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兒童美術教育階段

      兒童美術教育階段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兒童美術教育階段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兒童美術教育階段

      兒童美術教育階段范文第1篇

      關鍵詞 美術教育 價值取向 策略研究 

      凡事物存在都有其原因,美術教育也不例外。追溯到美術教育價值的起源,我們不得不談談美術的起源。目前對于美術教育的起源眾說紛紜,比如勞動說、模仿說、游戲說等等,筆者傾向于多元論的起源說。美術最初起源無論是什么原因、什么時間,它必須要建立在工具和技藝的基礎之上。隨著美術的發展,為了傳承的需要,美術教育應運而生。 

      一、美術教育價值取向的歷史變遷 

      美術教育的價值取向在歷史的進程中經歷了多次的變遷與演進。它的存在受到歷史的制約,在當時促進了美術教育的發展,對于當代美術教育的發展仍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下面簡單介紹幾種有代表性的價值取向: 

      1.美術技法論。美術教育的起源決定了美術教育的價值取向。美術技藝催生了美術教育。所以,美術教育的價值取向最初應該歸于美術這門技藝的繼承,過多于強調美術的技法,而忽視了教育的功能。但是今天的美術技藝,已經不能單單地理解為是美術技藝法、美術技巧或者說是美術技術,它所指代的范圍遠比這豐富。 

      2.社會本位論。在班級授課制產生以后,美術教學得以在學校開展。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美術教育的社會性目的。美術教育應該與社會的發展目標相一致、相聯系。這無疑是美術教育發展的進步,但是這一時期過分強調了美術教育的社會目標,而忽視了作為學習主體的人,忽視了個體發展的需要。 

      3.工具論。20世紀,工具論廣為流傳。美術教育被當作是對兒童進行教育的工具和手段。這實際上是一種以兒童為中心的觀點,在當時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這一價值取向是對社會本位論的反駁,強調個體的發展。這一時期,是以里德、羅恩菲爾德為代表的。 

      4.本質論。受到以學科基本結構為框架來進行教育的影響,本質論代替工具論,成為美術教育新的價值取向。這一價值取向強調學科本身的價值,對于美術教育的發展有巨大的推進作用。經過長時間的發展,美術教育價值取向經歷了數次的演變,但可惜的是,都沒有全面地體現美術教育的價值,本質論同樣也遭到了質疑。 

      二、審視小學美術教育價值取向 

      在小學教育階段,藝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部分和途徑,也是素質教育開展的一個重要方面。美術教育的人文價值在現當代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視。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美感和對美術的興趣愛好,在美術教育中感受文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美術教育在小學階段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1.審美價值取向。世間萬物存在都有其特定的價值,生活中本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在小學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發現美非常重要。小草經過冬日的嚴寒,沖破土壤,冒出新芽的時候,這呈現給我們的是生命的力量,是一種美。當我們在小學美術教育中,通過美術作品來呈現出這種美,是一種創造之美,是一種藝術之美。在小學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對于自然中的事物、社會上的人以及美術作品呈現出來的萬物的美的發現,是提高個人審美水平的有效方式之一??梢栽诿佬g教育中培養小學生提高審美水平,以及對于美的發現和創造能力,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尋求美與樂趣。 

      2.教育價值取向。美術教育是小學教育中的一門課程,是小學階段對于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一種途徑。美術教育作為小學教育中的一部分,其教育價值是顯而易見的。美術教育,實際上是通過美術技藝之一手段來對學生進行教育,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對于美的追求,從而實現教育價值和教育目的。教育價值取向,主要是體現為美術作為一種教育的工具來實現教育目的。 

      3.創新價值取向。創新無論是對于一個民族,還是對于個人的發展,都是十分重要的。美術本身是一種發現新異性和創造新異性的事物。藝術是人們感覺和經驗的呈現,源于現實生活,但又高于現實。小學美術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探索世界,逐漸建立對于事物的新經驗,將模糊性的概念逐漸清晰和明確。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評價標準,每個人創造出來的美都是不一樣的。因此,美術教育在小學教育階段,應該培養學生發現新的美、創造新的美的能力。 

      通過對小學美術教育價值取向的探討,希望為小學美術教育的開展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小學美術教育的價值取向,從美術教育的起源探討,從美術與教育的結合探討。上述三種小學美術教育的價值取向并不是孤立的,三者之間有著扯不斷的聯系,不能單純地區分,追求單一的某一種價值取向;“多元并存”是現今小學美術教育價值取向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路輝.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價值取向及路徑[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7),110-112. 

