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火龍果的栽培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火龍果又被稱之為神龍果或者紅龍果,最早在巴西以及墨西哥等地進行栽種,因此屬于一種熱帶植物類型,在引入我國后,主要在臺灣、海南以及云南等地進行栽種。栽種火龍果對于環境、溫度以及土壤類型等都具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本文重點火龍果的栽種技術以及種植表現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希望可以為火龍果今后的栽種提供一定的借鑒,保質保量的完成種植任務,促進該地區農業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1 種植表現
云南瀾滄地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主要的火龍果種植區域位于元江、怒江、金沙江以及瀾滄江流域,該地區的年降雨量在700mm至800mm之間,光照條件充足,日照可以達到8000LX以上,所以是火龍果種植最為理想的地區。一般火龍果的種植都采用坡地立柱或者籬笆式栽培的方式,通常一畝立水泥柱可以栽種火龍果110柱,種植大約330至440棵植株,在平地栽種則主要運用棚架的方式進行栽培,可以栽種的數量為800至1000株,其優點在于可以將土地的利用率得到最大化的提高,保證較高的產量。云南大部分地區都采用這種方式進行栽種。
現有的國內市場,火龍果種植還存在一大片空白,需要從越南等東南亞國家進口,而我國市場在這方面剛剛興起,并且能夠栽種火龍果的省份并不多,云南省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是栽種火龍果的重要省份,在栽種品種上以紅心火龍果居多,并且選用了優良的品種進行引進,有母本大鼠可以參觀,確保了高品質火龍果的輸出。從現有的火龍果栽種情況上分析,如果單一栽種一個自花授粉品種的效果并不理想,大果率偏低,所以建議采用3個以上的品種進行間作栽種,這樣大果率的產出可以得到極大的提升,保證在70%以上,如果采用人工雜交授粉,那么大果率可以達到85%以上。通常來說,火龍果的產果期為每年的5至11月,在一年中可以進行多次的開花結果,多次收獲,至少可以收獲4至5次,屬于一種高產的植物。
2 栽培技術管理
2.1 環境要求
火龍果對生長環境的要求較高,因為其原產地為熱帶以及亞熱帶地區,所以對于陽光的需求量極大。多生長在潮濕溫暖的地區,所以能夠耐貧瘠。一般情況下,它的生長溫度需要保持在25℃以上,但是不能超過35℃,在某一地區,如果溫度高于5℃,那么就可以進行露天種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將其種植在容易發生霜凍的地區,因為火龍果不耐霜凍。在土壤方面,火龍果種植并沒有嚴格的要求,只是需要滿足排水性良好的標準。所以在平地、山坡等地均可以進行栽種。對于土壤的要求是呈微酸性的砂紅壤,這種土壤類型的透氣性好,有助于根系的生長,能夠令根系具有極強的生命力。
2.2 繁殖育苗
首先需要進行扦插苗,扦插苗是指在植物母體上先切取包括莖、根、葉的一部分,將其放置在合適的環境中進行培育的一種方法。這種新植株的育苗方法多在春季采用,因為春季的氣候適中,能夠保證植株的穩定成長。先選取一塊生長充實的莖節,在確保傷口風干的情況下再將其插入到沙床中,一般情況下生根的時間為15至30日,待根系生長到3cm左右時,就可以將苗床進行移植了。
緊接著進行定植。定植的作用是為植株提供一個更加廣闊的生長空間,這樣有助于植物接受到陽光的滋養,保證光合作用的順利進行。在具體定植的過程中,主要是將植株從育苗盆中向大盆中進行轉移。在具體定植的過程中可以將每株之間的行距控制在1.5m×2m的范圍內,經過大量的計算證明,上述空間距離可以保證植物的順利生長,不會出現擁擠的情況。按照每柱附近栽種4株苗進行計算,那么667m2的面積可以栽種植株的數量的為750株。火龍果不分季節,一年四季均可進行栽種,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能深種,通常保證植株的深度為3cm即可。
2.3 栽培管理
在進行栽培管理的過程中,從火龍果自身的特性考慮,以為其屬于熱帶類的植物,所以可以忍耐干旱,并不需要過多的水分,只要充足的光照條件就能生長,對于土壤的要求是肥沃,只要將莖與巖石相貼合,那么就可以順利的生長。植株的抗風能力較強,為了避免出現大風天氣將植株吹倒,需要埋設一根水泥柱,起到支架的作用。水泥柱的尺寸大小為20cm,高度為2m,在每4株植株中間就埋設一根水泥柱,達到了固定的作用。一般情況下,面積為667m2可以栽種的植株數量在400株至800株之間。
對于土壤而言,火龍果并沒有過多的要求,但是需要土壤中含有較多的腐殖質,如果土壤能夠保水保肥那就更加理想了。一般中性土壤以及弱酸性土壤的效果更加理想,可以保證其較快的生長,富有頑強的生命力。在日常管理中,需要注意對火龍果定期施肥,人畜禽肥料因為具有消毒殺菌發酵的作用,所以是最為理想的一種肥料。在育苗期間,則是以富含鈣鎂磷成分的肥料為主,定期也要施加復合肥,保證養分的充足,具體施肥的用量則是要從實際情況入手,視植株的大小決定。
在溫暖的陽光下,有助于火龍果的成長,因此光線充足的環境可以令火龍果的根系始終保持在旺盛的生長狀態。尤其是在春夏季節時,有些火龍果采取露地栽培的方式,此時一定要勤澆水,但是水分過于旺盛也是不合適的,例如在陰雨天氣中,會對根系造成嚴重的破壞,所以需要及時將水分排出,不要讓其堆積在植株周圍,否則會造成莖肉出現腐爛的情況。火龍果能夠承受的最低溫度為0℃,能夠承受的最高溫度為40℃,所以在種植時盡量將溫度控制在這一范圍中。火龍果的外表具有一層蠟質層,并且較厚,這就節省了套袋的麻煩,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在蟲害方面,一般不會受到蟲害的侵襲,但是需要在根部加強對線蟲以及莖葉紅蜘蛛的密切關注,對其予以有效的防治。
結束語
綜上所述,火龍果屬于一種長壽植物,少則成活幾十年,多則可以達到上百年,因此在栽種的過程中需要保證其牢固性以及耐久性,這樣才能保證正常的生長。根據筆者多年的種植經驗,加強對火龍果栽植技術的管理,可以滿足高產量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范萬新,陳丹,黃穎,梁萍.廣西種植火龍果的氣候條件分析[J].氣象研究與應用,2009(3).
