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患者12例,合并糖尿病22例,合并高血壓54例,合并腎功能不全2例。 1.2方法 麻醉全部采用靜脈-吸入復合麻醉。手術方式全部患者均采用正中切口進胸,同時分組取..." />

      首頁 > 文章中心 > 呼吸系統疾病的護理方法

      呼吸系統疾病的護理方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呼吸系統疾病的護理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呼吸系統疾病的護理方法

      呼吸系統疾病的護理方法范文第1篇

      關鍵詞:腦梗;CABG;神經系統并發癥;護理

      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技術近年來發展迅猛,已成為心外科治療冠心病的核心技術和手段,隨著手術技術的不斷提高,適宜人群也在逐漸擴展,其中高齡患者、合并高血壓、糖尿病、腦梗死等,在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患者中比例在逐年增高,有研究顯示,接受心臟搭橋術的患者中,高齡組(75歲)有26.6%的患者術前合并腦梗死,非高齡患者組則為11.8%[1]。而這些患者都是心臟搭橋術后發生神經系統并發癥的高危人群。因次,識別術前危險因素,規避術中風險,預防術后并發癥,成為醫護人員的高度關注的熱點。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2014年冠脈患者60例,術前經CT診斷均有腦梗死病史,其中年齡>70歲患者12例,合并糖尿病22例,合并高血壓54例,合并腎功能不全2例。

      1.2方法 麻醉全部采用靜脈-吸入復合麻醉。手術方式全部患者均采用正中切口進胸,同時分組取乳內動脈、大隱靜脈或橈動脈。在體外循環下冠脈旁路移植術。體外循環(CPB)結束時力爭調整好血流動力學參數和麻醉深度;術后嚴密監測,常規輔助循環支持。

      2 結果

      術后隨訪58例患者手術成功,完全康復出院。1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放棄治療。有不同程度意識障礙或譫妄患者12例,術后肢體肌力下降或麻木患者2例。

      3 討論

      術后護理是手術成功不可缺少的關鍵環節。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護理管理:

      3.1低溫可以降低腦代謝,體溫每下降1℃,基礎代謝率約降低7%,從而減少了耗氧量[2];低溫時腦容積縮小,顱內壓降低,有利于改善腦水腫,還可減少鈣離子進入細胞內抑制神經遞質釋放;低溫可增加血液的粘稠度,減少組織的血流灌注。低溫以34℃~35℃(中心溫度)為宜,時間在3d以上,可使用降溫毯降溫,應以降至患者只需要最小劑量的鎮靜藥即足以保持肌肉松弛,呼吸與血壓平穩的溫度即可。降溫的同時應加強皮膚護理,防止凍傷。降溫以后應待患者神志恢復、病情穩定、神經功能開始恢復、出現聽覺反應方能逐漸使體溫回升,每24h上升1℃~2℃為宜。當體溫恢復正常后方可停用鎮靜藥。

      3.2脫水治療脫水是治療腦水腫的重要措施,但過度脫水會造成組織代謝障礙及腎功能損害,使循環難以維持,所以,臨床上估計脫水程度甚為重要,脫水治療的第一個24h,入量比尿量負1000~1500ml,同時應注意參考血壓,CVP,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比容等變化。治療腦水腫主要用滲透性利尿藥,目前常用甘露醇、甘油果糖。

      3.3皮質類固醇的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可保持毛細血管正常的通透性和血腦屏障的完整性,減輕或防止毛細血管內液體外滲,以及鈉鈣和鉀離子的轉移,從而可減輕腦水腫的進程,促進乳酸轉化為葡萄糖,減輕腦內酸中毒。常用的要如地塞米松,甲強龍等。注意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如應激性潰瘍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

