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呼吸系統疾病誘因

      呼吸系統疾病誘因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呼吸系統疾病誘因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呼吸系統疾病誘因

      呼吸系統疾病誘因范文第1篇

      第十六屆、十七屆世界豬病大會有許多關于豬呼吸系統疾病的專題,目前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porc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PRDC)已成為影響全球養豬業經濟效益的頭號疾病。類似這種由多種病原、多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混合感染,將是今后養豬業面臨的主要難題。因此,豬的呼吸道疾病被認為是困擾豬場生產經營的主要問題之一。

      一.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

      從病理學上,按其發病部位,可分為3種主要類型:鼻炎、肺炎、胸膜炎。不同病原侵襲不同生理部位,造成靶器官損傷或全身各系統病征。在生產中,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可分為以下幾類:(1)細菌性呼吸系統疾病,主要有支原體肺炎(豬喘氣病,MH),豬放線桿菌胸膜肺炎(APP),豬鏈球菌病(SS),進行性萎縮性鼻炎(AR),豬肺疫等;(2)病毒性呼吸系統疾病,主要有豬繁殖與呼吸系統障礙綜合癥(PRRS),豬偽狂犬(PR),豬流感(SI),豬瘟(HC)等;(3)細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的呼吸系統疾病,主要有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PRDC),豬斷奶后多系統衰竭綜合征(PMWS)等;(4)寄生蟲性呼吸系統疾病,如由蛔蟲、后圓線蟲、肺絲蟲等引起的呼吸系統疾病。

      二.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致病因素

      豬呼吸道疾病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包括傳染性、環境、管理以及遺傳因素等。

      1傳染性。 呼吸道疾病在不同的豬群中,可通過接觸傳播,包括購豬、人員和物品等在豬場間的流動,也可通過空氣在不同豬群中傳播。引起PRRS的病毒可通過傳播。有些呼吸系統疾病如肺炎支原體和豬呼吸系統冠狀病毒(PRCV)等經空氣傳播,其傳染性可達數公里。許多氣候因素,如風向,風速,可以促進豬群間疾病的傳播擴散。

      2環境及發病的季節性。 周邊地區有屠宰廠及肉食品加工廠,存在呼吸道疾病疫情,對豬場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威脅。豬舍小環境控制不良,如粉塵大,氨氣濃度大于50 PPM、二氧化碳含量大于0.2%等,都會成為呼吸道疾病發生的誘因。有些呼吸道疾病的發生有著明顯的季節性。Bille等(1975)發現冬季仔豬肺炎發病率遠遠高于夏季。丹麥屠宰場的資料證明,氣候對呼吸系統疾病有影響,胸膜炎在夏季發生率最高,冬季最低,萎縮性鼻炎在秋季發病率最高,春季最低。但總體來說,在秋末、冬季、初春時,豬舍空氣干燥,粉塵大,換氣與保溫的矛盾處理不當,常為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

      3管理。豬呼吸道疾病的發生與豬群的飼養管理水平有著密切關系。外引種豬有時會引起整個豬群感染呼吸道疾病;豬舍通風不良,溫差大,濕度高,轉群、混群應激,非全進全出(AIAO)的飼養方式等,都可能成為呼吸道疾病發生的誘因。消化道疾病可降低機體對肺炎的抵抗力,據屠宰發現,曾患有腸炎的豬呼吸道疾病的發生率較高(Aalund等,1976)。

      除上述原因外,還有豬群免疫程序是否健全,保健是否科學,免疫水平,營養狀況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機體抵抗力下降,誘發豬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和流行。

      4.遺傳。多數研究表明,呼吸障礙在某種程度上受遺傳影響。有臨床觀察表明,純種漢普夏豬(Hampshires)比約克夏豬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低(LundehEim和Tafvelin,1986)。約克夏豬比長白(Landrace)豬對萎鼻(AR)的易感性高(LundehEIm,1979;Smith,1983;Straw等,1983)。中國編輯。

