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大眾傳播特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特點:
1、傳播機構和傳播手段高度專業化。
2、傳播速度快,范圍廣,影響力大。
3、大眾傳播往往賦予所傳播信息以某種特殊意義。
4、眾傳播基本上是信息的單向流動,受眾是不知其名的,來自受眾的信息反饋也是有限的、滯后的。
上面已經說到農業推廣的方法主要分為大眾傳播法、集體指導法和個別指導法三類,正確認識這三類農業推廣方法的特點,就成了能否正確選擇和應用農業推廣方法的關鍵。
1.1大眾傳播法
大眾傳播法是指農業推廣人員將有關農業信息經過選擇、加工和整理,通過各種大眾傳播媒介傳遞給農業推廣對象的方法。它的特點包括:信息傳播具有很高的權威性、信息傳播具有很好的時效性、信息溝通一般是單向性等。從事農業推廣工作,要根據大眾傳播媒介的不同特點和農民采用新技術的不同時期,靈活選擇合適的傳播媒介,進而提高農業推廣的效果。通常在農民采納新技術的認識階段,可以利用廣播、電視等傳播適合農民需要的科學技術新信息,以引起農民的注意和重視。一般來講,大眾傳播法適用于以下幾種情況:介紹農業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成果等,讓廣大農民認識新事物的存在及其基本特點,從而引起他們的注意和激發他們的興趣;傳播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有關信息(包括家政和農業技術信息);市場行情、天氣預報、病蟲害預報、自然災害警報等實效性較強的信息,并提出應采取的具體防范措施;針對多數推廣對象共同關心的生產與生活問題提供咨詢服務;宣傳有關的農村政策與法規;介紹推廣成功的經驗,以擴大影響。
1.2集體指導法
集體指導法又稱群體指導法或團體指導法,它是指農業推廣人員在同一時間同一空間內對具有相同或類似需要與問題的多個目標群體成員進行指導和傳播信息的方法。它包括:指導對象較多,推廣效率較高;易于雙向溝通,信息反饋及時;共同問題易于解決,特殊要求難以滿足等特點。
1.3個別指導法
個別指導法是指推廣人員和個別農戶接觸與溝通,討論共同關心或感興趣的問題,并向農民提供信息和建議的推廣方法。個別指導法最大的優點是能直接地與農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與溝通,能真實地了解農戶的需要,從而有針對性的幫助農戶解決實際問題。其特點包括:針對性強、溝通的雙向性和信息發送量的有限性。個別指導法的主要應用形式有:農戶訪問、辦公室訪問、信函咨詢、電話咨詢等。根據上述推廣方法的特點及應用形式我們不難看出,要擴大人們對某種創新的認識,選擇大眾傳播法效果較好;要讓農業推廣對象學習某種新技能或新技術則選擇集體指導法或個別指導法,更為適合。
2根據推廣的目的選擇和應用推廣方法
2.1以增進人們知識為目的
一般而言,以增進人們知識為目的的最適宜方法就是利用大眾傳播媒介、講座、交談等傳播信息,即大眾傳播法。例如:央視7套主辦的致富經欄目就是以廣闊的視角,通過舉辦農業技術專題講座、專訪各行業致富人的形式向廣大采用者介紹新信息、新品種和新成果。
2.2以學習某種技能為目的
通常情況下,以學習某種技能為目的的最適宜方法就是集體指導法,即通過小組討論、示范(包括成果示范、方法示范)、短期培訓和實地參觀等方式達到農業推廣的預期效果。通過實地學習與考察,參加者增強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并掌握了該技術的基本要領、操作技能和管理方法,進而使這項果蔬冷藏保鮮技術迅速獲得推廣。
2.3以直接了解采用者需要為目的
以直接了解采用者需要為目的的最適宜方法是個別指導法,因為無論是個別指導法中的農戶訪問還是辦公室訪問等形式,都能夠最大限度地了解采用者的需要,有針對性地解答提出的問題或是提供技術信息、技術資料。
