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新媒體運營計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新媒體;博物館;文化傳播;情感傳達;影響
之所以較之于傳統媒體,新媒體存在一個“新”字,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在多方面都存在差異(如傳播原理、方式、途徑等)。具體來說,傳統媒體主要指廣播、電視、報紙以及雜志等媒介,而新媒體則是充分應用了現代信息技術的媒介(如數字電視、觸摸媒體、多媒體短信以及桌面視窗等)。較之于傳統媒體,新媒體更具多樣性特征,并且在呈現方式上也更多樣性,不僅可以調動人們以多方面感官來接受信息,同時還能給人們帶來不一樣的感受。截止到目前,新媒體存在于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然而,對于博物館來說,通過對新媒體的運用有效實現了傳統與現代的完美融合,為博物館這一傳統領域注入了新活力。
1 新媒體展示下的博物館文化傳播
(一)擴大了博物館對傳統歷史文化的傳播廣度
例如,在徽縣博物館的陳展形式設計中,即設置了電子觸摸屏的互動體驗,這即是新媒體展示的一個充分體現。具體來說,這個電子觸摸屏提前錄入了博物館所藏文物的相關信息,對博物館的展品進行了信息化處理。通過觸摸電子屏幕,參觀者即可對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進行選擇。與此同時,針對平時手機、IPAD不離身的參觀者,還特意設計了電子考古小游戲,以此來讓參觀者在博物館內也能找到新鮮感,并且還會吸引更多青少年參與到文物保護中來。毫無疑問,通過對新媒體的充分應用,使得徽縣博物館與傳統博物館有著很多不同,傳統博物館僅憑展板、文字的展示方式儼然過于乏味,無法吸引參觀者,而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新媒體展示環境下,文物的介紹基本上都有相應的聲畫、互動,這不但可以給前來參觀者留下深刻影響,同時其創意性、科技性特點也間接促進了博物館文化傳播廣度的無限擴大。
新媒體的信息傳播能力十分強大,能夠讓接受者在多方面感官上來感受信息,這在讓接受者感受震撼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接受者接受信息的能力[1]。毫無疑問,通過對自身技術特點的利用,新媒體可以向外展示博物館的文化內涵,這在豐富博物館宣傳手段的同時,進一步擴大了博物館對傳統歷史文化傳播的廣度。
(二)提高了博物館文化的接受度
針對博物館文物所展現出的龐大文化信息而言,并不是每一位參觀者都能夠體會、感受到的,甚至有部分文物所蘊含的文化信息只有專業人士才能看到、感受到,普通參觀者往往只能夠認識、了解到最表面、最基礎的信息。然而在新媒體展示環境下,各種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展示方式無疑能夠對參觀者就起到良好的提示與點撥作用。
比如在徽縣博物館唐宋文物菁華展陳展形式設計中,多媒體展示屏隨處可見,這些多媒體展示屏不僅對唐宋文物的基本信息進行了詳細介紹,同時也明確指出了文物的內在文化價值,并且給出了相應的鏈接,參觀者點擊鏈接后即可以通過網頁瀏覽來對文物有一個更加全面的了解與認識。以古道文化展廳為例,通過點擊不同時期的古道文化脈絡,參觀者可以對古道在不同時期的走向有一個更好的理解,再結合動畫演示唐代詩人李白、杜甫、元稹在徽縣期間寫作詩詞《木皮嶺》、《白沙渡》、《水會渡》、《蜀道難》、《青云驛》等詩詞的場景,加深觀眾對徽縣木皮古道、秦蜀古道、青泥古道等津關古道文化的理解。再結合3D演示吳d抗金、仙人關大捷等戰爭場面,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拓展觀眾對徽縣宋代歷史文化的認知度。在新媒體展示環境下,參觀者在參觀過程中對信息的接受度將更高,可以吸取并掌握更多的文化啟示。毫無疑問,新媒體的運用可以充分調動參觀者聽覺、視覺以及觸覺等多個感官的共同參與,使參觀者接收更多瞬時信息,并且部分瞬時信息會轉化成永久性記憶,讓文化因素被參觀者完全接受。