      有資料表明:去勢公豬對肺炎和胸膜炎的發病率比母豬高10%,可能是去勢造成的應激及其引起的激素變化導致了這種差異。

      三.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確診呼吸系統疾病應依據病史,臨床觀察,實驗室檢驗和尸體剖檢包括屠宰時檢查等做綜合判斷,并進行鑒別診斷。

      四.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綜合防制

      對呼吸系統疾病的控制,應在整個豬群中消除病原或降低豬群的感染壓力,同時增強豬群的防御機能;在明確病原,并能有效地切斷傳播途徑、能進行準確診斷的情況下,凈化病原是目前控制許多呼吸道疾病最有效的措施。防治應堅持預防為主,采取綜合性防制措施,根據各場實際情況,建立生物安全體系,制訂相應的技術和管理規范。

      1.建立生物安全體系。生物安全體系是指排除疫病威脅,保護動物健康的各種方法的集成,主要內容包括環境控制、衛生防疫、營養、獸醫管理及豬群的保健等。

      2.豬場內采取封閉式管理 。飼養人員應極大限度地減少流動。減少出入場頻率,禁止串舍串棟。

      3 .建立科學的免疫接種制度 。根據本地區和周邊地區疫情, 結合豬群母源抗體水平及抗體的消長規律和病原自身的特點,建立適合本場的科學免疫程序。健全免疫接種制度,注意疫苗的保存條件和使用方法,確保免疫劑量和有效濃度,一豬一針,安全接種。

      4 .科學飼養管理是預防疾病的基礎。加強和改善豬群飼養管理,減少各種應激因素的產生,提高豬群對疫病的抗病力。

      5.預防性用藥,防患于未然

      五 . 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發病豬群的治療對策

      (1)有些呼吸道疾病沒有有效的疫苗預防, 可以通過加強飼養管理和對癥治療,來控制其它病原的繼發感染。

      (2 )實驗室進行藥敏試驗,選擇敏感藥物進行對癥治療,防止繼發感染,同時對發病豬只進行隔離飼養,精心護理,防止病原擴散。對于治療無效或無治療價值的病豬、僵豬,及時淘汰。

      (3 )藥物群控防止繼發感染:可在母豬圍產期飼料、仔豬料、育成豬料中定期添加敏感藥物。對某些嚴重的呼吸道疾病,可采用脈沖式給藥。常用的藥物有支原凈、加康、氟甲砜霉素、泰妙霉素、土霉素、金霉素、恩諾沙星、卡那霉素、阿莫西林等,根據病情選用單一或聯合用藥。注意:對于即將屠宰上市的豬只,考慮好藥物的休藥期。

      呼吸系統疾病誘因范文第2篇

      關鍵詞:呼吸內科;真菌感染;呼吸系統疾病

      隨著空氣環境的不斷惡化,系統性真菌感染的發生機率越來越高,在真菌感染中,呼吸系統的感染最為常見[1]。我院專門成立療效研究小組為探討呼吸內科住院患者的肺部真菌感染特點以及相應治療方法,回顧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5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5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中,年齡31~71歲,平均53.7歲。所有患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2例,肺心病25例,哮喘21例,肺癌15例,支氣管擴張13例,肺間質纖維化9例,肺膿腫7例,慢性腎功能不全5例。在住院過程中都有肺部真菌感染發生,所有患者負荷《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診斷標準與治療原則(草案)》[2](由中華內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于2006年)中的相關院內肺部真菌感染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在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選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5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臨床資料,回顧性分析所有疾病類型的真菌感染特點以及對應治療方法。觀察患者的易感因素、病原菌情況以及治療方法和效果。

      1.3 療效評價標準 痊愈: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痰培養3次均為陰性,胸部X線片結果顯示肺部陰影吸收;好轉:臨床癥狀和體征明顯減輕,痰培養3次均為陰性,胸部X線片結果顯示肺部陰影有所吸收;無效:臨床癥狀、體征以及肺部陰影上都無明顯變化甚至惡化。

