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洪澇災害的解決措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中小河流;存在問題;防汛搶險
中圖分類號:TV697.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48-0163-01
近些年來,我國中小河流每年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洪水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活生產安全。在汛期中,如何科學地維護、加固堤壩是抗洪搶險工作的重中之重。
1 近年中小河流出現的災害
近幾年,除了大江大河帶來嚴重的洪澇災害,中小河流也出現不少問題,帶來的災害越來越嚴重,2009年,中小河流造成的災害損失約占總損失的80%。據國家防洪抗旱總指揮部消息:2012年截至7月29日,全國洪澇農作物受災1.18億畝,其中成災5414萬畝,受災人口多達11915萬人,因洪澇災害死亡652人,房屋倒塌45.2萬間,直接經濟損失達525億元。
中小河流大部分是沒有防洪工程的,流域中最多有一些小型的水庫,在洪澇災害發生時,調節能力并不突出,甚至有可能“幫倒忙”,如水庫堤壩沒有達到標準,不牢固,持續暴雨時發生決堤,加劇洪澇災害。由此可知,中小河流并沒有形成綜合的防洪能力,尤其是在汛期期間,山區和半山區的中小河流域問題更加突出,因為持續的雨,突發性強、強度大、破壞力大,而中小河流域的防洪能力小,抗洪搶險環節非常薄弱。因此,加強中小河流的防汛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2 中小河流防汛搶險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2.1 多數中小河流堤壩工程老化、破敗
中小河流域上的堤壩工程沒有得到重視,特別是中小河流支叉河更加沒有重視,如我縣滁河上的善厚鎮內洪河、石楊鎮內官渡河等支叉河,在中小河流治理中,根本沒有治理。近幾年汛期堤壩出現塌方、滲漏等嚴重問題之后,往往是今年此處出現問題修補此處,明年彼處出現問題修補彼處。修修補補,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堤壩的問題,這些建設上不到位,堤壩的質量得不到保證,防洪能力并沒有得到提高。是目前造成潰堤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2.2 防洪體系不完善,標準低
按國家標準,農業防洪應該按照20年一遇的堤防工程設防,建造堤壩,城市防洪應該按照50年一遇的堤防工程設防,建造堤壩。但是,在中小河流域,許多堤壩都是達不到要求的,只防一時,沒有考慮其他突發狀況,給以后留下防洪的隱患。
2.3 防汛搶險意識淡薄
許多中小河流域在旱季河流水位較低的時候,周邊村民在河道上開墾耕種,有的河堤甚至被損毀,因為有的村民沒見過洪澇災害的發生,沒有設身處地的感覺,在河道開墾耕種的時候根本不知道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在真正遇到洪澇災害的時候,通常會手無足措,這也同樣會加重洪澇災害帶來的損失。
2.4 堤壩易受滲穿透,質量不過關
在中小河流域,很多堤壩的修筑都是就地取材的沙土,并沒有使用符合標準規范的筑堤材料。而沙土往往粘性差、易受滲穿透,尤其是遇到暴雨時,容易受流水侵蝕,加重災情,加大了抗洪搶險的難度。
2.5 人口不集中,加大搶險救災難度
許多中小河流都是發源在山區、半山區,持續雨時,容易發生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災害。而在這些地區,往往人口稀少,居住地比較分散,不集中,給防汛搶險工作帶來更大的困難。
2.6 堤防無人管護
我縣圩區河流堤防雜草雜樹叢生,堤防附近農民在堤防上養羊、養雞等家畜,降雨量上防水土流失嚴重,堤防損壞等問題,堤防無人管護,汛期查險無法查找,往往滲漏發展到較在時,才有可能發現,有時出現堤更坍塌時才發現。
3 應對措施
3.1 加強中小河流堤壩建筑的質量監督
無論在中小河流堤壩的建筑施工過程還是建筑材料的選擇上,相關部門都應該進行嚴格的質量管理監督,對每一個建筑施工環節都進行嚴格的監督管理,以確保堤壩在建筑過程中不出現質量問題。
3.2 完善防洪體系和標準
有關部門應該制定更完善的中小河流域堤壩建筑標準和規范,施工單位應該嚴格按照規范和標準,采用符合標準規范的建筑材料建筑堤壩,培訓施工人員規范操作,以保證在建筑材料和施工工序等方面不出差錯。
3.3 加強中小河流域附近村民的防汛搶險意識
