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呼吸系統的癥狀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吸煙;肺通氣功能;小氣道阻力
[中圖分類號] R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1(c)-0067-02
眾所周知,吸煙危害健康。香煙里面有400 多種有毒物質,危害著人體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等多個系統。研究顯示吸煙是引起困擾中老年人常見呼吸系統疾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OPD)的重要危險因素[1]。因此有必要對無癥狀的吸煙中老年人進行肺功能評估,早期發現異常,從而進行早期干預。為探討吸煙對無呼吸道癥狀的中老年人肺功能的影響,選取該院2010年9月―2011年6月健康體檢的中老年人120例,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健康體檢的中老年人(年齡≥45歲)120例,年齡(57.68±18.56)歲, 其中吸煙者80例,非吸煙者40例,分別測定并比較兩組的肺通氣功能結果。所有受試者均為正在吸煙或從未吸煙中老年人,排除戒煙者、有慢性心肺疾病史者,近4周無感染及服藥史者。
1.2 方法
收集入選者的年齡,吸煙年包數,肺功能測定采用JAGER masterscreen IOS 脈沖振蕩肺功能儀,符合ATS標準[2],肺通氣功能測定指標: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的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用力肺活量占預計值的百分比(FVC%)、最高呼氣流速占預計值的百分比(PEF%)。其中小氣道指標:最大呼氣中期流量(MMEF%)、用力呼氣75%肺活量的呼氣流量(FEF75%)、用力呼氣 50%肺活量的呼氣流量(FEF50%)。
1.3 統計方法
采用 SPSS 13.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 t 檢驗,肺功能與吸煙量的關系采用兩變量相關分析。
2 結果
吸煙組與非吸煙組肺功能的比較,見表1。吸煙組MMEF%、FEF75%較非吸煙組明顯降低(P0.05)。
3 討論
引起 COPD 的最大風險因素就是是吸煙,但吸煙的危害性在無癥狀時不能被多數吸煙者認識到。長期吸煙,香煙中的煙焦油、煙堿(尼古丁)、一氧化碳、亞硝基胺等多種有害可以使肺泡T 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激活,炎性介質釋放,肺組織結構受到破壞,共同作用導致支氣管黏膜水腫、充血、痙攣和分泌物增多,最終導致管腔狹窄和阻塞的發生[3],并易引起反復感染, 加重肺組織損傷[4],反復損傷致周圍氣道纖維化和結構重塑,氣流受限不可逆。另一方面,中性粒細胞與巨噬細胞釋放的氧化物, 煙霧中的氧化劑,共同氧化抗蛋白酶球蛋白上的甲硫胺酸基,使其結合蛋白酶的功能喪失, 破壞了蛋白酶與抗蛋白酶平衡,導致COPD[5]。
該研究通過對吸煙與非吸煙健康人群肺通氣功能進行比較,發現在患者無癥狀時,吸煙對肺臟的損害已經存在。 該研究顯示,吸煙者相比于非吸煙者,FEV1、FVC、FEV1/FVC變化不明顯,而FEF75%、MMFE%等小氣道指標均降低明顯,并且兩組間相比小氣道改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迄今為止,無任何一種藥物可以阻止COPD患者的肺功能下降進程,戒煙是已被證實的有助于減緩肺功能損害的有效措施[7-8]。 因此,中老年吸煙患者作為COPD的高發人群,應提高對疾病早期的認識,早期行肺功能檢測,及時發現肺功能損害變化,提高戒煙意識,減少 COPD 的患病率[9]。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8-9.
[2] M acN ee W. Oxidants/antioxidants and COPD[J].Chest, 2000,117(5Suppl 1):303S-317S.
[3] 莊遠豐,管淑紅.吸煙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鈉尿肽水平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7):520-521
[4] Chung KF, Adcock IM. Multifaceted mechanisms in COPD: inflammation, immunity, and tissue repair and destruction[J].Eur Respir J,2008,31: 1334-1356.
[5] 趙偉,郝青林.蛋白酶與抗蛋白酶失衡在COPD中的研究進展[J].臨床肺科雜志,2011(3):163
[6] 王波.吸煙對健康者肺功能的影響[J].臨床研究,2010,7(9):42-43.
