg/hm2。行株距60 cm×30 cm,約5.25萬穴/hm2,每穴保留3~4株苗,保苗量15萬株/hm2左右。
2.1.4田間管理。當蔓長20 cm左右時要及時插架引蔓,一般搶雨后進行插架,宜在晴天中午或下午進行引蔓,早晨引蔓易折斷蔓葉。開花結莢期必須加強田間管理,調整好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關系。進入初花期,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同時進行,但初花期不澆水,第一花序結莢后重施肥1次,追施腐熟人糞尿30 t/hm2,促使多開花結莢。進入結莢盛期(即采收期間),每隔4~5 d施入糞水1次,共3~4次。每次施尿素150 kg/hm2、硫酸鉀75 kg/hm2,或50%人糞尿15 t/hm2,同時用0.3%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施。結莢后期植株出現衰老,要及時摘去下部的病老黃葉,以改善植株的通風透光條件。
2.1.5病蟲害防治。豇豆的病蟲害主要有病毒病、銹病、蚜蟲和豆莢螟等,重點是做好豆莢螟的防治[2]。豆莢螟成蟲喜在花蕾及生長勢強的植株上產卵,初孵幼蟲蛀花危害,在花朵盛開時用藥是最佳時機。最佳施藥時間為7:00―10:00, 5~7 d后再進行第2次施藥,施藥時對于地面的落花落莢也要進行噴霧處理。可選擇使用的農藥主要有2.5%功夫(氟氯氰菊酯)乳油1 000~1 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15%杜邦安打濃乳劑3 000倍液、5%卡死克或抑太保乳油1 000倍液,必要時進行輪用或混用。嚴禁施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并注意用藥安全間隔期。
2.1.6采收。豇豆開花后第10~12天即可采收豆莢,此時采收莢果柔嫩飽滿,籽粒尚未顯露,適合加工。采收要及時,以防莢果變老和植株早衰。
2.2白菜
2.2.1品種選擇。作為制作涇縣香菜原料菜栽培的白菜,應選擇梗長扁、葉短少的白菜品種,如杭州高桿白。
2.2.2播種。采用露地直播,用種量為4.5~6.0 kg/hm2。播種密度要適宜,如果密度大,易出現高腳弱苗。播后用細土覆蓋1 cm左右,上面再蓋一層薄薄的稻稈,有利于保濕,且確保澆水時種子不濺出土面。
2.2.3田間管理。秋旱季節,每天要澆水保濕。每5~7 d可用腐熟人糞尿淋施[3]。子葉展開后開始第1次間苗,保持苗距2~4 cm,真葉出現后再進行第2次間苗,間苗后苗距在13~15 cm,保證苗數在27萬~30萬株/hm2。每次間苗后可追施稀薄人糞尿或蔬菜專用復合肥90 kg/hm2。澆水掌握輕澆、勤澆的原則,澆水在8:00前、17:00后進行,防止爛菜[4]。
2.2.4病蟲害防治。在采收前7~10 d應停止施肥,以使組織充實。否則后期肥水過多,組織柔軟,不適于腌制。要注意防治白菜病毒病、軟腐病、蚜蟲、菜青蟲和小菜蛾等。
2.2.5采收。45~50 d白菜單株重0.3 kg左右即可采收。
2.3蘿卜
2.3.1品種選擇。用于制作蘿卜條的蘿卜,要求蘿卜中含水量不宜太足。浙大長類的蘿卜雖產量高,但不適合于加工蘿卜條,而圓白蘿卜品質好,產量低[5]。通過多年種植經驗,當地蘿卜品種中一種形似露頭青的白蘿卜,單個重最高可達0.5 kg,肉質細嫩,含水量中等,適合加工。
2.3.2播種。一般采用露地直播,用種量9.0~10.5 kg/hm2。
2.3.3田間管理。蘿卜出苗后,在2~3、4~5、6~7葉時進行2~3次間苗,間苗后苗間距保留20 cm左右,保證苗量達10.5萬株/hm2。蘿卜生長期需水量較多,水分的多少與產量高低、品質優劣有很大關系。因此,要根據蘿卜各生長期的特性及對水分的需要均衡供水,切勿忽干忽濕。一般幼苗期要少澆水,以促進根向深處生長[6];葉生長盛期需水較多,要適量灌溉,但也不宜過多,以免引起徒長;肉質根迅速膨大期應充分而均勻灌水,以促進肉質根充分成長,更加肥嫩。蘿卜對養分也有特殊要求,缺硼會使肉質根變黑、糠心。肉質根膨大期要適當增施鉀肥,可施過磷酸鈣、硫酸鉀各75 kg/hm2或隨水沖施三元復合肥150~225 kg/hm2,在采收前15 d停止灌水施肥。要注意防治蘿卜黑腐病、軟腐病、蚜蟲和小菜蛾等病蟲害。
2.3.4采收。60 d左右,單株重達0.3 kg左右可開始采收[7]。
3參考文獻
[1] 趙愛菊,檀尊社,劉國梅,等.馬鈴薯―早春玉米―夏豆角―西葫蘆高效立體栽培技術[J].河南農業科學,2001(11):31.
[2] 徐耀,潘淑瓏,李新安.日光溫室蔬菜四種四收高產栽培技術[J].河南農業科學,1997(2):37-39.
[3] 劉衛紅,吳海東,路翠玲.大白菜新品種鄭早60的選育[J].河南農業科學,2006(10):88-89.
[4] 余金瑞,慕留奇.蘿卜新品系平豐三號的選育及其特征特性[J].河南農業科學,1994(9):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