往年由于中小河流域附近村民的防汛搶險意識不夠強,導致洪澇災害發生時對人們的生命財產造成更大的損失。因此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應該組織中小河流域的群眾學習相關抗洪搶險的知識。也要培訓村民在洪澇災害發生時可以采取的措施和搶險方法,有能力者也可以配合防汛搶險人員一起抗洪搶險。減少洪澇災害發生時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3.4 汛期前做好防汛搶險的準備
在洪澇災害發生時,如果能夠及早發現,及早解決險情,將其扼殺在萌芽狀態之時自然是最好的。要做到將險情扼殺在搖籃中,則必須尋查險情,做到“四勤”:眼勤、手勤、耳勤、腳勤,“三快”:發現快、處理快、報告快。
防汛人員應該全面了解所防護提防的防護能力,以及其薄弱環節和潛伏的隱患。這樣在發現險情的時候,才能盡快分析出其產生原因、危險程度及發展趨勢,盡快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控制險情或降低災害帶來的損失。同時做好防汛物資的和撤離群眾的準備。重大險情發生時,應該抽調專業的搶險隊及駐地部隊參與搶險。
3.5 組織人員學習常用的搶險方法
中小河流洪澇災害發生頻率多的地段大部分是在農村或小村鎮,抗洪搶險的方式大多秉著就地取材、安全、快速、有效的原則,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將險情控制住,把洪澇災害的損失降到最小。對抗洪搶險人員進行定期培訓,以備萬一。
在中小河流上,常見的堤壩險情有四種:背水脫坡、臨水崩塌、滲漏、滑坡和漫溢,以下從滲漏險情和臨水崩塌的處理方式上略微闡述。
滲漏的搶護原則是臨水截滲和背水反濾導滲。臨水截滲是處理滲漏險情的有效措施,具體操作方法為臨水壩坡堵截,又可分為:土工膜堵截、拋散粘土截滲、強堵漏洞進水口等。背水反濾導滲是讓滲水通過反濾層流處,被保護的土壤顆粒不能通過濾層而阻止土壤流失,已達到固定堤壩的目的。可分為反濾導滲溝、反濾圍井等。
臨水崩塌險情的搶修原則是緩流消浪、增強堤壩的穩定性和抗沖能力。緩流消浪,可以通過掛柳掛枕提高坡面抗沖能力,或者用竹木排防浪。
增強堤壩穩定性,在修護中小河流堤壩時,可以采用護腳固基的方法,散拋塊石,和樁柳固坡,當水不太深,迎水坡又因為受水流的沖刷坍塌時,可以在坍塌的下部分,間隔1m打排樁來加固堤壩的穩定性。
加強堤壩的抗沖能力,可以通過土工織物防沖,土工膜布防沖,或者土袋防沖,用土工編織袋,麻袋等裝沙土,八成滿,縫好袋口,袋口向內,依次錯縫疊加放在受沖刷坡面上,直到超出浪高,以此提高坡面的抗沖擊能力。
3.6 明確抗洪搶險組織紀律
全體抗洪人員,無論是干部還是普通搶險人員,都應該樹立全局觀念,嚴格遵守抗洪紀律,服從上級調度指揮。明確自身職責,落實到每一個人,分工要明確,快速投入到抗洪搶險工作當中。
4 結語
當前,我國各地中小河流引發的洪澇災害不斷加重,抗洪搶險工作雖然已有長足進步,但仍需進一步加強。國家應該對全國的中小河流進行分批分期治理,竭盡所能改善中小河流的防汛堤防和防汛工作,讓中小河流的防汛工作能夠得到保障。重視汛前的準備工作,在險情發生時能夠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掌握有效的抗洪搶險方法,治理好中小河流的防汛工作,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一、減去導入環節中不必要的教學步驟
導入好比是提琴家上弦和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或歌唱的成功奠定了基礎。同樣道理,教師的導入如果能導在學生的心坎上或教材的要害處,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學習動機,使他們進入一個良好的學習情景中,為接下來的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在新課導入過程中,拖泥帶水,又未揭示教材的本質問題,就既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也不能快速開啟他們的心扉,就不利于教學任務的圓滿完成。以“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的新課導入為例,我們先來看W老師在新課導入時安排的幾個步驟:
1.多媒體呈現1998年長江洪澇視頻,2008年汶川地震視頻。
2.請同學說說發生在身邊的自然災害。
這一環節共耗時15分鐘,很顯然,導入部分存在拖沓冗長、穿靴戴帽的問題。一節課才45分鐘,單在導入環節就用這么多時間,是沒有必要且很不合理的。可以說,精彩的導入一般都是簡潔、干凈的,而拖泥帶水往往是導致一堂課失敗的重要因素。W老師設計前兩問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導出這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但是很明顯,這兩者內容重復,而且多個視頻很耗時。
再來看看J老師對這一節課的導入:
1.多媒體呈現不同類型的自然災害圖片。
2.請學生說說那個災害更嚴重,判斷依據是什么?