2 新媒體展示下的博物館情感傳達
存在于博物館的新媒體,即是一系列具備現代信息技術的裝置,這些裝置基本都有一個共同的功能,即是與參觀者的互動。在新媒體的輔助下參觀博物館,參觀者不僅會體會到身臨其境的感受,同時也可以進行一些小游戲,如陶器的制作、宋代磚雕的雕刻等,這增強了參觀的趣味性。與此同時,通過新媒體的展示,博物館能夠進一步實現情感傳達的功能,這種功能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傳遞情感。在傳統展示模式下,參觀者對于文物的參觀始終都保持在一定的距離,然而新媒體的運用則能夠縮短參觀者與文物之間的距離。比如,博物館通過對觸媒媒體的運用,可以設置一些小游戲,讓參觀者通過這些游戲來了解相應文物的詳細情況,并且讓參觀者在游戲過程中感受到自身的價值,這也是各種情感(如滿足、實現、自豪等)的充分體現[2];二是體現人文關懷。除了傳遞情感之外,這些新媒體的運用還能夠充分體現博物館對人這個本體的關懷,互動中充分考慮了不同群體的差異化需求,在設計的細節處將這種關懷完美的詮釋了出來。比如在徽縣博物館展區內設置無線WIFI,參觀者可以連接WIFI,利用微博、微視頻等來與網友以及自己的“朋友圈”分享此時在博物館內的所見所聞,這無疑都體現了新媒體在博物館展示中的應用始終保持著“以人為本”的理念 ,充分考慮到了參觀者的情感。
3 新媒體展示下博物館文化傳播與情感傳達的融合
眾所周知,參觀者是博物館得以生存與發展的基礎條件,只有讓更多的參觀者前來參觀,博物^才能持續健康的發展。那么,如何讓參觀者愿意停留在博物館中,則是博物館展示過程中必須具備的一項功能。然而,存在于新媒體展示環境下的互動裝置(指融合多種媒體形式與觀眾實現雙向互動的計算機互動的展示裝置),其不僅是指物質層面上的一種互動方式,其中還包含了參觀者與相關文物之間在精神層面上的一種交流,也就是所謂的情感互動。
比如在國立故宮博物院與資策會聯手策劃的“乾隆潮新媒體藝術展”中,即大量應用了互動裝置,尤其是在第三部分――“乾隆的春曉慶典”環節中,透過像素藝術來對《漢宮春曉圖》重新進行了繪制,形成了以“乾隆的春曉慶典”為主題的獨特動漫裝置,以像素藝術來將原畫獨特的透視完美詮釋出來,并且充分融合了臉部偵測技術,讓參觀者有一種“走入”了畫中的感覺,最終通過新媒體手法(如大型顯示器、拼接投影等)來將古老的《漢宮春曉圖》轉變為現代藝術風格。在整個互動過程中,參觀者穿上古裝“進入”漫畫,穿越時空,成為春曉慶典的參與者[3]。毫無疑問,這樣的過程不僅滿足了參觀者對新媒體互動技術的好奇,同時也能夠吸引參觀者真正將自身的情感投入到其中。其實在設計互動裝置的過程中,我們強調的重點并不是技術的先進性,真正需要重視的中觀眾的參與性,這種參與并不單單人的行為參與到其中,更多需要的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的情感交流與互動。與此同時,在整個展示的過程中,參觀者還可以參與創作過程,以此來讓參觀者切身體會到原創作者在設計展示中所融入的情感因素,由此讓參觀者從中獲得滿足、愉悅,而這也正是互動裝置應用于博物館展示中理應有的效果。
4 結語
總之,作為現代科技發展的成果,新媒體在方方面面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與生產。對于博物館來說,新媒體的作用可以使其本身就具有的文化價值得到更有實效性的展示以及進一步的放大,相應的文化傳播力也會隨之而增強,使其所蘊含的情感能夠感染到更多人。
參考文獻
[1]潘登.歷史類博物館影像展示中的情感傳達研究[D].陜西科技大學,2015.