      3.4高壓氧治療在條件和病情許可時,高壓氧艙治療宜及早進行,即使在現場未能及時。正確地復蘇而長時間昏迷者,應用長療程高壓氧艙治療往往能得到較好的療效。充分鎮靜可抑制腦代謝,對缺氧后的腦組織有良好的保護作用。常用藥物有丙泊酚,咪唑安定等。呼吸的控制為預防主動過度換氣引起顱內壓升高,對神志不清的患者應使用呼吸機控制呼吸,并同時使用肌松劑以控制劇烈抽搐。循環的維持應用血管活性藥維護循環功能,保證充足的腦血流量,防止突然發生高血壓或低血壓。營養的支持患者每天靜脈高營養和鼻飼的熱量應充分保證機體的需要。改善腦細胞營養代謝,應用腦細胞及神經營養藥。選擇有效的抗生素治療,預防合并感染,還要注意膠體滲透壓及水、電解質的平衡等。

      4 結論

      引起腦部并發癥的主要原因是低溫體外循環或深低溫停循環,術中腦組織灌注不足,缺氧。重癥酸中毒,低血糖,低鈣。低鎂,腦氣栓。腦血栓,腦出血,硬膜外血腫等。腦血流量主要是由腦的有效灌注壓和腦血管阻力所決定,由二氧化碳張力和腦血管壓力來調節,腦細胞對缺血缺氧十分敏感。體外循環中灌注壓過低或腦動脈狹窄,以及術中或術后輔助呼吸時過度換氣,使二氧化碳張力下降,也可影響腦血流量。另外,術中血氧合不良,術后肺部并發癥或氣體交換不足等,均可使大腦缺氧,引起腦水腫。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發生神經系統并發癥的危險因素包括高齡(>70歲)[3],既往卒中事件,高血壓,糖尿病,吸煙以及頸動脈狹窄等。

      患者回ICU后一般處于麻醉未清醒狀態這時應區分是麻醉未清醒還是昏迷,應嚴密觀察患者意識、表情、瞳孔大小、對光反射及肢體活動情況,觀察有無頭痛、嘔吐、煩躁不安、譫妄、嗜睡、昏迷及呼喚患者姓名有無反應、視物是否清楚,以了解大腦皮質的功能狀態,判斷有無腦缺血、缺氧、腦栓塞及腦水腫等。通過嚴密的監測與觀察及護士的精心護理,患者能得到及時、系統、有效的處理,從而順利地渡過危險期。

      參考文獻:

      [1]吳明營.心臟外科監護手冊[M]//患者圍手術期處理.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2:228.

      呼吸系統疾病的護理方法范文第2篇

      【關鍵詞】呼吸系統疾病;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3-0272-01

      前言:根據相關部門統計,我國即將步入老齡化社會,而呼吸系統疾病是普遍老年人經常出現的疾病,這類疾病的特點較為復雜,極大地威脅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怎樣做好老年呼吸系統疾病的護理工作,這成為了當今醫院所關注的課題。

      1淺析老年呼吸系統疾病的心理護理措施

      心理護理是老年呼吸系統疾病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從患者在護理中出現的心理問題出發,通過醫患、護患的行為或人際關系的影響,來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和行為,也是維護人們身心健康,喚起患者戰勝疾病的樂觀情緒和信心,保證患者處于接受診治的最優生理和心理狀態。患呼吸系統疾患的老年患者在人群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醫務人員應該重視這類老年患者,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特點,關心、尊重、照顧老年患者,提供良好的醫療服務,使他們真正理解生命的意義,增加恢復健康的信心。

      1.1詳細地掌握老年患者的心理特點

      護士在患者入院后,應全面收集資資料,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狀況如包括患者的不適癥狀、生活自理程度、患者對患病的態度、對疾病的了解程度、心理情緒反應、家庭經濟條件、社會支持系統等,以了解有無恐懼、焦慮、孤獨、抗藥、抑郁等易發心理問題,并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系統的、有效的干預措施。