這樣的導入共用了5分鐘的時間,簡單明了,既讓學生感知了自然災害的類型多樣,也讓其感知自然災害危害很嚴重,往往會造成人員的大量死亡,從而激發其進一步學習的動機。
二、減去授課過程中不必要的教材內容
教材是教師實施教學活動最重要的課程資源,能否正確理解和把握教材內容對課堂教學質量的影響很大。在教學設計時,教師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加工處理,對一些“贅余”的教學內容要大膽減去或一筆帶過。在這次活動中,兩位老師對自然災害的概念、特點、危害等內容進行了不同的處理:J老師在上課過程中基本省略了這一內容,而W老師在講這個內容時卻頗為詳細。
這一節課的課程目標是“以某一自然災害為例,分析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從而增強學生的減災防災意識”。因此,在講解這節內容時J老師選取了我國常見的一種自然災害――洪澇,以本地區的一條河流――曹娥江為例,重點分析了洪澇產生的原因及解決途徑。對自然災害概念、特點、分類、危害等內容,花了四五分鐘,簡單地交代過了,而把大量的時間放在了洪澇產生的原因及解決措施上,實現了課堂的高效教學。而W老師卻把這一內容作為重點知識一一詳細講解,結果整節課的時間安排上就出現了問題,并且還大大增加了學生的記憶內容,這樣的處理極大地影響了整節課的教學效果。當然刪減教材內容得有一定的依據,既要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還要基于學生的學習特點與需求等。課標中沒有要求的內容但課本有的應盡量減去,如,“自然災害的特征”“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主要的洪澇災害”這些知識應該是編者為了內容的完整性而加上去的,上課時可以不講,也可以讓學生簡單閱讀就行。還有學生一看就一目了然的或者在初中時已經掌握了的,再說也并非本課的教學重點的,也可以減去。在減去不必要的教學內容后,就有足夠的時間解決本節課的重難點問題了。
三、減去補充知識中不必要的鏈接與拓展
地理本來就是豐富多彩,但囿于篇幅的限制,教材呈現的往往是高度凝練、概括力極強的語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增加了一些閱讀材料,如,在“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一節中,就增加了《中國的自然災害》《20世紀90年代我國洪澇災害》《1998年長江流域的洪澇災害》《2003年淮河流域的洪澇災害》四則閱讀材料。用這些閱讀材料作為教學案例,既有助于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助于突出學習重點和突破學習難點,培養地理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事實上,引用閱讀材料來豐富教學已成為絕大多數教師的共識。但有些教師在引用材料時卻出現了一些問題:有動輒就鏈接材料,一節課下來使學生疲憊不堪的。有鏈接長篇大論,導致材料與問題不在同一幻燈片上,因操作不便而影響了教學效果的。有同一問題鏈接多則材料,名之曰加強鞏固,實則浪費時間的。不知從何下手的。我們從以上這些鏈接導致的結果中不難看出,它們或多或少地影響了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因此,在教學設計時對這部分內容應減去或作適當修改。也就是說,在教學過程中鏈接的材料必須精心選擇,要有可讀性和針對性。另外,還要控制總量,不能因為鏈接太多而沖淡教學重點,喧賓奪主。在這方面,J老師在備課時對教學案例進行了大膽取舍,減去了那些不必要的部分,因此,鏈接就比較合理。如,他在講“洪澇災害危害”這一內容時,選取了身邊河流――曹娥江,內容如下:
材料一:曹娥江分布圖
