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保健醫學與研究

      保健醫學與研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保健醫學與研究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保健醫學與研究

      保健醫學與研究范文第1篇

      中醫養生傳統保健運動保健學一、引言

      “生命在于運動。”這一至理名言是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提出的,現在已為世人所公認。其實早在數千年前的中國,運動就已經成為人們養生保健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國源遠流長的中醫理論在運動保健方面有其獨特的見解和科學的理論體系,對當今人們的運動健身和養生保健仍有深遠的指導意義。《呂氏春秋?盡數》中明確提出:“流水不腐,戶樞不蠢,動也。形氣亦然,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郁。”這里用流水和戶樞為例,說明運動的益處,并從形、氣的關系上,明確指出了不運動的危害。非常明顯,此在說明一個道理:動則身健,不動則體衰。《黃帝內經》也很重視運動養生,提倡“形勞而不倦”,反對“久坐”“久臥”,強調應“和于術數”。所謂“術數”,據王冰注:“術數者,保生之大倫。”即指各種養生之道,也包括各種鍛煉身體的方法。

      二、中醫養生與傳統保健運動的內涵

      1.中醫養身的文化內涵。我國中醫養身文化博大精深,早在西漢年代就出現了引導養生術、五禽戲等養生功法。但在我國最先出現“養生”一詞,見于戰國時期《莊子養生術》,其又源自《老子》“撮,養也”,意思是保養自己的生命,讓其健康益壽。而中醫傳統養生基礎理論是融匯中國古典哲學與中醫學理論之精華而形成的獨特理論體系。經過歷史選擇其內容更為豐富,主要包括:導引養生術、推拿按摩術、傳統武術、吐納術等。

      2.中醫養生與傳統保健運動的內在關聯。中醫養生和傳統保健運動在歷史長河中,構建了以自身修持實踐為根本,涉及哲學、科技等諸多學科文化系統,有著獨特的傳統風格和文化特色。它們具有相同的目的意義,即強健體魄、預防疫病、延年益壽。在健身理念上亦有相似之處,“天人合一”與“多維健身觀”都體現了中國樸素的整體觀。但傳統保健運動在方法和實踐上,和中醫養生一樣博大精深。所以中醫養生和傳統保健運動應相互汲取營養,取彼此精華并充實發展,逐步完善。

      三、運動保健的生理作用

      1.平秘陰陽的作用。根據中醫學“陰陽互根”的思想,人的生命活動是“孤陰不生,孤陽不長”“陰平陽秘,精氣乃治”。意思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身體健康的維護,是由機體在不斷地運動和變化中保持陰陽能動的平衡來維持的。如果人體內的陰陽處于動態平衡,即人體生理功能正常,氣血和暢,人的生命活動旺盛,也就不會生病。運動保健的作用就是以其運動形式和手段的不同,來求得陰陽的平衡。

      2.調和氣血的作用。氣和血及其在體內的活動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一個重要因素。氣血通暢,生命活動就得以正常進行;氣血失調,就發生疾病。運動保健是通過運動肢體來促進體內新舊氣血交換,即新陳代謝來調和氣血的。

      3.扶正祛邪的作用。中醫學認為,在人體內存在著一種抗御外界病邪人侵的力量,叫“正氣”,同時又把體內存在的致病因素稱為“邪氣”。“正氣內存,邪不可干”。從“用進廢退”學說或運動生理學的“超量恢復”學說來看,運動保健是培育正氣的有效方法。

      4.強健筋骨的作用。體育鍛煉的獨特作用,就是使人的體格強壯,各種器官功能良好。由于運動的刺激和供血量的增骨骼的硬度和彈性得到了維持,使肌肉組織中結締組織增多,肌纖維膜變厚,肌纖維增粗,筋骨強健。

      5.運動可增強脾胃功能。華佗提出:“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說明運動有強健脾胃的功能,促進飲食的消化輸布。而脾胃健旺,氣血生化之源充足,才能健康長壽。

