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多元智能教育理論

      多元智能教育理論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多元智能教育理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多元智能教育理論

      多元智能教育理論范文第1篇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職教科學教育

      “多元智能理論”(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由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于1983年提出。他認為人類的智力是多元的,包含了九種基本智力:言語/語言智力、邏輯/數理智力、視覺/空間智力、音樂/節奏智力、身體/運動智力、人際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視察智力和存在智力[1]。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只是在于知識的傳授,更是在于發掘并指引這些智力的發展。

      多元智能理論要求教育要面向每一個學生,使其“多元智能”得到全面的發展。多元智能理論向傳統評估學生能力的觀念提出挑戰,對當前西方許多國家教育改革產生了積極的影響[2]。近幾年來,這一理論在我國也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對于課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3]。

      一、利用多元化學習環境激發學生潛能

      研究表明,人類在出生之前就已具有各種智能發展的基礎。加德納認為遺傳基因對智能可達到的程度可能有一個最高值。在現實生活中,人的智能要逼近這個極限的可能性很小。然而,如果我們能多為學生提供有利于某種智能發展的條件,那么幾乎每個人都能在那一種智能的發展上取得一定的效果。

      基于以上理念,“多元智能理論”在教育活動中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重視學生的多種潛在智能訓練,大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能力。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環境,通過情境教學、模擬教學、技能操作等方式,有意識地營造一個立體多維的實踐氛圍,提供給學生一個激發創造性的環境,進而提高學生的多元智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運用豐富的課程內容和多樣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多元智能

      反思我國的職教科學教育課程設計,不難發現,課程結構過于單調,課程內容過于局限,教學模式過于統一,評價方式過于僵化,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教學中必然出現一些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

      根據多元智能理論進行多元智能教學,既可以從教學的內容上著手,也可以從教學手段或媒體應用方面去考慮。為促進學生對學習對象的“理解”,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科學課程應該是生活性的、游戲性的和綜合性的。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中,我們應該關注那些能引發青少年多個智能領域得到發展的內容。課程內容選擇的前提是判斷學生的興趣和需要,沒有需要和興趣就沒有兒童的發展,需要可以產生興趣,但興趣并不限于直接的需要。興趣可以通過培養產生,并且可以發展為愛好。因此,小學教育課程內容選擇,應重視區分兒童的一時興趣和他的長期需要,培養兒童對解決問題的興趣。

      實踐教學手段因學科特點可以多種多樣,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動起來,多角度參與教學之中[4]。教師要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讓多媒體實踐教學廣泛應用起來,學生在調動多種感官的同時,強化了直觀性,也進行了多種思維和想象,進而提高了各種智能[5]。

      三、運用多元評價促進發展性評價觀的形成

      過去人們大多將語言和數學邏輯智能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大部分智能測試都建立在這一基礎上。多元智能理論給了我們一個啟示: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必須要從多元的角度進行。除了自我評價外,他人的評價同樣十分有意義。對于學生來說,可能教師評價的權威性傾向較重,實際上,評價并不是教師的專利。學生之間的互評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同伴的肯定與認可有時會比教師的肯定更有效。要讓每個學生都有自我評價的機會,讓他們在反思職教會學習和學會管理學習。

      加德納認為:每個學生在不同程度上擁有著上述九種基本智力,這九種智力代表了每個人不同的潛能。學生個體之間的智力差異是由于九種智力之間的不同組合所致,學生與生俱來就各不相同,在心理與智力水平上有著各自的風格與強項,每個學生都能在教師有效的教育下得到充分的發展,在智能發展上不存在失敗的學生[1]。

      多元智能理論,要求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形成新的學生評價觀:評價不僅僅是為了檢查學習的水平狀況,更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評價是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的;評價要具有個性特征,尊重和體現每個學生的差異,激發主體精神[6]。

      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改變以往對學生的評價內容和評價方法。從評價內容上,注重從多元智能的各個方面對他們給予綜合的、全面的評價;從評價方式上,要有意識地在日常生活和活動中,觀察學生的活動內容、活動方式、活動范圍等,并從學生的行為、語言、表情等發現學生發展的現狀和傾向,幫助學生“揚長避短”。認真地對待學生的個別差異正是多元智力理論的核心。

      職教科學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創新實踐的積極性,備加關注那些愛幻想、愛標新立異、有獨特見解的學生,充分挖掘其“異想天開”中的合理因素,通過激勵評價,啟發學生智慧,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使他們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勇于創新。將職教科學教學由傳授知識轉變到注重發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促使學生由維持性的學習轉變為創新性的學習。