3根據農民接受新技術的階段性特點選擇和應用推廣方法
[關鍵詞]大眾傳播;國際貿易;促進;融合
當前,我們面臨著經濟全球化和傳播全球化的時代。大眾傳播媒介扮演著一個新的能動角色,積極參與塑造當今的國際關系。當今,和平與發展成為國際關系的主題,國際貿易在國際關系中的地位得到加強,其范圍不斷擴大。而國際貿易中大眾傳播的內容也倍受各方的關注,影視產品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內容,由此引出的知識產權、文化侵略等等成為貿易各方常常爭論不休的問題。此外,由于大眾傳播工具用途的開發,電子商務、網絡貿易等競相成為當代國際貿易的時髦方式。國際貿易與大眾傳播的結合,極大地豐富了國際貿易的內容與手段??梢钥闯?,二者不僅在相互促進,而且也在相互融合中發展。
一、大眾傳播與國際貿易在發展中相互促進
1.每一次大眾傳播媒介的革命,都使國際貿易決策變得更為快捷和準確。
大眾傳播媒介從印刷媒介到電子媒介再到網絡媒介,每一次革命都使國際貿易變得更快捷,這主要體現在貿易信息的傳播速度和技術手段上。
17世紀以前,人類已經掌握了許多通訊工具和手段,其中報紙作為一種有影響力的新式傳播工具也在古羅馬帝國和中國唐朝出現了。這時,報紙主要用于為地中海和尼德蘭地區商人們提供商情、船期和海外其他情況,信息源即是海外或國外,這種狀況一直持續了上百年。這樣,商人們決策時就有了較多的信息,從而使得決策更為準確。所以說,大眾傳播工具一開始就直接和國際貿易有聯系。隨著印刷傳媒的發展,其信息傳播和輿論導向功能對國際貿易起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作用。它可以提供各種國際經濟信息,報道國際經濟領域的最新事態,評述國際經濟新近變動的重大事件,預測國際經濟的未來發展趨勢,從而對各國的對外貿易產生影響,為各國制定對外貿易政策提供依據。
到了20世紀,廣播和電視等電子媒介的出現使得信息的傳播速度更快,傳播量更大,而且不受空間的阻隔、國界的限制,覆蓋面廣,這就為貿易決策提供了更快的信息服務。國際經濟和國際貿易在20世紀發展非常迅速,國際競爭也日益激烈,掌握越多越新的信息在激烈的商戰中就顯得尤為重要。而電子媒介的信息傳播特點恰好滿足了這方面的需要。
20世紀末,網絡的出現使得全球各國、各地區都緊密地聯系了起來。它打破了傳統的地域概念,形成了以信息為中心的跨國界的虛擬空間。網絡使大眾傳播領域又發生了一次根本性變革,也對國際貿易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網上的信息具有極大豐富、多媒體形態、迅速及時、全球傳播、便于檢索、交互等特點,這些特點不僅可以為貿易決策提供大量的信息,更重要的是網絡與貿易的直接結合,如電子商務、網絡貿易等,從而使得貿易過程更為快捷。
2.國際貿易促進大眾傳播的效果。
國際貿易在其自身的發展過程中也在促進著大眾傳播的效果實現。這不僅體現在有形和無形貿易本身所蘊含的商品與服務信息的傳播與交流,而且體現在貿易渠道的通暢也使得大眾傳播的效果更易達到。因為當今世界各國間的力量對比已由過去的主要是政治的對抗,轉變為主要是經濟和科技的較量。經濟實力決定著一國的綜合國力,關系著一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響力,這無疑會對各個國家傳播自己的文化與理念帶來影響。一個國家的外貿實力增強,會提高其在國際貿易和世界經濟中的地位與談判力量,這對大眾傳播的實踐和效果都會有很大的影響。
二、大眾傳播與國際貿易在相互融合中發展
1.大眾傳播與國際貿易的結合,極大地豐富了國際貿易的內容與手段。
(1)很多大眾傳播產品成為國際貿易的客體(標的)。隨著國際貿易中無形貿易的發展,報紙、期刊、雜志等印刷媒介和廣播、電影、電視等電子媒介不再僅僅扮演為貿易提供信息的角色,而是日漸成為貿易產品的一部分。影視服務貿易的興起與發展就是佐證。
