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兒童護理的重點

      兒童護理的重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兒童護理的重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兒童護理的重點

      兒童護理的重點范文第1篇

      [關鍵詞] 癲癇;癲癇兒童家長;家庭中心式護理;焦慮自評量表;抑郁自評量表

      [中圖分類號] R742.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1(a)-0153-03

      癲癇是一種由腦部神經元高度同步化且常具有自限性的異常放電所導致的綜合征。據統計[1],國內0~14歲兒童癲癇的發病率為151/10萬,患病率為3.45‰。有研究顯示,癲癇患兒家長的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顯著高于無癲癇兒童的家庭[2]。癲癇兒童家長生活質量與癲癇兒童的心理及社會功能的康復息息相關,因此,關注癲癇兒童家長的生活質量,有利于促進癲癇兒童的心理、社會行為等康復。家庭中心式護理模式是通過幫助癲癇患兒家長認識癲癇的基本疾病知識,進行癲癇相關護理培訓及心理疏導等,教育和引導患兒家長積極參與到患兒的治療中,為患兒提供適當的家庭護理和心理支持。本研究對癲癇兒童家長進行家庭中心式護理干預,與進行普通護理模式的家長進行比較,來探討家庭中心式護理是否能減輕患兒家長的焦慮、抑郁情緒。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1年7月~2012年5月就診于本院住院的癲癇兒童家長62例和癲癇患兒62例。每例患兒由1名家長參與調查。納入標準:①癲癇兒童未進行過癲癇手術治療;②癲癇兒童家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且IQ>70;③癲癇兒童父母無神經系統疾病或精神科疾病等慢性病;④調查期間家庭無重大負性事件發生;⑤簽署知情同意書。隨機分成對照組31例,實驗組31例。對照組:男17例,女14例,年齡24~45歲,平均(35.6±7.8)歲;實驗組:男18例,女13例,年齡25~43歲,平均(33.5±8.6)歲。兩組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患兒實驗組31例,男15例,女16例,平均年齡為(7.69±2.58)歲;對照組31例,男17例,女14例,平均年齡為(8.16±3.17)歲。實驗組全面性癲癇3例,部分性癲癇28例;對照組全面性癲癇2例,部分性癲癇29例。兩組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對象期間均不服用任何精神藥物。本研究獲得湖南省腦科醫院醫學倫理會批準,所有參加者均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普通護理模式,即接受常規健康教育,時間為2011年7月~2011年11月,其護理干預的具體內容:由主管護理人員制訂適合患者病情及家庭的護理方案及健康教育計劃,密切觀察患兒的病情變化,積極預防癲癇發作;常規進行健康教育,每個患者入院宣教時間≥30 min。

      實驗組接受家庭中心式護理模式,時間為2011年12月~2012年5月,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構建家庭式病區環境:孩子住院期間均有父母陪同,經科室同意,將癲癇患兒病房的布局改成家庭式,可容一個家庭同住一室。內設廁所、病房為一單元;改善住院環境,經科室同意,在病區辟出專門病房作為娛樂室,安排象棋、撲克、跳舞等群體活動,以使患者及家長得到適當的娛樂。

      對癲癇兒童家長進行癲癇知識培訓:每周組織實驗組受試者統一觀看癲癇知識視頻。根據《臨床診療指南-癲癇病分冊》[3]《嬰兒、兒童、青春期癲癇綜合征》[4]制作成癲癇疾病宣傳視頻,視頻內容包括:癲癇的病因、分型及表現、治療,抗癲癇用藥。視頻觀看前1周對研究人員進行癲癇知識培訓,在病區娛樂室組織癲癇兒童家長進行觀看,觀看現場有研究人員進行指導和答疑。

      家長參與患兒的技術性護理:每周進行1次癲癇發作時護理教育,持續2個月。在娛樂室擺放模擬人,每周由研究人員組織癲癇兒童家長觀看癲癇發作時的急救措施,即當癲癇發作時,立即讓患者就地平臥,頭偏向一側,解開衣領、衣扣,取下假牙,及時使用牙墊或壓舌板,以防咬傷舌及頰部。對抽搐肢體不可用暴力按壓,以免骨折、脫臼等。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通知醫生。服藥指導:嚴格按醫囑服藥,不能擅自換藥、增藥、減藥、停藥等,定期檢測血藥濃度及相關化驗檢查,以免出現白細胞下降、肝腎功能損害。