[關鍵詞]中國火龍果之鄉 羅甸火龍果發展歷程 發展優勢 發展前景
[中圖分類號]S66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650(2013)07-0023-01
一、前言
黔貴大地是優良農業物種的理想發展之地。羅甸更是貴州天然的農作物養殖溫室。十二年羅甸致力于火龍果的產業發展之路,從引進到大面積推廣,從品種單一到自主培育多種優良品種,從不知名到名聲在外,都讓羅甸火龍果成為了貴州省政府推動精品水果發展的重點項目。羅甸火龍果產業發展的歷程展示了其獨特的優勢,其產業前景廣闊,采用初級產品與精深加工產品相結合的方式,做大做強指日可待。
二、中國火龍果之鄉——羅甸
羅甸位于黔貴之南,接鄰廣西,地處南亞熱帶氣候。該縣因為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擁有了年均氣溫在19攝氏度左右,年日照時長1350-1520小時,年降雨1100-1400毫米,全年霜降期僅為一個月左右的獨特氣候資源。而且羅甸縣土地資源豐富,這些有利資源完全符合原產于中美洲的火龍果生長需要。這種綠色健康的精品水果被引入羅甸,其產業前景非常寬廣。截至到2012年8月份,羅甸全縣火龍果種植面積約5萬畝,每畝產量在八百到一千三百公斤,實現產值兩萬元以上,成為了全國聞名的中國“火龍果之鄉”。
三、羅甸火龍果產業發展歷程及優勢
1.發展歷程
羅甸縣于2001年成功引進火龍果種植項目,通過對火龍果的生態適應性和豐產栽培技術等方面的研究,讓火龍果在這塊土地上開始孕育成長起來。六年內羅甸對火龍果新品種選育和配套栽培技術已經獲得了可喜成效,先后培育出“紫紅龍”、“粉紅龍”和“晶紅龍”等優良品種。2007年,羅甸縣全面推廣火龍果種植,還獲得首屆中國·成都國際農業博覽會金獎。2011年羅甸全縣火龍果投產面積0.6萬畝,2013年年底預計種植面積擴大到10萬畝。隨著“十二五”規劃的繼續深入,羅甸縣火龍果產業會得到迅猛發展,預計五年后達到全縣火龍果盛產期,實現年產量突破22萬噸大關,預計年產值達23個億。
2.發展優勢
2.1適宜的氣候和優越的地理環境成為發展的保障
在前面我們已經講了羅甸縣種植火龍果的有利氣候條件,除此之外羅甸的土壤為喀斯特石灰巖發育的石灰性土壤。酸堿度呈現中性或者微堿性,特別適合火龍果的生長。
2.2火龍果自身營養價值
火龍果的營養價值不勝枚舉,富含大量營養元素的火龍果還有保健和藥用價值,對降血糖控血壓、血脂等方面有極好的功用。這些優點為火龍果開拓了廣闊的市場。
2.3政府引導,全縣聯動式發展優勢
火龍果產業已經作為貴州羅甸農業發展的主力,從縣政府每年不低于二百萬元的轉向資金扶持,到種植大戶的貸款貼息,再到省級果樹科學研究所和財政、農業開發等各部門共同推動,一系列舉措都體現了對羅甸火龍果發展事業的支持。通過長期專家論證《貴州省火龍果優勢區域布局暨產業發展規劃(2010-2015年)》已經開始進入實施階段。火龍果產業成為了羅甸縣“十二五”規劃重要內容,依靠“政府推動、項目支持、群眾參與、部門聯動”,將火龍果產業做大做強。
四、羅甸縣火龍果發展前景展望
1.發展從起步到中期階段過渡
羅甸火龍果產業經過了12年的發展,已經從初步階段進展到了中期全面發展階段。這一轉變,會對全國火龍果市場造成不小的沖擊。也需要加大羅甸自身產品優勢,拉開與同類產品的區別,占據市場最大份額。高速發展的階段必須加強管理,把羅甸建設成全國火龍果培育、種植、銷售的重要基地。
2.創新發展火龍果產業
沒有轉型和創新,火龍果產業不會形成恒久動力,在不斷發展的市場中也就站不穩腳跟。后期發展更需要對火龍果產業進行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按照“一個產業、一個規劃、一套班子、一套政策、一套措施”的要求,成立縣農業產業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采取集團承包的工作方法,推進火龍果項目建設。以項目捆綁和農戶自籌兩種方式相互結合,以公司帶頭與農戶自產自銷相結合,以專業種植帶動農戶種植相結合的三結合方式,創新式發展。
3.樹立品牌,開辟羅甸火龍果產業新理念
羅甸后續工作要以打響品牌,致力于廣泛宣傳為主。側重于羅甸火龍果自身品質、口感、生態、環保等特色的宣傳。加快推動商標注冊和申報國家級別農業標注化示范區及火龍果地理產品保護標識等工作。充分利用農產品交流會、科研展銷會甚至生態旅游等項目來提高羅甸縣火龍果的知名度。依靠互聯網平臺以及相關報道平臺來全面促進羅甸火龍果在廣大消費群體中的認知度,提升市場占有率。
4.持續研發新品種
單一品種在市場上不能夠獲取優勢,火龍果新品種的引進是今后羅甸縣火龍果發展的重頭戲。黃皮白肉火龍果的發展要加快步伐,抓好新品種選育工作,可運用引種、嫁接等方式進行培育研究。與貴州省甚至外省市科研單位掛鉤,共同進行此方面的探索,不斷發現新的優良品種,完善培育技術。在開發的同時建立和完善現有品種栽培,提高火龍果品質和口感,以產品質量穩固市場。
五、結束語
火龍果產業的發展關鍵還是在領導重視、政策扶持,只有切實加強對火龍果產業發展的基礎建設、統籌協調,將政策落實到位,形成一體化的發展體系,才能促進羅甸火龍果產業可持續性發展。另外羅甸要圍繞火龍果產業發展加大力度推進邊緣產業,如包裝、儲存、再加工等產業的發展,形成配套產業鏈,相輔相成的促進火龍果產業上臺階。
參考文獻
關鍵詞:火龍果;采收期;成熟度;品質
中圖分類號:S667.9 文獻標識碼: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4.08.024
