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邏輯思維提高方法

      邏輯思維提高方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邏輯思維提高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邏輯思維提高方法

      邏輯思維提高方法范文第1篇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邏輯思維能力 培養 訓練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1-0134-01

      小學數學的教學大綱中明確提出了培養學生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但因小學階段的學生還處在邏輯思維發展的起步階段,因而需要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注重培養與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而為小學生未來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一 常用的邏輯思維方法

      1.推理法與歸納法

      推理與歸納是培養、訓練學生邏輯思維的最基本方法,許多學科知識一般規律的得出都需要運用推理法與歸納法來實現。尤其是數學學科的知識,其包含許多法則、性質、運算定律等,這些內容和結論一般都是采用推理的方法來生成,利用歸納法來總結和概括出一般規律。

      2.分類法與比較法

      一般情況下,學科知識的加工與整理都需要運用分類法來輔助,同時還需要運用比較法來研究同類或不同類對象的相同點、不同點,以此推理和得出新的結論。分類法與比較法是人們展開想象、思維的基礎,其融合并貫穿在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和訓練的整個過程。

      3.綜合法與分析法

      綜合法與分析法是幫助人們認識和了解被研究對象本質的思維方法,其中綜合法是指將研究對象的所有關聯內容都聯系起來進行整體的系統研究;而分析法則與綜合法不同,是指對研究對象進行適當分解,有針對性地研究各個組成部分。綜合法與分析法一個從整體出發,一個從細致出發,兩種方法以互補的方式促進著人們邏輯思維能力的養成。

      4.概括法與抽象法

      概括法是指對同類事物的同一本質屬性進行概括,以獲得統一適用的規律,而抽象法是指將客觀事物中的本質與共性提出來并轉化為簡單具體的模型。概括法與抽象法是邏輯思維方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和訓練離不開對概括法與抽象法的掌握。

      二 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與訓練

      1.精心設計數學課堂,激發學生的邏輯思維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學習動機,因而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首先要激發學生的邏輯思維興趣。這就要求教師精心設計數學課堂的教學,積極采用合適、有趣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讓小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慢慢進入到邏輯思維的培養當中,并從中感受到數學課堂的探究樂趣和成功喜悅。

      2.重視問題的引出,正確指導學生形成邏輯思維

      問題的提出能引發學生發散思維來解決問題,進而促進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和掌握思維及能力。從本質上說,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是復雜的思維活動,教師需要借助問題教學來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進而正確指導學生形成數學邏輯思維。因而,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問題的引出,借助問題來展開教學,積極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指導學生在分析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分析法、比較法、歸納法等邏輯思維的常用方法,讓學生了解所學數學知識的前因后果,以促進學生形成數學邏輯思維。

      3.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

      一道數學題的解決方法可能有許多種,學生會根據自身的思維特點與知識的掌握水平來尋找解題的方法,教師需要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發散思維,在正確思路的引導下積極尋求解題的多樣化。如此,學生數學邏輯思維的發展就是在思考問題、尋求多樣化解題方法的過程中不斷提高。所以教師不能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局限于對一種解題方法的講解以及固定學生的數學思維形式,而是針對學生的特點,在嚴密邏輯性的前提下鼓勵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想象、思考,鼓勵學生尋找多樣化的解題方法,以促進學生邏輯思維及能力的不斷發展。

      4.提高練習題的難度,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學生在學習和掌握了數學知識之后,還需要通過做練習題來加以鞏固,當然要想通過數學練習題的訓練來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思維能力,就需要加大數學練習題的難度。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訓練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可以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來設計一些難度適當的數學練習題,在一定基礎上提高練習題的難度,鼓勵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和思考來完成作業,從而在不斷解題的過程中訓練和提高自身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同時,學生通過攻克這些難度適當的數學練習題,不僅訓練了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三 結束語

      在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中培養與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都非常重要,這直接關系到學生今后學習中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實際應用能力,影響著學生未來的全面發展。因而,小學數學教師更需要從小抓起,充分認識培養與訓練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大意義,積極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與手段來培養與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邏輯思維提高方法范文第2篇

