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水資源保護的工程措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水資源保護;現狀;對策
In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high embankment
Yubing,Miaotianyi
Biyang Coun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 Henan Biyangxian 46370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continues to improve,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has been impro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ter resources is the basis of human surviva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duction and life,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he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China,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economy.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at the present stage, and probes into the key points and effective measures of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我國水資源匱乏的問題十分突出,不僅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也嚴重制約著經濟的發展,在我國各個城市均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水資源污染和浪費的現象。根據國家相關部門的研究數據表明,未來20年內供水需求將至少增長1300億立方米,我國的供水壓力巨大。為了有效的緩解水資源方面的危機,必須從我國水資源利用的現狀出發,有針對的采取相應的策略,加強對于水資源的保護,促進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水資源現狀分析
1、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
近年恚隨著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對于水資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斷的增加,從2005年至2015年的十年間,我國的用水總量已經增長了563億m3,截止到目前我國的年用水總量高達6180億m3。然而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之中依舊存在著嚴重的缺水問題,全國每年缺水量超過500億m3,60%以上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資源匱乏,水資源的供應使用量與經濟發展需求不相協調。
2、水資源利用效率低下
利用效率的低下加劇了我國水資源緊缺的問題。以農業用水為例,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相關數據,農業用水在我國水資源需求總量中占據的比例高達63.17%,而在實際的農業灌溉作業中,我國現行灌溉方式還十分落后,水資源的有效利用系數遠低于西方發達國家。不論是在生活用水還是在工業用水方面的利用效率都相對比較地下。在現階段在水資源利用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迫切需要探尋集約用水的有效措施來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
3、水資源污染嚴重
水資源的污染主要分為工業廢水污染和城市生活中的水污染,據國家相關部門的監測,目前我國大多數的城市的地下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問題,并且隨著人類各項活動污染程度也在不斷增加。日益嚴重的污染問題不僅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也加劇了水資源的供需矛盾,不利于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也對人民群眾的用水安全造成了威脅,尤其是在農村地區這種問題更為突出。此外,水資源的污染加劇了我國水質型缺水問題,相關部門必須給予高度重視。
4、水資源開發過度
一般情況下,水資源的利用量不得超過該條河流的40%,而由于我國水資源的需求量不斷增加,為了盡量緩解此方面的供需矛盾,不少地區都在加強水資源的開發工作,存在著較為嚴重過度開發問題,例如對于黃河流域的水資源開發利用。這些開發過度也會帶來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的生態問題,對人類的生態環境和生存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二、水資源保護的要點分析
(1)加強水利工程設施建設
水利工程設施在水資源保護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首先,通過水利工程的修建能夠有效的緩解水資源供需的矛盾,例如南水北調工程的修建改善了我國南北水資源分布不均衡的狀況,促進了區域間經濟的共同發展。其次,水利工程設施通過底泥疏浚或者控制徑流量等措施,對于水質保護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關鍵詞:生態水利;水利工程;水資源保護;生態保護
引言
