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傳統民間藝術的意義

      傳統民間藝術的意義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傳統民間藝術的意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傳統民間藝術的意義

      傳統民間藝術的意義范文第1篇

      關鍵詞:傳統藝術發展;民間藝術;兒童繪本

      一、前言

      繪本一詞最早開始于歐美國家,后傳入我國,主要是圖畫與文字的相互融合,從而使信息能夠達到一種傳遞的目的。當今,在全球化的趨勢之下,繪本的發展已經遍及全球,得到了一個充分的發展。這對豐富兒童教育,為兒童能夠客觀的了解世界提供了一個橋梁的連接作用。目前繪本的發展相對來說比較快,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國的原創繪本質量并不高,也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這也是不爭的事實。而且極大多數的兒童繪本還尚未形成獨具中國特色的中國兒童繪本[1]。且繪本目前仍主要集中在教育功能上,缺乏對主題和語言表達的考量,尤其是缺少對民族民間文化的應用,而民族民間文化才是中華文化最具特色的部分。因此我國在兒童繪本的創作過程中要想形成中國特色的兒童繪本就必須要融入民族民間文化。

      二、兒童繪本創作的發展現狀

      繪本,顧名思義就是以圖畫為基礎的敘述。突出說明圖與圖之間存在著一種怎樣的邏輯關系。引導讀者在看繪本的過程中形成獨立的自我見解。所謂兒童繪本,不管是從文字層面,還是圖畫的繪制方面來說,都必須緊緊圍繞著兒童,將兒童作為最核心的群體。并且繪制者通過對圖文的處理,逐漸形成一種獨具特色的具有可視性的藝術表現形式。隨著“教育要從兒童抓起”觀念的普遍發展和深入人心,國家對兒童教育的重視前所未有[2]。雖然目前兒童繪本的發展呈現出一種欣欣向榮的狀態,但是目前國內的兒童繪本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兒童繪本的創作仍然呈現出單一性、趨同性。這既不利于孩子的成長教育,也不利于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與外國繪本的成熟相比較,我國的繪本便顯示整體創作比較落后,而且原創的數目很少。可悲的是,甚至就連作者對繪本所傳達出來的意義分析理解也不是很到位。僅僅是簡單的效仿國外繪本中的插圖和繪畫,卻并沒有大量的融入中國民族特色主義的文化風格。而傳統藝術文化在兒童創作中的滲透不但能夠宣揚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能夠讓孩子取其精華,吸收優秀文化,弘揚傳統文化的精髓。還能夠在弘揚文化的過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民間藝術風格的兒童繪本之路。

      三、兒童繪本融入民族民間文化的意義

      理論意義:中國上下五千年,整個民族的民間文化已經歷經了數千年的積累和沉淀。目前就其發展來看,已經形成了具有中國風格、中國特色、質樸純然的氣質。與此同時還匯聚了中華上千年的藝術結晶和民族民間獨有的思維方式,發展成了一種獨樹一幟的中國藝術價值[3]。實際意義:中華五十六個民族的民間文化藝術呈現出一種多元性、復雜性以及綜合性的特征。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比如,最為古老的神話傳說、從古至今各式各樣的民間音樂和地方舞蹈等。這些民間藝術都是現在兒童繪本創作靈感的源泉,當然,我國的民族民間文化是整個民族的文化財富。繪本創作者在創作的過程中能夠將民間民族文化獨有的藝術融入進去,并且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充實、豐富兒童的精神世界以及無限的想象力,還可以引導兒童深人理解和想象,有助于他們在看繪本的時候形成正確的觀念[4]。

      四、傳統民間藝術在兒童繪本創作中的應用

      目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加大了對外開放的力度,許多的外國插圖藝術逐步涌入我國之后,兒童繪本創作者也大力吸收進了兒童繪本。其實面對這樣的挑戰,如果我國兒童繪本還想繼續生存發展,就必須融入我國特色的民族文化進行進一步的創新兒童繪本。各地的民間藝術不僅豐富多彩,文化內涵深厚,還是我國文化藝術的瑰寶。因此只有將民間藝術與兒童繪本兩者融合在一起,互相補充繼續發展壯大,這樣才能在少兒領域中更好的傳承并且發展我國的傳統文化。

