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農業信息科技

      農業信息科技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農業信息科技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農業信息科技

      農業信息科技范文第1篇

      為規范項目申報立項,堅持“統一申報、公開程序、民主決策、評審論證、陽光操作”的原則,市級農業科技目申報管理系統“(以下簡稱本系統),以保證財政農業專項資金全部實行項目信息公開化、項目申報網絡化、項目管理信息化,引入的專家網絡評審機制,把項目立項條件、項目管理辦法、資金分配結果等亮在明處,也可以廣泛接受社會和群眾的監督。

      二、業務功能流程與分析

      系統業務功能分析項目數據集中、業務規范統一,為財政支農項目申報項目信息資源整合和全面監管提供依據。集成項目申報業務、項目立項業務、人員專家資料庫、經費管理業務、項目實施管理和成果管理及項目評審驗收等一系列項目管理職能,實現項目資源上的人、財、物的全面管理和項目滾動管理的全程跟蹤。提供動態的項目執行控制和資料管理,可及時監管項目實施進度和成果。支持多年數據集中管理、動態分析、對比分析和挖掘分析。與市財政預算系統能夠進行預算科目對接,實現協調辦公。預留與涉農補貼資金監管系統等相關系統對接的接口。

      三、主要功能

      1.項目申報管理上海市各區縣農委通過本系統進行農業科技項目的申報,預算申報數據經本系統校驗通過后,可形成上報文件,上報市級農委。上海市級農委通過本系統對區縣農委的項目申報材料進行初審后,聘請專家進行項目評審與立項,評審結果通知申報單位。對通過項目評審的支農項目進行支出預算和審核。需要進行數據調整的單位可自行進行調整,再次上報。

      2.項目執行管理上海各區縣農委通過本系統進行項目執行(包括各類監督檢查、資金管理、整改處理等),各類數據經本系統校驗通過后,形成上報文件,上報市級農委。上海市級農委、各區縣農委通過本系統對區縣農委上報的各類材料進行審核與評估,必要時聘請專家參與項目評審,評審結果通知申報單位。

      3項目驗收管理上海各區縣農委通過本系統進行項目驗收申請,提交驗收材料,各類數據經本系統校驗通過后,形成上報文件,上報市級農委。上海市級農委、各區縣農委通過本系統對區縣農委上報的各類驗收材料進行審核與評估,聘請專家參與項目評審,評審結果通知申報單位。

      4項目資金管理上海市級和區縣級農委通過本系統,實現農業科技項目支出預算錄入、預算審批、預算審核等項目資金管理功能,同時通過與市財政局部門預算軟件的數據交換實現數據共享,向是財政局提交預算與接受市財政局的預算批復信息。

      四、結語

      信息系統建設和完善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對業務流程進行信息化改造的過程中,也會改變某些工作流程。本系統以農業科技項目集中監管為目的,以農業科技項目過程管理為核心,以農業科技項目資源管理為重點,全面實現了農業科技項目信息整合,從而方便高效地管理和控制農業科技項目活動,滿足農業科技項目管理與決策的需要,達到對農業科技項目全面管理的目的,為上級農委農業科技項目管理者對農業科技項目成果的正確評估提供依據。

      本系統服務于上海市級農業科技目的申報和管理工作。系統利用計算機技術、數據庫技術等,實現項目的高效管理和信息共享,增進了群眾的民主監督意識,利于管理者發現和分析管理中的各項問題。

      農業信息科技范文第2篇

      通過分析比較國內及湖北的現代農業領域信息化發展現狀,得出湖北省發展農業信息化的優勢,思考湖北發展農業領域信息化科技工作方向。湖北發展農業信息化工作,要在保障凸顯其優勢的基礎上,對整體發展思路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從而因地制宜的進行下一步規劃建設。

      關鍵詞:

      湖北;農業;信息化;科技發展

      隨著我國信息產業的興起,信息化在現代農業領域也取得了飛躍式的發展?!笆濉逼陂g,以平臺和網絡化科技發展為特征;“十一五”以語音、視頻信息推送為標志;“十二五”以移動信息科技發展為主流。迄今已在農業生產過程、農產品加工與物流、農產品交易、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以及農業信息服務能力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1國內農業信息化科技發展現狀