我國雖然水資源較為豐富但是區域分配不均勻也比較明顯,部分地區水資源匱乏問題一直困擾著區域經濟發展。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環境工程也逐漸增多,并滲透到各個方面對城市大氣、垃圾、水資源等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針對當前部分地區水資源緊缺的局面,如何做好保證區域水資源均勻分配,是一個較為重要的問題。人們在追求片面經濟效益的同時給水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積極建設生態水利工程,實現水文環境下應有的自我恢復功能,是當前水資源保護的發展趨勢。
1生態水利工程相關概述
我國對于生態水利工程有著多方面的理解,雖然各自的說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是生態水利工程所具有的效果和作用都是一致的,其主要的目的都是為了保護水文環境,采用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法,實現各區域水資源的科學調配與管理,從而達到節約用水、可持續發展的目的。生態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必須秉持自然生態理念與因地制宜原則,水資源開發建設需要結合當前環境,在盡可能保證河流原始狀態與周邊區域自然生態平衡為基礎,充分發揮原有地域的地形優勢、資源優勢,采取科學的管理方法,努力打造多樣性的生態系統。針對不同生態系統所具有的服務功能,改善生態環境、擴大灌溉面積、促進作物生長,滿足當地農業、林業、漁業等多方面要求,以生態水利建設帶動地區經濟發展,努力得到水資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2生態水利工程實施原則
2.1生物群落多樣性
生物群落多樣性是水生態環境下自有的一種狀態,水生態環境建設應該能夠形成多個數量的小生態環境,并且能夠涵蓋更多物種,并提供適宜、健康的生存空間。生物群落多樣性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整個生物生存環境的自我恢復功能,完善生物系統,避免由于生物環境過于單調導致群落比例、密度不協調,出現退化、衰敗的現象。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對周邊生態環境造成破壞,這就需要相關工作人員能夠認識到生物群落多樣性的重要性,在工程開始前對本地水文、地質條件與生物物種進行動態監測,通過不斷的優化調整,選擇對周邊生態環境影響最小的技術方案,降低水利工程建設對流域范圍陸生生物、水生生物、土壤環境等產生的不利影響。
2.2因地制宜原則
我國一直以來都十分崇尚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生態水利工程建設中也應該尊重本地區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功能,如果生態水利建設過于自我,那么也很難滿足當前環境與經濟發展需求,無法發揮出應有的效益和作用。這就要求相關人員能夠結合地區經濟發展與流域條件,滿足當前水文地質、土壤地貌、植被物種等多方面需求,努力打造適合本地區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共同發展的水利項目。在生態系統修復過程中,能夠從長期、宏觀的角度出發,保證生態系統的綜合性、修復性,避免生態水利建設與地區經濟發展相矛盾的現象發生。
3生態水利工程與水資源保護的有效措施
3.1明確生態水利保護的目標
生態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按照生態文明建設與河湖水系生態廊道等多方面要求,對本地區水生態環境進行全面的分析與研究,結合實際生態功能定位制定生態環境保護的目標與計劃。在具體執行過程中按照因地制宜原則,充分發揮本地區地質地貌優勢與生態建設要求,堅持生態環境保護原則,做好整體的協調部署工作,保證從點到面都能夠實現生態水利工程的合理布局。
3.2實現水資源的統一管理
進行水利工程建設的主要目是為了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通常情況下水利工程是由政府部門或地方部門開發建設的,雖然政府部門已經在進一步完善水資源的管理工作,但由于行政級別、地區經濟等各方面限制,各自為政的現象仍舊存在,這就造成部分地區在面對有限水資源上相互爭斗、浪費現象嚴重。針對這種情況,必須加強水資源的監督與管理,在保證生態環境平衡的狀態下,滿足各地區對水資源的需求,針對經濟擴大發展、人口迅速增長等問題,對有限的水資源進行合理調配,切會提高水利工程項目決策與建設的整體水平。
3.3河岸防護
河岸防護是水生態環境保護的一種形式,針對水利工程建設中對當前環境所產生的影響,對一定范圍內的水陸連接區域進行河岸防護作業,由于水陸連接區域是水生物與兩棲生物得以生存的基礎保障,生態水利工程建設應該做好原有生態系統的保護工作,以生物物種多樣性為出發點,做好當地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的協調配合,為水生物生存繁殖提供良好的自然空間。除此之外,河岸防護還可以通過周邊景觀設計,提升水利工程的生態效益,搭配合理的植物種類實現生態綠化與園林綠化的結合,在發揮沿岸防護生態保護功能的同時,也具有良好的層次感與藝術感。
3.4恢復水生態自我修復功能
在生態水利工程建設中項目建設與生態保護之間存在的矛盾問題深入分析,對已經產生損壞的生態系統進行修復治理,嚴格按照因地制宜、分步實施的原則,做好本地區生態環境改造與系統修復。對影響較大且無法實施改造、修復的工程,應該制定有效的解決措施,保證能夠滿足生態環境下水資源應有的自我修復能力,提高系統配置與技術改革,保證生態水利建設方案能夠符合地區短期與長期發展,對區域內水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管理。
關鍵詞:水資源保護 可持續發展 水法
1、水資源保護的含義
水資源保護是一個國家為了滿足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需要,維護水資源的正常使用功能和生態功能,采取經濟、法律、行政科學的手段合理地安排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并影響水資源的經濟、生態屬性的各種行為進行干預的活動。
