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有機合成技巧總結

      有機合成技巧總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有機合成技巧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有機合成技巧總結

      有機合成技巧總結范文第1篇

      關鍵詞:有機合成 逆合成分析 切斷 官能團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a)-0112-02

      1824年,德國化學家魏勒(Wohler)在蒸發氰酸銨的水溶液時,意外地得到了一種白色晶體―尿素。這是第一個人工合成的有機化合物,開創了有機化合物人工合成的新紀元。有機合成是一個富有創造性的領域,它不僅要合成自然界含量稀少的有用化合物,也要合成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的有意義的化合物。有機合成的基石是各種類型的有機反應以及組合這些有機反應以獲得目標化合物的合成設計及策略。

      有機合成是有機化學的中心,有機合成的教學貫穿于整個有機化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也是有機化學課程的教學目的所在。在講解各類有機化合物的制備時,其實就是進行有機合成,只不過這類合成比較簡單,通常一眼就可以看出由什么原料來制備,由原料到產物所經反應步驟也不會太長。但對于復雜有機化合物分子的合成,特別是那些具有特殊結構的新物質的合成,就很難看出由哪些原料,經過什么反應來制備。這就必須從所要合成產物的分子結構著手,通過逆推得到簡單的起始原料,即“逆合成分析”[1]。逆合成分析于20世紀60年代由哈佛大學教授科瑞(E.J.Corey)提出的[2],該法是針對目標分子(target molecule,簡寫為TM),通過化學鍵切斷(disconnection,簡寫為dis,在反應式中,切斷用波紋線表示)的方法得到目標分子的前體,這些前體用已知的反應可重新生成目標分子。上述過程反復進行,直至前體為簡單的起始原料(start molecule,簡寫為SM)。逆合成分析用雙線箭頭“”表示。將逆合成分析逆轉,加上試劑、條件并作適當修改,即得合成設計方案(圖1)。

      由此可見,逆合成分析的關鍵是如何進行化學鍵的切斷。因為任何有機化合物分子,特別是復雜的有機化合物分子中都含有很多化學鍵,切斷時,確定如何把它分割成更小的部分以及應當打破哪一個化學鍵是極其重要的。一個好的切斷應同時滿足三點:(1)有合適的反應機理,即切斷后所得的分子碎片(正、負離子或自由基)有對應的合成等價物。(2)最大可能的簡化。(3)給出認可的原料。除烷烴外,一般有機化合物都含有官能團,目標分子中的官能團是確定切斷位置的最好方法。在逆合成分析的過程中,有時需要進行官能團的轉換(functional group interconversion,簡寫為FGI,由一種官能團轉換成另一種或幾種官能團,包括官能團的引入和官能團的消除)來達到實現好的切斷的目的[3]。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了含不同官能團化合物的逆合成策略,并運用實例加以闡明,以期學生能運用逆合成分析的方法去進行合成設計,在進行合成設計的過程中增強運用各種有機化學反應的能力和技巧

      1 含一個官能團化合物的切斷

      對于單官能團化合物通常在官能團旁或附近切斷。這里需要強調的是:醇是有機合成的重要中間體,醇可通過簡單的反應轉變成含其他官能團的各簇化合物(圖2),而各種結構的醇本身很容易通過格利雅(Grignard)試劑或烷基鋰試劑與含羰基化合物的親核加成或與環氧化合物的開環反應來合成。因此,對于只含一個官能團化合物的合成,在可能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先把它通過FGI,轉變為醇的合成(例1)。

      例1 如何用苯和不超過兩個碳的化合物合成(TM 1)