      關鍵詞:學前兒童;邏輯思維;能力;培養

      學前兒童一般是指3-6歲的兒童,在學前教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越來越重視對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這可以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可以使其邏輯思維更加縝密。社會上對學前兒童是否應該接受邏輯思維能力培養有著不同的看法,實際上學前兒童本身具有一定邏輯思維能力,但是只是初級的,為了對兒童的這種能力進行開發,教育工作者必須改進教學方法,要對學前兒童進行邏輯上的引導,使其多思考多動腦。

      1 培養學前兒童邏輯思維能力的意義

      邏輯思維是指思考問題的出發點是建立在理由充足的基礎上,學前兒童的認知還處于初級階段,有的兒童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強,在對兒童的大腦進行開發時,可以使其思維能力更加強大。學前兒童在掌握邏輯運算能力后,對抽象概念有了一定認識,在進行邏輯運算的過程中,可以實現思想上的跳躍。學前兒童正處于感知能力、認知能力的發展階段,是邏輯思維形成的關鍵時期,所以,學前教師一定提高教學水平,要培養學生邏輯思考的能力,這對孩子今后的發展有著重大影響,對孩子今后的數字成績也會有一定影響。學前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其語言表達會受到思維的影響,通過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可以使其語言表達更加流暢。當前社會,對學前兒童智力的開發比較重視,所以,幼兒園一定經常對教師進行培訓,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使教師掌握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教學方法。學前兒童的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加強兒童的思維與思考能力。在學前教育階段,對兒童進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可以為兒童進入小學做好準備工作,很多孩子在小學數學中,表現出了突出的能力,可以找到數字之間的規律。在學前階段對兒童進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可以使兒童具有縝密的思維能力,可以促進兒童心智的全面發展。

      2 學前兒童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方法

      學前兒童由于年齡的原因,在思維以及心理方面還不夠成熟,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時,要保證其動作與思維的協調性,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下面筆者結合自身經驗,介紹幾種學前兒童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方法:

      2.1 由淺入深操作法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實踐操作的機會,學生對看到或聽到的知識可能會忘記,但是在做題的過程中,會加深記憶與理解。所以,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時,可以通過多練習的方式實現,教師通過實物練習,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在教學的過程匯總,要注意知識由淺入深,一開始不能涉及過難的內容,這會打擊兒童學習的積極性。在培養學前兒童邏輯思維能力時,要助于對知識的概況,可以使兒童接觸數字,尋找數字之間的關系以及規律。教師還要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兒童通過擺弄實物,可以避免出現思想開小差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

      2.2 游戲激發興趣法

      學前兒童邏輯思維的培養依托于具體的事物。學前兒童的思維是在生活中、在與身處的人群的相互交流作用中發展起來的。在早期的邏輯思維培養中,為學前兒童提供和創設數學學習的環境和材料就顯得尤為重要。杜威在其教育生活論中提出,最好的學習就是從生活中學習。學前兒童數學教育應該利用學前兒童現實的生活背景作為其學習的主要內容,應把教育與學前兒童眼前的生活結合起來。學前兒童對外部世界的探索都是從自己生活的環境為出發點的,對知識的探索與學習需要自然的引入,學前兒童生活環境為背景,將生活情景作為活動情景更能讓學前兒童有親近感,更易吸引學前兒童的興趣。例如在幼兒園環創方面:利用幼兒園一切可利用的空間資源融入數學元素,墻面的環創把數字與圖形等融入進去。班級的區域角落就可以布置成超市、服裝店、廚房、動物園等等生活情景。充分利用這些生活場景,老師在設計教學活動就具有更廣泛的空間和多樣的活動內容,在模擬生活場景中以游戲的活動方式引導學前兒童探索發現邏輯關系,逐步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2.3 家庭參與互動法

      幼兒園對學前兒童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和培養能做到系統而有計劃的進行,卻也不能忽視家庭的作用,畢竟學前兒童在家庭呆的時間也有大半。前面我們提到堅持生活情景中培養學前兒童邏輯思維能力的策略,但真正的生活情景更多的是在學前兒童的家庭中。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很有必要遷移到生活中去,所以家園聯系更顯必要,在家庭生活中開發和訓練學前兒童邏輯思維的將更具實效。建議幼兒園定期向家長出示一份階段性學習培養計劃和目標,讓家長隨時掌握孩子學習的內容,了解學前兒童當前階段思維發展特點,以便在實際生活中有目標地進行引導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在生活情景中進行邏輯思維的訓練才能讓學前兒童的學習更自然更具實際意義。

