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臨床實驗室管理學

      臨床實驗室管理學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臨床實驗室管理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臨床實驗室管理學

      臨床實驗室管理學范文第1篇

      1我院原有的臨床醫學實驗室概況

      我院原有的臨床醫學實驗室按學科分為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基礎護理、檢驗、急救等,每個學科均有獨立的實驗室,由教務科統一管理,這種管理模式存在以下問題。(1)由于分科細而全,造成各實驗室面積較小,用房緊缺,實驗人數受限,影響實驗開出率和工作效率。(2)儀器設備過于分散,存在使用率低、重復建設、更新慢、陳舊等現象,影響實驗的整體效果。(3)實驗管理人員力量分散,難以統籌管理。(4)條塊分割,不利于學科間的滲透和橫向聯系,使教和學都易產生學科間的脫節[2]。(5)驗證性實驗多,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少,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由于原有的臨床醫學實驗室在軟、硬件上都不能滿足高等教育的要求,我院進行了相應的改革。

      2臨床醫學實驗室的資源整合

      2.1實驗室空間的綜合利用

      根據學科特點進行調整,將內科、兒科及檢驗實驗室調整到實驗樓一樓,外科和婦產科實驗室調整到二樓,基礎護理實驗室仍在三樓。使相關學科實驗室之間既相互獨立又互相聯系,例如,外科和婦產科都是手術科室,除設有獨立的手術室、換藥室、產房、圍產期保健室、母嬰同室之外,可共用多媒體教室、示教室、庫房、準備間、高壓滅菌室、更衣室、洗手間和模擬病房、護士站等。這使得各個學科實驗室使用面積擴大,可同時進行2組實驗,教學效率顯著提高。

      2.2實驗室資源共享

      充分利用臨床醫學實驗室的整體優勢實現資源共享,除專業性強的設備和儀器由各專業負責申請購置和使用外,對外科、婦產科、基礎護理等實驗室的巾類、一般醫療器械以及消毒物品及模擬病房的常用設備等,進行統一管理和調配。

      2.3實驗時間的合理安排

      根據教學計劃,內科學、健康評估、外科學實驗安排在第五學期,婦產科及兒科實驗安排在第六學期,這樣相關的實驗室既可共享空間和資源,又互不干擾,同時避免了實驗室閑置。

      3臨床醫學實驗室的綜合管理

      3.1改變管理模式,統籌安排各學科實驗內容,提高實驗室利用率

      我院過去的管理體制主要是按學科建立實驗室,在教務科的領導下進行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其最大的弊端在于實驗室小而全,每個學科各自為政,不能達到一定規模,而且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基礎護理等臨床實驗通常在一個學期內完成,這就造成實驗室的閑置,降低了實驗室的使用率,浪費了寶貴的資源。我院根據實際情況,對舊的管理體制進行改革,成立了實驗中心,負責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工作。首先根據學科特點,修訂教學計劃,然后重新整合實驗資源,統籌安排實驗科目和內容,使相關專業之間既能資源共享,又不互相影響;既能擴大實驗室的規模,改善教學條件,又能避免重復建設,減少實驗室閑置。

      3.2資源共享,避免重復建設和不必要的浪費

      在舊的管理體制下,各學科實驗室往往各自為政,缺乏統籌安排,儀器設備重復購置,利用率低下,大型精密貴重設備不能充分發揮作用,造成人力、財力、物力的浪費。由于教學經費的分散使用,造成經費的相對短缺,儀器設備得不到及時更新,這些都給教學和科研帶來許多困難。通過改革,把原來各學科的儀器設備、實驗用品集中起來,統一管理,使實驗資源由分散變為集中,互補遺缺,避免儀器設備的重復購置,提高了實驗設備的利用率,為學院節約財力、物力[3]。實驗中心對于大型精密貴重設備、專用設備以及電教儀器設備,進行統一管理,每學期期末對儀器設備進行統計、保養和檢修,并通過計算機進行分析,為制訂新學期的實驗計劃提供可靠的依據。