      四、運動保健按摩的作用

      運動保健按摩有促進血液淋巴循環,及時供給氧氣和營養物質,快速排泄代謝物;促進精神振奮,克服機體失調,進而防止運動傷病的發生等作用。實踐證明,運動保健按摩對于運動者,在維護和提高健康體質和保護良好的訓練和競技狀態,增進和發揮潛在體能,提高運動成績方面,顯示了特殊的功效,也引起國內外體育界及有關學者的高度重視。

      1.運動前按摩。運動生理學的研究證明,運動者在訓練或比賽之前,某些器官就已發生了變化,如心跳加快、收縮壓升高、肺氣量加大、呼吸頻率加快、耗氧量增加、血糖上升、血乳酸增加等。這種狀態,在運動生理學上稱為賽前狀態。一般比賽規模越大,離比賽時間越進,賽前狀態的反應就越明顯。當運動者處于不良的賽前狀態時,就會影響體能及技術的正常發揮,尤其是賽前過度興奮,會導致賽前焦慮,從而影響運動成績。運動前按摩不僅調節機體各系統器官和精神情緒,尤其能夠調節神經精神狀態,以適應運動實踐所要求生理和心理上的負擔,還能代替需要消耗部分能量的活動,保存充沛的體力,發揮最大的運動能力。

      2.運動間歇按摩。運動生理學的研究證明,在運動和比賽間歇,所消耗的能量便開始有所恢復。只是恢復的快慢與間歇時間的長短有所不同。在運動間歇時,用按摩手法作用于人體相應的穴位和局部肌肉,可以取代單純的消極休息。及時消除機體的緊張和疲勞,保持良好的狀態,加速完成對后階段運動負荷的準備,這是現場的淮備活動和整理活動的交替結合。運動間歇按摩應根據運動項目技巧的特點和間歇時間的長短,結合環境條件擬定按摩方法。通常可以不受規范程式的限制,采取靈活機動的應變措施,以局部為主操作,著重于運動負荷較大的組織與部位。手法強度宜輕快、柔和,用量宜少。

      3.運動后按摩。運動后按摩又稱恢復按摩。運動是人體內物質大量分解、能量大量消耗的過程。在激烈緊張的訓練、比賽后,通常會出現過度疲勞和過度興奮狀況。其一,大量耗力,過度勞累,主要表現在全身和局部肌肉酸痛、韌帶痙攣等。其二,大量耗神,過度興奮,主要表現在心神不寧、精神緊張、失眠、頭痛、納呆等。運動后按摩要注意全身系統按摩和主要運動部位局部按摩的密切結合,根據不同的運動,著重于負荷較大的器官的部位。對極度疲乏的運動機體,可以施行全身系統性的恢復按摩,可利于機體全面消除疲勞和緊張狀態,迅速恢復運動能力。手法強度和用量的掌握、手法操作規程的選擇,都應個別對待,即根據其所表現的疲勞程度和緊張狀況酌定。通常以輕柔緩和手法為宜,一般在晚上睡覺前2小時內進行,每次約半小時至一小時。

      參考文獻:

      \[1\]王政,陶玉流等.肥胖大學生有氧運動處方實驗研究\[J\].蘇州大學學報,2012,28(1).

      \[2\]盧紅梅.試論人體運動科學化運動科學大眾化\[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2).

      \[3\]陳秋斌.中國傳統養生體育的理論基礎和獨特風格\[J\].山東體育科技,2005,27(9):25-27.

      \[4\]王宏偉.保健體育課程理論與實踐研究\[J\].華北科技學院學報,2002,(3):58-61.

