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視覺傳達設計現(xiàn)狀分析

      視覺傳達設計現(xiàn)狀分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視覺傳達設計現(xiàn)狀分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視覺傳達設計現(xiàn)狀分析

      視覺傳達設計現(xiàn)狀分析范文第1篇

      關鍵詞:戶外廣告;視覺傳播;設計形式;傳播媒介

      中圖分類號:J5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4)12-0185-01

      一、農村廣告?zhèn)鞑ジ攀?/p>

      長期以來,我國農村媒體的建設明顯滯后,隨著新農村建設的快速發(fā)展,農村媒體取得了突破性的發(fā)展。很多廣告?zhèn)鞑シ绞皆絹碓斤@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目前國內學者對農村廣告?zhèn)鞑サ难芯吭跀?shù)量上仍然很少,且內容主要集中于農村廣告市場現(xiàn)狀、農村廣告媒體、農村受眾廣告態(tài)度三個方面,在視覺傳播這方面處于空缺階段,筆者將在前輩們研究的文獻基礎上,對農村戶外廣告的視覺傳播進行研究。

      二、農村廣告形式

      新農村建設的推進,使得農村廣告媒體日趨活躍,形式多樣,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電視媒體、墻體廣告、車身廣告、村委會公告欄廣告等。。農村廣告市場雖然形式完整,但局部破碎、層次眾多,而且易受當?shù)氐慕洕健⑽幕L俗影響,具有明顯的區(qū)域特征。

      此外,在視覺傳播的兩種知覺理論中,符號學和認知理論被認為是視覺研究中的內容驅動研究方法或知覺研究方法。戶外廣告視覺形象則具有符號特征,它是廣告信息的載體,是由文字、圖象、版面組織方式組成的,受眾對其構成元素的認知,可以極大地影響它所傳播的廣告信息。

      三、農村戶外廣告的視覺設計

      (一)墻體廣告的視覺設計

      墻體廣告。具有靈活性強、覆蓋面爪材料簡單、成本低廉、留存性高的優(yōu)點。臺灣學者樊志育在其所著《廣告學原理》一書中說:除去所有多余無用的文字及圖片,并集中要點,戶外廣告是一種簡潔的表現(xiàn)藝術。因此,只有簡潔明了,才可能過目不忘。

      商業(yè)廣告是目前農村墻體廣告中占比最大的廣告類型。人們對圖形的記憶往往比文字強,圖像可以令觀眾愉悅,從而影響并改變人們的態(tài)度,文字廣告便大大影降低了農村廣告的傳播效果。隨著農村廣告環(huán)境的變化及墻體廣告制作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在的農村墻體廣告越來越多地采用圖文結合的形式。

      (二)交通工具廣告視的覺設計

      戶外廣告的畫面設計不外乎利用文字、色彩、圖像來進行創(chuàng)意,這一簡單的道理設計師無人不知,問題在于如何結合煤體特征、展示面積、傳達效果來把握處理好視覺元素。交通工具廣告載體并非墻體廣告面積那么大,因此在視覺上沒有墻體廣告有沖擊力,所以在廣告設計創(chuàng)意中應盡可能保持視覺符號的清晰性。視覺對于物體空間特征,如形狀、大小、距離、深度、運動等區(qū)分起著重要的作用。

      (三)招牌廣告的視覺設計

      在農村,招牌廣告以個人或家庭開辦的小型商店或作坊等為主。它們通過造型、文字、標記、色塊構成功能性符號。招牌廣告中的功能性視覺符號,主要傳遞實用性信息,是通過所見即刻認知,通常給受眾提供了充分而清晰的信息。廣告的刺激強度表現(xiàn)為:大標題、簡潔的圖形、明亮的色彩等。廣告的視覺符號包含著具有實用性價值的信息,因此在農村的招牌廣告中,只需幾個簡單的元素,構成一個又一個簡潔明了的畫面,讓受眾一目了然即可。

      (四)宣傳欄廣告的視覺設計

      宣傳欄廣告是以政府為主體,主要宣傳國家政策、法律法規(guī)及公益性質的廣告。人們接受信息,總是與自身感興趣的內容和形式有關,加上人們的視覺具有本能的好奇性,視網膜總是對有刺激性的東西最敏感,總是追隨新奇的因素,人們接觸廣告往往是突發(fā)性或瞬時性的,因而,特別要求宣傳欄的廣告畫面富有魅力,能讓人駐步停留去關注廣告所傳達的信息。

      (五)LED廣告的視覺設計

      LED戶外廣告是新媒體技術與戶外廣告的完美結合,有著節(jié)能、壽命長、低耗能、光線質量高、無污染輻射等特點,傳播效果極佳,然而成本高、技術含量高、在農村使用頻率較低,范圍較窄。其視覺特點是以色彩艷麗的燈光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色彩與人們的心理反應是密切相關的,在人們尚未看清設計所傳達的內容時,對它的第一印象就是黑暗里流光彩翼的色彩而對其產生興趣和關注度。

      四、農村戶外廣告視覺傳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視覺傳播不是單純的視覺設計,是藝術表現(xiàn)形式與傳播媒介的整合考慮,并且還受社會文化的影響。在農村的戶外廣告中,由于農村地區(qū)經濟文化的相對落后,廣告的視覺設計也因此相對粗放、無美感。大多的戶外廣告都是硬性的傳達信息,對視覺的美感缺乏考慮。設計與媒介的結合也相對死板,在上述5種戶外廣告中,除LED廣告可以有動態(tài)的視覺感受以外,其他均為靜態(tài),缺少活力。

      五、總結

      對于農村的戶外廣告來說,首要任務是引進高科技的材質,讓廣告?zhèn)鞑ジ由鷦印F浯危瑥V告公司應該牽頭,用好設計作品來主動提高農村廣告的形式美,而不是被動的從屬于農村落后的審美觀念。這樣,或許能提高農村戶外廣告的視覺傳播效果。