材料二:曹娥江為紹興市最大河流之一,發源于金華市磐安縣尖公嶺,流經新昌、嵊州、上虞,在紹興縣新三江閘以下注入杭州灣,流域面積6046平方公里,涉及紹興、杭州、金華、臺州、寧波等5個市。上游四大支流:澄潭、新昌、長樂、黃澤,先后在嵊縣城關附近會合。曹娥江干流(自嵊縣東橋始),舊時按流經縣域分段命名,嵊縣段稱剡;上虞段(含姚江)在今百官龍山以上稱舜江,上虞龍山以下到三江口,俗稱前海,其北,俗稱后海,即今杭州灣。東漢江安二年(143年)五月初五日,曹娥之父盱,因龍舟競渡溺于江蘇,尸不得見,投江自溺求父尸,以孝女聞名,始以廟前一段江稱曹娥江。民國始,統稱自嵊縣城關至入海口為曹娥江。
從材料一曹娥江分布圖讓學生認識曹娥江流向,流經地區的地形,氣候,及干支流情況。而材料二則具體介紹其流域特征。然后通過這兩則材料分析其產生的自然災害及原因。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增強了其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也使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學會學習,體現新課程“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這一理念。
另外,教學中適時的拓展可以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豐富教學內容,拓展教學空間,同時又能推進教學的順利進程。但教師一定要注意對教學重難點的把握,所補充的材料要圍繞教學目標,切不可沖淡教學主題,更不能讓地理課成為故事會。在這次同課異構中,金老師簡單補充了泥石流爆發,在山區的你我應該如何逃生這樣情景,增強了學生的防災意識。黃老師在講解中國洪澇災害時,對1998年長江的洪澇災害,淮河洪澇災害情況做了大量描述,她想通過這些補充內容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洪澇災害很嚴重,但其實這塊內容在這里中并不是教學的重點,因此,教師只要簡單提及一下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大篇幅的拓展。這一現象很多教師在新課講授過程中都時有發生,他們總是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滔滔不絕地“一瀉千里”,其結果往往是“離題萬里”。
四、減去輔助手段中不必要的知識呈現
這里的知識呈現主要指的是幻燈片上顯示的內容。由于受時間與能力的限制,傳統“一支粉筆加一張嘴”的教學方式無法在黑板上手寫大量的文字,所以不重要的知識一般也不會在黑板上呈現。但自從有了現代多媒體技術以后,情況就不同了。由于課件都是在備課時制作的,時間相對比較充裕,因此,很多教師喜歡把一些知識的注解、拓展都一股腦兒地呈現在幻燈片上。而在實際操作時,由于時間所限,一些教師還沒等學生看清楚幻燈片中的內容就走馬觀花般地一晃而過,這樣,往往造成學生的視覺疲勞;還有些教師恰好相反,他們會詳細講述呈現的所有內容,結果往往是沖淡了教學的重點,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負擔。如,前面提到的“洪澇的概念、特點”“20世紀以來自然災害的典型事件”,W老師都一一地呈現在幻燈片上實在有點畫蛇添足,極大地影響了一節課的質量,的確有刪減的必要。
我們再來看一下J老師對這一內容在幻燈片上的知識呈現:
1.自然災害概念。
2.自然災害危害。
3.洪澇災害。
(1)原因。
(2)措施。
高考答案要求盡量做到高度概括、語言精練,盡可能地用地理學科語言回答。但這些能力的具備不是一蹴而就的,除自己平時的訓練積累外,也有教師的引導影響。J老師通過對教材的處理,就自然災害的概況以兩個大標題呈現,災害的原因最終概括為以上幾點,簡潔明了、要點清晰,符合高考答案要求,久而久之,就能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而有些教師則喜歡把要講的重要知識點、課堂設問的答案完整地顯示出來,這樣既不便于學生做課堂筆記,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因此,我們要減去輔助手段中不必要的知識呈現,也就是說課件也需要簡而精。