——2020-2021年第二學期工作計劃
我們新學期的工作計劃劃分為三個部分:工作目標、部門內部、具體工作。就業促進會新媒體中心新學期工作計劃內容如下:
一、工作目標
1.完成就業在線公眾號的日常運營及推廣工作
2.改革新媒體中心內部的運行機制。讓每個人的能力都得以發揮,得以提高,擁有鍛煉的空間。
3.完成各項活動的宣傳事宜及活動攝影工作。
二、部門內部
1、進一步完善部門內部的工作機制,提高工作成員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工作質量。
2、鼓勵部門成員與其他部門成員交往,及時了解其他部門信息,把工作狀態由原來的被動轉為主動,
3、協助完成機構內部以及就業在線公眾號的運營。
4、加強推文制作、活動攝影及PS、PR等多種軟件操作能力。
三、具體工作
1、每周召開一次工作例會,總結部門前一周的工作,布置下一周的工作,并針對上一周的問題,在新的工作中做出調整和修正。
2、部長和副部長應組織本部成員一起精進業務能力并落實到工作中。
3、在具體工作上,努力與其他部門應相互協作、配合。
4、本學期具體規劃:
(1)做好廣東理工職業學院就業在線公眾號日常運營及推廣工作
(2)校園花開的推文
【關鍵詞】 三網融合 CMMB 新媒體
一、引言
三網融合是指廣播網、電信網、計算機互聯網之間的互聯互通、連為一體,業務上相互滲透,方便人們更好的享受網絡信息服務。三網融合對于廣播電視網來說,機遇大于挑戰。廣播電視網可以名正言順的進入附加值很高的電信、互聯網領域。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手機終端正逐漸成為電信和互聯網融合的重要陣地。而CMMB(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 中國移動多媒體廣播)技術的發展,為廣播電視行業殺入這一陣地提供了有力支持。從而使廣電CMMB運營商能夠在三網融合的趨勢中推出一種新媒體綜合業務,更好地服務于用戶。
二、新媒體綜合業務平臺分析
2.1 新媒體綜合業務平臺目標功能
在三網融合的背景下,各行各業都具有自身的優勢。廣播電視行業擁有豐富的內容資源,并且內容極具原創性。互聯網行業,尤其是移動互聯網,能夠聚焦用戶關注的熱點信息,并且與用戶之間能夠形成良好的交互。電信行業,具備精確的信令控制及收費管理功能,并且手機終端具有良好的移動性和便攜性。而CMMB技術,能夠實現內容的無線傳播。
三網融合下的CMMB新媒體綜合業務平臺,將聚合廣播電視內容、互聯網熱點信息以及政府公共資訊等生活服務信息作為新媒體內容,以CMMB廣播的形式推送給具備接收CMMB信號或通過外置模塊接收CMMB信號的手機。用戶在手機上能夠查看新媒體電子節目單,進行訂閱,接收并欣賞節目內容,并且能夠與節目制作團隊或其他用戶之間進行互動交流。
據此,三網融合下的CMMB新媒體綜合業務平臺應具備如下功能:
提供內容管理子系統,既能夠接入并管理廣播電視內容,又可以通過網絡爬蟲功能采編互聯網熱點信息;
提供播出管理子系統,能夠制作電子節目單,對接CMMB廣播通道,進行內容播出;
提供手機APP軟件,接收CMMB信號后解碼還原節目內容,并以優秀的用戶體驗呈現給用戶;
提供訂閱管理子系統,借助目前CMMB與中國移動TD側的雙向接入網關,實現了用戶訂閱及移動代收費管理;
提供互動服務子系統,以論壇、微博、微信等形式,搭建用戶與運營商以及用戶與用戶之間的互動平臺。
2.2 新媒體綜合業務平臺架構
綜合上述功能分析,三網融合下的CMMB新媒體綜合業務平臺在進行系統實施時,應具有如下系統架構(如圖1所示):
(1)內容管理子系統,可進一步細分為:
內容接入模塊―負責引入廣播電視的內容源,通過網絡爬蟲功能采集互聯網熱點、行業熱點信息,引入政府公共咨詢、生活服務信息或外部CP的內容;
