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昏迷者呼吸道通暢的方法

      昏迷者呼吸道通暢的方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昏迷者呼吸道通暢的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昏迷者呼吸道通暢的方法

      昏迷者呼吸道通暢的方法范文第1篇

      【關鍵詞】重度顱腦損傷 氣管切開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2)3-161-02

      重度顱腦損傷患者入院時病情極其危重, 患者因意識障礙,脫水治療及吞咽、咳嗽反射減弱, 此時建立人工氣道, 保持呼吸道通暢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關鍵。氣管切開是搶救重癥顱腦損傷最有效保持氣道通暢的方法之一, 它能夠支持呼吸, 改善通氣和氧合,幫助患者度過急性呼吸道堵塞, 是生命支持的首要措施和搶救的基本保障。但是由于氣管切開破壞了呼吸道黏膜的正常作用, 增加了肺部感染的危險。因此,氣管切開后呼吸道的護理尤為重要,護理不當常可引起肺部感染、出血以及窒息等危及生命的并發癥,直接影響搶救成功與預后。現將64例重度顱腦損傷氣管切開的患者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我科2006~2009年收治的64例重度顱腦損傷氣管切開患者,其中男35例,女29例,年齡14~76歲,其中原發性腦干傷13例,彌漫性軸索損傷15例,顱內血腫19例,廣泛性腦挫裂傷17例,入院時神志均呈昏迷狀,GCS評分3-8分之間,64例病人均置入胃管行鼻飼。

      1.2 治療方法 64例患者均行氣管切開術:患者采取仰臥位,肩下墊一小枕,使頭部極度后仰,用2%利多卡因5ml浸潤麻醉,自環狀軟骨下緣至胸骨上窩的上方,切開切口長約3cm,分離氣管前組織,切開氣管,確定無誤后用尖刀十字切開第2~3氣管環,放入大小合適的氣管套管,檢查套管內氣流通暢,固定氣管套管。16例患者行了顱內血腫清除及去骨瓣減壓手術;給予復方甘露醇、甘油果糖、白蛋白及速尿藥物交替脫水療法降低顱內壓;給予依達拉奉、胞二磷膽堿、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鈉等營養腦細胞腦神經療法;鼻飼腸內營養混懸液等營養支持療法。

      1.3 結果 平均帶管治療(40.00±5.08)d,其中最長62 d,最短15 d。護理過程中6因顱腦損傷嚴重死亡,占9.375%;2例發生肺部感染,占3.125%。

      2 護理措施

      2.1 呼吸道護理 重度顱腦損傷昏迷的患者,因咳嗽吞咽反射減弱或消失,痰液易積滯于咽部導致誤吸.病人咽部分泌物進入下呼吸道是重要的感染源,所以對氣管切開的患者應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對于昏迷患者常用的清理呼吸道的措施為吸痰。

      2.1.1 正確評估吸痰時機 重度顱腦損傷的患者常出現顱內壓增高、低氧血癥等癥狀,而吸痰常會加重患者的上述癥狀,針對該情況,護士正確評估患者是否需要吸痰,減少不必要的吸痰,盡量減少刺激,將吸引的頻率減少到最低限度,但對22例無嗆咳反射的深昏迷患者予每小時定時吸痰,因氣管切開后,使支氣管粘膜上皮細胞的纖毛運動減弱或消失,使分泌物粘稠結痂不易排出,甚至形成痰栓阻塞氣道,導致窒息[1];13例患者發生頻繁嗆咳提示有新的異物刺激,有可能是下呼吸道痰液已排至主氣管,此時護士正確把握吸痰時機,立即吸痰,在血氧飽和度正常和病情允許情況下盡可能吸凈痰液;對于本組中23例咳嗽反射好的患者可適當刺激患者自行將氣道深部的痰液咳到人工氣道后,再進行吸痰,避免深部吸痰導致的不適[2];6例患者在床旁聽到痰鳴音,提示大量痰液淤積在氣道需立即吸痰。采取上訴措施后,在護理本組56例患者的過程中,護士能正確評估吸痰時機,2例深昏迷患者因家屬夜間拒絕護士定時吸痰導致痰痂形成阻塞氣道,經重新更換氣管導管后患者呼吸平穩。

