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煤礦企業應急救援預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煤礦事故;事故特點;應急救援;特征分析;完善措施
中圖分類號:TD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2)31-0099-03
1 新時期我國煤礦事故特點簡析
新時期隨著我國對于煤礦企業安全生產的重視,煤礦企業生產情況有了很大的進步,但一部分煤礦企業的安全生產和管理仍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導致很多煤礦事故頻繁發生。不同的煤礦企業,甚至相同煤礦企業在不同的生產管理,因為生產環境、自然條件和管理模式的不同,煤礦事故發生的過程以及發生的原因都有各自的特點,但從總體上講,新時期我國煤礦事故有以下共同的
特征:
首先,新時期煤礦事故具有突發性。煤礦事故的發生往往很突然,讓煤礦企業的管理者措手不及,很難靜下心來理智地進行事故問題的考慮,導致有效的煤礦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很難迅速制定出來并執行,煤礦事故應急救援初期失誤發生的幾率很大,無形中擴大了煤礦事故的損失,因此進行煤礦事故應急救援方案的及時制定,迅速有效對事故進行早期處理并避免事故影響不斷擴大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新時期煤礦事故的發生具有災難性。新時期煤礦事故的發生不僅會對煤礦井下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而且還可能造成人員的大量傷亡,在煤礦企業日常的建設生產中,對煤礦安全生產和管理做到有備無患、有患必除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對煤礦事故的影響程度、波及范圍以及嚴重性要有充分準確的估計。如果在事故發生時處理措施和救援預案中的方法不當,很容易使得事故處理不得當或者管理者決策失誤,導致事故影響的擴大和惡化,而且在事故處理時如果意識到已經有多名人員受到威脅或傷亡,會使得管理者的心理壓力大大增加,更容易導致事故決策的失誤;再次,煤礦事故具有破壞性。重大事故的突發會對礦井的生產系統造成嚴重破壞,在損壞生產設備、井巷工程、中斷生產活動的同時,會給企業和國家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同時也導致應急救援難度的增加。最后,煤礦事故具有繼發性。即在煤礦事故發生的周期中會引發其他事故的發生,比如火災事故可能會引發瓦斯爆炸事故,而爆炸可能導致出現連續爆炸事故。因此在進行事故的應急處理和控制時,不能僅僅對原發事故進行控制,還應該考慮相關繼發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2 新時期煤礦事故應急救援特征及相應完善措施
2.1 應急救援的及時性——快速掌握事故信息
在新時期煤礦事故的應急救援過程中,應急救援的特征之一是救援的及時性,即在煤礦事故發生之初應該對事故災害的相關信息進行及時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而我國煤礦在這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煤礦事故的應急救援缺乏一定的迅速性,應該有針對性的進行加強。例如在瓦斯爆炸之類的突發事故發生以后,應該對事故發生的相關信息進行及時的監測監控,事故的監控監測系統能夠連續、準確地對相應測點位置的瓦斯濃度的實時變化進行監控,但是由于測點位置較少,礦井的所有區域往往不可能被完全的監測到,尤其是瓦斯在一些局部區域的異動情況;瓦斯檢查員能夠準確地對一些區域的瓦斯動態變化進行探測,但所獲得的探測數據往往是不連續的,對于突發事故所造成的影響無法及時準確的發現。因此,新時期煤礦事故應急救援中對預警監測監控系統的要求除了系統的安全可靠性要有保障之外,還應該按照規定對監測系統進行及時的管理維護。在預警監測系統的建立中,應該進行事故信息網絡系統的建設,形成安全可靠真實的事故數據庫,重點監控、重點分析,不斷督促有關部門將有效的煤礦事故監控和預防措施進行落實,從而保證事故發生后信息掌握的及時性,使得新時期煤礦事故應急救援達到迅速性的