      1.2多與老年患者進行溝通與交流,建立彼此間的信任

      與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不僅是全面準確地收集資料的基礎,同時有效的溝通也是減輕和消除老年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的重要措施之一。良好的服務態度,細心的陪伴也是減輕老年人孤獨感、無用感的重要方式,通過關懷減輕其不良情緒。因此,對于老年患者應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愛護,特別是要尊重患者,積極主動與患者交談,并經常給予鼓勵和支持,使患者重新樹立自信和自我價值感,積極樂觀的面對自己的疾病與健康狀況。呼吸系統疾患的老年人,由于長期反復住院,對護理操作都很了解,加之老齡、體弱,像靜脈輸液等操作會有一定難度,要求護理人員掌握嫻熟的護理技能,提高各項護理操作的一次成功率,使患者有充分的信任,也是建立良好護患溝通的基礎。

      1.3使老年患者處于積極、放松的狀態,有助于恢復健康

      努力減輕老年患者的焦慮心理,焦慮心理人人難免。有些患者焦慮形之于外,容易覺察,有些則埋在心里很少外露。焦慮是對當前及未來情況的擔心,是各種因素導致的思慮過度的表現。此時護理人員就要靠敏銳的觀察力來判斷分析,了解患者焦慮的原因,采用相應的護理措施,使老年患者處于積極、放松的心理狀態。如有一位老年患者見其他的患者都已陸續出院,心里很急。護士應以勸導的方式與老人進行溝通,稱其恢復健康迅速,給老人點信心,這位老人積極配合治療,有利于其恢復健康。

      1.4減少老年患者的抗藥情緒,并為患者建立科學地鍛煉方案

      有些患者長期打針吃藥,感到厭煩,對藥物療效產生懷疑,擔心藥物的損害,有的甚至將藥扔掉。此時護理人員應勸導他,矯正患者不正確行為,態度要溫和,語調要平和,耐心地講解,每次服藥都要親眼看著他,鼓勵他把藥服下,這樣他感覺到了他在被關心、被重視,糾正其抗藥情緒,以使治療措施得以真正落實。除此之外,要鼓勵患者積極治療和預防感冒等引起呼吸系統疾患發作的誘因,并提供相應的指導。如介紹有關的保健知識、適度鍛煉、可采取的防治措施等。其次,協助患者制定和實施具體的保健及康復方案。同時,應注意幫助患者充分認識自理的重要性,積極主動地參與并執行各種治療、護理及康復活動。

      2探析老年人呼吸系統疾病的臨床護理措施

      做好老年人呼吸系統疾病的臨床護理工作,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展開:第一是病房的護理,病房也是老年人生活的地方,一定要保持環境的干凈整潔,室內的溫度最好是保持在20℃左右;能很好的通風、沐陽;在冬季的時候要注意保暖,以免受到風寒的侵襲,導致病情的加重;更要注意的是刺激性氣體的吸入;第二是保持呼吸道的暢通,臨床上,咳嗽其實是一種反射性的保護功能,咳嗽將痰液排除,能夠保持呼吸的暢通。對于排痰困難的患者應該給予幫助:在患者的背部適力的扣拍,借助外界的震動力,促使痰液從較細的支氣管引流到大氣管內以順利的排出;第三是呼吸氣的訓練與指導,調節呼吸肌的功能能夠改變呼吸困難以及運動能力下降。主要是調節腹式呼吸和縮唇吸氣。通過調節腹肌主動的收縮與舒張來加強膈肌的運動量,用以提高通氣量,減低耗氧量;縮唇吸氣主要是為了增加吸氣時支氣管的內壓。方法:起初的訓練最宜半臥式、膝屈曲,立位的時候上半身略向前傾斜,放松腹肌,使舒張和收縮自如,盡量放松全身的肌肉,平靜呼吸。呼氣時縮攏嘴唇,并收縮腹肌,使肺內的氣體慢慢經口呼出,然后再用鼻子吸氣使腹部慢慢的鼓起來;第四是藥用觀察,因為老年人病癥較多,通常服用多種藥物,無形中就損傷了腎臟的功能,也降低了耐藥性,反而會造成藥物中毒等不良反應。對此,對患者進行輸液時一定要控制速度,過快、過多都可能導致肺水腫而引起心力衰竭,在靜脈滴注氨茶堿的時候應該放慢速度。

