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拼音教學的重難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通過深入的調查分析我們發現,目前許多教師對學生拼音學習的要求普遍增高,講解進度過快,拼音教學幾乎是走過場,學生的認讀、拼讀、書寫,一路都是快馬加鞭,教師的示范和學生的練習都只是蜻蜓點水,點到為止。教師講解的速度基本上和學生的學習效率是成反比的。有的過于注重灌輸拼音知識,有的沒有明確認識到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有的則對漢語拼音的名稱介紹有誤。其實對于小學生來說,拼音只是一些符號和規則,沒有實際意義。無論是讀音,還是形狀和書寫,都是比較抽象的。在十幾個課時之內掌握全部的字母識記和拼讀規律,對七歲左右的學生來說實在是一件艱巨而枯燥的任務。拼音學習負擔重、學習興趣低、學習效果差的現象長期以來一直困擾著教育者和學習者。
針對上述情況,我們利用問卷形式在李滄區開展了大規模的拼音教學現狀的調查。我們通過調查分析發現,本區漢語拼音教學似乎處于一個被冷落的尷尬境地。在教育對象方面,學生發展水平參差不齊、拼音教學壓力過大的現象已經成為社會各方面所關注的熱點問題。為了減輕學生的初學壓力,很多家長、幼兒園將拼音學習任務提前到學前。但由于師資水平等各種社會資源的差異,很多學生卻學到了錯誤的拼音用法,給小學的拼音教學造成了很多困擾。又因為小學一年級的拼音教學時間緊、教學任務重、兒童能力發展不均衡等原因,使得一年級的拼音教學大量出現學習、練習及難點突破輔導力度不夠等現象,對很多學困生的課余輔導成為了家長的第一要務。由于家長缺乏科學的教育技巧,很多家長在輔導孩子的時候很容易出現不當的教育方法和情緒,影響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和親子關系。小學一年級采用集中教學拼音的方法也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年級學生剛剛開始上課,就在語文課上馬上開始整堂課集中學習漢語拼音,而且連學八周。別說孩子,就是成年人這樣學習也會感到枯燥乏味。大部分家長在事后都會由衷感嘆:孩子入學的第一個月學拼音幾乎是家長和孩子的“黑色九月”。
通過與老師們座談交流,我們也認識到,如果一年級初學的拼音基礎不扎實,有個別模糊或錯誤的認識,這種錯誤就會很難消除。加上人在早期具有形狀認知和形象思維的特點,兒童認識漢字比拼音容易得多,隨著識字量的增加,兒童對拼音學習的積極性會越來越小。對于拼音學習,除了一年級剛入學的集中識記外,在后續的學習中,拼音知識鞏固都是滲透在其他的學習內容之內,知識點比較分散,對兒童拼音學習中的“漏洞”缺乏系統的補償性學習和練習,使得拼音學習從最初的難點成為日后學習中“永遠的缺憾”。在初中,很多語文教師都會抱怨學生在小學階段對拼音的學習和練習少,導致拼音等基礎知識非常不扎實。
綜上所述,我們看到了小學拼音教學中的問題,所以試圖改變這種現狀。經過前期的研究分析,我們贊同的是學拼音的同時進行識字、誦讀,讓拼音成為一種工具,幫助學生進行語文學習。漢語拼音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學好漢語拼音可以幫助學生認識生字,提前讀寫。以往的拼音教學是以教師的教讀為主,關注漢語拼音的字音、字形、四聲、拼讀,對漢語拼音的評價也局限于“給漢字注音”或是“看拼音寫詞語”等,形式單一,效率不高。
我們認為教學漢語拼音的最佳方法不是“集中力量打殲滅戰”,40分鐘集中教學拼音的效果遠不如將40分鐘分拆成4 個10 分鐘教學的效果。特別是在開始階段認識韻母和聲母“ o e”“b p m f”,教學10分鐘效果十分明顯,學生也有興趣。
研究中我們重點嘗試了低段的拼音教W改革――誦讀兒歌,拼音識字。即在進行漢語拼音教學時,將拼音融入到兒歌、故事之中,讓學生在誦讀兒歌、聽讀故事的過程中熟悉拼音,并且恰當地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等多媒體教學設備,組織學生在游戲中學習,這樣學生通過誦讀兒歌就能學拼音,識漢字,練說話,會表達。
一、制訂拼音教學評價指標
綜合以上分析,根據漢語拼音教學基本要求和學生認知能力,我們制訂了漢語拼音教學評價指標,以便教師對照具體指標制訂教學目標并實施教學。具體如下:
1-1 正確認讀聲母、韻母與整體認讀音節。
1-2 正確、熟練拼讀音節。
1-3 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2-1 認識四聲符號,掌握四聲的正確讀法。
2-2 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
2-3 掌握漢語拼音標調規則。
3-1 結合拼音進行識字教學,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
3-2 能夠掌握音序查字法查字典的一般步驟。
4-1 學會講普通話、糾正地方音。
4-2 能夠借助拼音提高閱讀速度,擴大閱讀量。
二、結合兒歌誦讀學習
【關鍵詞】小學語文;拼音教學