      1.4統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超過半數的患者合并一種以上的基礎疾病,其中以呼吸系統疾病為主,42例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臨床中無特異性表現。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以及糖皮質激素、放化療、低蛋白血癥和腫瘤是疾病的誘因。病原菌以白色假絲酵母菌為主,其他病原菌包括光滑假絲酵母菌,滑假絲酵母菌,克柔假絲酵母菌,曲霉菌以及隱球菌酵母菌。疾病的確診需要結合痰培養和組織病理學檢查的結果。所有患者采用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治療,痊愈64例,有效12例,無效9例(見表1~3)。

      3 討論

      真菌屬于條件致病菌的范疇,往往在機體的免疫功能較差時或菌群失調時才會發生感染情況[3]。患者大多數都伴有一種或一種以上的基礎疾病,主要為呼吸系統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繼發肺部真菌感染幾率最高,經研究,發現患者有長期反復呼吸道感染的情況,氣道有不同程度的破壞,從而增加了受感染的可能[4]。在易患因素中,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以及低蛋白血癥所占比例最高。所有患者中平均年齡偏高,中老年人的體質因素也有一定影響,這部分患者呼吸道防御屏障受到破壞,呼吸功能不夠健全,免疫功能較差,有菌群失調的現象存在。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為白假絲酵母菌。

      由于肺部真菌感染往往在臨床中沒有特異性表現,容易混淆,造成早期診斷具有一定困難[5]。目前肺部真菌感染的診斷主要依賴臨床表現結合影像學表現,然而有部分患者在X線和CT的檢查結果中顯示同普通細菌性肺炎比較類似,鑒別比較困難。而在真菌感染的治療方面,目前使用最廣泛的藥物包括三唑類和多烯類,例如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兩性霉素B、制霉菌素以及5-氟尿嘧啶等,然而此類藥物不宜長期使用,在用藥上需要堅持科學合理的原則,適當靜臥休息,飲食注意熱量和蛋白的攝入,積極控制原發性疾病[6]。在呼吸道傳染病的治療及防治中,相關衛生知識的傳播也顯得尤為重要,在傳染病流行的季節要盡量減少聚會等,從而起到防止易感者和病毒細菌攜帶者流動的目的。

      綜述,由于肺部真菌感染往往在臨床中無特異性表現,并且主要致病菌為白色假絲酵母菌,因此對呼吸內科肺內真菌感染需要重視并消除一些誘發因素以及治療疾病的原發病,規范合理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質激素,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

      參考文獻:

      [1]陳琦,曹紅霞,梁萬年.22例肺部真菌感染臨床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1(7):208.

      [2]中華內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診斷標準與治療原則(草案)[J].中華內科雜志,2010,4(5):86-87.

      [3]李金梅,周以玲.120例肺部真菌感染的臨床分析[J].西部醫學,2008,12(7):667-668.

      [4]吳素玲,楊大鎖.168例院內肺部真菌感染的臨床分析[J].中華臨床醫學雜志,2012,14(4):79-80.

      呼吸系統疾病誘因范文第3篇

      【關鍵詞】猝死;中青年;原發疾病;誘發因素;預防

      【中圖分類號】R45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3)11-0038-02

      猝死是指在24小時內沒有任何死亡跡象的、自然發生的、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猝死是由于機體潛在的疾病或重要器官急障礙導致的意外的突然死亡。1970年世界衛生組織(WHO)規定猝死時限不超過24h。后世界衛生組織定為發病后6小時內死亡者為猝死。目前大多數學者傾向于將猝死的時間限定在發病1小時內。近年來,中青年人猝死比例不斷上升,由此對中青年猝死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和探討,有助于避免和減少中青年猝死的發生,對提高中青年猝死的防治水平具有一定意義。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筆者所在醫學院2001年至2011年之間收集到的猝死病例進行分析。年齡在18-59歲的中青年猝死患者14例,其中男11例,女3例,平均年齡33.9歲。有高血壓病史2例,明確冠心病史2例,心肌病史2例,先天性心臟病史1例,有大葉性肺炎病史1例,支氣管哮喘病史1例,有腦血管血栓病史1例,腦出血1例,無明顯病史3例。