      3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老年人的增多,呼吸系統疾病的老年患者也會增加,這對醫院的護理工作帶來了嚴峻地挑戰。因此,醫院必須為老年患者提供更為優質地護理服務,要求護理人員應有專業的護理技能,并且須有一定的耐心,這樣才能做好老年呼吸系統疾病的護理工作。

      參考文獻

      [1]薛蓮.老年呼吸系統疾病的護理措施研究[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07)

      呼吸系統疾病的護理方法范文第3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67例,男30例,女37例,年齡15~80歲,所呼吸病為:支氣管炎、阻塞性肺病患者8例、阻塞性肺氣腫患者45例,支氣管擴張患者14例。本組67例患者中其中有10例死亡,好轉出院57例。死亡原因主要由呼吸衰竭的并發癥引起,心衰、肺性腦病以及呼吸道堵塞窒息造成的。

      1.2病情變化的嚴密觀察

      呼吸觀察:患者出現呼氣性呼吸困難,伴有哮鳴音,咳嗽,咳痰,痰粘稠、不易咳出,患者經常被迫做起。嚴重發病時,出現張口抬肩、用力喘氣、額頭出汗等癥狀。呼吸觀察常為快速診斷提供信息。意識觀察:如果患者出差意識朦朧,白天嗜睡、反應遲鈍,這時候應該加強對患者的觀察,并針對患者的情況及時進行處理治療。咳嗽咯痰觀察:嚴密觀察痰的顏色和氣味,注意有無血性泡沫痰。如果患者反復咳嗽、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并且痰液中有血絲,這表明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轉,如果患者的痰液為粉紅色泡沫這表明患者患有急性肺水腫[1]。

      1.3重癥呼吸患者的基本護理方案

      向患者宣傳疾病的有關知識,鼓勵患者樹立治療信心使其主動配合治療。耐心對患者進行勸導,讓患者對自己的有正確的了解和認知。不同病因的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分別安置在潔凈、溫暖、光線充足、通風良好的病房,病室內沒有刺激性氣味,不鋪地毯,不放花草,采用濕式清掃,避免掃地和整理床鋪時塵土飛揚,病室物體表面定期消毒,避免使用刺激性氣味強的消毒液[2]。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細菌培選用最合理的抗菌藥物,對其進行治療。此外要注意給患者補充營養,據病情給予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并少量多餐。

      2結果

      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病程長,長期反復發作,咯血,精神緊張、情緒消沉,恐懼,并極易煩燥,因此患者經常常拒絕做必要的檢查及治療。要想給患者提供連續的整體護理,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應該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精神、以及對環境的需求,從而有效地對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進行治療。必須要著眼于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精神、環境需求。對于本次收集到的67例呼吸內科重癥患者,死亡10例、好轉出院57例。對此結果反饋情況表明,醫師應該多于與患者進行交流并掌握其心理狀態,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掌握疾病的特點,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做好各項基礎護理,積極預防并發癥,才能成功的救治患者,提高治愈率。

      3討論

      3.1護理安全隱患及對策

      呼吸內科重癥患者多為老年人,患者因為在活動后常常伴隨著呼吸急促,反應變慢,運動能力弱、不能持久等特點,所以在日常飲食起居過程中稍有不注意就會難免發生意外。因此病房內、室外、廁所地面要時刻保持干燥、無其它不良雜物,床邊設立相應護欄,上、下樓梯、外出散步或參加常規的室外活動時應有醫護人員或專人陪伴并加以攙扶。飲食宜以易消化清淡食物為主,給予營養豐富易消化的半流食及富含纖維素的蔬菜與水果,戒煙、酒等。要以容易被消化吸收及營養充足。時刻注意周圍環境衛生整潔,無不良污染源。另外注意觀察呼吸與脈搏的頻率與節律,痰的顏色與性質變化,發現患者,意識朦朧,白天嗜睡、反應遲鈍,呼吸急促等都說明病情在變化,要引起注意。如發現患者郁郁寡歡,精神不振,要引起格外的注意,并做好相應的保護性措施。