要求。
2.2 應急救援的準確性——正確分析事故原因
新時期煤礦事故應急救援的特征之二是準確性,即要求在事故發生以后對于事故發生的原因進行準確的分析,我國煤礦企業應該對事故應急救援的準確性進行不斷加強。例如在煤礦瓦斯事故發生以后,首先應該對煤礦有害氣體濃度變化的敏感程度進行及時的監測和正確的分析,確保事故發生后的可控制性。如果不重視事故發生后的相關問題,則會對事故發生信息形成不準確的判斷,導致管理者在事故處理過程中的重大失誤。同時應該加強事故處理過程中的組織領導,對煤礦事故的應急救援管理制度進行完善,以便煤礦管理者能對事故的信息形成準確的認識并做出決策。煤礦企業應該組織相關負責人,在對事故信息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進行事故應急救援計劃的制定,做好事故的應急指揮工作。對于事故救援人員的專業素質應該進行嚴謹的培訓,提高救援隊伍的反應速度以及救援的準確性,通過專業的培訓和演練,準確地對不同煤礦事故的應急救援程序進行掌握,對于不同的應急救援方案進行分析和選擇,從而準確及時的實施
救援。
2.3 應急救援的可操作性——編制應急救援預案
新時期煤礦事故應急救援的特征之三是救援的可操作性,即應該事先進行煤礦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并且在實踐過程中不斷進行預案的完善。預案內容必須具體可行,能夠在煤礦突發事故發生以后及時作出反應,有效控制事故的影響范圍和程度。雖然目前我國很多的煤礦企業已經進行了相關的煤礦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但是很多預案編制的內容缺乏一定的合理性,而且可操作性很小,使得應急救援預案的框架層次和結構不夠契合、對事故應急救援的能力分析不徹底到位、預案缺乏條理性和系統性、預案中責任、目的和功能的劃分不夠明確清晰、事故應急救援方法的有效性不足、針對性不強等問題經常存在。例如對于瓦斯爆炸事故,事故處理計劃和預案的編制必須對強度不同的事故發生后的影響程度和范圍以及礦井爆炸易發生區域進行充分的考慮,同時應該對風流控制方向、相關人員的撤退方案等進行考慮,使得煤礦事故發生后管理人員在決策過程中有據可依。另外,在進行應急救援方案的編制時,應該對不同種的應急救援方案的優點和缺點進行全面的分析和比較,根據“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原則,在所有可行方案中選擇最優的應急救援方案作為煤礦事故發生后的執行方案,而且在執行過程中采取相關措施來避免該應急救援方案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3 結語
煤礦企業的安全生產和管理不僅關系到企業和國家的經濟利益,還與無數礦井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息息相關。本文首先從突發性、災難性、破壞性以及繼發性四方面闡述了新時期我國煤礦事故的特點,然后從三個角度對新時期我國煤礦事故應急救援的特征以及相應的完善措施進行了研究:應急救援的及時性——快速掌握事故信息、應急救援的準確性——正確分析事故原因以及應急救援的可操作性——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為新時期我國煤礦企業應急救援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參考,對于煤礦企業應急救援管理工作的科學性和規范性的加強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劉云峰,劉鐵民,等.突發災害應急能力評估及應急特點[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05,(5):56-58.
[2] 焦宇,周心權.煤礦特別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應急救援及決策實施效果評價原則[J].煤礦安全,2009,(8):116-119.