      逆合成分析如圖3。

      分析:(1)官能團轉換,把酯基轉變為相應的醇,使合成大為簡化。(2)該步的切斷是利用對稱的二級醇可以通過Grignard試劑與甲酸酯反應來制備。(3)鹵代烴與金屬鎂反應可制備Grignard試劑。(4)又是官能團轉換,鹵代烴的合成轉變成醇的合成。(5)環氧乙烷與Grignard試劑反應可以制備多兩個碳的伯醇。(6)苯通過溴代,再與鎂反應,很容易制備苯基溴化鎂。因此,制備TM 1所使用的原料有:苯,環氧乙烷,甲酸甲酯,乙酸。(無機試劑略去)

      2 含兩個官能團化合物的切斷

      由于篇幅所限,這里我們只考慮含碳的官能團。根據兩個官能團的位置關系,又可分為以下幾種。

      2.1 1,2-雙官能團化合物的切斷

      1,2-雙官能團化合物常見的有α-氰醇、α-羥基酸、α-羰基酸、α-羥基酮、1,2-二醇、1,2-二酮等。在進行逆合成分析時,通常將接有官能團的兩個碳原子之間的鍵切斷。該類切斷運用的反應有醛酮和HCN的親核加成、苯偶姻(Benzoin)縮合反應、酮或酯的雙分子還原、烯烴的部分氧化、環氧化合物的開環等。

      2.2 1,3-雙官能團化合物的切斷

      1,3-雙官能團化合物常見的有β-羥基醛(酮、酸、酯)、β-羰基酯、1,3-二酮以及α,β-不飽和羰基化合物等。這些化合物可以通過α,β-之間的碳碳鍵的切斷得到合理的合成等價物。它們的正向合成反應主要包括羥醛(Aldol)縮合、克萊森(Claisen)酯縮合、迪克曼(Deckmann)酯縮合、酮酯縮合、瑞弗馬斯基(Reformatsky)反應、烯胺的酰化、活性亞甲基化合物的酰化等。

      2.3 1,4-雙官能團化合物的切斷

      1,4-雙官能團化合物有γ-羰基酸(酯)、1,4-二酮等,逆合成分析主要在中間鍵斷開。乙酰乙酸乙酯、丙二酸二乙酯等含活性亞甲基的化合物以及酰胺與α-鹵代羰基化合物的反應是制備1,4-雙官能團化合物的重要方法。

      2.4 1,5-雙官能團化合物的切斷

      典型的1,5-雙官能團化合物有1,5-二酮、1,5-酮酸、1,5-酮酯以及1,5-二酸,這類化合物可以對兩個中間鍵之一進行逆向切斷。含有活潑氫的化合物(如乙酰乙酸乙酯、丙二酸二乙酯等)與α,β-不飽和羰基化合物進行的邁克爾(Michael)加成反應是構建該類分子骨架的重要反應。

      2.5 1,6-雙官能團化合物的切斷

      1,6-雙官能團化合物的變換常使1,6位逆向連接得到環己烯或其衍生物,因此環己烯及其衍生物的氧化是制備1,6-雙官能團化合物,尤其是1,6-二羰基化合物的常用反應,而環己烯及其衍生物可以由狄爾斯-阿德爾(Diels-Alder)反應得到。

      綜上所述,對于雙官能團化合物的合成,根據兩個官能團的位置關系,我們有不同的合成策略。若所要合成的目標分子含有兩個以上的官能團,此時不同的官能團之間將有不同的位置關系,那么在進行逆合成切斷時,總是本著最大程度簡化目標分子的原則進行分析(例2)。

      例2:合成目標分子

      (TM 2)

      逆合成分析如圖4。

      分析:在目標分子TM 2里,共有四個官能團:三個酯基,一個羰基,它們的位置關系有1,3-位,1,4-位和1,5-位。經過分析,首先考慮1,3-雙官能團的切斷,對應的正向反應是迪克曼酯縮合;得到的前體A再經過1,5-雙官能團切斷進一步簡化得前體B,此步利用的反應是邁克爾加成;前體B經1,4-雙官能團切斷得最終的簡單的原料,利用的反應是丙二酸二乙酯的活性亞甲基與α-溴代酯的反應。