      3.2重癥呼吸患者病癥好轉后的護理措施

      重癥呼吸系統患者的病情好轉期護理重癥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病情好轉期應該增強體質,促進患者進行有氧呼吸鍛煉,進行適當的有氧運動,加強體育鍛煉,提高免疫力。提示病情好轉患者戒煙戒酒,從而保護患者的呼吸功能的恢復及保護。注意保暖,避免受涼,預防感冒。改善環境衛生,做好個人勞動保護,消除及避免煙霧、粉塵和刺激性氣體對呼吸道的影響[3]。

      3.3急性、慢性疾病的護理

      在治療方面,視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和嚴重程度或根據病原菌藥選用抗生素。輕者可口服,較嚴重的患者用肌注或靜脈滴注抗生素。為了改善患者癥狀,急性發作期的患者在抗感染治療的同時,應用祛痰、鎮咳藥物配合治療。對老年體弱咳痰者或者痰量較多者應該以祛痰為主,協助排痰,保持呼吸道暢通。以免抑制中樞及加重呼吸道阻塞和炎癥,導致病情惡化。如果痰液不易排出亦可采用氣霧療法,目前超聲霧化吸入有一定幫助,易可加入抗生素及痰液稀釋劑。此外,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病程較長,心理創傷較大,會產生不配合醫師及時的檢查及治療等情緒。在常規性治療方面,除了必要的醫療措施外,還需精心細致、科學合理的護理方法。

      3.4保持患者良好的心理作用

      保持情緒的穩定對患者來說非常重要。患者住院期間經常會表現出對于自身病情的擔憂,從而降低睡眠質量。醫護人員在日常的護理過程中要多方面注重患者情緒的變化,不斷改變護理措施,或者進行必要的心理輔助治療,這對患者的逐步康復會有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總之要讓患者有一種內心的舒適以及良好的歸屬感。

      3.5急性發作期的治療

      呼吸系統疾病的護理方法范文第4篇

      1 資料與方法

      1.1納入分析對象 為2012年全年在我科住院的所有病歷,共2037份。

      1.2方法 用回顧分析法將所有患者按月份及疾病系統分類。

      1.3統計學方法 對疾病在每月的分布用計數方法統計,對每月分布的疾病譜用計數及百分比方法統計。

      2 結果

      2.1我縣兒科住院患者有較明確季節性特點,冬季住院患者明顯增多。而1~2月份因處于春節期間,住院患者為全年最低。我縣5~8月份氣侯炎熱,感染性疾病相對增多,消化系統疾病及地方病恙蟲病增多,患者數也相對增多。每月病例分布見下圖1。

      2.2各系統疾病分布有特征性。呼吸系統疾病在各系統疾病中所占比例最大,其次為消化系統病病,新生兒住院患者數相對穩定,只有春節期間較少。血液系統疾病集中在3~4月份,主要與我縣蠶豆病在此季節發病有關。神經系統、泌尿系統、循環系統疾病少,主要與診治水平有關。歸為其它疾病者在4、5、8月份3個月份有所增多,因4~5月份我縣為馬桑果成熟季節及農忙,所以中毒增多,而8月份為恙蟲病高發季節。病例每月疾病譜見下表1。(我院設有傳染科,故我科未對傳染性疾病進行收治,內分泌系統及免疫結締組織疾病較少,與中毒及部分感染性疾病如恙蟲病、皮膚感染性疾病歸為其它,新生兒未進行疾病系統分類而總歸為新生兒。)