關鍵詞:煤礦 安全生產 水害 應急預案 管理
一、 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的重要性
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是根據預測危險源、危險目標可能發生事故的類別、危害程度、預先制定的事故應急方案、是事故狀態下采取緊急行動和救援措施的基本依據,是企業安全生產的重要保障條件之一。首先我們應該清楚生產事故應急預案在應急系統中起著關鍵作用,它明確了在突發事故發生之前、發生過程中、以及剛剛結束之后,誰負責做什么,何時做,相應的策略和資源準備等。它是針對可能發生的重大事故及影響和后果嚴重程度,為應急準備和應急響應的各個方面所預先作出的詳細安排,是開展及時、有序和有效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行動指南。
二、 煤礦監理應急救援預案的必要性
在任何工作活動中都有可能發生事故,尤其是隨著現代化工業的發展,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巨大能量和有害物質,一旦發生重大事故,往往造成慘重的生命、財產損失和環境破壞。特別是居于高風險行業之首的煤礦行業,生產條件十分差,工作場所又處于不斷變化和移動之中,不安全因素多,容易發生事故。雖然,近幾年我國煤炭行業總體安全形勢趨向轉好,事故數和死亡人數呈遞減趨勢,但事故發生總數和死亡人數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相距甚遠,2009年發生事故總數1616起,死亡人數2631人;2010年發生事故總數共計1403起,死亡人數2433人;2011年發生事故總數共計1201起,死亡人數1973人。最新工業化國家統計數據表明,有效的應急救援管理體系可以將事故損失減低到無應急預案體系的6%,由于煤炭行業危險的絕對性和事故存在的長期性,當事故不可能避免、實現本質安全的時候,監理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組織及時有效的應急救援行動已成為抵御事故或控制災害蔓延、降低危害后果的關鍵甚至是唯一手段。因此,煤礦行業必須明確應急救援預案是實施事故發生時進行緊急行動。采取救援措施的基本依據,這對于安全生產工作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本次以新田煤礦水害應急救援預案、演練及總結為例。
三、 新田煤礦水害應急救援演練方案
(一)、演練項目:1401運輸順槽300m處發生突水事故演練。
(二)、演練內容:災害通知、災害緊急避險指揮、災害應急處置 。
(三)、演練目的:
在1401綜采工作面發生老塘突水的情況下,能夠迅速、高效、有序的安全撤離受水害影響區域的所有人員,做好水害的防災避災和搶險救災工作。
(四)、參加演練的單位、人員
礦領導: 艾克中 王浣塵 劉 威 吳 江 侍 亮 劉景新 朱世殊
各專業副總:劉 黎 徐 錕 陳西華 陳 方 何景開 閆立偉 王國文
救援單位:永貴公司救護大隊隊長 救護隊員
各部室、區隊負責人:譚嵐峰 姜 杰 張亞光 王 權 陳洪友 王 李朝輝 李永生 郭紅旗 劉 旭 盧永生 徐 卿 姜石平
調度室 安監部 地測部 生產技術部 供應部 保衛部 后勤服務公司礦醫務室 綜采隊 防突隊 通風隊等上早班人員。
(五)、演練地點:1401綜采工作面
(六)、演練時間:2015年4月 30日8點班14:00~16:00
(七)、險情擬定:1401綜采工作面老塘突水。
(八)、演練程序:
1. 綜采隊跟班隊長劉明生發現1401運輸順槽300m處涌水量逐漸增大,并出現小的壓力水流,馬上用工作面下安全出口電話給調度室打電話匯報涌水情況,工作面兩臺18.5kw的排水泵已不能滿足排水需要,綜采面可能發生突水事故。并向調度室匯報,調度室向值班礦長匯報1401運輸順槽300m處發生涌水量增大,可能發生突水事故,值班礦長下令綜采工作面立即撤人。
礦井水災預防、預兆 井下透水前一般都有預兆,要求全部職工必須熟悉這些預兆,對于及時采取對策,防止水災事故的發生起著重要作用。
(九)、檢驗演練關鍵點
1. 職工是否知道避災路線
2. 職工是否會用自救器
3. 職工是否向調度室匯報
4. 職工是否會停電
5. 發生水災時避險原則
6. 恢復生產驗收
四、 新田煤礦水害應急救援演練總結
(一)、存在問題
1. 本次演習是提前培訓、提前做好準備的,不具備突發性。
2. 井口檢身工檢查入井證不認真,有部分人員未交入井證或未登記。
3. 井下各頭面人員撤退后,跟班隊長或班長未按要求停本頭面動力電源(應模擬操作)。
