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洪澇災害及其防治

      洪澇災害及其防治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洪澇災害及其防治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洪澇災害及其防治

      洪澇災害及其防治范文第1篇

      對災害研究中幾個問題的思考

      試論地震預測預報的公關宣傳策略

      抗災減災效益估計方法探討

      影響上海地區熱帶氣旋頻數的預測水平評估

      廣義災害、災害鏈及其防治探討

      我國西部大開發中的沙漠化災害防治研究

      河北省沙塵暴特征及防治對策災害學

      地質環境與人身健康研究

      甘肅臨夏地區人工降雨氣候背景分析

      湖北四湖流域的洪澇災害與景觀生態建設

      洞庭湖區洪澇災害的地學因素與人為因素

      美國企業備災活動模式與影響因素分析

      旱澇災害的分形研究方法

      北京城市災害及新世紀安全戰略

      遙感圖像在江蘇鎮江市滑坡調查中的應用災害學

      城市地震災害緊急救助的時序特性分析

      城市地質災害及對策肖和平

      洞庭湖區’99洪澇災害后減災戰略的思考

      簰洲灣’98決堤情況典型調查

      環渤海地區地面沉降成因分析與對策研究

      陜甘寧地區大震與大旱災害鏈的討論

      歐洲危機研究學術共同體建設情況及危機研究進展

      美國學術機構之國土安全研究及概念發展

      美國災害社會學:學術共同體演進及趨勢

      風險登記:提升我國社區風險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徑

      我國應急管理系統末端脆弱性及其治理問題研究

      縣級政府應對重大自然災害應急管理機制研究

      決策論證與大型工程項目社會穩定風險化解

      危機情景下政府危機信息的釋放模式與策略研究

      基于文本分析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評估之比較研究

      從災難中學習:我國事故調查的反思與改進

      國外農民抗爭研究:學術傳統及其爭論

      廉政風險科技防控系統的內生風險及治理

      災害與群體:基于社會脆弱性視角的國外研究述評

      城市生命線地震后恢復曲線與恢復過程優化的影響因素分析

      高架路橋的震害、震害原因及抗震措施

      1999年我國主要氣象災害及異常氣候事件

      黑龍江省主要災害成因及規律的探討

      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在防災減災中的應用與前瞻

      我國近期糧食生產的波動性及其與農業自然災害發生狀況的相關分析

      災害對我國國民經濟的作用模式研究

      城市火災風險評價的指標體系設計

      建立洪水災情等級模型的實用方案

      災害發生的自組織性質探討

      基于均生函數的最優子集回歸方法在江西雨季降水預測中的應用

      社會組織在應急響應中的功能與角色——基于蘆山地震的實證研究

      志愿失靈、災后志愿者身份建構和人際互動:一個微觀的視角

      洪澇災害及其防治范文第2篇

      其中雨澇在農業生產中主要危害農作物生長,造成作物減產或絕收,破壞農業生產以及其他產業的正常發展。雨澇時期正是玉米大部處于灌漿成熟期,水稻處于揚花授粉末期,大豆處于鼓粒期。強降雨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內澇或洪澇,淹沒大量農田,導致農作物受淹致死,或因長期積水造成缺氧,破壞了植株正常的生理機能導致減產。同時使農田土壤肥力流失嚴重,嚴重影響秋收作物的苗期生長,而且造成田間雜草滋生,病蟲害有蔓延流行趨勢。澇害對各種作物的影響也不同,下面就糧食作物遭受洪澇的影響和應采取的預防措施作以介紹:

      一、影響分析

      (一)玉米方面

      玉米生長盛期正是雨季,在低洼地種植易澇,導致大片玉米絕收。玉米受澇后下部葉片先枯黃,中上部葉色變淺,生育期推遲,不能正常成熟。

      1、生長減慢,植株較弱

      根系吸收水分和養分需要能量,土壤水分過多使根系周圍缺氧,只能進行無氧呼吸,能量轉換效率降低,不能提供足夠的能量供給根系吸收水肥的需要。因此,玉米受澇時根系吸收的水分很少,在晴天中午前后,葉片發生萎蔫,光合作用減弱,制造的有機物質減少。另一方面,根系吸收的營養物質也因能量供應不足而大大減少。