      2.4 重視個體差異性的原則

      學前兒童在數學學習中表現出的差異性比其他領域更為明顯。首先,這是由數學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的。其次,家庭教育因素也影響著學前兒童經驗積累的差異性。第三,在數學領域,學前兒童個人天賦的差異。諸多原因導致:學前兒童即使在同一年齡段也可能存在較大的差異。在設計邏輯思維訓練教學活動時,老師必須根據學前兒童發展水平,從材料準備到操作要求都能有不同層次和不同難度的選擇,真正做到讓學前兒童自主選擇,自由操作。

      結束語

      對學前兒童進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可以提高兒童的綜合素質,可以為兒童進入小學打好基礎,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找規律的游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首先培養兒童的興趣,使其對邏輯思維知識更感興趣。學前兒童的邏輯思維能力有著一定差距,在培養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實際,要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要實現學前兒童教育的綜合性。在學前教育階段對兒童進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可以使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更強,還可以使兒童的動作與思維更加協調,促進兒童心智體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趙麗敏.關于學前兒童民族舞蹈教育的價值探尋及規范路徑[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4).

      邏輯思維提高方法范文第3篇

      〔中圖分類號〕 G718.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3)19—0052—01

      人們在認識過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斷、推理等邏輯思維形式反映客觀現實,只有經過邏輯思維,人們才能達到對事物本質的把握,進而認識客觀世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運用邏輯思維,在使學生掌握課堂知識的同時也使學生受到良好的思維訓練,使課堂教學更加精彩。要上好一堂課,教師必須要有扎實的業務知識和良好的授課技能。在課堂教學中,邏輯思維通過歸納和演繹,分析和綜合,從具體到抽象、從抽象到具體等方式對教學內容進行闡述及講解,目的是讓學生明確概念,準確判斷以及嚴密論證。因此,邏輯思維貫穿教學過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應用邏輯思維的方法,啟發學生思考,從而引導學生學會運用邏輯思維去分析和解決問題。

      一、邏輯思維的基本內涵

      一般來說,思維可分為邏輯思維和非邏輯思維這兩大部分,邏輯思維的最初理論是由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年)首先創立的。該理論主要是對思維的形式和規律進行研究,其學科性質類似于語法學。邏輯思維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高級心理活動,它是人類大腦反映客觀事物的一般特性以及客觀事物間相互關系的一種過程,它以感知為基礎,同時又超越感知的界限,是一系列復雜的心理操作,是一個動態的關聯系統。邏輯思維的基本形式主要包括概念、判斷和推理之間的結構和聯系。形式邏輯的主要內容包括關于正確思維的三個基本規律和演繹推理的基本形式,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以及思維形式——概念、判斷與推理。

      二、邏輯思維的主要形式及其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概念、判斷、推理是邏輯思維的主要形式,教學是一門語言藝術,良好的語言駕馭與嚴密的邏輯思維密不可分。課堂教學內容紛繁復雜,只有充分運用邏輯思維方法才能做到概念明確,判斷準確,推理嚴密等。在課堂教學中能否達到以上要求,成為能否充分發揮邏輯思維作用的關鍵。

      1.概念明確——上好課的基礎。概念是反映對象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人類在認識過程中,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把所感知事物的共同本質特點抽象出來,加以概括,就成為概念。課堂教學是用一定系列范疇內的概念構筑而成的。要明確概念,首先要對概念的基本要素進行分析,初步掌握概念內涵,然后通過對概念基本要素的綜合以及相似概念間的分類與比較,充分理解概念的外延。

      2.判斷準確——準確表達思想的重要條件。不論在日常生活還是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都離不開判斷,離不開抉擇。培養和熏陶學生的判斷能力不僅有益于他們獲得課堂知識,更符合綜合素質培養的要求。課堂教學中,判斷不僅僅是簡單的對與錯,更應是對事物發生發展的過程進行判斷,通過歸納、演繹讓準確的判斷隨嚴密的推理同時進行。