      保健醫學與研究范文第2篇

      本課題的研究目的是提高物理教師的科研意識、科研能力,提高教學效率,探索在減輕教師負擔的前提下,培養研究型教師的新途徑或新模式。參與課題的人員包括26位物理教師,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全體物理教師以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雙重身份參與課題研究;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參與教師研究現狀及要求。

      二、“小課題”研究計劃

      備課過程中運用科研思路去解決的“小課題”切入角度:教學難點突破好方法;精練哪些習題既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有助于能力提高;輔導資料中部分問題存在爭議的分析解決;關于新課改教材中某點不足的思考;演示實驗改進方法;教學設計新思路;怎樣出好一份測試卷;一類物理問題的解法或教學策略;一個概念的理解;什么樣的課才算優質課……

      三、課題研究實施過程

      成立了課題管理委員會,組織科研過程。針對組內教師對教育科研方法認識不足的問題,經課題管理委員會商議,由北師大專家為全體參與科研教師做“科研方法培訓”講座。

      高一年級在備課組長的帶領下,備課過程中完成了4個“小課題”的研究。高二年級的第一個研究“小課題”是怎樣出一份有效的選修3-2模塊考試試卷。第二個研究小課題是在同步教學中,針對教材中的“測單擺周期最佳位置”進行質疑研究。隨著教學進度不斷前推,“相對論”一章很快成了備課內容。其中“時間相對性”類問題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如何幫助學生渡過這一難關,組內教師在討論過程中,利用模型突破了這一教學難點,并將研究成果整理成文。

      初二年級參與課題的過程中,考慮到一方面參與教師要研究小課題,另一方面,組內教師交流中都普遍感覺讓學生去提前預習、思考,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很重要。經商討,組內教師決定以網絡預習為共同研究小課題,進行實踐研究。組內所有參與的教師同時還同步對多個教學“小問題”進行了分析,包括典型問題解析、網絡資源整理等,并以電子稿資料形式保留了下來。

      四、課題研究的結果與討論

      教師的科研意識和能力:通過在結題過程中和參與教師的交流,大家明顯對科研已經沒有的恐懼。從統計數據及現實情況分析,絕大部分教師的科研意識和能力確實得到了提高。極少數教師認為自己的科研意識和能力沒有提高,根據教師個人問卷分析來看,原因主要是教師對課題本身信心不足,為此投入較少造成!

      研究計劃的可行性:問卷中90%的老師認為“該計劃可以提高教師科研意識與能力”。總的來說該研究計劃是可行的,一定程度上能夠在減輕教師負擔情況下,提高教師的科研意識與能力。如果以后進一步進行研究,在專家指導方面還要下功夫。

      教學效率:教學效率的提高是提高科研意識與能力的出發點也是歸宿點。“就您個人而言,在本次參與研究過程中有哪些收獲?”這一問題,老師回答有很多:“多閱讀很多書籍”,“注意積累資料”,“深入研究教學資源”“科研意識增強,科研能力有所增強;資源共享,分享到其他老師的小課題成果,收益匪淺;看到其他老師的優點和長處,成為自己不斷要求進步的動力”“提高了自己的科研能力;熟悉了系統化研究問題的方法;對一些具體的物理問題有了深入的認識;增進了與同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培養自己的問題意識;學會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教學”……

      課題研究過程的組織、管理:首先,幫助聯系專家進行研究方法、研究方向等的指導工作。最好能有物理學科專家、教法專家從不同角度對研究進行指導。應該定期組織交流,將成果固化。其次組內教師成果可定期共享,使得組內成員對研究進展有整體性認識,從而互相啟發,向共同方向努力。多提醒、督促。

      五、結論與建議

      課題研究的結論:

      從本課題研究過程初定計劃、改進計劃再實施,至課題的最后結題過程分析來看,在備課組活動過程中同步尋找“小課題”進行研究模式可行。本課題研究結果認為:在備課組活動過程中同步尋找“小課題”進行研究的模式,對大部分教師能夠實現減輕負擔情況下,提高科研意識、科研能力及教學效率。

      進一步推進“該課題研究”的建議:

      1 注重專家在行動研究過程中的指導作用

      對于參與課題研究的絕大部分教師而言,對自己的研究過程是否科學、研究方向是否可行都存在疑問,甚至研究結論是否準確都需要專家的指導。為此,如果“行動研究”繼續的話,建議課題管理委員會能夠幫助聯系專家指導上應多下功夫。