      (一)刺繡藝術在兒童繪本中的應用民間藝術都是來源于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是農民生活的寫照,也是民間生活智慧的結晶。我國早在春秋時期的農村,就普遍發展了桑蠶麻種植,與此同時染織工藝也如雨后春筍,發展很快。刺繡的工藝品都呈現出一種非常精美娟秀的視覺效果,因此,慢慢的在日用品上也融入了刺繡,使得刺繡藝術逐步得以普遍應用。當然,很明顯地域特點不同,刺繡方法也各異。畫家在后來的創作過程中,慢慢使用刺繡將其作為一種表現手法[5]。其實,現在我們會在很多作品中可以看出來顏色亮麗鮮艷、造型夸張的刺繡元素其實更加凸顯了畫面的趣味性。比如說,在一幅作品中畫面上夸張的獅子造型給人一種這樣的視覺效果:既感覺它威武雄壯,而且巨大無比。在它的襯托之下,它旁邊的小人物反而會顯得十分渺小,總覽整個畫面你會發現充滿了一種濃厚的童趣。同時你也會覺得,其實刺繡的質感往往會讓讀者的心靈涌入一股暖流。并且還能激發讀者想要更加深入探索的欲望,還能讓他們在探索的過程中與繪制者彼此之間產生心靈的共鳴。從而能夠促使欣賞者可以更深程度的欣賞作品。當然民間藝術通常都具備直觀、通俗易懂的特征,相對于兒童來說,這種形式的藝術具備的可操作性更強,可接受性也會更高。

      (二)剪紙藝術在兒童繪本中的應用說到民間藝術,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剪紙藝術了,尤其是在北方的民間。剪紙一般是以紙張為主。在民間藝術中,剪紙不止遍及北方民間的各家各戶,普及程度也是前所未有。得到了民間廣大群眾的高度認可和深度喜愛。很明顯民間藝術作品之所以能經久不衰、世代廣為流傳。不止是因為藝術,還與他們的生活習慣密切相關。畢竟民間藝術承載著民眾對新生活的美好期望。很明顯剪紙呈現出來的精神世界十分的豐富,它代表著農民通過自己的雙手剪貼出自己的愿望,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們可以隨手就創作出一幅既能表達自己希冀,又蘊含著豐富的民間藝術文化的作品。我們經常在兒童繪本中可以看到剪紙的影子,當然,繪制者將剪紙引入兒童繪本中,不但可以凸顯民間文化,還可以讓兒童在看繪本的時候倍感親切。尤其在北方的民間,他們從很小就開始接觸到剪紙藝術,甚至經常在身邊可見剪紙。所以,將剪紙融入繪本可以啟發幼兒審美,通過啟蒙的教育,促使家長從小就注重培養幼兒的興趣。這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兒童的愛國主義情懷,同時還能讓幼兒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國的民間藝術以及傳統文化,從而能夠培養兒童增強自身的民族自豪感。

      (三)民間玩具在兒童繪本中的應用民間最為常見的兒童玩具以手提式為多,比如小花燈。一般在農村是用篾扎紙糊,里面裝有小紅蠟燭或者內裝一個小油燈。在紙的外側通常貼的是剪紙,人們可以剪出自己喜愛的動物、花草、人物或者印上木版年畫。現今發展為竹架構造,用彩紙或者綢布糊面,里面放入一根小紅蠟燭。雖然就制作技藝而言,其實手法并不純熟,但粗獷有力、真實、無矯揉造作。所以無論是在造型方面還是用料或者色彩和制作風格都無不透露著生動形象、活潑向上的鄉土生活氣息和濃厚的民間地域風格。在民間,兒童玩耍的玩具往往被稱為“貨”。民間玩具各式各樣,種類繁多。有編織的,還有捏造的。這些玩具通常看它是否能夠吸引兒童的注意力,才決定是否會被納入兒童繪本之中。兒童天生愛玩,所以玩具對兒童的吸引力是極大的。比如說我國很早就塑造了一大批經典的兒童玩具形象。最典型的就是《西游記》中,各種玩具讓兒童在看的過程中印象深刻、激情高昂,興趣濃厚,如:《西游記》中師徒四人的面具,讓很多孩子在看完之后久久不能忘懷,甚至自己買來面具戴。由此可見,玩具在繪本和插圖中的影響力其實是不可忽視的。而且在制作繪本時,創作者通過將玩具的形象融入到兒童繪本中的形式來培養兒童對閱讀的興趣。比如:在《泥將軍》這個繪本中,主要講述了一個整天只會自吹自擂自己是大英雄的人,其實在現實中生活卻一團亂麻。在這本繪本里,繪制的畫面形象逼真,與以往的繪本不同的是,創作者在處理泥將軍時,用到了古老的泥人表現手法,形象逼真的樸實畫風彰顯出了一股濃濃的民間藝術氣息。其實不得不承認,廣大民眾原本就對民間藝術的形象非常青睞,再加上在作者經過自己的藝術加工和精心提煉,旁邊附上幾句文字說明,就會更加促進讀者與作者情感上的碰撞和共鳴,也讓兒童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感受到我國民間藝術和傳統文化的魅力。