      邏輯思維提高方法范文第4篇

      關鍵詞: 地理教學 培養策略 地理邏輯思維能力

      地理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主地學習地理,提高地理應用能力,這是學好地理的關鍵。

      一、什么是地理邏輯思維能力

      地理邏輯思維能力是指準確而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地理思維方法的能力,是對地理事物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的能力,地理概念、地理判斷和地理推理等材料的闡述,需要運用地理邏輯思維,是學好地理學科所必需的能力。

      二、加強高中地理教學邏輯思維的必要性

      1.高考考試要求。

      從高考來看,地理學科除考查一定的基礎知識外,著重考查學生的各種能力,高考測試能力要求有四大方面: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四個方面。地理高考考試要求學生具備地理邏輯思維能力,而且邏輯思維方法是提高學生地理綜合能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考核要求“認證和探討地理問題”方面,明確要求學生“能夠發現或提出科學的、具有創新意識的地理問題;能夠提出必要的論據來認證和解決地理問題;能夠用科學的語言、正確的邏輯關系,表達出論證和解決地理問題的過程與結果;能夠運用正確的地理觀念,探討、評價現實中的地理問題”。因此,掌握正確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對高三學生的一項必備的能力要求。

      2.學生答題實際,缺乏邏輯思維性。

      近幾年,地理高考試題的命題加大了學科思維量,越來越側重考查學生地理學科思維、地理學科能力。學科思維能力是影響學生解決地理問題的關鍵因素。從高考文綜卷第37題的閱卷情況來看,如2012年文綜卷,從學生的考試成績分析,學生得分率不高,學生在答題過程中出現的失分主要是:一是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缺乏答題角度或者是純粹羅列知識點,邏輯性差;二是學生的空間方向不清,地理事物的空間方位顛倒,沒有清晰的地理區位空間。一些學生字跡潦草、易寫錯別字,如“丘陵”寫成“丘林”,“熱島效應”寫成“熱導效應”;一些學生不能用簡練的專業術語表達,答題語言不簡潔。主要反映出的問題是考生思維不活躍、邏輯思維能力不強,這是學生不能獲得高分的關鍵因素。

      3.教學中對邏輯思維能力培養重視不夠。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不是單純的傳授和學習知識的過程,而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包括思維能力的發展)的過程。但從平時的地理課堂教學觀摩課看,目前的地理課堂教學存在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取、組織方式等不注重學生地理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少教師用教材教,而且是完全按教材的順序指導教學,對邏輯性缺少考慮。

      4.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一生受益。

      邏輯思維能力是各種能力的核心,它起著對問題的分析、比較、判斷、推理和結論等重要作用。放眼如今的就業市場,高教新聞有一則報道:用人單位稱,越來越看重大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將來在工作時容易形成一定的思路,并能夠具有獨到的看法,逐漸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目前不少專家指出,在基礎教育階段,努力培養和提高青少年的邏輯思維能力,將直接關系未來民族素質和國家發展,這不僅已為當今世界各國發展的生動現實所證明,而且是國內外許多知名教育家和事業成功人士的共識。為了促進青少年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要求廣大邏輯工作者和基礎教育工作者加強合作,共同攜手將邏輯知識融入中學教育實踐中。

      三、增強地理邏輯思維能力的主要做法

      1.樹立正確的課堂教學觀念。

      要培養學生地理邏輯思維能力,課堂教學應從只重視照本宣科的教學轉變為從圖文中獲取信息,只重視“灌輸式”的教學轉變為“討論式”的教學,只重視單純地強調知識的記憶轉變為思維能力的訓練,只重視教師告知式的解釋為讓學生“感悟”,充分理解學以致用,只重視結果的教學轉變為重視過程的教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宜多講,應少講多學,把盡可能多的教學時間交給學生,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真正起到點撥思路的作用。

      2.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注重邏輯性。

      目前使用的人教版教材,教材的一些內容是以概括的知識點、閱讀材料、案例、探究活動等形式呈現,教材邏輯性不強。在備課時注重研究教材體系和內容,在組織教學時不完全按照教材原有的形式教學,充分考慮邏輯關系,竭力揭示個別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客觀事物發展的規律性,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認知規律,利用感性材料,強化語言表達,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調整教材內容順序,增強邏輯性,形成能夠培養學生地理邏輯思維能力的教學設計。