      構建家庭互助支持系統:每周進行1次家長經驗交流活動,持續2個月。由護士在病區內每星期選擇6~7對家庭進行交流活動,互相介紹其照護經歷和體驗,包括癲癇患兒患病的治療經歷,發病時處理,育兒經驗以及關注在患兒住院過程中的感受、情緒變化等。然后由研究組人員進行總結發言,對有問題的父母及時進行指導,對成功父母進行獎勵。期間對患兒病情有疑問的家長可以向研究組人員咨詢。

      鞏固治療期的評價:鞏固治療期,對癲癇兒童家長言語、行為、情緒進行評價,每周由管理人員和患兒家長進行溝通,及時糾正患兒家長對癲癇的錯誤認知,并對調整較好的家長采取激勵、獎勵等手段給予正性強化。

      1.3 測評方法

      采用上海神康科技有限公司的心理量表測評軟件在干預前、干預2個月時對兩組進行測評,受檢者在專業心理測試人員的指導下獨立完成。測評包括以下2個方面。①SAS量表:該量表包括20個題目(1、2、3、4級評分),將20個項目評分進行相加,得到總粗分,再換算成標準分,標準分≥50分表明有焦慮情緒;②SDS量表:該量表包括20個題目(1、2、3、4級評分),將20個項目評分進行相加,得到總粗分,將總粗分換算成標準分,標準分≥53分表明有抑郁情緒。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

      2 結果

      癲癇兒童家長(對照組、實驗組)SAS、SDS評分與全國常模[5]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干預前,兩組與全國常模比較,*P

      3 討論

      研究表明,癲癇患兒的家長焦慮、抑郁和其他負性情緒明顯高于正常兒童的家長[6],原因可能有:①癲癇患兒出現的身體癥狀,如抽搐、癱瘓、意識障礙等及對發作的擔心會導致患兒出現焦慮、抑郁狀態[7],也會成為患兒家長的強大應激源,使家長處于緊張、焦慮、抑郁狀態。家長經常擔心患兒會在發作中突然死亡,擔心發作和抗癲癇藥會導致患兒智力變差等,因此,過分保護、過分擔心在家長中廣泛存在[8]。②癲癇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羊癇風”,病發時,患者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肢體抽搐、口吐白沫。患者發病時的恐怖景象讓公眾對癲癇的認識是有誤區的,甚至有人認為是鬼魂附體,故許多家長認為癲癇是一種難以啟齒的疾病[9],家長極力隱瞞,試圖保護子女不受到歧視或羞愧。這樣的情緒使其精神壓力非常大,負性情緒顯著上升。③患兒家長缺乏正確的癲癇家庭護理和急救等相關知識[10],患兒需要時不能及時實施救護,因而不能很好地監護患兒而自責。有報道癲癇兒童家長的焦慮等不良情緒顯著高于無癲癇兒童的家庭[11]。本研究結果也顯示,癲癇兒童家長的焦慮、抑郁情緒明顯,與全國常模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發現,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強調人是生理、心理和社會的綜合體[12]。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包括8個核心概念:尊重、支持、靈活性、選擇、合作、信息、授權及力量,都是在護理和健康教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其護理和教育內容、目標、學習方式均為護士、患兒及家長共同選擇,護理和教育是在融洽護患關系,建立信任感的基礎上開展的[13],與以往的護理模式相比,家庭中心式護理強調對患兒的照顧及家長的共同參與,有利于家長和患兒的心理健康。本研究通過構建家庭互助支持系統,每周進行1次家庭交流活動,讓各自的家庭介紹其照護經歷和體驗,再由研究人員對錯誤方法進行糾正,對正確方法進行鼓勵,可幫助父母建立自信心,降低無助感及無奈感,從而減輕其抑郁、焦慮的情緒。并讓家長親自參與患兒的護理,癲癇發作時急救措施,抗癲癇藥注意事項,使父母增加對患兒患病這一事件的應對能力。本研究結果證實了實施家庭式中心護理實驗組干預2個月后,其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說明家庭中心式護理模式可顯著降低癲癇兒童家長的抑郁、焦慮評分。

      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的開展有利于患兒家庭維持良好的心身狀況和患兒心身健康,這可能是今后護理模式改變的一個突破點,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宋秀峰,李軍.癲癇兒童家長對癲癇相關知識的認知度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 (10):61-64.

      [2] 李勇,季成葉,秦炯.癲癇患兒父母抑郁情緒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07,23(2):134-135.

      [3] 中國醫學會.臨床診療指南:癲癇病分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4] Joseph R,Michelle B,Charlotte D,et al.嬰兒、兒童、青春期癲癇綜合征[M].4版.劉興洲.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

      [5] 潘小安,盧次勇,張輝,等.支氣管哮喘患兒父母抑郁與焦慮狀況研究[J].實用醫學雜志,2006,22(11):1256-1258.