      2.1.2 正確有效的吸痰 為了避免吸痰管過粗加重低氧血癥,吸引負壓過大導致氣道粘膜損傷引起氣道內出血,護士正確選用外徑不超過氣管套管內徑1/2的吸痰管,吸引負壓維持在100 mmHg~200 mmHg。針對吸痰會引起或加重低氧血癥,本組30例患者吸痰前后給予吸入純氧2 min,32例患者吸痰時持續吸氧;11例患者顱內壓監護儀顯示顱內壓持續超過1.96kpa 、6例者患者出現噴射性嘔吐、視水腫等顱內壓較高時,就縮短吸痰時間,不超過10 s,吸引動作輕柔,以免刺激引起顱內壓再增高[3]。本組18例深昏迷患者痰液粘稠難吸且有呼吸道阻力增加,采取的吸痰方法是:在患者呼氣末向氣管內輕快、準確注入濕化液5~10ml 等1-2分鐘后吸引,這樣的沖洗吸痰重復3-5次,直到聽不到痰鳴音為止,每次沖洗吸痰都將沖洗液吸凈,以免墜積,并觀察吸出的分泌物色、性質、粘稠度、氣味、量。本組昏迷較淺的23例患者,吸痰前用手刺激患者胸骨上凹內氣管,以誘發咳嗽,并叩擊患者背部數次,使黏附于細支氣管的痰液松動,脫落排入較大氣管,然后檢查吸痰管是否通暢后松開負壓,進管到氣管隆突處刺激咳嗽后稍往上提0.5~1cm加負壓邊提邊吸邊旋轉退管,護士未在同一部位長時間反復提插或使用拉鋸式動作,口腔吸痰管和氣管吸痰管嚴格分開使用,并且先吸口鼻腔內痰液,吸痰管吸1次更換1根。采取上述措施后18例深昏迷患者氣道通暢、無痰痂形成及氣道內出血,昏迷較淺的氣切患者護士能有效的將痰液及時吸出。

      2.1.3 氣道濕化 患者氣管切開后失去了濕化功能,容易產生氣管阻塞、肺不張和繼發性感染等并發癥,護士正確有效的氣道濕化顯得尤為重要。氣管套管口均蓋雙層無菌濕紗布,以增加吸入空氣濕度,以防空氣中細菌、灰塵及異物吸入.護士對本組38例痰多、粘稠且不易吸出的患者以輸液泵控制速度氣管內持續滴注濕化液,將硫酸慶大霉素8萬U、地塞米松5mg、糜蛋白酶4 000 U加入0.9%氯化鈉200 ml~250 ml中,將輸液瓶連接輸液器, 再將輸液器裝入輸液泵內,調整好速度持續泵入,一般以3 ml/h~9 ml/h為宜,將頭皮針去掉針頭,軟管直接放入套管內5 cm~6 cm,用膠布固定于外周;并且在氣管套管口進行霧化吸入,每6小時一次,霧化液是0.9%的生理鹽水30ml加氨溴索30 mg和地塞米松5mg,每次15-20分鐘,采取上述措施后,本組38例患者氣切口敷料干燥,氣道內濕潤,痰液稀薄,患者無嗆咳現象,呼吸平穩。

      2.1.4 預防及處理呼吸道感染 因氣管切開后空氣被吸入氣道,失去了鼻粘膜對吸入氣體的調溫、調濕及清潔功能[4],病房溫度保持在18~22℃,通風1次/8 h,地面濕式清掃2次/d;嚴格探視制度,感冒者禁止探視,出入必須戴口罩、帽子,每次吸痰前后進行手消毒,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每日2次口腔護理, 并徹底清潔口咽深部分泌物,減少口腔內細菌的寄生、繁殖,預防呼吸道感染;保持氣管切開局部清潔、干燥,切口周圍用0.5%碘伏棉球消毒,2次/d,被痰液浸漬的紗布隨時更換, 每日最少換藥2次,并觀察有無感染、出血、皮下血腫及濕疹發生;定時翻身叩背,每2-3小時一次,平臥及左右側臥交替 ,使粘稠的分泌物松動,脫落,促進痰液排出,防止墜積性肺炎的發生。本組2例患者并發肺部感染,吸出痰液色澤呈現綠色伴有高熱、兩肺聞及音、并有一側肺呼吸音較低,行痰培養加藥敏試驗, 結果培養出病原菌為:銅綠假單胞菌(革蘭氏陰性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革蘭氏陽性性菌),分別采用亞胺培南和呋喃妥因的抗生素治療方案,并及時行細菌培養,并根據藥敏結果結合患者體溫、血像、肺部情況適時調整抗菌藥物的使用,經過及時有效的吸痰及治療,2例肺部感染患者最終順利拔除氣管導管。