Abstract:Exploring the suitable time for harvest will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pitaya. In pitaya immature stage (21 d after flowering), recoverable mature stage (28 d after flowering), edible ripe stage (30 d after flowering), physiological maturity stage (33 d after flowering) the fruit was made 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s, the mature fruit weight, fruit feeding rate, pericarp thickness, soluble solids, reducing sugar, soluble sugar, titratable acid, Vc, crude fat, crude fiber, crude protein and other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of the different harvest time of pitaya and in chamber were determine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harvest date on fruit quality of pitaya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mmature, recoverable maturity harvested fruit color and quality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consumption of maturity, physiological maturity harvested fruit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even after storage at room temperature, still could not achieve the mature fruit quality. Edible mature stage and physiological mature stage were suitable for fresh maturity pitaya after harvest, harvest edible maturity of pitaya was suitable for long distance transportation, physiological maturity harvest of pitaya was suitable for producing sales, immature and recoverable maturity harvested fruit was not suitable for fresh.
Key words:pitaya;harvest date;maturity;quality
火龍果又名紅龍果、仙密果、情人果等,屬仙人掌科(Cactaceae)三角柱屬(Hylocereus)和西施仙人柱屬(Selenicereus)植物[1]。火龍果果實含有豐富的糖、有機酸、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礦質元素及膳食纖維,是一種果形優美、顏色鮮亮,風味細膩爽口,香氣獨特,有益于人類健康的新型水果[2]。火龍果采收時間對于火龍果貯藏期限和保鮮效果有很大影響;火龍果的果實生育期隨著季節、地理位置和品種的不同而異[3]。在廣州地區,火龍果進入盛果期后,每年果期在6―12月份,謝花后26~27 d,果皮開始轉紅后7~10 d,果頂蓋口出現皺縮或輕微裂口時可開始采收;在越南,火龍果的采收時間一般為謝花后28~30 d,其中,對于供出口的火龍果,須長途運輸或較長時間存放,因此,最佳采收時間為謝花后25~28 d,對于供應當地市場的火龍果,最佳采收時間宜為謝花后29~30 d,如果過遲采收,可能會引起裂果以及果皮局部顏色變黑,從而影響商品的價值[3]。王俊寧等[4]研究表明,花后25 d為白玉龍火龍果的最佳貯藏采收期。劉永霞等[5]對不同基質對北方溫室火龍果種苗扦插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王蒞等[6]開展了天津地區日光溫室火龍果的引種與竹架式栽培技術研究;劉洪章等[7]研究了火龍果組培增殖快繁技術。
采收成熟度是影響果實貯藏質量的重要因素,適宜的采收成熟度對提高果實的耐貯性和貯藏后的商品價值至關重要[8]。目前,火龍果的采收期一般是果農根據經驗和市場的需求來確定,因此,生產上常常會因采收期不當而影響果實的品質、貨架期及耐貯性[4]。本試驗對不同采收期的火龍果果實品質及未成熟果實在室內成熟后的品質進行了研究,以期確定最佳采收期,為火龍果的生產實踐提供參考依據。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材料及設計
供試火龍果采自貴州省果樹科學研究所火龍果生產示范園,樹齡4年生。火龍果園光照良好,微堿性黃壤,土壤肥力中等,管理水平較好。根據試驗設計,分未熟期(9月30日,花后21 d;果皮綠色)、可采成熟期(10月7日,花后28 d;果皮開始轉紅)、食用成熟期(10月9日,花后30 d;果皮全部變紅)、生理成熟期(10月12日,花后33 d;果皮全部變紅后3 d),采摘樹冠中下部果實,4個不同采收期果實各5 kg左右。果實采收后迅速運至實驗室,選擇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外形相對整齊的果實備用。