4. 各部室人員到調度室集合速度慢,用時長達38分鐘,遲到的按規定處罰。
5. 井下撤人速度慢,從通知撤人到人員全部撤到地面,用時長達66分鐘。
(二)、改進措施
1. 各區隊加強對災害事故應急救援方面知識的培訓,達到每人都懂得如何自救、互救的效果。
2. 機電一隊制定新田煤礦井口檢身工對入升井人員進行檢身、登記、匯報制度;要求井口檢身工每班認真檢查入井人員,并在井口登記,交班前統計入升井人數,向調度室匯報。
3. 機電部制定井下各頭面撤人斷電制度;要求井下各頭面人員撤退后,跟班隊長或班長按要求斷開本工作面動力電源。
4. 調度室制定新田煤礦跟值班制度;要求各區隊值班人員不能擅自離崗,及時接聽電話,處理生產相關事宜或調度室安排的工作。
五、 應急救援預案管理總結
通過新田煤礦的應急預案、評估和總結,我們通過兩個方面總結如下:
(一)、應急救援預案的制定中要注意的問題
1. 首先預案內容制定要細,不能忽視各救援力量相互間的救援協同,在救援方案上,通常是只選定了救援方式,卻沒有對救援現場進行估算。
2. 應急預案的體系要完整,存在內容上要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應急預案對具體細節考慮必須周全,注意事項上沒有做到根據單位具體性質提出,避免造成預案本身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二)、應急救援預案的應用中要注意的問題
1. 應急救援預案制定了,就必須進行認真演練,有的煤礦企業雖然制定了事故應急處理預案,內容也十分詳細,但是缺乏現場經驗。有一些單位企業根部不重視應急預案,即使進行了演練,也只是敷衍了事,因此,必須要求各級演練中首先必須從思想上高度重視。
(一)深化監管系統應用,進一步推進安全監管信息化
1、更進一步發揮監管系統的作用。繼續以“市安全生產綜合監管系統”的完善應用為工作重點,在前期試行的《市安全生產綜合監管系統管理辦法》基礎上,進行修訂并下發,更進一步推進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科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
一是各級安監人員,要充分利用監管系統,研究、指導日常工作;
二是市局將對監管系統中的相關內容進行升級、完善。修訂“企業隱患排查表”的相關內容,更新、完善“企業基本信息”,重新分級上傳“重大危險源”,完成地圖定位等。增加“隱患排查”未整改項的提醒功能,督促企業按期完成整改;
三是分別完善監管系統與省局“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系統”、“省安全生產執法檢查信息系統”、“省安全生產應急資源數據庫”三系統的聯網,便于監管系統與省局各系統的互通。
2、對視頻監控系統安裝工作進行檢查驗收。依照修訂下發的《市安全生產綜合監管系統視頻信息管理辦法》進行檢查驗收,使監管系統視頻信息管理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重點檢查工作完成、視頻運行、保障機制等,從技術和管理上確保各類企業視頻設施正常運行,視頻信息安全保存,對日常安全管理和事故后查找線索提供技術支撐。
3、切實抓好企業隱患排查自報表的審查、培訓工作。
一是按照《市安全生產綜合監管系統管理辦法》的要求,認真落實安全隱患排查月報表填報內容審查制度,指定專人負責,抓好審查,提高監管系統的信息錄入質量,確保審查率達到100%。杜絕拒報、遲報、瞞報,逐步減少錯報現象;
二是落實《企業隱患排查月報表》培訓制度,定期組織錯報和新調整崗位錄入人員培訓,規范企業填報人員行為,解決自查不實、排查不細、填報不規范等問題,逐步降低錯報率。
4、加大對拒報、遲報、錯報“隱患排查月報表”企業的處罰力度。對未按規定要求認真填報“隱患排查月報表”的相關企業,要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依法進行嚴厲處罰。
(二)深化應急預案管理,大力提升應急救援演練水平
1、加大應急預案編制、修訂、備案工作力度。
一是按照國家安監總局《關于印發安全監管部門應急預案框架指南的通知》的要求,編制、完善安全監管部門應急預案,抓好應急預案體系建設。
二是要加大對重大危險源預案的管理,做到每一重大危險源都有預案,且可靠、實用。
三是對各級安監部門、企業編制工作完成情況、編制質量情況、應急演練落實等情況進行檢查驗收。
2、按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指南》要求,大力提升應急救援演練水平。