[7] 張鈺,王軍.戒煙干預對呼吸系統疾病發病及預后的影響觀察[J].醫學前沿,2013(6):135.
[8] 張錚瑜,楊冬.吸煙對成人哮喘控制及氣道炎性反應的影響[J].中國臨床醫學,2013.20(2):138-140.
關鍵詞: 甲狀腺 減低癥 護理
【護理評估】
1.評估病史 了解居住地是否為流行地區及家族史,詢問其母親孕期的飲食習慣及用藥情況。患兒的身體及智力發育情況是否正常。精神、食欲、活動情況如何,是否有喂養困難等。
2.評估癥狀、體征 觀察患兒是否有特殊面容,測量身高、體重、頭圍、計算上部量與下部量之比,測驗其智力水平,生理功能是否低下。
3.了解各種輔助檢查 分析血清T3、T4、TSH水平,基礎代謝率等檢查結果,手和腕部X線片,是否有骨的生長和成熟遲緩。
4.評估心理、社會因素 了解患兒家長對本病知識掌握的程度,能否掌握服藥方法及副作用的觀察,了解其家庭經濟狀況,心理承受能力,是否有焦慮存在等。
【護理診斷】
1.體溫過低 與新陳代謝率低下有關。
2.營養失調 低于機體需要量:與喂養困難、食欲差有關。
3.便秘 與腸蠕動減弱有關。
4.成長發育遲緩 與甲狀腺激素合成減低有關。
5.知識缺乏 與患兒家長缺乏本病相關知識。
【護理措施】
1.保暖 患兒基礎代謝率低,活動量少,營養不足,而致體溫低,怕冷。要注意保持室內溫度適宜,適時增減衣服,避免受涼。勤洗澡,勤換內衣,預防皮膚感染。
2.保障營養供給,改善營養狀況 指導患兒家長正確的喂養方法,對吸吮困難,吞咽緩慢者要耐心喂養,不急躁;對不能吸吮者可用滴管喂養或鼻飼。飲食以高蛋白、高維生素、富含鈣劑和鐵劑的易消化食物為主。以保證患兒生長發育所需。
3.保持大便通暢,預防便秘 向患兒家長講解預防和處理便秘的措施。提供充足的液體攝人量;多吃富含粗纖維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適當增加活動量、每日按腸蠕動方向,手法按摩腹部數次,以刺激腸蠕動,促進排便;教育患兒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必要時使用大便軟化劑、緩瀉劑或灌腸。
4.加強訓練,提高自理能力 通過各種方法強化行為、智能訓練以促進生長發育,使其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加強患兒日常生活護理,防止意外傷害發生。
5.健康教育
(1)用藥指導 本病需終生服藥,要讓家長及患兒了解終生服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其堅持長期服藥治療。甲狀腺制劑作用緩慢,用藥1周左右方達最佳效力,故服藥后要密切觀察患兒食欲、活動量及排便情況,定期測體溫、脈搏、體重及身高。用藥劑量隨小兒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如用量過小,療效不佳,患兒身高及骨骼生長遲緩;藥量過大時,會導致甲亢,癥狀較輕者可出現發熱、多汗、體重減輕、神經興奮性增高;癥狀較重者可出現嘔吐、腹瀉、脫水、高熱、甚至痙攣及心力衰竭。
(2)宣傳新生兒篩查的重要性 應從圍生期保健做起,重視新生兒篩查。本病在遺傳、代謝性疾病中的發病率高,危害大,所以早期診斷至關重要。一經確診,在出生后1-2月即開始治療者,可避免嚴重神經系統功能損害。
參 考 文 獻
[1]何國平,喻堅.實用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74-80.
[2]林菊英 全齊.中華護理全書[M].江西: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444.