      在地理教學中我們“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備課時吃透教材,理順思路,才能指導學生進行學習。

      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二節“山地對交通運輸的影響”部分,教材側重說明山地由于地形崎嶇,修交通線成本高,難度大,它是影響交通運輸線路結構、密度、分布和線路的走向的主要因素。需要對教材進行邏輯處理:(1)地勢對交通線路的密度的影響;(2)用圖片展示平原及山區交通線路的布局和形態、交通線路選線中應綜合考慮的因素、地形對交通線路走向的影響;(3)科技進步使地形對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不斷降低。通過這樣處理,教學內容的邏輯性有所增強。

      3.教學呈現方式要有利于進行正確的地理邏輯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首先給學生呈現地理概念、讓學生形成地理概念。因為沒有明確的地理概念,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地理知識,進行正確的地理思維,地理概念是地理理性知識的基礎。其次,中學生的時空抽象能力有限,在組織教學時從學生實際出發,充分運用形象思維的豐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現象通過直觀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師進行必要的點撥、講解,引發學生思考、探究,必要時進行適當暗示或提醒,同時要求學生對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強化表達能力。高中地理的邏輯思維推理更多直接體現在各種圖像上,教學時充分發揮圖像作用,在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相互轉化中,利用感性材料強化語言表達,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引導學生構建、閱讀思維導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例如,對西北地區土地荒漠化的教學,引導學生形成西北地區土地荒漠化的思維導圖,構建知識體系,既培養學生對教材的概括、歸納能力,又讓學生對整個單元知識體系有整體把握,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事物之間的邏輯關系。西北地區土地荒漠化的思維導圖如下圖示:

      4.根據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地理邏輯方法主要有:比較法、分析綜合法、歸納演繹法。比較法是最重要的邏輯思維方法,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石。地理理性知識包括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規律與地理成因等。地理教學中進行邏輯思維活動的基本途徑一是從地理事物或現象的異同點進行思維,二是按照地理事物或現象的各個屬性、部分、方面進行思維,三是運用歸納演繹方法進行思維。因此,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要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思維,教師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巴爾扎克說:“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疑問是問號,我們的大部分的偉大發現都應當歸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逢事問個為什么。”在地理教學中,應多采取教學內容的問題化方式,加強啟發誘導。問題能夠激起疑惑、促進思考,調動學生一切可以利用的頭腦中的知識,從學生的認知能力角度出發,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學生思考。教學內容的問題化就是將教材中以“定論”形式陳述的材料,轉化為引導學生探究的“問題”形式,讓學生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以“問題”方式呈現教材,喚起學生探索研究的熱情,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勤于思考的內在需要。教學內容的問題化策略的關鍵是教師要從教材中提取出有價值的問題,激起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產生強烈的追求事物本源的欲望。例如對于“魯爾區工業區”的地理教學,教師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1)魯爾區的位置在哪兒?(2)魯爾區為什么被稱為德國的“心臟”?(3)魯爾區的區位優勢表現在哪兒?(4)利用魯爾區的優勢可發展哪些傳統的工業部門?(5)魯爾區傳統工業得到了持續發展嗎?(6)魯爾區如何進行綜合整治?然后組織學生討論、分析,得出結論。

      總之,培養學生的地理邏輯思維能力應該在地理教學的各方面加以重視,只要地理教師能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注重學生邏輯思維發展的規律,那么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一定會增強,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一定會提高。

      參考文獻:

      [1]褚亞平,等著.地理學科教育學.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12.

      邏輯思維提高方法范文第5篇

      心理學提出,能力是順利地完成某種活動的個性心理特征.而智力是“在各個人身上經常地、穩定地表現出來的認知特點,就是認識能力或認知能力”.智力的核心是思維能力,而思維的核心形態是抽象邏輯思維(包括形式邏輯思維和辯證邏輯思維).按照思維結構的發展階段來看,抽象邏輯思維是發展的最后階段,這個階段又可分為初步邏輯思維、經驗型邏輯思維和理論型邏輯思維(包括辯證思維).顯然,培養思維能力,特別是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是開發智力的關鍵.

