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中醫骨傷科重點

      中醫骨傷科重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醫骨傷科重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醫骨傷科重點

      中醫骨傷科重點范文第1篇

      英文名稱:Chines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al Traumatology & Orthopedics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主辦單位:中國中醫藥學會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湖北省武漢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5-0205

      國內刊號:42-1340/R

      郵發代號:38-182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93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中醫骨傷科重點范文第2篇

      [方法]教學內容方面,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方法方面,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注意與基礎學科相銜接,強調實踐性環節教學,使學生盡快掌握基本技能。

      [結果]通過在04級針灸推拿專業、05級中醫專業本科生中實踐,效果非常理想,本課程總體評價優良率達97.7%,總評成績優良率達66.7%,兩項指標均遠遠超過以往歷屆學生。

      [結論]有必要對以上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作進一步梳理,在全校各專業學生《中醫骨傷科學》教學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 中醫骨傷科學;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

      《中醫骨傷科學》是一門研究骨關節及周圍筋肉損傷與疾病的學科,是中醫、針灸推拿專業的主干課程。2007年1月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中醫骨傷科學》(通稱新世紀二版)內容豐富、詳實,把創傷急救和骨病編入其中,完善了中醫傷科學的理論體系與教學內容。但隨之也出現了相應的問題,一方面教材有了較大的擴充,而另一方面學校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本課程的教學時數逐年減少,目前我校中醫、針灸推拿專業均為60學時。如何在這么短的時間內確保教學目的和任務的完成,確保教學質量,為此,我們申報了校級教改項目,立項進行研究,并在04級針灸推拿專業、05級中醫專業本科生教學中試行,取得較好效果,報告如下。

      1 教學內容

      全體授課教師認真研究教學計劃、教學大綱,通讀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中醫骨傷科學》。每位成員負責若干章節,根據教學大綱和我省臨床的實際情況,精選教學內容提出自己負責章節的重點和難點、需要補充的本章節的最新進展內容。課題負責人除分擔若干章節外,還承擔找出同一概念在不同章節的不同表達現象。

      教師集體備課,每位成員根據上述承擔的任務提出自己的建議,最后集體討論決定教學內容,確定第六章骨折為教學的重點,第十章骨病為教學的難點,在教學過程中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確定需要糾正的在不同章節不同表達的概念,同時確定表達方式,如異常活動、骨擦音等;需要補充的本學科的最新進展內容,如股骨頭壞死的研究進展等。經討論決定后,每位教師授課時嚴格按上述決定執行。

      2 教學方法

      2.1 課堂教學 課堂講授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是《中醫骨傷科學》的一項重要內容,為了提高學習效率,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

      將標本與模型帶入課堂,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課前或課中將骨骼及軟組織標本、人體或人體某一部位特定模型發放給學生,學生通過動手摸、眼看,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直觀印象。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效果,清晰的將局部解剖、病因、損傷機制、臨床表現、治療方法表現得淋漓盡致,并結合動畫,使學生看清了一些難以想象的教學內容,便于加深理解,增強教學效果。

      注意與基礎學科相銜接。在教學過程中會涉及到許多基礎學科的知識,如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正常人體解剖學,但由于基礎學科在一年級時已授完,而本課程需在三、四年級時開課,相隔時間較長。因此,如何將兩者有機的聯系顯得十分重要。我們將采用課前布置復習相關基礎課內容,上課時進行適當的互動式提問與復習,再延伸到本課程內容的授課方法,使學生更適應本課程的學習,為全面掌握本課程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打下基礎。

      2.2 實踐教學 《中醫骨傷科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因此將實踐教學課時提高到總課時的1/3。為了鞏固課堂教學所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培養學生掌握基本技能,在實踐性教學環境中我們采取以下措施。

      2.2.1 規范實驗教學 實驗課先讓教師進行臨床檢查、復位手法、固定、手術器械等操作的示教,然后指導學生在模型上及學生相互間模擬臨床操作,教師在一旁及時糾正錯誤動作,并闡明機理。最后教師進行抽查,檢驗該次實驗課的教學效果,再次糾正錯誤動作。為了使實驗課圓滿完成,對一些特殊操作,如骨牽引、鋼板、螺釘固定等,預先購置好實驗材料,聯系學院科教科、校設備科購買豬骨等,供學生使用。