      2.2 氣管導管的護理

      2.2.1 正確選用氣管導管 較粗的、低壓型單套氣囊的氣管導管,可減輕呼吸道阻力、便于吸痰,使導管居于氣管中央而不易偏向一側,本組64例患者均使用7-7.5號的一次性低壓型單套氣囊的氣管導管,注入氣囊內的氣體量為3~5 ml,維持囊內壓在2.45kpa 以內。

      2.2.2 防止脫管 氣管導管妥善固定,班班嚴密交班,管系帶打手術結,松緊放入一指為宜,每天更換套管的系帶均由兩名護士完成,更換時防止發生套管活動或抓脫套管而導致呼吸困難,煩躁患者加強巡視及家屬的宣教工作,并給予適當約束保護。翻身時頭頸與軀干在同一軸線上,防止氣管套管內口壓迫氣管壁引起出血、糜爛或穿孔或套管脫出,氣囊每4 h放氣一次,防止長期壓迫氣道黏膜。本組8例患者因顱腦損傷出現四肢躁動不安,聽診無痰鳴音,遵醫囑給予肌肉注射鹽酸氯丙嗪、鹽酸異丙嗪及魯米那鈉及安定鎮靜藥物并予約束四肢,加強看護。經精心觀察護理后本組8例患者均未出現導管松動或抓脫現象。

      2.3 病情觀察 護士嚴密觀察患者的意識、生命體征、SPO2、口唇、面色、瞳孔、尿量、出入量等全身情況的變化并及時記錄,保持尿管、引流管的通暢。本組38例患者出現脈搏緩慢、呼吸慢、血壓高、嘔吐、雙側或一側瞳孔有改變等顱內壓高時,遵醫囑給予加強使用脫水劑及地塞米松藥物、氧氣吸入及控制液體滴速;7例患者出現脈搏快、呼吸增快、血壓偏低等提示血容量不足、顱內壓偏低時,給予調整輸液速度,每小時監測CVP,保持血壓穩定,以維持正常腦血流量。采取上述措施后20例患者顱內壓明顯下降,16例患者有明顯手術征行手術治療,6例患者因顱腦損傷嚴重搶救無效死亡。

      2.4 鼻飼的護理 護士鼻飼前觀察胃管置入的刻度確診胃管在胃內,并抽吸胃液觀察有無并發應激性潰瘍;鼻飼時抬高床頭15-30度,鼻飼半小時內不宜翻身及吸痰刺激,以防食物返流引起誤吸。本組3例患者鼻飼后因躁動不安出現嘔吐胃內容物,給予頭偏向一側,及時有效的清除嘔吐物而未出現誤吸現象,因此對于躁動患者的鼻飼時機值得引起重視。

      2.5 拔管護理 本組53例患者呼吸困難解除,痰液明顯減少,分別試堵塞24~48小時,堵管后患者無呼吸困難,SPO2維持在95%以上,心率、血壓、呼吸平穩,咳痰有力均拔除氣管導管。拔管前吸盡氣道及口鼻腔的分泌物,拔管后切口用無菌創口貼十字法張貼并再用無菌敷料嚴密固定,并嚴密觀察患者的呼吸、咳嗽、咳痰情況,囑家屬患者咳嗽時用手壓住傷口,每天用0.5%碘伏消毒傷口并更換創口貼及敷料,直到傷口痊愈。本組5例患者采取未試堵管而直接拔管,因患者神志轉清,呼吸平穩,咳嗽有力,聽診無明顯痰鳴音,拔管后通過觀察患者未出現呼吸困難,SPO2下降等臨床表現。

      3 討論 重度顱腦外傷的患者常處于病情極其危重的狀態,氣管切開是解決其呼吸道阻塞,迅速改善通氣功能的重要措施,其護理工作的重點是保持呼吸道通暢,減少呼吸道損傷及防止呼吸道感染,而肺部感染的危險隨吸痰次數增加而增加[5]。通過對本組患者護理觀察認為要正確評估吸痰時機,正確有效的吸痰對保持氣道通暢、改善通氣和控制感染極為重要;而呼吸道濕化是保證氣道通暢的重要環節,氣管切開術后,呼吸道加溫、加濕功能喪失,造成分泌物排泄不暢,通過濕化可使呼腦神經吸道分泌物變稀、變薄,易于吸出,有利于通氣,且有實驗證明,肺部感染隨著氣道濕化的降低而升高[6],因此又認為要采取正確有效的氣道濕化是保持呼吸道通暢及預防肺部感染的又一重要護理措施。對本組2例深昏迷患者護士未定時吸痰導致痰痂形成堵塞氣道及2例患者并發肺部感染的護理過程中的不足尤為值得重視及改進。