關鍵詞:防洪科技手段減災
中國是一個洪澇災害嚴重而頻繁的國家,因此筑堤防洪已成定勢。在長達數千年之久的中國防洪史中,筑堤技術、堤防搶險技術已成為我國防洪技術的核心,特別是圍繞筑堤技術逐漸成為縷堤、月堤、遙堤、格堤、減水壩組成的堤防系統,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提防守護措施、歲修制度趨于完善,流傳至今。現如今我們要繼往開來,不斷地將各種新興科技手段運用到防洪減災這項工作中。
一、將新興科技手段運用到防洪減災體系中。
1、采用先進技術預報水情預報。
若想知道準確的水情,前提是正確預報降雨。對降雨預報同時可分為長、中、短期預報和實時預報。長期預報是跨年度預報,中期預報是跨月預報,短期預報是指近1-3天內的預報,實時預報是近1-2小時內的預報。關于長期預報問題,全世界都沒有解決,中期預報的準確性也不高,只有短期預報的精準度在不斷提高,實時預報更是已有較好的精度。隨著衛星云圖、全球氣象數值模型等新技術的應用,降雨預報的預見期逐漸加長,精度不斷提高。另外雷達測雨在歐美一些國家已廣泛應用,它實時降雨預報的有力工具,它既可以精確地預報數小時后流域內降雨強度、分布、移動方向及移動速度等。
由于現代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即洪水預報以及洪水災情預報技術都有很大進步(河道洪水演進)。流域產匯流模型、水文學預報模了型、人工神經網絡預報模型等都在不斷完善。針對黃河含砂量高,河床沖淤變化激烈的水沙預報模型也投入使用。這都促進了江河洪水預報技術將日臻完善。
2、現代通訊技術
在防洪搶險中,洪水預報、水情及災情的迅速傳達是十分重要的環節。但隨著現代通訊技術的進步移動通訊,光纜通訊、衛星通訊、微波通訊、衛星通訊、流星追蹤通訊等廣泛在防洪中應用,保證了信息的及時傳遞,必定能夠減少災害的發生。
3、不斷拓寬信息管理技術
在防洪決策過程中,將會涉及大量水文、工程、氣象、社會經濟等方面的信息。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與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聯網的信息管理系統,是水利部信息中心負責信息管理。
4、遙感監測技術的應用
在洪水發生時,有必要對洪水的舉動、災情等實行大范圍的監測。而利用衛星遙感、機載遙感對災情進行實時監測已取得十分重要成果,現在多云天氣、夜間的成功監測。不僅可準確判斷淹沒范圍,還可以判斷淹沒水深,以及被淹沒農田的減產幅度等。水利部遙感中心已成功地與地理信息系統相結合,對遼河、長江洪水進行了有效的監測。同時還可以通過遙感技術準確地判斷洪水災害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受災人數。
5、對洪澇災害實行有效的風險管理
利用數值模擬技術可以準確地預測各江河遭遇超標準洪水和工程失事情況下可能發生的洪澇災害,具體的有可能發生的淹沒范圍、持續時間、水流速等。據此可推斷各地域遭遇洪澇災害的危險程度。亦可制定各地的土地開發利用規劃、確定防洪標準、堤防保護范圍等,廣泛推廣洪澇災害風險圖。
6、防洪決策技術
集通訊、信息管理、洪水預報、災害監測、洪水優化調度等新興技術為一體的防洪決策支持系統已在各大流域內逐漸形成。黃河、長江、淮河等都已初具規模,目前國家防洪抗旱總指揮部正集中全國專家在制定全國防洪決策指揮系統的實施方案,防洪科學決策已指日可待。
7、洪澇災害信息的社會服務技術
洪澇災害信息及其空間分布用GIS及多媒體技術可為社會交通、旅游、商業、企業等各部門提供通全面、直觀的信息服務。有關水情、災情、預警等各種信息按不同行業的需求,采取不同的方式提供多方位信息。有利于各部門及時采取主動減災行動,減少社會洪澇災害損失。
