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簡述心理學和教育的關系

      簡述心理學和教育的關系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簡述心理學和教育的關系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簡述心理學和教育的關系

      簡述心理學和教育的關系范文第1篇

      【關鍵詞】高等院校;體育課程;心理學;課程模式

      1 前言

      2002年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蘊涵著素質教育理念。《綱要》對高校體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學校體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大學生是我國建設的棟梁,他們健康的體魄和健全的精神,影響著自身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有關調查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佳,不少大學生因心理障礙的困擾,影響了身體健康、學習與生活、人際關系,甚至意欲輕生。長期以來,我國體育課程一直注重體育鍛煉對學生身體健康的作用,忽略了對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本文從心理學的視角出發,對高校體育課程新模式的構建進行了研究,以期對高校體育教學適應新的要求提供參考,以促進高校體育教育更好地開展,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2 心理學理論簡述——體育課程新模式構建的理論依據

      心理學一詞最早出現在16世紀,來源于希臘文,屬于哲學范疇。直到19世紀初,德國哲學家赫爾巴特首次提出心理學是一門科學,就這樣,心理學從哲學的襁褓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研究心理現象客觀規律的科學。科學的心理學是在描述心理現象的基礎上,對心理現象進一步說明,并揭示其規律。人的心理現象就是指通常所說的人的心理活動經常表現出來的各種形式、形態或狀態,如感覺、知覺、想象、思維、記憶、情感、意志、氣質、性格等等。恩格斯曾把這些心理現象譽之為“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 感覺和知覺是人對所注意觀察到的事物產生的心理活動,人們在感覺和知覺的基礎上進一步思考著,從而獲得事物本質和內在聯系的認知活動,被稱之為思維。在人腦中浮現人們對感知過事物的形象,心理學稱為表象。對人腦中的表象再加工的過程,產生了人類特有的形象思維和創新事物一種心理現象,即想象。由此可見,感覺、知覺、思維、表象和想象這些心理活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記憶是對構成這個連續過程起重要作用的一種心理條件。記憶是人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一定方式回想起來,以某種痕跡銘記在頭腦中的各種事物的心理活動。以上所描述的各種心理現象,就是人們經常表現出來的對客觀事物與對象在認識方面的心理活動。同時,人們在認識活動中也會產生滿意或不滿意、熱情或冷淡、喜愛或厭惡、高興或煩惱等感受和體驗,心理學上把這些態度體驗,稱之為情緒和情感方面的心理活動。可是,人們并不總是滿足于對事物與對象的認識、感受和體驗上,常常根據自己的對事物與對象的認識與態度體驗上,進一步改造客觀事物和對象,進而產生一定的需要和動機,這就產生了人的動機、意向、決心、堅持性等意志方面的心理活動。人的認識、情感、意志這三方面的心理活動,經常處于動態變化之中,三種心理過程又以其彼此制約、相互聯系而構成人的整個心理過程。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心理現象、精神功能和行為的科學,包括心理學理論學科和應用學科。研究領域涉及認知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結構主義心理學等領域的研究。

      體育作為高校的一門必修課程,學生在學習和體育鍛煉的過程中,他們對體育的認知、情感、意志這三種心理活動是貫穿于整個課程教學之中的。如果學生不能從體育課程的學習與鍛煉中獲得快樂的情感體驗,就不可能對體育產生積極的興趣,學生如果產生“身順而心違”、“學生喜歡體育而不喜歡體育課”的心理問題,體育課程目標就無法實現,體育課程內容的實施、評價都無從談起。因此,體育課程新模式的構建,在關注學生身體健康的同時,也應注重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培養學生在體育課程中既要快樂,又要能吃苦。

      3 高校大學生的心理特點

      大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及社會生活環境各方面的影響,特別是其本身固有的個性,他們的心理過程和心理狀態是動態發展的,心理上表現出下述幾個方面的特點。

      3.1 智力發展水平達到高峰

      大學生較中學階段,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觀察力顯著提高,并且思維敏捷,接受能力強,所以他們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逐漸占主導,主要表現在:思維方式顯著變化,對事物的認識開始有自己的獨立見解,善于從廣泛的范圍內觀察問題,全面地思考問題,能夠抓住問題的基本輪廓,不會忽視重要細節和主要因素,辯證邏輯思維占優勢,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明顯增強,喜歡獨立地提出問題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3.2 情感情緒豐富而強烈