內容編輯模塊―內容制作團隊可以在此對內容進行編輯;
內容審核模塊―根據內容安全播出的需要,由總編角色在此審核內容質量及安全;安全審核時,能夠采取系統自動方式+人工方式進行;
內容模塊―由總編角色人員確定需要播出內容及播出計劃。
(2)播出管理子系統,可進一步細分為:
播出資源模塊―用于管理CMMB廣播通道中的廣播資源;
電子節目單模塊―用于維護最終呈現在用戶手機上的內容節目清單;
播出計劃模塊―用于播控管理員制定詳細播出計劃;
內容播出模塊―一個后臺執行模塊,負責將電子節目單及播出內容自動推送到CMMB廣播通道。
(3)CMMB廣播通道
CMMB廣播通道,大致包括數據廣播、復用器、激勵器、信號發射塔等。
(4)手機終端軟件,可進一步細分為:
終端接收模塊―負責處理接收到的CMMB信號,還原內容信息;
客戶端展現模塊―負責呈現電子節目單及節目內容;
節目錄制模塊―使用戶能錄制直播電視節目視頻,以便離線欣賞;
節目訂閱模塊―與中國移動雙向網關配合,實現用戶訂閱電子節目單的節目;
互動模塊―與互動服務子系統配合,實現與用戶之間的雙向交流。
(5)中國移動雙向網關
利用現有中國移動公司的雙向網關,傳送用戶在手機上發起的訂閱信息;
與訂閱管理子系統交互后,由中國移動實現代收費功能。
(6)訂閱管理子系統,可進一步細分為:
用戶信息模塊―記錄訂閱用戶的信息;
訂閱關系模塊―記錄用戶的訂閱信息;
精分模塊―統計分析用戶訂閱的數據,探索用戶的訂閱規律及業務發展方向。
(7)互動服務子系統,可進一步細分為:
節目交流區;
客戶服務區;
自由交流區(如論壇、微博等)。
2.3 新媒體綜合業務平臺實施步驟
新媒體綜合業務平臺的主要操作員角色包括:內容源CP、內容編輯員、內容審核員、播出管理員、手機用戶、業務管理員、客服人員。
新媒體綜合業務平臺的實施步驟可以如下:(1)內容編輯員,從內容源CP獲取內容;或與內容源CP簽訂協議后,由內容源CP定期自動推動內容;(2)內容編輯員,按新媒體節目運營策略編輯內容,提交給內容審核員審核;(3)內容審核員,對編輯后的內容數據進行質量、安全等審核;(4)內容審核員(總編角色),根據新媒體節目播出安排,節目內容;(5)播出管理員,對已的節目內容制作電子節目單及播出計劃;(6)內容播出模塊,自動推送電子節目單到CMMB廣播通道;(7)手機用戶,接收電子節目單并訂閱,訂閱請求經移動雙向網關傳到訂閱管理子系統;(8)內容播出模塊,根據播出計劃自動將已內容推送到CMMB廣播通道;(9)用戶手機,自動接收數據;用戶從客戶端欣賞內容信息;(10)手機用戶,通過客戶端連接到互動服務區,進行節目交流及客戶服務;(11)客服人員,在互動服務子系統答復用戶疑問、引導用戶交流;(12)業務管理人員,分析訂閱管理子系統和互動服務子系統數據,進行新媒體業務規劃。
關于新媒體綜合業務平臺的電子節目單,主要元素包括:節目名稱、節目ID、節目播出時間、節目播出廣播通道。手機用戶可瀏覽節目名稱并訂閱;系統通過節目ID在訂閱管理子系統中完成訂閱;手機終端軟件,根據訂閱的節目ID及播出時間、播出廣播通道,完成節目接收或直播錄制。電子節目單的主要技術,符合CMMB的電子業務指南規范[1]要求。關于新媒體綜合業務平臺與CMMB廣播通道之間的接口,主要采用標準CMMB數據廣播規范[2]要求,即內容文件+xml控制文件的形式。
新媒體綜合業務平臺在編輯制作節目內容時,每個節目內容最終會形成一個內容壓縮包。內容壓縮包內包括內容實體文件和xml控制文件。內容實體文件,主要用于承載具體內容信息,如視頻文件、音頻文件、圖片、文本等。xml控制文件,主要用于指導手機終端上的客戶端軟件如何來進行內容展現。
新媒體綜合業務平臺內容傳輸方面整體架構,基本采用移動多媒體廣播總體架構[3]。