選擇火龍果未熟期、可采成熟期果實約2 kg用于果實性狀測定和營養成分分析,余下的未成熟火龍果果實置于室內使其自然成熟后進行品質分析。火龍果食用成熟期和生理成熟期的果實各5 kg用于果實性狀測定和營養成分分析。各項測定重復3次,取平均值。
1.2 測定方法
含水量的測定采用烘干稱質量法測定[9];可溶性固形物采用手持式折光儀測定[10];可溶性糖、還原糖的測定方法為斐林試劑滴定法[11];可滴定酸的測定采用酸堿滴定法測定[12];VC的測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測定[9];粗脂肪的測定方法采用重量法[11];粗纖維的測定采用酸性洗滌劑法(ADF)[11];粗蛋白的測定采用凱氏法[11]。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采收期的火龍果果實性狀比較
由表1可知,4種不同成熟度的火龍果果實性狀差異較大,隨著成熟度的增加,單果質量和可食率增大,果皮變薄。食用成熟期和生理成熟期采收的果實,單果質量分別是未熟期采收果實的1.38,1.45倍;可食率從未熟期的34.27%,可采成熟期的53.37%提高到了食用成熟期的67.34%和生理成熟期的72.37%;果皮厚從未熟期的1.03 cm,可采成熟期的0.67 cm變薄為食用成熟期的0.44 cm和生理成熟期的0.35 cm。
2.2 不同采收期的火龍果及在室內達到成熟時果實營養成分比較
從表2可見,火龍果成熟度越高,品質越佳。食用成熟期和生理成熟期采收的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分別是未熟期采收果實的2.87,3.03倍,可采成熟期采收果實的1.73,1.83倍;食用成熟期采收的果實固酸比為20∶1,生理成熟期采收的果實固酸比達到30∶1,食用品質達到最佳。未熟期、可采成熟期采收的果實,在色澤和品質上都與食用成熟期、生理成熟期采收的果實有顯著差異,即使在室溫下貯藏后,仍不能達到成熟果實的品質。
3 結論與討論
含糖量和含酸量決定著果實的食用品質,果實色澤影響著果實的外觀商品性[13]。果實的采收時期取決于果實的成熟度、產品特性和銷售策略。果品根據其本身的種類、品種等生物學特性和采后用途、加工或貯運條件而決定其適宜的采收成熟度[14]。用于鮮食供應的果實,從風味方面要求在含糖量高、有機酸適宜,即固酸比達到20∶1左右(如生理成熟期,采收時固酸比高達30∶1),食用品質達到最好時采收。而用于長時間貯藏的果實對成熟度的控制更為嚴格。采收早,果實未充分發育,內部物質積累不足,不能充分顯示該品種固有的優良性狀和品質,在室內貯藏果皮雖能夠完全轉紅,但口感較差(如未熟期果實),不具商品價值;采收太晚會造成果實裂果,失去商品價值,且貯藏性能大大降低,貯藏期間不能很好地保持其新鮮品質,腐爛率也高。
火龍果的采收期是影響果實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僅影響當批次果實產量、品質和耐貯性,對樹體的營養積累、花芽分化和下一批次的產量也有明顯的影響。本研究結果表明,采收成熟度越高,火龍果采收時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越大。未成熟的果實在室內充分成熟時,適當早采(可采成熟期) 對其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影響不大,但過早采收(未熟期) 對品質影響較大,這與王俊寧等[4]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未熟期和可采成熟期兩種成熟度采收時無食用價值,放置在室內達成熟時口感較淡,綜合品質也較差。
綜上,食用成熟期和生理成熟期兩種成熟度的火龍果采收后適合鮮食,食用成熟期采收的火龍果適合長距離運輸,生理成熟期采收的火龍果適合產地銷售。因此,根據果實不同的銷售區域半徑和消費目的,按照適宜的成熟度進行采收,是火龍果的重要銷售策略。
參考文獻:
[1] Mizrahi Y,Nerd A,Nobel P S.Cactias crops[J].Hort Rev,1997(18):291-320.
[2] 蔡永強,向青云,陳家龍,等. 火龍果的營養成分分析[J]. 經濟林研究,2008,26(4):53-56.
[3] 盧琨. 火龍果采后的保鮮貯運技術[J] . 世界熱帶農業信息, 2006(7) : 24-25.
[4] 王俊寧, 鄧科禹, 李潤唐,等. 采收期對火龍果果實品質及貯藏特性的影響[J]. 貴州農業科學,2011,39(4):170-173.
[5] 劉永霞,扈美靜,許永新. 不同基質對北方溫室火龍果種苗扦插的影響[J]. 北方園藝,2013(14):55-57.
[6] 王蒞,劉書亭,楊小玲,等. 天津地區日光溫室火龍果的引種與竹架式栽培技術[J]. 天津農業科學,2008,14(5):26-28.
[7] 劉洪章,劉艷軍,苗博瑛. 火龍果組培增殖快繁技術研究[J]. 天津農業科學,2012,18(5):32-34.
[8] 及華,關軍鋒,孫玉龍,等. 不同采收成熟度黑寶石李冷藏期間品質變化的研究[J]. 保鮮與加工,2010,10(3):22-25.
[9] 曹建康,姜微波,趙玉梅. 果蔬采后生理生化實驗指導[M]. 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杜, 2007.
[10] 魏明,趙博. 不同強度的冷激處理對草莓保鮮效果的研究[J]. 食品科學, 2008, 29 (2) : 415 - 418.
[11] 魯如坤. 土壤農業化學分析方法[M]. 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杜, 2000.
[12] 杜金華,傅茂潤,李苗苗,等. 二氧化氯對青椒采后生理和貯藏品質的影響[J]. 中國農業科學, 2006, 39 (6) : 1 215 -1 219.