影視服務業,主要包括電影和電視的媒體傳遞及其服務,它帶給人們的是對信息的直接汲取、對藝術的直接欣賞。目前,世界電影服務貿易市場廣闊,交易量大,據統計年進口影片在100部以上的國家達83%。而且,各國對進口影片的依存度高,國內生產量與國內放映總片數之比超過10%的國家也僅有30個,可見,大部分國家嚴重依賴進口電影市場。在國際電影貿易中,美國占據著主導地位。如1992年美國電影占領了英國電影市場的95%,法國的2/3。1996年美國在歐洲聯盟電影市場的總體占有率為70%。1995年到1996年歐洲同美國在電影、電視領域的貿易逆差從48億美元增加到56.5億美元①。美國電影在我國進口電影中也占據主導角色。1996—1998年我國共發行進口影片149部,其臺片37部、外國片112部。在外國片中,美國片62部,占55.3%②。
另外,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和地區,也都從境外進口電視節目,而且進口的數量占整個電視節目總數的百分比,大部分在20%—50%之間,有的甚至達到83%,可見世界電視服務貿易也廣泛存在于各國之間。從全球來看,進口節目的絕大多數來自美國,以及相當少的一部分來自西歐和日本一些地區,如拉美3/4的進口節目來自美國。我國引進的外國電視節目情況也表明美國節目占主導地位。1994—1998年,我國引進有線節目共478部3593集(其臺53部1062集)。外國節目中,美國占269部1238集,占全部外國部分(425部、2531集)的63.1%和48.9%。1990—1998年,我國引進無線節目共790部10268集(其中包括港臺133部3376集)。外國節目中,美國占266部2348集,占全部外國部分(657部6892集)的40.5%和34%③。所以可以說,國際影視貿易十分活躍,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2)大眾傳播媒體(網絡)與國際貿易直接融合成一種新的貿易方式——網絡貿易。網絡這一新興的傳播媒體,正將整個世界聯在一起,改變著一個社會的認知結構,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也為網絡貿易敞開了大門,成為國際貿易中的一個亮點?!熬W絡貿易”、“網絡商務”這些新詞在新聞媒體上也頻頻出現,越來越引人注目。尤其是隨著互聯網的快速崛起及其服務功能的日臻完善,許多經濟學家認為,網絡貿易不僅會從根本上改變傳統貿易的競爭思維和行為,而且會日益成為信息化時代全球商界最有效的競爭手段之一。
網絡貿易是在1994年以后才發展起來的一種新興貿易方式,然而由于其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資源、加快商業周期循環、節省時間和費用、降低成本等優勢,其發展速度讓人吃驚。據統計,全球網上貿易交易額1996年只有23億美元,1997年就為250億美元,1998年達500億美元。2001—2002年可能達到3300億美元,2003到2005年可望增長到1萬億美元。另據世界貿易組織(WTO)預計,到2002年,通過網絡進行的國際貿易將會占世界貿易總額的10%—15%。按現在網絡貿易的發展勢頭,未來十年全世界國際貿易將有1/3通過網絡來進行??梢?,網絡貿易前景廣闊。
[page_break]
2.國際貿易也是大眾傳播的一個途徑。
世界各國通過國際貿易可以互通有無,從而增進人類的福利,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通過國際貿易各國人民在國內市場就能買到世界各地的高質量、多品種以及花樣、規格繁多和性能優良的商品。此外,通過國際貿易各國人民還能得到他國提供的優質服務與文化產品,從而提高文化生活水平,達到共享人類文化的目的??梢?,無論是有形的國際貿易還是無形的國際貿易都是人類進行交流和傳播的一種途徑。