      有機分子骨架構建、官能團的引入和轉換以及反應的立體化學控制是有機合成中的三個方面的任務,其中有機分子骨架的構建,通常是碳碳鍵的構建是最基礎的有機合成工作。本文主要介紹利用目標分子中官能團及官能團之間的位置關系對有機化合物進行碳碳鍵的構建的逆合成策略,并總結了實現這些策略所需運用的基本有機反應。當然,學生要想熟練運用這些逆合成策略,除了需要熟練掌握基本有機反應外,還需要加強練習,在不斷練習的基礎上總結經驗,最終做到“胸有成竹”。

      參考文獻

      [1] 巨勇,趙國輝,席嬋娟.有機合成化學與路線設計[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有機合成技巧總結范文第2篇

      關鍵詞:有機化學 高考 學習方法

      引言:有機化學是中學重要內容之一,是學學有機化學的奠基石。從近幾年來高考的化學試題研究發現,有機化學試題的分值都在20分以上。然而相比較無機化學知識而言,有機化學內容相對較少,學時數也較少,對于中學生來說,掌握的程度相比無機化學要差一些。那如何更好的學習有機化學呢?

      一:近幾年高考卷有機大題的分析,了解有機化學試題的考查動向

      通過查詢2010年至2013年高考卷,歸納出有機化學的主要考查知識點主要為:反應方程式,反應類型,同分異構體,結構簡式,官能團名稱,有機物名稱等。四年來考查知識點相對固定。2008年開始,江蘇卷出現有機合成路線設計流程圖題型,一直沿用。上海卷在2012年后將此作為新增考查點,2013年浙江卷將此作為新考查點。

      有機合成路線設計不僅能準確考查學生對典型有機物性質及其轉化關系的掌握情況,更能考查學生對于信息的遷移和加工能力,同時也全面反映學生思維的質量。所以成就了高考難點之一。

      二:通過高考題,尋求有機化學學習的方法

      (2013 浙江.28)某課題組以苯為主要原料,采取以下路線合成利膽藥-柳胺酚,回答下列問題:

      (1)對于柳胺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mol柳胺酚最多可以和2molNaOH反應 B.不發生消化反應

      C.可發生水解反應 D.可與溴發生取代反應

      (2)寫出A B 反應所需的試劑 (3)寫出B C的化學方程式

      (4)寫出化合物F的結構簡式

      (5)寫出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F的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 (寫出3種)

      ①屬酚類化合物,且本換上有三種不同化學環境的氫原子②能發生銀鏡反應

      (6)以苯和乙烯為原料可合成聚苯乙烯,請設計合成路線(無機試劑及溶劑任選)。

      在這些考點中,第(1)(2)(3)小題考查要求不高,一般考試得分較為理想。然而學生得分率較低的為(4),(5),(6)小題。因此,要想順利的拿下這類高考題,我們就需要有一個相對完整的有機知識體系的認識。

      1.掌握有機化合物的官能團與化學性質的關系,構建基礎知識體系。

      化學學習的基本思路是: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在有機物結構中,官能團是決定有機化合物化學特性的主要因素。常見官能團的特殊化學性質[1]:(1)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質可能含有碳碳雙鍵,碳碳三鍵或酚羥基;(2)能使酸性高錳酸鉀褪色的物質可能含有碳碳雙鍵,碳碳三鍵,醛基或酚羥基;(3)能發生銀鏡反應或與新制氫氧化銅煮沸后生成磚紅色沉淀的物質一定含有醛基。(4)能與Na反應放出H2的物質可能含有醇羥基,酚羥基,羧基。(5)能與Na2CO3溶液作用放出CO2或使石蕊試液變紅的含有羧基.(6)能與FeCl3溶液顯紫色的有機物中含有酚羥基。(7)能水解的有機物中可能含有酯基,氯代烴,肽鍵。(8)能發生消去反應的為醇或鹵代烴。