拼音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同時也是教學的首要環節。由于拼音教學內容十分枯燥乏味,所以教學方式也不能夠再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為輔助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應當形成多種教學方式,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通過引導、輔助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快樂地學習小學語文拼音。在小學語文拼音教學中,通過有效措施,并且結合學生的認知情況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注重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從多個角度提高小學語文拼音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如何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教學方式,成了許多教師的難題。
一、注重趣味教學
在小學語文拼音教學中,讓學生產生興趣才能夠進一步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也會事半功倍。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好奇心較強,又十分好動,所以,如果要是通過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會使得課堂十分枯燥乏味,也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多媒體,通過多彩的卡通圖片和卡通人物等有故事的內容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知道學習了拼音后的用處。例如在學習o的時候,畫面上展示一只大公雞喔喔的叫聲,并配上兒歌,太陽出來紅彤彤,公雞一叫ooo,這樣通過多媒體的播放,讓學生認識并跟讀,然后引導學生認識o的讀音。教學過程中要重視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為了能夠加深學生的認知情況,就要重視教與學之間的相互關系,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在部編版一年級上冊的語文課本中,漢語拼音中主要包含了聲母、韻母、情景、識字、書寫等多個板塊來讓學生識記拼音,其中情景圖片在部編版中是十分新穎的一個環節,改變了以往單一呈現拼音字母的方式。在課本中豐富有趣的情景中,教師通過引導,讓學生聯想圖片中要表達的意思,盡量用自己的方式完整地表達出圖中所描述的內容,通過言語的表達,學習拼音。這樣通過合理的教和學,使得學生既能夠快速認識拼音,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想象力。
二、注重音節教學
在小學語文拼音教學過程中,不僅是要學會讀,還要學會拼寫。音節是由聲母、韻母以及聲調組成的。所以,在拼讀過程中,其一要讓學生學會拼音的筆畫、聲調的順序,形成一個良好的書寫規范,其二是要重視拼寫的原則。在部編版一年級上冊的語文課本中,有效的結合拼音認識漢字、學習詞語和兒歌,從而讓學生知道拼音的重要性和實用性。由于學生年齡較小,對于拼寫的原則理解相對比較困難,因此可以通過口訣的方式讓學生快速記憶,并學會應用。比如說在對aoeiuü標聲調時,可以運用口訣聲:平平左到右,二聲就像上山坡,三聲下坡又上坡,四聲就像下山坡。a母出現別放過,沒有a母找oe,iu并列標在后,ü母上面兩點抹。單個韻母不必說,jqx小淘氣,見了ü眼就挖去。可以讓學生一邊打節拍一邊說唱來創造一個愉快的課堂,形成一個育樂于教的教學氛圍。與此同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加快速的記憶,還要設計一些比較有趣的游戲來加深學生的印象。比如說可以通過“找朋友”的方式,將聲母、韻母等做成卡片,然后學生通過叫“朋友”的名字去尋找對應的拼音,這種方式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成就感,而且也使得學生對拼音的認知更加深刻。對于在課上學習的拼音知識也要進行鞏固,通過部編版中的“語文園地”這個板塊,有針對性地對拼音進行再次學習,突破拼音中的重點和難點,這樣才能夠牢記并靈活應用拼音。同時,教師可以布置一些練習,比如說讓學生放學后多聽一些語言類的音頻、視頻,跟讀其發音,這樣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另外,布置一些拼音練習題,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學習拼音的能力。
三、注重引導教學