      [6] Conant KD,Morgan AK,Muzykewicz D,et al.A karate program for improving self-concept an d quality of life in childhood epilepsy:results of in pilot study[J].Epilepsy Behav,2008,12(1):61-65.

      [7] Yong L,Chengye J,Jiong Q.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life in childhood epilepsy in China[J].Acta Neurol Scand,2006,113(3):167-173.

      [8] Williams J,Steel C,Sharp GB,et al.Parental anxiet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children with epilepsy[J].Epilepsy Behav,2003,4(5):483-486.

      [9] 趙東海,黃瑁,王志文,等.癲癇與烙印感(綜述)[J].中國心理雜志衛生,2006,20(12):825-827.

      [10] 王愛霞,王曉花,劉愛華.癲癇患兒家庭慢性悲傷的護理干預[J].護理學雜志,2008,23(17):65-66.

      [11] 崔璀,楊祖瓊,李勝群.對癲癇患兒家長心理狀況的調查和認知干預[J].護理研究,2007,21(11):2966-2967.

      [12] 顧鶯,王君俏,張玉俠.家庭中心式護理對先心病患兒父母圍手術期心理影響[J].上海護理,2008,8(6):32-33.

      兒童護理的重點范文第2篇

      【關鍵詞】護理干預;麻疹疫苗;接種及時率

      兒童計劃免疫是一種投資少、效果好、預防相應傳染病的一種最有效、方便、經濟的手段,是法律賦予每個兒童的權利,國家對兒童實行預防接種制度。接種麻疹疫苗(measles vaccine ,MV)是消除麻疹的最基本措施,而MV的及時接種是其根本的質量保證,疫苗的及時接種率也是評價疫苗接種效果最經濟最直接的指標之一[1]。我院于2011年1月開始對預防接種的兒童實施多舉措護理干預措施,取得較好的臨床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收集2010年1月我院實施多舉措護理干預前出生建證兒童436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性兒童225例,女性兒童211例,本地兒童321例,流動兒童115例;在2012年1月我院實施多舉措護理干預后出生建證兒童488例作為觀察組,其中男性兒童261例,女性兒童227例,本地兒童339例,流動兒童149例。

      1.2 護理措施

      1.2.1對照組:給予兒童常規護理措施,包括接種前通過多種形式如上墻資料、展架、小冊子及健康教育網絡平臺等進行有關預防接種的健康教育,必要時進行一對一宣傳,對兒童接種前告知所接種疫苗的品種、免疫作用、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等;預檢及接種證的查驗等。接種中創建溫馨、整潔、舒適的環境,做好心理護理,嚴格執行三查(接種證、健康問診、疫苗狀況)七對(兒童姓名、年齡性別、接種程序,接種劑量、疫苗效期、注射方法、注射部位),做好消毒工作,疫苗的冷鏈管理。接種后告知家長應觀察30 分鐘后再離開,如出現異常反應,及時處理和報告;預約下次接種的疫苗種類和時間;告知家長接種疫苗后的護理要點(多飲水、多休息、接種部位保持清潔等)、可能出現疫苗反應的應對措施[2,3]。每月通過《全國兒童免疫監測信息管理系統》,對MV初免應種未種的兒童家長發放手機短信通知。

      1.2.2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兒童實施多舉措護理干預,具體包括以下措施:第一,1月齡兒童來接種門診建證時為家長發放 “家長學堂”聽課證,“家長學堂”每月開設一次,如聽課人員多增加開設次數,一般安排在周日上午的9時至11時,重點向兒童家長講解預防接種方面的政策、疫苗的知識、接種疫苗的注意事項及接種副反應的應對措施等;第二,在兒童每次接種后都給家長發放下次接種的預約通知單,并同時發放下次接種疫苗的接種告知單,要求家長回家后仔細進行閱讀并簽字,在下次接種時上交備案;第三,在接種時采取預防接種智能叫號系統,并增加留觀30分鐘后刷卡離開的模塊,確保所有接種兒童能留觀到30分鐘;第四,對所有[8月齡+7天]MV初免應種未種兒童家長按時進行電話聯系,了解MV未接種原因,講解麻疹疫苗接種重要性,溫馨提醒家長及時來接種門診接種。