      2.2.2 開放示教室 讓學生靈活支配自己的實踐操作時間,并對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感到疑惑的內容,通過觀察、觸摸標本與模型,親自動手操作,達到對所學內容深刻的理解。

      2.2.3 組織醫院見習 學生見習之前,教師在病房精心挑選典型病例,讓學生詢問病史、體格檢查、閱讀有關實驗室和影像檢查資料,進行病歷書寫和病案討論,教師在整個過程中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并對學生書寫的病歷和病案討論結果進行點評,點評內容結合課堂教學和目前學科的最新進展。

      3 教學效果

      以上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改革研究我們在04級針灸推拿專業、05級中醫專業本科生教學中試行,課程結束后對教學效果進行問卷調查,共有128人參加調查,結果認為本課程總體評價優秀者83人(64.9%),良好者42人(32.8%),一般者3人(2.3%),差者0人(0%)。兩專業共129學生,總評成績90分以上者30人(23.3%),80~89分者56人(43.4%),80分以下者43人(33.3%),不及格者0人(0%)。

      4 結語

      中醫骨傷科重點范文第3篇

      【關鍵詞】王和鳴;整脊手法;經驗

      王和鳴是福建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全國老中醫藥專家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國內著名骨傷科專家,福建中醫藥大學骨傷學院創始人之一,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7年6月獲中華中醫藥學會頒發“中醫骨傷名師”稱號。先后擔任福建中醫學院(福建中醫藥大學前身)副院長,福建中醫藥研究院院長,福建省骨傷研究所所長,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骨傷科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等職務。

      早年大學畢業后,受福建省政府指派,師從福建省著名中醫骨傷科林如高老中醫,歷經4年,盡得林老理傷正骨整脊手法真傳。近幾十年來,一直從事骨傷科的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對骨傷疾病有深刻認識,在中醫手法治療上積累了豐富經驗,通過多年臨床實踐,總結出一套多方位整脊手法,曾多次為國內外知名人士及政府要員診治疑難病癥,常有手到病除的療效。作者自2009年師從王和鳴教授,親聆教誨,受益匪淺,深深體會到老師整脊手法的博大精深,現將老師的整脊手法經驗整理如下。

      脊柱及周圍筋骨的損傷疾患是常見病,好發于經常伏案或從事重體力勞動的工作者,在我國骨傷科門診中頸肩痛或腰背痛的患者約占30~50%。整脊療法是治療脊柱病患的一種主要方法,通過以手法為主的各種術式作用于脊柱及周圍筋肉,影響所連屬的臟腑、組織,調節機體的生理功能,達到解除痙攣、糾正錯位、松解粘連、消除水腫、解除嵌頓的作用,使百脈疏通,五臟安和,從而,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由于其具有收效快、療效好、運用方便、費用低廉等優點,而深受患者歡迎。但因手法種類眾多,如何選擇一套高效、安全的手法就一直成為骨傷科醫生探索的課題。老師長期從事脊柱等疾病的研究,一貫注重整脊手法的總結與整理[1-4] ,1994年老師和張愛平講師主編《多方位整脊療法》,由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用VCD的方式出版發行,之后,多次以論文的形式對多方位整脊手法、功能、臨床應用進行闡述、探討和總結。

      1手法分類

      老師把手法歸類為理筋整脊基礎手法和整脊被動類手法。施行整脊被動類手法前,先予患者施以理筋整脊基礎類手法,放松痙攣肌肉和降低肌緊張度,然后通過被動類手法滑利關節、整復錯位、解除壓迫,最終起到多方位綜合治療效果。

      1.1 理筋整脊基礎手法老師在總結出一套多方位整脊手法的同時,根據脊柱與四肢骨關節及其周圍筋肉的解剖特點及傷患病理,把理筋整脊基礎手法歸納為12種:觸按、摩捋、推刮、拿捏、彈撥、揉搓、點穴、振顫、滾搖、扳旋、牽抖、叩擊法。應用理筋整脊基礎手法在脊柱、四肢的相應部位,可起到整復關節錯位,松弛筋肉攣縮或粘連,疏通經絡,流暢氣血,調整臟腑功能,促進患者盡快康復。