      (四)傳統木刻在民間藝術中的應用我們通常在印刷版的書籍插圖中,可以看到木刻版畫的存在,而且是最早的一種表現形式,同時版畫常常與文字一起搭配繪制在兒童繪本中。通常繪制者在創作過程中,采用了大量的民間繪畫的語言或圖案、并對其進行修飾改造。民間藝術繪畫最大的特點在于它表現出濃郁的地方特色、民族獨有的藝術風格,還融入了不同地方的民間風俗習慣。同時我們能欣賞到民間藝術呈現出的造型簡樸歸真,甚至偶爾也會呈現出略微夸張的表現效果,而且表現出色彩鮮明風格獨特,既能彰顯工筆重彩之風,也能凸顯淡雅雋秀之態。

      傳統民間藝術的意義范文第2篇

      關鍵詞:藝術設計 民間傳統藝術

      我國是文化大國,我國的民間傳統藝術經歷了長時間的沉淀和發展之后,已經成為我國民族文化方面重要的代名詞之一。就民間傳統藝術在設計藝術中的有效運用來說,不僅能有效提升藝術作品的藝術內涵,為作品融入典型東方文化的氣息,同時還能對傳統民間藝術進行有效的傳承和發展。

      一、在藝術設計中對民間傳統藝術進行有效利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藝術設計過程中對傳統民間因素進行有效的利用,不管是對于藝術設計來說,還是對于我國民間傳統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來說,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那么究竟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一)是對藝術設計發展領域的有效推動

      就我國民間傳統藝術來說,形式多種多樣,并且極富民族特色。比如就民間的一些編織工藝或者是刺繡工藝來說,都是通過純手工打造的天然事物,如果將這些要素融入到現代藝術設計中。如圖中所示,這些果籃不僅能盛東西,同時在設計上還頗有一番講究,除了使用之外,還能發揮一定的裝飾和點綴的功能。將民間傳統文化元素放在整個設計藝術領域,不僅能推動藝術設計形式的發展,同時還能對我國的民間藝術進行有效的發展和保護。

      (二)設計價值觀的有效轉變

      就我國民間傳統藝術來說,大多比較簡樸,對于推動綠色設計的理念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如果設計者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對民間傳統藝術進行有效運用的話,長此以往,不僅可以改變設計者的相關設計理念,同時還會影響使用者或者體驗者的審美標準。比如在綠色文化盛行的當下,人們越來越注重環保的設計元素,如果設計師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采用一些重型或者是原材料較為貴重的材料,會給人極其浪費和奢侈的感覺,客戶或者使用者在接受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某些顧慮;但是如果設計者在對使用者愛好和傾向進行有效了解之后,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利用一些民間工藝畫龍點睛,不僅可以改觀整個藝術設計的風格,同時,對于營造一個綠色的社會生活氛圍也能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三)對民間傳統藝術的有效傳承

      在藝術設計過程中對民間傳統藝術進行有效利用不僅能夠有效拓展藝術設計的領域,增加更多的設計元素,還能對我國民間的傳統藝術起到一個有效的保護和傳承作用。就我國民間傳統藝術的發展來說,現階段正面臨著嚴峻的傳承難題,許多民間傳統藝術隨著時間的推動正在漸漸消亡。因此,在藝術設計過程中對民間傳統藝術進行有效的利用,不僅是對藝術設計領域的推動,同時也為我國民間傳統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創造了相應的空間和機會。

      二、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在設計過程中對民間傳統藝術進行更好的利用

      通過上文的相關論述,我們已經了解到現階段在設計藝術中對民間傳統藝術進行有效利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那么,在具體的運作環節,究竟應該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將民間傳統藝術運用到具體的設計藝術中呢?首先是綠色觀念的普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在生活品質的追求上經歷了一個由簡樸到奢華,再到簡樸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設計領域也開始面臨返璞歸真的境遇。在這樣一個時代條件下,在設計藝術中對民間傳統藝術進行利用,不僅是時勢所趨,更是對群眾審美需求的滿足和應允,但是,在設計領域,我們可以看到,有的設計師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依舊采用高調奢華的裝飾風格,除了個別是因用戶要求之外,其他很多都是自行設計的。針對這種情況,結合時代的發展趨勢以及潮流,設計師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應樹立相應的環保理念,只有對相應的設計理念進行轉變之后,才有可能將民間傳統藝術元素真正運用到具體的設計藝術中;除此之外,一些設計師協會在舉辦活動的過程中,也應注意到設計理念的問題,依據時展要求,對民間傳統藝術元素進行有效利用,應落實到具體的設計要求里。其次是轉變群眾審美理念。需求產生市場。在設計藝術中對民間傳統藝術進行有效的利用除了轉變設計師的設計理念之外,還應對民眾的審美標準進行有效的轉變。作為設計師來說,如果在為客戶設計的過程中,客戶已經明確提出了設計的要求,那么設計師是沒有理由根據自身的喜好對整個設計風格進行調整的,除非是在說服客戶的情況下。基于這樣的情況,在對民間傳統藝術進行有效利用的時候,還應對社會大眾的審美觀念以及審美標準進行有效的提升和轉變。