      國內農業信息化科技發展主要包含生產過程信息技術、農產品加工與物流信息化科技、農產品交易信息化科技;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信息化科技幾個方面。國內生產過程信息技術已在多個系統和專業領域普及。目前已經投入實際應用的有綜合栽培專家系統、水肥管理專家系統、育種專家系統、病蟲測報與防治專家系統等;此外,大田精細農業信息技術研發與應用取得較大進展,與發達國家相似,可生成產量分布圖和按處方圖工作的國產信息化農作機械在國內得到部分應用;同時,農業物聯網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的開發應用,能夠實現農產品設施生產管理過程中的信息采集、監控、信息傳輸、自動化控制,并與農業物聯網平臺相互結合,構建具有決策分析和內外綜合服務功能的高標準物聯網農業生產工程。農產品加工領域信息化科技目前主要開展了以下研發應用:一是計算機視覺技術。二是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系統的開發應用。三是自動控制技術開發應用,四是農產品包裝自動識別技術。在農產品交易方面,國內目前普遍應用的信息技術主要有Inter-net網絡技術、Web技術、數據庫技術、信息安全技術及數據挖掘技術等。另外,信息管理系統、信息共享系統、電子銀行結算與支付系統供應技術協同四個相關信息系統已很成熟并得到廣泛應用。國內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信息技術比較成熟的有農產品質量溯源技術、條碼技術、HACCP技術和農產品質量速測技術等??蓪崿F從源頭上對農產品進行檢測、監督和監控,流通過程中運用條碼技術,實現一對一的管理,若發現質量問題,可以通過管理系統或熱線電話對問題進行溯源查詢、質量安全咨詢并加以解決。

      2湖北農業信息化科技發展現狀

      湖北農業信息化科技發展起步于20世紀70年代末。在專利方面,全省共取得涉農信息技術專利479項,其中,2000年前20項,2001至2013年底一共459項。在軟件開發方面,2010年至2013年底登記的涉農信息技術軟件共185件,2013年涉農信息技術軟件收入40.6億元。農業生產過程信息化科技方面目前取得主要成效的工作有:①農業專家系統開發;②3S技術研發與應用,如武漢大學空間信息與數字工程研究中心開發的3S技術在蘄春縣等地應用示范;③農業物聯網技術的開發應用。該技術采用無線傳輸的方式來監控農作物生長環境,同時可以通過遠程控制設備進行環境調控;④農業精準作業技術的開發應用。華中農業大學賀立源等科研人員于2010年發明了水肥一體化智能精準控制系統及其控制方法,該發明成本低廉、擴展性強和實用性強,體現了“精準灌溉、精準施肥”的發展趨勢。此外,農產品加工與物流、交易信息化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的科技成果,主要有: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發明的基于無線網絡的農藥殘留檢測裝置;華中農業大學發明的基于單片機的固體發酵過程中溫度監測與自動調控系統、板栗品質多源信息檢測分選實驗臺、柑橘貯藏條件自動控制系統等;宜昌市三峽大學開發了交互搜索式在線交易平臺;武漢天喻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開發了用于手機移動支付的NFC組合天線、多通信端口IC卡安全終端、接入系統和金融交易支付方法。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信息化方面,湖北省農產品質量監控信息平臺于2011年建成,它由一個省級中心、十七個市級分中心和一個流動監測中心組成,能較為完善地覆蓋全省質量安全信息數據。2011年,湖北省工商局聯合中國移動湖北公司開發了“湖北省食品流通電子追溯系統”,到2013年6月,湖北省應用該電子追溯系統的食品經營戶已達到4.8萬戶,備案供貨商7.6萬家,備案食品51.7萬種,錄入進貨臺賬44萬條、銷貨臺賬26萬條。更值得一提的是,湖北農業信息服務能力建設步伐加快,在服務平臺技術、信息資源開發科技、終端開發應用科技方面都有突破性的進展。

      3湖北農業信息化科技發展的主要優勢

      (1)研發力量較強。湖北的教育科研力量在中部是“領頭羊”,在全國也處于前列。全省每萬人R&D研究人員數為10.84,位居中部第一,全國第10位。在涉農信息技術研發上有華中農業大學、武漢大學等國家隊,也有長江大學、三峽大學、湖北文理學院、湖北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一批省級代表隊。(2)農業信息化科技發展學術研究實力雄厚。湖北每百萬人涉農信息技術論文數為14.07篇,位居全國第9位,九省中排第2位,中部第1位。(3)農業信息化技術創新能力較強。湖北每百萬人涉農信息技術專利數達到1.65件,位居九省第3位,中部第1位。