二、防洪工程建設技術中新興的技術手段也取得了可喜成績。
1、筑壩技術已初步實現了機械化和科學管理
在混凝土重力壩建設中目前成功的運用了混凝土碾壓筑壩技術,不但加快了施工進度,而且節省了投資。在土石壩方面應用了面板堆石壩技術和無紡布防滲土壩施工技術,都趕超了國際先進水平。在建設超200米高大壩時,使用的是我國已領先于世界水平的溢洪道下游的消能防沖技術。
2、堤壩防滲技術
為堤防的隱患是土堤內發生裂縫、動物洞穴,在洪水期間導致管涌、潰堤等重大事故。近年來我國成功地開發多項技術成果:如堤防劈裂灌漿、打設連續混凝凝土防滲墻等,此外在防洪搶險中應用模袋混凝土等新材料防沖防滲也起到胡額定作用。
不過相對于其它發達國家和我國其它行業,在水利建設中的技術進步仍屬較為落后的。目前6萬公里大江大河干堤的防洪標準只有10-20年一遇,離達到50-100年一遇還相距甚遠,還需要奮斗幾十年。
三、應積極健全洪水災害保障體系應健全。
1、負責災后搶救、重建、臨時撤退安置生活救助組織;
2、防疫、衛生保健組織;
3、物資供應體系;
一、菏澤市的洪澇災害情況
菏澤市位于山東省西南部,屬淮河流域,北臨黃河,境內屬黃河沖積平原,總面積12238.62km2。地勢西高東低,高差11.5m。由于歷史上屢經黃河泛濫沖積,形成了崗、坡、洼相間,帶狀分布的地貌特征。從1995年以來,1996年、2003年、2004年、2005年連續4年遭受了嚴重的水澇災害,每年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近億元。據有關數據顯示,2004年,全市共有降雨過程31次,年降雨總量達到996mm,在汛期降雨過程就達25次,為該市資料記載有史以來最大降雨年份,連續的強降雨致使全市653萬畝農田幾乎全部受淹,使農作物不同程度地受災或減產。據統計,僅7月16、17兩日,菏澤市因大暴雨,農田受災面積246132公頃,重災面積52466公頃,倒塌房屋1202間,受災人口139.3萬人,直接損失27399萬元。
二、洪澇災害的原因分析
1.地理條件原因造成的內澇
本市地處黃河下游,屬華北平原內的黃河沖積平原,區域內有多條自然流勢溝和大片低洼地。如遇大暴雨,降雨集中,強度大,范圍廣,雨水就會迅速積於到洼區,形成易澇片,由于地勢洼,向四周排水都很困難,造成了大面積農田被淹。
2.氣候原因
由于我市為北溫帶季風大陸氣候,四季分明,冷熱季和干濕季區別較為明顯。由于受季風的影響,降雨量年內變化較大,一年內的降水量分布不均勻,表現出明顯的季節性,年降水量的70%集中在汛期6~9月份,汛期的降雨量又集中在7、8月份。由于7、8月份的降雨次數多,強度大,極易產生徑流,從而使地勢低的農田積水,引起洪澇災害。
3.排澇設施建設不完善
全市有東魚河、東魚河北支、萬福河、洙趙新河、洙水河、鄆巨河、鄄鄆河7條骨干河道,防洪除澇流域面積9843平方公里。經過近幾年的清淤治理,部分主要河道排水條件較好,但由于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經費投入不足,至今仍有部分工程帶病運行。另外,主要因素是田間斗、農渠等末級排水工程不配套,排水站、涵洞設施不完善,原規劃內的田間農溝淤積嚴重,沒有開挖貫通,一些小型溝渠破壞嚴重,不能與主河道相通,田間積水排不出去,造成澇災。
4.人為因素
一些分管干部沒有估計后果,存在麻痹大意思想,造成救災不力;農民的水患意識淡薄,常為了個人私利,把田間排水溝渠填死;鄉村之間、上下游之間排澇協調關系不及時溝通,遇到災情時,就會束手無策,貽誤了最佳排水時機造成災情擴大。
三、減災措施
1.加強防洪排澇工程建設