水資源保護從廣義上講包括水量保護與水質保護兩個方面,也就是通過行政、法律、技術、經濟等手段合理開發、管理和利用水資源、保護水資源的質量和供應,防止水污染、水源枯竭,水流阻塞和水土流失,以滿足社會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對淡水資源的需求。在水量方面應全面規劃、統籌兼顧、綜合利用、講求效益,發展水資源的多種功能。注意避免水源枯竭、過量開采。同時,也要顧及環境保護要求和生態改善的需要。在水質方面,應防治水污染,維持水質良好狀態,要養活和消除有害物質進入水環境,加強水污染的防治和監督。
2、 我國水資源概況和水資源保護的迫切性
2.1、我國水資源總量較多,但按人口、耕地平均占有水平很低與世界上許多國家相比,我國水資源問題比較嚴重,盡管我國河川徑流總量居世界第六位,僅低于巴西、蘇聯、加拿大、美國和印度尼西亞,但是由于我國國土遼闊,人口眾多,按人口、耕地平均,人均和畝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占有量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左右,畝均占有量僅為世界畝均占有量的3/4.據對149個國家和地區的最新統計,中國人均占有量已經退居世界110位。因此,正確處理好水及人和人及于水兩方面的關系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艱巨復雜。
2.2、我國水資源在地區上分布不均,水土組合不平衡。
我國的水量和徑流深的分布總趨勢是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并且與人口數耕地的分布不相適應。81%集中分布在長江及其以南地區,而耕地面積僅占全國的36%;淮河及其以北地區耕地面積占全國64%,而水資源僅占全國的19%。其中黃、淮、海、遼四河流域內耕地面積占全國的42%,然而水資源才占全國的9%。從而形成了南方水多耕地少,水量有多余,北方耕地多而水量少,水資源短缺,因此改變水量的空間分布,使水資源合理地被利用充分發揮其效益就被提到日程上來,南水北調工程的實施就是一個很好的特例。
2.3、我國降水及河川的年內分配集中,年際變化大,連豐連枯年份比較突出。
大部分地區的降水受季風影響,在年內年際之間有很大變化,汛期四個月的降水量和徑流量占全年的60%—80%,集中程度超過了歐美等國家。
關鍵詞:水資源;水資源保護;可持續利用
前言
水資源主要分為地表水、地下水、空中水,是指可被人們利用,有一定數量和質量保證,并能在一定的時期內得到恢復和更新的天然淡水資源。隨著我國工農業用水數量的不斷增加,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加上龐大的人口數量,使得我國水資源開展與利用的狀況不斷惡化,水資源短缺和污染的問題日益嚴重,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目前,我國有1/3以上的河流受到污染,90%以上城市水域污染嚴重,近50%的重點城鎮水源短缺。干旱缺水地區水資源供不應求的矛盾己構成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瓶頸”,尤其在我國北方地區水資源短缺己成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鑒于次,我們必須充分重視我國水資源開發與利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更好的促進水資源保護與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工作的開展,實現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之間的和諧統一。
一、目前我國水資源保護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整體上看,我國的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勻,人均占用量嚴重偏低,水資源開發利用的難度較大,一直存在無序開發、過度開發等問題,在水資源保護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淡水資源的需求量不斷擴大,這就進一步加劇了我國水資源供應與需求之間的矛盾,而有的地方或單位對水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缺乏有效的規劃,這就使得水資源供需之間的矛盾不斷擴大,嚴重影響了當地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 長期以來,我國的很多地方政府盲目追求經濟發展,忽視了水資源保護的重要性,使我國的淡水資源遭受了嚴重的污染,近期水污染的趨勢雖然有所緩解,但是整體污染嚴重的現狀沒有得到根本性的好轉。據相關統計表明,全國七大流域城鎮污水80%以上未經處理,直接排放,使我國主要江、河、湖受到污染,生態環境惡化。因此治理污染、保護水源已成為非常緊迫的任務。
(3) 地下水資源超采現象嚴重,導致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如低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這主要是因為我國干旱區域比較多,工農業用水的需求比較大,在地表水缺乏的情況下,只能過度開采地下水,而很多地方對地下水的開發忽視了地下水補給的客觀規律,不注重地下水資源的保護與規劃。例如,在我國的濟南、天津、北京等大城市的地下水位都出現了明顯下降,并引起了一系列的地質環境問題,可以說對地下水資源進行有效的規劃和保護是非常重要的。
(4) 水資源浪費現象嚴重,節水技術和節水措施貫徹力度不夠。例如,圍湖造田、大水漫灌、河道淤塞、用水浪費、土壤污染、水土流失等現象比較嚴重,諸如滴灌、中水利用等節水措施沒有得到有效的推廣,現代節水技術有待進一步開發等,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我國水資源開發與利用過程中的供需矛盾。
二、新時期我國加強水資源保護的主要措施
(一)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節水型社會
面對水資源日益緊張的社會現實,我們必須積極響應國家的要求和號召,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思想,逐步建立節水型社會,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具體說來,要加強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全社會的節水意識,并通過現代科學技術的應用,提高水資源的循環利用效率以及可持續使用的周期。對此,社會各級組織和單位必須積極參與到節水型社會的建設活動中來,并制定明確的節水目標和任務,積極探索節水新技術、新途徑和新模式,確保節水政策和措施在社會各級單位和組織中的具體落實。