為了能夠達到相應的課堂教學效果,就要提前設計好導入的方式,這也是教學的一個重要前提基礎。在導入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學生只有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夠在愉快的心態下進入學習狀態,全神貫注地學習,也能夠達到良好的教學成果。拼音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既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因此在教學前,教師一定要重視導入。可以通過一些拼音讀物中的故事來作為課堂的導入,在講述故事時一定要富有情感,符合小學生的心態,盡量貼近學生的想法,通過豐富的表情和肢體語言給學生講述。每一節課的時間只有45分鐘,所以除了正常的教學外,還要有一個合理的課外拓展,這樣來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組,選擇一個小組長,小組成員之間合作完成學習任務,這樣讓學生之間相互監督和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教師的教學效果也更加良好。這樣有效地感受學習中的快樂,提高教學效果。
四、總結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拼音教學作為學習語文的基礎,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能夠學會拼音,并且運用拼音,提高教學效果。小學語文拼音教學是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教師要在不斷實踐過程中積累經驗和方法,盡自己最大能力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效性,讓學生能快速地掌握拼音,然后輕松地掌握之后的語文知識。
參考文獻
[1]毛利艷.新課程視野下小學拼音教學的現狀及對策探索[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43).
[2]馬米奇.基于語音學理論淺析小學拼音教學中存在的普遍問題[J].課外語文(下),2016(10).
[3]黃一晶.語文一年級小學拼音教學中趣味教學法的應用[J].讀與寫(上,下旬),2016(6).
關鍵詞:小學語文;拼音教學;課堂;激活
拼音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第一個重難點,同時也是語文教師最不能忽視的一個部分。就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來說,枯燥的拼音教學要激發起他們學習的興趣,無疑存在著較大的難度,因而教師要通過多種方法來充分激活語文拼音課堂,讓學生快樂有效地學習并掌握相關拼音知識。
一、巧用口訣,提高效率
在拼音教學中,前人總結了許多有效的口訣,如,“j、q、x,小淘氣,看見魚眼(即ü頭上的兩點)就挖去”等。這些口訣對于學生學習拼音有極大的幫助,而且較為有趣,自然能提高拼音教學效率。因而教師在教學中就要善于巧妙引導學生編一些口訣來幫助學習拼音,如學習“ɑ、o、e”時,就可以這么編口訣“張大嘴巴ɑ、ɑ、ɑ,大公雞唱歌o、o、o,小白鵝游泳e、e、e”。此外,還可以引導學生自己編口訣,這樣學生學起來趣味十足,學習效率自然能有效提高。
二、趣編故事,提高效率
其實在拼音教學中,教師針對小學生的天性,可以自編一些有趣的故事來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有效提高拼音教學效率。如,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i、wu、yu”時,教師可以編故事幫助學生學習:i、u、ü三個小朋友去外邊玩,突然下起了雨,他們的媽媽大y和大w趕緊出來找他們,小u一下子撲進媽媽大w的懷里,小i和小ü也急忙向媽媽大y跑去,小ü跑得慢,頭上的兩個小點被雨水沖走了。這樣,學生就能通過這個故事記住這三個整體認讀音節了。可見,只要教師善于激活拼音教學課堂,使之充滿趣味,那么就能很容易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拼音學習效率。
三、善用游戲,提高效率
在拼音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多種游戲來幫助學生學習拼音,讓學生在游戲中學到相關知識,可謂寓教于樂。如,將拼音領回家,學生學完拼音字母后,為了進一步鞏固相關知識,教師就可以借助將拼音領回家的游戲來完成。此外,還可以通過“我讀你猜”(根據教師口型判斷所讀字母)、找字母比賽等游戲來進一步幫助學生提高拼音學習效率。
總之,就小學拼音教學而言,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務必根據學生實際,尋找一套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以幫助學生學好拼音,從而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
參考文獻:
[1]崔蘭英.如何創建生動、有效的拼音教學課堂[J].小學教學參考,2011(9).