      3.3統一培訓師資,保證實驗教學質量

      加強實驗隊伍建設,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實驗教師隊伍,是建設好實驗室的關鍵,實驗人員的素質高低,將決定實驗水平及實驗教學質量高低。因此,實驗教師的配備和培訓尤為重要[3]。我院實驗課教學主要由各科任課教師、專職實驗員負責,每學期開始前,各科分別將新學期的實驗計劃上報實驗中心,實驗中心負責協調實驗時間,并進行師資培訓,相關專業教師及實驗員集體備課,每位教師不僅要掌握自己專業的實驗內容和方法,對于相關學科的實驗內容和方法也要熟悉。每個實驗人員都要一專多能,以彌補某學科實驗教師和專職實驗員的不足,提高實驗教師與學生的比例,保證實驗教學質量。此外,實驗人員還應具備更新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具有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以促進實驗教學改革。因此,我院積極選派實驗人員到實驗力量雄厚的高校進修和參觀,并組織實驗人員參加大型科研課題,開闊視野,了解學科動向。

      3.4促進相關學科間的合作,開展創新教育,鼓勵進行綜合性、設計性實驗

      目前我們的實驗多以驗證性和操作技能訓練為主,這不利于學生積極性的調動和能力的培養。在保障教學和科研順利進行的條件下,鼓勵實驗教師集思廣義,各實驗室互相幫助、團結協作,開展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在教師指定范圍內,由學生自行設計和完成一些實驗,如讓學生為一個宮縮乏力產婦進行接生的實驗,涉及外科的消毒、鋪巾,基礎護理的導尿、灌腸、靜滴催產素的觀察、測血壓、生命體征的觀察,產科的產程觀察和處理、加強宮縮的方法、接生及新生兒的護理等,讓學生根據具體病例進行設計和分析,并完成相關操作。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樂于思考、勤于動手,從而真正培養學生的探索、分析和操作能力。

      臨床實驗室管理學范文第2篇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科室于2012年1~12月期間收治的38例輸尿管上段結石患者作為本研究之對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腹部平片檢查、IVP檢查或CT檢查進行確診。其中包括男23例,女15例;年齡27~59歲,平均(37.4±4.3)歲;結石直徑1.3~2.1cm,平均(1.5±0.7)cm,結石部位為左輸尿管21例,右輸尿管17例,所有患者均表現有不同程度積水。

      1.2方法

      本組38例患者在術中采用全麻或腰硬聯合麻醉,正式開展手術時先將患者取截石位以進行患側輸尿管的逆行插管,完成插管后將其改為俯臥位,同時以軟枕墊其上腹部以使其腰背部成低拱形狀態。選擇L11~12肋間采用18G腎穿刺針進行穿刺,同時在C型臂X線機或B超等輔助影像引導下在其腋后線與肩胛下線區域向腎中后盞或上后盞進行穿刺。成功穿刺后并觀察到有尿液溢出后,再將斑馬導絲置入,并沿穿刺針鞘行大概0.5cm大小切口,將穿刺針拔出,接下來在導絲的引導下,采用筋膜擴張器從F8順次擴張通道至F16,然后將Peel-away鞘置留并建立起經皮腎碎石與取石的通道。正式行碎石與取石操作時首先經已建通道將F8/9.8輸尿管硬鏡送至腎盞、腎盂及輸尿管上段,接著配合灌注泵行連續沖洗情況下,行20~40W功率下的氣壓彈道碎石操作,其結石碎塊可被直接沖洗出來,如果未能直接沖洗出來則將其鉗出即可。完成碎石取石操作后,常規留置雙J管與腎造瘺管,術后3d影像復查,若未見直接超過4mm的結石殘留后,則可在5~7d內將腎造瘺管移除,同時在4~6周內將雙J管移除。

      2結果

      本組38例患者均成功Ⅰ期碎石或取石,僅2例患者術后保留極少殘石,但殘石直徑未超過4mm,故仍認為本組患者的結石清除率為100%。另外本組患者手術時間30~70min,平均(42.8±8.6)min;術中出血20~50ml,平均(31.4±3.5)ml;院內恢復時間5~7d,平均(5.3±0.6)d。所有患者均未出現術后大出血以及感染性休克等嚴重并發癥。