      1.3 判斷標準 MV初免在8月齡開始,≤9月齡完成,判斷為及時接種。

      1.4 統計學分析 從《全國兒童免疫監測信息管理系統》中分別導出我院兒童預防接種門診2010年1月及2012年1月出生兒童的MV接種數據進行整理分析。2 結果

      2.1 多舉措護理干預前后MV初免及時接種情況為觀察組接種及時率比對照組提高了11.79% 見表1

      表1多舉措護理干預前后MV初免及時接種情況

      2.2 觀察組[8月齡+7天]兒童MV未種情況及護理干預后的接種情況

      [8月齡+7天]兒童MV應種未種共有239人,通過電話聯系了解:正在生病79人,忘記40人,剛接種疫苗未到預約時間34人,聯系不到30人,回老家23人,暫住外地15人,沒空9人,已在外地接種7人,禁忌癥2人。

      通過一對一護理干預, 重點講解麻疹疫苗接種重要性以及早接種早保護的簡單道理,溫馨提醒家長及時來接種門診接種。[8月齡+7天]兒童MV應種未種的239人中有151人(包括在外地接種的7人)在≤9月齡完成MV的接種。

      3 討論

      我國現行的免疫程序難以控制初免前人群的發病,但MV初免及時接種,可以有效保護8—11月齡兒童免受麻疹侵襲[4],因此,提高MV初免及時接種率,是消除麻疹一項非常重要的措施。本研究觀察組MV初免及時率81.97%,低于耿曉冬但高于胡昱等的同類研究[5,6]。

      從對[8月齡+7天]兒童MV未種原因分析,家長對MV接種態度還是積極的,以生病及未到預約時間(7月齡以后接種疫苗需間隔4周)為主113人占47.28%,不積極或消極(忘記、沒空)49人占20.50%,但有30人占12.55%的兒童聯系不到,以流動兒童為主,主要原因為停機。通過對[8月齡+7天]MV應種未種兒童的電話通知并進行一對一的健康教育,239人中有151人能在9月齡內完成接種,合計接種及時率為81.97%。

      我院兒童預防接種門診是本市中心城區唯一的接種門診,管轄人口29.3萬余人,年建證兒童5000人—6000人,年接種10余萬針次,現有專職人員14人,其中護士11人,實行一周七天接種日,每次接種后均有下次的預約并有詳細的預約告知單,因此接種門診日開放對MV初免及時接種不構成影響[7],應種未種或不及時接種的主要原因在于受接種兒童本身及接種人員的護理干預措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是提高預防接種質量的關鍵[8]。我院自2011年開展多舉措護理干預措施應用于預防接種過程中,目前已經形成了體系。通過采取“家長學堂”、 健康教育網絡平臺等多種健康教育模式可以讓家長對接種疫苗有了正確認知,還可以調動家長的積極主動性,既保障了兒童的權利,也有效防止傳染病的流行。每天按時對[8月齡+7天]MV應種未種兒童進行電話聯系的方式溫馨提醒,通過與家長的信息互通,了解未種原因,及時進行一對一的指導,說明接種MV對兒童免受麻疹侵襲的重要性,并盡早安排補種,由于干預及時和信息互通,所以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彌補了原來我們采取的每月一次集中對MV應種未種兒童家長發送手機短信通知,由于時效性不強且與家長沒有信息互通,效果不理想的缺陷。

      綜上所述,在實施預防接種過程中實施多舉措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提高兒童麻疹疫苗初免接種及時率,同時也因健康教育扎實,各項護理措施到位,降低了不良反應發生,提高了兒童家長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大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王文軍,張璟,宋燁,等.濟寧市兒童麻疹疫苗接種率其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疾病控制,2010,14(3):247.

      [2] 孫葉蕓,劉美蘭,昌文玲.麻疹疫苗接種全程護理干預[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13):118.

      [3] 何艷.兒童預防接種的系統性護理干預體會[J].醫學信息,2012,25(7):193.

      [4] 黃秀敏,劉麗琳,陳佩,等.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麻疹疫苗免疫接種狀況及其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 .疾病監測,2011,26(10):817.

      [5] 耿曉冬.舟山市定海區兒童國家免疫規劃五種疫苗及時接種率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J] .中國疫苗和免疫,2010,16(2):169—172.

      [6] 胡昱,戚小華,陳雅萍,等.兒童麻疹疫苗初免及時率影響因素研究[J] .浙江預防醫學,2011,23(8):7—10.