      除了這兩個前提條件和鋪墊之外,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如果想要對民間傳統藝術元素進行有效利用的話,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了解清楚民間傳統文化藝術的具體內涵

      就當代的藝術設計來說,已經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時期,因此,設計師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對各種設計元素可謂是信手拈來;而就民間傳統藝術元素在設計藝術中的運用來說,還屬于新鮮元素,設計師在對其進行運用的過程中可能會存在相應的難度,主要原因是設計者對民間傳統文化的一些具體含義并不了解。鑒于此,如果在藝術設計過程中想要對民間的傳統文化元素進行有效利用的話,首先應對民間傳統文化的內涵要素進行深入的了解,只有在了解其文化內涵的基礎上,設計者在具體的設計中才知道在哪些地方適合用哪些元素。

      (二)設計手法的轉變

      民間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元素有著很大的區別,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設計內涵之外,還體現在設計的手法上。在設計藝術中如果對民間傳統藝術進行利用的話,必定要選擇一種適合民間傳統文化元素的設計手法,追求設計的整體和諧度。如果設計的主元素是民間傳統藝術,但是卻又過多采用現代設計手法進行操作的話,不僅無法實現利用民間傳統文化元素的初衷,還有可能帶去相反的效果。因此在對民間傳統文化元素進行利用的過程中,還應特別注意手法與元素之間的搭配程度。

      三、總結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就民間傳統藝術在藝術設計中的有效應用來說,不僅是藝術設計領域的拓展,同時也是對我國民間傳統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在設計藝術的過程中對一些傳統的元素進行有效利用,不僅能夠對現階段社會的綠色環保口號進行號召,同時還能對整個藝術設計界的設計趨勢發揮重要的影響作用。設計者在利用民間傳統文化元素進行藝術設計的過程中,應注意對民間傳統文化元素內涵的理解,爭取在充分融入民間傳統文化元素的基礎上,將設計藝術和民間傳統藝術融合到最佳境界,從而提升設計的藝術美感、提高人們生活環境的質感。

      參考文獻

      1段潔馨.論民間傳統藝術與現代設計藝術的延續[J]. 文教資料,2009,(02).

      2何慶華,許佳,馬云林.對中國高校設計藝術教育的探索――中國高校設計藝術教育與中華民族傳統藝術資源的關系[J]. 家具與室內裝飾,2012(01).

      3 楊蕾. 淺析民間傳統藝術在高校美術教育中的發展與傳承[J].美與時代(上),2012(09).

      傳統民間藝術的意義范文第3篇

      摘要 本文通過分析現代廣告中傳統民間藝術元素運用的基本形態,歸納并總結了市場經濟條件下現代廣告的發展現狀,并對其中的傳統民間藝術元素進行梳理,指出現代廣告運用傳統民間藝術元素的積極意義,即廣告訴求效果與傳統民間藝術形式的傳承與推廣兼顧,從而更好的解決繼承與創新的現實問題。

      關鍵詞:現代廣告 民間藝術 傳統

      中圖分類號:G254 文獻標識碼:A

      現代廣告的“觸角”已深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打開電視,翻開報紙,閱讀雜志,登錄互聯網,行走在繁華的街市中……只要是生活在這個信息流變的時代,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廣告信息向你撲面而來。

      廣告是科學,同時,廣告又是藝術。廣告創作是一門綜合的藝術。現代廣告普遍呈現出與其他學科相融合、相交叉的發展特點,除具有真實性、審美感和絕妙的創意,同時還往往具有區域性文化表征。好的廣告創意蘊含的文化信息常常令人拍案叫絕,其創意的靈感源泉既來自于自然,也來自于生活,更來自于地域文化和商品銷售本身的定位指向。

      一 民間傳統藝術的表現形式

      我國的民間傳統藝術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民眾利用最簡單的工具、運用最樸素的思想創造了中國獨有的民間文化。民間藝術的源泉大體分為兩路,一路是以精神為主導,另一路是以物質因素為驅動。前者主要是滿足精神上的需要,如年畫、窗花、花燈等等,祝愿吉祥、驅鬼辟邪,表達并滿足人們的理想、愿望,是有關于心靈關照的外在體現。后者主要是滿足物質上的需求,如壇壇罐罐、杯碗茶盤、竹席草編等生活用品。但在這些日常家用中,也多有各種圖案紋飾躍然其上,以兼顧使用者的精神寄托。千百年來,無論是精神的或是物質的,都全面的滲透著生活的方方面面心理映像,映照出中國文化史的蹤跡。