(二)加強法制法規建設,強化監督職能
為確保我國水資源保護有效貫徹與執行,必須加強法制法規建設的力度,從而使我國的水資源保護工作能夠有法可依。對此,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完善《水法》等法律法規體系,并強化相關主管部門的監督職能,加強對水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監督管理。例如,對水資源污染比較嚴重的企業,一定要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及其進行考核與監督,限制企業的污水排放數量,從而進一步完善我國的水資源保護機制,充分發揮水利部門、環保部門等的職能與作用。
(三)大力推進水資源保護工程的建設力度
大力推進水資源保護和修復試點工程,減少人類對水資源的破壞,提高全民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實現自然生態系統和人工生態系統之間的融合,進一步完善我國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穩定性,為我國水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提供支持和幫助。
(四)制定突發事件預案
在我國有的地區,由于沒有相應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在發生水管破裂或者污染物泄露時,很容易造成水資源的浪費或者地表徑流水資源的污染,其中損失也是巨大的,這就要求相關部門積極汲取以往突發事件的教訓,制定有效可行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從而保證在突發事件發生時,能夠及時采取有效的整治措施,進行將損失降到最小,保證我國水資源的安全。
三、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有效對策
(一)對水資源的利用進行科學的規劃與調配用
科學的規劃是正確決策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方案,實現水資源優化配置和可持續利用的關鍵措施。當前,就是要在對已有流域規劃進行修訂完善的基礎上,重新編制各地水資源綜合規劃。這主要包括做好水資源綜合規劃、防洪規劃等重要的編制工作,為水資源管理和開發利用提供科學依據。進一步加強建設項目的水資源論證,強化取水許可管理。加強流域和區域的水資源統一調度,協調好生產、生活和生態用水,做到既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用水需要,又能保障水資源的持續利用。
(二)制定和完善水資源利用定額管理制度
制定新的用水定額可以在強化政府管理職能部門監督和檢查職能的基礎上,以定額管水,從而控制每個用水單元的消耗水量,以達到節水的目的,并在宏觀上實現水資源優化配置,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新定額所包括的項目應涵蓋行政區域內的已建、在建和擬建設的所有項目。同時,每個項目根據用水定額所確定的總用水量應在所取得的取水許可證所允許的范圍之內。
(三)強化取水許可制度,加強水價管理
取水許可制度是國家為加強水資源統一管理,優化配置,使其通過可持續開發和管理,滿足社會和經濟發展需要,發揮最大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與此同時,必須制定與國家所提倡的節水治污統一調配水資源等戰略相適應的水價政策按照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及水利部共同制定的《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管理辦法》,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緊密聯系實際,制定相應的實施細則進一步推進和完善水價改革,加大水利規費征收力度,通過經濟手段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結束語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水資源的現狀不容樂觀,水資源浪費、污染和無序開發的現象仍舊比較嚴重,不利于我國水資源的有序開發與利用。對此,我們必須認真貫徹與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思想,以建設節水型社會為根本目標,采取積極有效的水資源保護措施,提高水資源利用的效率和質量,同時做好水資源的綜合治理工作,為我國的環境保護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唐玲,陳向喜,張斌.淄博市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問題及保護對策[J].山東水利,2010,(03)
[2] 郭兵托,張金萍.寧夏川區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綜合評價[J].人民黃河,2010,(11)
[3] 劉興亮,蘇春江,徐云,張金盈.岷江上游水資源問題及可持續利用[J].水土保持研究,2006,(03)
[4] 何平.廊坊市區域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措施[J].河北工程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03)
【關鍵詞】水資源;利用;保護;優化路徑;可持續發展
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上,水約占73%,地球上水的總量高達14億立方千米,但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人類無法直接利用的海洋咸水,淡水資源僅占全部水資源的不到3%,約為0.36億立方千米。不僅如此,0.36億立方千米的淡水資源中,人類能夠直接利用的淡水大約只有22.7萬立方千米,占淡水總量的0.4%,而大部分的淡水資源都以冰川、地下水、土壤水等形式存在。因此雖然地球是一個名符其實的“水球”,但人類能夠直接利用的水資源少之又少。地球上大約有60億人口,人均水資源十分稀少,由此可見水資源對人類來說即是必不可少的,又是十分稀缺的。