關鍵詞:系統化護理方法;鼻咽癌;抑郁癥狀;改善
鼻咽癌是一種常見的頭頸部的惡性腫瘤,常常采用放療的方式進行治療[1]。鼻咽癌患者本身常常伴有不適感,放療過程中又經常出現黏膜反應、放射性皮炎以及張口困難等等不良反應,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大量的觀察研究表明,放射性皮炎與張口困難的發生率都超過40%,外加口腔潰瘍致使患者的進食出現更大的困難,這些情況造成患者出現嚴重的抑郁反應。由于對放療知識缺乏深刻的認識,患者往往會產生不確定感,經濟以及精神等壓力會促進患者抑郁情緒的加重。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鼻咽癌放療患者86例,經過相關檢查均符合診斷標準,不存在遠處轉移并且排除伴隨神經官能癥的患者。將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分別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人數相等。其中實驗組患者總共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齡45~75歲,平均42.5歲;對照組患者總共43例(男26例,女17例),年齡44~76歲,平均43.6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均無明顯差異,對比患者在放療前的治療中和放療過程中口腔潰瘍、張口困難以及放射性皮炎的發生率,P>0.05無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86例鼻咽癌患者均進行放療,放療中采用的放療器均是美國瓦里安公司生產的型號為2300CD的加速器。根據抑郁自評量表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分。對照組在放療過程中只接受常規護理方式的護理;觀察組在以上護理基礎之上進行系統化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放療前的護理 根據患者放療的具體情況,如放療部位以及劑量等等,由經過專業培訓的護士提前向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屬進行說明,并講解相關的放療知識以及放療處理的重要性,同時還需要提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放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以及相應的應對方法,給鼻咽癌放療患者進行心理上的疏導與鼓勵,促使患者樹立信心并以積極向上的心態來面對放療。
1.2.2放療前的護理 對患者在放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的預防與護理進行指導,比如黏膜反應、放射性皮炎以及張口困難等等。根據患者在放療期間具體的不良反應,針對性地進行相應的護理,同時開放一些休閑或者娛樂場所,給患者提供活動的場所,有助于患者緩解患者焦慮不安的情緒,對生活多一份憧憬。
1.2.3放療后的護理 在患者放療結束后,對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屬講解體能鍛煉的重要性,并向其提供一些鍛煉方法,加強患者定期到醫院進行復查的意識,并且提醒患者要定期做口腔保健以及在3年之內不允許拔牙?;颊咴陲嬍持幸⒁舛喑郧宓乙紫乃蛘呤卟?,在漱口時要采用漱口水或者生理鹽水。在患者出院1個月內,采用電話問卷的方式了解患者相關的情況,并督促患者執行所囑咐的內容。
1.3觀察指標 根據抑郁自評量表,觀察并記錄護理前后以及出院之后1個月所有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該量表有20個項目,SDS的評分以20項目的得分之和為指標,分數越低,心理健康狀況越好。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治療前后,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態均發生了變化,但是實驗組患者治療后的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
3 討論
鼻咽癌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不適感,在目前的治療中也以放療的方式為主,而放療過程中放射線殺死癌細胞的同時,對患者其他正常的組織會帶來一定的損傷,致使患者出現多種不良反應,嚴重影響著患者的身心健康。其中反射性皮炎是影響患者情緒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加上許多患者對其沒有正確的認識,從而對放療產生恐懼的效果,感覺明顯異常且情緒波動比較明顯;放療中會出現黏膜反應,具體表現為口干、潰瘍以及唾液的分泌減少,口咽劇烈疼痛導致患者進食比較困難甚至不能進食,長期下去患者的營養水平就跟不上,電解質也出現紊亂現象,反應較為嚴重的患者就可能放棄治療,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情緒;皮膚色素沉著也是放療中的不良反應之一,當患者的面部膚色改變之后,患者應當避免過度的暴曬,加強保護,一段時間之后大部分色素會消退。據相關報道指出,患者在放療后加強對口腔黏膜的清潔以及注意對頸部皮膚的保護,并且早期對張口進行訓練,持續1~2年才能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根據相關調查,患者常常由于對放射治療的模式不夠熟悉,放療后不知如何應對不良反應,致使精神壓力加大,最后造成抑郁[2]。
在患者治療過程中,加強對放射治療知識的普及,以及講解相關不良反應的應對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恐懼心理,使其增強自信心[3]。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對我院86例鼻咽癌放療患者進行不同方式的護理,發現應用系統化護理的實驗組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明顯要比對照組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要好。在放療前所有患者都具有明顯的焦慮不安、食欲不振、憂郁、不愿與外界交流甚至絕望。實驗組43例患者在護理過程中,對放射治療的模式有了深入的了解,而且掌握了一些不良反應的應對措施,減輕了患者的恐懼心理,使得患者愿意與護士、家屬進行相關的交流,積極配合相關醫護人員進行日常護理以及自我調節,并且在放射治療后,能夠遵照醫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身體的康復以及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
由此可見,采用系統化的護理方法對鼻咽癌放療患者進行護理能夠明顯地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緒以及心理狀況,促使患者主動積極地配合相關醫護人員的治療與護理,建立和諧且相互信任的護患關系,患者在放療之后也能積極面對生活,生活質量得到很好的改善,值得各大醫院試用并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何露露,朱謝紅.?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療期間抑郁狀態與社會支持關系的研究[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3,(12):13-14.?