      民間傳統藝術“形”的衍生,是民眾在生產生活過程中對自然萬物的充分反應和提取。人們在萬物有靈的哲學思想影響下,為了對世間萬物養人之功的崇尚,逐步產生了各種視覺圖形,如鳳紋、云氣紋、魚形紋、渦旋紋等。這種“形”的延伸是對原始母體的繼承與延續,也是對其外在形式的衍生與拓展。

      民間藝術的誕生并非是單純為了美,而是與生活或民俗上各種使用目的、精神神韻相結合的。如結婚時新娘陪嫁物品上的魚、蓮、猴、石榴等形象都是對婚后多子的企盼。不論是剪紙上稚拙的鳥紋和蛙紋、魚盤上的灑脫的魚形,還是面花上質樸圓潤的虎形,都以其特有的魅力神韻體現出民眾美好的愿望。這一切對設計師們也同樣產生了強烈的吸引力,極大豐富了設計師的創意源泉。而這種神韻的自然承傳,是源于中國民眾古老的哲學觀念和審美情趣,是對“形”和“意”的延伸。

      二 現代廣告與傳統民間藝術元素

      目前,在我國所看到的形形的廣告,無論是在廣告的創意、制作、文化品味層面仍然缺少一種非常鮮明的、中國文化屬性的傳播力量,舶來品的影子仍然較為普遍的存在。這就需要在現代廣告的設計創意中,巧妙融合我國民間藝術的精華,從而提升廣告藝術的表現力和區域民眾的吸引力。

      廣告創意廣泛汲取民間藝術元素的營養,有利于強化廣告的親和力,使廣告能夠更真切的接近和打動消費者。傳統民間的藝術元素、形象是國人非常熟悉和喜聞樂見的。例如一些報紙上刊載的祝賀類廣告,采用了在廣告作品左右兩個上角設置宮燈的方式。對于宮燈,中國人是非常熟悉的,是古中國特有的照明方式和吉慶訴求方式之一。所以,國人一看到宮燈和宮燈圖案自然而然會產生一種親切感。

      廣告利用民間藝術元素,還有利于傳達特定的信息。例如廣告中經常使用“喜”字、倒“福”字、“壽”字等,雖是一個個簡單的符號,但卻傳達了十分豐富、重要的內容。更重要的是這些內容符合了國人心底的固有觀念,十分易于公眾接受。

      廣告運用民間藝術的方式,較為常用的通常有以下兩種:一是運用民間藝術形象或題材;二是運用民間文藝常用的表現手法。無論是平面廣告還是電視或者網絡廣告,從其表現手法對民間藝術元素的運用來看,寫作和繪畫表現手法是其常用的表現方式。像諺語、對聯、順口溜等都是廣告文案寫作常用的手法。

      在博大精深的漢字中,中國人最喜歡的文字莫過于“福”字,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托了人們對福的向往和追求。比如說春節期間,中國移動推出了剪紙風格、倒貼“福”字的平面和影視廣告。此廣告一經推出,與老百姓心目中那種過年求“福”的心情產生共鳴,更加烘托了過年的那種紅火的氛圍,達到了良好的廣告訴求效果。

      廣告運用民間藝術元素的題材、形式、手法,一定要考慮到特定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舉例來說,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地域的人們,對民間藝術元素的認同會有一些差異。例如做兒童廣告,小孩子未必會對“年年有魚”、“三羊開泰”有深切的感受,對這些形象一般可能還不很理解。有的民間文藝形式,農村的人們能理解的多些,而城市人能夠理解的可能就不多;年長者可能認可的多些,年輕人相對而言理解的少些。這就促使我們在廣告設計創作中要合理的運用傳統民間藝術元素,從而達到廣告的最大訴求效果。

      三 結語

      傳統民間藝術元素應用在現代廣告設計中,極大豐富和擴展了現代廣告設計的藝術容量和審美內涵,促成了現代廣告設計在審美情趣和情感追求上的深度和廣度,為現代廣告藝術的多元性表現開辟了廣闊的前景,極大深化了設計傳達信息的功能和審美價值,增進了民間藝術與現代廣告創意設計的相互溝通與交流,為中國廣告業的發展,乃至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鄭應杰、王曼、滕忠順:《現代設計美學――廣告設計美學》,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8年。

      傳統民間藝術的意義范文第4篇

      一、傳統舞蹈藝術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一脈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3年10月17日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1)口頭傳統和表述;(2)表演藝術;(3)社會風俗、禮儀、節慶;(4)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5)傳統的手工藝技能。