      理筋整脊基礎手法既注重繼承中醫傳統技法,又充分結合老師的臨床實踐經驗,是中醫骨傷科醫師在臨床工作中經常應用的基本操作方法,在臨證時既可單獨應用,也可作為理筋整脊的基礎手法,在治療頸椎病、肩周炎、網球肘、岔氣、閃腰、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癥等多種筋傷與腰脊疾患上,功效顯著[5]。該方法操作簡便,實用性強,易于推廣。

      1.2 整脊被動類手法整脊療法一般以屈曲位居多,施術者通常不注意脊柱、椎間盤神經根、脊髓之間的解剖關系,盲目施行某種單一手法,療效受到影響。老師在繼承林如高老先生的經驗同時,根據脊柱的解剖特點、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病機制、生物力學原理及多年臨床實踐體會,總結出一套多方位整脊手法:按頸部、胸部、腰部不同部位,分前屈、后伸、中立等不同辨證施術,詳細敘述了36種整脊法的、手法和功用。通過整脊手法,迅速恢復脊柱生物力學平衡系統,達到治療、康復和保健的目的[6]。

      1.2.1頸部整脊法(1)牽頸搖頭法,(2)揉頸旋頭法,(3)快速旋頸法,(4)定點旋頸法,(5)雙人旋頸法,(6)卡頸側扳法,(7)扳頸拔伸法,(8)壓肩旋頸法,(9)牽頸旋頸法,(10)臥位旋頸法。

      1.2.2 胸部整脊法(11)按枕擴胸法,(12)定點旋胸法,(13)壓臂頂胸法,(14)伸臂推背法,(15)拉肩扳胸法,(16)支點壓胸法,(17)疊掌按壓法。

      1.2.3腰部整脊法(18)定點旋腰法,(19)扶肩旋腰法,(20)穿臂旋腰法,(21)單人旋腰法,(22)后伸旋腰法,(23)搖轉側傾法,(24)吸氣側傾法,(25)側臥斜扳法,(26)俯臥旋腰法,(27)按腰提扳法,(28)握踝伸腰法,(29)屈髖分腿法,(30)屈髖旋腿法,(31)屈髖壓肩法,(32)腰部牽抖法,(33)蹲位疊擠法,(34)后背晃抖法,(35)側背晃抖法,(36)腰部踩法。

      2 手法特點

      2.1多方位、多。老師整脊手法制定有序,在遵循“動靜結合”、“主動有序”、“剛柔適度”原則基礎上,對頸椎、胸椎、腰椎各部疾患,分前屈、后伸、中立等不同,進行辨證辨型,同時,老師的手法根據不同部位、不同的疾患,患者采用不同的,靈活應用。

      患者采用端坐位:牽頸搖頭法、揉頸旋頭法、快速旋頸法、定點旋頸法、雙人旋頸法、卡頸側扳法、扳頸拔伸法、壓肩旋頸法、牽頸旋頸法、按枕擴胸法、定點旋胸法、伸臂推背法、定點旋腰法、扶肩旋腰法、穿臂旋腰法、單人旋腰法、后伸旋腰法、搖轉側傾法、吸氣側傾法。

      患者采用仰臥位:臥位旋頸法、支點壓胸法、屈髖分腿法、屈髖旋腿法、屈髖壓肩法。

      患者采用半仰位:壓臂頂胸法。

      患者采用俯臥位:拉肩扳胸法、疊掌按壓法、俯臥旋腰法、按腰提扳法、握踝伸腰法、腰部牽抖法、腰部踩法。

      患者采用側臥位:側臥斜扳法。

      患者采用立正位:后背晃抖法、側背晃抖法。

      患者采用蹲位:蹲位疊擠法。

      2.2多支點。在老師總結的36種整脊手法中,每種手法都是以不同的支點進行旋轉、牽抖、側扳、提扳、頂胸、壓胸、壓肩、搖轉、伸臂、伸腰、分腿、疊擠、晃抖、踩等手法,以達到松解肌肉痙攣、滑利關節、整復骨錯縫的目的。如定點旋頸法、定點旋胸法、定點旋腰法,以拇指頂住有壓痛的棘突為支點,進行旋頸、旋胸、旋腰;按枕擴胸法以膝頂于患者的胸背部為支點,在醫者用兩臂向后拉壓患者兩臂的同時,用力往上提拉,作擴胸運動;支點壓胸法:以手背向上作支點,用力逐節下壓;俯臥旋腰法:以患椎為支點,將下肢旋向后外側,逐漸增加腰部旋轉幅度。