關于宣傳貫徹《廣西壯族自治區保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規定》的意見
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七屆人大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于一九九0年三月九日通過的《廣西壯族自治區保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自一九九0年五月一日起施行。這個《規定》是我區保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第一個地方性法規,是我區各族人民特別是三百多萬老年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兑幎ā返念C布實施,對于鞏固和發展我區安定團結的大好形勢,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和落實計劃生育國策,發揚中華民族敬老、愛老、養老的傳統美德,促進四化建設都具有現實的意義。
為使宣傳貫徹《規定》的活動扎扎實實地進行,現提出如下具體意見:
一、認真開展學習、宣傳活動。自四月十五日起至五月十五日止,為全區保護老年人合法權益宣傳月。各地各部門要組織廣大干部群眾認真學習和貫徹執行《規定》,深刻領會精神實質及其重要意義,明確貫徹執行《規定》的必要性和責任感。增強保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法律意識。在學習宣傳中要采取多種形式,運用報刊、廣播、電視、黑板報等發表文章,請領導同志講話,召開座談會,印發《規定》和有關宣傳材料,懸掛橫額,張貼標語等進行廣泛宣傳,使之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二、宣傳貫徹《規定》要以正面思想教育為主,把宣傳與表彰敬老、愛老、養老的先進典型事跡結合起來,把宣傳《規定》與普法教育,精神文明建設,評選“五好家庭”,為老年人做好事等活動結合起來。要反復強調敬老、愛老、養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部份。保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是我們黨和政府的一貫政策,是每個公民的共同職責,是每個成年子女應盡的義務。要進一步增強人們的社會主義道德觀念,法制觀念,造成敬老、愛老光榮,侵犯老年人合法權益可恥的強大社會輿論,樹立敬老愛幼的良好社會風尚。
三、宣傳貫徹《規定》的活動要緊密聯系實際,切實為老年人辦實事。各地、市、縣,各部門、各單位,要制定實施《規定》的具體措施和辦法;鄉(鎮)、村(居委會)可根據《規定》精神制訂鄉規民約。以“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為目標,作出發展老年事業的規劃,同時結合實際盡可能解決老年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農村重點解決老有所養和老有所醫的問題;城鎮以老有所為為重點,逐步實現“五個老有所”的要求。
四、要以《規定》為準繩。結合當地的實際進行檢查。對不贍養老年人,侵犯老年人權利,虐待摧殘老年人的行為,視情節輕重進行批評教育和嚴肅處理;對積壓侵犯老年人合法權益的案件,有關部門要進行一次清理;對情節嚴重、觸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部門處理。以教育廣大群眾,增強法制觀念,提高遵守法律的自覺性。
五、培訓骨干,抓好典型。各單位在開展宣傳工作前,要培訓好宣傳骨干,統一思想認識,明確宣傳內容,研究宣傳貫徹的具體方法步驟。抓好典型,以點帶面,點面結合,做好調查研究工作,及時總結交流經驗。