      參考文獻:

      [1](美)霍華德•加德納.多元智能[M].中國:新華出版社

      [2]紀.多元智能理論對我國素質教育的啟示[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

      [3]宋梅.“多元智能”教育理論對課程改革的啟示[J].職業技術(下半月)

      [4]李保和.學習和實踐多元智能理論[J].甘肅教育

      多元智能教育理論范文第2篇

      關鍵詞:素質教育;多元智能;因材施教

      20世紀80年代,美國哈佛大學發展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在其《智力的結構》一書中,首次正式提出多元智能理論的主要觀點。這一理論打破了將人類的智力看作是以語言和數理邏輯為核心的整合能力的傳統認識,強調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主要包括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自我認知智能和自然認知智能等。這些智能之間既彼此獨立,又可相互組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智能和弱勢智能組合。在適宜的教育環境中,個體的優勢智能可以牽引、促進弱勢智能實現轉化。各項智能的發展又能彼此引發、相互影響、共同作用,這樣,每個人都有可能把自身的多種智力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因而每個人都有著潛在的發展可能性。多元智能理論也為幼兒教育提供了可觸摸的操作平臺,有關這一理論的研究和實踐正不斷融入幼兒教育教學的各個層面,發揮出前所未有的積極作用。

      一、幼兒教育應關注生本:“創造適合幼兒的教育”

      多元智能理論有助于建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讓幼兒園變成展示幼兒多種智能的“博物館”,讓幼兒園變成幼兒彰顯個性的繽紛舞臺

      這絕不是浪漫主義的教育構想,而是教育走向生本的現實訴求。把幼兒當成真正的、完整的、獨特的個體來看待,觀察和鑒別他們的智能特點,幫助他們尋找、發現自己的智能特長,在具體實踐中,努力創設適合幼兒的教育,發展個性,強化優勢,不斷完善他們的整體智能結構。這既是多元智能理論帶給人們的啟迪,也是素質教育理念的集中體現。

      二、幼兒教育應體現教育公平:“每個孩子都是一個潛在的天才”

      多元智能理論有助于我們形成積極樂觀的幼兒觀:世界上并不存在誰聰明誰不聰明的問題,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聰明及怎樣聰明的問題。幼兒園里沒有所謂的“差生”,每個幼兒都是獨特的,生動的個體,都有著潛在的發展可能,只要教育得法、得當,每個孩子都能夠得到各自的發展,獲得成功。這樣的幼兒觀一旦確立,就使教師樂于對每一位幼兒抱以積極、熱切的期望,并樂于從多個角度來評價、觀察和接納幼兒,總是能夠找到幼兒身上的閃光點,發現并發展幼兒的潛能。有了這樣的認知,作為教育者,我們會用寬容、博愛的教育精神,不斷修正我們的教育方式和價值標準,使每個孩子能夠“因賞識而努力”“因評價而美麗”。

      三、幼兒教育要倡導因材施教:“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

      多元智能理論提醒我們:由于智能的多樣性,個體差異的存在成為必然。給予每個幼兒以充分的選擇機會和發展空間,讓每一顆金子都閃閃發光。認識和理解幼兒的智能組合和獨特的學習方式,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給幼兒充分的選擇學習方式和方法的自由,是因材施教得以落實的重要保障。

      在統一規劃的幼兒教育中,教師以相同的方式對待每一個幼兒,乍看起來似乎很公平,實際上是把幾十個孩子當作一個孩子來教。沒有真正承認和面對幼兒之間差異的存在,因材施教就無從談起。教育還應成為主動發展的教育,教師應幫助幼兒發現和建立其智力優勢領域和弱勢領域之間的聯系,以此為切入點,引導幼兒有意識地將其從事優勢領域活動時所表現出來的智力特點和意志品質遷移到弱勢領域中去,取長補短,弱勢智能得到提高,從而實現發展個性與促進全面發展的有機結合,使每個幼兒都能成才。

      多元智能教育理論范文第3篇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運用;特殊教育;個體差異;優勢智能

      多元智能理論是美國哈佛大學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學家、《零點項目》研究所所長霍華德·加德納于1983年在其著作《智能的結構》一書中提出的。該理論的提出,對傳統的智力理論進行了徹底的挑戰,拓展了對人的智能的研究領域。多元智能理論,作為當代教育的新理念,是一種開放性、兼容性很強的理論。它的提出,為我們看待人類自身發展和教育問題提供了嶄新的視角[1]。