      2、葉片發黃。莖稈變紅

      氮素流失導致葉綠素含量下降,光合能力減弱。玉米的氮素營養主要來源于溶解在水中的硝態氮和銨態氮及有機質中的有機氮。當受澇時,前者一部分被流失,另一部分會經反硝化作用而還原為氣態氮而跑到大氣中去。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氧氣,土壤中好氣性微生物無法分解有機物質,所以有機質中的氮素也就不能轉化為根系可吸收的速效氮。由于這兩方面的原因,受澇地塊土壤中速效氮含量很低,玉米由于吸收不到足夠的氮素,葉片變黃。為了增強對這種不利環境的抵抗能力,莖稈中的葉綠素轉變成花青素,呈現紫紅色。

      3、根系發黑、腐爛

      在受澇土壤中,由于缺乏氧氣,嫌氣性微生物活動加強,有機質發酵分解,大量積累二氧化碳,會使根系細胞受害。同時土壤氧化還原電勢下降,有害的還原物質硫化氫、氧化亞鐵等大量出現,都會使根系受害。受害比較輕的表現為部分根系變黑,重的全部變黑、霉爛,以至整個植株死亡。澇害常與寡照同時發生,低溫、寡照與澇害相結合,對玉米危害比較重,并且常常誘發病害蔓延,使玉米減產。農田積水,但天氣晴朗,太陽輻射強烈,溫度劇烈上升時,蒸騰加強,葉片很快發生萎蔫;土壤中嫌氣性微生物活動加劇,根系受害加重,所以高溫強光的澇害對玉米的危害比較嚴重。

      4、澇害往往伴隨光照不足,溫度偏低,日較差小及雜草叢生和病害蔓延等。

      (二)水稻方面。

      水稻受澇后,水稻有部分處于拔節期,有部分處于孕穗期,其受害癥狀是:

      1、拔節期受淹

      受澇時正在拔節的節間,隨著淹水天數和淹水深度的增加,節間延長程度愈大。但在水退后,植株節間以上的各節長度,淹水的反而比未淹水的要短。因此,全株高度也隨著淹水愈久而愈短。在嚴重受淹情況下,由于植株體內養分消耗殆盡,在退水后,造成莖桿細弱,出現植株彎曲、折斷以及倒伏后重新翹豎、撓折等畸形現象,這種彎曲莖也因淹水愈久而愈多。

      2、孕穗期受淹

      孕穗期間。特別是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時期,是水稻一生中對外界環境抵抗能力最弱的時期,對外界不良條件反應極為敏感,此時受淹,會出現爛穗、畸形穗等現象。同時未死亡的幼穗穎花和枝梗退化嚴重,抽穗后白稃多。甚至會出現畸形穗(沒有小穗,只有穗軸)。且抽穗和成熟期推遲5—15天,每穗粒數減少,癟谷增多。由于主莖幼穗傷亡,頂端生長受阻,使稻株地上部莖節的潛伏芽萌發成分枝,這種高節位分枝,一般在水退后2~3天內就會出現。這些分枝如后期溫度高,也能抽穗結實,但由于主莖受澇衰敗,養分供應不足,故每穗粒數減少,結實率很低,最后導致嚴重減產。

      (三)大豆方面

      大豆耐澇的能力較差。受淹的大豆根系缺氧,影響水的吸收,致使上部缺水而萎蔫,大豆受漬后,由于根系活力下降,基部葉片出現落黃現象,特別是大豆只要被水淹過的部位,不易產生分枝和結莢,已開花結莢的也易脫落。

      二、防治對策:

