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酒文化知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中國;法國;飲食;文化
一、引言
中國古話說“人之不同,各如其面”。朝夕相處的人尚且不同,何況遠隔重洋,在完全不同的文化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人呢?事實上,就是同一個人,從不同的角度和眼光看來,也全然不同;中國古代詩人蘇軾(1037-1101)早就說過:“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币粋€封閉的自我是不可能真正認識自己的;一個封閉的民族也不可能真正了解自己的長處和弱點,從而得到發展。所謂“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國語 ?鄭語》),就是說,只有參差不齊,各不相同的東西,才能取長補短,產生新的事物,而完全相同的東西聚在一起,則只能永遠停留在原有的狀態,不可能繼續發展。
中國和法國遠隔重洋,但兩國的文化都被公認為是歷史悠久、富有情趣、各具特色的。本文作者選取中法文化中對“味道”的不同解釋,作為差異“遠”“近”的兩端,進行比較對話,嘗試挖掘出隱藏在兩個古老民族背后的歷史文化的不同。
二、法國味道?美食宗教
說“味道”就一定會想到“美食”。法國的“美食”更是不得不提的法蘭西民族的驕傲之一。以往有很多文章介紹過法國大餐制作烹調之奢華精致,本文試圖跳出這個舊框,從深層傳統文化內涵的角度去探尋法國味道的根源。
在法國,食物的烹飪有著宗教的外在一切:它的禮儀、信條,以及它的“大祭司”們。法國人相信奶油或油脂的優點,并在感情上與拉伯雷、埃斯科菲耶是相通的。從耶穌最后的晚餐到圣餐面餅,基督教徒們都在信仰與肚皮間加上相近的印記。餐桌和任何宗教一樣既是超驗性的又是強調社會與經濟現實的。
高雅的格調有其禮儀性的習慣。在很長時間里它是依照基督教的歷書建立起來的禮儀。其中包括吉祥食物:酒、面包、鹽、魚豬肉等等。在法國,從前,圣誕節是素食的一天(食用薄餅、烤栗子伴熱酒)。這表示對基督、人以及化為肉身的神等一切的信仰。至于更為豐盛的晚餐的傳統很晚才從法國南部地區傳播開來。當時餐桌覆蓋著三層桌布和裝點著三支蠟燭,象征著三位一體,十二個小面包環繞著一個大面包,同樣代表上帝和十二使徒。傳統的菜單包括與基督的七個傷口相應的七樣菜,隨后是基督和十二使徒的十三份餐后點心(烤餅、杏仁、無花果和葡萄)。這頓圣誕晚餐事再望午夜彌撒后由團聚的家人或相聚一堂的朋友共同分享的。圣誕節吃劈柴形蛋糕的傳統令人想起一種有關燃燒一塊劈柴,上面澆上一杯酒,同時祈求圣三位一體的保護性的禮儀。這塊劈柴一直燃燒至翌日12月26日,祈求來年幸福和興旺發達。圣誕日開始的歡慶活動要延續到狂歡節的最后一天,封齋前的星期二才結束。于是開始以四十天為標志的封齋節的齋戒禁食。此時,法國人吧肉類、蛋類及肥肉撇在一邊而喜歡吃魚(神化的)。復活節食基督教慶祝基督復活的第二大節日。傳統要求用耶穌受難日雞下的蛋做攤雞蛋。逾越節宰殺的羔羊食闔家團聚時才吃的,但是羊骨必須完好無損,一根骨頭也不能折斷。
這一宗教的歷法如今也漸漸變得非宗教化了。但是法國人還是在原來的日期舉行節日歡慶活動。相反,節日的菜肴卻失去了象征的意義,價格卻往往昂貴得多。齋戒限于每星期五只能吃魚。然而宗教對法國飲食得影響是不應該被低估的。與《圣經》一起進入家家戶戶的是多得多得烹調書。孩子們想大人一樣,通過學習烹調,初步學會扮演成年人的角色。對大多數法國人來說,美食是靠回憶失去的童年的天堂,或回憶大家對田園詩般的理想的樂土的崇敬而被創造出來的。水果不僅是大地的食物,而且也是精神的糧食。再也沒有比《巴貝特的盛宴》這個例子更能說明問題了。這部卓越的丹麥電影是根據卡倫?布里克森的短篇小說改編的,描述一位巴黎公社流放的法國女人使嚴守戒律的人大包口福,并得到言論自由。在我們眼前完成的奇跡促使我們不得不認真對待“只有巴黎才出美食家”這句古老的民間格言。法蘭西民族的才華可能就是這樣首先有利于孵化出口上的幸福。法國人可能有兩張嘴,一張喝水或吃飯的嘴,和一張說話的嘴。這兩個口的功能又使累加的,最終,它們合并在普遍的人道主義中。
三、中國味道?審美傳統?飲食文化
與西方古典美學中存在著的視聽中心主義傾向形成對照,中國人的審美意識卻和視聽中心之外的味覺,結下了親密的姻緣。
先從字源學的角度看一看“美”這個字在漢語里的構成。我們知道,漢語使象形文字,字形與字意相關。從“美”這個字的字形來看它的本意是:羊大為美。
這不免讓人感到奇怪:大羊和“美”有什么關系呢?