2.4 新媒體綜合業務平臺運營
三網融合下的CMMB新媒體綜合業務平臺,對于手機用戶具有如下幾點優勢:
獲取內容信息免手機流量費(CMMB技術的優勢),尤其在3G/4G流量收費高漲的情況下對用戶極具吸引力;
融合了廣播電視的精品內容和互聯網熱點信息等內容數據,便于打造優秀的內容節目,能夠吸引用戶;
為用戶提供良好的互動專區,吸引用戶參與新媒體節目討論交流;
提供后向收費模式(如廣告商等),能夠為用戶提供免費節目內容。
爭議已久的手機電視國家標準選秀終于有了結果。6月21日,手機電視移動多媒體國家標準(下稱手機電視國標)專家組的專家會議最終決定,采用由北京新岸線軟件公司(下稱新岸線)所提出的T-MMB(Terrestrial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地面移動多媒體廣播系統)標準。
“不會完全是T-MMB,還在做最后的修訂。”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下稱國標委)負責手機電視國標組織的戴紅告訴《財經》記者。她還表示,最終的國標將由國務院擇機宣布。
始于2006年年底的手機電視“國標”選秀,曾有六個方案作為備選,由于牽扯著巨大的部門、行業和企業利益,一直紛爭不斷。其中最大的反對力量來自于未來將主管手機電視應用的國家廣電總局。
早在2006年,廣電總局已自行確定CMMB(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中國移動多媒體數字廣播,主要提出者為廣播科學研究院占股50%的泰美世紀)標準為手機電視行業標準,但廣電方面最終拒絕將CMMB標準參加此次手機電視國標遴選。6月26日,在手機電視“國標”花落T-MMB后,廣電總局宣布,向北京奧組委捐贈1000臺CMMB標準制式的移動多媒體廣播接收終端,以另一種方式表明其力推CMMB標準的決心。
“在廣電總局的強力抵制下,這次手機電視“國標”依然能出來確實出乎意料。”一位廣電運營商的代表如是告訴《財經》記者,“現在也分不清楚誰贏誰輸,在現在的市場局面下,‘國標’出來又怎樣?搞不好兩個標準都得用。”
“國標”評選即將落幕,但手機電視市場之爭才剛剛開始。
誰來用“國標”
手機電視“國標”尚未出臺便面臨一個致命的問題,誰來使用這個“國標”?
另一家手機電視方案代表告訴《財經》記者,此次“國標”出臺將以“推薦性國標”的形式出現,這對于其約束力構成多大影響尚難預料。
戴紅表示,中國加入WTO之后,在不涉及國家安全等領域,只可以設計推薦性標準,只有在涉及國家安全、環保、衛生等重大領域時,才能設立強制性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2006年正式頒布的地面數字電視標準為強制性“國標”。在評選地面數字電視國標時,廣電總局也非常不滿,但仍參與了評選,到評選手機電視“國標”時,則干脆放棄參選,直接推行廣電系統提出的CMMB標準。接近廣電總局的人士稱,“廣電不承認選出來的標準,即使它以‘國標’形式出現。”
不過,即將出臺的手機電視“國標”仍有機會。新岸線高層曾向《財經》記者透露,中衛星空移動電視有限公司(下稱中衛星空)已在北京上地區域架設了T-MMB的試驗發射塔。
中衛星空總經理白國朝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們當時所做的試驗為DMB(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數字多媒體廣播,韓國等地力推的一項手機電視技術標準)的測試,至于以后則會選用正式推出的國家標準。