      2.3旋轉手法為主。老師認為旋轉手法是手法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一種手法,在調整關節、松解粘連、解除嵌頓中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在他總結的10種頸部整脊手法中有7種使用了旋轉手法,7種胸部整脊手法中有2種使用了旋轉手法,19種腰部整脊手法中有7種使用了旋轉手法。可見,老師的旋轉手法已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2.4因人而異。老師認為人有男女老少之別,證有虛實久暫之分,治療部位有大小深淺之不同,且每個個體還有生長發育、生活環境和病理生理條件的不同,對手法的反應也不完全相同,因而,手法的選用、手法操作時間的長短,手法力量的輕重以及掌握治療的重點等,都必須與治療對象、病證虛實以及治療部位聯系起來,應因人、因病、因部位的不同而靈活運用。

      3 臨床應用

      3.1頸椎病老師根據頸椎病的發病機理,針對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頸部整脊手法。先采用理筋整脊基礎手法施予頸項部腧穴及夾脊穴,調節頸部動力性平衡,然后采用不同的頸部整脊手法,調整頸部靜力性平衡,兩者協同作用,從而消除異常應力,糾正其力線,恢復其靜態與動態平衡。老師認為旋轉手法在頸椎病甚至頸部疾患治療中功勛卓著,可起到以下作用:

      (1)改變椎間孔面積,調整鉤椎關節位置關系;(2)緩解肌肉痙攣,解除滑膜嵌頓;(3)松解神經根及其周圍軟組織粘連;(4)調整頸椎各組織應力分布,增強頸椎穩定性;(5)重建頸曲,恢復頸椎正常的生理弧度。

      3.2腰椎間盤突出癥老師根據腰椎間盤突出癥活動度進行分型辨證,進而選用不同手法,前屈型患者采用前屈位整脊手法,如腰椎旋轉復位法、臥位屈髖旋腰法及蹲位疊擠法等;后伸型患者選擇后伸位整脊手法,如腰部后伸旋轉法、搖轉側腰法、俯臥旋腰法、按腰提扳法、背伸晃抖法等;僵直型患者運用腰部中立旋轉法、單人中立旋腰法及側臥斜扳法等。老師認為在整個腰椎間盤突癥的治療過程中,緊緊抓住病程不同階段的腰椎骨盆及整個脊柱的漸進性代償性變化,當腰痛急性發作且疼痛劇烈時,由于腰肌反射性痙攣,前屈與后伸均受限,此時只能采用中立位手法治療[7]。 3.3腰椎管狹窄癥老師采用點穴按、雙屈按壓、雙屈滾動三組合的屈曲位整脊手法治療此類疾病。在病患局部施予放松手法,同時,根據腰椎解剖結合腰椎管狹窄癥疾病特點,讓患者在雙側膝髖屈曲下,施以腰部整脊手法,以擴大椎管有效空間,緩解臨床壓迫癥狀[8]。

      3.4腰肌扭傷老師在理筋、點穴、松解等手法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基礎上,采用側臥斜扳法或俯臥旋腰法或穿臂旋腰法或腰部牽抖法,以達到解除肌肉痙攣、整復骨錯縫的目的。

      3.5腰肌勞損、腰背筋膜炎老師采用三步治療法治療此類疾病。在物理療法――磁療、高頻熱療法、生物陶瓷療法和中藥敷料電熱保健帶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基礎上,運用理筋、點穴、松解等手法解除粘連。然后使用定點旋腰法或扶肩旋腰法或穿臂旋腰法,起到舒筋活絡、行氣止痛的作用。

      4小結

      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老師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多方位整脊手法,臨證時他常強調以下幾點:

      4.1明確診斷,整體觀念。老師常常叮囑我們,在手法施行前,一定要密切結合影像學等輔助檢查,明確診斷,注重筋骨并重、內外兼治、調脊整曲的整體觀臨床思維,對病情有充分了解,如病位、損傷程度、病程長短、病情輕重、有無神經血管損傷和骨折等。

      4.2合適,態度沉著。老師施用手法時,總是先選擇好合適的位置、步態、姿勢,以有利于發力和持久操作,并避免自身勞損。同時,思想集中,態度從容沉著,他說這樣才能取得患者的信賴和配合,可以減輕患者的緊張情緒。對患者的要求:無論坐、俯臥、仰臥、側臥、站立位,總是處在適當和放松狀態。