      [2]徐卉.美術教育價值取向的回歸[J].江蘇教育,2002,(2),29-30. 

      [3]鄧德祥.我國美術教育“西方中心主義”價值取向的得與失[J].美術觀察,2010,(11),116. 

      兒童美術教育階段范文第2篇

      【關鍵詞】鄉村兒童;美育;創新課程

      一、新時代振興鄉村兒童美育的戰略意義

      黨的報告指出,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初心、靈魂和方向,以鄉村文化振興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是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鑄魂工程。然而,由于多重因素的影響,鄉村文化面臨著資源流失、“空心化”的價值困境,鄉村文化的“失落”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學生對文化的渴望與需求。在此現實境遇之中,大力發展鄉村兒童美育,促進鄉村美育復興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第一,促進鄉村兒童本真發展。囿于傳統價值理念的思維桎梏,我國中小學教育進程之中普遍將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指標,而對美術、音樂這種所謂的副科則置之不理,這種情況在鄉村學校尤甚。此種價值理念的異化衍生,嚴重阻礙學生素質的全面、本真發展?!皭鄣膯⒚伞眱和烙齽撔抡n程,在反思傳統“分數至上”價值理念的基礎之上,在鄉村學校大力推進美育課程的創新實施,其在促進學生美育素養提升的同時,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第二,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城市教育和鄉村教育目前存在著巨大的鴻溝。具體來看,城市的學校美育無論是在師資力量還是在教學資源等方面,均是鄉村美育無法比擬的。由陽光未來藝術教育基金會開發的“愛的啟蒙”兒童美育創新課程,以“愛”之名,以美術教育為載體,運用先進的課程理念建構課程體系,通過培養新鄉村美術教師,提高鄉村學生的美術素養。它的實施與推廣,對于振興鄉村兒童美育,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新時代振興鄉村兒童美育的實踐困境

      (一)應試主義理念盛行致使鄉村美育缺失立足點

      在傳統功利主義、應試主義價值理念的影響與制約之下,學校舉全校之力發展與“應試”相關的教學科目,是以將多數教學資源仍集中到語文、數學、英語等所謂的“主科”,而忽視美育、體育、勞動教育等課程的發展。此即造成美術課程被所謂的“主科”大量侵占甚至取消的情況時有發生,而學校也是對此種現象司空見慣、置之不理。此種重應試輕素養、重形式輕內容價值理念的異化衍生,造成鄉村美育缺乏基本的立足之地,學生的全面發展更是無從談起。

      (二)職業地位致使鄉村美育教師隊伍缺乏著力點

      美術教師的稀缺是鄉村學校長期面臨的結構性問題。2016年中國藝術教育促進會、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數據中心頒布的《全國義務教育階段美育師資狀況分析報告》指出: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共有美育教師占全部專任教師總數比例達6.5%,但美育課程的課時量應占全部總課時的9%至11%。若要滿足最低標準開課目標的需求,全國尚缺美育教師45566名,美育師資的絕對缺額主要分布在鄉村學校,占了83.4%。之所以缺口如此巨大,究其原因,是因為鄉村美育教師的職業地位相對較低,從而造成鄉村美育教師的職業發展受限。

      (三)辦學條件致使鄉村美育教學資源缺乏突破點

      教育資源匱乏且不平衡是鄉村教育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大難題。與此同時,應試主義在中國基礎教育領域的盛行,致使多數學校將并不充裕的教學資源投入到所謂的主科課程之中。在此境遇之中,鄉村學校很難再將教育資源投入到美術教育之中。此即造成鄉村學校很難設置專門的美術教室。同時,教學教具和繪畫材料時常面臨短缺的困境。此種境況的長期存在,嚴重阻礙鄉村美育的長足發展。

