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區域醫療解決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在不久前舉辦的以“創新ICT,助力融合醫療”為主題的華為融合醫療論壇上,華為正式了《華為醫療行業白皮書》,對當前醫療行業信息化現狀進行了深入剖析,“融合醫療”也成了與會者津津樂道的一個主要話題。
新應用亟待融合基礎設施
有分析師指出,我國醫療信息化的重心正在發生改變,逐漸由原來的以部門為核心構建IT系統轉變為以醫生、護士的工作為核心構建IT系統。從醫院的角度來看,以病患的需求為核心,建立跨學科的醫療服務平臺日益流行。
論壇上幾位知名醫生都對記者表示,利用信息技術支持并促進醫療業務的開展是必然趨勢。比如,有醫生希望早日從移動醫療中受益:醫生使用平板電腦查房,病人通過平板電腦點餐,將大大提高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改善病人的體驗。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就已經基于華為的解決方案實現了有線與無線網絡的融合,并構建了無線查房系統,從而有效地提升了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
醫療業務、手段和工具的融合,也需要有融合的基礎設施來支撐。華為在ICT融合解決方案領域一直走在業界前列。華為企業業務BG醫療行業解決方案首席架構師溫長城表示,華為希望將其創新的ICT融合解決方案更好地用于融合醫療服務,助力國內數字醫療以及區域醫療建設。事實上,華為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比如福建龍巖人民醫院基于華為的云計算技術構建了醫療云,將原有業務進行整合,實現了無PC辦公,不僅將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而且大大降低了整體擁有成本。
溫長城分析說:“從技術的角度講,醫療信息化的很多解決方案與華為擅長的運營商領域的信息化解決方案有相通之處。華為將多年來在運營商領域積累的技術和實踐經驗運用于醫療領域,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進軍醫療行業信息化領域,急需解決的問題是了解醫療行業用戶的真實需求,將融合的ICT技術更好地用于醫療行業。”
在醫療行業,華為最值得驕傲的資本是融合解決方案,包括服務器、存儲、網絡以及云操作系統等。華為可以針對醫療行業不同用戶的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包括醫療云數據中心解決方案、容災解決方案、有線無線相結合的融合網絡解決方案等。“融合的實質就是互聯互通,保障數據的自由流動。華為的基礎設施解決方案就是圍繞信息融合展開的。”溫長城表示,“華為可以為醫療用戶提供端到端的基礎設施解決方案。”
云計算、大數據剛開始
在醫療行業,云計算和大數據也是關注的焦點。記者從采訪中了解到,大多數醫院的數據總量在10TB以下,而現在常見的大數據應用是PB級的。而且目前很多醫院尚處于數據整合階段,沒有精力或能力去做大數據分析。“目前醫療行業的大數據應用主要集中在區域醫療領域。”溫長城說,“醫療行業正在逐步推動大數據應用,尤其在區域醫療領域,大數據有其現實需求,如醫政管理。”
有人說大數據與云計算是一體兩面。現在許多醫院已經進行了服務器虛擬化,這是否意味著這些醫院的一只腳已經邁進了云計算的大門?
易聯眾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醫療衛生信息化的上市企業,依據國家的最新標準及規范,推出了面向區域醫療衛生新一代的完整解決方案及產品。
國家“十二五“衛生信息化規劃提出了打好三個基礎、建立三級平臺和提升業務應用的總體思路,并先后了《基于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指南》、《健康檔案基本架構與數據標準》、《基于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技術解決方案》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為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奠定了標準基礎,為各地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指導意見。全國各地掀起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的新一輪浪潮。
近年來,各地市的衛生系統信息化建設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總體而言,在廣度和深度方面參差不齊,綜合性醫院的信息化推進速度較快,而公共衛生領域的信息系統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各醫療機構以自己的縱向業務為導向,缺乏統一的規劃,缺少統一的數據標準,使得信息難以交換和共享,形成一個個的信息孤島。從技術應用架構來看,各醫療機構的應用系統缺乏統一的架構,很多功能和應用重復,很多數據在采集和存儲上也是冗余的。這種情況不利于資源的共享和數據的重復利用,容易引起數據的不一致,也加大相關業務部門的工作量,增加系統的維護成本。此外,各級衛生行政管理部門關注的如何提高衛生服務質量、強化績效考核、加強衛生資源管理、提高監督管理能力、加強醫療質量監控、衛生行政管理決策支持、化解疾病風險等方面需求也無法得到滿足。