      4.3輕重適宜,心中有數。老師常常告誡我們,對手法的操作步驟應心中有數,要注意局部的解剖結構和關節的正常活動范圍,用力要輕重適當,避免因過猛過重引起神經血管或關節結構的損傷,而加重病情。老師在手法運用中強調持久、有力、均勻、柔和,做到輕重結合、剛柔相濟。

      4.4循序漸進,注意觀察。老師手法操作循序漸進,做到熟練靈活,敏捷準確。在手法應用過程中,總是密切注意觀察患者的表情,詢問其自我感覺,隨時根據情況調整手法強度, 以達到“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為手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王和鳴,劉俊寧.中醫傳統正骨在海外的影響――歷史源流與現狀[J].中醫正骨,2009,21(2):F0002-F0002.

      [2] 王和鳴,劉俊寧.中醫骨傷科在海內外影響(二)――在美洲、歐洲[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08,16(9):58-60.

      [3] 王和鳴,劉俊寧.中醫骨傷科在海內外影響(一)――在港臺地區、亞洲、澳洲與非洲[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08,16(8):68-70.

      [4] 王和鳴.整脊療法的源流與發展[J].福建中醫學院學報,2007,17(5):37-39.

      [5] 王和鳴.理筋整脊基礎手法[J].福建中醫學院學報,2008,18(1):33-36.

      [6] 王和鳴.多方位整脊手法[J].福建中醫學院學報,2008,18(2):30-34.

      [7] 王和鳴.多方位整脊手法辨證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福建中醫學院學報,1993,3(2):88-90.

      [8] 葛繼榮,王和鳴,余慶陽等.屈曲位整脊手法治療腰椎管狹窄癥的機理研究[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1996,4(5):24.

      中醫骨傷科重點范文第4篇

      全國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骨傷病的精英匯萃于此,該院名譽院長尚天裕以研究小夾板治療骨折享譽于世;院長胡蔭奇擅長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風濕、類風濕、強直性脊柱炎、骨關節炎。在老一輩骨傷科專家的帶領下,多年來,望京醫院以中醫、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各種骨傷科疾病聞名于國內外。

      各種急慢性骨折給病人帶來極大痛苦,該院骨科通過多年的研究,發明了專治各種骨折的骨折復位固定器及骨折復位固定器療法。該固定器和療法被衛生部列入十年百項科研成果,向全國普及推廣。該療法治療骨折不用開刀,僅通過貫穿骨骼的2至3枚骨圓針并用骨折復位固定器連結,固定于體外,即可牢固固定骨折直至愈合,而不影響骨折局部的血液循環。患者下肢傷后1至2周即可拄拐下地行走,生活自理,恢復近乎正常人的生活。由于這種療法使骨折局部一直存在著生理性應力刺激,故骨折愈合快,骨痂質量好,而又不影響關節的正常活動,還能使骨折愈合與關節活動的恢復同步進行。骨折愈合后拆除骨折復位固定器,拔除骨圓針,治療即告結束,無須第二次手術,療程大大縮短。此外,在治療骨折經驗的基礎上,他們還創新性地應用小切口技術,結合骨折復位固定器療法治療四肢畸形(如“O”形腿、“X”形腿)、骨折畸形愈合,并研究開展肢體增高術。

      該院骨科在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腰椎體滑脫癥、脊柱外傷、頸椎病、脊柱相關疾病及各種頸肩腰腿痛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多次獲得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科技進步獎。他們采取獨特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療效顯著。多數患者通過推拿按摩手法,配合中藥理療、離子導入、封閉(局部痛點、神經根、硬膜外等)、三維多功能電腦控制牽引復位等治療,可使疾病癥狀緩解或消失。

      被世界稱為亞癌的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疾病,是醫學界尚未攻克的世界性難題。該院骨科根據中醫理論,以三期辨證為基礎,以中藥湯劑及膠囊內治,配合手法、牽引等外治為主,結合中藥制劑輸液及必要的手術,同時配合免負重支架及髖關節功能訓練,能較快消除癥狀,恢復關節功能,達到骨壞死修復與關節功能恢復齊頭并進的效果。