      視覺傳達設計現(xiàn)狀分析范文第2篇

      本文主要就數(shù)字媒體和平面設計的關系進行闡述,然后就數(shù)字化環(huán)境下藝術設計發(fā)展及數(shù)字多媒體對平面設計的影響加以分析,接著就數(shù)字多媒體在平面設計當中的應用,以及新時代的挑戰(zhàn)進行分析。

      [關鍵詞]

      數(shù)字多媒體;平面設計;影響

      一、數(shù)字多媒體和平面設計的關系及藝術設計發(fā)展現(xiàn)狀分析

      1.數(shù)字多媒體和平面設計的關系分析

      多媒體技術主要是通過聲音以及視頻圖像等集于一體的功能對信息的處理呈現(xiàn)。多媒體的特征也是多樣化的,其中在綜合性以及交互性和虛擬現(xiàn)實、全方位展現(xiàn)等方面都體現(xiàn)得比較突出。數(shù)字多媒體和平面設計之間也有著比較緊密的聯(lián)系,其中在傳播媒介形態(tài)的變化方面多媒體的發(fā)展速度是相對比較迅速的,這與其自身特性有關系,計算機技術的交互融合傳播現(xiàn)象對平面設計的信息傳播也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不同媒介傳播特點對人的感知信息方式以及心理等也會存在著很大不同。從延續(xù)和共融的層面來看,多媒體和傳統(tǒng)的平面設計具有延續(xù)性,多媒體作為視覺傳達為主的媒介同時具備平面設計原理及設計要素,不僅如此,多媒體還能夠呈現(xiàn)出動態(tài)化,讓平面設計在新技術下能夠有更大發(fā)展。在數(shù)字媒體傳播形式下,其在綜合性的技術上表現(xiàn)得也比較突出,特別在計算機的圖形圖像表現(xiàn)力上要比傳統(tǒng)的平面設計強很多。

      2.數(shù)字多媒體藝術設計發(fā)展現(xiàn)狀分析

      生產力會對藝術設計特征的形成起到決定作用,任何形式的設計都要依賴社會及科技的發(fā)展。從藝術設計發(fā)展軌跡就能夠看出,設計是和時代生產力緊密相連的,并且是和技術有著緊密聯(lián)系。從20世紀90年代之后,計算機技術的出現(xiàn)讓世界產生了很大變化,在新的技術下能夠體現(xiàn)出時代的魅力特征,數(shù)字多媒體傳播手段是比較新的傳播媒介,將其在設計藝術當中進行呈現(xiàn)就能夠對藝術創(chuàng)作的空間進行擴展。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使藝術設計的宣傳和交流更加普及化,使以創(chuàng)意為主的數(shù)字化設計藝術的表現(xiàn)內容更加多樣。

      二、數(shù)字多媒體影響平面設計的體現(xiàn)與具體應用

      1.數(shù)字多媒體影響平面設計的體現(xiàn)分析

      數(shù)字多媒體的發(fā)展對平面設計產生了重要影響。現(xiàn)代的平面設計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視覺傳達,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變化,現(xiàn)代的平面設計也展現(xiàn)出了新設計需求和概念,平面設計在語匯層面的飛躍比較突出,新技術和新媒體的產生使得人們在信息溝通的方式上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比如微軟公司所設計的平面廣告就是通過數(shù)字多媒體進行設計的,在現(xiàn)代風格上的表現(xiàn)比較突出,能夠使想象力上得到有效呈現(xiàn),為能力的發(fā)揮也提供了條件空間等。

      2.數(shù)字多媒體在平面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數(shù)字多媒體在平面設計當中的應用使傳統(tǒng)的平面設計方式產生了很大變化,首先是在平面設計的跨媒體傳播上體現(xiàn)得比較突出。在數(shù)字化多媒體傳播影響下,多種獨立存在的媒體都逐漸融合,形成全方位的跨媒體平臺。所謂跨媒體平面媒體和網絡媒體以及立體媒體的組合,可發(fā)揮各種媒體的優(yōu)勢,在面向同一受眾的群體時采用多樣化的媒體所產生的效果也是更為顯著的。而當前的平面設計也可以對媒體進行融合運用,使廣告的覆蓋范圍得到有效延伸,從而提升廣告的效果。數(shù)字多媒體技術在平面設計當中的運用能突出平面設計的人性化傳播,在視覺的傳達設計過程中要注重將視覺感受和受眾產生的心理進行互動。數(shù)字化的平面設計對與受眾互動比較重視,要根據受眾對設計產品體驗及評價進行設計。從設計者的角度來說和受眾的互動在多個環(huán)節(jié)都能夠得到體現(xiàn),在多層面的互動溝通下設計者也能結合受眾反饋的信息對設計作品進行積極調整,從而不斷提升創(chuàng)作的水平。以往平面設計中對受眾的溝通和了解就比較困難,而數(shù)字多媒體就能夠依照受眾的審美需求進行信息處理,這使受眾的參與度相應增強,使平面設計更加人性化。數(shù)字媒體當中的一些元素有的是以文字作為主要內容的,有的則是以影像作為主要的內容,除形態(tài)以及運動自身的吸引力之外,視覺元素編排形成的律動感傳遞給觀眾的韻律變化以及節(jié)奏都能夠吸引受眾目光。在數(shù)字媒體當中的動態(tài)文字設計從平面到立體以及從靜止到運動等都能夠實現(xiàn),全新的造型手段也比較側重視聽的效果,對視覺的經驗也有了相應刷新。對動態(tài)的文字設計從總體上體現(xiàn)出了跨媒體以及跨領域的整合特質,從而也呈現(xiàn)出了多媒體的整合以及多種審美的方式整合特征。數(shù)字多媒體傳播形式也使得平面設計表現(xiàn)形式有了很大變化,使平面設計的創(chuàng)意空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拓展。從技術變革以及進步層面來看,其必然能夠帶來藝術層面的轉變發(fā)展,在計算機操作下,色彩噴繪技術可以使得平面設計的作品更加形象化,而電腦軟件的應用也能夠使二維的平面設計向著三維的立體動畫轉變,令作品的藝術性得到加強,拓展了平面設計的內涵。