一是各區縣局年內至少組織一次高質量、綜合型的事故應急救援演練(包括出動消防車、120救護車等),并組織相關企業觀摩、學習。
二是各企業從實際出發,有計劃地組織開展救援演練,對演練情況要總結分析,及時發現問題,不斷改進應急救援工作。危化品、非煤礦山企業要針對生產事故易發環節,年內至少組織開展一次救援演練。相關企業可根據生產工藝的特點,模擬事故狀態下,員工自救、互救和逃生的演練。
三是各級安監部門可采取突擊抽查的方式,擬定題目,要求企業組織救援演練,以檢驗其日常演練水平。
四是積極會同魯中危化品應急救援中心和魯中礦山應急救援中心對企業開展應急救援技術服務。
3、加強應急救援檢查。按照國家總局、省局要求,組織相關人員,加大“兩節兩會”、安全生產月、汛期、冬季等期間,應急救援措施的檢查力度,避免和遏制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重點對企業應急救援器材設施配備情況、應急救援演練情況進行檢查,存在問題的及時下達整改指令,督促企業盡快整改。
(三)多管齊下,增強事故應急處置能力
1、提高應急救援協調和處置能力。繼續協調完善消防支隊、危化品應急救援中心、非煤礦山應急救援中心、120急救中心及相關專業事故救援隊伍聯動機制,推動化工園區和基層礦山應急救援隊伍建設。選取基礎扎實、有條件的化工園區、中小型礦區開展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整合資源優化布局,加強基層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形成快速響應、相互補充、協同作戰的事故應急救援體系,增強安監部門的事故現場協調、處置能力。
關鍵詞:煤礦事故救護措施
煤炭作為我國目前乃至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重要的戰略資源,在我國經濟和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煤炭行業也是我國安全事故最為頻發的領域之一。盡管我國煤礦安全生產已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煤礦事故死亡總人數逐年下降,百萬噸死亡率也呈逐年下降趨勢。但是從橫向比較,我國煤炭安全生產的總體水平還比較低,與國際上煤炭安全生產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尤其是重特大煤礦災害事故還屢有發生。頻繁發生的煤礦事故折射出目前我國安全生產還存在眾多的問題,需采取有效的措施進一步避免和減少煤礦事故特別是重特大煤礦事故的發生。而要真正的搞好煤礦安全管理,就要有先進的安全設備,以夯實基礎。多年來,煤礦在生產活動過程中,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煤礦安全技術水平,采用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應用現代化科學管理理論以及方法,按照安全生產的根本規律,從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上來防止事故發生,從而達到安全生產的目的。除此之外,還應該在全地區范圍內廣泛開展安全宣傳教育,加大安全檢查的力度,結合事故案例和本煤礦隱患,對職工進行“安全第一”思想再教育和煤礦安全法規、安全知識再培訓,從根本上抓好煤礦安全生產工作。與此同時,要科學的制定好隱患的整改方案,及時的消除煤礦事故的安全隱患,做到整改內容、整改標準、整改措施、時間進度以及責任人的“五個落實”
一、做好煤礦事故自救培訓
煤礦生產的特殊性要求從業者必須具有一定的安全知識,但當前我國煤礦工人特別是一線采掘工人,很多都是農民勞務工,從業者文化程度相對較低,對煤礦災害的了解和認識不足,技術水平、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有限。如果他們在沒有充分了解井下環境危險性的情況下下井工作,則很容易產生麻痹大意、僥幸等不安全心理。我們知道事故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是人的不安全行為,而工人的這些不安全心理狀態會誘導其不安全行為的產生,給煤礦的財產及人身安全造成隱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煤礦綜合機械化程度和可靠性的提高,物的不安全狀態引發的事故越來越少。