      兒童護理的重點范文第3篇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法制觀念和維權意識日益爭強,特別是《醫療事故處理》的實施和“舉證責任倒置”的侵權法的改革。醫患糾紛日益增加,這給安全質量管理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我院屬于鄉鎮衛生院,輸液室承擔著全院門急診的所有輸液,全年輸液人次達10萬左右。分為成人輸液室和兒童輸液室,而兒童輸液每天要比成人多很多,因此確保病人安全輸液及防范護理差錯、護理糾紛的發生成為我們每天的工作重點。

      1 護理安全的概念

      護理安全是指在實施護理的安全過程中,患者不發生法律和法定的規章制度允許范圍以外的心理、機體結構功能上的損害、障礙、缺陷或死亡。從廣義上和現代護理管理的發展看,護理安全還應該包括護士的職業安全,即在職業過程中不發生允許范圍與限度以外的不良因素和損害。

      2 輸液護理不安全問題的分析

      2.1 輸液室的工作特點

      2.1.1 門診輸液室病人流量大,就診時間隨意性也大,人員短時間的集中,且需求的多樣性,不穩定性往往使治療與護理的時間不能統一,也是后來人員難以開展工作。

      2.1.2 輸液室是各類病人集中的地方,各個年齡的病人都有,文化層次不一,造成溝通困難,加之病人在院停留時間短,所以難以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2.1.3 病人來自不同的科室,一是沒有時間去詳細了解病人的病情,二是部分病人和家屬對所患疾病不夠重視,因此對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差〔1〕。

      2.1.4 護士工作量大,兒童輸液室病人與陪護多,環境相對吵雜,每天重復著工作,護士容易產生疲勞感。

      2.1.5 藥物方面 藥房頻繁的更換新的藥物,醫生和護士不能及時掌握藥品名稱及方法、用途、劑量、不良反應等。其次過敏、藥物配伍禁忌,刺激性藥物的外滲,液體或藥物內異物,滴速過快,輸液反應等均可以引起護患糾紛。

      2.2 護理人員因素

      2.2.1 護理人員編制不足 我院輸液室共8名護士,肩負著急診、注射室、兩個輸液室、換藥室的工作,每天承擔近300名患者的治療與護理工作且一大部分是兒童輸液,本身醫院的支持系統又不完善,護士還要從事大量的非護理工作,且門診很多老年病人前來輸液都是無陪護,很難滿足患者的生活照顧、上衛生間及及時發現病情變化等實際問題。而醫療水平的發展、護理技能的拓展以及患者的要求,對護理人員的素質和數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士長期超負荷的勞動,使得護士身心疲憊,影響工作質量,也潛在的存在不安全隱患。

      2.2.2 分配制度不完善,臟、苦、累的護理工作,在工資和獎金分配上,沒有優勢,不能體現多勞多得 ,病人多與少一個樣,造成護士工作不積極、不安心、服務的主動性差、容易產生護患糾紛〔2〕,存在著不安全隱患。

      2.2.3 護理人員法制觀念淡薄 風險意識差 患者維權意識高

      醫院對護理人員的法律培訓不能及時跟上,甚至不知法、不懂法造成服務質量不高,或者在作中帶有個人情緒,稍不注意就會產生瑕疵、差錯、甚至糾紛。患者就會投訴。

      2.2.4 護患溝通不到位

      我院輸液室護理工作量大,人員少,兒童輸液多,陪人多,兒童護理工作又瑣碎,家屬要求高,大量的治療以至于沒有時間專門進行護患溝通,而年輕的護士又不注意溝通技巧,技術水平又有限,往往使得家屬不滿引來家人的不理解、挑剔、質疑,容易產生糾紛。

      2.2.5 護士的業務技術水平有限

      我院輸液室護士編制嚴重不足,人員結構嚴重不合理,老的老,小的小,老的眼睛不行,小的技能不夠熟練。因為隨著醫改的進行,我院已連續多年沒有分配到正規院校的護士,為了滿足工作需要,只能招聘一些臨時工進行補充,對她們的培訓時間又短,技能跟不上,特別是兒童輸液室往往一針穿刺不成功,家屬就感到不滿意。

      2.2.6 護理工作時間段的影響因素

      護士往往在一些時間引起不安全因素如:交接班時,工作銜接不夠嚴謹、節假日時,護理力量薄弱、中班夜班時,護士缺乏慎獨精神,存在著安全隱患。

      2.2.7有院內感染的風險 門診輸液室疾病種類多,環境擁擠易發生交叉感染,這主要與護士手衛生執行不好有關。

      2.3. 患者因素

      2.3.1 患者對醫院的期望值很高

      患者到院后認為痛苦馬上就能去掉,到了醫院就像進入保險箱一樣。治療結果不理想時護理稍不如意,就會將院怨氣發泄到護士身上。特別是兒童輸液室大多數患兒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的關注度很高,對護士的要求也很高,但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又受到很多客觀因素的影響,加上患兒本身的特點,有時難以到達家長的期望,從而產生不滿情緒。

