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農機防災減災的主要措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切實抓好糧食和農業生產工作,為貫徹落實國務院、省政府2月10號召開的全國、全省糧食生產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實現穩產增產目標,市人民政府提出了關于穩定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的意見,意見說:
一、確保糧食等主要農產品增長。擴大雙季稻種植。面積由上年的14.5萬畝增加到18.5萬畝,全市糧食總產量力爭高于上年。擴大蔬菜種植面積,提高復種指數,終年蔬菜基地面積由58萬畝增加到60萬畝,總產量63億斤,比上年增長5%大力發展畜禽水產養殖,禽蛋產量32萬噸,比上年增長6%肉類總產44萬噸,比上年增長6%水產品產量達到37萬噸,比上年增長6.9%養殖業比重由上年的56%提高到58%突破性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到475億元,比上年增長25%
二、及時足額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及時足額落實國家、省去年已經出臺的各項政策。對國家、省后續出臺的政策,要確保迅速落實。市、縣監察、財政、審計等部門要加強涉農政策資金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嚴禁截留挪用,確保發揮政策資金的效用。做好糧食收購的準備工作,全市夏、秋糧政策性收購點分別超越30家和100家,確保依照不低于最低收購價關閉收購。
三、加大農業投入。搶抓機遇。切實增大爭取中省投資、擴大民間投資、推進項目建設工作效果,綜合投資總額今年比上年增長10%以上。加大市本級財政支農力度,2011年預算內用于農業農村的專項支出比上年增長10%以上;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重點用于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比上年增長25%以上;土地出讓收益重點投向農業土地開發、農田水利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比上年增長20%以上。各縣市區財政支出要重點向農業農村傾斜,確保用于農業農村的總量、增量均有提高,確保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和比重進一步提高,確保土地出讓收益足額提取、定向使用。
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抓住國家、省加大水利投入的政策機遇。拉動社會投入,大搞農田水利建設,完成投資6.5億元;完成土地整理項目投資6億元;完成糧食產能建設項目投資3900萬元;完成農業綜合開發投資7551萬元。啟動實施規范化魚池改造、現代漁業和北三縣易災草場維護項目。迅速做好去冬今春各項在建工程的煞尾工作,確保不誤農時,確保防汛平安。
五、加大科技興農力度。大力推廣應用良種、良法、良技。輕型簡化栽培、測土配方施肥、水產輪捕輪放等10大類100項農業實用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充分利用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增加機耕、機播、機收等農機的擁有量,農機綜合作業率達到72%以上。組織實施好優質高產創建項目,項目區內作物平均單產增產5%以上。
六、切實抓好防災減災工作。提前準備防汛抗旱工作。排除隱患,完善預案,立足防大汛、抗大旱、保豐收。加強農作物病蟲害測報、防控工作,推進植保統一機防服務隊建設,統防統治面積達到600萬畝次。加強畜禽水產疫病防控,春、秋季防疫密度達到100%加強氣象預警預報,適時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發揮氣象在防災減災中的作用。
七、強化要素保證和服務監管。做好農業生產資料的調運供應工作。建立糧食作物種子救災貯藏制度。確保防汛抗旱用電用油需要。農業、工商、質監等部門要加大農資市場監管力度,堅持良好的農資市場秩序;物價部門要加強價格監管,做好必要的價格調控落實工作;調查、統計部門要按季度做好糧食等農產品生產的調查統計工作;金融部門要加大涉農信貸投放力度,堅持涉農貸款增量占比高于上年,涉農貸款增速高于同期貸款增速。擴大政策性水稻平安和能繁母豬平安承保面,做到應保盡保。商務、農業等部門今年開展兩次以上農超對接活動,引導支持大中型連鎖超市、大中型企業、大中專院校等與農產品生產基地建立臨時穩定的直供直銷體系,促進農產品流通,增加農業比較收益。
秋冬農業開發是全年農業生產的開始,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意義。為進一步抓好秋冬農業開發,切實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奠定堅實基礎。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明確全市秋冬農業開發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圍繞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突出丘陵崗地開發和低效林(園)改造,發揮資源優勢和政策效應,向開發空間的廣度和開發層次的深度拓展,促進農業持續增效、農民持續增收,推動全市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二)主要目標:完成丘陵崗地開發面積10萬畝,其中柑橘7萬畝、茶葉3萬畝。改造低效林(園)10萬畝,其中柑橘5萬畝、茶葉2萬畝。在超額完成今年農民增收目標的基礎上,力爭明年農民人均純收入保持較大幅度增長。