      4 結論 通過對64例重度顱腦損傷患者氣管切開術后護理,總結出做好全面的護理至關重要:要求護理人員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扎實的理論知識和較高的技術操作水平,加強工作責任心,嚴密觀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暢,正確有效的吸痰及氣道濕化,加強氣管導管及各項基礎護理,預防感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可以縮短氣管導管留置時間,提高疾病治愈率。

      參考文獻

      [1]陳芳,張勝之. 雙道微量泵在氣管切開術后濕化氣道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2,2:79.

      [2]李莉 ,王欣然. 機械通氣患者吸痰時機的選擇[J].實用護理雜志,2007,26(20):68.

      [3]余莉,曾勁松.急性重度顱腦損傷患者早期機械通氣的臨床研究[J].護理研究,2002,16(3):135.

      [4]曲則麗. 氣管切開后繼發氣管內大出血死亡1例[J].護理研究,2005,1B,147.

      昏迷者呼吸道通暢的方法范文第2篇

      【關鍵詞】創傷性;硬膜外血腫;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4-0232-02

      顱內血腫的發生率約占閉合性顱腦損傷的10%和重型顱腦損傷的40%-50%[1],硬膜外血腫約占創傷性顱內血腫的30%。硬膜外血腫是頭部外傷致硬腦膜與顱骨內板剝離,硬腦膜血管破裂或板障出血,血液存積于顱骨內板與硬腦膜之間形成的血腫。硬膜外血腫按血腫發生部位分為幕上血腫和幕下血腫,幕上血腫出血源多為腦膜中動脈,其次為腦膜中靜脈、靜脈竇及板障血管破裂出血;顱后凹硬膜外血腫出血源多為靜脈及板障血管破裂出血,有時為腦膜后動脈損傷所致[2]。我科2011年6月~2014年2月收治70例創傷性硬膜外血腫手術患者,具體護理分析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70例患者中男60例,女10例;年齡24~78歲,平均41.5歲;其中車禍傷48例,擊打傷18例,墜落傷14例;均經頭部外傷后頭顱CT首次平掃確診,血腫量為12~100 ml,平均50 ml。

      2護理

      2.1 術后監測護理 行心電血氧監護, 定時觀察神志、瞳孔、神經功能、血壓、脈搏、呼吸及嘔吐情況并記錄,神志 是反映顱腦損傷程度的一項重要指標[3]。顱腦損傷患者在嚴密觀察瞳孔、生命體征的同時,進行GCS評分,能準確及時地反映患者病情變化。該類患者術后GCS評分逐漸上升是病情好轉的標志。監測患者的血壓是否進行性升高,脈搏、呼吸的變化,能及時有效判斷病情,進行救治。患者神志清醒后又逐漸出現意識障礙并進行性加重,一側瞳孔散大,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對側肢體偏癱,血壓代償性升高,脈搏、呼吸變慢,嘔吐逐漸加重,說明有繼發性顱內出血或腦水腫的危險,應立即通知醫生并積極配合搶救。

      2.2保持呼吸道通暢 腦損傷患者可因昏迷、氣道不通暢,出現呼吸困難或衰竭。護理應讓患者頭偏向一側,勤翻身拍背,以促進痰液排出,防止呼吸道分泌物、嘔吐物或因舌后墜而阻塞呼吸道。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痰黏稠不易咳出者給予霧化吸入或靜脈滴注氨溴索化痰藥。中流量氧氣吸入,每分鐘3~4L。有舌后墜時,用舌鉗外包紗布將舌拉出或抬高下頜,以暢通呼吸道,呼吸道阻塞重,必要時行氣管切開,每日定時清洗,消毒內套管,及時更換套管下面的紗布墊,保持套管通暢,及時吸出分泌物,每次吸痰不超過15s,連續吸痰不超過3min,吸痰前后加大吸氧流量。嚴格無菌操作,吸痰管一用一更換,保持吸入空氣的溫度和濕度,溫度宜在32℃~34℃,濕度在40%~60%。注意消毒隔離與無菌操作。定時做呼吸道分泌物的細菌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拔管前先堵管24―48h,若吞咽反射正常,呼吸平穩,咳嗽、咳痰無異常,分泌物減少,意識障礙減輕,COSP 9―14分,病情穩定,可考慮拔管,拔管應選在日間,以便觀察。