      2.3.2 患者到院后,經過一系列程序,最后一站到輸液室進行輸液,在這過程中的產生任何的不滿,往往會發泄到護士身上,引起糾紛。

      2.3.3 患者對醫院的工作不了解,自以為是,自認為掌握信息齊全,不遵醫囑護理,部分患者隱瞞病史,往往在治療效果不滿意時將產生的不滿情緒轉嫁到直接執行者護士身上。

      3 管理措施

      3.1 加強安全教育,強化安全意識

      提高護理人員安全意識是保證合理安全的前提,我院護理部加強了對護理人員的教育與培訓,對各級各類護理人員制定護理安全培訓計劃,重點學習有關規章制度及技術規范。教育護士依法行護〔3〕,強化責任,用法制來規范護理行為。同時成立護理安全領導和質控小組,定期檢查討論總結,切實做到把保證病人安全放在各項護理工作的首位。

      3.2 嚴格查對制度的執行 病人到醫院輸液時必須攜帶門診病例和輸液單,任何護士不得執行口頭醫囑和隨意更改輸液單,如有疑問,必須查對清除后方可執行。

      3.3 提高業務技能 在輸液室最基礎的一項技能就是靜脈輸液,在一定程度上,穿刺成功率影響著輸液室的工作效率和滿意度。我院護理部具體做法是以老帶新,加強訓練,特別是兒童輸液室安排一些年齡老的、技術過硬的、服務態度好的、具有一定威信護士承擔主要穿刺任務,并且人員相對固定。

      3.4 合理排班 根據季節,根據本地農村特點實行彈性排班,護士長排班時盡量新老搭配,對責任心不強者,做到多督促,常提醒,多溝通:對年老體弱者要重點觀察和護理;對新上崗人員及情緒易波動的護士,護士長要嚴加管理,及時發現工作中的不足,避免和杜絕護理缺陷的發生。

      3.5 加強臨床帶教 對新入院的護士做到專人帶教,責任到人,對入院3年的護士按照江蘇省衛生廳關于年輕護士規范化培訓的要求進行培訓,確保理論和技能的全面通過。

      3.6 加強護士安全用藥的教育與管理 加強藥物的配伍禁忌,加強用藥的管理,對于新藥或未使用的藥物在使用前必須認真閱讀藥物說明書,了解其作用、用法、注意事項、不良反應等,以規范用藥安全。

      3.7 規范處理流程 將輸液過程中常見輸液反應、過敏反應、胃腸道反應等不良反應的急救措施規范化、程序化,并不定期地對護士進行學習、演練、考核,確保人人過關,重要不良反應,做好每一例不良反應的保存、登記、上報工作,及時了解藥物學習,保留每一種藥物的使用說明書〔4〕。

      兒童護理的重點范文第4篇

      關鍵詞 口腔治療 患兒 系統護理 合作

      口腔科是一個治療性科室,兒童患者較多,治療時需要患兒配合。而患兒由于某些原因常不愿意配合治療,這就需要來引導,使其配合治療。本文重點探討護理干預對兒童口腔治療的影響。

      資料與方法

      2009年5月~2009年12月收治口腔初診治療患兒316例,男194例,女122例。年齡4~14歲,平均9.2±1.2歲。隨機將患兒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58例,兩組患兒年齡、性別、地區、病情、受教育程度比較,差異無顯著性(均P<0.05),具有可比較性。

      護理干預方法:對照組僅由醫生進行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常規治療地基礎上進行系統護理。①術前護理:治療前與患兒交談,了解其心理狀況,如緊張或恐懼,進行安撫,削除其對治療的恐懼感,同時請治療合作的患兒現身說法,增強自信心。②術中護理:治療過程中播放兒童歌曲,也可以形象地向患兒講解治療,如鉆牙可以說是把黑牙齒洗成白牙齒;拔除牙髓說是消滅牙蟲等。滿足好奇心,消除顧慮,同時熟練地配合醫生的治療,減輕患兒治療過程中的不適,使醫生的治療能夠更輕巧更快更好地完成。③術后護理:對患兒的表現進行贊揚,親切的告訴患兒應注意的事項,并可向患兒講述一些口腔預防保健小知識。

      評價方法:根據患兒的合作程度,分為3種結果。①合作患兒:能完全獨立配合治療。②半合作患兒:能完成治療,但需要采取一定的強制措施,使用開口器或限制身體。③不合作患兒:不能完成治療。