      4湖北農業信息化科技發展的思考

      湖北發展農業領域信息化科技工作,在保障凸顯其優勢的基礎上,也要對整體發展思路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提出因地制宜的規劃建設方向。

      4.1明確農業信息化科技發展目標,突出重點任務要結合農業信息科技發展,建立完整的農業信息學科體系,針對湖北省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揭示農業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的信息流規律,提出農業信息獲取、處理、傳播的系統理論、方法、技術體系,原始發展與集成發展兼顧,加強自主發展和集成發展能力建設,以掌握農業信息科技核心技術為出發點,以形成重大突破性原創科技成果為目標,組織開展農業信息科技自主發展研究,加快發展成果中試熟化和轉化應用。

      4.2提升創新主體能力,擴大開發創新規模全省涉農信息技術開發機構、企業不足50家,還沒有一家企業(公司)的涉農信息技術及設備年產值規模過億元,數量少、規模小、成果少,缺少具有承擔重大項目和系統開發的大型研發機構和企業,且研發項目重復分散。為此,應從機制上鼓勵創新主體、開發機構(企業)之間形成相互配套的協作體系,建立相互促進的創新聯盟。完善競爭機制,集中資源和人才,促進成果的應用推廣。

      4.3合理分布農業科技資源,調整人才隊伍結構湖北省農業科技資源豐富,但分布不平衡,絕大部分集中在武漢。全省3所涉農高校中的2家位于武漢,涉農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國家級技術研究中心全部在武漢,6家省級涉農重點實驗室中的5家位于武漢?,F有從事研發的科技人員5000多人,其中兩院院士12名,高級職稱1781人,高層次農業科技人才數量在全國名列前茅,但需進一步培養在農業科技推廣中起輻射帶動作用、貼近農民生產實踐的應用型和經營型農業科技人才。為留住人才,需要建立靈活的用人機制。完善的配套政策能夠使高素質人才扎根,從而進一步加強企業的開發能力,使涉農信息技術研發機構及企業有足夠的實力承擔重大開發項目。

      4.4增加技術開發資金投入,拓展投融資新渠道湖北省涉農信息技術開發企業大多是依靠自身內部積累發展起來的,資金投入嚴重不足;科研院所靠少量的項目資金維持,缺乏配套資金。政府管理部門對涉農信息技術開發機構和企業缺乏扶持和引導,也缺乏固定的資金渠道。因此,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技術開發資金投入力度,促使廣大科研院所、企業進行產品開發、引進人才和先進的開發工具,積極開拓市場。另一方面,要充分拓展投融資渠道,利用杠桿原理帶動市場資金流入,使院所、企業有多種的資金配置渠道,從而擴大生產規模,促進企業進一步發展。

      4.5完善相關政策法規,提升需求動力農業信息化是一項惠及億萬農民的公益性事業,亟需各項政策扶持。需要建立針對農業信息化的相關政策法規,各地更需要完善面向農業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農民的各種優惠政策;同時,由于農業信息技術是高新技術,農業生產周期性長,受自然條件制約度高,風險大,推廣成本高,因此,創新互聯網+推廣模式,降低推廣成本,通過多種渠道培訓提高農民文化素質,提升農業信息化科技發展的內在動力。

      參考文獻

      1鄭秋麗.地方政府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的策略研究[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12)

      2譚玲玲.農業信息化對農業經濟增長的作用機理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3(9)

      3李燈華,梁丹輝.國外農業信息化的先進經驗及對中國的啟示[J].農業展望,2015(5)

      4程海梅.政府推進農村信息化策略探析[J].農業網絡信息,2014(10)