六、加強領導,密切協作。各級政府要重視對《規定》的宣傳貫徹,切實加強領導。圍繞當前的中心工作,統籌安排。各級老齡工作機構、民政、人事、勞動部門要密切協作,與司法、公安、新聞、衛生等部門聯系,邀請宣傳、老干、工會、共青團、婦聯等單位參加,組成臨時領導小組,研究宣傳貫徹《規定》的具體措施;指導、督促、檢查《規定》的宣傳貫徹。大、中型企業、街道居委會,農村基層組織也可建立相應的領導組織,要發揮基層老齡群眾組織,尤其是農村老年人協會的作用。廣泛開展活動。
貫徹執行《規定》,涉及千家萬戶,涉及全社會每個公民和各個方面,任務很艱巨,要在黨委、政府的統一部署下抓好這一工作。所需經費,由各級財政適當撥款解決,以保證《規定》的實施。
關鍵詞:小兒; 呼吸系統;護理; 咽
【中圖分類號】R24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2)10-0353-02
1對小兒呼吸系統的解剖
小兒在不同年齡段其呼吸系統的解剖生理特點也各不相同,這些特點都與呼吸道疾病的發生、預后及防治密切相關。呼吸系統以環狀軟骨下緣為界,分為上、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指的是鼻、鼻竇、鼻腔、咽、咽鼓管、喉等部位;下呼吸道指氣管、支氣管、毛細支氣管、呼吸性細支氣管、肺泡管及肺泡。
1.1上呼吸道
1.1.1鼻和鼻竇:在嬰幼兒時期,鼻腔相對短小,后鼻道狹窄,鼻粘膜柔嫩,富于血管組織,感染時黏膜腫脹,易造成堵塞,從而會引起呼吸困難或張口呼吸。另外,小兒鼻淚管較短,開口部的瓣膜發育不全,在上呼吸道感染時易侵犯眼結膜,引起結膜炎癥。由于新生兒的上頜竇和篩竇極小,2歲后才開始發育,至12歲才充分發育。額竇在1歲以前尚未發育,2歲時開始出現。蝶竇3歲時才與鼻腔相通,6歲時很快增大。由于鼻竇口相對較大,鼻竇黏膜與鼻腔黏膜相連續,篩竇及上頜竇最易感染,所以急性鼻炎常累及鼻竇,易發生鼻竇炎。
1.1.2咽部:小兒咽部較狹窄且垂直,鼻咽部富于集結的淋巴組織,其中包括鼻咽扁桃體和腭扁桃體。咽扁桃體又稱腺樣體,在4個月即發育,位于鼻咽頂部與后壁交界處,如增殖過大,稱為增殖體肥大。腭扁桃體在1歲末逐漸增大,14-15歲時漸退化,故扁桃體炎常見于年長兒,嬰兒則少見。
1.1.3喉:以環狀軟骨下緣為標志,小兒喉部相對較長,喉部呈漏斗形,喉腔較窄,聲帶及粘膜柔嫩而富有血管及淋巴組織,由于喉腔及聲門都狹小,故輕微炎癥即可引起吸氣性呼吸困難。
1.2下呼吸道
1.2.1氣管、支氣管: 小兒氣管和支氣管管腔較成人短且較狹窄,軟骨柔軟,血管豐富,缺乏彈力組織導致了支撐作用較差。因黏液腺發育不良、分泌不足而氣道較干燥,因纖毛運動較差而清除吸入的微生物等的能力差。所以,嬰幼兒容易發生呼吸道感染,引起呼吸道狹窄與阻塞。左支氣管細長,由氣管向側方伸出,而右側支氣管短而粗,較直,異物就比較易進入,隨之會引起右側肺段不張或肺氣腫。
1.2.2肺:小兒肺組織發育尚未完善,肺泡數量較少且面積小、彈力纖維發育較差,但是間接的發育較旺盛,也造成了含氣量少而含血多,易于感染。感染時易引起間質性炎癥、肺不張及墜積性肺炎等。
1.3胸廓:小兒胸廓較短,前后徑相對較長,呈圓桶狀。肋骨處于水平位置,膈肌位置較高,使心臟呈橫位,胸腔狹小,但肺臟相對較大,幾乎充滿胸廓。在呼吸時,肺的擴張受到限制,能充分地進行換氣,因此容易出現呼吸困難。
2小兒呼吸系統疾病的護理
2.1肺炎患兒的護理:肺炎是由不同的病原體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癥,也是我國住院小兒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冬季、春季以及氣溫驟變時比較多見。另外,支氣管肺炎是細菌感染引起的,治療時應該先控制好感染范圍,對癥治療。
2.1.1護理評估
(1)致病因素