原來,大羊的肉比較肥,而肥羊肉給您較好的口感。因此,羊大為美,實際商就是說肥羊肉給人的味覺是“美”的?;蛟S中國人最早的朦朧的美意識同肥羊肉味道的感官感受不無關系。而且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我們還常常說“美味佳肴”或“味道真美”這樣的詞句,可見中國人的美意識始終不排斥味覺。
味覺所以能在中國同美感結緣,與中國自古以來飲食文化的發達和烹調藝術的豐富密不可分。由于飲食文化傳統的長期浸,中國人歷來講究食物的美味可口,并視調制、品嘗、談論、吟詠美食為風雅之事。在這樣一種文化氛圍下,很容易將味覺視為審美享受。也就是說,中國的審美傳統與飲食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
那么,作為人之本能和基本生理需要的飲食,何以會在中國古代社會的發展中,上升為一種文化?
其實,我們在當今中國的日常生活中,也很容易感受到飲食的文化色彩。比如,大年夜燒全魚,取“年年有余(魚)”的吉祥意;元宵節煮湯圓,寓祝福全家團圓之美好心愿;端午節裹粽子,紀念投汨羅江自盡的愛國詩人屈原;再如中秋節吃月餅,夫妻恩愛忌分梨(離),等等。所有這些飲食傳統,均超出了飲食之作為解渴解饑的基本生理需求的層次,而打上了中國古代社會精神文明的印跡。
回顧歷史,我們會看到,中國傳統文人對飲食在中國上升為一種文化,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他們借酒助興吟詩揮毫,他們借聞香品茶而滌蕩塵囂、澡雪精神,營造閑話清淡的氛圍。此外,他們還寫大量詩文談論、吟詠美食。這使得飲食之道注入了文化內涵,并上達一種精神需要。中國歷代文人對飲食、烹調的關注和傾心,亦是使烹調藝術化的一個重要原因。他們以高雅的藝術修養,品鑒食物,辨別其色、香、味,感受其組織肌理給我們牙齒的松脆或富有彈性等各種感覺注重其各種成分味道的調和。事實上,一個“和”字,正使中國傳統飲食之道嘴根本的追求,也是中華文化的精髓。
四、結語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傳統造就了中法兩國不同的飲食傳統和文化氛圍。中國的珍饈,鮑魚、魚翅、熊掌、燕窩到了法國的高檔美食餐廳就變成了布列塔尼的螯蝦、龍蝦、魚子醬、松露;中國的飲食由于它的豐富多彩成為世界上一個偉大的飲食體系,而法國味最迷人之處卻在于以它人性化的方式超越了餐桌的局限,把飲食的情調變成一種真正的制度。如同中國飲食正帶著中華民族文化的神韻走向世界,法國味道已經不僅僅寓于食物之中,她已經成為一種生活的品質和情調,承載著法蘭西文明,滲透到世界的各個角落。
參考文獻:
[1]彭怡平著 《隱藏的美味》,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2] 彭怡平著 《名廚的畫像》,商周出版社,1998年
面對這樣的市場。大學生必須調整好心態、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設計好自己的職業選擇安排好自己的明天和未來這對大學生來說極具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是邁向社會、必須完成好的第一課。
一、就業市場的現狀
目前的大學教育已不是“精英化教育”,而是“平民化教育”了?,F在的我國大學生的毛入學率已經達到了19%。達到了國際公認的大眾化階段。我國的高等院校招生年年擴招從1998年108。4萬到2005年475萬人(2006年預計500萬人!全國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數已達2000多萬人(含各種層次的在校生)。正如教育部部長周濟所說:“目前中國高等教育在校生規模超過2000萬人居世界第一人民群眾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在短短6年內翻了兩番。“在這樣的招生速度和規模的情況下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日漸突出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是一個不容回避的難題。如果大學生在就學期間沒有一個切合實際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就業就會出現困難。加之大學生多數是一些獨生子女,對工作和待遇期望值過高要求脫離實際、好高鶩遠,勢必進一步增加就業的難度。長此以往,對家庭社會、學校、大學生本人以及整個國家的持續發展都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后遺癥。
二、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設計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手段之一。何謂“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一般認為:大學生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并經過分析、測評后對自己未來的一生中所承擔的職業職務和相應歷程所做的中長期的預期規劃與具體設計。