易聯眾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一體化解決方案正是針對以上問題推出的。
方案簡介
區域衛生信息化的核心是建設基于居民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區域內各級醫療機構通過該平臺可實現互聯互通,信息共享,避免重復檢查,提升醫療質量;病人通過該平臺足不出戶就可查詢居民在區域各級醫療機構的診療記錄、在社區等預防保健記錄及其所在區域外醫院的就診記錄等;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可通過該平臺實時監測各級醫療機構的業務運營情況、疾病診治情況等。
在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中,不僅需對各級醫療機構正應用的系統進行適當升級及接口改造,還需對尚未信息化建設的醫療機構,如基層醫療機構、村衛生所等進行依托區域衛生信息平臺進行一體化的信息化建設。
易聯眾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的一體化解決方案總體架構如圖。
方案主要內容
1.區域衛生信息平臺:提供數據交換與共享、協同醫療服務等。橫向連接區域內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縱向實現與上一級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互通。
2.基層醫療信息管理平臺:面向基層醫療機構,含社區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等提供集中式托管的業務信息管理系統。平臺包含了居民健康檔案信息采集與管理、婦幼保健業務、慢性病管理、基礎醫療等業務功能。
3.居民健康信息管理與服務信息平臺:建立面向全區域內統一的居民電子健康檔案信息管理與服務系統,使醫療服務人員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及時獲取必要的信息,以支持高質量的醫療服務;使公共衛生工作者能全面掌控人群健康信息,做好疾病預防、控制和健康促進工作;使居民能掌握和獲取自己完整的健康資料,參與健康管理,享受持續、跨地區、跨機構的醫療衛生服務。
4.綜合衛生管理信息平臺:建立面向衛生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管、決策分析的系統,使衛生管理者能動態掌握衛生服務資源和利用信息,實現科學管理和決策,從而達到有效地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減少醫療差錯、提高醫療與服務質量的目的。
5.統一門戶應用平臺:為居民、醫務工作者等提供一站式的門戶登錄服務系統。該平臺包含了居民健康信息門戶(或居民健康信息網)、醫療機構門戶、衛生行政門戶。
6.數字化醫院系統:以電子病歷、臨床業務為核心的新一代數字化、智能化的醫院信息管理系統。
7.疾控、婦幼、衛生監督等公共衛生管理系統。
8.與醫療機構及各垂直系統的數據接口和數據交換。
方案主要功能
1.建立區域醫療衛生數據中心,實現區域內醫療衛生信息共享。
2.建立覆蓋全區域的居民健康信息系統。
3.建立區域內各級醫療機構HIS系統或與醫院現有HIS系統接口,整合各級醫院信息。
4.實現區域內檢驗、檢查結果互認。
5.實現區域內醫療機構之間雙向轉診和遠程會診。
6.通過互聯網、手機等方式實現區域內居民健康信息查詢、預約掛號等便民服務。
7.實現區域各項醫療衛生業務情況的實時監管。
8.整合區域內疾控、公共衛生、衛生監督管理等垂直系統,實現一體化區域醫療衛生信息系統。
相關案例
1.成功建設了國內多個地市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項目。易聯眾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居民健康信息系統、區域基層醫療機構信息系統等產品已分別在地市中使用。
電子病歷
密布“地雷陣”
25日上午舉行的電子病歷專場開啟之初,人氣超爆,許多人只能擠在會議室門口駐足聆聽。衛生部頒布的《電子病歷基本規范(試行)》于2010年4月1日正式施行,確實引發了電子病歷產品開發、部署實施、法律合規等方面的諸多疑問與探討。
電子病歷之所以火爆,是因為懸疑多多。