      有機化合物之間的化學反應,主要發生在官能團以及與官能團相連的碳原子上。因此,在對有機化合物的學習的認識過程中,尤其要注重對官能團結構特征的認識,掌握了官能團部位在反應中的變化,就掌握了該反應的實質。利用規律,對知識點加以重組和遷移。比如利用官能團性質,可以將單官能團合成多官能團的物質,將小分子有機化合物合成高分子有機物。掌握有機化學結構和性質的關系,就能融會貫通將各種官能團進行相互轉化,形成結構化的知識網絡,從而對有機化學有個整體認識,提高有機化學的學習效率。

      2.掌握有機物分子式變化規律,突破同分異構體的書寫和數量判斷。

      同分異構體是中學化學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高考必考的一個難點。在教材中所講的有關同分異構體的知識簡單,但在高考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對于同分異構體的知識點考查時都帶有限制條件,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做出判斷。

      ①熟練掌握各種官能團的特殊性質。這點就有賴于前面基礎知識構建體系的穩固性。

      ②掌握同分異構體的書寫規律。同分異構體的異構方式主要為:構造異構和立體異構。中學階段重點考察構造異構。而構造異構體主要分為(1)碳骨架異構。比如CH3CH2CH2CH3,CH3CH(CH3)CH3.(2)取代基或官能團位置異構.比如CH3CH2CH2Cl 與CH3CH(CH3)Cl (3)官能團異構。如同碳原子數(n>2)時,飽和一元醛和飽和一元酮互為同分異構體,飽和一元酯和飽和一元羧酸互為同分異構體。

      在高考中對于同分異構體的數量判斷,通常是三種異構規律的綜合考察,稍有不慎,容易遺漏。為防止遺漏,可以采用“定二議一”法。比如先將官能團,取代基或官能團位置固定為相同,進行碳骨架異構,再在同一種同分異構體中進行官能團異構,最后進行取代基或官能團位置異構。在2013年浙江這道高考有機題的第(5)小題中,我們可以寫出以下同分異構體:

      3.掌握有機合成設計的方法,實現有機物合成目標

      對于簡單化合物的合成,通常可以采用類比法來設計合成路線。但如果有機物結構復雜,步驟多,就不得不掌握合成路線設計的策略和技巧[2]。

      (1)逆向合成法:就是從需要合成的目標分子出發,按一定的邏輯推導原則,推出目標分子的前體,再逆向推出該前體的前體,連續逆推下去。直至推導出簡單的起始原料。

      (2)合成路線設計流程圖。 在逆推過程中,往往需要把目標分子的某些鍵切斷,得到兩個或更多碎片。通過碎片找到相應的試劑分子。把逆推和切斷倒過來,運用與碎片相對應的試劑在一定條件下進行反應就是合成路線。

      (3)合成設計流程圖遵循的原則。①使合成步驟盡可能少②應有合理的切斷依據③涉及到官能團時,在新官能團處切斷,得到原官能團④遵循最大程度簡化原則。如在分子中央處切斷,在有支鏈處切斷,利用分子對稱性切斷。

      在上述2013年浙江高考題中,第(6)小題的合成路線可以采用逆向推理法,即為:

      所以聚乙烯的合成設計路線流程圖如下所示:

      有機合成路線設計題由于很好的契合了高考能力考查的要求,預計將成為高考的必考題型。雖然能力要求較高,但是只要我們掌握其特點和分析方法,科學訓練,勤于總結歸納,定能“啃”下這塊硬骨頭。

      總之,在有機化學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應該多積累基礎知識,尋找有機物之間類似或轉化的規律,構建有機化學反應及不同官能團的網絡知識結構體系,有助于我們更好的學習有機化學。

      參考文獻:

      有機合成技巧總結范文第3篇

          在理綜考試中,化學科的題量和內容是有限的,所以2009高考試題仍然是以學科主干知識、重點知識的考查為主,以往的一些熱點的主干知識應高度重視。如:氧化還原反應;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離子反應、離子共存與鑒別;化學平衡;電化學;鹽類水解;常見元素化合物、有機基本概念、反應類型、各種官能團的性質、有機信息推斷題等。

          對于大綱中“理解”“綜合應用”層次要求的內容,要做到心中有數,反復訓練,熟練掌握。

          構建知識網絡,使各部分知識網絡化、系統化、條理化

          經過第一輪的復習,學生對于基本的知識都已理解掌握,但由于化學學科的知識比較散,所以需要進一步加工整理,應先形成知識主線,再構建網絡。如:常見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的復習。

          六種非金屬知識主線:氣態氫化物單質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相應含氧酸鹽;五種金屬知識主線:單質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相應含氧酸鹽;再構建知識網絡。如“氮網”“硫網”“鐵網”等。

          有機網絡,以烯烴為中心的網絡體系,兩條主線:苯 炔烴 烯烴 烷烴;醇 醛 羧酸 酯;中心輻射點為烯烴:烯烴輻射一大片;烴與含氧衍生物的橋梁:鹵代烴。這樣在無機推斷和有機合成及推斷題中才會做到心中有數。

          回歸課本,重視考綱

          在本階段的復習中,要以“課本”為綱,回歸教材,注意教材內容的知識點、增長點,綜合點。要學會讀書,要通讀、精讀、反復讀,帶著問題去讀。讀書要與高考緊密結合起來,不是簡單地看看而已。有些高考試題就來自于課本上的原題或改編;對于大綱中規定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在歷年的高考試題??是相當重視。有時是直接考查某個實驗,有時是按某些課本實驗的基本要求考,或依據課本實驗發展、衍生出來的內容來命題,如:“2005年北京卷28題(18分)改編自課本‘鐵與水反應’的實驗,”“2008年重慶卷8題,四個實驗全部來自課本”。由此可見,重視課本是相當重要的。

          聯系實際,關注社會熱點問題

          化學與生產、生活、社會等聯系緊密,大綱上強調“試題應注意考查考生初步運用所學化學知識,去觀察、分析生產生活中的各類有關化學問題的能力”,這在歷年的試題中都有體現。如:2008年廣東卷23題;2008年山東卷29題;2008年寧夏卷26題等。而在2009年高考備考中,要關注“神七”“三鹿********”“人禽流感病例”“諾貝爾化學獎”“ 美俄衛星相撞事件”等涉及化學方面的知識。

          注重反思,努力做到題不錯二

          對于曾經做錯的題,要再次重溫,認真反思,總結出一些東西,沉淀出一些精華。反思主要從試題涉及的知識點、解題方法、解題規律、失誤原因、語言規范、思維的優化等方面進行。

          關注并認真研究考試大綱及考試說明中的例題,以及近三年的高考試題

          考試大綱及考試說明中的例題,是專家們根據大綱認真整理總結的歷年典型高考真題,無論是題型、命題角度、能力考查等,都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而高考命題人也會以此作為下一年命題的參考,不會原題照搬,只會有一些改編,但也應引起重視。對有代表性的試題,要反復研究,落實到位。對解題技巧要重點研究,靈活掌握解題技巧可節省很多寶貴時間。

          認真審題,規范答題,減少非智力因素失分

      有機合成技巧總結范文第4篇

      一、相對于2016年考綱在能力和知識內容上的變化

      在對學生化學能力要求方面,將第三項“化學實驗和探究能力”的第(2)條,從初步了解化學變化規律,上升到“運用化學原理和科學方法,能設計合理方案,初步實踐科學探究”的新高度。