      3.面臨的新挑戰(zhàn)

      數(shù)字媒體雖然對平面設計有著很大促進,但是對傳統(tǒng)的平面教學模式也有著一定沖擊,平面設計教育是從美術教育當中衍生的,將概念的構思以及圖像設計分為幾個重要層次及階段,使學生的設計水平也能得到相應的提升。電腦的出現(xiàn)使傳統(tǒng)教學的方式發(fā)生變化,對電腦的操作成為一個新的教學內容,這就需要建立全新的教學系統(tǒng)。但如果過度依賴數(shù)字技術也會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對設計的理念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研究等就比較容易忽略。處在當前的數(shù)字化時代要能科學地對待多媒體的應用,要能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平面設計要改革課程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具有新思維新思想的平面設計人才。

      作者:過嘉芹 單位:山西傳媒學院

      參考文獻

      1.徐秋楓.淺析如何在平面設計中尋找創(chuàng)意突破口.技術與市場,2014.11

      2.姚瑰玥,季玉香.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平面設計的發(fā)展方向.現(xiàn)代商業(yè),2014

      3.岳花娟,虎靜.淺析文字在平面設計中的運用,商業(yè)文化(學術版),2013.11

      4.李悅.平面設計中文字藝術探討.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14(01)

      視覺傳達設計現(xiàn)狀分析范文第3篇

      關鍵詞:主題公園;景觀視覺營造;視覺性研究;視覺設計元素;視覺設計評價

      同時又擁有某種特定主題思想和地域文化內涵,更多的滿足人們對環(huán)境的要求和景觀空間價值的提升。主題公園的視覺性建設作為一種獨特的實體空間,給人帶來視覺感受上的舒適美的同時,也觸及景觀學科的根本問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城市主題公園的建設和發(fā)展受到廣泛關注和重視。鑒于此,以泉州“海絲藝術公園”作為研究主體開展城市主題公園的景觀視覺性調查分析,希望對于未來主題公園如何去增強景觀的視覺性體驗提供有利的借鑒參考。

      一、主題公園視覺性的發(fā)展歷史及現(xiàn)狀分析

      關于視覺性的討論可以追溯到柏拉圖時代。尼古拉斯·米爾佐夫是視覺文化的研究先驅,在其撰寫的《視覺文化導論》藝術中,系統(tǒng)的闡釋了視覺文化理論,為視覺性學術領域提供借鑒。英國西蒙·貝爾編著的《景觀的視覺設計要素》對視覺景觀設計方法進行了總結。史蒂芬·梅爾維爾的《視覺與文本》藝術中,涉及到視覺可視性問題,從藝術生產的角度分析繪畫中的“見”與“視”的關系。南京大學周憲教授編著的《視覺文化轉向》一書中,從藝術理論研究和案例分析兩個方面對視覺文化含義進行相關概念的解釋。北京大學陳永國教授編寫的《視覺文化研究讀本》從不同的角度以視覺性文化作為研究焦點,詳細闡釋了視覺文化研究的理論意義,探討了視覺文化研究對與視覺性理論發(fā)展的特殊含義,其研究具有集中性和前沿性。基于以上主題公園發(fā)展過程及研究現(xiàn)狀分析發(fā)現(xiàn)都是對“視覺性”問題的研究,可以看出視覺性研究熱點大多數(shù)集中于史論、平面和傳媒等領域。就國內當前的研究現(xiàn)狀來看如何將景觀和視覺性藝術結合對主題公園景觀的視覺性的研究相對較少。目前,我國大多數(shù)主題公園景觀的視覺性效果較差,存在視覺形象內容、觀景空間體驗性弱,主題沒有吸引力、靜態(tài)觀賞性項目過多。針對上述問題,如何提升主題公園景觀的視覺性進行深入探討,為主題公園景觀的視覺性研究的保持、延續(xù)和發(fā)展帶來一些新的啟發(fā)。通過視覺性環(huán)境分析主題表達、視覺環(huán)境的形態(tài)構成要素、視覺元素提取及視覺表現(xiàn)、視覺性評價及設計思考等多個方面對主題公園的視覺性進行研究。

      二、城市主題公園的視覺性環(huán)境主題表達分析

      視覺性環(huán)境在主題公園景觀表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除了視覺美學意義之外,還與主題精神的表述、文化意蘊、環(huán)境氛圍營造等休戚相關。不同地區(qū)和不同時期的主題公園的類型多樣,對主題的表達形式也大不相同。因此,主題公園的建造應該具有特定的歷史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1]。“海絲藝術公園”位于福建省惠安縣百崎回族鄉(xiāng),是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的大型藝術公園,是我國第一個全面展現(xiàn)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風貌和地域特色的公園景觀。與以往主題公園不同的是“海絲公園”既結合了具有現(xiàn)代設計思維的景觀設計方法又遵循了傳統(tǒng)歷史文化的表達手法。在具體設計過程中,運用不同的景觀設計要素進行“抽象表現(xiàn)”“景象重現(xiàn)”“直觀傳達”“隱喻闡釋”“象征處理”等手法進行視覺藝術化處理,體現(xiàn)了泉州的人文特征和地域性表達。城市主題公園的視覺性環(huán)境主要涉及主題要素和形態(tài)構成要素兩個方面[2]。泉州“海絲藝術公園”的主題要素主要包括:“海洋文化、地域文化、異域文化”三種類型。