事實上在高校中,大學生真正知道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的人不多很少人真正在進行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和研究成果是值得我們吸取的。西方許多國家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從小學便開始。在一種沒有壓力、不馬上兌現的氛圍下進行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的早期熏陶和培養這時的教育是潛意識的、游戲式的其教育的形式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和’‘興趣“。西方國家非常注重學生的社會實踐經歷和實際動手能力的具備和培養,鼓勵年滿14歲的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到校外進行各種打工鍛煉這種打工對于家長或者學校來說并不是讓學生要掙多少錢,而是培養他們“早期的職業意識“。這種意識本身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而到了初中和大學階段的學生主要通過打工來滿足自己基本生活、學習所需。
所有這些與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完全不相同的。對于職業或者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往往是在學有所成之后才能考慮。國家在這里充當的是一個就業責任的主體,學生充當的是一個就業責任的客體。但是現在國家已經從就業責任的主體變成了就業責任的客體,學生則從就業責任的客體調換成了就業責任的主體。這種變化是一種歷史性的變革,在這種重大深層次、歷史性的變革面前我們的家長學生、學校沒有跟上這種變革的步伐我們的教育體制沒有隨這種變革作相應的改革。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人們的職業意識就業觀念未改變;沒有把職業興趣、職業設計意識從小培養。最終所導致的問題就是:大學生面對現實普遍都不適應茫然、仿徨恐懼、失望,他們感到困惑。這種困惑表面上看是大學生本人在就業上的困惑,實質上是一個家庭的困惑,是一個社會的困惑。所以面對目前的就業市場我們不得不作深入地思考。
三、幾點思考
1職業興趣、職業意識必須在早期培養。從國外職業教育的經驗和對職業發展研究可以知道,職業興趣培養和職業生涯教育是一個長期實踐的過程。薩帕的研究認為:人的早期職業生涯發展分三個時期即幻想期(4-10歲),表現為需要占統治地位。在幻想中扮演自己喜愛的角色;興趣期(11-12歲),表現為喜好成為職業期望和活動的主要決定因素能力期《13-14歲》,表現為開始更多的考慮自己的能力以及工作要求。由此而來。在西方許多國家的職業教育形式多樣。如:舉辦一些職業日、職業興趣測試等活動;每隔一段時間邀請社會上各種職業的單位或者個人到學校介紹各自的企業和工作;學校還定期組織一系列的模擬社會實踐活動以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這些與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不相融的我們只有在學有所成之后才能考慮職業的問題,看來學生的職業興趣、職業意識應該也必須在早期培養否則很難適應職業市場的變化。
2、建立學校和社會的專業服務機構提供完善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服務。據在我校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抽樣調查的數據得知:大部分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的服務“不滿意”有相當多的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學生在校期間主要是專業知識的積累對社會的變化和人才需求了解甚少而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本身又是一個持續、復雜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單憑個人的經驗或者感覺是很難實現目標的。因此。進行規范、持續、專業的職業生涯就業咨詢、指導或者設計是非常必要、非常重要的。筆者認為這項工作學校有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職責對在校學生進行高質量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應該是學校整個教學工作中當然的一部分。目前學校缺乏“一對一”“個性化”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服務。這也是出現學生“不滿意‘’和“認識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與此同時政府應該發揮自己管理職能在政府引導下建立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機構這種專業機構所進行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是學校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的自然外延和補充。學生可以在學校內得到指導也可以在社會上得到指導。