      1、通過水利和水土保持工程減少澇害的發生。

      2、實行深溝、高畦耕作,可迅速排除畦面積水,降低地下水位,雨澇發生時,雨水及時排出。

      3、洪澇發生前,如作物接近成熟,應組織力量及時搶收,以免洪澇損失。

      4、洪澇災害發生過程中,要利用退水清洗沉積在植株表面的泥沙,同時要扶正植株,讓其正常進行各種生理活動,盡快恢復生長。

      5、洪澇災害過后,必須迅速疏通溝渠,盡快排澇去漬。還要及時中耕、松土、培土、施肥、噴藥防蟲治病,加強田間管理。如農田中大部分植株已死亡,則應根據當地農業氣候條件,特別是生長季節的熱量條件,及時改種其它適當的作物,以減少洪澇災害損失。

      洪澇災害及其防治范文第3篇

      【關鍵詞】遙感;土地;監測

      0.前言

      眾所周知,土地不僅僅是我們在地球上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更是國家經濟建設的基石,社會穩定的保證,所以如何合理的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們當前乃至未來發展的根本方向,伴隨土地空間遙感監測技術的應運而生,空間遙感監測技術在土地調查、耕地保護、土地監察中已應用十余年,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1.遙感監測技術簡介

      1.1什么是遙感監測技術

      所謂遙感監測技術,簡而言之就是根據電磁波的理論,應用各種傳感儀器對遠距離目標所輻射和反射的電磁波信息,進行收集、處理,最后完成成像,從而對地面上的各種景物進行探測和識別的一種綜合性監測技術空間遙感監測技術的優點主要體現在:遙感探測范圍大,監測受地面條件限制少,遙感監測手段多樣,遙感監測獲取的信息量大等。

      1.2遙感監測技術的應用

      空間遙感監測技術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農、林業方面,地質方面,地理方面,海洋方面,水文方面、氣象方面、測繪方面、環境保護和軍事偵察等許多領域。

      2.空間遙感技術在土地管理中的應用

      2.1空間遙感監測技術在土地變更中的應用

      目前,我們國家已經將土地資源利用情況的變更調查與遙感監測工作完全的統一起來,全國土地利用變更調查監測與核查工程現已全面啟動。這一工程要求:全國各地區的國家土地監管部門,應該在遙感監測技術發現的變化圖斑的引導下,將傳統的土地的大范圍變更調查轉變為明確的點線形式調查,這樣不僅僅為實際工作的人員減少了大量的工作量,使得調查工作有繁瑣變成簡單;也極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的準確性。在調查中,我們可以通過抽取部分重點地區,重點地類,進行細致的實地核實工作。

      空間遙感監測技術在土地變更調查中的應用具有:監測技術方法先進,減少人為干預因素、保障數據真實可靠,監測數據覆蓋面廣,實際監測的整合度高等優勢。

      2.2在洪澇地質災害預測方面的應用

      我們知道,洪澇災難作為自然災害中的一員,其發生具有突發性、難預警的特點,然而,在實際的救災工作和災后重建工作的安排時,我們要及時、準確、可靠的對洪澇災害的相關信息進行采集和反饋。洪澇災害信息的傳統采集方法,一般周期長,效率低,所以很難滿足防洪抗澇工作的需要,而遙感監測技術則因為具有觀測范圍廣,獲取信息量大,信息獲取速度快,實時性好,動態性強等優點而廣泛地用在洪澇地質等自然災害評估中。

      比如,在具體的洪澇災害發生時,一般情況下災區的耕地,道路都會受損,發生了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這時國家為了快速的獲取地質災害實情,為災后重建提供基礎數據和決策依據,會開展臨時的遙感影像災情復合項目,獲取相應的衛星影像,再由專門人員對衛星影像進行校正,融合,鑲嵌等工作,最終制作出數字衛星正射影像圖;還要將災區的災后影像與災區標準時點統一更新二調數據庫也就是災情發生前的影像數據進行對比分析,通過比較提取出災毀耕地和地質災害信息的圖斑,結合相應的軟件進行處理,最終得到災害發生區域地形地貌,受災面積和統計報表等信息的直觀展現,可以說,遙感監測技術在災區的災情評估及災后重建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2.3空間遙感監測技術在土地執法檢查工作中的應用