【關鍵詞】拼音教學;心理特點;調動興趣;教學方法靈活
漢語拼音學習是母語學習的初始階段,也是為識字打好基礎的重要階段。掌握了漢語拼音方法還可以幫助說好普通話,掃除閱讀障礙。因此,漢語拼音學習對一年級新生而言至關重要。長期以來,因受方言口語的制約,漢語拼音教學一直是教師在教學中的一個難點。為了貫徹新的教育理念,實現新的教育目標,探索學生自主學習的規律,改變過去教法單一、呆板,學生學習時掌握困難的狀況,筆者在拼音教學中通過實踐進行了創新和改革。
未曾實施教學,先要找準突破口,即從兒童心理入手,打開兒童思想上學習漢語拼音的通道。從兒童的心理特點看,一年級新生正處于從幼兒向兒童的過渡期。處于這一時期的兒童求知欲望強但理解能力差,記憶全靠死記硬背,他們擅長形象、具體的材料。另外,一年級新生的記憶效果與他們的情緒、興趣有著極大的關系:在高興時他們的記憶效果好,反之則差。抓住一年級新生這樣的認知特點,筆者在拼音教學中重點開發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興趣是鼓舞和推動兒童學習的一種力量,是啟動開發兒童智能的一把金鑰匙。教師應根據兒童注意力較短、觀察不細、形象思維占主導、有意識地記憶能力差的特點,讓他們的腦、眼、口、手并用,使兒童在興趣盎然的氛圍中記住一個個抽象的漢語拼音字母,并較快掌握住拼音方法,以達到學生在興趣和營造活躍歡樂的課堂氣氛中學好拼音知識的目的。同時,讓兒童在不拘一格的學習方式中積極愉快地度過小學學習的第一道難關――漢語拼音。
但處于幼童期的孩子,因十分貪玩好動,單靠圖片和活動教具是遠遠不能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的。因為他們不僅好看、好聽、還好玩。所以上課時讓他們在教師的演示引導下動動手,做做知識性游戲十分必要,也是極為有效的。方法如下:
一、趣味引導,“死”字母“活”記
在以往的聲母、韻母教學中,教師教一個字母,學生學一個字母,教學效果不太明顯。現在,筆者改變過去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讓學生把學習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例如在教學六個單韻母時,教師可在課前把單韻母的分解筆畫的教具準備充分;然后教師在課堂上將字母的基本筆畫展示給學生,同時根據六個單韻母形象特點,編成童話,把分解了的筆畫組成完整的字母。引導學生在拼字母的游戲中記住字母的形;接著,教師在鞏固練習中稍加指導,學生就能憑借教具很快說出字母的寫法。比如在教學韻母i時,學生借助手中的學具,能說出i由1和 ? 組成,1在中格,?在中上格。
二、抓住重點,提高學生聽音調和認形能力
在字母教學中,讀準音和認清形是教學的重點。在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設計了許多生動、形象的插圖,在教學中,筆者充分利用這些生動、形象的插圖,引導學生辨聲母、韻母的發音。例如在教學字母zh、ch、sh和音節zhi、chi、shi時筆者先讓學生掌握字母的正確讀音,記準字形之后,再讓學生反復練讀,在對比訓練的過程中知道輕、短的是字母,重、長的是音節。
三、師生互動,寓教于樂