論文摘要總結棉花斜紋夜蛾發生規律及特點,針對引起棉花斜紋夜蛾暴發原因,提出農業和化學防治技術措施。
斜紋夜蛾屬鱗翅目、夜蛾科,別名蓮紋夜蛾,全國均有分布。
斜紋夜蛾歷史上只作為蔬菜害蟲,數量不大,但極具暴發潛能,一旦生態控制因子喪失,幼蟲生存率大幅提高,60多種作物受到擄掠,為害棉田,棉株被洗劫成光桿。
1發生規律及特點
斜紋夜蛾1年發生5代,各生期幾乎與棉鈴蟲和甜菜夜蛾同步,但對環境的要求卻大相徑庭。斜紋夜蛾要求適溫25~28℃、高濕90%左右,最高溫度超過38℃時卵不孵化,幼蟲及蛹出現反常興奮,代謝失調,發育出現短暫中斷;土壤含水量低于20%,幼蟲不能正常化蛹,成蟲將無法展翅。由于怕旱怕熱的習性,在長期的生存競爭中,形成了卵的孵化以早晚為多,幼蟲取食以早晚為盛,成蟲選擇生長茂密、植株高大的蔭蔽棉田產卵,以逃避烈日烘烤。
2暴發原因
斜紋夜蛾雖然要求適溫、高濕,但暴發為害均在長期干旱、驕陽似火的年份,歷史上“梅天不霉”,高溫季節提前,即梅季(6月11日至7月10日)30d時間,平均氣溫高于或接近28℃(常年低于26℃),雨量少于100mm(常年300mm以上),伏秋連續干旱的反常氣候,才在沿江廣大地域內暴發成災。原因是這種氣候使天敵數量銳減,斜紋夜蛾得到解脫,幼蟲存活率大幅提高而猖獗危害。
斜紋夜蛾的“食客”眾多,捕食性天敵較為直觀,梅雨明顯的沿江棉區捕食性蜘蛛占絕對優勢,蟾蜍和青蛙也是大張撻伐的英雄,它們對獵物具有特殊的搜索能力,繁殖力強,正常年份種群波動小,是棉田生態中穩定的“衛戌”部隊。據研究,寄生性天敵種類更多,攻擊反應敏捷,圍殲貢獻更大。6月中旬至7月上旬,正值各類蜘蛛大量產卵擴充戰斗力的階段,若28℃高溫提前到梅雨季節,相對濕度低于78%,除溝邊和土面的豹蛛外,棉蛛上的各類蜘蛛都停止產卵,已孵出的若蛛生存率大幅下降;伏秋連續干旱,將進一步加速蜘蛛減員。長期干旱,蟾蜍和蛙類的后代的生存基地減少,種群數量降低。寄生蜂在低溫環境中也會出現羽化不全的現象。天敵“兵源”驟減,戰斗力低下,這是斜紋夜蛾在并不喜歡的干旱氣候年能夠猖獗的原因。常規年份,不恰當地使用農藥,也易引起斜紋夜蛾暴發成災。1998年,出現兩度梅雨,蜘蛛種群豐富,由于受到1997年棉鈴蟲暴發陰影的籠罩,我市周邊棉區的全程用藥,至8月17日,已用藥8次以上,致使天敵蕩然無存,不僅造成棉鈴蟲人為猖獗,連最易招引天敵的斜紋夜蛾,也在吃光黃豆、山芋葉片后,爬滿田埂、大道,集體大逃亡。
多年經驗積累,預測棉田斜紋夜蛾暴發指標:①當年出現空梅;②在蔬菜等前作物上斜紋夜蛾幼蟲體色由黃綠色轉變為黑褐色,特別是純黑色;③7月中旬后,發現池塘荷葉被初孵幼蟲群取食殘留的白色下表皮即預示著將在棉田暴發。
3防治技術
(1)在棉田管理過程中,發現卵塊及時摘除,必要時把有初孵幼蟲的葉片集中燒毀。
(2)成蟲發生期設置黑光燈誘殺成蟲。
(3)在幼蟲3齡以前,午后或傍晚噴灑5%銳勁特懸浮劑1500倍液。
(4)使用“斷前絕后”的病毒制劑。由安徽績溪生產可致瘟疫流行的1%奧綠1號懸浮劑,是優選夜蛾桿狀核多角體病毒,輔以高活性組織,能使34種鱗翅目害蟲感染瘟疫。瘟蟲相互傳染,循環往復,禍及子孫,起到持續控害的作用,是生產AA級綠色食品的微生物制劑。使用500~1000倍1~10d的藥效由79%上升至94%。
【關鍵詞】企業;知識產權文化;作用;建議措施
1.企業知識產權文化的涵義
根據馬維野先生的理論,“知識產權文化是人類在知識產權及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影響知識產權事務的精神現象的總和,主要是指人們關于知識產權的認知、態度、信念、價值觀以及涉及知識產權的行為方式?!睆莫M義上來理解,知識產權文化是指關于知識產權的社會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包括知識產權的法律制度、國際規則、政策體系、發展戰略、價值準則、觀念意識、理論體系、學術思想、外部環境等。知識產權文化可分為知識產權意識文化、知識產權制度文化、知識產權環境文化以及其他諸多分類。根據知識產權活動的具體實踐,知識產權工作的不同領域和不同層面,又不斷衍生出更深更細的文化含義。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積累、提煉并倡導的一套優良作風、行為方式、價值觀念以及企業精神。它是一個特定組織在處理外部適應和內部整合過程中所學習到的、由組織自身創造并發展起來的、普遍遵守的行為規范和共同信仰的價值體系。它引領企業朝哪兒走、怎么走、走多遠,它使企業明確如何正確對待顧客、激勵員工、回報股東、貢獻社會。