廣東的一些地方和廣西的西南地區都有著夏至吃荔枝的習俗,六月是荔枝成熟的時期,在炎熱的天氣吃上幾顆荔枝,還真是一種享受,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夏至為什么要吃荔枝,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夏至為什么要吃荔枝荔枝含天然葡萄糖多,還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補腦,健身,益智但是多吃上火,會引起體內糖代謝紊亂,造成“荔枝病”(即低血糖),輕者惡心,出汗,口渴無力,重者頭暈昏迷荔枝可強身適當吃并不會導致肥胖。
不要連續大量進食荔枝,可在吃荔枝前后喝一點鹽水或者涼茶,綠豆水、冬瓜水、生地湯等也有良好療效。對孩子來說,荔枝和芒果、龍眼等水果一樣,內火重的小朋友最好不要吃,而正常兒童也盡量少吃;對老人而言,有便秘現象的老人盡可能不要食用;特別是有肝病、腎病、糖尿病、胃腸病患者更應慎重。
荔枝屬性溫燥,陰虛火旺的人最好少吃(一次最好在0。25公斤以內)。如果正在長青春痘、生瘡、傷風感冒或有急性炎癥時,則不適宜吃荔枝,否則會加重病癥,但身體虛寒、胃寒的則適宜多吃。
有人贊美荔枝對身體的好處:食之能使五內清涼,可以消肺氣,滋真陰,返老還童。但亦有人相信,荔枝是“補火”的果品,多食能引起“火燥”,若身心有燥熱,實不宜食用。
荔枝的“補火”之說,可能是由于荔枝所含的天然葡萄糖特別多,而天然的葡萄糖對補血健肺有特殊的功效,對血液循環、產溫機能有特殊的促進作用。因此,平素“肝火容易妄動”,“體溫容易亢進”的體弱者,多吃荔枝,就有可能引起煩躁不安。
但是,凡有“補火”功能的藥物或食品,多數有滋養強壯作用,所以荔枝可當作食療品以滋補身體,對于心臟衰弱、肺弱之人,吃荔枝有壯心健肺的功效,一般體溫不足、貧血衰弱者,不妨當作滋養強壯補益品。
夏至養生水果有哪些夏至養生水果1、香瓜
香瓜性味甘、寒,具有止口渴、利小便、除煩熱、通三焦和防暑氣之功效。它的瓜蒂內含有“甜瓜蒂苦素”,可用于治療黃疸、無黃疸型傳染性肝炎和肝硬化。瓜瓤還可治療口鼻瘡。香瓜子具有清熱、解毒和利尿作用,可治療肺痛。但脾胃虛寒、腹瀉、吐血和咳血的患者忌食。
挑甜瓜時可以選用“一看,二摸、三聞”的方法。一看皮肉,從生態學特征上看,皮厚的甜瓜含糖量高,吃起來口感更脆,也更甜。因為瓜皮厚,所含的營養物質也比較豐富。二摸瓜蒂,要注意比較一下果柄,如果果柄過粗,可能沾了較多生長素,口味自然差。用手揪瓜蒂,根莖自然掉下,留下一個小坑,說明瓜是自然成熟。三聞香味,香氣濃郁的瓜較好。
夏至養生水果2、桃子
夏季水果中,桃是營養價值很高的水果。桃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及果酸,另外還含有部分糖分、果膠和少量蛋白質。桃的含鐵量相對較高,鐵是人體造血的主要原料,有助于防治貧血。此外,因桃富含果膠,經常食用可預防便秘。因此,吃桃不僅可以通便,還可延緩衰老、提高免疫力、促進食欲,堪稱保健水果、養生之桃。
桃子最大的特征是在于其香味及甘味。如果要充分將此香味發揮出來,不應放在冰箱中。在干燥的冰箱中,會使桃子的甘味不斷揮發,因此,應該把桃子存放在室溫中即可。
夏至養生水果3、西瓜
西瓜確實是個好東西,特別在夏季,有特殊的作用,可清熱解暑、補鉀等,口感也甘甜可口。西瓜不僅水分多,營養也很豐富,含有蛋白質、糖、鈣、磷、鐵、鉀、果糖、維生素A、維生素C,還含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西瓜還是天然的美容圣果。西瓜汁含瓜氨酸等多種具有皮膚生理活性的氨基酸,容易被皮膚吸收,滋潤面部皮膚、防曬、增白。
為了解暑,不少人常常把西瓜從冰箱里取出后直接開吃,實際上,冰西瓜最好放置半小時再吃。西瓜屬于生冷食品,冷藏會增加它的涼性。如果貪涼多吃,胃腸突然受到刺激,容易出現收縮痙攣,導致食欲不佳、消化不良及胃腸抵抗力下降,引起腹脹、腹瀉等。
夏至養生水果4、李子
正值吃李子的好季節。李子的藥用歷史已久,古人認為李子有美容養顏的功效。中醫認為李子有生津、養肝、清熱、利尿的功效,孫思邈說“肝病宜食之。”李子里面含有豐富的糖分,具有緩瀉的作用,可用來治療便秘。而其中所含的礦物質吃了有凈血與造血的作用,可以強化肝臟和腎臟功能,可以治療高血壓與生理不順。
發熱、口渴、虛癆骨蒸、肝病腹水者,教師、演員音啞或失音者,慢性肝炎、肝硬化者尤益食用。李子含高量的果酸,多食傷脾胃,過量食用易引起胃痛,潰瘍病及急、慢性胃腸炎患者忌服。多食易生痰濕、傷脾胃,又損齒。故脾虛痰濕及小兒不宜多吃。
夏至養生水果5、楊梅
夏季楊梅當令,是不少喜歡的水果。楊梅吃起來酸甜可口,是不錯的消食水果,而且楊梅中含有的多種營養元素還能起到消炎抑菌、防癌抗癌、美容減肥等功效。楊梅鮮果能和中消食,生津止渴,是夏季祛暑之良品,可以預防中暑,去痧,解除煩渴。楊梅含有多種有機酸,維生素C的含量也十分豐富,鮮果味酸,食之可增加胃中酸度,消化食物,促進食欲。
挑楊梅要選個頭大、顏色呈深紅色,拿起來手感干爽的。這就是又熟又好的楊梅,很甜。鮮紅色的楊梅其實沒熟透,味道還是酸的。而顏色太深的楊梅是過熟了,拿起來會覺得濕濕的,像泡過水一樣,不好吃。挑選楊梅還要注意聞味道。新鮮的楊梅聞起來有股香味;如果長期存放或存放不當則可能有一股淡淡的酒味,這說明楊梅已發酵,不能購買。
夏至養生水果6、櫻桃
櫻桃作為一種夏季的時令水果,含鐵量很高,是最佳的補血水果。櫻桃的顏色之所以呈紅色,是由極為復雜的成分所形成,并且其中所含有的花青素更是一種抗氧化極強的植物化學物質,只有在很少的食物中才存在。櫻桃中的花青素、維生素C、維生素E等的主要功效就是對抗自由基,并且使人體延緩衰老。顏色越深的櫻桃就代表其花青素的含量越大。所以紫色櫻桃抗氧化作用較大,深紅色櫻桃次之,淺紅色櫻桃再次,而黃色的櫻桃則最小。
櫻桃的確是一種極具營養的水果,但中醫認為櫻桃屬于大熱食物,如果一次性吃太多的話很容易引起上火。當然這與個人體質都有著很大的關系,有些人即使論斤吃櫻桃也沒什么不適,因此中醫建議每天吃10顆櫻桃是最理想的。
夏至養生水果7、火龍果
火龍果是五、六月份的時令水果,果實碩大、多肉,因為在栽培過程中病蟲較少,幾乎可以不使用任何農藥就自然生長,理論上是一種無毒、無污染的綠色食品,是炎炎夏日里的饋贈。不過,事實上,更可貴的是火龍果的內在,排毒解毒抗衰老、養顏補血降血脂,應季而生,能夠幫助我們防備和解決濕熱帶來的不少問題。
火龍果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便是老少皆宜,在食用的時候機會沒什么特殊的禁忌,只是對于一些體質比較虛弱的人群不能過量食用。成熟的火龍果顏色越紅越難保存,因此購買后最好是能立即食用,這樣才能充分吸收其中的營養物質。
夏至養生水果8、哈密瓜
哈密瓜,性寒味甘,含蛋白質、膳食纖維、胡蘿卜素、果膠、糖類、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磷、鈉、鉀等。食用哈密瓜對人體造血機能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可以用來作為貧血的食療之品。如果常感到身心疲倦、心神焦躁不安或是口臭,食用哈密瓜都能有所改善。
哈密瓜雖然不是是夏天消暑的水果,但是能夠有效防止人被曬出斑來。哈密瓜中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而這種抗氧化劑能夠有效增強細胞抗防曬的能力,減少皮膚黑色素的形成。另外,每天吃半個哈密瓜可以補充水溶性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能確保機體保持正常新陳代謝的需要。
夏至養生水果9、荔枝
荔枝的營養價值很高,對于身體的營養補給特別有利。你看它半透明凝脂狀,就會聯想到光滑的皮膚,而事實上,荔枝真的對皮膚有好處。荔枝擁有豐富的維生素,可促進微細血管的血液循環,防止雀斑的發生,令皮膚更加光滑。荔枝,味甘甜,它豐富的糖分能補充能量,增加營養。
荔枝雖好也要食之有度,專家提醒:不要連續大量進食荔枝。對孩子來說,內火重的小朋友最好不要吃,而正常兒童也盡量少吃;對老人而言,有便秘現象的老人盡可能不要食用;特別是有肝病、腎病、糖尿病、胃腸病患者更應慎食!
夏至時節的時令水果還有很多,無論選擇哪種水果,一定要根據自己的體質來選擇,這樣養生功效最好。有些不適合自己吃的水果就不要強求,若是一定要吃,最好是少吃點!
夏至起居養生1、起居養生
起居嵇康《養生論》中說:“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于或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意念中存想心中有冰雪,便不會感到天氣極其炎熱了。為順應自然界陰陽盛衰變化,一般夏季宜晚睡早起,盡量保持每天有7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