      土地資源的執法檢查,一般情況下,是在年度土地變更調查國家級外實地核查后,國家根據具體的年度變更調查數據庫以及相應的土地遙感監測成果,還要參照對應的遙感監測影像,從眾多的監測圖斑中抽查出重點圖斑,從而開展土地執法檢查工作。

      而對于遙感技術所得到的遙感影像,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客觀而持久的解譯數據源,同時由于這些數據結果還具有重現性,所以土地執法檢查部門完全可以根據這些數據,對具體區域土地利用中的不合理情況做到事前發現,事中跟蹤,事后評估,最大限度地發現各地的土地違法行為,并及時地采取相應的有效處理措施,從而在根源上杜絕土地的違法使用行為,加強人們對土地合理利用的意識。

      2.4空間遙感監測技術在二次調查土地標準時點更新中的應用

      一般情況下,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是在土地利用更新調查的基礎上開展的,在實際土地使用情況調查中由于兩次調查的時間跨度長,而遙感監測得到的變化圖斑多,所以在實際調查中,調查人員面臨時間緊,任務量大的問題,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國家利用空間遙感監測技術對全國土地使用現狀的二次調查也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在土地利用的二次調查中,我們要充分結合二次調查初始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的相關信息,利用計算機自動發現與人工判別相結合的方式,在遙感監測儀器上找到土地利用現狀發生變化的最適圖斑信息,之后再以實際土地變化信息圖斑為基礎制作調查底圖,全面開展標準時點統一更新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此時做好土地圖斑更新成果與空間遙感監測成果相銜接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最終保證全國土地二次調查工作順利進行。

      2.5空間遙感監測技術在城市開發區監測中的應用

      在開發區的具體監測時,我們首先要依據國家級開發區的四至范圍和總體規劃圖對開發區的理論建設有一個總體認識,然后再配合高分辨率的空間遙感監測衛星影像技術,對開發區實施具體的現狀和變化進行全面而細致的監測。當然,在實際監測工作中,監測開發區的土地利用與行業用地現狀,結構,土地的規劃執行情況,土地開發利用的集約化程度及以新增建設用地為主的年度變化等有關情況是實際監測的重中之重。

      對于具體的開發區,我們必須要分析其實際土地使用狀況,并及時建立開發區的空間遙感監測數據庫,這樣就可以方便國家通過監測開發區的土地利用現狀,土地變化與土地規劃的實際執行情況,研究并確定適合具體開發區的國家土地監測指標,建立完善的國家級開發區預測、預警系統,為國家土地監管部門提供快速而可靠的信息,保證開發區的有序發展和國家土地的合理使用。

      3.結語

      當今社會,遙感技術由于具有高空間分辨率,高光譜分辨率等特點,加上多平臺、多傳感器數據的不斷涌現,其在土地資源管理方面發揮了越來越顯著的作用。所以,在土地利用問題上,我們要充分利用遙感監測技術,一方面使國家對于土地的管理不斷的規范化、科學化;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證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向平等.重慶市酸沉降污染造成的植被受害狀況遙感監測研究[J].國土資源遙感,2008,4:14-20.

      洪澇災害及其防治范文第4篇

      洪峰退去,防汛戰役卻遠未結束!大災之后須防大疫,洪水過后,各種腸道傳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可能暴發流行,各災區及沿岸地區應謹防進入疾病高發階段。

      今年入伏以來,我國很多地方大面積頻繁降水,導致多省區發生洪澇災害。然而給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威脅的不僅僅是這些看得見的“洪水猛獸”,汛期及汛后的疾病預防和治療也同樣不容小視。

      環境消毒,災后第一課

      洪災后,由于淤泥的堆積,垃圾和糞便的污染,以及動、植物的腐敗,蚊、蠅等昆蟲極易孳生。社區及個人應認真清理垃圾、淤泥,疏通水溝,填平洼地,深埋各種動物尸體,對室內外環境特別是垃圾、下水道、廁所和衛生死角進行一次全面徹底的藥物消毒,消滅老鼠、蚊子、蒼蠅、蟑螂等傳播疾病的媒介生物,防止傳染病流行。

