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嬰兒護理方法

      嬰兒護理方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嬰兒護理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嬰兒護理方法

      嬰兒護理方法范文第1篇

      關鍵詞:兒科護理護患關系護理現(xiàn)狀望聞方法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160-02

      嬰幼兒在生病時,既無法完整的表達自身的狀況,又極易脾氣暴躁,吵鬧不休,影響正確的診治,有時甚至會造成誤診現(xiàn)象。因此,醫(yī)院對兒科的護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護理人員在加強護理技術的同時,根據(jù)護理對象的特點,做好對患兒的病癥監(jiān)督及治療護理工作。為了提高護理的質量,現(xiàn)代兒科護理普遍的從中國的傳統(tǒng)治療方法中吸取有效的方法,以提高護理的服務質量,維護嬰幼兒的身體健康。論文筆者結合所學的中醫(yī)基礎理論,提出了望聞的護理方法,為提高兒科護理水平提供了有益的方向指導。

      1兒科護理的要點

      1.1嬰幼兒的生理特點。

      1.1.1臟腑嬌嫩,形氣未充。嬰兒出生后,身體器官比較脆弱,身體柔軟,器官發(fā)育不完善,自身的病毒預防機制尚未發(fā)展,無法抵抗病毒的侵入,由此導致嬰幼兒的抗病力低,極易生病。我國中醫(yī)則認為幼兒身體主要表現(xiàn)為“臟腑嬌嫩,形氣未充”,需要小心的呵護,尤其是生病期間,更是不可大意。不僅要求醫(yī)問藥,更要做好看護工作,保證病情的好轉。

      1.1.2生機勃勃,發(fā)育迅速。嬰幼兒的生長很快,環(huán)境適宜的話,我們甚至能看到他們每天的變化。隨著各種身體器官的生長發(fā)育,自身的技能也漸漸地開始發(fā)揮作用。

      1.2嬰幼兒的病理特點。小兒的身體防御體系尚未發(fā)育完善,自身系統(tǒng)十分脆弱,極易生病。概括來看,主要的特點有:

      1.2.1抵抗力弱,易生病。嬰幼兒由于年齡較小,寒暖不自知,飲食不自節(jié),極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而生病。若護理不當,治療不及時,容易使病情惡化,加劇偏于寒熱,邪氣由表而入,侵襲于肺,則易出現(xiàn)咳嗽、哮喘、肺炎等。小兒發(fā)育迅速,所需水谷較成人迫切,但又脾虛不運,則易導致嘔吐,泄瀉的癥狀。

      1.2.2病情易變化,不穩(wěn)定。小兒不僅發(fā)病容易,且變化迅速,易虛易實,易寒易熱。患病之后,調治護理不當,容易輕病變重,重病轉危。

      1.2.3恢復速度快,易康復。由于小兒生機蓬勃,處于蒸蒸日上,不斷生長的階段,臟氣清靈,活力充沛,患病后得到及時治療和正確護理,疾病恢復較為迅速,早晚變化十分明顯。

      總之,小兒處于不斷生長發(fā)育過程之中,各個年齡階段都有不同的機體特點,其身體的各種組織器官、各種生理功能都處于尚未成熟的狀態(tài),隨年齡增長,才逐漸趨于完善。而且這種不成熟,年齡越小,表現(xiàn)越顯著,因此不能簡單地把小兒看成是成人的縮影。中醫(yī)對小兒生理病理特點歸納起來,生理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生機蓬勃,發(fā)育迅速。病理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易于發(fā)病,易于變化,易于康復。故而,兒科護理應當以這種生理病理特點為基礎,并運用至實際臨床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

      2兒科護理的現(xiàn)狀

      2.1護理人員的身心狀態(tài)。兒科護士在進行兒童患者的護理工作時,市場處于一種緊張的壓力狀況下,尤其是在需要給患兒進行頭皮靜脈穿刺時,患者哭鬧、家長訓斥,都會影響護士正常水平的發(fā)揮。在這種情況下,護士經(jīng)常被家屬訓斥,感情易受到傷害,有時候甚至連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嚴重的影響了護理質量。與此相應的是護士自身的素質亟待提高,不僅要堅強自身的護理技術,更要能夠承受壓力,有較高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高度的責任心。