當前,人的不安全行為成為煤礦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煤礦安全培訓的目的正是盡可能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煤礦工人在正式下井工作前必須接受全面、系統的安全培訓,包括技術培訓和自救培訓。前者關注事前預防和事中控制,而自救培訓則著眼于事故發生后井下工人在面對事故時所應采取的正確的自我救助和互救行為,是事故發生時工人能否成功脫險的重要保證。自救培訓可以使工人對礦井自然災害及可能發生的事故有所了解,學習到各種事故發生的征兆和現象以及需采取的措施策略,從而為發生事故時保障工人的生命贏取寶貴的機會和時間。
二、煤礦事故發生后的救護措施
(一)避免應急救援實施中的盲目指揮
首先,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和《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指示要求,做好應急管理工作,切實加強防范,有效地控制和減少事故災害造成的損失,把事故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其次,煤炭系統的救護隊伍要堅決實行軍事化管理。堅持“堅強戰備、嚴格訓練、主動預防、積極救援”的原則,切實做好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工作,并把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成為一支“思想革命化、行動軍事化、管理科學化、裝備系列化、技術現代化,特別能戰斗”的隊伍,增強綜合能力和在災害多變的情況下迅速、快捷、發現最有利戰機和處理事故的能力,安全實施救援方案,保障救援工作安全進行。
(二)切合實際是最重要的
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切合實際是最重要的。救援工作的實施離不開應急救援預案的指導。事故的發生、發展變化也需要救援人員根據現場情況確定方案。但某一方案的確定,必須是科學的、實用的,盡力適應災害發展變化的現實情況,隨時捕捉有利戰機,并制定出有效的措施,才能保證現場救援人員實施安全救援,確保人員生命及國家財產遭受最小程度的損失。一方面,正確的技術措施如沒有相應素質的人員去執行和落實,是很難達到預期效果的;另一方面,如果技術救援措施不正確、不完善或災區發生新的變化而不被執行人員識別和察覺,同樣也不可能實施安全救援或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甚至可能造成事故的擴大化。因此,應急救援決策的正確性往往取決于應急救援的預先準備情況,具有很強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應急救援預案和全面災害處理計劃為正確的應急救援提供保障。一個好的應急救援預案和事故處理計劃是災害發生時井上決策人員和井下實施、逃生人員的行動依據,災害發生時,井上下人員聯系往往中斷,只能依靠應急救援預案和事故處理計劃達成救災行動的默契。要正確進行應急救援決策,必須進行各種救災方案的利弊分析,再者正確認識“兩害相權取其輕”,選擇相對最優的救災方案,并盡力采取措施,減少該方案的不利影響。除此之外,還應注意災害易發生區域不僅包括正常生產時期的危險區域,如采掘工作面、上隅角、瓦斯尾巷、突出易發生區域、機電峒室等,還應包括瓦斯突出等動力災害發生后致使安全區域動態轉變為危險區域的地方。
三、總結
我國煤礦主要是以井下作業為主,容易發生多種災害事故。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煤礦事故主要是瓦斯事故,其次為透水事故,發生事故較多的省份是湖南、貴州、山西、四川等,其中河南發生事故次數雖然居于這些省份之后,但死亡人數及萬人死亡率卻也相當高。而煤礦事故頻頻發生,吞噬了許多礦工的生命,給國家和人民財產造成巨大的損失。因此,分析各地區煤礦事故的特征,探討出相應的對策措施,對于煤礦業的安全生產是具有非常重要意義的。
參考文獻:
[1]蘇建雄,任占昌.小煤礦安全管理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煤炭工程,2007.
[2]王慧敏.新形勢下特大災害事故的預防[J].湖南經濟,2001.
[3]汝連士.煤礦瓦斯爆炸原因分析與防治對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7.