      2.3基礎護理 術后回病房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6h后抬高床頭15°~30°,保持頭部敷料干燥,防止傷口感染。昏迷、臥床患者不能自動翻身,皮膚抵抗力差,皮膚易受潮濕、渣 硬膜外血腫屑的刺激而引起壓瘡的發生,因此要做好患者的皮膚護理,睡氣墊床,保持床單的平整、清潔、干燥,每1~2h翻身1次,翻身時動作應輕柔,避免拖、拉、推,并用50%的紅花酒精按摩骨突處,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防止壓瘡的發生。每日擦身1次,頭發護理早晚各1次,每日會陰清潔和洗腳各1次。口腔護理每日2次。昏迷患者常有排尿功能紊亂,可留置導尿管。嚴格按無菌操作規程做好導尿管的護理,導尿管一周換一次,尿袋一天換一次。定時開放導尿管,訓練定時排尿功能。

      2.4引流管護理 引流管裝置保持密閉、無菌、通暢,各接口銜接牢固,妥善固定,防止受壓、扭曲或脫出。每日更換引流袋,嚴格無菌操作,更換引流袋前夾緊引流管,更換后常規檢查密閉性及是否通暢,確保有效安全引流,操作時動作輕柔,引流管與引流袋銜接處用無菌敷料包扎,定期檢查引流是否通暢,每日由近顱端向下擠壓引流管,以防阻塞。

      2.5飲食護理 清醒患者術后1~2天給流質飲食,給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的飲食,無嘔吐等情況后逐漸改半流食、普食[4]。昏迷、吞咽困難者術后72h內宜采用胃腸外營養,3天后給鼻飼,適用于要素飲食、勻漿飲食,混合好的胃腸內營養,注意飲食衛生。

      3結果

      70例患者中58例治愈、10例好轉、2例死亡。死于多臟器功能衰竭。

      4討論

      創傷性硬膜外血腫術后需要護士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神志、瞳孔、神經功能,分析病情變化及時的處置,保持呼吸道通暢,加強頭部引流管護理,是防治并發癥、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

      參考文獻:

      [1]陳孝平,外科學[M].第一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365.

      [2]黃志強,金錫御,外科手術學[M].第三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274-276.

      昏迷者呼吸道通暢的方法范文第3篇

      【關鍵詞】重型顱腦損傷;呼吸道;肺部感染;氣管插管、切開;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3)10-0163-01

      顱腦損傷是神經外科常見的疾病,原因大多有由高處墜落、樓梯滑跌、打架,或由于自行車、機動車輛的交通事故而受傷。由于傷及中樞神經系統,其死亡率和致殘率均較高。無論在平時或戰時,顱腦損傷都占全身部位損傷總數的20%,其發生率僅次于四肢骨折,而死亡率卻遠遠高于四肢骨折。

      1、臨床資料

      一般資料 本組92例,男59例,女33例,平均44歲;GCS評分3~5分25例,6~8分43例;均給予重癥監護,給予氧氣吸入2~4L/min。患者中度昏迷至深昏迷,單側瞳孔散大42例,雙側瞳孔散大13例。頭顱CT表現:腦挫裂傷、蛛網膜下腔出血、顱內血腫、顱骨骨折。

      2、護理體會

      2.1 基礎護理 ①室溫18~20℃,濕度60%~70%為宜。定時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②: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以免嘔吐引起窒息,避免舌后墜。③清除口鼻分泌物,每天2次口腔護理,預防和減少口腔細菌滋生。④每1~2 h翻身叩背1次,每4 h做1次肢體被動運動和按摩,每次20min,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攣縮。⑤超聲霧化吸入α糜蛋白酶、慶大霉素及地塞米松。每天4~6次,每次15 min。⑥加強尿管和會陰護理,用0.05%碘伏消毒尿道口,每天2次,膀胱沖洗每天2次,尿袋每天更換1次,留置尿管時間長者1~2周更換導尿管1次。

      2.2 保持呼吸道通暢 意識障礙者容易發生誤咽、誤吸,或因下頜松弛導致舌根后墜等原因引起的呼吸道梗阻。必須及時清理咽部的血塊和嘔吐物,并注意吸痰,痰黏稠不易咳出者給予霧化吸入,每6h 1次,可加用α-糜蛋白酶1支、慶大霉素8萬u、地塞米松5mg,驅動霧化時,氧流量調至每分鐘6~8L。舌根后墜者放置口咽通氣管,必要時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

