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財務風險的形成

      財務風險的形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財務風險的形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財務風險的形成范文第1篇

      關鍵詞:財務風險 形成因素 應對措施

      一、財務風險概況

      財務風險是指因財務結構的不合理、財務預算的不到位、投資融資的不恰當等問題,使各項財務活動面臨盈利和損失的不確定性而形成的風險。從且具體類型來看,包括業務經營風險、成本費用風險、預算管理風險、投資融資風險、資金回收風險、編制與披露財務報告等多方面,一般來說,財務風險具有普遍性、客觀性、可變性、相關性、依存性、損失性、不確定性等特征。而對于財務風險的控制,就是指分析經營資料數據和財務報表,實時監控財務狀況和發展趨勢,發現財務運營體系中所潛藏的各種問題,進而深入挖掘財務危機的深層原因,然后采取有針對性的風險控制措施,并及時向管理者反饋所面臨的財務風險,以有效解決出現的問題。

      二、財務風險的主要形成因素

      (一)外部形成因素

      主要有兩類:一是市場環境因素,二是宏觀經濟因素。關于市場環境影響,通常企業融資籌資主要依靠財政資金注入、銀行貸款融資、債券融資,融資模式比較單一,渠道狹窄,融資效率相對低下,無法全面滿足實際資金需求。而且融資成本高,融資風險大,對財務造成了不小的壓力。而宏觀經濟影響,在于全部企業的發展都與國家的宏觀經濟環境有著直接的關系,故而會受市場經濟制度、經濟發展水平、國際貿易收支狀況、財政收支情況、收入情況,以及金融產業、財稅政策、通貨膨脹、金融市場秩序等多方面影響,當上述任一環節出現問題,都將很大程度上增加企業經營成本,加大財務風險。

      (二)內部形成因素

      主要有兩類:一是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執行力不夠,財務人員隊伍相對薄弱,財務管理理念不夠科學,風險控制意識不強,這些問題都在不同程度上引發了相關財務風險,制約了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與持續發展。二是崗位認知不明確。通常,財務信息是由各部門先完成報表制作后,再匯總進行集中核算,而匯總的只是報表一類的數字,并不是實際賬目,故而成本核算容易存在誤差,會計信息的準確性也將因此受到影響,從而干擾最終的決策判斷;另一方面,由于財務人員崗位配置不合理,財務人員難以發揮財務監督與控制職能,各環節既缺乏有效銜接,也沒有合理統籌調配,導致市場預測不準確、物資采購有疏漏、資金支付不到位問題頻現,同時,職權不分、的現象也常有發生,這些都形成資產流失風險。

      三、提升財務風險控制能力的應對措施

      (一)對于財務體系的完善措施

      財務風險預警貫穿企業經營運作的始終,它以財務報表及有關會計信息為基礎,運用金融理論、財務管理理論等現代企業理論,并借助數學建模方法,分析企業潛在的問題。實踐中,資本結構能夠反映企業債務資產和自有資產的占比情況,其中債務資產具有節稅和集中企業控制權的作用,但若占比過高,則會令企業陷入償付危機,使企業信譽受損,籌資成本上升。所以,在制定財務風險管控措施時,應將現金流量指標納入以往的財務指標體系中,保障現金流量充裕,以便從各個角度對企業經營活動進行全面分析和監控,防范財務風險的發生。同時,應建立一套以實際需求為基礎的財務管理系統進行資金集中管理,以適應財務管理的變化,方便決策層進行及時的判斷分析,力爭將財務風險降至最低。此外,還應改變資金管理模式,改善原有的資金使用狀況,加強全面預算管理,保障資金運轉效率和使用效益,從根本上控制好資金的使用,避免資金的時間價值發生損失。要注意,對于往來款項需要準確記錄和核對,應及時進行財務對接,如果對接資金項目的財務人員離職,必須妥善完成賬款移交工作,尤其是應收賬款的細節問題,以防止后期接手人員因對賬款內容不熟悉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二)對于管理機制的完善措施

      實踐證明,完善財務部門和財務工作的監督管理,能夠在第一時間內發現財務運行風險,更好地發揮資金的作用。為此,在制定財務風險管控措施時,要進一步完善內部控制環境,加強內部監督;其次,建立獨立的內審部門,建立健全內部監督機制,以加強對財務工作的管理和監督,盡量從源頭化解財務危機。同時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結合約束措施以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最大限度開發員工的工作潛力,使員工都肩負起責任感,促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創造力,進而創造更大的效益。