      大學生的生理特征發育逐漸成熟,接近于成人水平,處于體力充沛和精力旺盛的時期,有活力,熱愛生活,富有激情。進入大學后,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環境范圍日益擴大,注重與同學間的交往,社會性逐漸增強。隨著他們生活空間的擴大、思維空間的擴展延伸、知識的積累與文化層次的提高,導致大學生情感越來越豐富和深刻。另外,大學生心理成熟又落后于生理成熟,價值觀念尚不穩定,學習、生活、同學之間與師生之間人際關系等變化,都會引起學生情緒的波動,容易偏激、沖動,心境變化快,因而大學生的情感易受周圍環境變化的影響,是不穩定的,情緒變化起伏大。

      3.3 自我意識增強

      自我意識是指人對自身及對周邊事物的認識與體驗。它是人心理發展過程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是認識、情感、意志的綜合體。大學生生理發育已經成熟,心理也在不斷地成長,文化素質越高,其自我意識就越強,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自尊心、好勝心增強,處處顯示自己的獨立,有自己的主見,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與贊同。更加關注自我的發展,力圖在認識自己、理解自己、評價自己的基礎上,根據時展的要求,塑造自己的形象,設計自我的模式。大學生自我意識的不斷增強,使他們渴望獲得別人的尊重、認可、關心支持,反對教師把他們看成孩子,所以,處處顯示自己的能力特別是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體育課程模式的構建要注重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

      3.4 社會需求迫切

      大學生在校時期的學習與生活是一個關鍵的時期,是大學生與社會接軌時期。接受大學系統嚴格的專業學習與訓練后,大學生思維獨立性不斷提高,喜歡發表自己獨立思考后提出的觀點,希望得到社會的認同,增強自信。正因為如此,他們關注著國內外社會的發展,評判著各種社會現象,希望通過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和自己獨立思考后的想法,去改變社會上一些不良的現象,為社會奉獻自己的力量與能力,實現自身的價值。大學生這種迫切加入的社會需求,支配、指導著他們的學習態度,對他們大學時代的生活質量產生重要的影響,是他們將來走向社會的重要心理依據。

      4 心理學視角下高校體育課程新模式構建的設想

      基于以上大學生心理特點分析,本文著眼于教育學語境中的課程建構,采用了“泰勒原理”所闡述建構課程所必需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四個方面的基本課程理念。因此,心理學視角下高校體育課程新模式的構建設想,整體上應包括四個部分:

      4.1 體育課程目標的構建——關注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

      人本主義心理學提倡,教師應該通過挖掘學生理智與情感諸方面非智力因素發展的整體水平來確立學生的價值。興趣、情感、動機、意志、性格等因素是非智力因素的主要組成部分。非智力因素對智力和能力的發展有著引發動力、定型化、補償化作用。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完整的人,教育目的是完美人性的形成、人的潛能的充分發展及人的自我實現。教育目標和目的體現出思維、情感和行動之間的相互滲透和相互作用。體育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當然,體育課程目標的設置也要關注學生興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發展。體育課程目標的設置應該突出非智力因素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應該把體育教學活動的重心從教師占教學主導地位的理念轉向教學引導者與組織者的理念,以學生情感體驗作為教學活動的基本動力,把學生的思想、情感、體驗和行為看作是教學的主題,充分發掘體育學科內外的非智力因素教學資源,讓大腦左右半球協調發展,真正有效地促進個別化教學的發展。