      1.2方法采取回顧性分析方法。

      1.3誘發因素14例猝死病例中,引發猝死的誘因有多種,其中劇烈運動后2例,夜間睡眠起病1例,過度勞累起病2例,過量飲酒起病2例,爭吵起病1例,感冒起病1例,無明確誘因5例。

      2討論

      2 .1 中青年猝死原因分析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節奏的加快,在沉重的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下,中青年猝死的發生率逐年增高。由于中青年自恃身體強壯,忽視自身保健,過度透支健康,不注重對高血壓、高血脂等心腦血管病易患因素的預防,在不良生活方式如過量飲酒、過度熬夜、勞累、劇烈運動等誘因的刺激下,機體潛在的心腦血管疾病急性發作從而導致猝死的發生。

      2.1.1 原發疾病分析 中青年猝死的病因構成較為復雜,各系統疾病都有引起猝死的可能性,本文資料顯示中青年猝死的原發疾病中心血管疾病居于首位(6/14),其中心肌缺血導致心電不穩定是引起猝死的基本原因,呼吸系統疾病次之(3/14),神經系統疾病位居第三(2/14),與相關文獻報道相符。心血管疾病中以冠心病心肌梗死最為多見。冠心病猝死的主要原因是急性心力衰竭或心室纖顫所致的心臟停搏,心肌炎和先天性心臟病也是導致猝死的常見原發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猝死中腦出血和腦梗死最為多見,呼吸系統疾病中肺炎是猝死的首要原因。

      2.1.2誘發因素分析本研究顯示劇烈運動、過量飲酒、過度疲勞和精神壓力是中青年猝死的主要誘發因素。

      ①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猝死多有明顯誘因,尤以勞累、情緒激動、劇烈運動、過量飲酒等最為常見。上述誘因可引起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血壓急劇升高,加劇心腦血管負擔而致猝死。中青年是猝死發生的高峰年齡。究其原因可能與中青年生活負擔重,社會活動多,承受的精神壓力大有關。

      ②過量飲酒過量飲酒是中青年猝死的常見誘發因素。研究發現,高濃度的酒精會導致心肌的損傷而致心律失常,發生猝死。同時,還會誘發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及冠心病而猝死,增加腦血管出血而致猝死的機會。

      ③劇烈運動大量研究發現,劇烈運動是猝死的誘發因素之一,其可能機制是人體在進行劇烈運動時機體需氧量急劇增加,代謝速度加快,此時易出現心肌缺血缺氧,誘發嚴重心律失常而導致猝死。

      呼吸系統疾病誘因范文第4篇

      “妙手仁心”,是他的畢生追求

      王德起從小就對醫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天津醫學院畢業后,由于對祖國傳統醫學的熱愛,他又考入天津中醫學院繼續深造。畢業后,他以優異的成績分配到服務于政法系統、公安干警、同時面向社會廣大患者的天津公安醫院工作。經過長期的鉆研和努力,王德起主任擔任了醫院哮喘科主任,并總結出一系列中醫治療呼吸系統疾病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妙手仁心”,是他在醫學生涯上的畢生追求。在其40余年的工作生涯中,他榮立過個人三等功一次,而他所帶領的團隊也多次獲集體獎。王德起主任以他的敬業精神和出色醫術獲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評,被患者親切地稱他為“妙手神針”。

      讓王德起主任醫師記憶最深刻的是他曾隨中國醫療隊赴非洲支援的那兩年經歷。“1993年,我去了非洲內陸國家剛果,當地的飲食、衛生條件非常落后,可以說是缺醫少藥,所以我們去了確實給當地百姓帶去了福音。我是醫療隊里唯一的中醫專家,用針灸療法治愈了很多的患者。當地人對針灸治病療效之好都連聲贊嘆:中醫真神奇!”談起援外有過的種種酸甜苦辣,他一笑了之:“中國醫術博大精深,為患者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罐、熏、針、穴、磁”,標本兼治