      圖1 2037例病例月份分布圖

      3 結論

      3.1從我院兒科住院患者情況看,呼吸系統疾病多,均占到每月病例數的50%以上(51.1%~74.1%),由于診治條件所限,我院收治的呼吸道疾病基本上為急性呼吸道感染,與《兒科學》第五版的對于呼吸系統疾病的概述所公布的結果有一致性[1]。而肺炎為呼吸道疾病住院的常見病之一,其死亡占到了5歲以下兒童死因的首位,而我省也是當前我國兒童肺炎死因報告中最高的省份之一[2]。所以,我科所有兒科醫生應加強對呼吸系統疾病的學習,提高臨床診治水平,盡量降低兒童死亡數量,加強抗生素合理使用,這將使廣大兒科患者受益。

      3.2我院兒科住院患者具有季節性特點,冬季患者多,呼吸系統及消化系統疾病尤為明顯,這可能與我縣冬季氣溫低及疾病的發病季節尤其是輪狀病毒腹瀉的發病季節相關。科室要作好相關方面的安排,提供充足的醫療設備,以滿足患者需求及提高患者醫治水平。可考慮引入多種病毒檢測技術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輪狀病毒等的監測,從而對病因有進一步的了解及掌握其流行趨勢。

      3.3我院新生兒住院患者穩定,為我科設立新生兒室提供了依據,可在穩定中求發展。新生兒室作為我科的一個新設病區,我們要切實加強科室管理,提高醫療護理水平,因我們采取全托模式,一定要把護理工作做好,作為一個讓患者家屬滿意的亮點而行。

      3.4我科其它疾病患者數少,為我科醫生發出了緊急信號,我們應加強對其它系統疾病的理解與認識,減少其它系統疾病患者轉出,減輕患者負擔。

      3.5結合住院患者特點,進一步做好健康宣傳教育。如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疾病的自我保健與防范,于院內采用板報等方式加強宣傳力度;蠶豆成熟季節健康教育及蠶豆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繼續發揚我科所使用的予蠶豆病患兒出院時攜帶卡片,明確告知其不能接觸的藥物、食物,加強此類患者的自身防范意識,可起到有效減少此類患者的發生;8月份左右的恙蟲病高發季節要注意外出時的野外管理。

      參考文獻:

      [1]王慕逖.兒科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72-284.

      呼吸系統疾病的護理方法范文第5篇

      【關鍵詞】 呼吸內科; 重癥患者; 優質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3)36-0100-02

      重癥呼吸系統疾病是臨床上的常見疾病,其具有病程長、易反復發作、呼吸窘迫、發紺等癥狀,嚴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時,重癥呼吸系統疾病容易導致患者精神過度緊張、恐懼、煩燥、情緒消沉等,不利于臨床救治[1]。因此,對于重癥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救治除有效醫療措施外,還需要科學、個體化的優質護理措施,對提高重癥呼吸患者的康復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筆者按隨機數字表法選取所在醫院2003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呼吸內科重癥患者148例,對其臨床護理措施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148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4例。其中對照組男36例,女38例;年齡13~85歲,平均58.56歲;觀察組男35例,女39例,年齡14~86歲,平均59.46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首先,護理人員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對重癥呼吸患者的呼吸狀況、生命體征、尿量改變、意識狀態、咳嗽咯痰、輸液、吸氧等狀況進行監測,并做好相關記錄。將患者出現各種不良癥狀及時向主管醫生報告,并采取積極應對措施。其次,給予患者常規基礎護理措施,嚴格無菌操作,保持其病房環境溫濕度適宜、安靜、清潔,做好重癥患者的適當隔離,避免出現交叉感染;指導患者制定營養飲食計劃,多飲食清淡、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少量多餐,根據患者個體情況可以適當給予靜脈補充營養;對患者進行戒煙戒酒;根據藥敏實驗選擇最佳抗菌藥物,積極配合醫生對患者進行抗感染治療。