      4.2 體育課程內容的構建——關注學科知識結構

      結構主義心理學認為,知識是人們對經驗總結出來的規律,并以意義和結構而構造起來的模式。布魯納認為:“每種學科都有其結構。”因為各科“知識有其內在的聯接關系,即內在的意義”,結構恰好似聯接各種中心觀念的結子。從客觀上講,“一些事物被欣賞、理解和記憶,這些事物必須是恰當地安裝在具有內在意義的結構之中的”。奧蘇貝爾也認為,意義學習就是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系。因此,任何一門學科,都可以歸為一系列由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組成的基本結構。現行高校體育教材文本是多樣化、豐富多彩的,具有顯性特征的學科,每篇內容都具有相對獨立的非線性復雜知識系統。體育教師若能有效利用學生已有的體育知識經驗和生活體驗對文本進行解構和重構,將會極大地促進學生認知圖式的豐富和“擴容”,促進學生對體育知識與技能問題的表征和解答,進而最大限度上提高體育課的教學效率。體育課程有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在體育課程內容的構建上,要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內容的融合,促進新舊知識的同化、順應或聯合,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新舊知識的遷移。影響學生接受性學習的關鍵因素是認知結構中起固定作用的觀念的可利用性。從學生方面講,如能認識和理解體育這一學科的構造,他也就懂得了體育課程的意義。

      4.3 體育課程實施——關注思維發展,提高學生智力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強調認知過程的重要性,強調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系是以意識為中介的,這一認知過程需要學生通過主動思維,在原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來建構對周圍環境事物的理解與解釋。大學生智力水平的提高,思維的獨立性增強,使他們不滿足于簡單的低級知識的掌握,他們會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來綜合加工各種知識與信息,創造出新的技能、知識和方法。因此,體育課堂內容的實施,要重視學生的思維方式的訓練,體育課堂教學不能機械灌輸。另外,他們也反對教師把他們看作孩子,反對“填鴨式”的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反對教師在教學中的絕對的支配方式。當然,這些傳統的體育課程模式也違背了注重學生心理的教學理念,在體育課程實施上,體育教師在課程教學中應扮演引導者的角色,積極引導、啟發學生獨立思考,通過解讀理論課程培養大學生的形象思維,通過探究式教學方法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大學生嚴密的理性思維意識。

      4.4 體育課程評價——關注學生的能力發展

      能力發展是新課程改革教學目標之一,也是我們體育課程教學追求的目標之一。心理學理論認為,知識和能力的關系是一組對立統一的概念關系,一定量知識的積累并不必然導致能力的發展,知識只有通過實踐和訓練的介質才能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反過來能力的發展也能促進學生知識的高效掌握。在體育課程評價體系中,不僅要重視學生顯性的體育能力,如掌握動作情況、成績標準等,更應重視對學生隱性的體育態度、體育習慣、情感意志以及交往和合作能力等心理標準,在體育課程新模式下的體育學習中,學生的心理感受應是:對體育運動的期盼;健康向上的自信心的樹立;團隊合作意識與社會交往能力的增強。關注學生能力的發展,重視心理健康,是體育課程新模式與傳統體育課程模式的重要區別。

      5 小結

      本文對心理學視野下高校體育課程新模式的構建進行了論述,體育課程新模式的構建應從心理學角度出發,分析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此基礎上,進行了體育課程新模式的構建設想:課程目標的構建應關注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課程內容的構建應關注學科知識結構;課程實施應關注思維發展,提高學生智力;課程評價應關注學生的能力發展。以期對高校體育課程的改革提供一些參考與借鑒。

      參考文獻

      〔1〕譚炳坤,蕭子健.現代西方哲學〔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8:249-252.

      〔2〕滕大春.今日美國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55-59.

      〔3〕季瀏.《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6,30(4):17-20.

      〔4〕錢杰,姜同仁.新世紀高校體育課程目標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05,(2):100-102.

      在线观看亚洲免费视频|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久| xvideos亚洲永久网址| 亚洲精华液一二三产区| 亚洲成_人网站图片| 亚洲综合成人婷婷五月网址|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在成人网在线看| 亚洲老熟女@TubeumTV| 亚洲精品国产第1页| 亚洲精品国产啊女成拍色拍| 亚洲精品电影在线| 亚洲图片中文字幕|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香蕉| 亚洲国产熟亚洲女视频| 亚洲色大成WWW亚洲女子|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久热无码av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片软| 亚洲精品天堂成人片AV在线播放| 亚洲成a∨人片在无码2023|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 亚洲AV无码之日韩精品|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亚洲色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网|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久久狠狠爱亚洲综合影院|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亚洲熟妇中文字幕五十中出| 亚洲国产高清视频| 亚洲国产av高清无码| 亚洲乱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春暖花开亚洲性无区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岛国片在线观看| 国产gv天堂亚洲国产gv刚刚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