呼吸系統發育不完善、呼吸道免疫功能差、在氣候驟變及護理不當的誘因下,病原體容易侵入到呼吸道,從而引起感染;還有的是營養缺乏性疾病、先天性心臟病及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時易發生,且較重。
(2)身心狀況
呼吸系統主要表現為咳嗽、氣促、呼吸困難,出現鼻翼扇動、唇周發紺,更為嚴重的還會出現三凹征、點頭樣呼吸或抽泣樣呼吸;全身中毒癥狀;循環系統常見心肌炎和心力衰竭;神經系統常表現煩躁或嗜睡,重者出現腦水腫;胃腸道功能紊亂;患兒可有焦慮和恐懼;家長可能產生憂慮、抱怨等心理反應。
2.1.2護理診斷及合作性問題
(1)護理診斷有:活動無耐力;清理呼吸道無效;體溫過高。
(2)常見的合作性問題:心力衰竭,也就是潛在的并發癥。
2.1.3護理的要點
(1)保證有足夠的營養攝入,鼓勵患兒多飲水;呼吸困難較重者,喂哺同時應給氧;
(2)保持生活環境安靜、舒適,空氣清新,和適宜的溫度,避免病人哭鬧,以減少氧的消耗;
(3)保持呼吸道通暢;
(4)積極處理腹脹緩解呼吸困難;
(5)減少刺激,處理好心力衰竭,避免小兒患者用力;
(6)聽從醫生建議,介紹疾病防治知識及護理配合。
2.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的護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主要侵犯鼻和咽部,一年四季均可發生,春季最多,病毒感染后常繼發細菌感染。嬰幼兒的癥狀較重,以全身癥狀為主。一般病程3-5日,如體溫持續不退或病情加重,應考慮發生并發癥,如:中耳炎、結膜炎、咽后壁膿腫肺炎等;年長兒有可急性腎炎、風濕熱、病毒性心肌炎、腦炎等。治療時可以以抗病毒和對癥處理為主,如有細菌感染發生,應選用抗菌藥物。
2.2.1病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各種病毒和細菌引起的,病毒為主。病毒感染后可繼發細菌感染,常見的有溶血性鏈球菌,其次為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嬰幼兒時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和免疫特點而易患本病。營養障礙性疾病,護理不當,氣候改變和環境不良等因素,都將引發反復上呼吸道感染,使病情加重。
2.2.2臨床表現
(1)一般類型上感
首先,癥狀方面。局部癥狀包括:鼻塞、流涕、干咳、咽部不適等;全身癥狀包括:發熱、頭痛、煩躁不安、全身不適、乏力等,一部分患兒還伴有食欲不振、腹瀉、嘔吐等癥狀。嬰幼兒起病急,全身癥狀為主,局部癥狀較輕。多有發熱,體溫可高達39-40℃。
其次,體征方面。體檢可見咽部充血,扁桃體腫大,有時可見下頜和頸淋巴結腫大,肺部聽診一般是正常的。
(2)兩種特殊類型上感
首先,咽結合膜熱以發熱、咽炎、結膜炎為特征。臨床表現為高熱、咽痛、眼部刺痛,同時還伴有消化道癥狀。體檢時易發現咽部充血,白色點塊狀分泌物;一側或雙側濾泡性眼結合膜炎,可伴球結合膜出血,病程1-2周。
其次,皰疹性咽峽炎病原體為柯薩奇A組病毒,易發生于夏秋季。臨床表現為:高熱、咽痛、厭食、嘔吐,體檢可以發現咽部充血,病程為1周左右。
3護理
主要護理診斷:體溫過高。常見合作性問題是潛在并發癥:驚厥。
護理要點:室內要安靜、空氣新鮮;保證休息和營養,多喂溫開水,食物宜清淡,少食多餐;發熱時酌情給予物理降溫,保持皮膚清潔,及時清理鼻腔分泌物;嚴密觀察有無傳染病征兆及嚴重的并發癥;教家長做好家庭護理,加強兒童的抵抗力。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兒呼吸系統疾病與多個方面因素都是密切相關的。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臨床研究的技術水平日益提高,在小兒呼吸系統疾病的治療及護理方面也會做到更為完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