      在考試范圍與要求上變化較大,必考部分雖然仍從5個方面來闡述內容,但在內容表述的文字上變動很大,對知識內容的要求層次變化也較大,其中了解層次變為掌握層次的有13處,新增(或替換)知識點有27處,許多都屬于化學學科核心主干知識,在以往高考考查中較多涉及,復習過程中應引起高度重視。本次大綱的修訂,將會使這些核心主干內容得到強化。此外,還有兩處層次要求降低,6處予以刪除。

      具體如下:

      1.2016年考綱中有但在2017年被刪去的部分:

      ①理解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基本單位,可用于簡單的化學計算;

      ②了解沉淀轉化的本質;

      ③了解乙烯在化工生產中的重要作用;

      ④繪制和識別典型的實驗儀器裝置圖;

      ⑤了解天然氣、石油液化氣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應用;

      ⑥了解加成反應、取代反應和消去反應。

      2.與2016年考綱相比新增加或替換的部分

      (1)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掌握電子式的表示方法,能夠正確書寫熱化學方程式,理解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及相關計算;了解溶液和膠體的區別;增加了對化學反應轉化率的計算,能利用電離常數和溶度積常數進行計算,要求了解活化能的概念,掌握化學平衡的特征等。

      (2)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

      新增加了鎂元素的考查,新增了解常見金屬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備方法,并將其主要性質及應用上升到掌握層次;同樣新增了常見非金屬元素單質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備方法,其主要性質及應用也上升到了掌握層次。

      (3)常見有機物及其應用

      新考綱對必考部分的有機知識考查要求提高了,新增能正確書寫簡單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體,以及甲烷、乙烯、苯等有機化合物的應用,并將有機反應類型由了解上升到掌握層次。

      (4)化學實驗部分

      新增加了正確選用實驗裝置,以及預測和描繪實驗現象,同時將控制實驗的方法由了解變為掌握。

      (5)選考《物質結構與性質》部分

      新增加核外電子排布原理、及1―36號元素的軌道表達式,增加了共價鍵的形成和極性的內容。新增了解晶胞、晶格能的概念和了解金屬晶體常見的堆積方式,還要求能夠根據晶胞確定晶體組成并進行相關計算。

      (6)選考《有機化學基礎》部分

      相比之前的考綱,這次修訂標注了確定有機物結構的具體的物理方法(如質譜、紅外光譜、核磁共振氫譜等),新增了解烴類及衍生物的重要應用以及烴的衍生物合成方法,根據信息能設計有機化合物的合成路線,能夠正確書寫有機物的同分異構體,并將有機物各類物質的性質由了解變為掌握。

      其它的替換及能力層次提升部分不再一一列舉。

      二、針對考綱變化的復習備考策略

      從考試模塊的刪減來看,這一變化對大多數學生而言,對備考復習沒有太多影響,因為刪掉的這兩個模塊中,一個模塊一般為文科學生選學模塊(化學與生活),另一個模塊為絕大多數學校沒有進行教學的模塊(化學與技術),但在高考中“化學與技術”經常涉及到的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為載體的工藝流程題,可能會轉移到必做題目中進行考查。

      從知識內容的變化來看,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應對。

      1.認真研究考綱變化,狠抓主干知識,注重查漏補缺

      對照考綱變化,在狠抓主干知識的復習的同時,要注重查漏補缺,調整教學。明確刪去的知識不必浪費時間,而增加的部分或者能力層次提高的部分就必須重點把握。本次考綱變化,由于考試內容增加較多,能力層次要求提高的內容較多,面對這些內容和難度的變化,復習課中,一定要把握好復習進度和節奏,不要被考綱變化所打亂,應結合各自復習課計劃,對照考綱變化,查漏補缺,對變化部分在復習課教學時做出相應調整,一定要有所取舍、有所側重。

      2.認真研究歷年高考試題,增強復習針對性

      高考復習備考應注重近年高考化學試題的研究。只有通過研究,才知道高考常考的題型、難度的分布、考試熱點和命題趨勢,并充分了解自己目前的知識掌握情況,找出高考常考的知識點哪些容易出錯,下階段復習才有重點。所以,建議對近五年內全國卷及部分外省選用的高考化學試題分類評析,并注重對一些經典試題進行衍生和拓展。