中衛星空系出于中國衛通旗下。此前,中衛星空曾獲得國家開發銀行授予的一筆大額銀行信貸,助其開展移動多媒體業務。公開信息顯示,中衛星空之前就曾經計劃利用衛星技術平臺與中央電視臺開展手機電視的業務。
“中衛星空屬于原來的信產部背景,信產部對T-MMB是支持態度。”一位接觸過信產部廣電運營商高層分析,“但是,中衛星空如果想做手機電視的運營,肯定是繞不開廣電的,畢竟廣電是內容的監管者。”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鄔賀銓參加了此次手機電視“國標”的評選,他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關鍵還在于讓廣電接受“國標”。
廣電總局的一位高層回應則相當強硬,“我們不知道怎么去實施”。
受此態度影響,“廣電系”的運營商們對T-MMB的態度異常曖昧。據《財經》記者了解,2007年12月,廣電總局曾發文規范移動多媒體技術試驗。但是據運營商人士透露,這主要針對已在“國標”遴選當中獲得優勢的T-MMB,因為一度有消息說,北京、上海等幾個地方的運營商已經答應播出T-MMB。
“行標”突進
在手機電視“國標”尚未出臺之前,“行標”CMMB已經在搶占地盤。6月26日CMMB終端的捐贈儀式,選擇在“國標”方案確定之后幾天,時機上耐人尋味。
“其實嚴格來說,三星才是奧運會的通訊贊助商,所以,廣電一直強調贈送的是移動多媒體終端。”一位廣電運營商人士分析指出。
依照廣電總局計劃,7月底,全國37個省會城市即將開通CMMB的網絡。該網絡由廣電總局出資建設,投資規模為不到2億元,由中廣衛公司負責具體的運營。
此前備受爭議的CMMB衛星方案也已在計劃當中。廣電總局科技司副司長王聯對《財經》記者表示,CMMB租用的衛星只待火箭準備完畢。“原計劃是要在6月底衛星發射的,但由于俄羅斯的質子號火箭出了幾次事故,所以耽擱了。”王聯說。
在廣電總局的計劃當中,衛星計劃至關重要。廣電總局對手機電視行標的遴選可以追溯至2004年。“當時考慮的就是如何將衛星技術應用于移動多媒體。”王聯告訴《財經》記者,“移動多媒體廣播還承擔了普遍服務機制,必須能夠保證覆蓋到中國的領土領海,只有衛星技術是最為合適的。”
據王聯介紹,率先進入視野的是日本一項名為S-DMB(Satellite 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衛星數字多媒體廣播系統,韓國、日本采用的一種技術標準)的技術。當時尚在廣播科學院的王聯受命與外方企業接觸,希望能與對方合作,但并未如愿,主要原因在于“技術本身已經落后,對方要價也太高”。
此后,廣電總局也曾接觸過包括高通的MediaFlo、歐洲的DVB-H(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Handheld,手持數字電視廣播)和后來的T-MMB等標準。但據廣電內部人士稱,不能與衛星技術很好結合成為這些技術標準的致命傷。在手機電視“國標”評選最為熱鬧的過去半年中,廣電一直在推進CMMB標準。“采用CMMB標準的手機終端已非常成熟了,下個月就可以大規模銷售。”王聯表示。
但是,CMMB的終端若要正式上市銷售,仍需獲得工業和信息化部(下稱工信部)的入網許可證。對此,王聯并無把握:“我們可以發終端廣播電視功能的入網許可,工信部給不給入網許可不得而知。”
2006年,廣電總局曾經發放了五張利用DMB技術發展移動多媒體試驗廣播的牌照。當時的信息產業部以國標尚未確定為由,拒絕發放DMB手機的入網許可,直到2008年上半年才有十來款具有DMB功能的手機獲得了入網許可。據一位DMB運營商高層介紹,獲得入網的“絕大多數都是二三線手機品牌,摩托羅拉、三星那些帶DMB功能的手機還是可能申請不到入網許可”。