      3討論

      輸尿管上段結石為泌尿外科臨床的多發常見病癥,其當前的治療方法已普遍采用腔內微創治療的方式。具體術式前文有有所提及,其中的ESWL方法雖免去了入侵性操作,但也往往需要更長的排石治療過程,不僅需進行大量的跟蹤復查工作,而且其排石成功率在很大程度上還容易受到諸如結石大小、部位梗阻程度以及結石成分等因素的影響,相關資料顯示[2],尤其對炎肉包裹的嵌頓性結石或結石以下尿路嚴重扭曲狹窄的情況,該方法甚是不理想。另外受到輸尿管上段結石位移與進鏡具一定失敗幾率等因素影響,URL的應用也在一定程度受到了限制。

      臨床實驗室管理學范文第3篇

      [關鍵詞] Ⅰ期臨床試驗;血標本采集;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3)01(a)-0163-02

      [Key words] Phase Ⅰ clinical trial; Blood sample collection; Nursing managementⅠ期臨床試驗是新藥人體試驗的起始階段,即評價新藥人體的耐受性和安全性[1]。在新藥Ⅰ期臨床研究中,血標本的采集是新藥Ⅰ期臨床試驗的關鍵環節,護士作為血標本采集的執行者,其正確及時采集血標本可為試驗結果的分析或評價提供準確、客觀的依據[2]。因此,新藥Ⅰ期臨床試驗中就要求必須加強血標本采集的護理管理,保證采集的血標本合格率達到100%,否則影響到試驗結果的準確性。我院I期臨床研究室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臨床試驗基地之一,于2009年5月~2011年10月開展并圓滿完成了6個Ⅰ期臨床試驗項目,在采集血標本的這一環節中沒有一個樣本出現問題。現將筆者Ⅰ期臨床試驗中血標本采集的護理管理方法介紹如下:

      1 一般資料

      6個Ⅰ期臨床試驗項目中,藥代動力學試驗3項,生物等效性試驗3項;受試新藥包括抗生素、降糖藥、制酸藥等試驗藥物;給藥途經有口服、皮下注射、靜脈滴注;共有96名受試者參加臨床試驗,其中男78名,女18名,共采集血標本8 956個。8 956個血標本采集時間均控制在±1 min,無一個血標本出現溶血或凝血,血標本合格率在100%。

      2 護理管理方法

      2.1 護理人力資源的管理

      2.1.1 護理人員的安排 I期臨床研究室設立2名專職研究護士,筆者選拔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嚴謹工作的態度、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豐富的臨床經驗、嫻熟的操作技能、熟練的急救技術的主管護師擔任;其職責是負責Ⅰ期臨床試驗項目受試者的招募與篩選,試驗前所需物品與藥品的準備,試驗中標本的采集,受試者的管理,不良反應的觀察,報告、記錄與處理,試驗后資料的整理,物品及儀器的清點與消毒等工作[3];特殊情況下如生物等效性試驗時,若方案設計所需受試者的人數較多且采血點密集時,為了保證標本采集的時間及量的準確性,在臨床試驗啟動前專職研究護士可通過醫院護理部進行協調,在外科、ICU等科室招募靜脈留置針穿刺技術過硬的2~3名護士參加該臨床試驗的血標本采集工作。

      2.1.2 護理人員的培訓 Ⅰ期臨床研究室2名專職研究護士必須參加并取得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頒發的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培訓合格證書;對Ⅰ期臨床試驗的基本內容與要求、GCP知識及與其相關的法律、法規等有一定的了解;參與Ⅰ期臨床試驗的其他護士也要經過國家或院內GCP學習和培訓,并取得GCP培訓證書。每項新藥Ⅰ期臨床試驗開始前,參與臨床試驗的所有護士均須參加由試驗負責人、臨床醫師、試驗測定人員等參與的開題討論,明確試驗的性質、任務、目的,熟悉試驗過程、步驟、要求[4],掌握標本采集的時間、量及注意事項,懂得采血時間在臨床試驗中的重要性,同時須充分了解受試者接受該種新藥后可能出現的不良事件、藥品的不良反應及相應處理措施,確保一旦發生不良事件或反應能及時處理,以降低受試者損害程度,保障受試者安全;另外參與臨床試驗的護士還須認真學習、理解護理相關標準操作規程(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如靜脈留置針穿刺SOP、標本采集SOP等,保證試驗中所有護士遵循一致的護理標準操作規程,將試驗中的人為偏差減少到最小[5]。