      (一)泉州“海絲藝術公園”主題要素分析

      主題體現(xiàn)了設計者對設計作品的觀點和想法,設計者從設計場地的地形地貌、當?shù)氐臍v史文化、時代的審美性等方面分析從中提取出主題設計的思想,是設計者對現(xiàn)實條件的主觀上的認識和理解,客觀上的認知表達[3]。泉州“海絲藝術公園”主題要素的展現(xiàn)主要通過地域文化特色、海洋文化特色、異域文化特色三個方面來進行敘述、總結。場地以雕塑、建筑、小品、水景和光藝術生動描述了閩南地方文化特色和絲綢之路沿途異域風情的場景,展現(xiàn)出獨特的人文歷史魅力。1.地域文化不同的風土人情締造不同的地域文化,主題公園景觀的建設也反映了當?shù)氐纳鷳B(tài)、民俗、習慣等地域特征。閩南地域文化主要包括:方言文化、宗教文化、民間藝術文化、民俗文化、閩南風俗文化、建筑文化、海商文化、農耕文化等幾類。“海絲藝術公園”作為閩南地域文化主題公園代表之一,其場地緊扣閩南地域特色,用現(xiàn)代造景的藝術的手法和材料對“海絲文化”和“閩南文化”進行了全新的詮釋,在合理的景觀規(guī)劃下激發(fā)傳統(tǒng)文化的活態(tài)性,打造出具有“閩南地域”和“海絲”特色相融合的主題公園景觀。(1)建筑文化。地域文化的體現(xiàn)首先表現(xiàn)在雕塑上,“絲路盛景”是一組長達百米,運用人物、植物、建筑造型等組合雕塑。在表達形式選取典型的海絲元素和泉州當?shù)靥厣ㄖ包c——泉州雙塔、古厝、開元寺、朝天門、清凈寺、承天寺、船舶等造型作為敘事背景,結合海上絲綢之路貿易交流繁榮景象,雕塑造型新穎,精美多彩,立意有章,既強調雕塑本身的敘事性和感染力,又體現(xiàn)了城市的悠久歷史和閩南傳統(tǒng)文化,同時還兼顧當代公共藝術的功能性特征。從內容延伸到形式都完美的切合地域文化主題氛圍。(2)紅磚文化。紅磚文化發(fā)源于福建泉州。是由于閩南地區(qū)特有的黃、紅土壤易燒制紅磚且堅固耐磨、具有良好的防潮性能,與閩南潮濕、多臺風的氣候相適應,成為閩南地區(qū)獨特的建筑標志和象征。紅磚文化的產生、發(fā)展、延續(xù),與閩南當?shù)刈匀画h(huán)境、歷史文化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等因素息息相關,呈現(xiàn)出強烈的地域美。2.海洋文化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其地理位置蘊含深厚的海洋文明,為發(fā)展海上交通、對外貿易、航運提供了優(yōu)越的條件,形成了以海洋為載體進行商業(yè)貿易交流的“海洋文化”。園區(qū)以海洋文化為依托進行設計,大量運用具象和抽象的表現(xiàn)手法對空間造型進行視覺設計并著重突出海洋文化的特征,展現(xiàn)了人類對海洋的向往和昔日繁盛的景象,并充分的把海洋元素合理應用到主題公園的景觀設計中,以此來傳達和講述海洋文化。(1)“海絲漫步”地景浮雕,整幅石刻地圖如實復原了歷史上的“海上絲綢之路”,地圖標注出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經過的國家和城市的中英文名稱,利用地面鋪裝直觀表達出“海絲”主題,既提升了對海洋文化的認同感,又增強人與景觀的互動性。(2)“海之夢”主雕位于公園中軸線,整體造型以帆葉、船體的虛實結合,懸浮與海面之上。水鏡廣場的水霧開啟后,白色的“海之夢”雕塑在水霧間若隱若現(xiàn),猶如穿梭在海洋之中,整體造型用現(xiàn)代的設計手法結合實體材料呼應“海洋文化”主題。(3)“福船”選用具象“船”造型元素,雕塑立面上大大小小的“福字”連接了閩南地區(qū)人民進行海外貿易、面對海浪兇猛、祈求平安的精神寄托,以及沿海人民對生活的美好期望和向往,直觀的使觀者感受閩南地區(qū)海洋地域風情和民俗文化。3.異域文化“海絲藝術公園”用傳統(tǒng)的文化符號堆砌出東南亞各個國家繽紛異彩的地域特色,以直觀的設計語言展現(xiàn)出東南亞國家的多元文化盛景。以環(huán)狀的敘事方式將這些異域文化融入到景觀設計中,運用雕塑展示、鋪裝展示等手法,向游客們傳播海上絲綢之路各個國家的互通、融合和共榮的文化碰撞。(1)東南亞風情群雕“東南亞風情”群雕直徑為11米,高為5米,大量運用花崗巖和青銅材質。以空間序列展現(xiàn)的形式,把東南亞地區(qū)特有的動物、植物、海島風情、多元文化用傳統(tǒng)雕塑的方式進行視覺呈現(xiàn)。借以東南亞特有異域特色建立起人和場地的紐帶,增強公眾對與“海絲”文化的認同感和參與感,同時又體現(xiàn)了異域多元文化的融合發(fā)展。(2)南亞群雕“南亞群雕”長63.4米,寬40米,高8.6,材質為花崗巖、鎳白銅。雕塑群根據所處地域特性,以廊橋、平臺的方式使群雕坐落于湖面水域與湖心島相連,選取了最具南亞特色、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宗教和地域的建筑為背景,講述了《宴請交流》《文化交融》《南亞風情》《工藝互通》等場景,以具象寫實和當代雕塑創(chuàng)作中解構與重組藝術的表現(xiàn)手法,生動的展現(xiàn)了在不同領域的文化、貿易的交流與互通,使得觀者在得到藝術熏陶的同時,又能近距離觸碰“海上絲綢之路”給人類文明帶來的深遠影響。(3)西亞組雕“西亞組雕”長50米,寬13.8米,高8.8米,雕塑材質為花崗巖、鎳白銅。整體雕塑采用具象寫實的線性敘事手法對西亞典型伊斯蘭建筑造型進行創(chuàng)作,通過人物間的交談、貨物運輸?shù)葓鼍霸佻F(xiàn)的講述,展現(xiàn)了西亞在“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角色和文化魅力。