      四、結束語

      面對當前內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財務風險控制點逐漸擴大至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流動風險、利潤分配風險、資產管理風險等多環節,對此,財務部門必須不斷更新認知,掌握識別、分析、評估和應對風險的新方法,學會基于客觀實際設定風險控制目標,把財務風控工作看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從而全面掌控成本管理,及時規避風險,以適應和推動新的經濟形勢,切實提高發展水平和綜合競爭力。

      參考文獻:

      財務風險的形成范文第2篇

      關鍵詞 醫院;財務風險;原因;對策

      醫院財務風險是指醫院在各項財務活動過程中,由于內外環境各種難以預料或無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財務系統運行偏離預期目標而形成經濟損失的可能性。醫院的財務活動一般分為籌資活動、投資活動、資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個方面。相應地醫院財務風險就分為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回收風險和收益分配的風險。財務風險逐步滲透到醫院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之中,直接關系到醫院的生存和發展。

      一、醫院財務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

      1.外部環境

      主要包括經濟、政策、社會、自然條件等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①隨著我國加入WTO,醫療市場逐步放開,民營、外資和合資醫療機構陸續興辦,現實或潛在的競爭策略變化,給醫院的經營管理帶來一定的風險。②國家醫療衛生改革逐步深入,衛生補償機制進行了重大調整,藥品利潤空間逐步壓縮,醫療定價不合理等境況都對醫院收支結余產生重大影響,加上醫院建設自籌資金比例過高等。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醫療消費需求日益提高,疾病也出現了新的變化,這使得醫院提供的醫療服務是否符合患者需求,存在許多不確定的因素,也給醫院財務帶來一定的風險。

      2.內部環境

      主要存在于醫院資金籌資、投資、運營及分配的各個環節中。①在籌資環節上,主要表現為負債總量過度、負債結構不合理等造成的風險。②在投資環節上,目前不少醫院在進行固定資產購置和更新時,缺乏投資項目的效益分析評價,可行性分析,流于形式,缺乏科學的依據和方法,導致盲目購置,造成資金浪費等形成的風險。③隨著醫保制度的推行,醫保病人費用結算方式就會引起相應財務風險。根據當前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規定,醫保病人在住院期間的費用得由醫院墊付,對營運資金產生重大影響帶來的風險。④在使用資金環節中,為了日常業務活動的需要,醫院要購置藥品、衛生材料、其他材料物資等,這部分業務花費在醫院流動資產中占很大的比例,各類物資購進比例、采購計劃、周轉情況等產生的風險。

      3.其它環境

      ①內部控制和財務報告系統存在嚴重弊端,缺乏內部監督機制。②醫院規模異常擴大,業務迅速擴張,而收入遠未達到預期效果。③醫院質量包括醫療質量、服務質量、經營管理質量影響。④在現實工作中,許多的財務管理人員缺乏風險意識。

      二、建立醫院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

      預警指標是測算醫院財務風險的主要財務依據。對于每一個具體的預警指標,醫院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相應的臨界值,以判斷醫院的財務狀況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潛在的財務風險。

      1.流動比率

      衡量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重要指標,流動資產同流動負債的關系,是流動性的決定因素,最佳值為150%。從財務觀點看,流動資產高于流動負債,表示企業有償債能力。但是,流動比率過高,就可能出現資金呆滯,造成資金的閑置浪費。

      2.速動比率

      速動資產為變現性較高的流動資產,等于流動資產減去藥品、庫存物資、在加工材料加藥品進銷差價。速動比率又稱酸性測驗比率,用以評估醫院立即償還短期負債能力的大小,最佳值為100%。

      3.資產負債率

      企業一定時期負債總額同資產總額的比率。該指標是評價企業負債水平的綜合指標。資產負債率是國際公認的衡量單位負債能力和財務風險程度的重要指標,較保守的經驗判斷一般為不高于50%,國際公認60%較好。

      4.業務自給率

      業務自給率=業務收入總額/業務支出總額×100%。該指標說明醫院自我保障的能力,最佳值為100%。

      5.債務基金比率

      債務基金比率=負債總額/基金總額×100%。該指標說明醫院發展基金和更新改造基金的能力,最佳值為100%。

      另外,還有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全部資產收益率等等,醫院財務部門應制定財務風險預警制度,及時計算各項指標數據,進行對比,找出風險存在的根源,及時防范風險的發生。