[4]涂紹宗.礦工的安全知識培訓是關鍵[J].現代職業安全,2003.
2004提12月17日,全省特種作業人員管理工作會議在廈門市召開,來自全省九地市安監局的領導和特種作業培訓考核工作人員及特種作業人員培訓、考核單位負責人參加了會議。省安全監管局副局長施惠財蒞會,并就進一步做好特種作業人員培訓考核管理工作提出四點要求:一是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增強對工作重要性、緊迫感、責任心的認識;二是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建立培訓、考核、監管、協調“四到位”的工作體系;三是要進一步強化培考分離。培訓機構把好報名關、師資關、課時關,建立培訓檔案。考核工作要嚴格理論考試、實踐技能考核,建立專兼職的考評隊伍;安監部門對培訓、考核機構要加強監督檢查;四是要進一步加強監管,將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情況作為日常安全檢查的重要內容之一;五是要進一步加強基礎工作,進一步完善工作運行程序和工作機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題庫開發和技能實踐基地建設。
會議對福州市安全監管局鄭偉、廈門市安全監管局羅水香等9位特種作業人員培訓考核管理工作先進個人予以表彰;廈門市特種作業考核中心在會上介紹了經驗;各設區市安監局領導對特種作業培訓、考核工作分別進行了工作交流。
永春縣安監局建立重點企業安全生產基礎檔案
永春縣安監局注重安全生產基礎檔案工作,建立了專門檔案室,配備了專職檔案管理人員,現已完成全縣331家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345個煤礦井口、60家非煤礦山企業安全生產基礎檔案建立工作。基礎檔案內容包括從業單位依法需辦理的各種證照(批文)復印件、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復印件、企業生產經營類型、法人代表姓名、通訊地址、聯系電話等基本信息。同時把日常監管的相關信息,如日常檢查記錄、隱患整改通知書、隱患整改落實情況等,也及時收入各企業檔案中。檔案室按照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等不同行業進行分類編號,并將檔案材料錄入自主研發的“安全生產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人、機管理,動態、靜態管理相匹配,方便檔案的查詢和使用。該縣還將逐步建立公共娛樂場所、建筑、煙花爆竹、民爆物品等高危行業從來單位的基礎檔案,最終達到建立健全轄區內所有生產經營單位的基礎檔案,為縣政府抓安全生產作決策和有關部門實施安全生產有效監管提供準確的依據;為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實施安全生產動態管理奠定基礎。
――戴天圣
泉州市政府制定《危險化學品重特大安全事故救援預案》
近期,泉州市政府制定了《危險化學品重特大安全事故救援預案》。《預案》分總則、適用范圍、事故應急救援原則、重大危險源分布狀況及分類、事故應急救援的組織機構與職責、應急級別和應急行動等級劃分、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處理程序、協調演練等九大部分。《預案》的制定,對及時有效地開展該市危險化學品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建立統一領導、分級負責、職責明確、運轉有序、反應迅速、處置有力的應急救援體系,提高政府應對各類危險化學品突發事件和抵御風險的能力,最大限度降低危險化學品突發事件造成的危害。
泉州市安監局 戴天圣
大田縣舉辦礦山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法制教育培訓班
本刊訊 為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管理,保護礦產資源和生態環境,促使經濟與生態保護協調發展,由大田縣法制宣傳教育領導小組,縣國土局、縣安監局聯合舉辦全縣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法制教育培訓班,參訓對象為鄉(鎮)分管企業領導、企業站負責人、金屬、非金屬和煤礦礦長、分管安全生產副礦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安全員、探礦權人等約300多人。培訓內容《安全生產法》、《礦山安全生產法》、《煤炭法》、《環境保護法》、《勞動法》、《土地管理法》、《礦產資源法》、《森林法》、《水法》、《水土保護法》、《刑法》、《民用爆炸物品管理細則》、《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共分三期培訓。
(三明安監局供稿)
危化品特大事故福建省出臺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