      三、“海絲藝術公園“視覺環(huán)境形態(tài)構成要素分析主題公園中視覺環(huán)境藝術的形態(tài)要素由空間要素、造型要素、色彩要素三部分構成。

      (一)空間要素

      公園景觀應通過良好空間造型要素,創(chuàng)造出獨特且層次豐富的視覺效果,以賦予景觀好的形象視覺特征[4]。園林景觀空間中層次感、序列組織感、造型、周圍環(huán)境、對人的視覺感知的塑造有著緊密關聯(lián)。空間要素則包含空間意象的營造、空間序列的規(guī)劃以及各功能空間的組織等方面[5]。“海絲藝術公園”整體景觀布局為“一脈、兩湖、四區(qū)、五灣、八景”。所謂“一脈’,即公園內一條聯(lián)系東西方向的生態(tài)景觀脈。“兩湖”為逐浪湖和海月湖。“四區(qū)”即東亞主題表現(xiàn)區(qū)、東南亞主題表現(xiàn)區(qū)、西亞主題表現(xiàn)區(qū)、南亞主題表現(xiàn)區(qū)。“五灣”,即沿環(huán)狀湖岸設置的景觀與休閑為一體的五個景觀水灣,分別是:月藍灣,觀瀾灣,追風灣,漁人灣和流霞灣。“八景”為月之島、燈之港、帆之濱、舵之向、思之源、風之子、浪之花、綠之林。“海絲藝術公園”的流線布局從整體上來說以環(huán)形動線為主,整個園區(qū)以大面積水為構圖中心,空間組合關系上以區(qū)域性軸線為主。軸線連接主入口、水鏡廣場和園區(qū)主要雕塑“帆影”,開放的廣場空間與主節(jié)點的標志性構筑物形成了獨特的視覺性景觀系統(tǒng),全方位展現(xiàn)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歷史風貌。

      (二)造型要素

      主題公園視覺性環(huán)境造型要素要考慮整個公園主題文化精神,造型要素的呈現(xiàn)主要反映在建筑造型、雕塑小品造型上。通過對“海絲”文化的剖析,可以從中提取出視覺造型元素并應用于主題公園設計中,具體視覺造型元素可分為以下幾類:“船”“船帆”“水”“海上貿易交流場景”“異域建筑”“異域植物”“人物造型”“閩南傳統(tǒng)建筑”“閩南非物質文化”“海上絲綢之路”路線圖。各種視覺造型元素映射在不同的載體上呈現(xiàn)出不同的視覺觀感,而設計者應充分根據其本身特有的性質將兩者合理地結合運用在場地中。通過實地調研作者得出的“海絲”視覺造型元素在主題公園景觀設計中的具體表現(xiàn)手法,如表1。園區(qū)內雕塑群,采用敘事性的傳達方式,背景造型借鑒閩南當?shù)丶案鱾€國家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文物、建筑、船、船帆、人物、動物、植物等元素。以較為直觀的手法呈現(xiàn)出地域特色、文化特色以及昔日海上絲綢之路貿易交往、文化繁榮的盛況。通過人物場景敘事造型的故事傳達,喚起公眾對“海絲”文化的記憶并產生共鳴。建筑造型上,將泉州獨特的傳統(tǒng)文化元素滲透進場地設計中,延用閩南傳統(tǒng)民居“紅磚白石雙撥器,出磚入石燕尾脊,雕梁畫棟宮殿式”的建筑風格,大體量且具有當?shù)亻}南特色的廟堂建筑、“天圓地方”的建筑理念和磚砌工藝。建筑外形以古老建筑拆卸的瓦片堆砌出“海浪”“島嶼”等造型,在碧海藍天的映襯下展示了閩南民居的獨特韻味。

      (三)色彩要素

      在景觀設計要素中,色彩不僅對人的視覺會產生重要影響,且能夠讓人從心理上產生情感共鳴。主題公園中景觀的視覺色彩表達主要是由色彩載體來傳達美感的,根據載體的不同傳達出的色彩也有所不同。“海絲藝術公園”景觀色彩要素主要包括植物色彩、建筑色彩、雕塑小品色彩、水體色彩、道路鋪裝色彩。1.植物色彩植物是景觀場所視覺性營造的關鍵,“海絲藝術公園”在植物造景方面,圍繞中心湖打造濱湖景觀,結合其地域特征主要運用了群植的種植方式。主要以棕櫚科植物為主,且由于其地理位置所形成的亞熱帶季風氣候,綠化植物配置以常綠闊葉樹為主,配置木棉、廣玉蘭、臘梅、杜鵑等,不僅具有東南亞熱帶風光魅力,又突出“海絲”文化的地域特色和異域特色。2.建筑色彩由于閩南地處濱海,民居建筑大量使用紅磚紅瓦與石混砌、建筑色彩裝飾華麗,再加上當?shù)厝艘暭t色為喜慶的顏色,因此把紅磚作為建筑主材。把紅色作為標志性景觀色彩元素融入場地,視覺上呈現(xiàn)出強烈的地域美。被藤曼植物覆蓋的園林式建筑“綠房子”,借鑒中國傳統(tǒng)園林設計意向,垂直綠化設計手法,行走其中給人一種漫步迷宮深林的錯覺。綠色植物與周邊環(huán)境相融合,既滿足功能又統(tǒng)一形式,形成整體和諧的視覺性景觀。3.雕塑小品色彩園區(qū)內的雕塑小品為了呼應“海洋文化”主題,整體色彩基調以白色為主,搭配黑色進行故事場景塑造。雕塑的白色與水體、植物、紅色建筑建筑交相呼應,增加了視覺感官沖擊,形成鮮明對比的同時又切合閩南地域文化特點。4.道路鋪裝色彩在“海絲藝術公園”鋪裝設計中,集散性空間——水鏡廣場規(guī)模較大,根據廣場的景觀和空間活動特性,選取了海絲地圖為主的鋪裝形式,展現(xiàn)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經過的國家,增強其文化代入感。整體材質為花崗巖,選材則是依據耐久性、易于后期運營維護等原則,顏色為米灰色以典雅、樸素為主顯得空間更加穩(wěn)重。其他功能性節(jié)點空間則跟隨場地的主色調白色,材質上小型廣場多采用花崗巖與卵石、透水鋪裝相結合;親水空間使用防腐木鋪裝,基調為紅色;兒童活動空間運用大面積亮色增強場地活力,材質上大面積選取塑膠平整鋪砌,提升安全性。