      2 及時進行科研方法培訓

      一線教師教學經驗豐富,但對科研很多人還都是感覺自己是門外漢,甚至感覺科研遙不可及,為此,應在課題研究之初,就請專家進行科研方法的培訓。培訓內容應貼近教師教學實際,最好能有范例同步呈現。一方面有利于大小教師的科研神秘顧慮,另一方面,教師最初也有了可模仿的榜樣,為邁出科研第一步打下基礎。

      3 定期固化、共享組內教師研究成果

      保健醫學與研究范文第3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181

      我院及本市人民醫院自2003年引進TCT,合并肉眼檢測進行宮頸癌篩查,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入組標準:我院、人民醫院婦科門診婦女,年齡16~79歲,有性生活史1年以上,可有或無自覺癥狀,既往從未參加過宮頸細胞學普查,無子宮頸錐切和子宮切除病史。目前未懷孕,無骨盆放射治療史。

      篩查方法:①肉眼檢測:肉眼觀測宮頸改變,液基細胞學采樣后,先后涂以3%醋酸和10%碘化鉀,行醋酸試驗和碘試驗,并記錄結果。②檢測:按儀器操作說明制片,95%酒精固定巴氏染色。若細胞學檢測陰性,可行進一步HPV-DNA檢測和陰道鏡檢查+組織活檢。

      結 果

      婦檢1288例,5%的婦女不知道癌癥是什么,17%的婦女不知道癌癥的危險因素有哪些,80%婦女不知道預防可以減少癌癥的發生,67.5%的病人不清楚宮頸癌的主要傳播途徑,39.7%的病人不知道早期宮頸癌的治療方式,36.5%不清楚早期宮頸癌治療后生存年限,69.5%的病人不知道宮頸癌篩查方法。1288例婦科檢查生殖系統疾病感染性質,見表1。TCT及病理診斷結果按年齡組分析情況,見表2。

      表1 1288名病人婦科檢查生殖系統疾病感染性質

      生殖系統疾病患病數(例)患者數占百分比(%)

      宮頸糜爛62248.3

      滴蟲感染19114.8

      宮頸肥大16312.7

      外陰炎癥332.6

      外陰白斑30.2

      尖銳濕疣10.1

      單純肉眼觀察,VIA和VLI陽性為126例,最終病理確診CINⅠ16例,CINⅡ15例,CNIⅢ1例,早期浸潤癌1例,浸潤性鱗癌3例。子宮頸高度鱗狀上皮肉瘤樣病變及癌(≥CNIⅢ)的現患率為2.8%。這些患者均行錐切手術治療,術后隨診。

      討 論

      子宮頸癌的發病率在世界范圍內居女性惡性腫瘤的第二位,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已居第一位[1]。我國目前開展宮頸癌篩查方法比較混亂[2],尤其是在貧困地區缺乏經濟有效的篩查方案。

      子宮頸癌早期可能無任何不適,常常在體檢、普查時發現;不少病人因為有接觸性陰道出血而就醫,在用力、大便及陰道檢查時,往往有無痛性陰道出血。少數病人陰道分泌物增多,呈粉紅色并有惡臭。對于絕經后的婦女,發現陰道流血,更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應該及時去醫院婦科進行專門檢查;對于可疑的病人,還可以通過陰道鏡、活體組織病理檢查等方法進行檢查,以早期發現子宮頸癌;不注意經期衛生,混亂以及一些慢性宮頸疾病,如宮頸糜爛、慢性宮頸炎以及白斑、裂傷等,都和子宮頸癌有一定的關系,克服不利因素并積極治療這些慢性宮頸疾病,也是預防子宮頸癌的重要措施。

      子宮頸癌的臨床表現:①陰道出血:當癌腫侵及間質內血管時開始出現流血。最早表現為后或雙合診后有少量出血或陰道排液增多。尤其在絕經前后少量斷續不規則,晚期流血增多,甚至因較大血管被侵蝕而引起致命的大出血。一般外生型癌出血較早,血量也多;內生型癌出血較晚。②陰道排液:一般多發生在陰道出血之后,最初量不多,無臭。隨著癌組織潰破,可流漿液性分泌物;晚期癌組織壞死,感染則出現大量膿性或米湯樣惡臭白帶。③疼痛:為晚期癌癥狀。當宮頸旁組織明顯浸潤,并已累及盆壁、閉孔神經、腰能神經等,可出現嚴重持續的腰骶部或坐骨神經疼痛。