      2.2 血標本采集的流程管理

      2.2.1 血標本采集前的準備 根據藥物臨床試驗方案及無菌操作技術要求,提前做好準備工作。①人員的分工:為了保證采血時間與量的準確性,一般一名護士只負責4~5名受試者的血標本采集,同時增設1名機動護理人員且此人員必須由Ⅰ期專職研究護士擔任。分工具體到哪位護士負責哪幾名受試者的血標本采集,機動護理人員負責處理采血過程中出現的意外狀況如留置針阻塞或脫出及受試者的監護、不良反應的報告、記錄與處理等。做到職責明確,分工清楚。②物品的準備:依據試驗方案采血要求制訂采血個表,并按照采血個表準備每位受試者的生物樣本試管,并在試管上注明受試者的編號、試驗階段、采血時間及采血點數;準備好封管液即0.9%生理鹽水、無菌注射器、20G直式靜脈留置針、肝素帽、3M透明敷貼、一次性7號采血針、棉簽、0.5%碘伏等,避免血標本采集中因物品的缺失致采血流程時間延長、采血時間誤差增大而影響藥時曲線的準確性,進而影響臨床試驗結果的分析與評價。

      2.2.2 血標本的采集 嚴格按試驗方案要求正確、及時、定量抽取血標本。采集血樣的方法:新藥Ⅰ期臨床試驗中,幾乎所有藥物臨床試驗項目在臨床研究中需于24 h內抽取受試者10余次的血樣,為了保護血管,減輕受試者的疼痛,為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血樣采集創造條件,筆者選擇用靜脈留置針抽取血樣。首先選擇合適的靜脈后進行靜脈留置針穿刺,穿刺成功后接肝素帽,用3M透明敷貼固定,并用記號筆在敷貼上注明受試者的編號,消毒肝素帽待干,使用一次性7號采血針直接插入接有肝素帽的靜脈留置針內后再與具備有真空的生物樣本試管連接,以連續采集的方式采集第一次血標本,第一次血標本采集完畢,拔除一次性采血針,然后用0.9%生理鹽水3 mL正壓封管,防止因血液回流發生凝血堵管;再每次采血時需先用5 mL注射器抽取0.5 mL血液棄掉,其余步驟與第一次采集血標本相同。采集血樣的注意事項:①血樣標本采集時間點必須精確。護士應掌握自己所負責的每名受試者的采血時間,保證每次血標本采集時間誤差為±1 min,如因某些因素導致時間誤差超過1 min,應在采血個表上按實際采血時間點如實記錄;同時采血時認真核對受試者編號、生物樣本試管上編號及時間是否一致。②防止采集的血標本凝血或溶血[6]。避免血標本凝血或溶血是保證標本質量的重要環節。若采集的血標本需要抗凝時,采集時一定要注意采集的血液與生物樣本試管內抗凝劑的比例準確,避免因抽取的血液量相對試管中的抗凝劑來說采血量不足,由于滲透壓的改變發生溶血,同時血液吸入到裝有抗凝劑的試管后需盡快使血液與抗凝劑充分混勻,防止血液凝固,筆者選用的抗凝劑試管上均標有規定的抽取血量的刻度,采集時護士嚴格按試管上標注的刻度定量抽取,血液抽取后立即將抗凝管放在兩手掌中滾動,即可充分混勻血樣,又可有效防止溶血;為了防止血標本的溶血,還應注意選擇合適的采血針與生物樣本試管,避免因針頭過小、生物樣本試管質量粗糙而致紅細胞破裂造成溶血,筆者一般選用7號一次性采血針、BD公司生產的20G直式靜脈留置針和生物樣本試管。③采血部位的選擇。應選擇粗直、彈性好、不宜滑動、避開關節和靜脈瓣的易于固定的靜脈進行穿刺采血。若試驗藥物是靜脈滴注的,切不可在靜脈輸液的同側進行采血,以免因血液中藥物濃度過高而出現檢測結果誤差。④其他。為了避免對臨床試驗結果產生的誤差,采血時還應保持受試者在安靜狀態下、盡量統一采血姿勢、盡可能使用止血帶1 min內采血等[6]。