對于電子病歷公司來說,怎么投入力量開發電子病歷產品,如何緊跟衛生部門的政策需求,就是一大風險。醫療業內某知名電子病歷公司的副總裁告訴記者,電子病歷產品并非公司要長久做下去的目標。這讓記者頗感震驚。之所以如此,就拿臨床路徑的電子化產品開發來說,他甚至抱以懷疑態度。“美國制定了100多種疾病的臨床路徑,但是實施起來效果并不理想。”另一家電子病歷公司,北京嘉和美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市場部總經理范可方表示,電子病歷的設計與完善,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臨床路徑的推行,是衛生部的既定戰略。作為與電子病歷系統需求緊密相關的臨床業務規范,其完善性與否,以及對臨床實際業務的響應的彈性程度,將直接影響電子病歷軟件產品的成熟度和易用程度。這些不確定因素,無疑成為電子病歷產品開發過程中的“地雷陣”。
對于醫院用戶而言,不僅同樣面臨政策和需求的不斷調整所帶來的部署成本與風險問題,更面臨電子簽名、無紙化存儲、系統安全、業務流程重組、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等一系列新問題。各級醫院對于電子病歷的關注,迫切需要引起衛生部門高度重視,并盡快完善配套更具體的實施指引辦法。
從減少社會資本浪費、引導衛生行業信息化健康發展的角度來看,衛生部門應當從臨床診療和科研、醫院管理決策、信息系統等角度,綜合統籌和引導,推進電子病歷系統軟件市場的發展,確保醫院和IT供應服務商的良性互動與雙贏。
衛生系統正加速建立電子認證體系。但是,什么是可靠的電子簽名,如何使用可靠的電子簽名保障電子病歷的法律定位,如何確定電子病歷的第三方存管的公允性,醫院所關注的這些困惑,都亟待衛生部門求解。
行業IT領導力
備受關注
27日上午舉行的HIMSS亞太區年會開幕式,現場人氣相對前兩天的中國醫院信息網絡大會遜色不少。衛生部副部長尹力親自到場致辭并參觀展覽。
尹力副部長在致辭中表示,目前衛生信息化不僅地區間發展很不平衡,而且孤島林立,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阻礙行業信息化健康發展。他表示,為此,衛生部一方面積極推動衛生信息標準等技術基礎工作; 另一方面,正積極制訂今后的五年規劃,醞釀重大工程建設項目,強調頂層設計,加大對行業信息化的指導協調力度。
爭取加大財政對衛生信息化的支撐力度固然重要,但是至關重要的,還是衛生部門是否有足夠的信息化洞察力和領導力。正如尹力副部長所闡述,衛生部在過去的一年中,著力推動了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等衛生信息標準建設。但是,限于各種因素,標準本身仍有待積極修訂和完善,醫政、衛生監督、衛生經濟、人事等部門的參與程度偏低,依然束縛著衛生行業信息化的協調發展和可持續性推進。
這一局面,也使得醫療IT市場中的許多具體應用產品的前景變得不甚明朗。雖然IT的頂層設計在加強,但是業務部門的缺位和意識缺位,將使得IT規劃的實際執行效果大打折扣。
HIMSS是醫院數據集成交換(IHE)和互操作性、HL7等的積極倡導者和推動者。不過,當記者問及對于中國衛生部正在制訂的各類衛生信息標準做何看法時,HIMSS總裁Steve Lieber表示自己對此并不知情; 但他堅稱必須依賴IT解決方案提供者的共同參與,才能推動各種信息系統的聯通和數據交換。
HIT加速形成生態分工
一方面是地雷陣,一方面是巨大的潛在IT市場。對于衛生信息化迅猛增長的剛性需求,IT業界仍然抱以信心和參與熱忱。只不過,與幾年前的豪情萬丈相比,一些國際原廠商紛紛調低了姿態,開始強調自身的定位只是解決方案提供商,并且紛紛抱團取暖,在解決方案、渠道等方面采取更多試圖貼近市場的動作,行業生態分工體系加速形成。
微軟公司醫療管理解決方案部大中華區總經理徐暉表示,微軟公司將自身定位為產品和工具的提供者,在加緊推動其Amagal UIS醫療解決方案本地化的同時,微軟也積極尋求與本土醫療IT服務商的合作。目前,微軟的合作伙伴正在北京協和醫院全院部署Amagal UIS――一個醫院數據集成的平臺工具。
5月25日下午,思科公司與天健源達公司舉行了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思科系統(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大中國區商業市場事業部總經理邵巖鳴表示,天健源達將向思科提供研究方面的支持,協助思科打造面向“數字化病區”的創新性解決方案,而思科將對基于思科醫療解決方案的天健源達應用軟件用戶提供獨家支持。雙方還將在成都第九醫院進行試點,為進一步開拓醫療市場做準備。思科還將邀請天健源達參與思科在中國其他省市地區“數字化病區”的實施。
從教育走向全行業
“2009年對于銳捷網絡來說,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一年,我們除了將繼續在傳統的優勢行業如教育、金融行業耕耘外,還將進一步擴展到政府、醫療等行業。這需要合作伙伴的全力支持。”3月20日,在北京舉辦的銳捷網絡2009年合作伙伴大會上,銳捷網絡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中東在主題發言中表示。
這可以說是銳捷網絡的一次大的戰略調整,在過去的幾年中,銳捷網絡一直專注在教育、金融等行業,幾乎離開了其他行業的視野,以致于其他行業的CIO們幾乎不了解銳捷網絡。“但這樣做的好處是,在教育、金融領域,銳捷無論是行業解決方案、品牌知名度還是公司的業績,都獲得了極大的提升。”銳捷網絡營銷部總經理劉弘瑜告訴記者,過去幾年,公司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年銷售收入已經達到了幾十億元人民幣。