      子宮頸癌的并發癥:子宮癌合并妊娠較為少見,國內報道占宮頸癌總數0.92%~7.05%,國外文獻報道占1.01%。病人可因先兆流產或產前出血而就診,陰道涂片及活體組織檢查可確定診斷,早孕婦女如有陰道流血應常規窺器檢查宮頸,以及作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妊娠時由于盆腔內血液供應及淋巴流速增加,可能促進癌瘤的轉移;且在分娩時會發生癌瘤擴散、嚴重出血及產后感染。妊娠時由于受雌激素影響、宮頸移行帶細胞增生活躍,可類似原位癌病變,但還有定向分化,極性還保持,這些變化產后均能恢復。治療方法需根據癌腫發展情況和妊娠月數而定。Ⅰ期及Ⅱa期而合并早期妊娠者,可用根治術;或先放射治療,待胎兒死亡自然排除后,再行根治術,或繼續放射治療。

      本次篩查中,癌前病變在36~45歲年齡組最多見,表明子宮頸癌的發展呈現年齡化趨勢,建議有性生活史的已婚婦女,每年均應至少進行一次防癌普查。本次篩查對CINⅠ的檢出率較低,目前對宮頸上皮內瘤變樣病變CINⅠ不主張治療,有一部分CINⅠ婦女經過一段時間可以轉歸。TCT合并肉眼觀察是一種經濟有效的宮頸癌篩查方法[3]。這將減輕貧困地區婦女的經濟負擔及活檢帶來的創傷痛苦,有利宮頸癌篩查工作的開展,可以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控制宮頸癌。并提高宮頸癌的早期檢出率,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有利于降低宮頸癌的死亡率。

      參考文獻

      1 Schiffman MH,Brinton LA.The epidemiology of cervical carcinogenesis.Caner,1995,76(10):1888-1901.

      保健醫學與研究范文第4篇

      摘要 運用社會調查法和文獻資料法,以養生保健為例,探討醫學院開發醫療體育校本課程的實驗研究,對開發醫療體育提出了改革的基本思路,旨在為高等醫學院校體育教育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 醫學院 體育 養生保健

      一、前言

      體育和醫學都是為人類的健康服務的,體育以預防、保健和康復為主,醫學以治療為主,體育與醫學相結合,兩者相互配合,相互補充,相互滲透,相互促進,這是現代體育和現代醫學發展的重要特征,也是新形勢下醫學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傳統保健體育通過姿勢調整、呼吸鍛煉、意念控制,使身心融為一體,達到增強人體各部分功能,誘導和啟發人體內在潛力,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它是中國古代的養生學說與強身健體的鍛煉方法相結合的產物。”醫學院校是以醫學為專業特色的學校,一切課程的配置都應圍繞為社會主義培養合格的醫務人員進行重組設計,不能只站在體育的角度開展教學,而應根據醫學專業課程建設的需要去挖掘醫療體育的課程資源,“養生保健體育”課程主要開設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瑜伽養生術、導引保健功和太極拳等內容,課程體系新穎。突出以“醫體”結合的教學模式,其以全新的課程理念在醫學院校深受學生和教師的歡迎。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對長沙醫學院2009級養生保健體育選項課的本科臨床四班、護理四班和影像一班共計12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研究學生對該課程的基本看法和課程實施情況。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查閱有關資料,為課題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2.問卷調查法。發放問卷120份,收回問卷120份,篩選不完整和無效問卷2份,有效問卷118份,有效問卷率98%。

      3.訪談法。對從事醫學院校體育教學多年的老教師和醫學專業教師進行訪談,了解他們對開設該課程的建議。

      4.統計法。將回收的118份有效問卷用Microsoft Excel統計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和處理,并對數據進行歸納、分析。