      三、防范醫院財務風險的對策

      1.建立與之相適應的醫院財務管理分析系統

      醫院財務管理面對宏觀環境的不斷變化,必須建立一套財務管理分析系統,定期分析研究、判斷。①醫院應對不斷變化的財務管理宏觀環境認真分析,把握其變化趨勢及規律,制定多種應變措施,適時調整財務管理政策,改變財務管理方法,從而提高醫院對財務管理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以此降低和規避因環境變化給醫院帶來的財務風險。②面對不斷變化的財務管理環境,財務管理體系應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完善。醫院應設置合理、高效的財務管理機構,配備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員,健全財務管理規章制度,強化財務管理的各項基礎工作,使醫院財務管理系統高效運行,以防范因財務管理系統不適應環境變化而產生的財務風險。

      2.完善與之相適應的財務管理機制

      ①加強對預算編制、執行、分析、考核等環節的管理,明確預算項目。建立預算標準,規定預算的編制、審定、下達和執行程序,及時分析和控制預算差異,采取改進措施,確保預算的執行,嚴格控制無預算的資金支出,避免盲目投資。②加強成本核算,控制支出,節能降耗,降低服務運營成本。成本控制可通過制定定額成本或標準成本以及成本權重,對材料消耗,水電消耗,公務費消耗等實要現事前控制,對服務質量,單位成本費用等進行量化考核,從而實現成本的全過程控制。③加強業務收入管理。根據衛生部《醫院收支兩條線管理規定》,醫院要在嚴格界定各項業務收入性質基礎上,分別將各項業務收入計入醫療收入和藥品收入科目中。醫療服務和藥品經銷的各項直接費用,要分別列入醫療支出和藥品支出。醫院的管理費用,要按制度的規定合理攤入醫療成本和藥品成本。另外,要認真執行國家《醫療財務制度》及《醫療會計制度》及醫院內部的財經規章制度。

      3.強化醫院的流動資產管理

      醫療應收款、應收住院病人醫藥費、其他應收款則是醫院流動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周轉速度快,說明資產流動性強,短期償債能力也強。為了降低這方面的財務風險,要加強住院病人的預交金管理和催交欠費工作,做好各病區、醫技科室與收費處對住院病人的收費協調工作,建立完善的制約機制,使病人的欠費與科室的經濟效益掛鉤。加強對醫療保險費的管理,把醫療保險費的超支控制在最低范圍內。按照財務制度規定,及時足額提取“壞賬準備”,保持良好的資產流動性。同時,還要建立健全三賬一卡制度,財產物資部門要定期與財務部門進行核對,做到賬賬相符。對于貴重物資設備、藥品實行專人管理,建立物資技術檔案和使用情況報告制度。

      4.加強審計監督

      審計監督是一個控制和防范財務風險的有力工具。醫院可以采用內部、外部審計并用的辦法。外部審計可以監督醫院財務運行情況,減少財務人員營私舞弊的可能性,提高財務報表的透明度,降低財務風險。內部審計可以對醫院各項財務指標關聯對比,找出財務工作中的弊病,通過對成本、利潤、資產、負債等方面的審計,醫院可以加強財務控制,最終防范并降低財務風險。

      參考文獻

      [1] 沈相根.制定正確發展戰略規避醫院財務風險[J].中華當代醫學.2004.02.

      [2] 劉碩等.加強醫院財務風險管理的體會與思考[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7第22期.

      [3] 徐瑞等.淺談財務危機的規避與財務預警系統的構建[J].河南預防醫學.2007.03.

      財務風險的形成范文第3篇

      關鍵詞:財務風險; 原因;控制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風險及其影響是不現實的。財務風險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就是支付風險,這種風險是由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不確定性與債務的到期日之間的矛盾引起的。許多企業正是沒有處理好二者的關系,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甚至最終破產。

      一、財務風險的產生原因

      我國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原因很多,既有企業外部的原因,也有企業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財務風險形成的具體原因也不盡相同。總體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規模擴張

      無論是企業、行業或地區都有一個資源合理配置的問題,一個企業在做出規模擴張的決策時,首先要考慮生產規模是否適度,同時還要考慮是否構建了與企業規模擴張相配套的有效的內部管理制度。否則,如果一個企業無限度擴大生產規模、盲目擴張,終將會導致企業失敗。