      統計學處理:數據輸入SPSS11.0統計軟件,采用X2檢驗。

      結 果

      兩組患兒的合作程度比較,見表1。

      討 論

      兒童口腔醫學是以處于生長發育過程中的兒童為對象,應重視兒童的心理、生理解剖和組織等特點,不能簡單的把兒童看成“小大人”或“大人的縮影”[1],因此,除應掌握此學科的一些專業知識和熟練地護理操作技術外,還需了解患兒的心理,取得患兒的信任和最大程度的配合,才能順利地完成防治工作。

      在口腔的臨床工作中,所遇到的患兒大致可分為5種類型:①合作型:多見于學齡期的兒童,能獨立配合完成治療;②緊張型:此類患兒性格柔弱、膽小,在治療過程中要循循誘導,表現出雖哭但不抗拒和亂動;③恐嚇型:多見于農村兒童,對于這類患兒,就要說一些嚇唬人的話,把不治療的后果說嚴重些,患兒還配合治療,本文中將提到的這3種類型歸為合作患兒;④強制型:即半合作患兒,多見于3~6歲小孩,往往處于嬌生慣養的環境,就診不配合,需要采取一定的強制措施,如限制身體并使用開口器;⑤驕橫型:即不合作患兒,多為任性并較壯實的兒童,男孩較多極力抗拒醫護人員的診治,對于以此類患兒強制措施較難實施,為了避免誤傷小孩,只有放棄治療。

      護理中應注意:①接待患兒時應親切和藹、耐心,盡可能用一些兒童喜歡的有親切感和易理解的語言,讓患兒消除緊張感,能滿懷信心地接受治療。②診療環境應按兒童的特點來設計,可以擺放玩具、圖書,張貼卡通畫報等,有條件的可以播放兒童歌曲或卡通片等,兒童的治療臺應單獨完全隔開為好,以免患兒看見其他患兒治療時的哭鬧情景,而影響其配合治療。③要有熟練的護理操作技術,更快更好地協助醫生完成治療,縮短患兒接受治療的時間,使患兒能更好地配合治療。

      綜上所述,在兒童口腔治療中進行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患兒的治療成功率。

      兒童護理的重點范文第5篇

      關鍵詞:兒科;優質護理;問題;對策

      兒科是一個特殊的科別,承擔著十分重要的使命。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家長對兒童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患兒的數量也越來越多,因此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前提下做好護理工作十分重要[1-3]。但是由于醫院自身條件的限制以及醫療水平的差異,許多醫院在兒童優質護理方面的做法還存在很大的問題。

      1 兒科護理風險的因素

      1.1患兒 由于兒童病情復雜多變,且容易反復,造成護理工作繁重,有時沒有時間來及時、仔細的解答家屬的問題,就會使患兒和家屬對護理人員產生不滿和誤解;患兒由于自制能力較差,在進行各項檢查,尤其是帶有創始性的檢查時因為疼痛不能很好的配合;患兒因為年齡小、自身認知能力差、不能正確地訴說自己的癥狀,加上兒科病情變化快,以至于不能對病情的變化做出及時的應對。患兒的身心發展不健全導致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療是兒科護理風險的一個主要來源。

      1.2患兒的家屬 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一旦生病,全家人都緊張。特別是當患兒病情比較嚴重或者是危險的時候,患兒家屬往往會出現情緒失控的局面,對患兒的康復也會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

      1.3醫院本身的因素 主要包括自身的條件以及護理人員的因素。許多醫院相關儀器和設備的配置等硬件資源還很薄弱,而這是實施優質護理的前提。護理人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心理壓力過大:由于患兒年齡小且重視度高,一旦出現失誤,會引起矛盾糾紛。心理壓力大導致容易出現負面情緒,從而影響操作時的水平。②服務意識不足:極少數的護士在面對患兒時缺乏應有的耐心和愛心,又因超負荷工作,精力不足對家長解釋工作不到位,這就大大增加了風險的發生。綜合起來,主要是收到護理人員自身職業水平和職業道德的影響。

      2 兒科護理存在的問題

      2.1醫院方面

      2.1.1許多醫院由于物價收費低廉和領導重視程度不夠,護理人員相對不足,從而導致實施分級護理的護理人員不足,但是實施分級護理是為了降低醫療風險和醫療責任,對于臨床至關重要。另外由于護理糾紛時有發生,舉證倒置致使臨床護理文書繁多,護士們常常因為一個字、一句話而絞盡腦汁,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加之劃價、催費、收費、各種醫療保險的宣教、登記、統計、核實報銷等非護理性工作,從而造成落實基礎護理的時間減少,甚至在有些患者比較多、周轉比較快的科室,護士只能應付治療性工作,根本沒有精力來從事優質護理。