      三、結果與分析

      (一)對養生保健的認知度調查

      圖1學生對養生保健的了解程度圖

      從圖1調查的數據來看,有77.1%的學生對該課程只是了解一點,有24.6%的學生不了解,只有0.8%的學生非常了解,12.7%的學生比較了解,有少部分同學對養生保健了解程度較高,但大部分的學生對養生保健了解不是很全面,可以看出對養生保健了解得不夠深入,需要引起學生對養生保健教學的重視,并廣泛宣傳其意義,才能深入開展醫療體育的教學。

      (二)學生了解養生保健的途徑

      圖2學生了解養生保健的途徑圖

      從圖2調查中得知,55%的學生是在課堂上學習養生保健的,有16%的學生是在電視和網絡上看到的,可見,大部分學生是從課堂上了解養生保健的,另外電視網絡等媒體也是了解養生保健信息的重要渠道,這也告訴我們在重視媒體宣傳的同時更應該抓好養生保健課堂教學和訓練,畢竟學校的體育課是開展養生保健的第一課堂,這樣更有助于醫療體育的普及。

      (三)學生進行養生保健的情況

      在調查的這120人中,56%的同學都是在自己宿舍進行鍛煉,76%的同學每周都會進行1-2次,基本上每次都不少于30分鐘。83%的同學喜歡這一運動并會在課余繼續進行,認為只要學校提供好的場地,有專業的教師指導肯定能吸引更多的同學參與其中。

      (四)開展養生保健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120名開課學生的調查發現,養生保健課堂對場地的要求很嚴格,目前學校缺乏安靜舒適的場地。在課程的設置上還需多增加些趣味性的知識點,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作為醫學院校的體育工作者,應致力于對傳統保健體育的挖掘、整理和探討,這樣才能使所有的學生都感受到醫療體育的巨大魅力。

      四、結論

      通過調查發現學生認為作為醫學院校學生在學習醫學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傳統保健體育運動的學習,更能夠加深對醫學知識學習的廣度和深度。從教學內容上來看,八段錦、導引保健功和太極拳等傳統養生保健的教學內容能教會學生一門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并用的臨床技能,醫學院開設養生保健體育教學是建立在公共基礎課程與醫學專業課程結合的“體醫”教學模式,而以養生保健為主的醫療體育課程是一門運動技術較強的實踐課程,也是體育教師的專業特長,把醫療體育與臨床康復護理職業技能緊密結合在一起,根據臨床康復護理工作過程,選擇醫療體育知識模塊,形成以中醫理論知識為指導,醫療體育鍛煉為載體的課程標準,結合學校實際,共同研究開發醫療體育的功能,并積極探索開展醫療體育鍛煉的途徑,為醫學院校體育教學改革拓展新的道路。

      參考文獻:

      [1] 陳勝.養生保健體育[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3.

      [2] 成明祥.體醫結合:醫學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發展模式[J].體育文化導刊.2006.14(5).

      [3] 李永明等.高等中醫藥院校中國傳統保健體育教學現狀與模式研究[J].武術科學.2008.2(5).

      保健醫學與研究范文第5篇

      英文名稱:Chinese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e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主辦單位:中國老年保健醫學研究會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種:中文

      本:16開

      國際刊號:1672-4860

      國內刊號:11-4981/R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2003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亚洲第一成年网站大全亚洲| 亚洲免费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综合网站|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亚洲?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www永久网站|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下载|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亚洲AV日韩AV一区二区三曲|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最大|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观频|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国产精品| 国产日产亚洲系列最新| 亚洲综合图色40p|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狠狠爱浪潮| 亚洲v高清理论电影| 亚洲美女大bbbbbbbbb| 亚洲午夜精品国产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偷自精品三十六区|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海翼|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视频国产|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青草天美|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综合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花野真一|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按摩|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亚洲资源在线观看| 亚洲香蕉在线观看| 全亚洲最新黄色特级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女搞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