總之,我們所倡導的知識產權文化,核心是“崇尚創新精神,尊重知識產權”,目標是在全社會形成有利于推動自主創新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環境氛圍,大力提高公眾運用知識產權制度的能力和水平,讓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行動。由此可知,所謂企業知識產權文化,是指企業關于知識產權現象的態度、價值、信念、心理、感情、習慣等共同構成的復合有機體,是企業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積累、提煉并倡導的一套關于知識產權的優良作風、行為方式、價值理念以及企業精神。
2.企業知識產權文化的作用
2.1企業知識產權文化具有凝聚作用
企業知識產權文化代表著企業精神和企業價值觀,具有凝聚力。這種凝聚力主要通過企業知識產權制度和行為的文化傳播,尤其通過企業知識產權權利人的示范作用,對每個員工尤其是權利人的貢獻給以承認,使企業員工產生歸屬感。這種凝聚力圍繞企業的知識產權目標,凝結成強大的集體合力,生出奮發向上的群體意識,煥發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富有成效地推動企業的發展。
2.2企業知識產權文化具有激勵作用
激勵是當今企業管理的一種職能,激勵理論已成為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理論之一。激勵的任務是要使處于不同精神狀態下的員工都能為企業整體和為實現自己所在的組織單位的目標做出貢獻。良好的企業知識產權文化能夠為員工培養起一個良好的激勵環境,能起到精神激勵的能動作用,能發揮其他激勵手段所起不到的作用,特別是通過對知識產權權利人物質上和精神上的獎勵,激勵其他員工進行企業知識產權的創造與保護。
2.3企業知識產權文化具有導向作用
企業知識產權文化明確企業知識產權的價值觀,清晰表明哪些是企業知識產權所倡導和遵循的,并以此指導和牽引員工的行為,使企業領導和員工在一定范圍內活動。
2.4企業知識產權文化具有推動企業知識產權建設的作用
企業知識產權文化是企業在知識產權建設實踐過程中、在尋求企業知識產權變革和發展中形成的,企業知識產權文化的建設與不斷加強企業的知識產權建設相一致。企業知識產權文化是以企業知識產權建設為基礎、更高層次的一種思想,從某種意義上說,企業知識產權文化是企業知識產權建設的發展和完善,通過這種發展和完善,使企業知識產權建設更加出色、有效和富有活力。
3.建設企業文化知識產權的建議
3.1全面培育權利觀念
我國企業對權利尤其是對財產權的習慣認識中,對有形財產權利的尊重已經成為傳統文化的重要構成,但對受到現代知識產權制度庇護的無形財產卻沒有加以足夠的重視。在我國頒布了幾部知識產權法規之后的相當長的時間里,許多人對商標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有的人認為創名牌只是高新技術產業的事,初級產品的經營根本用不著商標。除此之外,企業應當改變過去那種怕訟、畏訟的狀態,在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時,應積極主動地尋求司法救濟。企業應當主動創新并尋求知識產權的保護和救濟,這非常有利于企業知識產權制度的運行和企業知識產權文化的積累。
3.2普及和強化企業的知識產權意識
目前我國企業在知識產權意識以及相關制度的運用上與西方國家仍有較大差距,企業知識產權制度的建立固然重要,但企業知識產權文化的培育、企業員工知識產權意識的普及和強化,在企業知識產權的建設中更為重要。許多企業的知識產權意識還比較薄弱,應用知識產權制度的能力非常有限,掌握的自主知識產權的數量和質量也不盡人意,一些企業不重視發明創造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取得,或者有發明創造卻不注重申請專利保護,結果往往被別人侵權卻不知情,或被屢屢侵權而使企業陷于被動。企業進行知識產權文化建設,首要的就是在企業內部宜傳知識產權,普及知識產權教育,強化企業的知識產權意識。宜傳與普及的對象是企業的全體員工,宣傳與普及的重點內容是與本企業知識產權相關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基本知識和實用知識,宜傳與普及的目的是使企業知識產權工作貫穿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經營的全過程,使企業知識產權工作最大限度地為企業生產經營服務。
3.3加快培養企業知識產權人才
第一,要對企業員工開展知識產權教育,加大培訓力度,提高企業的知識產權意識,通過鼓勵創新、保護創新來激勵人們的創新熱情,通過對知識產權權利人的保護和獎勵來教育和指引企業員工。如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在技術中心大樓設立了一面“中國二重專利墻”,在上面的不銹鋼牌上,用中英文記載著二重職務發明人的名字及他們的發明創造成果―專利。這是為二重職務發明人樹立的一座豐碑,他們投人技術創新、產品開發的熱情在這里得到了鼓舞和弘揚。這是企業進行知識產權文化建設過程中對企業員工進行激勵的一個榜樣,通過各種各樣的激勵措施,能夠極大地調動企業員工進行知識產權技術創新的熱情。