      2.1.2由于條件的限制,導致優質護理工作的開展很難。突出表現就是實施搶救用品準備不全、醫療儀器發生故障未及時維修、新儀器的使用不當等原因而耽誤治療,以及缺乏人性化的病房管理。

      2.1.3醫院的管理制度存在問題 許多規章制度流于形式,沒有落實到位的規章制度,不能保證護理工作地有序進行,護理質量也會深受影響。

      2.2護理人員

      2.2.1專業技能不足 兒科護理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崗位,對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的要求都很高。近幾年醫院發展十分迅速,由此招聘了許多新的護士,雖然接受了正規的教育。理論知識比較豐富,但是缺乏實踐技能。許多護理人員在文化修養、護理理論及人文科學知識方面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和不足,不具有較強的護理技能,不能應用護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解決患者存在或潛在的健康問題。

      2.2.2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不足 責任感是優質護理的一個重要條件,護理人員每天面對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擔負著救死扶傷、實行革命人道主義的任務,有著特殊的職業道德規范,如果護理人員缺乏職業道德修養,不遵循醫德規范和規章制度進行工作,疏忽大意,就會給患者帶來痛苦和損害。

      2.2.3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 許多護理人員服務意識不足,極少數的護士在面對患兒時缺乏應有的耐心和愛心,又因超負荷工作,精力不足對家長解釋工作不到位,這就大大增加了風險的發生。

      3 應對策略

      3.1醫院方面 醫院應該專門組織醫護人員集中學習,加強對護理人員的管理工作。實行無情管理、友情疏導。組織院內護士開展以假如我是一名患者為主題的演講比賽與主題討論,引導護士正確認識護理專業內涵,明確細致入微的基礎護理是護理專業的價值核心與精髓,是高品質護理服務之根本,激發護理人員從事基礎護理的主動性與自覺性。

      科學合理的配置護理人員,是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的關鍵。如護理人員不足或護理人員冗余都會影響護理質量,因此應根據護理工作要求,對每個護理人員分配合理的護理任務。護理人員要對所負責的患者,實施全程管理,嚴格遵照護理流程進行操作,保障護理服務的實施質量。

      建立并實施護理層級管理制度,即綜合考慮護理人員的職務、職稱及資歷情況,將護理人員劃分為三個級別,明確不同級別護理人員的工作職責,要求護理人員必須認真履行職責要求,嚴格落實本職護理工作。

      3.2護理人員 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規范自身的護理行為,如針對兒科患者的特殊性,服務質量與患者的治療效果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護理人員在書寫病歷過程中,要符合認真規范的要求,明確突出重點內容,可合理適當的進行簡化,這既能做到對患者的護理情況有據可查,又能為護理工作提供更多時間。

      提高自身的能力是防范醫療風險最有力的保障。因此護理人員應重視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積極地參加一些臨床技能培訓班、護患溝通技巧學習班等,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另外多學習一些關于兒科常見疾病的知識,熟悉各種疾病特點,掌握護理的原則和重點,可以幫助我們在臨床中熟練的處理與運用。對新引進的先進儀器設備,不但要會熟練地掌握如何使用,還應掌握其基礎理論知識,盡量避免因為盲目操作給患兒帶來痛苦或者損傷。

      提高自身的責任感和服務意識。兒科的患者都是特殊的患者,更需要醫護人員增強要積極、細致、全面地為患兒及家長服務的意識只有以良好的工作態度服務于患兒,才能在醫療服務的行為過程中取得患者的信任。

      參考文獻:

      [1]張躍華.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提高住院患者滿意度[J].當代醫學,2011(35).

      亚洲国产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情人伊人久久综合亚洲| 亚洲啪啪AV无码片| heyzo亚洲精品日韩| 亚洲综合成人婷婷五月网址|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综合| 亚洲视频一区调教| 亚洲精品高清久久| 亚洲国产美国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AV永久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在线亚洲精品自拍|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2020| 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清高动态图| 久久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网站|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 国产亚洲欧洲Aⅴ综合一区 |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亚洲av日韩av无码av| 国产日本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本久久一区二区va| 中文字幕 亚洲 有码 在线| 亚洲性色AV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不卡在线| 色天使色婷婷在线影院亚洲| 男人的天堂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富二代 |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软件|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网午夜 |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2| 亚洲综合色婷婷七月丁香|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蜜桃|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下载| 亚洲人成人网毛片在线播放|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综合| 无码不卡亚洲成?人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