      三、新時代振興鄉村兒童美育的實踐探索

      “愛的啟蒙”兒童美育創新課程,是陽光未來藝術教育基金會組織專家研發而成的創意公益活動課程方案?!皭鄣膯⒚伞眱和烙齽撔抡n程以“愛的啟蒙”兒童美術教學實踐活動為核心內容,面向義務教育階段6-15歲兒童,優先關注教育資源匱乏群體,尤其是鄉村兒童、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的美術模塊課程。該課程由“我愛生命”“我愛家園”“我愛生活”“我愛夢想”四大主題共十六個單元構成,并根據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學習水平分為初、中、高三個課程階段,對應和涵蓋整個小學階段(見圖1)。該課程方案力求通過美術學科教學手段,以主題式教學為特色,以美育工作為核心,以立德樹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側重兒童的情感教育、審美教育、心靈教育。培養具有積極情感、創新能力、審美品位和人文素養的新時代接班人。為充分落實國家政策,促進鄉村兒童美育發展,陽光未來藝術教育基金會積極探索落實國家美育戰略的實施方案,策劃與運營“愛的啟蒙”兒童美育實踐公益項目。具體來看,基金會積極為項目合作學校無償提供創新活動方案,提升鄉村美育課程的豐富性、多樣性與創新性。并在此過程中,通過多種途徑為學生提供了解藝術、接觸藝術與學習藝術的機會。通過美術教育的載體,促進鄉村兒童美育的發展。例如,自2018年起,基金會與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教育和體育局合作,在區內5所鄉村小學引進“愛的啟蒙”兒童美育創新活動,進行試點教學。同時,基金會還為這5所小學建設藝術教室、培訓美術教師。通過雙管齊下,提升鄉村學校藝術教育的軟、硬件條件。另外,基金會還配合鄉村美育以豐富的課外實踐活動,如基金會為試點學校舉辦“藝術之旅”“藝術家進校園”等主題藝術活動,引領學生接觸最經典的繪畫、舞蹈、音樂、電影等多種藝術形式,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截止目前,陽光未來藝術教育基金會在河北省保定市、四川省成都市等地進行的鄉村美育公益活動,累計受益學生人數已經達1,600人次,并受到了廣泛好評。

      四、結語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陽光未來藝術教育基金會積極探索鄉村兒童美育教育的新模式,新時代的價值理念開發出“愛的啟蒙”兒童美育創新課程方案,并在鄉村學校進行了積極的推廣與運用,產生了積極的社會效益,為振興鄉村文化、促進鄉村兒童成長、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實踐進路。

      參考文獻

      兒童美術教育階段范文第3篇

      一、美術教育的意義

      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在培養人們的審美情操和審美創造能力方面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在小學階段很多家長不重視美術教育,有些老師對美術教育的重要意義認識不夠,教學中隨意性比較大。

      正確認識小學階段美術教育的重要意義應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首先,美術教育是一種藝術教育,這種教育具有感知的、實踐的、審美的基本特征。在美育教學過程中,不僅能陶冶學生的情操,還能促進學生感知能力、實踐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提高;其次,從人的發展來看,小學生年齡一般在6~12歲之間,這個時期是一個人一生中開始有計劃、有目的開展學習活動的關鍵時期,也是人生發展的基礎時期。在這個階段強化美育,有利于學生形成終生發展觀;第三,從素質教育角度來看,美術學科是一門審美的德育滲透學科,在學習活動中可以引導學生發現美、創造美、傳播美,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可見小學階段的美術教育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雖然有很多美術教育工作者兢兢業業,辛勤耕耘,但課堂教學和美術教學模式仍然存在諸多問題。

      二、美術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學、教材問題較為嚴重

      在教學過程中,有的美術教師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機械套用“教師范畫,學生臨摹”的教學模式,嚴重制約學生自主發展,扼殺學生的創造性;有的美術教師忽視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急功近利,拔苗助長,過分追求程序化教學模式,不顧學生的實際水平,按部就班地把山水、花鳥等繪畫技法生硬地傳授給學生;有的美術老師有強烈的個性心理和藝術個性,一味要求按照自己的意念、風格、技法作畫,忽視了學生的創作個性,不能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正因為一個老師有一個老師的教法和風格,常常會導致學生無所適從,最后不得不機械照搬,失去了自我。