      特殊教育,作為教育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仍然是一個比較薄弱的領域。特殊教育的對象是有特殊需要的學生,甚至可以說是有生理或者心理缺陷的學生。我們面對這些具有各種差異性的學生,應該如何實施這種教育?這是一個必須從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高度給予回答的問題。從多元智能理論的視角重新審視當前的特殊教育,對其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轉變思想,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自比內首創智力測驗以來,我們的學校教育就一直受其影響。傳統的智力理論認為智力是以語言能力和數理邏輯能力為核心的、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一種能力。而這種能力是依靠標準化的紙筆測驗來測量的,顯然特殊兒童在這樣的測驗中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績的。于是,他們就被貼上各種特殊標簽,實際上就使這些兒童身上許多重要的潛能得不到確認和開發,影響了他們的健康發展。

      在多元智能理論中,個體除了擁有語言智能和數理-邏輯智能以外,還同時擁有其它多種重要的智能。我們不能孤立地談論這些智能哪一種重要,哪一種不重要,只能說每一種智能在個體身上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都有自身獨特的表現形式。[6]每一位特殊兒童除了自身的弱勢智能領域以外,還有其它幾種智能,甚至還會有優勢智能領域。因此,在多元智能理論視野中,不存在所謂的“特殊兒童”,每位兒童都是各具潛能、通過教育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發展的兒童。

      無論從人文的角度,還是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每一位障礙兒童的個性都應當得到尊重。我們沒有必要去強求這些特殊兒童在言語和數理邏輯方面發展。教育的本質在于引導兒童,并促進其最大限度地發展。我們不應該只看到兒童的弱勢智能領域,更重要的是要發現并促進兒童優勢智能領域的發展,并把優勢智能領域的特點遷移到弱勢智能領域,使其弱勢智能領域得到盡可能的彌補,以便形成強弱互補、協調發展。

      2 因材施教,使學生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加德納有一句名言:“每個孩子都是一個潛在的天才兒童,只是經常表現為不同的形式?!边@就需要教師了解每個學生現有的發展區。對于障礙兒童,就是要了解不同學生的障礙狀況和障礙程度以及他們的心理差異。同時,要考慮他們從“現有發展區”到“最近發展區”的途經。[7]也就是說在明確學生所具有的現有知識技能水平的前提下,要完成新的學習任務需要調動哪些原有知識,運用某種技能。

      2.1 以人為本, 采用多元教學方法全面發展學生的各種智能

      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進行教學,要從每個學生智能結構的個性特點出發,多元化地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活動,最大限度地為特殊兒童提供合乎他們需要的學習空間和條件。我們想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須在課堂上變換各種教學方法,以保證各種智能類型的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在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教師從備課起就應關注每個特殊兒童的個性特征,充分地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用自己擅長的方式或喜歡的形式來表達對事物的認識和對知識的理解。

      肢體-動覺智能是源自我們體驗生活時所獲得的感官動作經驗,它是人類認識的基礎。弱智學生則更需要實際操作和親身經歷,通過多重感官經歷學習過程,才能使所學知識在頭腦中留下一定的表象。而各種各樣的肢體-動覺活動可以強化不同年齡弱智學生的學習經驗。在語文課堂中,觸摸、游戲、表演等活動都為學生提供了肢體學習的機會,學生在動作中能較迅速地感受到詞匯的意思,有效地提高語言能力。其中,角色扮演是一種很適合弱智學生特點和語文教學特點的肢體--動覺學習,它讓師生依據課文來自由地創作課本劇,學生在親身試演文中人物、事物之后對課文理解、演繹的效果是教師主觀講解達不到的。[8]

      2.2 關注智能之間的聯系, 重視某一學科中多種智能的相互作用

      我們強調多元智能,強調新的教學形式,并不否定傳統的課程設計、教學模式的作用。[9]傳統的課程設計其實也從某種角度體現著多元智能,所以在運用多元智能理論時,一定要注意某一學科對某種智能發展的作用,以及各種智能之間的相互聯系和作用。

      這一點在盲校的教學中體現得更為突出。例如在語文教學中,利用學生的優勢智能(如音樂智能等)來發展他們的語言智能,或者以語言智能為基礎來發展他們的其他智能,這樣不僅體現了語文學科的綜合性特點,同時還能達到化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有趣的目的,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對于空間智能較好的低視生,可以利用圖畫展現其想象力-以空間智能來發展他們的語言智能。對全盲生可讓他們用肢體方式回答問題。對他們來說,枯燥地按詞典的解釋去死記某個詞語的意思,不如采用肢體動作進行表述更合適。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也能很好地體現多元化教學方式并用,讓不同智能的學生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獲得知識信息。[10]多媒體課件融文字、圖象、聲音、動畫、數字等于一身,多方面調動學生的智能積極性,這就是某種意義上的多元智能理論的綜合應用。