夏至宜晚睡早起 不宜夜晚露宿
起居調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熱,“暑易傷氣”若汗泄太過,令人頭昏胸悶,心悸口渴,惡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體育鍛煉時,應避開烈日熾熱之時,加強防護。合理安排午休時間,一為避免炎熱之勢,二可恢復疲勞之感。每日溫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膚清潔涼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因為,溫水沖澡時的水壓及機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經系統興奮性降低,體表血管擴張,加快血液循環,改善肌膚和組織的營養,降低肌肉張力,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增強抵抗力。另外,夏日炎熱,腠理開泄,易受風寒濕邪侵襲,睡眠時不宜扇類送風,有空調的房間,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2、運動養生
夏至運動宜在清晨或傍晚
夏季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有條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濱地區去療養、度假。鍛煉的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好,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若運動過激,可導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傷陰氣,也宜損陽氣。在運動鍛煉過程中,出汗過多時,可適當飲用淡鹽開水或綠豆鹽水湯,切不可飲用大量涼開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沖頭、淋浴,否則會引起寒濕痹證、黃汗等多種疾病。
3、飲食養生
夏至飲食宜食苦酸咸
飲食調養,有夏時心火當令,心火過旺則克肺金之說(五行的觀點),故《金匱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說法。根據五行(夏為火)、五成(夏為長)、五臟(屬心)、五味(宜苦)的相互關系,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氣而制肺氣。夏季又是多汗的季節,出汗多,則鹽分損失也多,若心肌缺鹽,心臟搏動就會出現失常。中醫認為此時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補心。《素問·臧氣法時論》曰:心主夏,“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補之,甘瀉之”。就是說藏氣好軟,故以咸柔軟也。從陰陽學角度看,夏月伏陰在內,飲食不可過寒,如《頤身集》所說:“夏季心旺腎衰,雖大熱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涼粉、冷粥。飽腹受寒,必起霍亂。”心旺腎衰,即外熱內寒之意,因其外熱內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則猶可,貪多定會寒傷脾胃,令人吐瀉。西瓜、綠豆湯、烏梅小豆湯,雖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鎮食之。按中醫學的臟與臟之間的關系講“腎無心之火則水寒,心無腎之水則火熾。心必得腎水以滋潤,腎必得心火以溫暖”從中不難看出心、腎之間的重要關系。
飲食夏季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之疾。
在這里,還要向大家隆重推薦一種食材—生姜。有俗話說:“飯不香,吃生姜”、“冬吃蘿卜,夏吃姜”、“早上三片姜,賽過喝參湯”,都是對生姜所具有的營養價值和醫療作用所做的精辟的概括。夏季暑熱,多數人食欲不振,而生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對于防暑度夏有一定益處。另有“男子不可百日無姜”的說法。夏季萬物生長,陽極陰生,心旺腎衰,因此,適量進補對男子性功能的保護和提升還是很有好處的。
4、精神養生
關鍵詞:山東地區;菜心品種;耐寒性評價;聚類分析
中圖分類號:S634.5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7)05-0023-04
Evaluation of Cold Tolerance and Cluster Analysis of
Nine Flowering Chinese Cabbage Cultivars
Wang Jingjing, Tan Yueqiang, Zhang Zikun, Li Tengfei, Li Hua, Wang Lei, Chang Peipei, He Hongjun
(De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Dezhou 253015, China)
AbstractThe content of proline, relativ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survival rate, early bolting rate and chilling injury index were measured in nine flowering Chinese cabbage cultivars, and their cold tolerance were evaluated and conducted cluster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ld resistance of cabbage was proportional to proline content and survival rate at low temperature, but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relativ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early bolting rate and chilling injury index. The chilling injury index of flowering Chinese cabbage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roline content and survival rate, and ha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relativ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early bolting rate. The results of cluster analysis showed that Jianye 40 Days, Youlücutai and Sijiu-19 were non-cold-resistant type, and Youlü 70 Days, Youlü 701 and Youlü 702 were relatively more cold-resistant type, Youlü 80 Days, Chixin 4 and Youlü 802 were cold-resistant type. The cold-resistant and late-flowering cabbage varieties, Chixin 4 and Youlü 802, were suitable for cultivation in early spring and late autumn in Shandong and surrounding areas.