      2.2護理人員的工作狀態(tài)。嬰幼兒患者極易患病,因而醫(yī)院的兒科護理工作經(jīng)常是患者多、周轉快、工作忙亂瑣碎,護士超負荷工作,經(jīng)常加班加點,這些都會打擊兒科護士的工作情緒,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及技術水平的發(fā)揮,影響護理質量。

      這些狀況都影響著兒科護理的實際水平,但是,這些都是護理工作中的主觀因素,是可以人為控制的。針對護理中的技術要求,即及時的貫徹患者的病情發(fā)展,及時的予以藥理治療,就需要護理人員切實提高自身的護理技術。筆者結合自身的工作經(jīng)驗以及傳統(tǒng)的中醫(yī)理論,提出了護理工作中的望聞方法。

      3望聞在兒科護理中的實際應用

      3.1望診。望診,顧名思義,就是要仔細觀察,觀察兒童的生病特征,以及治療過程的具體治療情況。主要包括觀察患者的面容氣色、舌苔顏色、嗅覺器官以及呼吸狀況。觀面色可知氣血盛衰,及時發(fā)現(xiàn)病情的輕重變化。護理人員要注意觀察小兒的面色,以便發(fā)現(xiàn)時能夠及時采取措施。護士也可以根據(jù)患兒的舌苔顏色來觀察患兒的病情輕重緩急,以及應該忌口的食物,制定合理的食譜。

      3.2聞診。所謂聞診,主要是根據(jù)患者的氣息和動作來觀察患兒的病情。護理人員在獨自進行護理時,一定要注意保持患兒的個人衛(wèi)生,及時做好嬰幼兒的衛(wèi)生清理工作,保證患者的治療環(huán)境清新舒適。同時要注意耳聽患者的情況,尤其是夜間值班時,更要提高警惕,注意傾聽患者的呼吸變化,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不正常的狀況,采取措施緊急處理,保證護理的質量。

      兒科的護理與其他科室明顯不同,護理人員除了面對患兒外,父母甚至祖父母都是病房中的主要人員,因而要求兒科護理表現(xiàn)人文關懷精神,避免各種矛盾的產(chǎn)生,提高護理質量。護理時,護士要注易使用文明用語,微笑面對;工作時要主動,要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引導患兒,理解、安慰患兒及患者家屬。同時要采用靈活的工作方式,如拍背、貼敷時,要輕柔等。

      小兒的生長發(fā)育十分迅速,各個年齡階段的差別比較大。但是總體看來,小兒身體的各種組織器官、各種生理功能都處于尚未成熟的狀態(tài),而且年齡越小,表現(xiàn)越顯著。中醫(yī)對小兒的生理特點概括為“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生機蓬勃,發(fā)育迅速”。并且生病時病情易變。故而,兒科護理應當以這種生理病理特點為基礎,將有效的護理方法運用到實際臨床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才能提高兒科的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嬰兒護理方法范文第2篇

      【關鍵詞】疼痛;干預;啼哭;行為表達

      【Abstract】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sucrose , pacifier use and mother's milk during painful interventions to the newborns on the crying time and pain. Methods: Selected randomly 80 healthy newborns in our hospital for a prospective study from 2009 to 2010.The newborn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mother's milk, sucrose, pacifier and control groups with 20 newborns in each. Then 2 minutes later processed blood sampling by heel stick. Data collection included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emperature, heart rate and respiratory and rates crying time and behavioural responses NIPS. Results: No differences were determined between the groups for heart rate during painful interventions (p > 0.05). Sucrose followed by pacifier was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 of reducing the crying time and pain in the newborns. Conclusion:The three practices reduce the behavioural responses to pain at a higher rate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Keywords】Pain interventionscrying behavioural response