      2.2.3 血標本采集后的處置 血標本采集后按試驗方案要求將血標本先靜置,然后離心,再將離心后血清或血漿轉移到血漿樣本保存管中并將其按序、分批放于低溫冰箱中專人加鎖保管,最后將處理后的生物樣本試管棄于生物樣品垃圾袋中,按醫院規定的《醫療廢物處理條例》處理。

      2.3 消毒隔離工作的管理

      Ⅰ期臨床試驗研究室設有專門的采血室,開展每個新藥Ⅰ期臨床試驗項目前,要求該項目在正式啟動前1周和臨床試驗進行期間,運用多功能動態滅菌機對采血室空氣進行消毒,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2 h;參與臨床試驗采血的護理人員,應衣帽整齊,采血前應洗手戴口罩,采血時,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原則,實行一人一針一管一帶;產生的醫療廢物分類收集,嚴格按醫院規定的《醫療廢物處理條例》處理,并做好交接記錄;防止交叉感染。

      2.4 受試者的安全管理

      新藥Ⅰ期臨床試驗研究中10余次的抽血讓受試者產生恐懼心里,要求護士對受試者做好耐心解釋工作,消除受試者恐懼心理,讓其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參加試驗,有利于受試者的安全;同時新藥Ⅰ期臨床試驗是藥物首次在人體的試驗,盡管有臨床前動物實驗提供的安全性方面的數據,但人與動物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異,試驗中對人體會產生什么效應、哪些不良反應都難以預測[7],因此試驗中要求護士密切觀察不良反應,及時發現及時處理,保障受試者的安全。

      3 討論

      總之,血標本的采集是新藥Ⅰ期臨床試驗的重要內容,護士作為血標本采集的執行者,其正確、及時采集血標本可為試驗結果的分析或評價提供客觀、準確的依據。因此,在新藥Ⅰ期臨床試驗研究中,為了保證所采集的每個血標本合格率達到100%,從而保證試驗數據真實、準確,就必須要對血標本采集這一關鍵環節采取一系列的護理管理措施:血標本采集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人員、物品等必須全部準備到位;血標本采集中,要求護士嚴格依從試驗方案要求、遵循統一的SOP[8]、嚴格執行核對及消毒隔離制度、做好受試者的安全管理等。只有加強新藥Ⅰ期臨床試驗中血標本采集的護理管理,才能保證新藥Ⅰ期臨床試驗結果的準確性、可靠性,才能保障受試者的安全。

      [參考文獻]

      [1]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S].2003:1.

      [2] 張冬林.在新藥Ⅰ期臨床試驗中護理工作的重要作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1A):65-66.

      [3] 耿艷,周志群.Ⅰ期藥物臨床試驗室設置研究護士的可行性[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32):3922-3924.

      [4] 畢葸嫦,田少雷,陳孝,等.探討藥物臨床試驗標準操作規程的制定和管理[J].中國臨床藥學雜志,2004,20(6):462-464.

      [5] 顧瓊華.研究護士在國內新藥臨床試驗中的現狀與進展[J].上海護理,2011,11(1):64-66.

      [6] 趙友林.提高藥物臨床試驗安全性檢驗的質量探討[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0,31(8):889-890.

      [7] 蔣萌.藥物Ⅰ期臨床試驗醫療監護的探討[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10,21(5):558-560.