      哮喘病是呼吸系統疾病中的一種。一千多年前中醫學者就提出過“哮病”“喘病”這樣的名詞,朱丹溪首創“哮喘”這一病名,并提出“宿痰伏肺”為致病的主要因素,可因外感、飲食、情志、勞倦等誘因而觸發,發病機理則是由于痰阻氣道、痰隨氣生、氣因痰阻,相互搏結、擁塞氣道、肺失肅降,氣道攣急而發病。導致咳嗽、喘息、哮鳴有聲、呼吸困難等癥狀,嚴重者可危及生命。所以每年的5月第一個周二被定為世界哮喘日。

      王主任說,看看手就能知道病情,扎根針、拔個罐就能治哮喘,是有科學依據的。哮喘病的主要致病產物“痰”的產生是與臟腑功能密切相關,主要可以責之于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運化水濕,所以治療當中溫肺化痰、健脾除濕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哮喘病的主要癥狀為“喘”,癥型為“本虛標實”之病,發作期以痰阻氣閉,邪實為主應該攻邪以治本,首選豁痰降氣,平喘為主,寒痰宜溫化宣肺,熱痰宜清化肅肺;哮喘病的日久發作臟腑虛弱,應以治本為要,“肺不傷不咳,脾不傷不就咳,腎不傷不喘”,也就是說在臨床治療咳喘類疾病時一定要配合“補肺、健脾、益腎”調理臟腑功能才能起到標本兼治的作用。

      “在治療哮喘病時除了口服用藥,根據我40余年的臨床經驗還提倡結合外部治療。中醫的經絡、腧穴理論是我們應當傳承的瑰寶,在人體內部臟器出現病變時,相關臟腑的經絡和特定腧穴也是壅滯不通的,這就不利于病邪也就是致病產物的代謝,甚至致病產物堆積日久,在一些典型的哮喘病人身上可以發現其體表反射區會有特殊體征,如在特定腧穴出現結節、僵硬、疼痛或顏色改變,利用外部治療方法加以治療后,往往可以加速哮喘病的好轉,所以我經過多年的臨床總結,整理出一套以‘罐、熏、針、穴、磁’等多種中醫古法進行綜合調治的治療體系,定名為“外埋內疏”系列療法,在臨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療效。”

      “外埋內疏”療法。每一項都有特殊作用

      王主任介紹,“外埋內疏”系列綜合療法是倡導中醫、中藥的綠色療法,整個治療體系不含激素類、氣管擴張類、抗生素類藥物,在經絡腧穴理論的指導下,開展以“罐、熏、針、穴、磁”為主的治療體系,其中包含“磁藥疊加調節”、“經絡藥罐”、“穴位熏蒸”、“穴位介入免疫激活”、“三穴五針”等中醫系列古法,其中每一項都有特殊作用:

      1.磁藥疊加調節:有效調整自身磁場,調整機體生物電,疏通經絡、治血淤、促進氣血運行,提高免疫,增強機體抵抗力。達到納氣平喘,止咳化痰的能力。2.免疫激活法:采用特效生物免疫制劑選取肺經穴位介入治療,起到增強自身免疫功能,促進肺泡及氣管黏膜的活性,自動修復病變組織,激活機體防病抗病能力。3.經絡藥罐法:使藥物直接作用于肺經,加快藥物吸收,并有效調整自身磁場,調整機體生物電,疏通經絡、活血化淤、促進氣血運行,增強機體耐受力及鞏固遠期療效。4.穴位熏蒸法:通過物理方法結合藥物作用于發病部位及巡行經絡,解除氣管平滑肌痙攣,改善肺功能達到止咳平喘作用,增強肺部功能以防止疾病復發。5.三穴五針:通過專家組多年臨床實踐總結出呼吸疾病特效穴位,采取特殊手法通過簡單的針灸、韌針等手段起到刺激穴位,調節臟腑神經傳導功能的作用。