      同時,本次考綱變動的內容有許多曾在以往高考中考查過,比如電子式、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及溶度積常數的計算、有機合成路線的設計等,復習中可多研磨近年高考真題,體會這些知識點在試題中的應用,分析高考在這些知識點的命題趨勢。特別是研究新增知識點在高考試題中的考查方向,這一點尤為重要,新增的活化能考點以及電離平衡常數的計算等要引起高度重視,復習時要注意提高針對性。

      3.抓好實驗復習,注重能力培養

      針對近年化學考題大幅度增加實驗探究考查的趨勢,復習時,首先要重視課本上的演示實驗,2016年高考全國新課標卷Ⅰ考查實驗室制取氨氣,卷Ⅱ考查Fe2+、Fe3+的檢驗都是課本里面的常規實驗,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重新走進實驗室,重做典型的實驗;其次,要適當結合一些典型高考實驗試題進行復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另外,要通過實驗原理和方法的多向思維訓練,提高創新意識,尤其要注重提高設計化學實驗方案的能力,應對考綱變化中對學生實驗設計和實踐探究能力的要求。

      4.夯實基礎知識,注重規范答題

      整個的復習備考過程要注重層次的逐步提升,第一輪夯實基礎,吃透教材,注重基礎知識的歸納總結;第二輪突出重點,培養能力,構建立體知識網絡;第三輪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主,加強理綜三科的綜合訓練,找尋理綜考試的有效方法和技巧,培養良好的應試心理,提高應試能力。

      有機合成技巧總結范文第5篇

      一、研究“綱”“題”,把準

      方向

      “綱”是理綜高考化學《考試大綱》,“題”是理綜高考化學試題,要加強新課程理科綜合《考試大綱》和理綜高考化學試題的學習、研究,用《考試大綱》和高考化學試題指導復習,把準方向,增強復習的目的性、針對性、有效性。

      要明確新課程理科綜合考試化學科的特點、內容和要求,對新課程不作要求的內容,復習不要涉及;對新課程增加的內容,要特別關注。

      要明確理綜高考化學科四種能力(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的具體要求,研究理綜高考化學試題如何通過化學知識為載體,考查學科能力;研究采取哪些措施,達到高考要求;做到能力培養心中有數,學習有方。

      要充分考慮可接受程度,控制好難度和容量。練習要以中擋題為主,要緊扣基礎,不回避常見題。對一些資料上超綱超要求的偏題、怪題,要大膽放棄。要注重題上“開花”,以一當十。

      二、注重基礎,落實細節

      第一輪復習注重基礎要突出教材。認真閱讀、梳理教材,挖掘教材中實驗和習題的可變因素,進行深入地理解、應用,夯實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題型。注重教材章、節之間知識內在聯系、規律的揭示,形成知識結構和網絡。如無機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復習時應以元素周期律的性質遞變規律作為知識主線,以化學基本理論作為知識網絡,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相關內容,形成相應的知識結構和網絡。即根據物質結構和元素周期表,逐一地判斷某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通性,同主族元素或同周期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根據強弱電解質理論推知一種鹽的水溶液是酸性還是堿性;根據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和金屬活動性順序或非金屬活潑性順序,推測某一反應是否發生;根據化學平衡和勒夏特列原理,知道如何促進或抑制某一反應的進行等。重視高中教材中的閱讀材料、常識介紹,它們往往是高考考查的盲點。