      臨床實驗室管理學范文第4篇

      【關鍵詞】 教學檔案;教研室管理;教學管理;改革

      隨著教育教學方式的深度發展和改革,教學檔案在臨床教研室管理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當前的教育模式下,我們不能不正視教學檔案在臨床教研室管理中的巨大價值。只有正確認識到教學檔案在教研室管理中的巨大作用,臨床教研室的管理工作者必須正確的認識教學檔案本身的巨大價值,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對教學檔案負責,才會真正的對這項繁雜枯燥的工作認真負責,才能在工作中找到真正的樂趣。本文將從教學檔案自身的一些特點及教研室管理工作著手,簡要的論述教學檔案在臨床教研室管理中的應用價值。

      1 臨床教研室教學檔案的主要內容

      臨床教研室教學檔案的內容主要包括一下幾個方面:①教研室的概況和工作。這一部分主要包括了教研室的歷史沿革和現狀、教研室現有人員基本情況統計表、教研室工作計劃和總結(如教學經驗總結、教師教學總結、實驗或是實習報告、教學檢查、教書育人總結等)、課程設置情況、教研室的活動記錄(如文字、圖片、資料、攝像錄音等)、教學研究改革、教師敢為責任制和內部規章制度以及集體或個人的獲獎材料等。②教學的基本文件和教學任務。各專業、各層次的教學工作計劃、教學試驗大綱及實綱、各專業的授課計劃設置;教學任務書和教學任務統計表、教學計劃進度表、教學實施方案、課堂教學的經驗總結和實習報告總結。③教材的選取和利用情況。教學檔案要詳細的記錄歷年使用的教材目錄及樣本分別適用于哪個年級和專業,并要記錄與之相配套的其他教學參考資料。④實驗、實習情況。教學檔案要認真詳實的記錄實驗室的基本情況,例如實驗室概況、實驗室有關規定和條例、實驗室管理及實驗室中固定資產和儀器設備的使用磨損情況、優秀典型的實驗報告、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等。教學檔案除了包含以上幾個方面的內容之外,還囊括了教師基本情況和信息、教研科研及學術水平、教研室的制度(如會議和學習制度、聽課制度、教研室手冊制度等)、各種往來的文檔、學生歷屆的考試試題及成績報告單和其他需要歸檔的教學文件和材料

      2 臨床教研室教學檔案的特點

      從臨床教研室教學檔案所包含的內容就可以簡單的總結出教學檔案的主要特點。首先,教學檔案具有連續性。是教研室對歷年教學成果的連續不間斷的記錄。其次,教學檔案具有廣泛性,它幾乎包含了在臨床教研室里發生的所有事情。再次,教學檔案具有嚴格的條理性。不同的情況要進行不同的歸類整理。當然,臨床教研室的教學檔案還有其他特點,這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繼續發現

      既然臨床教研室教學檔案包含了如此繁多的內容,它的存在就必然有與之相應的價值。認真的做好教學檔案的收集管理工作對臨床教研室的管理共做有著重要的意義。

      2.1 教學檔案可以為學校學院的教學檔案建設提供詳實可靠的圖文資料 由上述教學檔案的內容可以看出,教研室的教學檔案是收集并歸納整理各方面基本資料后形成的,教學檔案的條理化、制度化、規范化為臨床教研室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條件。詳實可靠完整的教學檔案可以為教研室的管理部門總結工作中的經驗教訓、制定完善的課程計劃、有效地改進管理方法、提出更加合理規范的規章制度等提供有力的證據,同時也可以為臨床實驗室的教學改革工作提供參考資料。教學檔案也是臨床的教研室了解教研室師生基本情況的主要途徑

      2.2 教學檔案是臨床教研室對外界進行宣傳及與外界進行交流溝通的重要橋梁 教研室的管理工作是依靠教學檔案進行的,而教研室工作效率的高低及工作質量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發展。因此,做好教學檔案工作,有利于臨床教研室教學質量的提高,也可以為學生后續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2.3 教學檔案可以為臨床教研室進行教學安排和設置提供參考 教學檔案記錄著臨床教研室教學管理工作的點點滴滴,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為教研室的教學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據。由前文可知,教學檔案是對教研室教學內容、教學計劃安排、課程設置、教學的過程途徑及教學中的有點和不足的真實記錄。可以這么說,教學檔案既來源于教學活動,同時又可以為教學組織工作提供依據。教研室的管理工作者可以依據前期的教學檔案,因時而異的制定新學期的教學方案,使教學工作能夠更加趨向完善和成熟,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2.4 教學檔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督促教師的不斷發展 教學檔案不僅記錄著學生的成長歷程,也記錄著教師的不斷發展。臨床實驗室可以定期的向教師推薦優秀教師的授課記錄,教案及課件,讓年輕和經驗不足的教師從中吸取經驗,在自己的教學實踐過程中能夠針對性的備課、授課,促進教師的自我發展。另外,教學檔案也記錄著教師的平時表現和工作態度,在教師評職稱時可以提供有利的依據。