      (二)投資失誤

      巨人集團曾一度涉足電腦業、保健業和房地產業等,德隆也在短短的幾年內進入到幾十個行業,他們將精力和資金投入到自己不熟悉的領域,而在新進入的領域中短時間內未能形成核心競爭力,使得有限的資金被套死。企業經營的多元化可以提高企業的市場適應能力和市場彈性,使企業形成協同效應,降低費用。但是,過度的多元化經營,一方面易造成企業難以協調和控制,導致企業效率降低;另一方面會分散企業的資源和精力,削弱主營業務能力和競爭優勢,加大經營風險。因此,企業多元化經營必須建立在專業化經營基礎上,即“相關多元化”。

      (三)內部控制不力

      公司內部治理結構的完善,有利于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實施。股東大會、董事會、經理層和監事會各司其職,協調運轉,相互制衡,保證了內部控制制度的貫徹執行。同時,公司內部治理結構是內部控制的組織保障,它具有權力配置、激勵約束和協調功能,從而影響內部控制的效率。

      (四)資本結構不合理。根據資產負債表可以把財務狀況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是流動資產的購置大部分由流動負債籌集,小部分由長期負債籌集;固定資產由長期自有資金和大部分長期負債籌集。也就是流動負債全部用來籌集流動資產,自有資本全部用來籌措固定資產,這是正常的資本結構類型。第二類是資產負債表中累計結余是紅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資本被虧損吃掉,從而總資本中自有資本比重下降,說明出現財務危機。第三類是虧損侵蝕了全部自有資本,而且也吃掉了負債的一部分,這種情況屬于資不抵債,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這種情況的出現。

      (五)財務決策缺乏科學性導致決策失誤。財務決策失誤是產生財務風險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財務決策失誤的前提是實現財務決策的科學化。目前,我國企業的財務決策普遍存在著經驗決策及主觀決策現象,由此而導致的決策失誤經常發生,從而產生財務風險。

      針對上述產生財務風險的原因,企業應根據自身的風險情況,加強財務預算,并制定適合本企業的風險管理策略。從而回避企業的財務風險。

      二、控制財務風險的具體措施

      (一)樹立風險管理理念,加強風險文化建設

      現代企業的發展一方面要依靠外部環境,另一方面則要靠企業自身的努力。為此,企業應注重建立具有風險意識的企業文化,從董事長各級職能部門及每個員工都要樹立風險意識、憂患意識,將風險管理融入到企業文化建設的全過程,營造風險管理文化氛圍,采取多種途徑和形式,加強對風險管理理念、知識、流程、管控核心內容的培訓,培養風險管理人才,培育風險管理文化。

      (二)完善公司內部治理結構

      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股東大會、董事會、經理層和監事會依法履行職責,形成高效運轉、相互制衡的監督約束機制。

      (三) 健全風險管理組織體系

      健全的風險管理組織體系,主要包括規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風險管理職能部門、內部審計部門和法律事務部門以及其他有關職能部門、業務單位的組織領導機構及其職責。

      (四)利用信息系統來幫助企業識別和規避風險

      對財務指標的綜合分析、財務風險識別方法的應用,都需要靠技術手段來實施。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由此導致的企業經營的微觀環境的變化,信息系統必將發揮重要作用。企業可以借助信息系統提供的有關經營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判斷是否存在財務風險。當出現可能危害企業財務狀況的關鍵因素時,能預先發出風險警告,提前采取預防性措施,避免潛在的風險演變成現實的損失。

      (五)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內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應以全面風險管理為中心,從企業戰略制定一直貫穿到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用于識別那些可能影響企業的潛在事項、管理風險,將其控制在企業風險容量之內,為企業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

      (六)建立財務分析指標體系和財務預警系統

      財務風險是現代企業面對市場競爭的必然產物,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建立財務分析指標體系、建立和完善財務預警系統尤其重要。

      企業現金流量預算的編制,是財務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環,準確的現金流量預算,可以為企業提供預警信號,使經營管理者能夠及早采取措施。企業通過編制財務預算,加強對現金收支的控制,可以增強優化現金流量的意識,增強企業防范與化解風險的意識,強化財務監督,從而確保經營有序地進行,確保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彭韶兵:財務風險機理與控制分析,立信會計出版社,2001