      【中圖分類號】R4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2-0026-01

      新生兒疼痛是其對不利行為、生理和代謝的應答,由于不能進行言語表達,主要是通過啼哭、面部表情和身體動作反應出來[1],啼哭是最明顯的和最容易觀察到的行為[2]。住院新生兒利用非藥物對疼痛干預普遍存在,如吸吮安慰奶嘴、給予糖水、母乳喂養(yǎng)、擁抱、撫摸、音樂安撫等多種方法[3]。我們分別利用給予糖水、安慰奶嘴和母乳喂養(yǎng)等干預方法討論對新生兒疼痛啼哭的影響。

      1 方法

      1.1 資料來源:隨機選取我院2009~2010年80名健康新生兒,分成四組,皆征得家長對此研究的知情同意。新生兒入選的條件是:孕齡37~42周,體重>2500g,Apgar>8,無疾病表現(xiàn)和先天遺傳性疾病。

      1.2 數(shù)據(jù)收集:在進行足后跟采血前2分鐘,糖水組和母乳喂養(yǎng)組用注射器分別給予2ml蔗糖水和母乳,安撫奶嘴組給予奶嘴,對照組不加任何干預措施;進行足后跟采血。分別收集各組操作前2分鐘、操作中和操作后1分鐘的新生兒特征性和測量指標:體溫、心率、呼吸頻率和其疼痛反應。疼痛行為表達應用NIPS進行評估,采用NIPS評分標準。

      1.3 統(tǒng)計方法:應用SPSS13.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多組資料應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分析,組間多重比較用Post Hoc,計數(shù)資料用X2檢驗,P

      2 結果

      2.1 在我們的研究中38(47.5%)新生兒是女孩,其特征性參數(shù)(見表1)。心率在實驗組和對照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格2),但呼吸頻率在操作前有差異(P

      2.2 在操作后,給予糖水組的啼哭時間比其他組都短,而實驗組和對照組在操作前和操作中都沒有明顯差異,但在操作后有差異,經(jīng)Post Hoc分析差異來源于給予糖水組和安慰奶嘴組(見表5)。操作前,在實驗組中,NIPS平均值最低組為給予糖水組,最高為安慰奶嘴組,實驗組和對照組都沒有顯著差異(P=0.201);采血操作后,實驗組中,給予糖水組顯示出對疼痛的反應最低,母乳喂養(yǎng)組最高,實驗組和對照組有明顯差異(P=0.000),Post Hoc的進一步分析差異來源于給予糖水組(見表6)。

      3 討論

      3.1 新生兒對照組和實驗組的特性參數(shù)之間的比較:據(jù)文獻報道,新生兒對疼痛的反應會影響其生理許多方面[4],在我們的研究中,年齡、出生體重和身高在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無明顯差異,但是胎齡和頭圍、胸圍有差異,但是都在正常范圍之內(nèi)。在以前的研究中,新生兒的胎齡和對疼痛的反應并無相關性[5]。

      3.2 新生兒的生理改變:在操作中和操作后,給予糖水組的心率增加最少,其次為安慰奶嘴組,一般地,新生兒對疼痛的反應和哭泣時會增加心率,給予糖水組新生兒哭得較少,因而心率增加得少,這與以前的報道相一致。我們的研究中新生兒在疼痛操作時和操作后心率都增加,這與Singhet[6]等報道一致;我們分別測試了新生兒在操作前后的實驗組和對照組呼吸頻率,結果顯示有差異(P

      3.3 新生兒疼痛干預中行為的應答:啼哭是對疼痛最明顯和最容易觀察到的反應,比較對照組和實驗組在不同時期的啼哭時間,給予糖水組啼哭時間最長,這可能與操作時間最長有關,然而在操作后比較發(fā)現(xiàn),給予糖水組啼哭時間最短,緊接著是安慰奶嘴組。這與其他許多報道[8]顯示出來的給予糖水在新生兒對疼痛的啼哭中最有效相一致,這可能是蔗糖水鎮(zhèn)痛的機制可能是位于舌尖的味覺感受器感受到甜味刺激后引起內(nèi)源性阿片樣物質釋放增加[9]。我們發(fā)現(xiàn)母乳喂養(yǎng)組啼哭時間最長,這可能是通過注射器給予母乳而沒有與母親擁抱和輕撫有關。我們的研究中,給予糖水組行為應答NIPS減少得最多,緊接著為安慰奶嘴組和母乳,這表明這三種非藥物干預能減少其行為的反應。據(jù)報道給予糖水和聯(lián)合安慰奶嘴有協(xié)同作用,能更好地緩解疼痛[10]。