      治愈好患者。自己最感幸福

      “外埋內疏”新療法能幫您走出哮喘老頑疾。王主任介紹,1—5次治療后,咳喘、呼吸困難、胸悶等癥狀明顯減輕。7一10次治療后:肺泡及氣管黏膜上的病菌被殺滅,炎癥基本上消除,氣喘咳頻率明顯減少,呼吸順暢,夜間睡得安穩。一個療程后:有效裂解酸基DNA結構,肺泡及黏膜細胞全面更新等。2、3個療程后,咳嗽、咳痰、氣喘、氣短、呼吸困難完全消除,基因復制鏈被剪斷;自身免疫抗體產生,各種功能恢復正常。

      談話中,王主任提到一位一年前患支氣管哮喘的典型病例:一位60歲左右的男士,到院就診前已患支氣管哮喘十余年,每次發作時只使用噴來劑緩解癥狀,直到三個月前因感冒引起急性發作,咳嗽痰多,白痰量多為泡沫狀,伴有明顯的胸悶憋氣,呼吸哮鳴音,走二百米就喘憋嚴重,要休息后才能繼續行走,所以患者基本無法出門,更為痛苦的是由于夜間不能平臥,導致患者長時間缺乏睡眠,導致精神狀態渙散,王主任接診患者后,通過詳細的診查,對癥給予口服湯藥調理,并安排患者做

      專家簡介:

      特聘呼吸科專家、教授、主任醫師王德起。從事呼吸系統疾病臨床治療和研究工作40余年,為呼吸病中醫特色“外埋內疏”系列療法專家組首席專家,臨床治愈患者數萬倒,尤其擅長采用“特色手診”、“三穴五針”、“外埋內疏”系列療法診斷治療:氣管炎、支氣管炎、哮喘病、肺氣腫、肺纖維化、支氣管擴張、老慢支、小兒氣管炎、過敏性鼻炎、問質性肺炎等呼吸系統疾病,在消除表面癥狀的同時,調理自身機體肺、脾、腎功能,達到標本兼治的功效,療效顯著,被患者親切的稱為“妙手神針”。

      出診時間:周一至周六全天

      寄語讀者:

      頤養心性,平和的心態是養生的關鍵所在。“外埋內疏”系列療法治療,治療三次后患者的咳嗽、胸悶、憋氣癥狀均有減輕,痰量減少,呼吸痰鳴音消失,可短距離自行外出散步,夜間睡覺比較安穩,患者精神狀態也有所改善。持續治療七次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王主任一再叮囑患者注意事項,以及如何康復鍛煉的方法,跟蹤隨訪一年來,該病人沒再次復發,患者非常感謝。“它不光是針對哮喘病,針對大到支氣管炎、肺纖維化,小到鼻炎、咽炎這樣的呼吸系統疾病,都有很好的療效。治愈好患者,我自己最感幸福。”他說。

      呼吸系統疾病誘因范文第5篇

      關鍵詞:無創呼吸機;呼吸衰竭;護理要點

      無創正壓通氣(NIPPV)治療呼吸衰竭是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法。它在許多方面優于有創通氣。其使用方便,患者痛苦小,舒適樂于接受,院內感染機會少。研究顯示NIPPV對部分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療有肯定的治療效果。在整個治療過程中,護理尤為重要,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30例,其中男28例,女2例,年齡61~79歲,平均62歲,其中COPD合并呼吸衰竭28例,重癥哮喘1例,重癥肺炎1例,均為呼吸衰竭。

      2 護理要點

      2.1  病室環境的要求:保持病室寬敞、明亮、通風,溫度在22~25℃,相對濕度50%~60%。

      2.2  加強教育,重視護患交流:患者在進行NIPPV治療前,要耐心細致地向患者及家屬解釋清楚NPPV的目的、重要性、要領、無創呼吸機結構、漏氣接口的作用、排痰、進食及鼻面罩脫卸和佩戴的方法。這對初始NIPPV的成功至關重要。??