第二,加強企業知識產權隊伍建設。企業知識產權專業人才的匾乏已經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障礙,大力培養懂科技、通法律、熟悉知識產權等法律法規的人才,為企業知識產權建設服務。第三,對已經有一定知識產權基礎知識的知識產權管理人員和重點培養對象,采取派出去的方式,積極參加各種知識產權培訓班、研討會,使其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知識面,加深對知識產權的理解,提高其掌握和運用知識產權的水平和能力,再由他們來推動企業內部的宣傳。同時,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到企業中進行大規模的知識產權戰略事務培訓,提高企業職工、特別是知識產權管理人員的能力與素質,更好地為企業知識產權建設服務。
【參考文獻】
[1]馬維野.論文化和知識產權文化[N].中國知識產權報,2005-09-30(3).
自20世紀初知識管理這一新的概念被提出,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在知識經濟背景下知識管理已成為企業重塑其核心競爭力、是企業贏得生存與發展的有力途徑[1-2]。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須不斷獲得新知識,并利用知識為企業和社會創造價值,知識作為企業關鍵性的無形資產,更是企業未來價值之所在。企業成功推行知識管理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其中企業組織文化是影響知識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企業在實施知識管理時需要對組織文化進行變革,以適應知識管理這一戰略的實施。本文重點討論基于企業組織文化類型的知識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概述
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有效的知識管理能夠提高公司的績效Catherine ,Tomas,and etc. (2009)【Alavi, M., &Leidner, D. E. (2001). Review: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conceptual foundations and research issues. Mis Quarterly, 25(1), 107-136.】。對知識資源進行有效組織、管理、應用、創新已經成為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營建其核心能力的關鍵所在。Alavi andLeidner(2001) 在其研究中表明一個企業的知識資產能為企業產生長期的可持續競爭優勢,公司有效整合,儲備及傳播現有知識和創造新知識的能力是其建立知識型資產競爭優勢的基礎【 Alavi, M., &Leidner, D. E. (2001). Review: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conceptual foundations and research issues. Mis Quarterly, 25(1), 107-136.】。因此,知識管理的研究也逐漸成為學術界和理論界熱門的研究領域,呂雙在研究中提到,中國在知識管理領域發文量已經僅次于美國排在第二,中國知識管理研究近年來取得了很大進步【呂雙. (2012). 國際知識管理研究的領域分析Ⅰ:基于知識地圖的聚類分析. 情報雜志, 31(2), 118-123.】。在這眾多研究中 ,對企業知識管理的影響因素研究是知識管理研究的一個重要分支。
組織文化概述
一個公司的企業文化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Scott-Findlay香農和埃斯塔布魯克(2006)指出,這些價值觀和信仰會影響員工的態度和行為【Scott-Findlay Shannon, Estabrooks Carole A., 2006.”Mapping 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research in nursing. In: A literature review”,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56(5): 498-513.】,也可能影響組織的管理系統。Rahmati、DarouianAhmadinia(2012)文化的類型分為樹類型,是疏遠了文化,民主文化,分別和敵對的文化,每一種文化都有自己的角色,他們將影響員工參與和可用的策略對員工【.Rahmati, V., Darouian, S., &Ahmadinia, H. (2012). A Review on Effect of Culture, Structure, Technology and Behavior on Organizations.Australian Journal of Basic & Applied Sciences, 6(3), 128-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