      洪水造成房屋倒塌,垃圾堆積成山,其清理、掩埋往往需要好幾天時間,為避免垃圾在掩埋之前成為蚊、蠅等昆蟲的孳生地,必須堅持邊清理,邊消毒、殺蟲。對腐爛的植物和動物尸體及其他腐臭的污物,應先以5%次氯酸鈉或5%漂白粉溶液噴灑,用量為100毫升/平方米。然后將動物尸體等可燃性廢物集中焚燒或深埋。

      被洪水淹沒過的水源或供水設施重新啟用前必須清理消毒,并請當地衛生防疫機構檢驗合格后方可放心啟用。要記住: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允許喝生水,而要喝煮開的水或純凈水。

      現在正值汛期伏暑,災區濕度大、溫度高,食品很容易受到細菌、霉菌及各種化學物質的污染,引發腸炎、痢疾、肝炎、食物中毒等。要防止“病從口入”,除強調食品一定要煮熟煮透外,生活中還必須落實各項防護措施。在抗洪救災中經常接觸污物、污水的人員,可穿防護雨靴、戴手套,用餐前一定要清潔消毒雙手,如用肥皂水浸泡消毒,并用流動水沖洗干凈。因居所倒塌而住在臨時住所的災民,要做好殺蟲工作,防止昆蟲叮咬,以防某些蟲媒傳染病的發生。

      凡被洪水淹過的地方,如地面、墻壁、衛生間、公共廁所、臥室,以及大街小巷、污水陰溝、垃圾堆等,應及時清理,可采用漂白粉(漂白粉有效氯為25%計算)20克加水5千克,噴霧或洗擦2小時。噴霧時表面滲透要均勻,土質地面1000毫升/平方米,土質墻200毫升/平方米,水泥地面300毫升/平方米。同時可采用溴氰菊酯(凱素靈,2.5%可濕性粉劑)等廣譜、低度、高效殺蟲劑進行殺蟲,防治蟑螂、蒼蠅、臭蟲有效用量為10~15毫克/平方米,而蚊子為5毫克/平方米。滅鼠方法最好采用機械法,如人力圍捕、鼠夾(籠)等,盡量減少投放毒餌滅鼠,以免鼠藥中毒,死鼠要深埋或焚燒。

      洪澇之后,三類疾病高發

      一般來說,洪澇災害地區主要容易發生3類疾病:一是腸道傳染病,如急性胃腸炎、傷寒、痢疾等,其主要癥狀是嘔吐、腹痛、腹瀉,有的患者還有發熱;二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等;三是中暑、皮膚病以及昆蟲叮咬、細菌滋生而引起的不適。其中,腸道傳染病最常見,也是災區人民深受其擾的病變。

      腸道傳染病的預防,首先要做好“兩管一滅”工作,即管好水源、管好糞便、殺滅蒼蠅,防止病從口入。這就特別要求社區、居民保護好水源,人畜、特別是寵物不要隨地大小便,廁所整修、新建要遠離飲用水源。飲用水一定要進行消毒處理。搞好家庭、棚區及環境衛生。其次,要嚴格控制傳染源,管理好患腸道傳染病的患者,避免交叉傳染。

      汛期防病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在蒼蠅滿天飛的地方進食;瓜果要洗凈,生吃要去皮;飯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餿飯菜,不吃或盡量少吃涼拌菜;多吃一點生姜、大蒜、紫蘇。家中如有體質虛弱的老人小孩,可在醫生的建議下進行適量的藥物預防和控制。