      綜上所述,教學檔案是臨床教研室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教研室管理工作者要真切的認識到教學檔案的重要作用,并依據教學檔案不斷調整教研室的工作計劃,不斷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王琳.教研室教學檔案在醫學教育中的作用[J].基礎醫學教育,2011,13(3).

      [2] 劉濤先.淺談教學檔案在臨床學科教學管理中的作用[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5,13(12).

      [3] 蔣業貴.淺談臨床教研室教學檔案的管理[J].衛生職業教育.2008,22(48).

      臨床實驗室管理學范文第5篇

      【關鍵詞】類風濕關節炎;經絡辨證;循經走罐;點穴;臨床療效

      類風濕關節炎(RA)是一種以關節病變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關節滑膜炎持久反復發作,導致關節內軟骨和骨的破壞,關節功能障礙終致殘疾或死亡。在經絡辨證的基礎上根據臨床病人所表現的癥狀,結合經絡循行的路線及所聯系的臟腑,進行治療目的強的循經走罐、點穴。自2010年以來,筆者采用口服正清風痛寧、甲氨蝶呤的基礎上運用經絡辨證進行循經走罐、點穴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取得滿意的臨床療效。

      1.臨床資料

      60例患者均為本院2010~2012年門診及住院病例(均經確診) 按隨機數字表法將之分為兩組,治療組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齡(40.4±14.6)歲。對照組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齡(38.7±10.5)歲。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病情基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 >0.05)。診斷標準按照1988年全國中西醫結合風濕類疾病學術會議(昆明)修訂的標準[1]。

      2.治療方法

      2.1 對照組:口服正清風痛寧片80 mg,日3次(或正清風痛寧緩釋片60 mg,日2次);②口服甲氨蝶呤片7.5 mg,每周1次。30 d為1個療程。

      2.2 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在經絡辨證下的循經走罐(每周1次)、循經點穴(每天1次)。30 d為1個療程。循經走罐以石蠟油為介質,在整條膀胱經和督脈經循行的部位進行循經走罐,沿著肌纖維的走向走動,皮膚變淺紅色或紫紅色即可;循經點穴以大拇指循經點、推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等經,以透熱為度,并著重點按太白、公孫、血海、梁丘、足三里、尺澤、空最、太淵、少海、神門、后溪、太沖、太溪、復溜等穴位

      2.4 臨床觀察項目 關節腫痛(個數)、晨僵(h)、X線改變(例數)、類風濕因子(陽性例數)、血沉(mm/h)。

      2.5 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用方差分析,以± S 表示,SPSS for windows 13.0版本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t檢驗,P

      3.治療結果及療效標準

      根據1988年4月第一屆全國中西醫結合風濕類疾病學術會議修訂的“風濕四病”的中西醫結合的診療標準[2]及臨床實際判斷。

      結果顯示:治療組關節腫痛(個數)、晨僵時間(h)、X線改變(例數)、血沉(mm/h)、類風濕因子(陽性個數)的改善程度顯著優于對照組,(P

      4.討論

      類風濕關節炎屬于中醫學“痹癥”范圍,其基本病機是風寒濕熱痰瘀等邪氣滯留肌體、筋脈、關節、肌肉,經脈痹阻“不通則痛”。 或經絡久痹不通,氣血失運,筋骨及肌肉無以為養,“不榮則痛”。