      從現行教材來看,雖有許多創新內容,但就小學生的認知狀況而言,有一定的難度。在使用過程中,美術教師不得不根據自己的喜愛進行篩選,由于老師的觀念不同,選擇的標準也就有較大的差異,這就會給美術基本功訓練造成“斷檔和空白”。

      2.師資力量不夠雄厚

      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很大程度取決于學校的師資力量。我們現階段的美術教師的素質以及美術教學條件并不樂觀,尤其是農村小學。相當多的學校美術教師都是兼職或老弱病殘孕特殊教師臨時兼任的,對小學美術教育理論都缺乏深入的研究,又如何能做到學高為師呢?很多老師一邊帶主課一邊帶美術的同時都會不失時機把美術改成主課。

      3.學生知識不系統

      據不完全統計:一二年級喜歡美術的學生人數占90%左右,三四年級占70%左右,而五六年級卻只有30%左右,出現這樣的現象除了以上原因外,還有老師的不確定。學生們在美術課上要適應不同老師的教學方式,很多美術技法不是短期就完成的,知識系統不完善,需要循序漸進的深入。老師的更替擾亂了系統的學習,也不能隨時發現兒童心理生理的變化采取相應的矯正方法,對學生的不熟悉也會增加感情的投入,更不能很好地因材施教。針對以上問題,特提出小學教育階段美術教學循環制建議

      三、實施循環教學方案的優勢

      1.符合循序漸進原則

      任何一門學科都有自身的知識體系,每一個學生也都有自己的認知規律,遵循這些規律,按照知識系統的邏輯關系,有步驟、有計劃地進行知識傳授、技能培養,這是循序漸進教學原則的主要內涵??茖W安排教學內容的順序和前后知識之間的銜接關系,教師要領會教材的系統性,綜合學生繪畫基礎和興趣愛好,對已知班的學生進行合理靈活教學,因此,對于學生在不同階段的生理特點、需求及教學所要求的內容都有所了解。采用循環教學便于教師對教材的理解,便于教師對學生的了解,能夠更好地按照教材的編排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有序訓練,逐步提高。

      2.符合可接受性原則

      老師的更換和非專業訓練導致學生知識體系紛亂。在循環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美術表現形式之間的內在聯系,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取舍、補充、完善,對教學的重點、難點和學生的藝術個性全面把握,并針對性調整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手段,使美術課堂富有生機和活力,這樣,學生更易于接受,并產生動力。

      3.教師的職業角色要符合學生心理和認知發展的特點

      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是品行個性的教育者,是教育教學活動的管理者,更是學生的良師益友。學生在成長中從心理上希望教師了解他們的想法與需求,關心他們的成長與生活。循環教學中,師生接觸多,交流多,經過長時間磨合,有利于讓學生和老師之間由熟悉變得親近,會讓教師的施教具備更多自由發揮的余地,而且老師還有足夠的時間去組織、指導美術課外活動,使美術教學實現由課內向課外延伸。

      在教學實際中,學校開展美術興趣活動時,美術老師要配合教學班中美術興趣濃、繪畫技能好的學生,集中創設較專業的繪畫氛圍,通過個性化輔導深化審美教育,多出美術好作品,再通過好作品的展覽引領,帶動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美術學習活動。

      兒童美術教育階段范文第4篇

      關鍵詞:少兒;美術教育;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4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115(2014)03-239-2當前,人們愈發注重美術教育和美術活動在提升人綜合素養中的功用。我國中學美術教學大綱也明確指出,美術課是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的藝術教育課程,是對青少年進行素質教育、促進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 開發少兒智力

      第一,美術教育能夠提升少兒觀察力。美術以其特殊感知方式來展現現實生活。美術的視覺藝術涵蓋繪畫、雕塑等。組成視覺藝術眾多要素中的最核心的要素是線與形。有關研究成果業顯示,長時間欣賞和諧的線型構造,可以推動人的視覺感知的健康發展,進而為提升人的觀察力。例如欣賞一幅畫面,可以觀察畫的線條、形態、色彩等,讓人能夠深入理解此幾個方面的處理技法,找到畫面的層次感和節奏韻律感。很明顯,此種藝術活動對于提升人觀察物體的靈敏度是有幫助的。由實踐方面看,美術對提升觀察能力也獲得了少許的認可。調查結果顯示,有81.2%的少兒認為美術教育對提升他們觀察能力有重要作用;有16. 6%的認為有一定作用;只有2.2%的同學認為沒有作用。