      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特別是理論型邏輯思維能力,在高中物理學習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也是不可忽視的.

      物理學科的研究,以自然界物質的結構和最普遍的運動形式為內容.對于那些紛繁復雜事物的研究,首先需要抓住其主要特征,而舍去那些次要因素,形成一種經過抽象概括的理想化的“典型”,在此基礎上去研究“典型”,以發現其中的規律性,建立新的概念.這種以模型概括復雜事物的方法,是對復雜事物的合理簡化.

      在教學中,把握好物理模型的思維,是學生學習物理的困難之一.然而,在物理教學中,模型占有重要的地位.物理教師應引導學生步入模型思維的大門,適應并掌握這種思維形式,提高學生對物理模型的思維能力.

      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是高中物理教師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如何提高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呢?

      首先應重視實例和圖象在教學中的作用.

      在教學中,教師要把抽象問題現實化,盡量用學生可以直觀觀察和想象的事例和圖標來說明問題,重視實例和圖象,教會學生簡化問題和畫圖.在理論上就思維發展來說,學生“在活動中產生的新需要和原有思維結構之間的矛盾,這是思維活動的內因或內部矛盾,也就是思維發展的動力”. 環境和教育只是學生思維發展的外因.教師的責任就是要以學習的難度為依據,安排適當教材,選好教法,以適合學生原有的心理水平,并能引起學生的學習需要,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和主動思維,從而創造條件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量變”和“質變”.

      其次應訓練學生對題目的敏感度,關注題目中的重點字、重點詞,提高讀題效率.

      在教學中,教師應重視讀題斷句和分析題目,要有目的性,從每句話中提煉所能得到的信息,從信息聯系知識點,并把讀題觀念滲透到學生的學習中,內化為習慣,從而引起質的變化.在理論上就思維結構來說,皮亞杰提出了“發生認識論”,強調“圖式”概念.他的心理學思想中有著豐富的辯證法思想.他認為“圖式”即心理或思維結構,“圖式”經過“同化”、“順應”和“平衡”,構成新的“圖式”,不斷發展變化,不僅有量變,也有質變的思想是可取的.其中“同化”是圖式的量的變化,“順應”是圖式的質的變化.

      任何一門科學都是由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基本方法等組成的.概念、規律、方法等是相互聯系的;不同的概念、規律、方法之間也是相互聯系的,從而形成了該門科學的知識和邏輯結構.當然,這種結構也在變化和發展著.應該說,人的思維結構和各門科學的知識、邏輯結構都是人們對客觀現實世界的反映,是緊密聯系的.因此,從教學必須發展學生思維能力上來說,正如布魯納所說:“不論我們選教什么學科,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這也符合現代系統科學(控制論、信息論、系統論)的觀點,系統科學認為結構與功能是對立的統一.不掌握學科結構,就難以發揮該學科的功能.不僅如此,還認為任何系統都是有結構的,系統整體的功能不等于各孤立部分功能之和.而是等于各孤立部分功能的總和加上各部分相互聯系形成結構產生的功能.物理學科更是如此.布魯納說:“制訂物理學和數學課程的科學家已經非常留意教授這些學科的結構問題,他們早期的成功,可能就是由于對結構的強調.他們強調結構,刺激了研究學習過程的人.”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 国外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人成亚洲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lv| 456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亚洲人成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址| 亚洲五月丁香综合视频| 亚洲综合激情五月丁香六月| 最新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亚洲熟妇无码av另类vr影视| 亚洲精品无码中文久久字幕|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gv| 亚洲AⅤ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天堂夜夜|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毛片a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蜜臀|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第一页| 亚洲视频在线精品| 亚洲宅男天堂在线观看无病毒|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亚洲av无码不卡|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片| 亚洲乱码一区av春药高潮| 亚洲日本乱码卡2卡3卡新区|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五月天婷亚洲天综合网精品偷|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鲁丝片 |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香蕉网久久综合影视|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站|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一本之道高清乱码| 亚洲GV天堂无码男同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曰|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 | 亚洲爆乳成av人在线视菜奈实|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区麻豆| 成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