      5胡揚名.農村信息化建設問題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3

      農業信息科技范文第3篇

      二、在農村普遍可以聽到這樣的反映,農民“想致富,沒門路”??梢钥隙ǎ瑥V大農民致富奔小康的心情是迫切的,只是摸不到致富道道,找不準發財門路。他們最大的困難是“三缺”問題,一是缺技術,二是缺信息,三是缺服務。從國家部委辦到省地市已基本形成一個由計算機網絡組成的農業信息服務網。據悉,最近農業部將建立農產品信息制度、定期或不定期準確的市場信息,并擬在中國農業信息網上建立種植業信息網,以增強農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主動性和預見性。怎樣把“三農”急需的技術、信息和服務盡快送到千家萬戶農民手中,引導服務農民發展效益農業,抓市場活流通,走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路子,是縣鄉兩級政府部門,特別是涉農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我省一些地區,采用各種形式,大膽創新,在農業科技(經濟)信息推廣、咨詢、服務上做出有益嘗試,取得較好的效果,受到農民普遍歡迎。如“衙州市農業科技110服務網絡”,利用市、縣、鄉三級計算機網絡,連接“全國農產品信息網”,建立衙州市農村經濟信息網,連成冬市、縣、鄉、村、戶的農業科技和農村經濟信德服務網絡,使農民在生產經營中遇到難題,指及時有效地得到信息網絡的幫助指導,得仁解決蘭溪市農業局從科技服務、信息引導入手,戈立“蘭溪市大地農產品有限公司”,通過這一載體,幫助農民打響農產品品牌,協助農民釗售農產品,同時做好農資、信息等各項服務。各地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農民又‘技術、信息、服務的需求,調動農民發展效扎農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預見性。

      三、從我縣農業發展實際出發,結合縣委縣府就發展我縣國民經濟提出的“一體二翼三支枉”總體發展戰略,加快我縣農業科技(經濟:信息服務網絡建設勢在必行。

      (一)領導重視,政府牽頭,各涉農部門通力寸作,縣級成立“農業科技(經濟)信息服務中,:”,鄉鎮設立分中心,村設信息服務站和信表聯系戶,同時,縣鄉(鎮)兩級要做到機構編制、人員和經費四落實。

      農業信息科技范文第4篇

      英文名稱: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主管單位:甘肅省農牧廳

      主辦單位:甘肅省農業信息中心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3-6997

      國內刊號:62-1057/S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2004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農業信息科技范文第5篇

      關鍵詞:信息化;農業科技;傳播

      中圖分類號:S126 文獻標識碼:A

      信息資源與物質資源、能量資源共同構成現代經濟發展的3大支柱。為更好地利用信息資源,各國家、各行業都在進行信息化的建設?,F在各地都在建立農業信息網站、農業專家服務系統、農業市場信息服務系統、農業綜合數據庫。農業信息化成為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途徑,也將我國農業發展推向了新的。

      1 我國農業科技傳播和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概況

      1995年的金農工程開始至今已投入12億元用于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在依托國家公共數據通信網的基礎上,我國已初步建立了完善的農業信息服務網站體系,各農業部門都建立起服務本地區的農業信息網站。在城區以“百兆進戶、千兆進樓、T級出口”為目標和在農村以“寬帶進鄉入村”為目標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正在大力推進。到2012年,鄉鎮通寬帶比例達到100%,行政村通寬帶比例達到75%,農戶寬帶接入速率平均不低于2MB/S,采用XDSL接入方式的鄉鎮寬帶接入能力接近30MB/S。

      2 我國農業科技傳播和農業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2.1 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

      政府沒有加強培訓農業信息的使用者,農業生產者應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嚴重不足,影響了農業科技的傳播和應用、農業生產、經營信息的及時統計、和利用;政府在農業科研方面投入增加較快,但是專門用于農業科技傳播的投入不多;農業科技推廣隊伍老化,知識陳舊;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科技知識,指導農業生產經營的能力嚴重不足。

      2.2 缺乏適合農業生產者能力和素質的專門網站

      各地、各級政府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的農業網站,往往以宣傳和介紹本單位工作為主,網站內容主要是文字和圖片,缺少生動真實、形象直觀的影像內容;缺乏為農業生產一線企業和農業生產者服務的理念,操作環節多,使用不方便。網站的傳播內容缺乏針對性,使各種農業科技園區、各種農業合作社、專業戶和農業產業鏈上的信息受眾不能輕易找到所需的信息。