1 我國水資源失衡的現狀
自然資源是自然界中能被人類利用的各種物質和能量,是人類進行生產活動和生活的基礎,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保證和物質基礎,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石,而水資源作為人類不可或缺的資源,可以說是人類生存的前提條件和基本要素,水資源也是孕育人類的基本因素。伴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更新,人類對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程度越來越大,但是水資源的總量是有限的,人類的揮霍無度對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在現代社會中,由于長期粗放式的使用水資源,水資源消耗和浪費十分嚴重。水資源浪費的同時,也造成了土壤被破壞、生態結構被破壞、生態系統被破壞。因此,合理保護和利用水資源不僅有利于保護自然環境中的能源,還有利于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可謂一舉兩得。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水資源的利用和保護在工業、農業等行業中體現了巨大的優勢,極大地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同時又減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了對環境的破壞,有利于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現。
幾十年來,我國為了工業發展和經濟迅速增長,粗放式的工業化模式排放了大量的廢水、污水,使我國的河流、水系受到嚴重污染,我國華北地區大量有毒污水被排放到地下水中,給生態造成了毀滅性的災難,也給人們的健康帶來了嚴重威脅,因此節能減排在工業中的應用減少廢水排放是重中之重。此外,由于我國農業發展的需要,為了增收、增產,防止病蟲害,農民大量使用農藥、化肥,對農村的水資源造成了富營養化以及污染,使大量的優質水資源被破壞。此外,由于我國城市和農村的生活垃圾無序排放,許多工廠的排污管道直通當地河流,生活垃圾隨便往河流中拋棄,造成了河流、湖泊中的水被污染[1]。近年來,我國華北、華南、華中地區由于過多地進行工業和環境開發,同時許多不良商家和工廠經營者將大量廢水肆意排放,甚至打深井往地底下排放,使地下水嚴重受污染,許多地方甚至出現了癌癥村,環境惡化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越來越明顯。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如果被當成是矛盾的雙方,勢必導致環境破壞和經濟發展受阻。隨著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不斷增大,堅持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是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兩者之間的最好途徑。因此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是我國堅持可持續發展路徑的需要,也是我國堅持經濟和生態環境兩手抓的基本國策。
2 我國水資源的利用保護優化策略
2.1 建立科學的水資源監測及保護機制
在新的形勢下,面對我國水資源的浪費與污染的現狀,政府作為管理部門,應當通過不斷調整我國水資源布局,實行嚴格的水資源和水環境監測與保護機制,構建高效運行的水資源監測網絡,打造功能合理、布局完善的水資源監測與保護體系。應當根據我國水資源保護和監測的需要,建立長期監測機制,建立科學合理的數據庫系統。因此在充分認識水資源對于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日常生活以及水資源保護的重要性的基礎上,還應當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水資源監測制度加強水資源監測與保護的立法,建立技術過硬的水資源監測隊伍,培養水資源監測專業人才,才能為規范水資源監測工作奠定基礎,使水資源監測體制充分發揮其功效[2]。對于城市排污的監測與水質的監測應當加強,形成綜合、立體的水資源監測網絡,全方位保證我國水資源的安全。同時應當不斷完善污染水資源和破壞水資源的懲罰機制,完善水資源保護立法,并加大執法力度,保證水資源保護有法可依、有法可辦、照法辦事。
2.2 提高民眾水資源利用與保護的意識
意識是行動的先導,在當前我國水資源保護面臨諸多環境問題的背景下,要堅持可持續發展路徑,合理利用與保護我國水資源,首先應當提高民眾的水資源保護意識和生態環境意識。由于我國大部分地區都處于經濟欠發達的狀態,在經濟為最高導向的大環境下,大部分的民眾對于水資源的利用與保護意識較差[3]。尤其在農村,許多農民為了眼前的利益,不惜濫砍濫伐、毀山砍樹,從而可能導致山體滑坡或水土流失,破壞了森林環境對于山體的蓄水能力和造水能力造成了致命的破壞;一些農民見河里的沙子能夠賣錢,于是使用大型挖掘機等設備在河中大量采砂,從而導致了河流改道、農田損毀、村莊被淹。此外由于濫砍濫伐導致的土地荒漠化,以及在農業生產中過量使用農藥化肥,造成水體富營養化、水體污染等環境污染和土壤土質下降的情況十分嚴重。提高民眾的水資源保護意識,通過講解、宣傳讓農民意識到水資源生態一旦失衡將對人類的生存造成的災難性影響。
3 結語
此外,加強我國水資源的管理,在農村實行科學灌溉,減少農業用水的浪費,保護森林資源,保護水源地,對城市居民來說,一水多用,節約用水都是合理利用水資源和保護水資源的有效措施。保護水資源人人有責,不要讓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是我們的眼淚!
【參考文獻】
[1]霍雅勤,姚華軍,王瑛.中國水資源危機與節水潛力分析[J].資源?產業,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