      2.3 氣管插管的護理 患者常因喉咽分泌物、舌后墜致呼吸道不暢,應將患者頭偏向一側,清除口咽部分泌物,給予大流量氧氣吸入(4~6 L/min),必要時行氣管插管。氣管插管可保證吸痰效果,有利于患者的呼吸。如果患者呼吸微弱應及時行氣管切開,以減少呼吸道阻力,清除呼吸道死腔。

      2.4 氣管切開術后的護理 ①保持適宜的溫濕度,空氣新鮮及流通;②局麻者取半臥位,全麻未完全清醒者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清醒6小時后改為半臥位。給氧,心電監護,吸痰。手術當日不宜過多的變換以免套管脫出;③對小兒、精神病及全麻者應約束雙手,防止抓脫套管;④保持套管通暢,給予翻身拍背、吸痰、霧化吸入等措施,每日消毒內套管至少3次,套管內滴入1%的碘化鉀稀釋痰液,鼓勵患者早日下床活動,防止肺部并發癥發生;⑤規察呼吸變化,如有煩躁不安,口唇發紺,應及時檢查處理;⑥術后第二天調節套管系帶松緊,以系帶與皮膚間能插一指為宜;⑦保持傷口敷料清潔干燥,觀察并發癥,如傷口出血、皮下氣腫、感染等;⑧拔管前先行堵管,堵管后嚴密觀察病人呼吸情況,如堵管48小時后無呼吸困難可拔管。拔管后繼續觀察1-2天;⑨病人帶管期間,拔管前后,應隨時準備好氣管切開或氣管插管等急救器械,以備萬一。

      2.5 吸痰 吸痰時應嚴格無菌操作,吸痰管一次性使用,盡可能減少感染的機會;吸痰前先用無菌生理鹽水試吸,檢查導管是否通暢。吸痰方法:①確定通暢后關閉導管近端,使其消除負壓,快速進入氣管內,插入10~15 cm。松開導管近端,恢復負壓,邊旋轉邊退出。插入氣管時不做吸引,切忌做上下抽吸,損傷氣管黏膜。②每次插入只吸引1~2次,注意每次吸痰時間不得超過15 s,保持吸引負壓低于120 mmHg。需要進行多次吸痰者,兩次間隔期間應吸氧或連接呼吸機待血氧飽和度回升后再進行吸引。③為預防吸痰導致的低氧血癥和組織低氧,吸痰前后應給予充分吸氧5 min。吸痰時動作要輕柔,減輕呼吸道黏膜的損傷,同時要注意痰液的性質和量,注意觀察患者有無發紺和呼吸困難等癥狀。

      2.6 吸氧及呼吸機應用 顱腦損傷患者必須保證有效供氧,及時清除口腔、鼻腔及氣管內分泌物。可采取面罩,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氣管套管內給氧。根據患者的血氧飽和度調整氧氣流量,氧氣導管要深置,以防止導管滑出影響氧療效果。應用呼吸機輔助呼吸的患者,應保持呼吸機在正常工作狀態,調整好各項參數。

      昏迷者呼吸道通暢的方法范文第4篇

      【關鍵詞】 急性酒精中毒 治療 護理

      急性酒精中毒是指一次大量飲酒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由興奮轉為抑制的狀態,出現神經精神癥狀為主的疾病。表現為運動、呼吸、循環系統功能紊亂,面色潮紅或蒼白,嘔吐物或呼吸有明顯的酒精異味,部分患者血壓低,四肢濕冷,呼吸緩慢不規則,嚴重可出現昏迷,甚至導致中樞麻痹或心臟抑制而死亡。如能及時救治可挽回患者的生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我科2008年2月~2012年7月共收治35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現將治療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我科 2008年2月~2012年7月共收治35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年齡最小13歲,最大54歲,其中男性24例,女性11例。

      1.2 診斷 分期 參照全國高等學校教材第6版內科學[1]有關急性酒精中毒診斷標準及分期。35例均符合,興奮期8例,共濟失調期22例,昏迷期5例。其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5例(嘔吐物為咖啡色、血性等),合并血壓下降者1例,合并外傷者3例。

      2 治療

      2.1 保持呼吸道通暢 酒精中毒患者口腔分泌物、嘔吐物較多,而自己又不能有效排除,為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誤吸、窒息,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嘔吐物尤為重要。