      多元智能教育理論范文第4篇

      關鍵詞: 多元智能理論; 幼兒教育; 啟發

      中圖分類號: G6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8631(2010)08-0120-01

      美國哈佛大學加德納教授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簡稱MIT,他認為人的智能由“語言-文字智能,邏輯-數學智能,音樂-節奏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身體運動智能,自我-自我認知(內?。┲悄埽穗H-人際交流智能,觀察-自然觀察智能”構成。語言文字智能是指有效的運用口頭語言或書寫文字的能力。這包括文法,音韻學、語義學、語言實用學結合在一起并運用自如的能力;邏輯數理智能是指有效的運用數學和推理的能力。這包括對邏輯的方式和關系,陳述和主張,功能及其他相關的抽象概念的敏感性;視覺空間智能是指準確的感覺視覺空間,并把所感知到的表現出來的能力。這包括對色彩、形狀、形式、空間及它們之間聯系的敏感性,也包括視覺和空間想法具體的在腦中呈現出來,以及在一個空間的矩陣中很快找出方向的能力;音樂節奏智能是指察覺、辨別、改變和表達音樂的能力。這項智能包括了對節奏、音調、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身體運動智能指善于運用身體來表達想法和感覺,以及運用雙手靈巧的生產或改造事物,這項智能包括特殊的身體技巧,如平衡協調、敏捷、力量、彈性和速度,以及由觸覺所引起的能力;人際關系智能是指察覺并區分他人的情緒、意向、動機及感覺能力,這項智能包括暗示以及對這些暗示做出適當反應的能力。自我認知智能是指有自知之明,并根據所做出適當行為的能力。這項智能包括對自己有相當的了解,意識到自己的內在情緒、意向、動機、脾氣和欲求以及自律、自知和自尊的能力;自然觀察智能是指對自然界中的植物、動物和其他生物的辨別和鑒別能力,這項智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著敏銳的觀察能力,能了解各種事物的細微差別。而幼兒教育正是人生發展的初期,也是各方面啟蒙發展的關鍵時期,如何采用切實有效的教育方法,執行科學的教育理念,將影響著幼兒以后的成長。

      所以,由以上加德納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論”不難看出,人的智能有8種之多。而這8種智能恰恰包括了幼兒以后成才的諸多方向與領域。由此給我們幼兒教育工作者帶來新的思考與啟發。

      一、關注幼兒興趣培養,積極創設幼兒適宜的發展條件

      幼兒的學習興趣是幼兒力求認識某種學習對象或參與某種學習活動的傾向。興趣是影響幼兒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的重要因素,對提高幼兒學習態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興趣也正是驅使幼兒學習的內因所在,在幼兒園里,教師要有意識的設置教育情境、誘導幼兒按照特有的設計完成任務、掌握其學習內容,或利用多媒體、掛圖錄像等,讓孩子學知識,同時,還要識字、說話,啟發幼兒的語言智慧、自然觀察智慧、邏輯智慧、人際交往智慧等,比如教育者有意創設一個教育活動場景,設置好學習內容,使幼兒邊學習邊活動,使活動與學習相融合,幼兒的注意力會很集中,效果大大提高。有研究表明:在教育活動中,人的注意力較集中、記憶力增強、思維活躍,有利于學習。在這樣的場景中學習效果顯著,有利于幼兒教育。所以說,在幼兒教育階段,一定要關注幼兒的興趣,并積極的為幼兒活動提供條件,創設適宜的情景,使幼兒在興趣的引領下,在適宜的情景里得到很好的發展。

      二、巧用語言藝術,和諧師生交流,促進幼兒健康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課上得幽默有趣,學生可以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并對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和震驚”,幼兒教育中用生動、形象、幽默、賦予情趣的語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主動性,在游戲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幽默語言,可使教師的語言變得風趣詼諧,幽默睿智,使整個活動富有趣味,并能創造出一種有利于學生學習的輕松愉快的氛圍。如果教師能善于運用形象化的語言,就能把強制的教育與活動變得生動而有趣,幼兒也會親其師,信其道,與其誠實交談,有利于幼兒的心理發展,同時,在這樣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中,幼兒也會開心的活動、誠心交流,這也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以此使幼兒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