      第二,美術教育能夠提升少年兒童的記憶力。在臨摹、寫生等美術活動中,對看見的事物形象進行回憶或再認,這樣不斷訓練就能培養青少年對圖像、色彩、線條等方面的記憶,使人們在此基礎上能夠更好地認識事物的形象。一般來講,受過美術教育的少年兒童,他們的記憶力是比較好的。主要是因為,形象的事物比較容易記憶。相關心理學的研究數據顯示,人在面對感性形象進行記憶時,借助的具象越多,讓形象接觸各種感官越多,人腦就越能構建起神經元模型,或者同對象相對應的神經元模型就容易興奮起來,建立起比較牢固的神經聯系,即形成比較穩固的記憶。

      第三,美術教育能夠提升少年兒童的想象力與形象思維力。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像力和知識相比顯得尤為重要,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相關研究數據表明,那些受過很好美術教育或者美術修養較高的人,皆其想象力與形象思維能力都比較發達。在理論層面來看,人們在理解、欣賞、創作藝術作品的時候,總是通過自己的想象、思索、回味去體會美術作品的意境,理解美術作品塑造的形象和表達的內容。而美術作品有著豐富的潛在內涵,是一個復雜的多層次的動態結構,具有激發和調動欣賞主體心理活動的召喚功能。所以,優秀的藝術作品最能充分地調動欣賞者依照自己的心理結構和心理定勢進行再創造的積極想像力。因為想象是象思維主要的思維形式,所以,想像力的發展又能促進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

      第四,美術教育能夠激發少年兒童的靈感,從而提升其創造力。美術教育在培育少年兒童創新能力上有獨特優勢。這是由于,美術活動能夠積累美感經驗和提高藝術修養,而美感經驗與藝術修養能夠以其獨特的魅力,誘發人們的潛意識,激活人們的靈感,進而成為人們創造的契機。那些具有創造性力的人才之中,很多是受過非常好的藝術教育。事實證明,美術教育能讓人的思維變得更加活躍,激發人的創造的靈感,拓展視野,幫助發現解決各種疑難問題的途徑。就是由美術教育自身特點來審視,美術教育本身是一種開放式、發散式的教育方式,能夠幫助少年兒童沿著各種路徑,沖破習慣的范圍,進而產生很多不同見解和想法,且有意識地促使其從各個方面、多視角思維操作,進而實現提升創造力之目的。尤其是其形象語言的多樣性,有利于開啟思維的深度與廣度,成為一種廣義的創新思維文化教育。