      2.3 農業科技信息更新慢,針對性不強

      影視具有形象直觀、聲畫并茂的特點。對知識基礎單薄,文化水平不高的農業生產者來講,通過影視進行農業科技的學習更是最佳的選擇。但是由于拍攝創作農業科教片需要專業人員進行,有藝術性和技術上的要求,許多網站不具備創作更新的能力,因此,出現影像信息更新慢、針對性差的問題。隨著影視及網絡技術的進步和我國高清廣播電視標準的公布,原有720×576分辨率的視頻素材和成片已經不能滿足播出標準和交流需要,建立高清視頻資源庫成為迫在眉睫的任務。

      2.4 缺乏利益機制驅動

      拍攝農業科教片的投入大,需要有前期人員的編導策劃和硬件的投入;農業科教片的制作時間長,需要反復拍攝不同生長期農作物的生長變化;農業科教片受地域影響較大,不同自然條件使農作物的生長特點也各不相同,所以農業科教片往往只適合很小的某一部分地區,由此產生的效益與投入不成正比。大多數的農業科技信息網站沒有利益驅動去拍一些有針對性的農業科教片。

      2.5 信息獲取過程復雜

      調查研究中發現,很大一部分農業信息需求者認為網絡信息獲取過程復雜,如有些網站只有通過注冊才能使用,有些農民不會利用網絡平臺自己的問題,還有由于網頁界面繁瑣,難以從眾多相關信息中找到適合自己需求的信息等。

      3 信息化條件下開展農業科技傳播的對策

      3.1 培養農業信息化人才

      信息化條件下,培養懂現代信息技術又懂現代農業技術的農業信息化人才尤為重要。農業信息化人才要肩負起研制和開發農業信息化應用軟件的責任,設計開發與農業生產者的需求和應用能力相適應的網絡用戶終端,優化農業科技傳播的基礎設施條件。對農業科技傳播的受眾有準確的定位和了解,有針對性地為不同群體的受眾提供農業科技信息服務,以產生良好的農業科技傳播效果。

      3.2 將影視和網絡等信息技術用于農業科技傳播

      影視是一種為大眾所喜聞樂見的農業科技傳播方式。通過對100位不同群體的農業科技傳播受眾的分層調查,有62.5%的被調查者認為農業電視節目是獲得農業科技信息的重要途徑,30%認為網絡是獲得農業科技信息的重要途徑。因此,要注重農業科技信息的影視加工和傳播,建設大容量、高清標準的農業科技視頻影像庫,并不斷制作傳播最新農業科技信息的農業科教片充實影像庫和農業科技傳播服務平臺。農業網站擁有巨大發展潛力,要根據農業生產者的需求和應用能力來設計開發專門的網絡客戶端,使需求者能方便的進行搜索、觀看和下載所需的農業科技信息資源。

      3.3 構建農業科技傳播服務體系

      我國農業受眾的整體特點是數量眾多,但整體文化素質較低,職業科技文化和技能水平偏低,在傳播領域屬于弱勢群體。加強對農民培訓的同時可以通過構建農業科技服務體系來提高農業科技傳播的效果。如建立“農業科技110”,建立農業科技傳播與服務平臺,建立信息農業實驗示范基地,等,進而構建農業科技傳播服務體系,擴大農民獲得農業科技信息的途徑,全方位為農民提供農業科技服務。

      總之,農業的現代化建設離不開科技,而將科技成果轉化成農業生產力則需要充分發揮農業科技傳播的作用。依托農業信息化發展的大環境,在傳播學理論的基礎上,不斷改進農業科技傳播所存在的問題,提高傳播的效率,使農業科技傳播更好地服務于農業現代化建設。

      參考文獻

      国内成人精品亚洲日本语音|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 |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片| 亚洲综合图片小说区热久久| 91嫩草亚洲精品| 亚洲一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另类春色校园小说|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自国产拍揄拍| 亚洲精品动漫免费二区|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阿v天堂在线2017免费|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亚洲一二成人精品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一区免费视频| 亚洲欧洲无卡二区视頻|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2021| 亚洲人成色7777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gv天堂亚洲国产gv刚刚碰| 亚洲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观看 亚洲αv久久久噜噜噜噜噜 |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heyzo亚洲精品日韩|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 亚洲激情中文字幕| 亚洲一级免费毛片| 久久亚洲欧美国产精品|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视www| 亚洲av女电影网| 激情综合亚洲色婷婷五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