      1.2.2 觀察組 觀察組74例患者在進行對照組相同護理的基礎上,實施針對性的優質護理措施。第一,護理安全隱患防范措施。呼吸內科重癥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身體各項機能較弱,常常出現呼吸困難、意識模糊、反應遲鈍等,導致患者日常飲食起居過程容易發生滑倒等意外,因此護理人員要保持患者病房內外通暢、地面干燥,設立床邊護欄,出入陪護,并對患者進行自我安全保護宣導,確保患者住院期間安全。第二,做好患者心理護理。重癥呼吸患者常因自身病痛及發作癥狀而產生恐懼、煩躁、易怒、悲觀等不良情緒,導致睡眠質量下降,加重病情,不利于臨床治療效果的提高。因此,護理人員要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職業、經歷等差異進行個體化的健康宣教,多聽患者傾訴,適時給予安慰,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其保持正常心態積極配合臨床治療和護理。第三,做好定時排痰和濕化措施。在患者抗感染治療的同時,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個體情況選擇祛痰、鎮咳藥物配合治療。對老年體弱或痰量較多患者應該以祛痰為主,必要時可采用吸痰器、氣霧療法、抗生素及痰液稀釋劑協助患者排痰,保持呼吸道暢通。第四,患者病癥好轉后的護理措施。當患者病情好轉后,指導患者進行縮唇深呼吸、腹式呼吸等有氧呼吸鍛煉,注意保暖,加強個人勞動保護和營養,繼續戒煙戒酒,促進患者呼吸功能良好恢復及保護[2-3]。

      1.3 療效評價標準

      顯效:臨床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臨床癥狀明顯好轉,咳嗽減輕,痰量減少;無效:臨床癥狀沒有改善,甚至加重,出現死亡。總有效=顯效+有效。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72.97%,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4.59%,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由于大氣污染、吸煙、人口老齡化及其他因素,使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死亡率有增無減。呼吸系統疾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而重癥呼吸內科疾病患者在臨床上常表現為呼吸急促、缺氧、反復咳嗽、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胸痛、伴有哮鳴音、精神不振、反應遲鈍等癥狀,身心大量消耗,導致患者產生焦躁、恐懼、厭世等不良情緒,非常不利于臨床救護工作的實施。重癥呼吸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救護,極易產生相關并發癥,引發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應該引起臨床醫護人員的高度重視。

      重癥呼吸疾病患者病程較長,長期反復發作,除有效的臨床治療措施外,還需要給予優質護理,才能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和患者滿意度。本次研究中,筆者給予觀察組基礎護理的同時實施專業化、個體化、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總有效率達94.59%,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基礎護理,總有效率僅為72.97%,對照組總有效率明顯低于觀察組。這充分說明,采取優質個體化護理措施能夠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有效減少并發癥,大大降低死亡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和研究。

      參考文獻

      [1]張艷玲.論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的護理[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16):191-192.

      [2]王玉杰,曲紅,王幕鵬.呼吸內科護理風險的特點及防范方法[J].吉林醫學,2010,16(1):101-102.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 亚洲综合网站色欲色欲|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国产偷窥女洗浴在线观看亚洲|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亚洲人成www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精品蜜桃|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在线| 亚洲啪啪免费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青青|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亚洲乱码一区av春药高潮| 亚洲看片无码在线视频| 亚洲一卡一卡二新区无人区|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 亚洲av高清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鸳鸯影院| 亚洲av无码成人影院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av色欲三区| 亚洲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a级毛片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毛片av不卡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亚洲精品97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五月午夜免费在线视频| 在线亚洲精品自拍|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AA片|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人成高清在线播放| 亚洲一本到无码av中文字幕| 亚洲丶国产丶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亚洲视频| 最新亚洲成av人免费看| 亚洲AV无码不卡无码| 亚洲精品电影在线|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亚洲?v女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电影福利在线播放 | 亚洲免费视频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