      二、 美術教育與少年兒童動力系統――情緒力(心力)調控:以美控心

      現代心理學認為,心力素質,對一個人的事業成功非常關鍵。美國成人教育學家卡耐基說:一個人的成功,只有15%是靠他的專業知識,而85%要靠他良好的人際關系和處世能力。近年來,國外心理學家逐漸用/情商的概念來描述心理素質。情商理論的創始人沙洛維和梅耶教授在1996年把情商界定為:對情緒的知覺力、評估力、表達力、分析力、習得力、轉換力、調節力,涵蓋了自我情緒的控制調整能力、對人的親和力、社會適應能力、人際關系的處理能力、對挫折的承受能力、自我了解程度以及對他人的理解與寬容等等。情商又可分為個人情商和人際情商兩方面。而美術教育與學生的心理因素相連,不僅有利于提高少年兒童的個人情商(自我情緒的控制調整能力、對挫折的承受能力、自我了解程度),對其人際情商(對他人的親和力、社會適應能力、人際關系的處理能力以及對他人的理解與寬容度)的開發也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第一,美術教育能夠幫助提高少年兒童的積極樂觀性情緒及意志力、求知欲等個人情商。(1) 求知欲望的誘發。美的產生,是物化于人的感覺器官所引起的,美的感覺與人的心理活動相關, 少年兒童的美術教育可以調動其求知動機。而動機是直接推動著人進行活動的內部動力,進一步激發少年兒童的求知欲望。有人說美術課是愉快教育,更重要的是寓教于樂,讓少年兒童受到美的熏陶。(2) 積極性思維的催生。美感的產生總是直觀性的,與美有關的內容如色彩、線條、形體、聲音、風景等在美感產生中起著作用,使人心曠神怡,讓人的精神生活變得充實。少年兒童通過美術教育,慢慢積累了美感,對美有所體驗,并根據各人對美的需要和評價產生情緒的體驗,這些情緒也調節著人的心理過程,抒發著各人情感。不管是哪一類型的少年兒童,當他們手中的材料流淌著色彩的斑駁和栩栩如生的各種造型,怎不會讓他們歡呼雀躍?這樣也就產生了愉快輕松氛圍,瞬間,美感從人的內心直蹦出來,從而積極樂觀性情緒也得以催生。(3) 意志力和自我控制力的強化。美術學習過程要付出一定的努力,也是意志耐力和自我約束能力的體現。特別是對意志力組成結構――信心、決心、恒心的強化意義重大。因為少年兒童要完成一幅相對令人滿意的美術作品,必須對作品進行反復的修改與調整,這對耐心與自制力是很好的鍛煉。長此以往,可以潛移默化地使少年兒童的信心、決心、恒心得到強化。從有關單位學習美術對克服困難等意志品質的作用的調查來看,有41. 2%的少年兒童認為有很大作用;有55. 3%認為有一定的作用;只有3. 9%認為沒有作用。這也充分說明,美術教育對意志力的促進作用得到廣泛認可。

      第二,美術教育有利于開發少年兒童的開放寬容意識等人際情商因素。在美術作品欣賞和創作過程中,能夠涉及人物、動物、花鳥、山水、建筑、民風民俗、影視等大千世界所有的美好東西,能夠接受毛筆、水彩筆、油畫筆、刻刀,甚至計算機等各種可接受的風格技法,能夠體會玩味作品中豐富的文化內涵,這些對象、手段的多樣性及多角度、多層次的特點,都有利于擴展少兒的視野,使其潛移默化地接受包容意識、開放人格的熏陶和塑造。特別是在對吸收陰陽五行學說中的合理成份、以和為主旨、崇尚和美學的中國美術作品的鑒賞過程中,其和的境界就會潤物無聲地感染著少年兒童,使其自覺地萌生著寬容意識。

      三、 美術教育與少年兒童的定位系統――人生哲學矯正:以美匡德

      美術教育,可以培養少年兒童審美觀念,提高他們理解美、鑒賞美的能力,從而幫助少年兒童知善惡、識美丑,進一步塑造他們美的心靈。正像康德說的:美是道德上善的象征。美育對少年兒童的文化、修養、品位、思想、品德都起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因此,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也明確指出:美育對于培養少年兒童健康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何以言之?眾所周知, 少年兒童的心理發展仍屬過渡階段,心理往往不夠穩定,人們把這個階段稱為/危險期,這里主要說有些少年兒童是非觀念淡薄,易受不良習氣影響。不可諱言,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西方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也不同程度地傳進我國,青少年一代由于生理與心理尚不成熟,分辨是非能力較差,善惡標準、美丑界限模糊,特別是應試教育帶來的弊病使我們的教育往往蒼白無力,枯燥乏味,根本打動不了青少年一代。教育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撥動人們的情感。而美術教育的特點恰恰就在于它不是強迫的,而是通過藝術活動激發少年兒童的興趣,打動他們的感情,使他們愉快地受到教育。正是美育的形象性使人易于接受教育,美育的愉悅性使人們樂于接受教育,這樣我們才能在美育中使少年兒童明是非、知善惡、論美丑,進而塑造他們的人格和個性,培養21世紀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由此可見,美育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美術教育更能使少年兒童受到藝術的魅力感染,撫慰那些扭曲了的心靈,讓五彩繽紛的藝術恢復其心理健康狀態,從而使少年兒童形成正確的審美觀、道德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構建正確的人生哲學。所以,豐子愷說/美術是為人生的,人生走到哪里,美術跟到哪里。從調查情況看,也是如此。在對/學習美術對修身養性的積極作用的評價調查中,得到這樣一組數據:有63. 9%少年兒童認為其作用很大;有37. 7%認為有一定作用;只有1. 4%認為沒作用。