      2.2維持循環功能 建立靜脈通路 補充液體,促進排泄,必要時給予速尿,昏迷病人插尿管。

      2.3 洗胃 對于飲酒6小時以內的中、重度患者洗胃效果非常好。但是洗胃是一項侵入性有創操作,對患者的口腔、胃部均會造成很大的刺激,一次洗胃相當于一次急性咽炎,急性胃炎。因此,要嚴格掌握洗胃的適應證、禁忌證。合并有上消化道出血、高血壓、心臟病、深昏迷、休克的患者禁忌洗胃,若患者可以配合飲水、催吐者可以不洗胃,對于躁動、興奮的患者若必須洗胃一定要做好制動措施,以保證安全。 2.4 解毒劑的應用 納洛酮為阿片受體拮抗劑,是一種安全性高,不良反應小的藥物,可使血中酒精含量明顯下降,使患者快速清醒,是目前治療酒精中毒的首選藥物[2].

      2.5 胃粘膜保護劑、保護肝功能藥物的應用 臨床常使用維生素6、奧美拉唑、肝泰樂等藥物。

      2.6 并發癥的處理 惡心、嘔吐者給予胃復安,上消化道出血者給予止血、制酸藥物,血壓下降者予以升壓藥物維持血壓。

      3 護理

      3.1 監測生命體征,迅速建立靜脈通路,保持呼吸道通暢,監測血氧,血糖。

      3.2 注意保暖 酒精中毒患者全身血管擴張,散發大量熱量,皮膚濕冷,體溫低,末梢循環差,有甚者寒戰,發抖,尤其是洗胃后的患者。因此,保暖尤其重要。可以加蓋衣被,應用熱水袋、電熱毯,提高室溫等措施。以促進血液循環,維持體溫,增加患者舒適度。

      3.3 確保患者安全 對譫妄、躁動患者要專人守護,加設床檔,以防止墜床。

      3.4 心理護理 進行健康宣教,允許家屬陪伴,給患者關心、安慰,傾聽患者訴說,讓其發泄心中的郁積、不滿。

      4 結果

      3例合并外傷者清創縫合后數日痊愈,一例血壓下降者經觀察2日后出院,其余33例均在24小時內痊愈出院。

      5討論

      一次大量飲酒,尤其是空腹狀態下,可出現急性神經、精神癥狀,對此類患者,加速排除體內酒精和保持呼吸道通暢是搶救成功的關鍵[3]。同時,正確的救治及護理措施能減輕酒精對患者的危害。

      參考文獻

      [1]葉任高.內科學[m]第六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83

      昏迷者呼吸道通暢的方法范文第5篇

      【關鍵詞】腦出血;誤吸;肺部感染;護理

      老年疾病中腦出血死亡率及致殘率極高。肺部感染是此病的重要并發癥,不但增加患者痛苦及醫療費,而且是此病的重要致死原因之一,而誤吸又是導致肺部感染的重要起因,做好急性期呼吸道管理預防和減少誤吸的發生,保持氣道通暢,對促進腦功能的恢復及降低死亡率是十分重要的。

      1 臨床資料

      本科于2008年3月―2012年3月共收治腦出血患者62例,男38例,女24例,發生誤吸致肺部感染者28例。

      2 護理方法

      2.1 護理老年性腦出血患者早期伴昏迷者較多,由于意識障礙,吞咽及咳嗽反射減弱或消失,顱內壓增高發生頻繁嘔吐,為保持呼吸道通暢患者應取側臥位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口角位置放低,利于分泌物引流,護理人員應盡早清理患者口鼻腔嘔吐物和分泌物,對避免和減少誤吸有重要意義。

      2.2 老年性腦出血患者呼吸道早期護理 立即吸痰并吸盡口鼻腔嘔吐物及分泌物,必要時插管吸盡氣道內的分泌物和嘔吐物,上胃管胃腸減壓,禁食,抬高床頭15°~30°,必要時上口咽通氣導管便于吸痰徹底和保持氣道通暢。

      2.3 人工氣道的護理

      2.3.1 在氣道護理中有創性操作時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如吸痰、口腔護理等,以預防加重繼發感染。

      2.3.2 有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氣管切開和氣管插管患者咳嗽排痰困難,當聞及痰鳴音時,應及時清除氣道內的痰液,痰液不多時也要定時吸痰,以便刺激氣道引起自主咳嗽反射,痰液粘稠者,吸前應霧化吸入或氣道濕化,吸痰頻率不宜過高,以免損傷呼吸道黏膜,應在必要時吸痰。