      2.3  操作技術規范正確是NIPPV實施成功的因素之一:需要對使用者進行適當培訓,在進行NIPPV前,護士應準備1臺性能完好裝置正確完善的呼吸機置患者床旁。將患者安置于舒適,一般可取半臥位或坐位,但均要使頭、頸、肩在同一平面上,頭略向后仰,保持氣道通暢[1]。防止枕頭過高,使呼吸道壓窄,影響氣流通過,降低療效。協助醫生給患者佩戴口鼻/面罩接氧氣吸入,待患者適應5~10 min后再連接呼吸機,將已設置好的呼吸機打開。上機后指導患者行深而慢的節律呼吸,用鼻吸氣嘴呼氣,可對患者喊“吸-呼-吸-呼-”口令,教會患者隨機送氣而吸氣使自已呼吸與呼吸機同步,減少人機對抗。

      2.4  NIPPV使用過程中需要嚴密的臨床監護:要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包括呼吸頻率、心率、血壓、神志狀態。并監測患者呼吸肌運動情況,觀察輔助呼吸肌運動,是否存在矛盾呼吸運動,是否存在人機對抗[2]。

      2.5  氣道壓力的觀察與處理:氣道壓力驟降時常提示脫管、管道泄露或氣泵故障,氣道壓力升高及使用呼吸機后仍有嚴重缺氧者,應尋找原因,如痰栓、呼吸對抗等。予以積極處理。

      2.6  預防并發癥的發生:無創呼吸機最常見的并發癥是腹脹,可指導患者減少吞咽動作和講話,以免氣體進入胃腸道。上機時采取半臥位,可減輕腹脹和避免發生誤吸引起吸人性肺炎[3]。正壓通氣對胃腸道會產生影響,使患者出現消化吸收不良,飲食攝人減少,機體抵抗力下降,感染不易控制。因此,應選用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以免加重CO2潴留[4]。

      2.7  做好基礎護理:避免口腔內滋生細菌,做好口腔護理,協助患者擦浴、翻身、拍背,保持床單位整潔,干燥,防止發生壓瘡和墜積性肺炎。

      2.8  停用呼吸機后的護理:當患者病情好轉,按醫囑及時停機,繼續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血氣分析、神志的變化,根據病情給予鼻塞吸氧,并加強患者的呼吸功能鍛煉,認真做好健康宣教,同時注意營養支持。

      3 小結

      無創通氣治療呼吸衰竭療效明顯,無創傷,被臨床廣泛使用。護理人員要掌握其作用原理、操作方法,密切觀察和護理,預防其并發癥的發生,監測各項指標以及有效的防止不良反應措施,保持氣道通暢等護理要點是無創正壓通氣治療呼吸衰竭成功的關鍵環節。呼吸衰竭的預后不僅與其嚴重程度的搶救是否及時有關,更重要的是取決于原發病和誘因。急性呼吸衰竭時,如能及時去除原發病和誘因,則急性呼吸衰竭可完全緩解[5]。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雖然也經過搶救,多數只能緩解病情,因而關鍵問題在于預防其發生,如積極防治COPD、肺結核、矽肺等。治療休克、創傷和嚴重感染時,應注意輸液的速度和量,避免輸入大量庫存血,避免長時間使用高濃度氧,是防止急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堅持呼吸功能鍛煉,增強體質,積極預防呼吸道感染,可延緩或減少呼吸衰竭的發生。

      4 參考文獻

      [1] 林菊英,金  喬.中華護理全書·呼吸系統疾病[M].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240.

      [2] 劉又寧.呼吸衰竭[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586.

      [3] 顧菁華,張繼英,徐進珍.BiPAP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8,25(2):46.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 国产亚洲自拍一区|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午夜无码AV毛片久久| 亚洲毛片基地日韩毛片基地|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2020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2| 国产综合激情在线亚洲第一页|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专区|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不卡| 亚洲免费人成视频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四虎|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富二代|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在线看不卡| 亚洲人成高清在线播放| 亚洲1234区乱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 亚洲精品成人av在线| 色拍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偷拍女厕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 亚洲狠狠ady亚洲精品大秀| 亚洲国产av高清无码|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2018| 久久亚洲精品人成综合网| 亚洲综合激情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91亚洲精品视频|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播放| 亚洲系列国产精品制服丝袜第|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各| 亚洲视频无码高清在线| 狼人大香伊蕉国产WWW亚洲 |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YP|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亚洲嫩草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丰满xxxxx|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