      四、 美術教育與少年兒童的物質系統――體力鍛煉:以美健體

      由于體力包括體質、精力及運動能力等方面,相應地,美術教育對少年兒童體力的開發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第一,美術教育有利于提高少年兒童的精力。相對于接受數學、物理學等抽象科學教育,從事美術活動就像休息一般,可以有效調節青少年的緊張情緒,從而得以保持旺盛的精力,這種作用與人們在勞累之際聽音樂有異曲同工之妙。第二,美術教育有利于提高少年兒童的體質和運動能力。誠然,美術作品創作本身就是艱苦的勞動,過于沉迷創作可能會損害少年兒童的身體健康。但這只是看到了其中一個方面。體質鍛煉,盡管這可能不是美術創作的追求所在,卻是它的副產品。且不說美術教育過程中產生心曠神怡的感覺對人腦這個器官的保健,事實上,在跋萬山涉千水現場寫生的過程中, 少年兒童的體質和運動能力也會得到鍛煉。第三,美術教育有利于指導少年兒童參加健康有益的體育活動,從而間接維護健康。前文所述,良好的美術教育,可以陶冶情操、優化思維,進而使少年兒童遠離迷戀網絡、抽煙吸毒等不良行為,積極參加有利于身心的文體活動,避免了因不良習氣損害身心健康。我們有理由相信,美術教育對增強體力是有所裨益的。

      總之,美術教育可以啟智、定心、匡德、健體,對青少年的四大成長系統――動力系統(心力)、認知系統(腦力)、物質系統(體力)和定位系統(人生哲學或價值觀)都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作為教育者,一定要切實強化美術教育,使其在少年兒童的素質教育、健康成長中發揮應有作用。

      參考文獻:

      [1]李繼宏.論藝術活動對人的智力開發的影響[J].人才開發, 1999, (02).

      [2]嚴以森.高情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必備素質[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02, (03).

      兒童美術教育階段范文第5篇

      關鍵詞:小學美術;存在問題;對策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學美術教育已成為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大群眾對文化藝術的關注與追求越來越高。從這個角度講,美術作為一門重要的藝術學科,從小學抓起,精心編排設計課程內容,優化教學環節,不斷培養和提高孩子的審美水平,對陶冶孩子的藝術情操,促進身心健康發展,豐富校園學習生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現階段我國小學美術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育基礎設施和教學資源條件有待改進提高。長期以來,在傳統教育體制機制的影響下,小學美術教育處于一種可有可無的邊緣化狀態,無論是教育主管部門,還是學校師生對小學美術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小學美術教育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由于美術學科的性質與特點,需要具備專用的美術教室及必要的一些教學輔助工具,但調查發現,目前很多農村小學,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偏遠地區,小學美術教育基礎設施嚴重落后,加上美術教育資源的匱乏,影響到了小美術教育教學的開展。自新課改實施以來,按照小學美術課程標準要求,許多學校的基礎教學設施有了很大改進,但與新課改小學美術教學要求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

      2.教師師資力量建設方面有待進一步加強。教師師資力量不足是當前我國小學美術教育教學中面臨的現實性、緊迫性問題,也是制約和影響小學美術教育改革與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環節。由于環境等條件的影響,在小學美術課教師隊伍中,受過普通高等教育的專業美術教師很少。一方面是因為這些專業美術教師因福利待遇低等方面原因不愿意去小學任教,另一方面是因為小學美術學科在基礎教育中的地位不如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學校對美術等學科不重視,影響到了美術專業教師從事小學美術教育的積極性。種種原因導致現階段小學美術教師師資力量薄弱,并且缺乏應有的美術教學技能與方法,使得學生學習積極性受到影響,課堂教學效果不明顯。