“我們在教育領域的行業經驗完全可以擴展到其他行業領域,因此,從2008年開始,公司計劃進一步擴展政府、醫療等新興的行業。”劉弘瑜說。
為此,銳捷網絡推出了一系列面向政府、醫療等行業的網絡解決方案。同時,在渠道方面,也開始進一步拓展行業渠道,并給出了新的渠道政策。渠道總監鄭曉強在會上表示,在新的一年,銳捷網絡將從精心選擇、集中資源、做實區域、提升合作成功率、重視伙伴業務成長、實施量身定做的伙伴培訓計劃、提升伙伴持續贏利水平等多角度支持合作伙伴的發展。
調整結構應對挑戰
為了適應戰略轉型,早在2008年,銳捷網絡就從內部進行了組織結構的調整,新成立了政府、教育、金融和商業四個重點行業部門。劉弘瑜這樣解釋這四個行業部門的定位: 政府、金融和教育部門分別負責制定在各自行業內的網絡整體解決方案,并在各自的行業內進行推廣; 其他的行業市場,包括醫療、網吧、普教等行業,都由商業部門負責制定并推廣各種行業解決方案。這四個部門與渠道部門一起,共同完成對區域渠道的服務,并進行區域市場的行業覆蓋。
NEC與匯晨養老集團共同開發的智能老年公寓管理系統是一個針對老年公寓入住老人的服務流程管理、自理/護理業務管理、老年公寓運營管理以及信息化辦公管理的應用軟件平臺。此外,NEC還提供了4000臺平板電腦,用于老人的房間、醫務室以及老年公寓的各個管理層面。匯晨養老公寓不僅是智慧養老的一個成功范例,而且還是智慧城市的一個縮影。它充分運用了臉部自動識別、RFID、云計算、移動計算等多項技術,集中體現了NEC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的成就和技術領先性。
中國市場是戰略重點
“包括中國在內,NEC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已經在全球遍地開花。南非政府將NEC的指紋識別技術用于數字化身份證;在北美,NEC與飛利浦公司合作開發了癌癥診斷支持系統;在意大利,NEC與ENEL共同研發了下一代智能電網;在印度尼西亞,NEC的技術被用于智慧微波網……”在7月6日舉行的一年一度的NEC創新解決方案展上,NEC全球總裁遠藤信博介紹說,“NEC很早就開始了物聯網以及智慧城市的相關研究工作,并于2011年10月正式推出了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我們已經把智慧城市業務當作一個戰略重點來推進。”
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正在不斷加快,同時中國也正在步入老齡化社會階段。中國的許多城市在平安城市建設、交通與物流、綠色環保、養老與區域醫療等方面有著迫切的需求。正是基于這些觀察,NEC將中國作為推廣其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的重要市場之一。“NEC中國有一個專門的部門負責調查和研究用戶的需求。經過細致的調研,我們最終選定了安心安全、醫療保健、節能環保和交通物流四個領域作為突破口。一方面,這些領域的客戶對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有迫切的需求,另一方面,在這四個領域,NEC有領先的技術、解決方案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以及很多成功案例。”遠藤信博表示。
中國的云計算市場發展速度之快讓遠藤信博感到有些意外。但他同時也觀察到,中國很多人在談論云計算、智慧城市,而且也搭建了許多基礎設施和平臺,但是實際能落地的應用比較少。“NEC智慧城市的建設目標是實現安心舒適的居民生活,人類與自然的共生、共存,促進整個社會安全、持續、高效的發展。”遠藤信博表示,“智慧城市在建設過程中必須因地制宜,因時而變。NEC智慧城市的目標不是在某一個時間段設計一個最佳的智慧城市樣板,而是提供一個彈性的能應對未來變化的結構。NEC選定中國作為智慧城市業務的戰略重點區域后,將不斷投入優勢資源,同時依托在物聯網、云計算方面的技術實力和多年的智慧城市建設經驗,為中國的用戶提供符合其實際需求的解決方案。”
增長50%
遠藤信博明確表示,NEC不會將在日本得到成功應用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直接搬到中國市場上來。NEC一定會在仔細了解中國用戶需求的基礎上,為中國用戶提供定制化的能滿足其個性化需求的解決方案。遠藤信博舉例說:“為了給匯晨養老公寓提供定制化的智慧養老解決方案,NEC的技術人員在匯晨養老公寓生活了三個月,與老人、醫護工作者和公寓的管理者同吃同住。”
NEC憑借自身在ICT領域的技術優勢,可以提供包括傳感器、網絡、通信以及后端海量數據云處理平臺在內的端到端解決方案。遠藤信博表示:“從方法論的角度看,無論是先搭建一個統一的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平臺,然后再豐富其上的應用,還是先建立智慧醫療、智慧電網、智慧交通等應用,然后再將這些應用系統統一管理起來,都是可行的。其實,智慧城市的核心還是信息,如何準確、實時地收集信息,然后高效地處理和分析信息,并為智慧城市的應用提供支撐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