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力度,以科學規劃,統一標準,進行成方連片治理,不能各自為政。首先加快病險水閘除險加固的進度,其次做好田間配套工程建設和溝渠疏通工作,保證排水暢通,另外將農村的廢舊坑塘、窯坑及常年積水的洼地充分利用起來,稍加整治,即可形成一定的蓄水能力,排澇時即可存蓄,旱時又可用此灌溉。 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加快骨干河道的工程建設進度,突出做好水毀修復,不斷完善行洪排澇體系,徹底解決農民田間排水困難,切實提高防洪工程的綜合減災能力。
2.加強責任體系建設 實行各級人民政府首長負責制,統一指揮,分級、分部門管理。為確保重點地區的防洪安全,要與下級各水管部門簽定責任書,強化責任落實。同時,強化責任追究,把各類防汛工作責任、安全責任落實到人,明確任務和要求,使各環節責任人員切實感到壓力,真正負起責任。
3.加大水法宣傳,提高執法能力
利用各種宣傳形式,把《防洪法》、《防洪條例》的宣傳貫徹全年,使廣大人民群眾對法律法規有深刻的認識和了解,清楚認識到洪澇災害的危險,提高防洪意識。同時,建立有效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并建立健全水利執法體系,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水。同時加大執法力度,對一些占壓河道的違法建筑物、阻水障礙物,依法進行清除,確保行洪安全。
4.積極做好上、下游協調體系
關于2005年汛期防汛工作的報告
各位領導:
歡迎各位領導到天城檢查指導工作。現將我縣2005年汛期防汛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今年我縣冬春、初夏干旱嚴重,目前已進入主汛期,大雨、單點暴雨天氣突出,并且分布不均,局部地區暴雨成災,洪澇災害時有發生。
由于受偏西氣流影響,6月28日20:00時左右,我縣受系統主要冷鋒切變的影響,全縣大范圍內普降大到暴雨,此次降雨歷時2—3小時,強度大,致使我縣竹園、衛瀘、新哨、虹溪、朋普、彌陽6個鄉鎮相繼發生嚴重洪澇災害,造成705人受災,倒塌房屋34間。農林牧漁直接經濟損失1130萬元,農作物受災面積23160畝,其中,糧食作物8430畝、其他作物14730畝,農作物絕收2955畝、糧食作物絕收1740畝;公路中斷5條,毀壞3千米,直接經濟損失258萬元;水利設施損壞堤防5處,直接經濟損失5萬元。災害造成我縣經濟損失1393萬元。
二、面臨的困難
一是近年來氣候異常,天氣復雜多變,汛期強降水天氣偏多,多局部暴雨天氣,洪澇災害發生頻次高、危害程度重。二是病險水庫多,我縣116座水庫,有58座帶病運行,所以今年的防汛任務十分嚴峻。三是我縣財力緊缺,僅靠縣級財政難以承擔對病險水利工程的除險加固費用。
三、采取的措施
針對存在的困難,我縣的防汛工作立足防大汛、除大澇、抗大災的思想,堅持全面貫徹“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防汛方針,采取有力措施,積極防汛備汛,確保我縣小壩塘以上水庫安全渡汛,不垮一庫一塘,努力減輕洪澇災害損失,保證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具體措施如下:
(一)明確職責,強化水利工程防汛安全責任
為加強對防汛工作的領導,強化防汛措施,保證各項水利工程安全度汛,縣人民政府于6月10日專題召開全縣防汛工作會議,回顧總結2004年的防汛抗旱工作,深入分析當前我縣防汛抗旱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全面安排部署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會上,縣人民政府與各鄉鎮簽訂了《二00五年防汛責任書》,落實以行政首長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為主要內容的防汛責任制,明確14件小〈一〉型水庫、9件重點小〈二〉型水庫、甸溪河河段和病險水庫行政首長防汛責任人、技術責任人、崗位責任人。小〈一〉型、重點小〈二〉型、病險水庫的防汛責任人、技術責任人、崗位責任人已在半月刊《天城》上公告;同時按照分級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4月28日前各鄉鎮都落實并公告了轄區內小型水庫的防汛責任人;各村委會公告轄區內壩塘的防汛責任人;竹園、朋普兩鎮公告了轄區內甸溪河段的防汛責任人,接受社會的監督。層層落實,逐庫到人,使各項安全度汛措施和責任落實到人。通過層層抓責任制的落實工作,使防汛工作做到有人抓、有人管。