      3.小學美術課程的教學模式有待改進完善。在傳統教育理念和教學思維的影響下,目前我國小學美術教學模式還不健全與完善,小學美術教育發展至今,還沒有完全做到從孩子生理與心理發展的需要出發,遵循小學美術教育規律和少年兒童學習認知規律。目前,我國小學美術教育的主要模式有三種:入門簡化教程、專業技能訓練和反復強化訓練。在入門簡化教程中,教師將要教授的有關畫圖構型進行固定化、模式化,學生只要根據教師指導進行繪畫描摹即可,該模式已成為小學美術教育的基本模式,但不利于學生創作性的發揮。在專業技能訓練模式中,因小學生思維認知能力的限制,對其中的繪畫繪畫理論知識無法理解與接受。在反復強化訓練模式中,教師結合學習內容,為學生布置一定數量的作業進行反復強化訓練,這種模式嚴重脫離了小學生的生理與心理承受范圍,不利于學生審美素質的提升,削弱了學生學習美術課程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二、提高我國小學美術教育教學水平的對策

      1.進一步加大小學美術教學投入,改善教學條件。小學美術教育的蓬勃開展,需要一定的基礎教育設施為保障,國家、地方教育主管部門一定要充分認識到小學美術教育的重要性,從人財物等方面加大對美術教育的支持力度,有效整合各類資源,為小學美術教學的開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學校管理層要把抓好美術課程開展納入到日常教學管理工作中,配齊美術課程教室和藝術活動室,要根據學校的實際不斷擴展美術教育范圍,豐富美術教學內容,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美術教育活動,充分挖掘借鑒校內和周邊有益的美術教學資源,定期組織檢驗美術教學實際效果。

      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提升教師綜合素質。建設一支業務精湛、勤勉敬業、綜合素質較高的小學美術教師隊伍是提升美術教學水平,優化美術教學條件的關鍵環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美術教師隊伍建設,優化美術教室隊伍結構,提高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與綜合素質。學校要定期組織美術教師開展專業培訓,提高教學技能,改進教學方法,拓展教學思路,要定期邀請美術教學領域的知名專家開展專題講座,通過近距離聆聽專家教授的講解,深化教師對美術課程的理解與認識。要以年級為單位,組織美術教師深入研究新課標目標要求,精心組織備課,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多方搜集教學資料,豐富教學手段,增強師生互動,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調動學生學習美術課程的激情。

      3.創新教育理念,豐富美術課程教學模式。尊重小學生身心發育特點和思維認知水平,遵循美術教學規律,采用更加靈活,形式多樣的教學模式。一是采用情景教學方法。教師圍繞課程目標要求,創設生活問題情境,組織學生自主探討,自主創作,自主分析,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培養獨立學習的意識與創新能力。二是活動教學法。針對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美術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取組織一些小游戲、小活動等方式開展繪畫技巧、作品欣賞等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輕松愉快活潑的氛圍中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在這種教學模式中,美術教師課前要精細設計安排游戲或活動環節,圍繞教學內容要求,切實做到寓教于樂,寓教于樂。綜上所述,開展好小學美術教學對學生的健康快樂成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界要積極行動起來,為有效解決當前小學美術教學中存在的現實問題,采取有效措施不斷提高小學美術教育教學質量與水平。

      作者:張紓紓 單位:泰興市廣陵小學

      參考文獻:

      [1]李智慧.小學美術課堂的現狀與對策研究.學周刊,2012(17):22.

      亚洲人成网站色在线入口|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小说|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专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亚洲高清无码专区视频| 色欲aⅴ亚洲情无码AV| 亚洲精品国产suv一区88|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日韩av无码中文|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 亚洲卡一卡二卡乱码新区| xxx毛茸茸的亚洲| 亚洲日日做天天做日日谢|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直接|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一区二区亚洲精品精华液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精品中文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 亚洲香蕉网久久综合影视|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播放|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中文字幕亚洲免费无线观看日本|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麻豆| 亚洲一级片在线播放| 亚洲性色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无码】| 九九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网站|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亚洲AV永久青草无码精品| 18亚洲男同志videos网站| 亚洲av一本岛在线播放|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无码】|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 久久亚洲日韩看片无码| 2020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亚洲Aⅴ在线无码播放毛片一线天 亚洲avav天堂av在线网毛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