      4 結論

      為減少嬰兒疼痛的反應,護理人員可采用給予糖水、安慰奶嘴和母乳喂養(yǎng)這三種方法減少其啼哭時間和行為反應,疼痛操作后,給予糖水組可明顯減少對疼痛的反應,因此可采取有效的疼痛干預措施,更好地加強新生兒的護理。

      參考文獻

      [1] 張巍,童笑梅,華.早產(chǎn)兒醫(yī)學[M].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8:25~27

      [2] Plaja F & Alesi M . Pain in newborns and children. Professioni Infermieristiche 2004,57:135~138[3] 高海霞, 陳京立, 高洪蓮. 非藥物療法對新生兒疼痛干預效果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 2007, 42(10) : 940~942

      [4] 劉永琴,王漢青,徐芬等. 非藥物治療緩解新生兒疼痛的護理干預.護理雜志[J].2010,27(4):484~486[5] Gharehbaghi M & Peirovifar A.The effect of oral dextrose on pain relief of newborn infants. Pakistan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2004,23:881~884

      [6] Singh H, Singh D & Soni parasion of pain response to venipuncture between term and preterm neonates. Indian Journal of Pediatrics.2000,37:179~181

      [7] Taksande AM, Vilhekar KY, Jain M & Chitre D.Pain response of neonatesto venipuncture. Indian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05,72:751~753

      [8] Benis MM. Efficacy of sucrose as analgesia for p rocedural pain in neonates. Advances in Neonatal Care , 2002,2 (2):93~100

      [9] 湯亞南. 新生兒疼痛臨床研究進展[ J ] . 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7, 9 ( 3) : 281~284

      嬰兒護理方法范文第3篇

      【關鍵詞】臨床路徑;建構主義學習觀;臨床護理帶教;兒科門診

      【中圖分類號】R473.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10)14-068-2

      臨床實習是護理教育的最后階段,護生臨床實習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鞏固和提高醫(yī)學知識的有效途徑,是一種鍛煉服務思想、培養(yǎng)專業(yè)素質、提高技術水平、培養(yǎng)工作能力的綜合教學環(huán)節(jié)[1]。臨床路徑是醫(yī)院為減少醫(yī)療成本和有效保證高質量服務而實施的一種科學的服務和管理方法。是美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后逐步發(fā)展起來的質量效益型的管理模式[2]。它是一種包括了多專業(yè)的協(xié)調合作、預期結果的制定、服務的時限性、服務的連續(xù)性、持續(xù)的服務品質改進等特殊內(nèi)涵的,設計精密的臨床服務計劃[3]。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這種建構是無法由他人來代替的;學習時學習者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背景,對外部信息的主動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自己的意義[4]。我科將臨床路徑+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引入到護理臨床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2008年5月―2010年1月在我科護理實習的護理專業(yè)共有116名,隨機將其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8名,來至不同的學校,其中大專54名中專62名;男生2名,女生114名。實習時間3―4周,均由護師或主管護師一對一帶教,兩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帶教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帶教方法。具體實施方法為:實習學生入科室后,由科室主管教學的老師進行入科介紹,然后有各個老師負責帶教。教學內(nèi)容按照實綱隨機完成。

      實驗組采用臨床路徑+建構主義學習式帶教方法,首先在實綱的基礎上,結合我科特點,由護士長組織各帶教老師編制兒科門診帶教方法圖表(見表1)。

      1.2.2實施及評價我科實習帶教采取一對一帶教模式,按照科室制定的帶教方法執(zhí)行。護士長和帶教組長全程參與、指導、監(jiān)督、檢查、評價。實習結束,由科室組織對護生進行理論和操作考核,考核成績均采用百分制(見表2)。同時護理部和科室護士長對護生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護生對帶教方法和帶教老師的滿意度結果(見表3)。