      我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56個民族的勞動人民創造的具有鮮活生命力、巨大凝聚力的傳統文化,綿延不止,流傳至今。保護、傳承、發展地方傳統舞蹈藝術可給下一代以教育,凝聚愛國意識,鼓舞人心。保護傳統舞蹈藝術,既保護了自身的藝術優勢,也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增強了國際文化傳播競爭中的民族自豪感。保護各民族舞蹈藝術的文化特征,維護民族舞蹈藝術的多樣性,既豐富了社會生活,也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了極具價值的文化資源。2006年公布的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518項,其中民族民間舞就占41項。廣東省的龍舞、獅舞、英歌也名列其中。這充分證明,傳統舞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一脈,非遺名錄的公布,必將引起藝術家對非遺工作的重視和支持,為保護傳統文化特別是舞蹈藝術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二、傳統舞蹈藝術是地方文化最具有活力的部分

      民間舞蹈文化是最古老的藝術形式,它貫穿了幾千年漫長歷史,不斷發展變化并影響著其他的藝術形式。民間舞蹈在中國的美學史上有著不可代替的重要地位,已成為中國地方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以英德為例。英德歷史悠久,傳統文化豐厚。早在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英德境內就已同時設立了湞陽、含匡兩縣,南宋慶元元年(公元1195年)始名“英德”,歷史上曾設立過州、郡、府、路等行政建制,至今已有悠悠千余年歷史。英德民間舞蹈眾多,獅舞、花燈舞、鬧春牛、漁夫與蚌精等等,分別從不同角度表現了粵北客家地區的風俗人情。從民俗學與藝術的角度考量,《鬧花燈》都具有獨特的研究傳承價值,是粵北地區民間舞蹈的一個代表。

      鬧花燈是流行于英德市沙口鎮的民間舞蹈。據傳從中原地區傳入,沙口鎮的清溪、紅峰等村均有此習俗,其中又以清溪村為最。清溪鬧花燈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明代初期,先輩從福建遷居于此就開始有鬧花燈的習俗,清溪黃氏家廟碑記載是“明成化癸卯年”。英德縣曾在清溪建立司都,清溪墟鎮幾姓人盛興鬧花燈。

      作為粵北民間舞蹈的一個代表,《鬧花燈》曾經進京演出。1956~1957年,鬧花燈搬上舞臺,后經省、市、縣文化部門調查整理,在全省選拔大會演出,經省評選,當年2月20日到北京參加全國第二屆民間音樂舞蹈匯演大會;1958年元宵節,清溪《鬧花燈》俱樂部應邀到廣州文化公園中心臺演出。

      基于其豐富的藝術價值和民俗學價值,近年來,為了調查整理清楚《鬧花燈》歷史淵源,英德市文化部門曾多次到清溪村調研,及時做好挖掘整理工作。通過搜集整理,精心編排,《鬧花燈》被搬上了舞臺,顯示出了粵北民間舞蹈的無窮魅力:2003年12月參加由省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陽西縣主辦的廣東省第二屆民間藝術表演大賽獲銀獎;2007年參加廣東流動演出節目網上大匯演獲銀獎。而在市、縣舉辦的各種賽事中,《鬧花燈》更可以說是艷壓群芳,獲獎無數。

      事實證明,作為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舞蹈《鬧花燈》是最有活力的地方文化之一,是英德的一個文化品牌,它的挖掘整理為進一步豐富英德乃至廣東省的民間傳統舞蹈藝術作出了貢獻。

      三、傳承傳統舞蹈藝術的途徑

      傳統舞蹈藝術的傳承和發揚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通過什么方式什么途徑來達到最佳的效果,是值得的探索的,也是甚為迫切的。在當前的社會條件下,傳承傳統舞蹈藝術大概有以下幾種途徑:

      (一)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相結合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開展雖然只有短短幾年,但在各級政府的重視下,在眾多專家學者的參與下,我們的保護工作已日益成熟。根據實際情況,傳統舞蹈藝術要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相結合,主要是要做到幾點:一是普查工作盡可能全面。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個特點是消亡快。許多非遺項目因為種種原因,只是靠民間藝人口傳心授在民間流傳,隨著傳承人的年老體弱,回憶不清的事情常有發生,而普查工作點多面廣,有些還來不及普查摸底,傳承人去世,項目也隨之消失,甚是可惜。因此,在進行普查工作的時候,就要組織足夠多的人力物力,把普查工作的網盡量撒得多、撒得廣,跟時間賽跑,同一個項目不滿足于某一個傳承人的調查,通過橫向縱向的搜集整理,爭取挽救更多的包括傳統舞蹈藝術在內的非遺項目;二是普查工作盡可能專業。非遺普查工作專業性強,沒有專業知識支撐,容易產生眉毛胡子一把抓或是忽視真正有價值的保護項目,尤其是在舞蹈項目普查上,必須要用相關的專業知識加以審視,有些本來是屬于習俗或文化空間類的,有普查人員卻把它歸類于民間舞蹈,混淆類別,給申報和保護工作帶來極大不便;三是普查載體盡可能豐富。通過利用照相、攝影、錄音等先進設備 ,做好記錄,最大限度地還原項目的本來面貌,以利于今后的傳承和研究。