(二)抓好汛前檢查,及早消除水利工程安全隱患
4月下旬,縣防汛抗旱指揮部組織四個檢查組分別對全縣中型水庫、小〈一〉型水庫、重點小〈二〉型水庫及病險庫塘的引、放水溝、放水閘、涵、溢洪道等設施進行了全面細致的安全檢查。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求各鄉鎮采取有效措施及時處理,短時間內無法處理的,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應急措施,確保水利工程安全度汛。
(三)以防為主,做好水利工程安全防洪預案
為使汛期水利工程安全運行,減少洪澇災害損失,縣防汛抗旱指揮部對全縣的水利工程按照《天城縣防汛搶險應急預案》(彌政發〔2003〕45號)進行應急搶險。縣防汛抗旱指揮部對中型水庫、小〈一〉型水庫、重點小〈二〉型水庫及病險水庫制定了一庫一策、一庫一案的防洪預案和度汛計劃,并對雷打灘水電站的度汛計劃和防洪預案作了審定,編制了湖泉生態園防洪預案,同時對部分干涸的庫、塘進行清淤除障。
(四)儲備物資,確保安全度汛
我縣防汛重點主要是甸溪河竹朋段,防汛物資大部分用于甸溪河竹朋段河堤的坍塌修復處理,其次用于庫塘、溝渠的修復。目前,縣防汛辦共儲備102立方米防洪樁,2.5萬條編織袋,其他零星物資由防汛抗旱指揮部成員單位縣供銷社儲備備用;按防大汛、搶大險的要求,縣級和各鄉鎮都落實了以武裝部、民兵為骨干的防汛搶險隊伍。
(五)抓好防洪工程建設
1、虹溪排洪遂洞工程。全長4084.21m,最大設計流量為每秒29m3/s,概算總投資2684.79萬元,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努力,截止6月30日,完成隧洞進尺2852.87m,該工程建成后,可徹底解決排澇面積3500畝,排洪量241.72立方米,能有效地保護虹溪鎮33000多畝烤煙、17000多畝水稻以及部分玉米、蔬菜等其他農作物不受洪災襲擊,減少受災年平均經濟損失749.95萬元。
2、甸溪河竹朋段河道治理工程:甸溪河全長170km,洪澇災害主要發生在竹朋段,由于河道彎道大,坡度緩,淤積嚴重,阻水突出,只要有大的降雨,甸溪河沿岸就不同程度受淹,災害嚴重時造成10多萬畝農作物受淹。2004年改河三段,由原來的2.6km截彎改成了0.8385km,縮短了1.762km,建設溢洪閘7道,過流能力達500m3/s,共投資900多萬元。
3、針對當前嚴峻的防汛形勢,我縣對病險小〈一〉型和小〈二〉型水庫下達了蓄水計劃,要求嚴格按計劃蓄水,堅決杜絕擅自超汛限水位蓄水,有效預防水庫險情的發生。
(六)密切注視水情、雨情的監測預報
自5月1日以來,縣防汛辦針對我縣的防汛情況和天氣的變化趨勢,及時向縣氣象局、鄉鎮水務所、3件中型水庫和小〈一〉型水庫了解當地的降雨情況,每早8:00—8:10分收集整理各中型水庫的蓄水量、入庫流量和出庫流量,尤家寨水文站、江邊街水文站的江河流量情況,以及州縣氣象部門的氣象信息。經整理分析后及時通知各鄉鎮防汛領導小組負責人,做好防災抗洪的準備。小陳老師工作室原創
(七)加強值班管理,及時溝通信息
進入汛期以來,為保證防洪信息及時傳遞,各鄉鎮和中型水利工程管理單位也相應成立了防汛領導小組,每天24小時值班,領導參與值班或帶班。要求值班人員堅守崗位,不擅自離崗。做到密切監視水情、雨情、災情及天氣形勢,一旦發生災情,做到及時上報。縣防汛辦進行定期不定期抽查。當遇到重大災情發生時,及時了解詳細情況,提出處理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