      財務風險的形成范文第4篇

      【關鍵詞】 企業 財務風險 控制 負債比例

      一、財務風險

      企業總是在不同風險環境下生存和發展的,經營企業就離不開風險。企業總體風險是由于企業存在固定成本引起的。固定成本又可以分為經營性固定成本和籌資性固定成本兩大類,因此,可以把企業經營面臨的各種風險,劃分為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經營風險是由于經營上的原因導致的風險,也可以理解為企業未來息稅前利潤的不確定性。經營風險因具體行業、具體企業以及具體時期而異。市場需求、銷售價格、成本水平、對價格的調整能力、固定成本等都是影響企業經營風險大小的主要因素。狹義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因為借入資金而增加的喪失償債能力的可能和企業利潤的可變性;廣義財務風險是指企業的財務系統中客觀存在的由于各種難以或無法預料和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業實現的財務收益和預期財務收益發生背離,因而蒙受損失的機會或可能。

      二、企業財務風險的形成的原因

      1、企業的資產結構中債務比例過高。企業的資產結構中債務比例過高導致企業無法償還到期債務,從而使企業陷入財務困境之中。

      2、企業的資產流動性弱。企業在債務融資后必須保證有足夠的現金以償還到期的債務和利息,如果企業的資金流動狀況較差變現能力不強而無法保證足夠的現金,這些都會導致使企業財務風險由潛在的變成現實的,從而使企業陷入財務危機,最終導致企業經營的失敗。這是從企業經營的動態角度來認識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的。

      3、企業的財務決策失誤導致企業經營管理不善。由于企業財務決策缺乏科學性,投資決策失誤導致企業投資收益率低于企業的籌資成本,使得企業的財務狀況惡化威脅到企業到期債務的償還,增大了企業靜態財務風險產生的可能性,最終導致財務風險的產生。通常財務決策失誤導致企業經營不善是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重要原因。

      4、企業外部環境的復雜多變導致各種不同財務風險的產生。企業財務管理面臨的環境包括國家宏觀經濟、法律以及社會文化環境等因素。這些因素存在于企業之外是企業所無法控制的,對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產生重大影響。由于這些因素的復雜性和多變性,增大了企業風險產生的可能性。

      5、企業息稅前利潤率對財務風險的影響。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息稅前利潤率越高,財務杠桿系數越小;反之,財務杠桿系數越大。因而,稅前利潤率對財務杠桿系數的影響是呈相反方向變化。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息稅前利潤率對資本收益率的影響卻是呈相同方向的。

      三、有效控制企業財務風險的方法對策

      1、企業應該構建財務預警模型。企業應依托現代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數據庫技術以及管理學、財務學、統計學和各種優化技術,盡快構建起科學有效的現代企業財務預警系統。構建現代企業財務預警系統注意以下問題:建立適合本企業的財務預警模型,并使其具有動態發展性特點、行業特點、企業規模等許多因素均會影響財務預警模型的預測精度。應積極借鑒美國、日本等國業已成功開發并應用的預警模型,來建立和完善適合我國企業的財務預警模型。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和完善是財務預警系統有效運行的基礎和前提,財務預警系統的有效運行依賴于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和完善。財務預警系統是為企業管理信息系統服務的,離開了管理信息系統,財務預警系統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因此,企業必須建立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統。

      2、企業應該建立合理的資本結構,創造良好的籌資環境。財務風險本質是由于負債比例過高導致的,因此企業不但應該設計合理的資金結構,保持適當的負債、降低資金成本,而且還要控制負債的規模,保證謹慎的負債比率,避免到期武力償債或資不抵債,從而來有效防范財務風險。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為自己創造了良好的融資環境,吸引各方投資。

      3、企業應該進行多角經營,分散投資風險。即將企業籌集來的資金投放于多個項目,這樣就能使各個盈利和虧損程度不同的投資項目互相彌補,減少風險。這種分散風險的思想體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但是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這種防范方法還需要企業領導者的謹慎行事。

      4、企業應該制定合理的風險政策、保持良好的財務狀況。由于企業某項投資活動,如:擴大再生產、固定資產更新改造等項目周期長、成本高,使企業實現的經營成果雖然比較好,但是資金卻緊張,從而影響企業的財務狀況。這種情況的惡化最終會導致財務危機。因此,企業經營管理者應該實時監控企業財務狀況,及時制定合理的風險防范政策,及時收回各種款項,同時制定合理的資金使用計劃,保證企業正常運轉對資金的需要。

      財務風險的形成范文第5篇

      關鍵詞:財務風險;Probit模型;財務風險控制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1-0-02