      要注重化學主干知識,突出復習重點。高考要求的化學主干知識為(25條):(1)原子結構;(2)元素周期律、周期表;(3)分子結構、晶體類型;(4)化學反應與能量(熱化學方程式);(5)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6)電解質溶液(pH、離子方程式、水解、電解等);(7)氧化還原原理的應用;(8)典型的非金屬鹵素;(9)氧族元素;(10)氮族元素;(11)碳族元素;(12)堿金屬;(13)鎂鋁鐵(14)同分異構;(15)烴及其衍生物;(16)糖類、蛋白質、油脂;(17)有機合成材料;(18)物質的量及計算;(19)化學式和結構式計算;(20)方程式計算;(22)化學實驗常用儀器及操作;(23)實驗室制法;(24)物質的檢驗、分離、推斷;(25)化學實驗設計。

      要注重規范、落實細節。“細節決定成敗”,書寫和表達的正確、規范,決定高考的成敗。要加強化學用語的落實訓練,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和作業練習,強化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書寫的配平;強化有機化學方程式書寫的小分子不掉;強化有機結構式、結構簡式書寫中C-C鍵、C-H鍵、C=O鍵、苯環的到位;強化官能團位于左邊的正確書寫。要訓練培養盡量用化學語言(化學式、化學方程式)進行準確、完整、簡潔地表述。要嚴格化學計算的步驟,要求運算準確,有效數表示規范。

      三、訓練思維,培養能力

      思維能力是化學學科能力的核心,復習教學要注重發展思維。精心設計化學實驗、化學問題,創設復習教學的情境,積極思維,對知識的梳理、歸納、總結要按知識結構的框架自己完成;對例題的分析、講解,要有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注重分析思路,尋找解題的突破口;要精心選擇記憶模仿、遷移應用、推理創新、空間想象、評價最優、快準計算的練習題,訓練和發展思維,提高思維能力層次。

      要突出化學復習方法的指導。第一輪復習應在通讀、精讀教材的基礎上梳理、歸納知識,按教材中每章小結的知識網絡圖形成本章的知識結構;將教材章與章之間的知識網絡按知識的內在聯系和規律,形成中學化學學科的知識體系和網絡,以便應用時能快速、準確地提取相關知識,解決化學問題。要用“結構――位置――性質”“原理――裝置――操作――現象――結論――分析――評價”“類比、邏輯推理”“實驗探究”“建模思想”等化學學習方法,復習掌握化學知識,提升學科四大能力。

      要強化解題能力的培養。精心選擇近幾年的高考理綜化學試題作為典型題進行分析、訓練,加強審題方法、解題思路、解題技巧的指導和總結,加大練習力度,嚴格答題要求,及時反饋、矯正,使解題能力的培養、提高落實到位。

      能力培養要循序漸進,逐步到位。第一輪復習應根據掌握知識的情況,多穿插一些小專題,側重訓練、提高某種單項能力,如離子方程式書寫、離子共存、離子濃度大小判斷、熱化學方程式書寫、無機元素化合物性質推導、化學計算基本方法、化學實驗中的實驗原理設計、儀器設計、操作方法設計、有機同分異構體推導、有機分子式確定、有機官能團推導等。對于多種能力的綜合訓練,第一輪復習不可涉及過多,以免要求太高,一時達不到,挫傷學習積極性。

      四、整合教材,科學安排

      亚洲成a人片在线网站| 亚洲区不卡顿区在线观看| 爱情岛亚洲论坛在线观看 |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小说 | 亚洲精品偷拍无码不卡av| 97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 |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片|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YW| 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 99热亚洲色精品国产88|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9966| 亚洲人成色777777老人头|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 18禁亚洲深夜福利人口|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 国产亚洲色视频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AA片| 亚洲av日韩av高潮潮喷无码 |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狠狠尤物|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老年人|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亚洲字| 亚洲日韩欧洲乱码AV夜夜摸|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电影 |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第一香蕉视频| 自拍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亚洲成熟丰满熟妇高潮XXXXX| www.亚洲色图.com|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1 | 亚洲美国产亚洲AV|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无码久久综合影院|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美妙 |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www| 亚洲AV无码成H人在线观看|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漫画|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一|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电影| 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