      2抽樣比對結果(見表2,表3)

      表2 兩組護生理論和操作成績比較(X±S)分

      組別 理論成績 操作成績 人數(shù)

      對照組 86.0±3.1 84.0±2.6 58

      實驗組 94.0±2.3 92.0±1.8 58

      t值 11.345 19.605

      p值

      表3 兩組護生對帶教方法和帶教老師的滿意度比較

      組別 人數(shù) 滿意 不滿意

      對照組 58 48 10

      實驗組 58 57 1

      檢驗X2=4.33P

      3討論

      3.1臨床路徑+建構主義學習式帶教方法,更能充分發(fā)揮護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臨床路徑式帶教方法規(guī)范了臨床護理帶教流程,增強了教學內(nèi)容的系統(tǒng)性;建構主義學習觀是護生主動建構知識。讓護生在系統(tǒng)規(guī)范的帶教環(huán)境中充分發(fā)揮個人能力,每個人都最大限度的吸收知識,讓實習變得快樂起來。在我們兒科門診,吵雜、擁擠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你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強大的工作量,使得你沒有太多的時間思考;家長過分的保護和疼愛、對護生的不信任以及法律意識增強,不給你實習操作的機會。所以,護生想讓老師給你在成人科室一樣獲得很多實習操作的機會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不然的話,有的患兒家長就會說你把他的孩子當成試驗品,

      (下轉第72頁)

      (上接第68頁)

      堅決不同意護生操作,甚至還可能導致惡性事件的發(fā)生。故來我科的護生入科后就就必須集中學習我科工作特點和特殊環(huán)境,指出建構主義學習觀更適合我科,教會她們在我科實習的方法。

      3.2臨床路徑+建構主義學習式帶教方法,可以提高護生的交流溝通和臨床服務能力在長期的臨床教學中,我深刻體會到交流、溝通能力在我們科室是十分重要的,有了好的或者說是患兒家長滿意的交流溝通,你就有了操作的機會。交流溝通的能力來源于你豐富扎實的理論知識,所以對進入我科的護生,前兩周我們的教學目標是注重在“會看,會聽,會講”上,看一看你實習的環(huán)境,聽一聽病人家長的提問和老師的回答,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講給病人和病人家長聽,講給老師聽,講給同學聽。學會看透病人家長的心事,積極主動為病人和病人家長提供力所能及的直接或間接的服務,創(chuàng)造操作機會。知道為病人的服務是多方位的不論是直接或是間接的服務。

      3.3臨床路徑+建構主義學習式帶教方式,可以提高帶教老師的臨床帶教水平護生的主動提問,帶教老師為護生的解答以及我們的護生實習帶教方法圖表都促進了帶教老師的主動學習和自身業(yè)務能力的提高。帶教老師通過對護生的理論知識以及交流溝通能力的判斷,確定每個護生的特點,首選適合的護理操作,然后給予鼓勵和指導,激發(fā)護生的學習興趣,主動學習、服務、操作,逐漸完成教學規(guī)定的任務。在兒科這樣的實習環(huán)境中,護生必須做到主動學習,主動服務,主動操作。帶教老師也必須做到業(yè)務熟練,判斷準確,思維敏捷,語言豐富。對護生帶教老師必須做到放手不放眼,并適時給予幫助。采用臨床路徑+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帶教方法更適合于兒科。

      4小結

      現(xiàn)今的臨床教學方法各異,如何能取長補短綜合利用,使之更加適合現(xiàn)有的護理教學環(huán)境,更能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學資源,更加有利于全面培養(yǎng)護理人才,尋找適合我國國情的模式。[5]筆者非常贊成黃曉瑋《臨床護理教學方法的應用進展》中的觀點。每個國家,每家醫(yī)院,每個科室都有它的特點,不能單一使用某種帶教方法。既要能完成帶教任務,又能保證實習安全快樂,取各家所長,不失為更好的臨床帶教方法。

      參考文獻

      [1] 王靜.臨床護理帶教質量研究現(xiàn)狀[J].護理研究,2005,19(6B):1082-1083.