      一、財務風險成因分析

      企業財務泛指企業的財務活動和財務關系,具體地指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企業資金的籌集、投入、耗費、收回與分配等活動及其體現的經濟關系。由于存在各種不確定性因素,因此,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企業財務都可能存在著財務風險,即財務風險貫穿于企業財務活動的全過程。而且一方面企業財務風險的存在,必然會給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帶來不確定性;另一方面,企業財務風險的加劇,也必然會使企業的財務狀況逐步惡化,并最終導致企業財務危機的。

      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經濟環境下,由于日趨加劇的企業財務風險時刻威脅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因此,只有認真研究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找出影響財務風險的因素,才能更好地識別財務風險,并有效地預防和控制企業財務風險。一般而言,企業財務風險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企業財務活動本身及財務關系和環境的復雜性。其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

      企業財務活動的外部環境是指對企業財務活動產生影響作用的企業外部條件。它涉及的范圍很廣,包括經濟環境、法律環境、市場環境、社會文化環境、資源環境等因素。財務活動外部環境是企業難以改變的財務決策外部約束條件,企業適應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的能力完全可以通過資本保值增值率、資本積累率等發展能力變量體現出來。所以財務活動外部環境的優劣顯然是引起企業財務風險形成的重要原因。

      2.籌資決策失誤

      籌資決策決定企業的資本結構,籌資決策的失誤會引發籌資風險,主要表現在籌資規模不當、資金來源結構不當、籌資方式及時間選擇不當、債務期限結構安排不當等幾個方面。因此籌資決策的失誤是企業財務風險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3.資產的流動性差

      資產的流動性是指資產變為現金并保持其購買力的能力。周知財務風險與資產的流動息相關。資金匾乏、存貨積壓、“三角債”嚴重等問題是資產流動性不強的表現,也是引發企業資產流動性風險的主要原因。具體而言,導致資產流動性風險的因素主要是企業的資產質量和營運能力。在進行定量分析時,資產質量的優劣可通過現金流量變量來反映,而企業營運能力的高低可用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等營運能力變量來反映。所以較差的資產流動性也是企業財務風險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4.盈利能力缺乏

      盈利能力是企業獲取利潤的能力,是企業長期、穩定的現金來源,也是企業償債和信用的保障。在進行定量分析時,企業的盈利能力可用資產報酬率、總資產凈利潤率、股東權益凈利率等盈利能力變量來反映。從長遠的觀點來看,一個企業要想抵御財務風險、遠離財務危機,必須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因此缺乏較好的盈利能力無疑是企業財務風險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5.公司結構治理因素的影響

      公司結構治理是規范不同權利主體彼此之間責、權、利關系的制度安排,是解決公司內部的監督、激勵和風險分配等問題的主要步驟。公司結構治理的核心是以財權配置為中心,合理安排好權利分布和激勵約束,這顯然與財務風險密切相關。由于當高管權力的過于高度集中且缺乏制約時,則股東大會的權力會喪失,多元化投資主體的利益不能在董事會內部得到有效實現。另外高管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也往往會損害公司利益而引發企業財務風險。故公司結構治理因素的影響無疑是企業財務風險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綜上所述,企業的財務風險往往不是由某一方面的原因引起的,而是由多個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因此本文試圖通過建立一個多元回歸模型,通過二元響應模型的計量分析來研究引起企業財務風險形成的原因。

      二、基于Probit模型的實證分析

      (一)Probit模型

      Probit模型是一類二元響應模型,其原始線性概率模型為:。由于線性概率模型的缺點是模型的預測值可能不在0和1之間,于是將概率函數設為標準正態分布的累積分布函數:。