二、全面完成秋冬農業開發各項工作任務
(一)認真抓好秋冬播生產
科學調整糧油結構。按照“市場引導,政策導向,典型示范,自主種植”的原則,繼續擴大秋播面積,推進結構調整,努力消滅冬閑田。全市完成秋播總面積325萬畝。搶抓國家促進油料生產恢復發展的政策機遇,力爭今年油菜面積比上年擴大13萬畝,達到130萬畝;同時適當調減小麥面積,力爭夏糧127萬畝,比去年調減10萬畝。
大力推廣優良品種、新技術和高效模式。力爭全市雙低油菜面積達到100%,脫毒種薯比率達到60%以上。大力推廣油—稻—稻、麥棉套種等高產高效模式,推廣免耕套播套栽和直播技術。加大機械耕整比重,力爭全市完成機械耕整作業面積120萬畝。進一步擴大測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廣有機生物肥、有機無機復合肥以及秸桿覆蓋(還田)技術。加強無公害生產技術的推廣示范,在抓好保優栽培的同時,選用安全高效、低殘留的農藥綜合防治病蟲害,力爭各種作物無公害生產面積達到50%以上。
(二)加強農業板塊基地建設
加快板塊基地鏈接。繼續按照“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思路,實施整村推進戰略,堅持高標準、高起點、有規模、有特色的原則,采取種苗工程帶動、龍頭企業帶動、庭園大戶帶動、合作組織帶動等多種措施,突出主導產業,打破行
政區域限制,把已建的特色板塊串起來、連成片,把小基地拼接成大板塊。
深入推進“三園”建設。繼續推進精品果園、高效茶園、安全菜園建設。柑橘新建園推行機械耕整、容器大苗定植、起壟抬高栽培以及“十個一”等無公害標準化生產組裝技術;茶園首推無性系良種,推廣機修機采,提高茶葉原料質量
。抓好低效園的改造。橘園要通過高接換種、疏株間伐等措施,改“矮密早”傳統栽培模式為“寬稀簡”栽培模式;茶園改造的主要措施是臺刈。加大小型農機具的推廣普及力度,組織9000臺微型耕整機投入橘園和茶園深松、深翻、施肥、
除草等作業,力爭機械化作業面積達到30萬畝;組織1000臺茶葉修剪機修剪茶園面積5萬畝。
壯大養殖業板塊。以畜牧水產養殖大縣創建活動為載體,開展多種形式的共建、聯建、幫扶活動,著力培植畜牧養殖大鄉大鎮、大戶大村,積極發展規模養殖。全市畜禽規模化養殖比重要達到40%,全年新增畜禽養殖小區22個,累計達到188個,新增標準化養豬150模式示范戶50戶,累計達到100戶;全年新建魚池5000畝、改造魚池8000畝,新增小龍蝦推廣面積10000畝。全面落實能繁母豬及其保險補貼政策、人工授精及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改擴建扶持政策以及生豬調運大縣獎勵政策,充分調動群眾發展生豬生產的積極性。切實抓好以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為重點的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做好“兩瘟四病”防疫工作,確保各種應防家畜家禽防疫密度達到100%。加強畜禽產地、運輸、屠宰檢疫,嚴厲打擊私屠濫宰及非法運輸、加工、經營病死畜禽及其產品的行為,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
(三)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
扶持培育龍頭企業。堅持引進與培育相結合,重點培育競爭力強、帶動面廣、年銷售收入5億元以上的領軍型龍頭企業。鼓勵有競爭優勢的農產品加工企業,通過聯合、并購、重組等途徑,提高規模化經營、專業化生產水平。對基礎好、產業關聯度大、技術裝備水平高、經濟實力雄厚、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領軍型龍頭企業,在基地、市場、項目、品牌、人才、資金等方面予以重點扶持。
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園區。積極爭取農產品加工園區的擴容和升級,把園區建設同扶大、扶優、扶強龍頭企業結合起來,充分發揮農產品加工園區在整合資源方面的優勢,大力引進科技含量高、產業鏈長、關聯度大、環境影響小、可循
環利用的農產品加工建設項目,形成特色企業群,使農產品加工園區成為龍頭企業發展的新平臺、農業招商引資的主陣地和科技興農的孵化器。
抓好農產品品牌整合。繼續按照“統一品牌、一主多副、使用許可”的原則,以地理標志保護、原產地產品保護為平臺,采取統一品牌名稱、統一技術規程、統一質量標準、分別注明產地和經銷企業的辦法,重點打造采花毛尖、**蜜
桔、**臍橙三大特色品牌,力爭蜜桔、臍橙鮮果包裝銷售使用“**蜜桔”、“**臍橙”商標貼牌比例達到20%。
搞活農產品流通。認真貫徹《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積極鼓勵支持農村各類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充分發揮其橋梁紐帶作用,拓寬農產品流通渠道。全年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20家,累計達到32家。積極發展訂單農業,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民