      [2] 趙寧志,郭愛勇,陳飛,等.醫(yī)院質量管理的臨床路徑分析[J].醫(yī)院管理雜志,2006,13(2):139-140.

      [3] 趙曉敏,陽愛云.論臨床路徑于其他護理模式的辯證關系[J].2006,21(2):62-63.

      嬰兒護理方法范文第4篇

      [關鍵詞]護理干預;新生兒;疼痛;生命體征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6)11-124-03

      由于新生兒年齡及身體發(fā)育情況不完全,在其橈動脈采血時,常會遇到較大的困難,往往導致凝血現(xiàn)象、血流速慢等。此外,在采血時新生兒會感到劇烈疼痛,有研究顯示,新生兒感知疼痛比嬰兒及成年人更加強烈、彌漫和持久。疼痛刺激使新生兒產(chǎn)生顯著的生理反映,長期反復的疼痛會對新生兒的行為發(fā)育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在新生兒采血時應給予其對應的護理干預,來達到控制、減輕最終消除疼痛。本研究選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7月期間我院接診的320例新生兒在疼痛時對其進行護理干預,取得明顯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7月期間我院接診的320例新生兒,其中男新生兒210例,女新生兒110例,年齡2~14d,體重1.02~3.81kg,新生兒在治療過程中均采用橈動脈采血方式來采血,將全部新生兒進行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所有患者均經(jīng)過我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均為160例,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護理干預,全部新生兒入選標準:(1)有明顯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或窒息史等體征;(2)2天內(nèi)使用過陣痛藥或鎮(zhèn)靜藥劑;(3)危重新生兒有機械通氣者及對刺激無反應者;(4)先天性畸形或具有染色體疾病,兩組患者在年齡、患病情況等一般資料方面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新生兒在疼痛刺激時給予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行為和環(huán)境護理干預。具體為:在操作結束15min后,整個過程中,應用多功能監(jiān)護儀在操作前與操作中對新生兒的心率、平均動脈壓、呼吸及經(jīng)皮血氧飽和度進行監(jiān)測。護理干預主要措施為:(1)改善NICU的環(huán)境。降低NICU的噪音,調節(jié)室內(nèi)光線強度等;(2)宣講健康教育。增強醫(yī)護人員對疼痛認識,強調疼痛給新生兒的影響嚴重程度,要求操作技術嫻熟、動作輕柔,盡量降低對新生兒的刺激;(3)治療。取屈曲及包裹襁褓,提高新生兒的自我條件能力,降低由于各種操作所造成的疼痛;(4)撫摸。搖晃、按摩以及肌膚接觸,可以減少多新生兒的觸覺、運動感覺、前庭的刺激行為;(5)口服蔗糖水。操作前口服14%~22%蔗糖水4mL,反復操作時給予口服0.6~1.2mL持續(xù)口服;(6)非營養(yǎng)性吮吸(NNS)。NNS指在嬰幼兒口中置于一安慰,來增加其吮吸動作,但并無母乳及其他液體吸入。

      1.3評價指標

      通過新生兒面部編碼系統(tǒng)(NFCS)對新生兒采血時進行疼痛評價,NFCS包括10項:擠眼;皺眉;張口;鼻唇溝加深;嘴垂直伸展;嘴水平伸展;舌呈杯狀;下頷顫動;嘴呈0型;伸舌。每一項占1分,共10分,其中≤5分為輕度痛,5~7分為中度痛,≥7分重度痛。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選擇SPSS18.0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而計數(shù)資料則采用2檢驗,P

      2結果

      2.1兩組新生兒橈動脈采血時疼痛評分比較

      研究組新生兒與對照組新生兒橈動脈采血時疼痛評分分別為(2.69±1.68)分、(7.68±1.76)分,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5.9481,P

      2.2兩組新生兒橈動脈穿刺前后血氧飽和度和生命體征變異率比較

      兩組新生兒橈動脈穿刺前后的血氧飽和度變異率、呼吸變異率、心率變異率、收縮壓變異率、舒張壓變異率對比,研究組患者的血氧飽和度和生命體征變異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討論