      三、關注幼兒多元發展,注重因材施教,為幼兒成長提供適宜土壤

      加德納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論”已明確告知我們,人有著8種之多的智能,幼兒亦是如此,只是幼兒處于人生發展的最初期,諸多智能表現不明顯,這就需要教師善于發現,關注幼兒的興趣愛好,了解幼兒的特長,適時、重點的指導,讓其在啟蒙階段就得到很好的培養與教育,這也就猶如一棵大樹,讓它生長在泥潭里,它會傾倒,生長在沙漠里它會挺拔,生長在肥沃的土壤里,它會茁壯成長,而這都是由它的生長的根基所決定,而這也就是它的基礎發展,我們就是要關注幼兒的多元智能發展,社會也需要各類人才,另外,在幾千年以前孔子也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這也成為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原則之一,但是,在當前的幼兒教育里,因諸多因素的影響,因材施教也只是留于書本,這對我們幼兒教育工作者來說,帶來了很多思考,為了幼兒活潑、快樂、健康的成長,我們必須關注幼兒的多元智能發展,注重因材施教,奠定幼兒成才教育的基礎,這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四、家園配合,營造適合發展強項的積極環境

      在幼兒的教育過程中,家庭起著更為主導更為重要的作用。在家庭中,父母扮演的是一個教育者的角色。很多時候在輕松的游戲中,能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父母的言行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具有天生的模仿能力。

      在幼兒的多元智能光譜類型中,其中明顯受父母影響的因素。他們在某一個智能領域的發展,可能會和受到父母的態度有關。有時候,一個簡單的鼓勵支持也有可能使得孩子在該智能領域取得良好的發展,從而成為其優勢智能。這個現象就是智力的"正反饋",因為優勢智能的良好發展,導致其對該智能領域的興趣;反過來,也是因為對該智能領域的自卑,也可能使得孩子放棄該智力的發展。

      只有家庭和幼兒園積極配合,才能給幼兒營造一個適合其發展強項的積極環境。幼兒園教育中,教師面對的是一群孩子,不可能也沒有能力做到真正的個性化教育。而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相結合,才能真正做到幼兒享受個性化教育,這也是我們多元智能教育所追求的目標。

      強項領域的學習發展能夠讓孩子建立自尊自信,以及對學習求知的積極情感,為多元智能的自然遷移打好良好的基礎。但是我們也要看到,發展其強項也并不是意味著放棄弱勢領域的發展。應該鼓勵兒童去探索他們的弱勢領域,更廣泛的學習和探索可以讓兒童全面發展自己的潛能和興趣。

      總之,實施個性化教育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不僅要有一顆愛心,而且要有一雙慧眼,善于捕捉教育的契機,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幼兒的個性化教育。

      參考文獻:

      [1] 珍妮特?沃斯,戈登?德萊頓.學習的革命[M].上海三聯書店出版,1998:330-342.

      多元智能教育理論范文第5篇

      論文摘要:創建和諧社會需要多元人才觀,多元智能理論倡導學生的和諧發展,作為職業教育要盡可能創設適應學生優勢智能結構發展的條件,使每個學生都能成才。

      無論是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諧發展理論,贊科夫的一般發展理論,還是時下我國的教育方針,其中所指的“全面發展”是指生理素質、心理素質、專業素質的全面和諧發展,即良好的基本素質(生理、心理素質)加專業素質,而不是指所有學科都精通的萬事通。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對職業學校在校生提出了更為全面的要求:要把學做人和學技能結合起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成為職校落實科學教育發展觀的內在要求。

      1 多元智能理論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力口德納在《心智的結構一-一書中提出多元智能理論。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是針對傳統智能一元化理論提出的,他認為智力并非像我們以往認為的那樣是以語言能力和數學邏輯能力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種智力,而是彼此相互獨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組智力。該理論經不斷充實完善,按加德納的說法,每個人的智力=智能都是由10種互相聯系卻又各自獨立的多種能力組合而成。包含如下10種:(1)數學智力(2)空間智力(3)語言智力(4)自然智力(5)音樂智力(6)身體運動智力(7)存在智力(8)人際交流智力(9)個人內在智力(10)情感智力。根據該理論,每個學生都擁有自己具有優勢的智力領域和智力類型,而傳統理論則是僅以語言文字能力和數理邏輯能力來評價學生的優與差,因此學校里不存在所謂的“差生”,只是由于單一評價標準才出現了這一錯誤的名詞。該理論就是倡導學生的和諧發展,充分展現學生發展的潛能。