      概括起來,預防腸道傳染病要牢記“九字真經”:吃熟食、喝開水、勤洗手。

      >> 鏈 接

      急性腸炎的飲食調養

      急性腸炎是夏季汛期及汛后最常見的腸道疾病。發生腸炎后,首先可口服氟哌酸、痢特靈、復方新諾明等藥物治療。除了用藥外,腸炎的不同病期,飲食應該有所不同。

      初期――喝“補液鹽”。

      起病后8~12小時內,先暫時禁食,避免對腸道的持續刺激,讓腸道有所“休息調養”。如腹瀉嚴重或出汗較多,流失電解質,因此最好喝些“補液鹽”,而非純粹的白開水。目前,醫院藥房和市場藥店都有“口服補液鹽”出售,使用非常簡單,只需按照說明書加溫開水即可。

      在此期間也可攝入米湯、菜湯、果汁等,以補充體內水、維生素和電解質的不足。

      好轉期――不吃牛奶、糖等產氣食物。

      在起病8~12小時后,可給患者吃些容易消化且營養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大米粥、細面條、蒸蛋羹、咸餅干等。宜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每日進食4~5次。需要注意的是,此時不宜喝牛奶和含糖多的食物或飲料,因這些食物進入腸道后容易發酵產生氣體,引起腹脹腹痛。另外,牛奶中含有較多的脂肪,脂肪有腸道、刺激腸蠕動的作用,可加重腸道負擔,對病情不利。

      恢復期――避免過早大吃大喝。

      洪澇災害及其防治范文第5篇

      關鍵詞:洪災;豬病毒性腹瀉;防治方法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2)-04-0208-1

      近年來,我國洪澇災害發生頻繁,對生態環境和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極大的損害。洪澇災害發生后,生態環境被破壞,土壤中的細菌、病毒等病原體隨洪水傳播,使各種傳染性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和擴散。此外,大批圈舍被沖毀,衛生條件差,加之各種惡劣環境因素的影響,各種畜禽疾病大量發生,進一步加大了洪災的后繼損失。

      在各種畜禽疾病中,豬病毒性腹瀉疾病發生的情況十分普遍,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可能形成持續蔓延,損失加重的惡性后果。所以,洪災后一定要加強豬病毒性腹瀉的防治工作。

      1 豬病毒性腹瀉的分類

      當前,豬流行性腹瀉、豬傳染性胃腸炎和豬輪狀病毒是我國豬群中危害最嚴重的三種病毒性腹瀉。

      1.1 豬傳染性胃腸炎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主要發生于秋末至春初寒冷和氣候多變季節,各種年齡的豬只均易感染發病,斷奶前的仔豬發病率很高。在經過短暫的潛伏期后突然發病,幾天內迅速蔓延全群。部分患豬首先出現嘔吐,繼而發生劇烈頻繁的水樣腹瀉(嚴重者出現噴射狀腹瀉或失禁),嘔吐物和糞便中常夾雜有未消化的凝乳塊,本病會造成病仔豬嚴重脫水、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死亡率很高。

      1.2 豬流行性腹瀉

      本病主要發生在秋冬季節,各種豬都可感染發病。傳播速度相比豬傳染性胃腸炎要慢,且病程較短,但死亡率很低。災情過后乃至平時,易感豬常通過采食被污染的飼料、飲水而引起發病。臨床上有些豬嘔吐,隨即而來發生腹瀉,糞便呈灰色或黑色水樣或粥狀,精神萎頓,食欲減退或廢絕,病程大約1周左右。新生仔豬的嘔吐癥狀多在吃奶后發生,病豬常因嚴重的脫水而導致死亡,死亡率平均為20%左右。成年豬可能只見嘔吐和厭食而不腹瀉(應與單純性胃炎相區別),死亡率很低。

      1.3 豬輪狀病毒病

      本病是由輪狀病毒群引起的多種動物腹瀉的一種傳染病。成年豬、經產母豬與種公豬一般呈隱性感染,在臨床上基本不表現任何癥狀。新出生仔豬的感染發病死亡率非常高,可達100%。隨著日齡增大,死亡率逐漸降低。新生仔豬在奶水不足或母源抗體水平低下時容易感染發病,臨床表現是病豬出現劇烈的腹瀉,迅速脫水,精神萎靡不振,食欲減退或廢絕,腹瀉之前首先有嘔吐癥狀,腹瀉糞便呈水樣或糊狀,病程一般為一周左右,常因脫水而死亡。