“入網許可本身是可管可不管的。工信部入網許可是檢測手機通訊功能的,至于具體到手機上是能夠看電視還是收聽廣播,工信部其實無權干涉。”該運營商高層分析認為。
不過,在眼下手機電視“國標”爭奪的緊要關頭,手機入網許可的發放亦成為工信部一張王牌,亦是為新國標護航的一件武器,是與CMMB談判力爭其生存空間的砝碼。
龍爭虎斗后遺癥
在3G爽約奧運商用服務之后,利用手機電視服務奧運的計劃恐已成虛言。
“TD-SCDMA不能趕在奧運前完成大規模商用,這早在一年前就已經很清楚了。當時有關部門曾希望用手機看奧運轉播。”一位參與了“國標”評審的專家對《財經》記者表示。
但是,CMMB和T-MMB兩個標準的激烈爭斗,使得上述計劃最終落空。
其實早在“國標”選秀的大戲之前,北京等地已開始有具備手機電視功能的終端和服務出現。
2006年,廣電總局總計給北京、上海、廣東等地的運營商發放了五張DMB試驗牌照。此后,又有七個城市開始悄悄地運營DMB手機電視。
截至4月底,北京試驗的DMB手機電視業務已有14萬用戶。但是,廣東、上海等地的DMB手機電視業務進展并不順利,有運營商已經開始懷疑其當初的投資是否正確。究其原因,“國標”未定的因素仍是關鍵。
12月7日上午,樂視體育CEO雷振劍在電通創意廣場樂視體育辦公樓直面多家財經、科技媒體,就公司架構調整、人員優化、賽事版權、資金等問題一一進行回應。
采訪過程中,針對一階段以來的種種負面消息,雷振劍表示,樂視體育只是“蹲下綁個鞋帶調整狀態”。
重組三大事業群
當天上午,樂視體育母公司樂視網宣布停牌,此前一天,12月6日,樂視網大幅跳水暴挫7.85%,股價創近15個月新低。12月7日一早,樂視網公告,因擬披露重大事項自12月7日開市起停牌,待公司通過指定媒體披露相關公告后復牌。
12月5日多家媒體報道稱樂視體育將大幅裁員,甚至有媒體給出了將裁員60%的驚人數據。雖然有網絡消息認為這一系列消息讓樂視網股價大跌,但是樂視網董秘趙凱表示“股價大跌應與樂視體育裁員無關”。
對于“樂視體育裁員造成樂視網暴跌”的說法,樂視體育CEO雷振劍十分無奈,“樂視網和樂視體育是兩個完全獨立的主體,完全不是一個業務體系”。他同時否認了樂視體育將會并入到上市公司樂視網的傳聞。
雷振劍表示,今年要徹底執行8%-10%的人員淘汰機制,進一步聚焦媒體業務,他承認目前公司組織不完善、核心能力不夠,存在資金緊張的問題。同時透露正在做一些解決資金計劃,包括融資。
12月5日下午,樂視體育召開管理層擴大會議,正式宣布新的組織變革和人事調整。根據樂視體育的業務調整,公司成立全新三大事業群,分別為新媒體及線上事業群、線下商業事業群和體育消費業務事業群。
樂視體育介紹,新媒體及線上事業群涵蓋媒體事業部、電競事業部、彩票事業部及會員業務中心,為PC、移動、互聯網電視的三端用戶,提供全面的線上體育服務,該事業群由聯席總裁劉建宏負責。
線下商業事業群包括賽事運營中心、產業中心和健身事業部,為體育人口提供參賽、運動休閑和健身等線下專業服務。賽事運營和產業中心由CMO強煒負責,健身事業部也將在恰當時機落地。
體育消費業務事業群包括裝備事業部、智能終端事業部、電商銷售及服務中心、智能化研究院,該事業群是此次組織調整的最具創新之處,體現樂視體育切入體育裝備消費領域的決心。其中,裝備事業部將以獨立的樂體裝備公司呈現,總裁張志勇兼任樂體裝備公司CEO。
樂視體育承認了運營兩年的生態1.0版本――“賽事運營+內容平臺+智能化+互聯網應用服務”存在增長乏力問題,因此提出樂視體育生態2.0版本。
雷振劍表示,戰略調整的基本思路就是進一步加強樂視體育在經營管理上的能力。“大部門制在公司一兩百人時是OK的,但是當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后,這種結構的效率就會急劇下降。每一個事業部都是一個損益的主體,過去可能某些部門只背收入,現在要把成本也背進去。不再看單項指標,考核的是整個經營數據。”雷振劍說。