      社會對人才類型的需要是多樣化的,智商低的人不一定笨,每個人在不同的智力范疇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只有準確了解自己天賦的人才有可能正確選擇對其有利的職業,接受挑戰并感到幸福。如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強沒考上大學,卻在2001年與世界三大男高音的合作中一舉成名。因此,多元智能理論提醒我們:不能單以考試成績論優差,而應從各方面發展人才,培養人才。

      2 對教師教學工作的啟示

      著名漫畫家豐子愷曾經畫過一幅畫,諷刺教育工作者總是用單一標準要求學生,就像園丁拿著剪刀剪切冬青一樣,老師常常就是這樣把學生剪切得整齊劃一。我們應意識到,每個人具有不同的智能和智能結構,也就是他的特殊稟賦或者天性,應該注重尊重學生的獨特個性。教師既要懂教學理論,又要懂教學方法。

      (1)正確的認識和評價每個學生。

      人才是智能之士。每個人都有成才的潛力,教師的任務是挖掘學生的這種潛力。只要教育與學習得法,每一個人都能成為某方面的人才。任何一個學生哪怕是在學習上最笨、生活中最調皮的學生,他或許在這學習方面不入門,但是在其他方面可能不差,我們應該從不同的角度來教育學生,使他的特長發揮出來。在評價學生時,我們要改變單一的評價方式??荚?,使學生其他方面的智能也得到應有的體現。教師在評價學生的時候要客觀全面,要對每一位學生抱以積極、熱切的期望,并樂于從多個角度來評價、觀察和接納學生,重在尋找和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發現并發展學生的潛能,關注學生個體間發展的差異性和個體內發展的不均衡性,評價內容應力求多元,重視評價對學生個體發展的建構作用,爭取給學生一個令他自己滿意的評價。

      (2)教學應該著眼于學生的多方面智能。

      學生的智能發展是有差異的,教師的教學應該改變原固定不變的教學模式,采取多種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并積極探索新的方法,促進學生的多方面智能的發展。在教學的形式方面應該是多姿多彩的,在教學的延伸過程中,應舉辦豐富多彩的教育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長,增強學習的自信心,使他們不斷的進步。

      在注重全面發展學生的智能結構各種功能的基礎上,應更-力口注重不同個性的發展,將“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有機地統合起來。我們應該充分尊重任意一種智能,盡量按照每個學生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結構提供發展、成長的條件和機會。教學就是要盡可能創設適應學生優勢智能結構發展的條件,使每個學生都能成才。

      3 對職業學校教學工作的啟示

      (1)建立“復合型”師資隊伍是關鍵。必須率先不斷優化教師自己的智能結構,使之成為學生優化智能結構的楷模。職業教育的師資隊伍既要重視個體智能結構的優化,又要加強師資隊伍整體結構的優化,使具有各種智能強項的教師組成一個最佳的團隊,如建立理論型、技能型、雙師型團隊,能相互促進、優勢互補,發揮最大的教育效果。

      (2)結合行業特點開展教學工作。

      職業教育發展和改革的基本方向應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大力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目前,有大批學生在各種學科競賽中成績優異,但實踐能力卻落后于人。要通過強化實驗實訓教學,開展各種類型的職業活動和課外科技活動,引導學生發現實踐中需要解決的矛盾,同時得到多方面的鍛煉;其中,要以培養學生獨立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自主創新能力為重點,向善于創新轉變。在完成正常教學任務的前提下,對待部分理論學習能力強的同學可借鑒國外成功的經驗引導他們開展學歷學習和研究性學習……

      (3)要重新安排教學內容,使教材難易適中。

      亚洲高清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亚洲| 在线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www| 99亚洲男女激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青青| 久久久亚洲裙底偷窥综合| 日木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片|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亚洲高清专区日韩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表情包| 久久久久久a亚洲欧洲AV| 无码专区—VA亚洲V天堂| 内射干少妇亚洲69XXX| 91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不卡| 97se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91精品|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性xxxx黑人与亚洲| 亚洲乱码无人区卡1卡2卡3| 亚洲国产成人AV网站|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青青草原|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234| 国产亚洲AV夜间福利香蕉149 |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亚洲av综合色区| 亚洲综合激情视频| 最新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一区二区 | 亚洲欧洲av综合色无码|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高清在线| 久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最新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国产成人va亚洲电影|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线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