簽訂購銷合同,合理確定訂單價格,完善利潤分配方式,規避市場風險,提高訂單履約率。積極組織產銷對接,通過各種展會活動,推動大型批發市場、大型超市與農戶對接,減少中間環節,促進貨暢其流。
(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全市修復水毀工程3000處;新建、改建末級渠道500公里;新建山區集雨抗旱水窖(池)10000口;新增、改善、恢復節水灌溉面積10萬畝;治理水土流失80平方公里;解決17.19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重點抓好夷陵區周家咀水庫和**草池坪水庫和9座無溢洪設施小型水庫除險加固。抓好東風渠灌區、宜都市大溪灌區、遠安東干渠灌區、點軍王家壩灌區、夷陵棠埡灌區節水改造與續建配套建設和東風渠紅星渡槽重建工程。完成長江崩岸整治7處2493米;完成沮漳河18處穿堤建筑物加固改造;完成枝江上、下百里洲以及沮漳河堤頂公路建設147公里;完成**城區防洪護岸工程**年度建設任務。完成沮西泵站和百里洲泵站更新改造年度建設任務。
抓好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爭取將當陽市、宜都市列入省級低效林改造耕園地試點,落實年度試點規模67000畝。抓緊完成國家投資朱家灣、張家橋高產農田項目和省級投資玉陽辦事處高產農田建設項目,加快實施當陽市半月鎮先鋒、紅光片國家高產農田建設項目,積極實施市級投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盡早實施三峽庫區移土培肥工程(二期)和坡改梯項目。同時抓緊申報非糧食主產區高產農田建設項目,每個縣市爭取申報落實1~2個。
抓好秋冬林業開發。大力開展秋冬季植樹造林,抓好補植補栽和撫育管理,確保完成全年22萬畝造林任務。結合冬季造林整地和林業產業基地建設,認真組織全市80萬畝低效林改造項目的規劃、申報和實施。加快推進農田林網、綠色通
道、江河防護林和綠色家園示范村建設。組織制定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規劃。進一步加強天然林資源管護,鞏固禁伐成果。認真實施生態公益林補償制度,抓好合同管理和政策兌現,努力形成“分類合理、管護嚴格、補償到位”的生態公
益林管理格局。全面落實森林防火行政首長責任制,加大科學防火力度,強化各項防范措施,確保全市不發生大的森林火災和人員傷亡,把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3‰以內。
抓好生態家園建設。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加快工作進度,全面完成30000戶生態家園建設年度目標。發展改革、民政、林業、環保、水利、扶貧開發等有關部門要相互協調配合,共同支持生態家園建設。堅持技術員持證上崗制度,嚴格執行行業技術標準和質量驗收標準,確保工程建設質量。嚴格執行項目公示制度,嚴肅財經紀律,杜絕截留、擠占、挪用項目資金的現象。實行項目進展情況月報制和通報制,督促落實整改措施,保證項目建設效果。
(五)切實抓好陽光工程培訓
保證培訓進度和質量。根據培訓進展情況,科學調整培訓機構的培訓計劃分配方案,保證培訓進度,確保按期完成22280人的年度培訓任務。對不按要求開展轉移培訓的培訓機構,堅決取消其培訓資格。加強對培訓情況的督辦檢查,決不允許縮短培訓時間、降低培訓標準,更不允許弄虛作假,套取培訓資金。
創新培訓方式和內容。認真分析研究當前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的新趨勢、新變化,積極與當地用工單位聯合辦學,有針對性開展系列培訓,著力化解陽光工程培訓招生難、企業招工難的問題。同時結合生態家園建設、機耕機整、茶葉生
產加工等,大力開展沼氣工、機防手、機耕機插手、農機駕駛維修以及茶葉生產加工技術人員培訓,切實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加強對秋冬農業開發的組織領導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地要按照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走在中部地區同等城市發展前列的要求,把秋冬農業開發納入今冬明春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要內容,繼續推行黨政領導負責制,做到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形成各級領
導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全面完成秋冬農業開發的各項任務。
(二)強化指導服務。組織農業科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應用新技術、新模式,提高秋冬播生產的科技含量。集中開展農資市場專項整治活動,嚴厲打擊違法生產經營、制假售假和各種坑農害農行為。及早制定防災減災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