      (二)與發展當地旅游業相結合

      旅游業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朝陽產業,可以帶動許多相關產業的繁榮。英德市是廣東省旅游強市(縣),現有旅游資源點60多處,是名副其實的旅游資源大市(縣)。目前該市對游客開放主要景區有15個,旅游資源優勢正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2008年英德游客接待量達3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13億元。2008年,英德市把打造“粵北旅游休閑中心”作為旅游發展戰略目標,明確規定把旅游業培育成該市國民經濟體系的支柱產業。

      英德旅游業的發展前景越來越廣闊。從旅游“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來看,英德目前還沒有充分的開發,只是在寶晶宮、英西峰林景區少數景區不定期開設了民俗風情舞蹈的表演,真正傳統舞蹈藝術沒有納入旅游業發展范疇。因此,挖掘英德民間舞蹈藝術,通過旅游的大舞臺,讓他們向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進行表演,不但是豐富旅游要素的重要舉措,同時還會對地方文化起到很好的傳承推介作用。

      (三)與改革創新相結合

      在保護中傳承,在發展中創新,這是非遺保護工作的思路。傳統舞蹈藝術是地方民間文化的一個縮影,代表的是特定時代的文化特征。而經過挖掘整理出來的民間舞蹈,如果要重新發揮它的價值,通過舞臺載體加以傳承和弘揚,就要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在不改變其藝術精髓的前提下,通過改革創新,把它的傳承與現代舞蹈藝術結合起來,達到符合現代審美觀念的效果,讓人們更自覺地認同、熱愛民間傳統藝術,也更為自覺地進行傳播,保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代傳承。

      傳統民間藝術的意義范文第5篇

      關鍵詞:西南少數民族;建筑藝術;傳統民居

      我國西南地區地理環境多樣,地形地貌復雜,且少數民族眾多,該地區的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的多樣化,決定了當地居民建筑類型的多樣化,使得其形成了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的建筑風格。由于在我國西南地區廣泛的分布著四種基本的建筑類型,即井干干欄式建筑、千腳落地式建筑、吊樓式建筑和典型干欄式建筑,該地區也被人們親切的稱為“中國原生態建筑的博物館”。

      一、西南居民建筑的基本藝術類型

      (一)傣族竹樓

      竹樓是干欄式建筑的一種,在我國西南地區分布非常廣泛,是傣族的標志性建筑。西南地區氣候濕潤、雨水豐沛且河流眾多,每年的降雨非常集中,容易發生洪澇災害。因此,竹樓下面是設計為架空的,且其屋墻為留有空隙的竹子,這使得其能夠有效的躲避洪水、并維護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1。西南地區多雨的自然氣候,為竹子的生長提供了天然的條件,因此竹子也成為了當地最主要的建筑材料。竹樓的房梁、房柱、墻和家具大部分都是用竹子作為原材料的。其房子一般修建在平地和山坡的交匯處或半山腰處,用竹子進行搭建。竹樓冬暖夏涼,且具有防潮防水的作用,受到了西南民族居民的喜愛。

      (二)土家族吊腳樓

      吊腳樓是土家族居民建筑的典型代表。為了不占用耕地資源,吊腳樓依山而建,在適應溝壑縱橫的地勢的基礎上,最大程度的利用了空間。土家吊腳樓的外形多種多樣,包括單吊、雙吊等多種形式。即使是同一類型的吊腳樓,由于其內部結構的不同,都能給人的視覺形成一種獨特的審美感受。土家吊腳樓將土家人豪放粗狂的性格直接呈現了出來,其也是土家族民族文化的最直接的反應,記錄了土家族的審美觀和傳統的文化思想,展現著土家族的精神風貌。

      (三)哈尼族蘑菇房

      蘑菇房在修建的過程中,融入了哈尼族人民的辛勤勞動和智慧。蘑菇房最大的特點就是經久耐用且冬暖夏涼。哈尼族在村落選址的過程中,將村落選定在茂密的森林之中,這里不僅水土肥沃且風景宜人,還能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蘑菇房的墻面是由石料和磚塊修砌而成的,屋頂是由多層茅草鋪蓋而成的,因為房子最后的樣子和蘑菇比較相似,而被稱為蘑菇房。