KeywordsShandong area; Flowering Chinese cabbage cultivar; Cold tolerance evaluation; Cluster analysis
菜心,也叫菜薹,儆謔字花科蕓薹屬白菜亞種的一個變種,是廣東省栽培面積最大的主要蔬菜[1]。因其風味獨特,近些年菜心越來越受到北方人的歡迎,在北方各地的種植面積也在不斷擴大。菜心生長需要相對冷涼的氣候,發芽適溫為20~30℃,抽薹適溫為15~25℃[2]。山東地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在4~10月份適宜露地菜心的正常生長。但是早春(4月初)與晚秋(9月底至10月初)季節氣溫較低且不穩定,溫度突降現象常有發生。由于菜心對溫度較敏感,低溫會使其提早開花抽薹,影響菜薹質量。所以,早春與晚秋季節選擇耐寒性強的菜心品種進行種植顯得尤為重要。目前關于菜心的耐熱性研究較多[1,3-7],而對菜心的耐寒性研究鮮有報道。本試驗于2015年通過室內鑒定(相對電導率、脯氨酸含量)與田間調查(成活率、提早抽薹率和冷害指數)相結合的方式對9個優良菜心品種進行了耐寒性評價與聚類分析,對山東及周邊地區引種菜心品種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參試的菜心品種共9個,尖葉40天和油綠粗薹菜心由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提供,四九-19號、油綠70天、油綠701、油綠702、油綠80天、油綠802和遲心4號由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提供。
1.2試驗方法
試驗于2015年在山東省德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試驗基地和實驗室進行。2月15日,將9份材料在實驗室內播種于盛有育苗基質的營養缽中,每個品種300粒。
試驗Ⅰ:待菜心幼苗長至三葉一心時,每個品種取30株長勢一致的幼苗轉移至光照培養箱進行低溫處理,10株為1組,3次重復。在4℃、16 h光照條件下培養5 d,測定其葉片的相對電導率和脯氨酸含量。相對電導率的測定參考劉鴻先等[8]的方法略加改進。幼苗經低溫處理后,取相同部位葉片,用直徑0.5 cm打孔器在菜心葉片上取20個小圓片,放入小燒杯中,用蒸餾水洗凈后定容至20 mL,靜置2.5 h后,測定初始電導率(R1),煮沸10 min,冷卻至初始溫度,重新定容至20 mL,測定電導率R2。兩次電導率的比值即為相對電導率[R′(%)=R1/R2×100]。脯氨酸采用磺基水楊酸提取法[9]測定。
試驗Ⅱ:于3月18日(幼苗已達三葉一心),每個品種取90株長勢旺盛的植株移栽至日平均氣溫10℃左右的試驗田中,30株為1組,3次重復。定植5 d后調查菜心的冷害指數和成活率,定植緩苗后統計菜心的提早抽薹率。冷害共分6級(0、1、3、5、7、9級),0級:植株生長正常;1級:植株少數葉片干枯;3級:植株1/3左右葉片表現受害癥狀;5級:植株半數左右葉片表現受害癥狀;7級:植株2/3左右葉片受害,但未死亡;9級:植株死亡或已無經濟價值。冷害指數=∑(X×Xi)/(A×N)×100,其中X代表冷害級數,Xi代表X冷害級數下植株數,A代表最高級數,N代表調查總株數。
1.3數據分析
用Microsoft Excel 2007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作圖,用DPS 7.05軟件進行聚類分析和多重比較(Duncan’s新復極差法)。
2結果與分析
2.1低溫對菜心葉片相對電導率的影響
相對電導率代表植物細胞質膜受損傷程度,其值越高,受損程度越嚴重。由圖1可以看出,未經低溫處理時,各菜心品種的相對電導率差異很小,均在10%左右。低溫處理之后,各菜心品種的相對電導率均大幅上升。變化最大的為尖葉40天,達到54.32%,比CK高4.56倍;其次是四九-19號和油綠粗薹菜心,分別比CK高4.28倍和3.62倍;油綠70天、油綠701和油綠702變化幅度較一致,分別比對照高2.35倍、2.52倍和2.15倍;油綠802和油綠80天分別比CK高1.73倍和1.91倍;變化最小的為遲心4號,僅比CK高1.22倍。說明在低溫條件下,遲心4號質膜受損程度最小,其次是油綠802和油綠80天。
2.2低溫對菜心葉片脯氨酸含量的影響
在逆境條件下脯氨酸的積累可作為膜受損的早期信號,脯氨酸積累越多說明抗逆性越強。如圖2所示,低溫處理后不同菜心品種脯氨酸含量變化明顯。遲心4號增長幅度最大,比CK高4.39倍,其次增長較多的是油綠802和油綠80天,分別比CK高4.20倍和3.86倍;尖葉40天、油綠粗薹和四九-19號增長幅度較小,分別比CK高1.41倍、1.49倍和1.19倍,其中四九-19號增幅最小;油綠70天、油綠701和油綠702增幅居中,分別比CK高2.51倍、2.03倍和2.60倍。未經低溫處理的各菜心品種的脯氨酸含量均很少,品種間差異較小。
2.3田間冷害指標調查情況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菜心品種的耐低溫程度各不相同。油綠80天、遲心4號和油綠802成活率均在90%以上,定植5 d后冷害指數較低,均在10以下,其中遲心4號僅為3.33,生長期內只有油綠80天極小部分提早抽薹;油綠70天、油綠701和油綠702成活率在85%~90%,冷害指數居中,提早抽薹率在50%~60%;尖葉40天、油綠粗薹和四九-19號菜心的成活率最低,冷害指數最高,與其他6個菜心品種差異顯著,并且因低溫全部提前開花抽薹。