      2 綜合性防治措施

      對于病毒性腹瀉病的防治,要堅持“預防為主”的綜合性防治措施。疫苗的免疫接種是重要的、有效的預防措施,可以應用豬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雙價滅活疫苗預防接種,市場上還有三聯滅活疫苗,其中含有豬輪狀病毒病疫苗的成分可供使用。此外,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豬群中發現有病毒性腹瀉疾病發生時,應迅速采取防疫措施,加強消毒工作。對嘔吐物和泄瀉物應及時清理和消毒,被污染的用具也應消毒,消毒劑可選擇碘制劑、過氧乙酸、次氯酸鈉、戊二醛、20%石灰乳等。特別是受災地區的養殖場戶,災后應及時對圈舍和環境進行清理和嚴格的消毒,對病、死畜禽施行無害化處理。

      對發病豬的治療,要做到早發現和準確的診斷,在隔離條件下及時治療。在制訂治療方案中,應把抗病毒措施放在重要位置,臨床上通常采用選擇血清類制劑和抗體類藥物,如豬病毒性腹瀉抗血清、免疫球蛋白、白細胞干擾素、黃芪多糖等治療。為了防止細菌性混合或繼發感染,可適當用抗生素及其他抗菌藥物,如新霉素、卡那霉素、慶大霉素、氧氟沙星、磺胺類等。病豬脫水是其致死的重要原因,因此補充體液的作用十分關鍵,同時要加強護理。當炎癥緩解后及時采取止瀉措施,這時可選用收斂類藥物,如蛋白酶、次碳酸鉍、鞣酸蛋白等。如果哺乳期母豬發生病毒性腹瀉病,應立即進行隔離和對癥治療,以免感染仔豬。

      災情過后的養殖場、戶,要切實加強飼養管理工作,這包括:注意飲水清潔,防止飼喂霉變飼料,嚴格控制環境,避免傳染源侵入。保持圈舍良好條件,適宜的溫度、濕度、充足的陽光照射、空氣的流通、防寒保暖、防暑降溫、適時驅除消化道寄生蟲等等,做到這些就有利于預防和控制傳染性疾病,特別是病毒性腹瀉病的發生。

      平時應注意飼料中營養成分的全價和均衡,充分保證不同時期的營養需求,從而有效提高母豬和仔豬抗病能力,同時提高母乳中的免疫蛋白水平,使新生仔豬獲得良好的保護,增強仔豬抗病能力,有效地預防仔豬病毒性腹瀉病發生。對于能采食的已發病豬可以飼喂易于消化的飼料和添加富含維生素、有清熱解毒功效的添加劑(如中草藥),可替代抗生素類藥物有效地控制病毒性腹瀉病和繼發感染。同時在飼料中添加增食健胃藥(如健胃散、大黃蘇打片、復合維生素B、益生素、蛋白酶、活性酵母等),改善和調整胃腸環境,促進消化吸收功能,加速患豬的康復速度,保證愈后豬只的正常生長發育。

      參考文獻

      [1] 王篤蘭.洪災后畜禽疾病預防措施.農村養殖技術,2010,(07).

      [2] 震災后動物疫病防控知識問答.中國牧業通訊,2008,(06).

      亚洲小说图区综合在线|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 永久亚洲成a人片777777|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牙蜜区| 亚洲的天堂av无码| 99久久精品国产亚洲| 亚洲电影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 亚洲激情视频网站|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1区1区3区4区产品乱码芒果 | 亚洲啪啪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九九综合|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jjzzjjzz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福利在线视频| 色天使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尤物| 亚洲乱码av中文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亚洲小说|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狠狠尤物|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 国产精品亚洲美女久久久| 久久精品亚洲福利|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久狼 | 亚洲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专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影院|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 亚洲成人在线网站| 亚洲性69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 亚洲综合色成在线播放|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