      近年來有研究顯示,新生兒或早產(chǎn)兒在出生后即具有感知疼痛的能力,他們會對有刺激傷害的信息進行傳遞、回應以致記憶。新生兒的血液基本分布于內(nèi)臟和軀干,四肢分布比較少,有研究顯示,新生兒血管較細,血管充盈度比較差,采用靜脈采血方法,時間長、出血慢、易容易導致靜脈血管破壞,為新生兒帶來更多的疼痛感,此外,大量研究顯示,醫(yī)療操作是新生兒橈動脈采血疼痛的主要來源,尤其是新生兒所處的重癥監(jiān)護病房,對新生兒的操作頻繁。疼痛刺激會影響新生兒的生理、代謝水平及行為的紊亂,造成神經(jīng)功能的損害,特別是早產(chǎn)兒疼痛會影響其腦部的發(fā)育,造成繼發(fā)性痛覺過敏或原發(fā)性痛覺過敏,進一步影響神經(jīng)功能的重建。因此,對新生兒橈動脈采血時疼痛進行評價及有效采取護理干預,對新生兒的預后與成長發(fā)育有重要意義。有專家指出,新生兒疼痛時會出現(xiàn)面部表情(如伸舌、張口、擠眼等)異常,采用常規(guī)護理新生兒橈動脈采血時疼痛感強烈,護理效果不盡人意。本研究顯示,采用常規(guī)護理新生兒橈動脈采血時其疼痛評分高達(7.68±1.76)分,說明常規(guī)護理方法效果不明顯。有專家指出,心率變異是檢測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調節(jié)情況,主要檢測心臟以及其他器官上的神經(jīng)活動狀況,借以診療神經(jīng)系統(tǒng)病變。常規(guī)護理新生兒采血時心率變異率較高,數(shù)據(jù)顯示,新生兒橈動脈穿刺前后的心率變異率(22.36±9.61)%,常規(guī)護理新生兒橈動脈采血時疼痛及心率變異率效果不明顯。

      嬰兒護理方法范文第5篇

      【關鍵詞】 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圍手術期;并發(fā)癥

      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簡稱先心病)是嬰幼兒常見心血管疾病之一,在我國發(fā)病率約為0.6%~1.0%[1]。其中主要的治療方法仍是手術治療,但術后并發(fā)癥較多,病死率高。特別是術后肺部并發(fā)癥,嚴重影響著患兒的術后恢復。因此,研究預防嬰幼兒先心病術后肺部并發(fā)癥的護理措施,進行科學有效的圍手術期護理,是提高心臟外科護理技術的重要內(nèi)容。我院于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對106例嬰幼兒先心病患者進行圍術期護理干預,效果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本院收治的嬰幼兒先心病患者106例為A組,男64例,女42例;年齡11 d~3歲,平均(1.32±0.78)歲;體重3.78~15.56 kg,平均(8.79±2.24)kg;其中室間隔缺損75例,房間隔缺損5例,室間隔缺損合并房間隔缺損7例,法樂氏四聯(lián)征10例,法樂氏三聯(lián)征2例,大動脈轉位4例,卵圓孔未閉3例。2004年4月至2008年5月我院收治的嬰幼兒先心病患者198例為B組,男性117例,女性81例;年齡7 d~3歲,平均(1.45±0.26)歲;體重3.09~15.24 kg,平均(8.35±2.17)kg;其中室間隔缺損133例,房間隔缺損12例,室間隔缺損合并房間隔缺損13例,法樂氏四聯(lián)征17例,法樂氏三聯(lián)征6例,大動脈轉位9例,卵圓孔未閉8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體重、疾病等方面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手術方法 患兒手術前肌內(nèi)注射或靜注氯胺酮2~8 mg/kg,經(jīng)口或鼻行氣管插管,術中使用斯托克體外循環(huán)機行體外循環(huán)。一般心臟畸形者采用淺低溫循環(huán),復雜畸形者采用中或深低溫循環(huán);非紫紺型患兒均行畸形根治術,紫紺型患兒行姑息性手術。A組進行圍術期護理干預,B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5軟件包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兩組術后肺部并發(fā)癥資料比較,見表1。A組106例患者術后肺部并發(fā)癥21例,占19.81%。其中低氧血癥6例,占28.57%,胸腔積液合并低氧血癥3例,占14.29%,肺間質水腫合并低氧血癥3例,占14.29%,肺不張2例,占9.52%,肺炎合并低氧血癥2例,占9.52%,其他肺部并發(fā)癥5例,占23.81%。