      骨性關節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該院骨科采用一整套獨具特色而療效顯著的治療措施,如手法推拿、牽引、中藥內服外敷、加研磨、理療、關節沖洗、關節鏡手術清理骨贅等方法,并系統指導功能鍛煉,可迅速有效地減輕或消除癥狀,恢復關節功能,治療優良率達到98%以上。

      拇外翻多發生于女性,主要表現為局部疼痛,影響足部美觀,造成行走不便。以往治療采用大切口截骨,鋼針或鏍絲釘內固定及石膏外固定,需住院臥床3至4周。該院骨科創立了中西醫結合小切口治療拇外翻的新方法。該方法只用局部麻醉,采用小切口(不超過1厘米)手術,不作內固定,不縫合,不打石膏,愈合快,術后能下床活動。現已治愈2000多例患者,此項技術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作為一所三級中醫綜合性醫院,該院在內科、針灸科、婦科等領域也具有較強優勢,對心腦血管病、糖尿病、呼吸系統疾病、風濕與類風濕疾病、急慢性腎炎、腎病、老年病、膽囊炎膽石癥、外陰白斑、小兒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病毒性角膜炎等病的治療上也獨具特色。

      望京醫院以“病人第一、質量第一、服務第一”為宗旨,用其優質的服務、低廉的價格、高超的醫療水平帶給廣大患者健康的身體和幸福的生活。

      地 址 :北京市朝陽區望京中環南路6號中國中醫研究院望京醫院

      郵 編 :100102

      中醫骨傷科重點范文第5篇

      推拿治療學是一門專業性、操作性和實用性都很強的臨床學科,也是一門對理論與實踐融合要求很高的臨床學科。學生對推拿治療學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直接決定著他們走向工作崗位后的實際工作能力。課堂教學是臨床實踐教學的基礎,如果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推拿治療學中相關理論知識,那么他們在緊接下來的臨床實踐課上就會更加迷惑。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思維和臨床實踐能力,使培養出來的學科接班人更有利于推拿學科的發展,是每一位推拿教師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筆者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改進和不斷總結,現將這些體會和經驗總結如下。

      1 根據實際情況重新分配課時

      推拿治療學中涉及到的臨床病種較多,骨傷科、內科、婦科、五官科及兒科病癥均有所涉及,但從推拿臨床實際情況或者從各醫院推拿科收治病種來看,骨傷科疾病尤其是其中的軟組織損傷性疾病占絕大多數,急、慢性軟組織損傷引起的頸、肩、腰腿痛則是該科的主要病種,這些病人占就診病人總數的70%以上,因此,從這一實際情況出發,教學時就應該把教學的重點放在這些疾病的講解上。因此,有必要跳出教學大綱重新安排課時。例如,筆者在教學中對腰椎間盤突出癥、頸椎病以及小兒推拿中的瀉泄、發熱、疳積等臨床常見病在課時安排上均會給予重點傾斜,而對于推拿科臨床中內科與婦科中極為少見的病癥如腹瀉、月經不調等在課堂上可不必作為重點講解。

      除了上述的根據臨床實際情況合理分配課時外,筆者還根據學生對書本上每個病種不同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來重新安排課時與教學重點。因為學生在學習推拿治療學時就已經在其他相關學科中學習了內科、婦科、兒科及五官科病癥的概念、診斷與鑒別診斷、病因病機及辨證分型等相關知識,如果教師仍在課堂上講述這些內容,將是教學內容的不必要重復。因此,有必要減少或刪去對這些內容的講授,將這部分內容的課時擴充到推拿臨床的常見病與多發病的治療篇中去。

      2 重視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

      推拿治療疾病主要是依靠雙手來進行的,對于外行人而言,看似簡單,其實不然,例如,推拿治療引起的臨床意外并不少見,不同的推拿醫生對同一疾病或同一病人的治療療效可能相差甚遠。因此,在推拿治療學的課堂教學中有必要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對于學生推拿臨床思維習慣的培養主要是表現在臨床診斷思維和治療思路這兩個方面能力的培養上。因為診斷不明常常是引起推拿臨床意外的重要原因之一,治療思路不明朗則是推拿臨床療效不好的直接原因。例如,筆者為了啟發學生在診斷上的臨床思維,就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來提問學生:一個以肩痛為主訴的前來推拿科就診的病人,我們應該想到患者患有哪些病癥的可能呢?筆者會啟發學生:對于上述病例,在臨床診斷時如按大多數臨床醫生的習慣與定勢思維判斷認為,凡來推拿科就診的肩痛病人八九不離十就是肩周炎患者,這顯然是錯誤的,應該知道,臨床上引起肩痛的病癥較多,如:急性肺炎、膽囊炎、心臟疾病、糖尿病、肺癌及頸椎病、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等等都有可能引起肩痛,并通過臨床病例的例證教學法來加深學生的印象,啟發其臨床思維。