動手練習的形式很多,有動筆的,有模仿老師動作的,有擺放學具的,等等。擺學具這一教學方法在數學教學中運用很多,在語文教學中就很少了,不過它十分適合拼音教學。例如:在教學b―a―ba時由于這是第一次接觸聲、韻相拼,是個重難點。于是筆者準備這樣一個教具,把臺歷從中平均分成兩份,在第一份的每張紙上寫上b、p、m、f等聲母,另一份每張紙上分別寫上a的四聲。教學時,先出示b,再出示a,兩張紙相碰撞,表示聲母b和韻母a相拼,得出ba,接著把聲母與a分別相拼。這樣的方法簡明、新穎,學生也感興趣,而且制作十分簡便,效果明顯。在進行擺放練習時,可以同時開展各種形式的比賽,也可以指名到磁性黑板上進行擺放表演或比賽,即讓學生鞏固拼音知識,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反應速度和動手能力,一舉多得。
一、創設情境學習漢語拼音
在聽故事、講故事中學習拼音。 比如在學習韻母“a、o、e”時,我就以書中的情境圖為材料引導學生編故事:早晨,太陽公公出來了,小朋友、小動物們都起床了。新的一天開始了,大家多開心啊!瞧,小姑娘來到河邊的草地上練起了嗓子,aaaa a--aa aaa--在黑板上出示a(我們小朋友也來唱一唱,就在這個環節中滲透a的讀音,練讀a)。大公雞也在草地上練起了嗓子,聽!oo o--ooo--(出示o,多好聽啊,大家來學一學,在這個環節中滲透o讀音,練讀o)。大白鵝在水里快活地游著,看著自己在水里的美麗倒影,不由得也唱起了歌,e--e--,我的身子多么白,我的嘴巴多么紅,我是快樂的大白鵝(出示e,教學e)。小河的清晨好熱鬧啊!學生在聽聽、學學、練練的過程中掌握了aoe的讀法,學得主動積極、興趣濃厚,同時也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和聽話能力。
二、自編歌訣,增加學生求知樂趣
根據兒童的語言發展特點,學生喜歡一些順口的兒歌,把兒歌放到拼音教學,使孩子們的口齒得到鍛煉,即糾正了錯誤的讀音,還讓孩子們在朗讀中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在教學單韻母時,教師可以先自己把一些簡單的歌訣教給學生說一說,記一記:圓臉小姑娘,小辮右邊扎,張大嘴巴aaa,大公雞起得早,清晨唱歌ooo,大白鵝水中游,清清倒影eee等等,慢慢地讓學生試著自己看圖創編簡單的兒歌,一首兒歌既有一定的故事情節,又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整體認讀音節不分離的特點,學生易于接受,也記得快。
三、自制卡片,提高學習積極性
讓學生自制好聲母、韻母的卡片,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找出聲韻母來拼讀或打亂卡片做聽音、拼音的比賽,看誰拼讀得正確、迅速。這一教學手段主要用于一些在字形或發音上較難掌握的拼音上,這樣做,既可以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又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還把這類教具主要用于較難掌握的拼讀過程,把拼讀的過程以活動教具的形式展示出來,讓死的書本“動”起來,寓教于樂,以達到激發學習興趣的目的。
如教學b-aba時,由于這是第一次接觸聲韻相拼,是個重難點。于是我準備了兩個大小適當的紙盒。在第一個紙盒上的兩個面上分別寫上b和p,另一個紙盒的四面分別寫上a的四聲。教學時,先出示b,再出示a,兩個紙盒相碰撞,表示聲母b和韻母相拼,得出ba。這樣的出示方法簡明、有趣,學生也感興趣,而且制作十分簡便。
四、用表揚、鼓勵激勵孩子的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