      3 討論

      3.1 術前護理 ①嬰幼兒先心病患者一般體質較差,術前易患呼吸道感染,值班護士要密切觀察患兒的呼吸、心率、體溫、四肢活動、紫紺等,同時對患兒的家屬做好相關知識宣教,嚴格控制術前呼吸道感染。②吸氧。嬰幼兒先心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缺氧,術前吸氧可以改善機體缺氧。③加強體療訓練。選擇在餐前30 min,以不少于10 min左右交替扣擊、振顫患兒胸背部,對可以合作的患兒可訓練呼吸并鼓勵自行咳嗽。④患兒術前禁食,可預防術中因麻醉誤吸引起術后吸入性肺炎。

      3.2 術中護理 ①手術操作力爭輕柔、熟練,手術室嚴格執(zhí)行消毒隔離制度。②正確選擇氣管插管的管內(nèi)徑及長度。一般管內(nèi)徑:1~6月/3.5~4.0 mm,7~12月/4.0 mm,12~24月/4.5 mm;管長度(cm)=年齡(歲)/2+12。③體外循環(huán)期間嚴格監(jiān)測變溫毯術中溫度并平穩(wěn)復溫,嚴格控制晶體輸入,膠體滲透壓>16 mm Hg。

      3.3 術后護理 嬰幼兒先心病患者因心血管畸形造成血流動力學改變,易出現(xiàn)肺部并發(fā)癥,如低氧血癥、肺炎、肺間質水腫及合并癥,因此術后的護理對預防肺部并發(fā)癥至關重要。①保持呼吸道通暢值班護士要每4 h重復吸凈口腔、鼻道分泌物。對有咳痰能力患兒要鼓勵其咳嗽、咳痰,對痰多不易咳出或無咳痰能力者,使用震動排痰機協(xié)助排痰;術后吸氧,術后早期給予鼻導管或面罩吸氧,后期缺氧改善后可小流量持續(xù)吸氧,嚴防長時間高濃度吸氧引發(fā)呼吸抑制。②呼吸機的管理有資料報道,呼吸機輔助呼吸時間與肺部并發(fā)癥有密切聯(lián)系[2]。本組全部病例均采用嬰幼兒專用呼吸機,呼吸頻率設定:

      參 考 文 獻

      [1] 姬尚義,沈宗林,楊建安,等.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1018例外科治療.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05,11(1):10-12.

      [2] 劉愛萍,熊浩,柳霞.ICU呼吸機相關肺炎發(fā)病因素及干預措施的研究進展.現(xiàn)代護理,2008,14(4):462-463.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AAA片|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 色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国产| 欧洲 亚洲 国产图片综合| 亚洲专区一路线二| 亚洲国产精品xo在线观看| 亚洲大片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久| 亚洲av无码片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jjzzjjzz在线播放| 亚洲入口无毒网址你懂的|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二区| 亚洲免费福利在线视频| 亚洲人成色99999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播放器下载|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绿色| 亚洲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高清综合|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公司|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 亚洲s码欧洲m码吹潮| 亚洲AV成人精品日韩一区| 午夜亚洲乱码伦小说区69堂| 亚洲av高清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小视频精品久久久三级 |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高清 | 亚洲成AV人片在|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成a人v在线| 在线观看亚洲AV日韩A∨| jizzjizz亚洲日本少妇| 亚洲一区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AV|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漫画| 亚洲天堂一区在线| 亚洲精品色播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笫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