      3 強調中醫理論對推拿臨床的指導意義

      目前推拿臨床醫生與科研工作者受到解剖學、生理學及生物力學等現代醫學的影響較大,這些西醫學知識的滲入在推動了推拿學發展的同時也淡化了傳統中醫理論對推拿學的指導意義。學生學習期間,通過對其它西醫課程的學習,通過對教材中有關推拿學現代研究進展內容的學習,以及臨床見習時臨床帶教老師的指導等方式,使得他們逐漸形成了更容易被他們接受的西醫學思維模式與習慣,如他們往往更喜歡用西醫學知識去理解推拿治療疾病的作用機理。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時遠沒有象學習《針灸學》、《中醫內科學》那么有中醫思維習慣。事實上,推拿學這門古老而又年輕的學科從其一產生就一直深深地根植于經絡腧穴理論、臟象理論等傳統中醫理論。因此,有必要在教學活動中強調中醫理論對推拿臨床的指導意義。教師在講授每一疾病、哪怕象腰椎間盤突出癥這樣的骨傷科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時,都應該把中醫的經絡腧穴理論、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思想滲透其中,使我們的教學課堂散發出中醫氣息、充滿著中醫氛圍。

      4 注意相關知識點的引入和補充

      教材作為教學和傳授知識的載體有其自身特點和優勢,但由于限于篇幅,其中的有關某些疾病章節中的內容與臨床實際需要相隔甚遠,遠遠不能滿足學生日后工作的需要,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除了遵循教材外,完全有理由和必要對推拿科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中與臨床緊密相連的相關知識進行補充和講授。例如,對于推拿病房中收治最多的病種之一的腰椎間盤突出癥這一疾病的治療,單單講授教材上的內容筆者認為是遠遠不夠的。此時,授課教師就應該增加有關各推拿流派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手法治療要點、中藥外治法及腰椎牽引療法,以及西醫的脫水消炎、改善微循環及止痛等藥物治療與物理治療等內容。通過對這些內容的講授,學生就有一定的了解,為他們進入臨床實習作好準備。

      5 不忽視對小兒推拿的教學

      相對于成人推拿,目前小兒推拿的臨床與科研均開展得不好,鑒于此現狀,很多教師在教學時都忽視了小兒推拿的教學。筆者認為,忽視與丟棄小兒推拿而單靠成人推拿單足跛行的推拿學發展趨勢絕不利于該學科的發展,教師應該從今后的學科發展方向的高度去認識這一問題。本文在前述內容中強調根據臨床實際情況合理分配課時以突出骨傷科疾病尤其軟組織損傷性疾病這一教學重點,但并不意味著就不重視小兒推拿的教學。歷代推拿典籍中就有相當數量的小兒推拿著作這一歷史事實告訴我們,小兒推拿在推拿學中占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在臨床現實中,我們可以看到,推拿對部分小兒病癥具有理想的臨床療效,小兒推拿有時甚至能取得比成人推拿更好的臨床療效。因此,在教學中,仍應重視小兒推拿的教學,培養學生對小兒推拿的學習興趣。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永久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 亚洲黄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中文字幕|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九九|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亚洲国产人成中文幕一级二级| 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高清|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视色| 亚洲AⅤ优女AV综合久久久| 亚洲 另类 无码 在线| 亚洲成a人无码av波多野按摩|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夜色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九九 | 日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77| 亚洲视频免费一区| 亚洲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影院天堂中文av色|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 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熟伦熟女新五十路熟妇| 国产gv天堂亚洲国产gv刚刚碰| 国产精品亚洲аv无码播放| 亚洲AV日韩AV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精品一区|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一区|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尤物|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厂| 亚洲综合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A在亚洲线播放| 亚洲第一网站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又粗又大又爽A片| 亚洲v国产v天堂a无码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精品mV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男人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