      柯氏[3]謂:“經絡辨證是以經脈及其所聯系的臟腑的生理病理為基礎,辨析表現于經脈及其相關臟腑的病癥……病在不同經絡,就表現為不同經脈循行部位的病變以及不同經脈所屬臟腑功能的障礙。經絡有“行氣血,營陰陽,儒筋骨,利關節”的生理功能,督脈經為諸陽之會,人體陽氣借此宣發,是元氣使用的通道;足太陽膀胱經主表,為人身之藩籬,外感風寒之邪, 膀胱經首當其沖,同時也是人體最大的排毒通道,這條經絡通暢,不但內毒可以及時排出,而且外寒難以侵入,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入院后第一次治療我們均選擇這兩條經絡走罐,一方面激發陽氣的溫煦作用,調整臟腑功能,起到振奮陽氣,活血通絡的作用,另一方面通過循經走罐的吸拔作用,將充斥于體表的病灶、經絡、穴位乃至深層組織器官內的風寒、痰濕、瘀血、熱毒、膿血等,經膀胱經和皮毛吸引出來;同時,這種良性刺激引起局部和全身反應,從而提高機體功能,充分發揮經氣作用[4]。“脾主肌肉”、“肝主筋”、“腎主骨”,多數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早晨起床發現指間關節腫痛,握拳障礙。從西醫的影像學看,骨關節間隙縮小了,再加上筋肉攣縮,所以握拳困難,也即晨僵。中醫則認為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體表與內部臟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不同的體表組織由不同的內臟分別主宰,臟腑發生病變,必然會通過相關經絡反應在體表。《內經》云:“肝主一身筋膜”,“腎生骨髓”。明?王肯堂《證治準繩》曰:“脾主四肢,若勞力辛苦,傷其四肢,則根本竭矣。”脾主四肢、主肌肉,脾又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健運與否直接關系到四肢的血脈貫通。筋膜是一種聯絡關節和肌肉、專司運動的組織,肝臟具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功能,肝血充盈才能養筋,筋得養,才能靈活。肝血不足,血不養筋,就出現關節肌肉疼痛、關節屈伸不利、手足拘攣、肢體麻木等癥狀。腎是先天之本,腎主藏精,精能生髓,髓能養骨。腎氣足骨髓就充滿,筋骨就強勁。腎里面精髓不足,不能養骨,就會出現關節疼痛、腰脊疼痛、足跟痛等痹證表現。故類風濕關節炎以肝、脾、腎經循經點穴為主,還可根據患者的癥狀體征通過經絡辯證選用其他的經絡點穴,如類風濕關節炎伴肺間質病變是可加點肺經;伴有心肌損害時加點心經等。經絡無壅滯,臟腑生理功能恢復;營養物質吸收布散以濡養四肢百骸,通者不痛;此外,也可藥物快速達到有效的血藥濃度;且能加速人體新陳代謝,減少人體自身垃圾蓄積和促進藥物殘余成分及時排出,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

      綜上所述,循經走罐、點穴療法是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除了操作簡單、費用低外、相比于一般的走罐、推拿,它的治療目的更明確,還可降低患者因長期服藥造成的毒副作用,值得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路志正、焦樹德主編. 實用中醫風濕病學.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6:704~705 .

      [2]柴瑞震,姜仕華主編 國家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編]. 全國中醫診療技術標準規范與中醫院(科)工作政策法規全書. 重慶大學出版社, 1995:658.

      亚洲白色白色永久观看| 亚洲?v女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久久久| 2017亚洲男人天堂一| 精品亚洲456在线播放| 四虎亚洲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小说另类图片动图| 亚洲最大天堂无码精品区| 一区二区亚洲精品精华液| 亚洲人成欧美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成人AV在线播放|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唯爱网|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柚蜜|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色窝窝亚洲AV网在线观看| 国产天堂亚洲国产碰碰|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影院| 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91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下载|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 亚洲午夜爱爱香蕉片| 国产亚洲AV夜间福利香蕉149| 亚洲国产婷婷六月丁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首页| 亚洲人成在久久综合网站| 亚洲欧美第一成人网站7777 |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最新亚洲春色Av无码专区| 精品久久亚洲一级α| 国产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人成网网址在线看| 亚洲第一街区偷拍街拍| 亚洲人成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成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