      2.3.3 加強呼吸道的濕化 建立人工氣道后,呼吸道加溫、濕化功能喪失,纖毛運動減弱,造成分泌物排出不暢。因此做好氣道濕化是所有人工氣道護理的關鍵。充分濕化氣道每日自呼吸道喪失的水分有200~300ml。常規采用下列方法濕化:(1)間斷濕化:生理鹽水50ml,每日吸痰前緩慢至氣道注入2~3ml,濕化液每日更換。(2)持續氣道濕化:生理鹽水50ml用微量注射泵持續2~5ml注入氣管切開或氣管插管內,根據痰液粘稠度調節速度。

      2.3.4 氣管切開患者護理 氣管切開者每8h 1次進行氣管切開護理,清洗消毒氣管內套管,每次清洗時用鹽酸氨溴索(沐舒坦)霧化吸入15~20min,每日更換氣管切口外紗布塊,隨時保持清潔。氣管插管者每日口腔護理2次,保持插管位置正確,及時吸盡口鼻腔分泌物。

      2.3.5 人工氣道球囊的護理 為了人工氣道放置牢固,同時達到合理的密閉,都要進行氣囊充氣。氣囊充氣的壓力應適當,過高的壓力可阻斷氣管黏膜的血流,引起缺血、潰瘍,甚至引起日后氣管狹窄。充氣過少,氣囊上部的痰液流入氣管,易發生氣道阻塞、肺不張、繼發感染等,而且可造成漏氣,致患者潮氣量過少,引起呼吸困難、缺氧。故氣管套囊充氣要恰當,定時放氣。氣囊放氣每2~4h 1次,每次放氣3~5min,使局部受壓處恢復血流,每次放氣前都必須抽吸氣道和口腔內分泌物。

      2.3.6 保持病室空氣新鮮室內每日通風,每日行空氣消毒,保持病室空氣新鮮,菌落總數控制在≤200cfu/m2。

      2.4 進食護理嚴格掌握進食方法及時間,吞咽障礙者,早期禁食,采用靜脈補液,發病后3天可給鼻飼流質,少量多餐,待意識恢復,吞咽障礙消除時再改為由口進食。鼻飼前應事先檢查胃管是否在胃內,同時注意鼻飼液的溫度,不可過高,速度不可過快,鼻飼前吸凈痰液,鼻飼后短時間內不搬動病人,盡量不吸痰,以免引起反射性嘔吐,可采用營養泵緩慢滴注。

      2.5 氧療護理在呼吸通暢的情況下保持低流量給氧1~3L/min,據血氣分析調節,通氣不足者可給予呼吸機輔助通氣。

      2.6 肺部體療翻身拍背2h 1次,清醒合作者鼓勵深呼吸示教并協助有效咳嗽、咳痰,注意保暖,尤其在冬季,聽診肺部呼吸音,觀察痰液性質、顏色和量,定期做痰培養和藥敏實驗,據結果合理應用抗生素,定期拍胸部X線片。

      3 結果

      通過早期細心并系統的呼吸道管理,本組28例腦出血發生不同程度誤吸致肺部感染者在1~4周癥狀得到有效控制,為患者早期恢復和良好的預后起到了極大作用。

      相關期刊更多

      醫學理論與實踐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河北省科學技術協會

      菏澤醫學專科學校學報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山東省教育廳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

      亚洲综合精品网站| 亚洲国色天香视频| 亚洲最大黄色网站| 亚洲乱码日产一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美国毛片亚洲社区在线观看 | 亚洲乱亚洲乱妇24p| 亚洲毛片基地4455ww| 亚洲资源最新版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区在线电影| 午夜亚洲AV日韩AV无码大全| 亚洲男人都懂得羞羞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аv无码播放|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男同 | 亚洲综合久久1区2区3区| 亚洲av色福利天堂| 亚洲av福利无码无一区二区| 亚洲AV日韩AV鸥美在线观看| 亚洲短视频男人的影院| 亚洲日本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成a人v在线观看 | 亚洲另类小说图片|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av片| 无码专区一va亚洲v专区在线 | 国产亚洲Av综合人人澡精品| 亚洲国产一级在线观看|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同| 九月丁香婷婷亚洲综合色| 亚洲国产第一页www|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公牛电影院 | 亚洲色欲色欱wwW在线|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3D| 中文字幕亚洲激情|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 亚洲成年人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国产|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