      四、城市主題公園景觀的視覺性分析及設計思考

      (一)“海絲藝術公園”主題表達充分但雕塑小品類型過于重復

      “海絲藝術公園”將當?shù)匚幕c景觀環(huán)境相結合,視覺上加強了游客對“海絲文化”的了解,對場地本身進行視覺深化設計的同時,又展現(xiàn)閩南地域特色和“海絲”文化底蘊。從公園的整體性來看,場地運用了大量的“海絲藝術”和閩南當?shù)氐牡胤教厣貋碚宫F(xiàn)場地性格,做到了主題性的統(tǒng)一。但是,從視覺性設計思考方面來看泉州”海絲藝術公園“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通過實地調研發(fā)現(xiàn)園區(qū)內景觀雕塑小品類型過多重復,一定程度上給游客帶來視覺審美疲勞,影響文化景觀視覺效果,帶給觀者較為單一的欣賞和體驗,缺乏長久吸引力。

      (二)“海絲藝術公園”注重文化內涵但功能節(jié)點單一

      公園以尊重原場地條件為前提,以大眾在游覽中與特定的地域文化環(huán)境所產生情感共鳴為設計重點,結合“海絲”設計背景文化內涵和傳播當?shù)亍昂=z文化”發(fā)展的需求,通過不同國家地區(qū)文化呈現(xiàn),烘托濃厚的主題文化氛圍來塑造具有地域特色文化價值的主題公園。但場地景觀功能分區(qū)節(jié)點單一,可提供給游客娛樂活動的選擇性較少,只單純的設置休息功能,缺少吸引游客的表演和參與的活動項目,應提高場地的利用率和使用功能。例如可以將現(xiàn)代科技與文化景觀設計結合,增設海上絲綢之路3D技術藝術品展廳,或露天劇院,手工藝制作坊等文化特色體驗項目,提升人與場所的互動性,創(chuàng)造多種體驗的空間環(huán)境,激發(fā)場所新活力。

      (三)“海絲藝術公園”設計表達獨特但導視系統(tǒng)較弱

      在植物配置設計上因地制宜充分發(fā)揮地域特色進行植物種植選擇,滿足了基本的植物景觀效果;鋪裝的材質和樣式多變,貼合文化主題;景觀小品也融入了閩南、異域文化等;利用光元素等媒介手段都為主題公園視覺性景觀規(guī)劃設計起到了借鑒作用。就場地內的景觀環(huán)境視覺導視而言,應引起更廣泛的關注,景觀導視系統(tǒng)除了具有引導和傳遞信息的功能外,也是場地地域文化建設和視覺性營造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景觀空間都應具有完善的景觀導向系統(tǒng),適時適地的出現(xiàn),輕松地為游客獲得明確的引導信息。調研發(fā)現(xiàn),園區(qū)內導視系統(tǒng)較不完善,指向性不明確,設計形式單一、且導視不明顯、不能夠清楚地引導游客通往園區(qū)內的各個景觀節(jié)點。應從造型、色彩、圖案、材質等多個維度提升視覺導視與景觀視覺的感官沖擊,且不能僅停留在功能上,應滿足人心理需求的同時增強導視設計的情景感、功能感及故事化展現(xiàn)。

      結語

      視覺傳達設計現(xiàn)狀分析范文第4篇

      關鍵詞:感官障礙;無障礙設計;感官代償;情感化

      在工業(yè)大生產的現(xiàn)代社會,人們不再滿足于物質生活需求,而是追求精神生活的愉悅。生活需求的多樣化帶來了經濟模式的改變,產業(yè)、服務、體驗三者聯(lián)系越來越緊密,因此產品設計不再是以滿足使用功能需求為最終目標,而是將用戶體驗置于產品設計的首要位置。

      1 感官的體驗設計

      體驗設計需要用戶參與進來,這需要深度的調研與換位思考。如何更好地提高產品體驗,關鍵是順從我們的感官體驗,用戶通過感官接收產品信息并給予反饋,有效的感官刺激能讓使用者體驗更加鮮明。

      體驗設計中五感的體現(xiàn)可以分為:視覺傳達設計體驗、觸覺傳達設計體驗、聽覺傳達設計體驗以及嗅覺與味覺傳達設計體驗。例如,視覺傳達體驗,通過產品顏色、形態(tài)、材質等使用戶對物體產生主觀印象,這種視覺體驗運用得較早的成功案例便是mac糖果系列臺式機。運用圓潤的造型、繽紛的色彩、透明的新材料,改變了用戶對于電腦機器的黑白灰的認識,讓人們迫不及待地想擁有它,這種感官體驗滿足用戶心理需求正是體驗設計所推崇的。而在現(xiàn)在的服務經濟時代,產品也是將多感官結合達到極致體驗。