如表2所示,低溫下菜心各指標之間具有明顯相關性。冷害指數與脯氨酸、成活率呈@著負相關關系,與相對電導率、提早抽薹率呈顯著或極顯著正相關關系。由此說明,低溫下菜心的脯氨酸含量、相對電導率、成活率和提早抽薹率4個指標能夠用來綜合評價不同菜心品種的耐寒性。
2.5不同菜心品種聚類分析
綜合脯氨酸含量、相對電導率、成活率、抽薹率以及冷害指數等指標,以最短距離法對9個品種進行聚類,在歐氏距離為36.43處,將9個菜心品種分為三類。第Ⅰ類為尖葉40天、油綠粗薹和四九-19號,不耐寒型;第Ⅱ類為油綠70天、油綠701和油綠702,較耐寒型;第Ⅲ類為油綠80天、遲心4號和油綠802,耐寒型。按照熟性劃分,尖葉40天、油綠粗薹和四九-19號屬于早熟型,油綠70天、油綠701和油綠702為中熟型,油綠80天、遲心4號和油綠802為晚熟型,說明晚熟型菜心耐寒性強。
3討論與結論
國內外學者對植物的耐寒性做了多方面研究,提出了很多相關的形態指標和生理生化指標[10-13],其中低溫脅迫下相對電導率和脯氨酸含量變化是耐寒性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并且大多數研究認為,耐寒性愈強,相對電導率愈低,而脯氨酸含量愈高。李光光等[6]在研究菜心的耐熱性時統計了試驗材料在田間高溫下的成活率,鄧仁菊等[14]在研究火龍果的抗寒性時也觀察了處理苗在田間的成活情況,說明逆境條件下幼苗在田間的成活率能夠對室內測定的生理生化指標進行驗證,為試驗數據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據。本試驗研究發現,低溫下菜心的耐寒性強弱與脯氨酸含量、成活率呈正比,而與相對電導率、提早抽薹率和冷害指數呈反比;冷害指數與脯氨酸含量、成活率呈顯著負相關,與相對電導率、提早抽薹率分別呈極顯著、顯著正相關。脯氨酸含量、相對電導率、成活率的變化規律與前人研究結果一致,而提早抽薹率是筆者根據菜心對低溫的敏感性來設定的,本試驗證明它可以作為菜心耐寒性評價指標之一。脯氨酸含量、相對電導率、成活率、提早抽薹率和冷害指數可用來綜合評價菜心的耐寒性,并且以這5個耐寒性指標為依據進行聚類分析,可將參試的9個菜心品種分為三類,這與按照熟性分類的結果一致:油綠80天、遲心4號和油綠802屬于晚熟品種,耐寒性強;油綠70天、油綠701和油綠702為中熟品種,耐寒性一般;尖葉40天、油綠粗薹和四九-19號為早熟品種,不耐寒。山東及周邊地區早春與晚秋季節氣溫較低,在栽培菜心時不宜引種早、中熟品種,應引種遲心4號和油綠802等耐寒性較好的晚熟菜心品種。
參考文獻:
[1]李光光, 張財順, 鄭巖松. 不同菜心品種耐熱性鑒定指標的篩選[J]. 北方園藝, 2012(18):1-5.
[2]范勇新, 羅妙明, 彭維, 等. 菜心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 廣東農業科學, 2009(5):177-178.
[3]李榮華, 郭培國, 張華, 等. 高溫脅迫對菜心農藝性狀的影響[J]. 長江蔬菜(學術版), 2011(22):39-43.
[4]李榮華, 郭培國, 張華, 等. 高溫脅迫對不同耐熱性菜心材料生理特性的差異研究[J]. 北方園藝, 2012(1):1-6.
[5]曹毅, 李春梅, 鄧, 等. 不同菜心品種耐熱性研究[J].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 35(5):128-131.
[6]李光光, 華, 黃紅弟, 等. 菜心高溫半致死溫度與耐熱適應性[J]. 華北農學報, 2012, 27(增刊):202-204.
[7]李春梅. 高溫對不同菜心品種生長及生理性狀的影響[J].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 29(3):76-78.
[8]劉鴻先, 曾韶西, 王以柔. 低溫對不同耐寒力的黃瓜(Cucumis sativus)幼苗子葉細胞器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響[J]. 植物生理學報, 1985(11):48-57.
[9]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實驗原理和技術[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195-197.
[10]Wada H, Gombos Z, Murata N. Enhancement of chilling tolerance of a cyanobacterium by genetic manipulation of fatty acid desaturation[J]. Nature, 1990, 347(3):200-203.
[11]Deans J D, Billington F J, Harvey F J, et al. Assessment of frost damage to leafless stem tissues of Quercus petraea:a reappraisal of the method of relative conductivity[J]. Forestry, 1995, 68(1):25-34.
[12]Kazuoka T, Oeda K. Heat-stable COR (cold-regulated) proteins associated with freezing tolerance in spinach[J]. Plant Cell Physiology, 1992, 33:1107-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