      (二)ST與非ST樣本公司的選擇

      本文選擇在2010年被ST的29家ST樣本公司及其與之配對的29家非ST樣本公司為樣本。他們是綜合類的ST公司:ST深泰(000034)及非ST配對公司:旭飛投資(000526);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的ST公司:*ST鋼釩(000629)及非ST配對公司:太鋼不銹(000825);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的ST公司:*ST玉源(000408)及非ST配對公司:ST東源;化學藥品制劑制造業的ST公司:ST國農(000004)及非ST配對公司:ST方源(600656);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的ST公司:ST三農(000732)、*ST河化(000953)、*ST金化(600722)、*ST錦化(000818)、*ST新材(600299)及非ST配對公司:澄星股份(600078)、渝三峽A(000565)、威遠生化(600803)、青島堿業(600229)、湖北宜化(000422);基本化學原料制造業的ST公司:*ST祥龍(600769)及非ST配對公司:青海明膠(000606);電力、蒸汽、熱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的ST公司:*ST東熱(000958)、*ST豫能(001896)、*ST岷電(600131)及非ST配對公司:西昌電力(600505)、贛能股份(000899)、通寶能源(600780);服裝及其他纖維制品制造業的ST公司:*ST中服(000902)及非ST配對公司:時代萬恒(600241);普通機械制造業的ST公司:*ST天一(000908)及非ST配對公司:江南紅箭(000519);專用設備制造業的ST公司:*ST北人(600860)及非ST配對公司:京山輕機(000821);電器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的ST公司:*ST阿繼(000922) 及非ST配對公司:中發科技(600520);通信設備制造業的ST公司:*ST烽火(000561)、*ST百科(600077)及非ST配對公司:中電廣通(600764)、ST華光(600076);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的ST公司:*ST金杯(600609)及非ST配對公司:迪馬股份(600565);房地產開發與經營業的ST公司:科苑集團(000979)、ST鳳凰(600716)及非ST配對公司:中潤投資(000506)、華麗家族(600503);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的ST公司:*ST精倫(600355)及非ST配對公司:北礦磁材(600980);醫藥制造業的ST公司:*ST金花(600080)及非ST配對公司:太龍藥業(600222);石油加工及煉焦業的ST公司:*ST山焦(600740)及非ST配對公司:安泰集團(600408);日用百貨零售業的ST公司:*ST筑信(600515)及非ST配對公司:民生投資(000416);計算機應用服務業的ST公司:*ST新太(600728)及非ST配對公司:信雅達(600571);商業經紀與業的ST公司:雅礱(600773)及非ST配對公司:上海物貿(600822);其他通信服務業的ST公司:ST匯源(000586)及非ST配對公司:ST百科(600077)。

      (三)分析企業財務風險成因的變量設置與選擇

      1.傳統財務類變量

      短期償債能力變量:速動比率(X11);

      長期償債能力變量: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權益 / 負債合計(X12);

      盈利能力變量:營業利潤 / 營業總收入(X13);

      現金流量能力變量: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 經營活動凈收益(X14);

      營運能力變量:流動資產周轉率(X15)、總資產周轉率(X16);

      發展能力變量:資產總計相對年初增長率(X17)。

      2.新增財務類變量增設

      高管持股比率 = 高管持股數 / 平均流通在外股數(X21);

      對外擔保比率 = 對外擔保總額 / 負債總額(X22)。

      (四)研究企業財務風險成因的實證分析

      下面,以本文中所選的29家ST樣本公司及其配對的29家非ST公司為樣本,以傳統財務類變量和新增財務類變量為變量來研究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并利用Probit模型來進行計量分析。

      本文將對2010年(即t年)新增的ST公司進行研究,為此,假設一個二元響應變量y,若將變量值設定為1,表示在2009年度新增的ST上市公司;而若將變量值設定為0,表示在2009年度未被變為ST的上市公司。

      為提高財務風險成因研究的客觀性,由許多實證研究發現,在用財務類變量構建財務風險研究模型時,若導入非傳統類財務變量,通常可取得更好的效果。因為,在研究上市公司財務風險成因時,如果僅用傳統財務變量來分析,可能會產生偏差與誤解,進而得出錯誤的實證結論。因此,為了修正這種偏差,除保留原來的傳統財務變量 之外,還需在模型中加入了一些新增財務變量。建立如下模型:

      應用Probit模型分別對2009年,2008年,2007年的數據進行計量分析,其計算結果由Eviews軟件給出,從中可得如下兩個表格:

      表1

      其中第一行為各財務指標,第一列為各年份,中間部分為Eviews輸出結果中的P值。

      表2

      其中第一行為各財務指標,第一列為各年份,中間部分為Eviews輸出結果中的回歸系數。

      對上述兩表格中的數據進行分析可以得到各年財務類指標對財務風險的不同影響,具體分析如下:

      1.針對2009年度的數據結果分析有:盈利能力變量X13、現金流量能力變量X14、發展能力變量X17等三個變量的t統計量在 的置信水平下都不顯著,說明這三個變量對財務風險影響不顯著。長期償債能力變量X12和高管持股比率X21的t統計量都在 的置信水平下顯著,說明在t-1年(即2009年)公司的長期償債能力指標和公司結構治理指標對財務風險的影響顯著。