      而對于感官障礙類群體,市場大多數(shù)產品并不能很好的服務此類用戶,而體驗設計不僅需要解決感官障礙群體對產品功能的需求,還需要讓用戶真正的接受它。這就需要考慮到產品的無障礙設計。

      2 無障礙產品設計

      無障礙設計概念最早由聯(lián)合國提出,強調一切有關人類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間、建筑、設備等設計必須充分考慮生理缺陷人群的使用需求。在人性化設計的推動下,無障礙作為產品設計優(yōu)劣的考慮因素之一,無障礙設計在產品造型、色彩、操作等方面進行優(yōu)化,讓使用困難者與正常用戶均能使用,消除生理缺陷人群的自我分類心理。圖1、圖2中無障礙設計的浴缸正是體現(xiàn)對特殊人群的關愛,專為行動不便人群進行設計,浴缸由上下兩部分組成,浴缸外殼可以升降,使用者進行沐浴可以讓它降到底部,然后水逐漸填滿浴缸。

      對于感官障礙類用戶,更需要從情感文化因素體現(xiàn)產品無障礙設計,無障礙設計不僅是生理上達到通用設計,心理上同樣需要達到無障礙。對于此類人群,他們生活有不便利的地方,需要同樣的產品能為他們考慮并解決他們的難處,但是對于產品的心理訴求和正常人是一致的,這就需要設計師從情感化角度出發(fā),巧妙的設計構思來解決此類難題,減少他們的自卑心理,以此達到增強用戶體驗。

      3 感官障礙群體生理與心理特征

      感官障礙群體的產品需要達到真正的無障礙設計,則需要了解這類群體的生理與心理特征。充分進行調研分析,以準確數(shù)據來進行產品設計。

      以聽力語言障礙人群為例,由于生理缺陷導致生活不便利,行為表現(xiàn)也會較為特殊。例如,他們在交談時或者用手語交流,面部表情豐富,肢體語言表達讓他們的情感流露方式變得特殊,雖然聽力不便,但是視覺、觸覺則在長期的訓練之下能很好地替代聽覺,具有補償作用。雖然同健全人一樣有著豐富的情感,但由于生理缺陷會形成一個自己的生活圈,會被區(qū)別對待而產生自卑、孤僻的心理。例如,周圍人隨意的動作或者言語都有可能對他們造成傷害,因此這類人對周邊事物會十分敏感。這種敏感的內心會讓他們意志力薄弱、情緒不穩(wěn)定且反應激烈,同時這類人群對事物的審美觀念也較為獨特。這種獨特讓他們在某些方面有著優(yōu)于常人的能力,如舞蹈表演、文藝作品等。

      4 多感官體驗下的無障礙產品設計情感化

      4.1 感官障礙群體產品現(xiàn)狀分析

      工業(yè)設計是產品對使用者的滿足,目前感官障礙類產品也得到更多人的關注,設計師也在這方面做出了許多努力。例如,深圳市最早開展無障礙建設之一,在全市新建道路鋪設盲道,開動無障礙公交路線,退出GPS定位導航,配送愛心手機信息卡等。而對于感官障礙類產品設計則更需要極致的細節(jié)體驗。圖3是盲人藥瓶,辛辛那提大學設計系的Alex Broerman和Ashley Ma以藥瓶為原型設計了一種可以更好為盲人及視力受損人士服務的藥瓶。通過矮胖的造型讓藥品拿取更加方便,同時利用不同的表面材質做瓶蓋來告知用戶藥物分類,在關閉打開還有聲音按鈕。類似此類產品還有很多。圖4的盲人拐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用戶的生理需求,卻很容易讓他們與其他用戶區(qū)分開來,形成閉塞的心理,并不能很好地融入社會圈子。

      如今無障礙理念已經深入公共設施、生活家居等各類產品中,社會對生理缺陷人群的關注程度大大提高,將無障礙設計系統(tǒng)性覆蓋整個城市,但是無障礙產品決不能簡單的為解決此類人群功能需求而設計,同時必須結合這類人群心理特征。因此對于感官障礙人群,應以他們的生活習慣為日用品設計創(chuàng)新提供依據,為設計理念革新提供可能。深度挖掘他們的內心感受,將情感化結合到無障礙產品設計中,從而真正做到產品無障礙的設計體驗。

      4.2 感官障礙群體產品情感化設計方法

      視覺傳達設計現(xiàn)狀分析范文第5篇

      1.節(jié)奏與韻律。節(jié)奏與韻律原本是用來形容音樂的名詞,然而成為現(xiàn)代平面設計的完美藝術追求之一。馬家窯文化的代表作品《舞蹈紋彩陶盆》,遠古人類運用行云流水的筆法勾勒出三塊空白,又在每一空白處以剪影似的平涂手法,畫了五個手拉手的舞蹈人。以單色平涂來表現(xiàn)舞蹈的動態(tài)。這種規(guī)律的編排和變化,以及舞蹈的本身就象征著節(jié)奏的韻律,進而將平靜的畫面在二維的世界中凸顯出視覺空間的動感因素。設計外在表現(xiàn)的節(jié)奏與內在意蘊和韻律,是成功設計的構成要素。NIKE公司把NIKE的標識叫做“Swoosh標志”,因為這個標志像跑步時飛快的速度,“嗖”的一聲。但此標志的內在意蘊是指勝利女神翅膀上的羽毛,代表動感和輕柔,又像老師用來判改對錯的“對鉤”,隱喻NIKE公司是正確的人,做正確的事,朝正確方向發(fā)展。