      (四)摩挲木楞房

      木楞房是由摩挲人所發明的,由于他們喜歡依山傍水的居住習慣,木材就成為了搭建房子最好的材料。木楞房不僅冬暖夏涼,其防震效果也非常好。房屋的四壁是由一節節圓木壘落而成,屋頂是用木板進行鋪蓋,然后壓上石頭即可,整個房屋沒有用釘子和磚瓦,僅僅只用木材搭建而成,因此這種房子被稱作“木楞房”。

      (五)藏族碉房

      碉房是藏族人民最常見的居住方式,多為石頭所砌而成,防風御寒且堅固。由于房子的外形和碉堡非常相似,所以被藏民稱之為碉房。這種房屋外形非常穩固,風格粗獷,大多為三到四層,底層作為儲藏室,二層作為藏族居民居住的地方,頂層一般多為經堂。

      二、西南居民建筑的藝術特色

      (一)地域民族色彩濃重

      我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居住特色,決定了各個民族在長期的生活勞動中,形成了屬于與自己獨特的建筑藝術風格,有著自己濃韻的民族色彩。其在房屋設計中,將各自的地域性、民族性和文化性表現的異常明顯。比如,傣族竹樓,竹樓的頂梁柱是竹樓中最重要和最具有代表意義的柱子,而同時在竹樓里也有代表男女的柱子等。這些地域文化不僅使房屋在構建的過程中更有特色,也體現了西南少數民族人民的地域文化、生活特色和。

      (二)講究和諧統一

      西南少數民族居民在對房屋進行選址的過程中,大部分都是將房屋建造在風景宜人、水土肥沃的崇山峻嶺之中,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并且,為了不占用耕地面積,房屋的選址盡量因地制宜,保持著自然地原始風貌。不論是依山而建的傣族竹樓和土家族吊腳樓,還是處在茂密森林的哈尼族蘑菇房和喜愛依山傍水的摩挲木楞房,其建筑特征都是因勢利導、順應自然的。他們在修建房屋的過程中,并沒有破壞溝、脊、壁、坡的原始自然特色,而是在這些原有的自然風貌的基礎上進行修建,并巧妙地運用當地特色的建筑材料,將氣候與地形地勢相結合,使這些原始的房子都坐落在崇山峻嶺之中,與大自然完全融為一體,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三)建筑裝飾獨具特色

      西南少數民族居民對建筑的裝修也獨具特色,主要包括木雕、彩繪、泥塑、石刻等。這些都是依據西南民族地區的地域特色、民族風俗習慣和增教信仰進行裝飾的,極具民族特色2。彩繪是西南少數民族民居中最常用的一種建筑裝飾方法,主要是對墻面、門楣和門框進行彩繪裝飾,而圖案多以白描的方式為主。總的來說,西南民族居民在進行建筑裝飾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與原材料主體顏色相接近的風格進行建筑裝飾,具有濃郁的自然氣息。

      三、西南居民建筑在現代建筑中的應用

      為了使城市建筑更加具有標識性,很多旅游景點和城市建筑都吸取了西南居民建筑的中的一些優秀元素,使城市建筑風格更加多元化。無論是公共汽車站牌、住宅樓還是商城,都可以將西南吊腳樓建筑中的吊腳、雕花裝飾、絲檐和走欄等元素融入其設計建造中去,從而更好的彰顯出建筑的獨特品味,進而形成獨特的標志性建筑,為居民帶來別樣的視覺享受。將西南居民建筑的元素合理的應用到現代建筑中,能夠促進我國現代建筑設計的發展,這也成為中國現代建筑的一大特色。

      四、結語

      西南少數民族的居民建筑風格,是這些民族在特定的地域內民族文化的集中體現,也是對這個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社會意識的完美詮釋。了解西南建筑的藝術特色,有助于我們體會西南少數民族的民族文化和建筑文化,更好地繼承我國各民族的傳統文化,進而促進我國現代建筑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蘭柳.淺析西南少數民族傳統民居的建筑藝術[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5(4):135-139.

      亚洲色大18成人网站WWW在线播放| 亚洲AV人无码激艳猛片| 久久亚洲国产欧洲精品一|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av一综合av一区| 精品亚洲综合在线第一区| 亚洲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 亚洲自国产拍揄拍| 亚洲免费二区三区| 亚洲AV成人无码天堂| 亚洲精品456人成在线| 精品久久亚洲中文无码| 亚洲AV无码无限在线观看不卡| 67194在线午夜亚洲|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 国产91在线|亚洲|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亚洲youwu永久无码精品| 男人的天堂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亚洲|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 久久水蜜桃亚洲AV无码精品| 亚洲?v无码国产在丝袜线观看| 亚洲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 亚洲av麻豆aⅴ无码电影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野外| 亚洲精品成人av在线|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日本亚洲欧洲免费天堂午夜看片女人员|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亚洲国产精品lv| 日木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片| 亚洲成人在线网站|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