      然而,雖短期償債能力變量X11、流動資產周轉X15、總資產周轉率X16和對外擔保比率X22等幾個變量的回歸系數為負,但這些變量t統計量并不具有統計上的顯著性。說明在t-1年(即2009年),這些指標對財務風險的影響并不明顯。

      2.針對2009年度的數據結果分析有:盈利能力變量X13、總資產周轉率X16、高管持股比率X21和對外擔保比率X22等幾項變量t統計量在 的置信水平下都不顯著,說明這幾個指標對公司財務風險的影響不顯著。短期償債能力變量X11、長期償債能力變量X12等兩項變量的回歸系數均為負,并且其t統計量都在 的置信水平下顯著。說明在 t-2年(即2008年)公司的長、短期償債能力指標對財務風險的影響十分顯著。

      現金流量能力變量X14、流動資產周轉率X15和發展能力變量X17等三個變量的回歸系數為負,但這些變量t統計量并不具有統計上的顯著性。說明在t-2年(即2008年),這些指標對公司財務風險的影響也并不明顯。

      3.針對2009年度的數據結果分析有:短期償債能力變量X11、盈利能力變量X13、現金流量能力變量X14和總資產周轉率X16等幾項變量t統計量在 的置信水平下都不顯著,說明這幾個指標對公司財務風險的影響不顯著。雖然流動資產周轉率X15和高管持股比率X21等兩個變量的回歸系數均為負,但這些變量的t統計量在 置信水平下都不顯著。只有長期償債能力變量X12、發展能力變量X17和對外擔保比率X22等三個變量符合本文所提出的假設,且其t統計量在 的置信水平下具有顯著性。說明在t-3年(即2007年),長期償債能力、發展能力指標和對外擔保問題對公司財務風險的影響十分顯著;而流動資產周轉率和公司治理指標對公司財務風險的影響并不明顯。

      三、結論

      通過本文的二元響應Probit模型的計量分析,我們可以得到如下的結論:

      1.在不同的年份,企業財務風險與各項變量的相關性存在差異。在不同的年份,短、長期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能力、流動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資產總計相對年初增長率對財務風險的影響程度和顯著性各不相同。值得注意的是在t-1, t-2和t-3三個年度中,企業財務風險均與長期償債能力指標和股東權益負債比負相關,且統計檢驗顯著;在三個模型中,股東權益負債比與財務風險的關系均得到了驗證。

      負債(特別是長期負債)在我國對于企業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債務的負擔會導致企業更為頻繁的舉債和還債,從而加大籌資困難和財務風險,最終陷入一個惡性循環。所以企業在防范財務風險時,應當對企業負債籌資包括籌資規模、債務期限結構和資本結構給予足夠的重視。

      2.在不同年份,企業財務風險與新增財務類變量相關性不同。說明在考慮到公司治理和對外擔保問題之后,對于企業財務風險成因的解釋力更強。高管持股和對外擔保變量在不同年份對企業財務風險的解釋性和統計顯著性不盡相同。這兩項變量盡管未能在同一年度同時解釋企業財務風險成因,但在不同的年度,其中至少有一項與企業財務風險具有顯著的相關性。

      參考文獻:

      [1]D.B.Deakin. A Discriminant Analysis of Predictors of Business Failure.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72(Spring):167-169.

      [2]Ohlson J.A.Financial Ratios and the Probabilistic Prediction of Bankruptcy.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80(18):109-131.

      [3]W.H.Lough. Corporate Finanee. NewYork: JohnWiley&SonsIne, 1954.

      [4]陳仲秋.企業財務風險及防范[J].統計與決策, 2005(04):140-144.

      [5]楊雄勝.高級財務管理[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2004.

      [6]張友棠.財務預警系統管理研究[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4.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忘忧草18 |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你懂的| 国产亚洲人成网站观看|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2018| 亚洲性色高清完整版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观看| 亚洲AV无码1区2区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 亚洲国产一区国产亚洲|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导航|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亚洲综合成人网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动漫| 国产亚洲精品岁国产微拍精品| 亚洲人成网77777亚洲色| 亚洲乱码国产一区三区| 亚洲AV无码国产在丝袜线观看| 精品国产综合成人亚洲区|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站| 亚洲不卡av不卡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一品|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2| 亚洲网站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成在人线AV无码| 亚洲第一男人天堂| 亚洲欧美在线x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网址天堂 | 亚洲免费网站观看视频| 亚洲av无码偷拍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牲色|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综合另类小说色区| 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色7799|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下载| 亚洲色偷偷狠狠综合网|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99久久精品国产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