      2.對稱與均衡。對稱是指形式上的相同、相等與相似,讓人產生“嚴謹、莊重”的感覺,均衡是指各元素的擺放、組合,讓人們在心理上感到客觀的均衡,這種均衡是指畫面的組合使人心理上呈現(xiàn)“穩(wěn)”的感受。然而非對稱平衡在平面設計中會運用大小、形狀、距離、疏密諸因素來調節(jié)平衡,給人以新穎、活潑、運動的感覺。均衡作為形式美原理的基礎,由于源自本心,符合最質樸、最經典的審美品味。例如馬蒂斯的《藍衣少女》畫面,是帶有一定變換因素的對稱,人物形象既端莊穩(wěn)妥,又栩栩如生,更有一絲回旋、輻射的均衡美。

      3.對比與調和。妥善處理色彩對比與調和之關系,可以提高平面設計作品畫面的視覺美感,進而促進廣告整體效果的統(tǒng)一和諧性。在平面設計中對比與調和一般是指色彩、材質、重量等。例如香奈兒的口紅廣告,采用強烈的明度對比,主要配色的明度差在5機以上,叫做長調。此海報發(fā)揮了對比的優(yōu)勢,烈紅與亮白的色彩形成視覺上的強烈沖擊,使得女人左眼形象鮮明,富有光感,顯示出了香奈兒口紅的顏色純正,好看的可以作為眼影,突出主題,畫面強烈的對比而富有活力。

      4.虛實與留白。繪畫章法中有“密不容針,寬可走馬”一說指的是布局的疏密、許是關系處理。所有的藝術形式都與虛實結合相關,平在面設計的構圖中有明顯的體現(xiàn)。留白畫面中的無,亦是虛,有利于信息傳達、情感交流,獲得少則勝多的效果,能夠提高作品的感染力,是設計中的重要組成。在平面設計中體現(xiàn)“虛實關系”的就是“圖與底”,恰如經典的太極圖形象,給人以共享空間的妙處,“虛空間”衍生出的設計意境亦是令人神往、流連忘返。其圖案形狀如陰陽兩條魚,闡釋了相互依存的美學思想,表現(xiàn)了生生不息、持續(xù)的生命力。留白具有無聲勝有聲的感覺,猶如中國水墨畫,留白運用于設計中,韻味也會出現(xiàn)。留白手法的運用譬如宋代馬遠的《寒江獨釣圖》,空白有耐人尋味的意境感,詮釋了留白所表達的奇特效果。

      二、我國現(xiàn)代平面設計的發(fā)展現(xiàn)狀分析和解決辦法

      當今我國的科技高度發(fā)展,平面設計作品的制作方式愈加多樣,電腦處理技術和電子成像技術日趨多樣化,因此平面設計的表現(xiàn)力也顯得投機取巧和淺顯,比如過于注重視覺上的炫目效果和強調技術,缺乏藝術的真善美,逐漸遠離了我國傳統(tǒng)的美學觀念,缺乏藝術感染力是現(xiàn)代我國平面設計作品的現(xiàn)狀。

      現(xiàn)今我國的平面設計師在熟練掌握技術的前提,應該是深入研究中國傳統(tǒng)設計美學的規(guī)范,將生冷的技術設計賦予生命力和藝術感召力,提高平面設計的審美層次,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理念,諸如道家“返璞歸真”思想、佛教美學思想的“禪意”等,平面設計師應當融入這些優(yōu)秀的美學思想在設計作品中,設計出符合這個好時代的優(yōu)秀作品。耐人尋味的作品總是源自于其中的內涵,形勢與內容相統(tǒng)一,表現(xiàn)力強而自然質樸。

      三、結語

      平面設計是一種形式美的體現(xiàn),國內外優(yōu)秀的平面設計作品無不體現(xiàn)著均衡、韻律、節(jié)奏、調和、虛實等美學原理。但究其根源其實是是經濟發(fā)展、社會進步的產物,實際上是遵循形式跟隨功能,形式和功能相輔相成,這種理念環(huán)繞在平面設計的全過程。我國早期的平面設計以大量的模仿和抄襲西方發(fā)達的工業(yè)國家為主,這種簡單模仿缺乏藝術的真實性,是低層次的審美。隨著我國科技和經濟的發(fā)展,我國平面設計迅速發(fā)展,有一部分優(yōu)秀的平面設計作品已經開始深入融合本民族的文化,將技術與藝術相結合,根據市場的需求,達到形式與內容的統(tǒng)一,審美向高層次發(fā)展。應當繼續(xù)弘揚現(xiàn)代的平面設計中的優(yōu)秀基因,深入挖掘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美學,現(xiàn)代平面設計的作品從市場需求、產品的實用性出發(fā),使平面設計作品對消費者起到認知和審美的功能,最終回到實用功能。因此具有這種特色的中國平面設計才能像五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一樣源遠流長,屹立于世界平面設計之林。

      參考文獻:

      [1]徐恒醇.設計美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07).

      [2]黑格爾.朱光潛譯美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3]李硯祖,蘆影.平面設計藝術[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国产亚洲人成网站观看|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 亚洲精品狼友在线播放| 亚洲天堂在线视频|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精品高潮综合色a片|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VA片在线播放| 亚洲大成色www永久网址| 亚洲av无码不卡久久| 中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 91在线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av无码久久忘忧草|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 www.亚洲精品.com| 亚洲一级特黄大片无码毛片|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狼色在线| 亚洲日韩一页精品发布| 亚洲av无码潮喷在线观看 | 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 亚洲av伊人久久综合密臀性色|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庵|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首|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视频网站| 亚洲人成色在线观看|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偷一| 亚洲中文字幕成人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观看不卡 | 99999久久久久久亚洲| 亚洲熟妇av午夜无码不卡| 99亚洲乱人伦aⅴ精品| 久久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黄色高清视频| 亚洲熟妇无码八V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