按雷振劍的計劃,2017年樂視體育員工人數將達到1500人,也就是說在目前1000人的基礎上,將增加將近500人。雷振劍表示,目前樂視體育更希望跨界人才的加入。在高層管理者方面,雷振劍表示作為媒體人出身,“非常希望能夠找到更多的人補充我的短板,加強公司的經營管理。”
同時雷振劍還表示,雖然樂視香港分公司CEO程益中5月份離職,但目前香港團隊還在快速發展期,現在人員規模近150人。
購買版權回歸生意邏輯
關于資金問題是否會導致樂視體育版權采購策略調整,雷振劍表示“版權部分不會有什么調整”。他表示樂視體育既不會進行現有版權的分銷,也不會提前結束合同,這意味著樂視體育將繼續與體奧動力2年的中超版權合作。
“我希望2017年媒體業務能夠控制在負毛利(暫時虧損)30%-50%之間。這個數字在目前的行業里就已經是非常優的數字了。”雷振劍說。
“2017年是樂視體育在媒體業務的巔峰年,因為我們大的版權合同之前都已經全簽完了,所以2017年都在合同期。”雷振劍表示對媒體業務信心是很大的。同時他也談到,樂視體育將從他本人開始轉變觀念。在拿下版權積累用戶后更重要的是產生經營效益。“明年我們會第一次提出看媒體業務的損益,媒體業務要控制在負30%-50%之間的毛利水準,這樣業務才可以持續發展。”
2017年,CBA版權爭奪大戰將打響,外界甚至有消息稱CBA價格可能高出中超80億,對此,雷振劍也表達了樂視體育的態度。
“我們對于頭部IP獲取的渴望一直在行業里是最強的。”他同時表示,“對于版權價格的高與低現在其實不應該成為體育產業從業者所追求的事情,恰恰我們應該看到每一個體育IP它都有一個生意的邏輯,我們非常期待這個產業還是要回歸到生意的邏輯上面。2017年,不能非理性地投資一些極高溢價的產品或者是內容,版權價格將以商業模式為前提,最核心的還是要看其‘損益’(利潤)。”
啟動B+輪融資+項目型融資
2017年,“整個版權、內容會處在最高的位置。”據了解,2017年樂視體育擁有的媒體版權包括:2015年,樂視體育3.8億美元獲得香港英超3年獨家轉播權;隨后又以1.1億美元獲得2017-2020年亞足聯旗下所有賽事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全媒體版權;2016年,樂視體育以27億元人民幣獲得中超聯賽2016和2017兩個賽季的獨家新媒體轉播版權;9月又宣布獲得NBA未來5個賽季(2016-2021賽季)在港澳地區的版權,據傳總價超過1億美元。這些高價版權都尚在合同期內。
由于大多數的版權費用需按期支付,版權的巔峰,意味著樂視體育也將迎來更大的版權費用壓力。樂視體育將如何應對資金問題?
雷振劍表示,一方面,目前對公司架構及人員的調整就是為了明年整個業務體系的資金需求去做的匹配。
“明年要加大、加強我們在媒體業務的競爭力,同時在線下和消費業務上要更快速往前走。坦白說作為樂視體育來說,我們資金永遠是緊張的,我們創業兩年,樂視體育資金從來沒有說寬松過,所以我們現在來說其實加強公司的經營管理能力也是這樣一個出發點,希望我們未來所有的投入、所有的成本費用,都能夠花到刀刃上,都能夠花出更高的效果,這是我非常看重的一個點。”雷振劍如是說。
另一方面,樂視體育已經有一些資金計劃。“我覺得不出太大意外應該一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大家會看到我們一些比較大的變化,在資金上的變化。”雷振劍特別說明資金上的變化包含融資,但至于是否涉及C輪融資,雷振劍并未正面說明。不過,樂視體育B輪融資金額高達80億元,估值215億元,繼續外部融資壓力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