在有形國際貿易中,貿易標的是有形的貨物,我們通過貨物的進出口,不僅達到了物質方面的交流,而且能達到精神方面的交流,因為每一商品本身都蘊含著豐富的知識與信息。事實也是這樣,我們正是從麥當勞、肯德基、可口可樂等諸多商品中享受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飲食文化;外國游人也正是從中國的絲綢、茶葉等商品中享受著中國的古老文明。展望未來的國際貿易,無論在技術水平、人員素質、交易方式等方面都將有很大的提高和改進,這必然會使大眾傳播的途徑更為通暢。
在無形國際貿易中,國際貿易對大眾傳播的作用體現得更為充分。如國際技術貿易,它是傳播科學技術的重要方式,通過這種貿易方式,我們可以了解和享用世界范圍內先進的技術知識。國際電信服務貿易對大眾傳播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很難想象,沒有電信服務業的發展,人類今天的交流與傳播會是什么樣子。國際影視貿易是國際貿易與大眾傳播結合得最緊密的一個領域,我們正是從許多進口的影片、電視節目中了解著國外的風土人情,了解著世界各個角落正在發生的事情。隨著國際影視貿易的日益活躍,必然更好地帶動人類文化藝術的傳播與交流。
為了人類更好地進行文化交流與傳播,WTO及其他國際組織也都在積極尋找方法來規范這種通過國際貿易方式進行的文化交流,如就知識產權的保護問題達成了協議。這不僅是為了保護知識產權,而且是為了人類更好地進行交流,也能促進國際貿易的健康發展,這是文化傳播與國際貿易的共同目標。
可見,大眾傳播對國際貿易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每一次大眾傳播媒介的革命,都使國際貿易變得更為便捷。同時,國際貿易交易對象與范圍的廣泛性不僅豐富了大眾傳播的內容與效果,而且正在逐漸容納大眾傳播媒介為其貿易標的??梢?,大眾傳播與國際貿易正在相互滲透、相互促進,二者也必然在此過程中長足發展。
關鍵詞:農業推廣;方法;選擇和應用
中圖分類號:F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1)-06-0012-1
在農業推廣學中,對農業推廣方法的分類有多種方式,最常用的是根據信息傳播的不同將農業推廣方法分為三大類,即:大眾傳播法、集體指導法和個別指導法。一般而言,作為農業推廣人員在選擇農業推廣方法時,除了要考慮采用者和技術創新本身的特點外,還應注重因地制宜地正確選擇和應用農業推廣方法。
1 正確認識各種農業推廣方法的特點
上面已經說到農業推廣的方法主要分為大眾傳播法、集體指導法和個別指導法三類,正確認識這三類農業推廣方法的特點,就成了能否正確選擇和應用農業推廣方法的關鍵。
1.1 大眾傳播法
大眾傳播法是指農業推廣人員將有關農業信息經過選擇、加工和整理,通過各種大眾傳播媒介傳遞給農業推廣對象的方法。它的特點包括:信息傳播具有很高的權威性、信息傳播具有很好的時效性、信息溝通一般是單向性等。
從事農業推廣工作,要根據大眾傳播媒介的不同特點和農民采用新技術的不同時期,靈活選擇合適的傳播媒介,進而提高農業推廣的效果。通常在農民采納新技術的認識階段,可以利用廣播、電視等傳播適合農民需要的科學技術新信息,以引起農民的注意和重視。一般來講,大眾傳播法適用于以下幾種情況:介紹農業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成果等,讓廣大農民認識新事物的存在及其基本特點,從而引起他們的注意和激發他們的興趣;傳播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有關信息(包括家政和農業技術信息);市場行情、天氣預報、病蟲害預報、自然災害警報等實效性較強的信息,并提出應采取的具體防范措施;針對多數推廣對象共同關心的生產與生活問題提供咨詢服務;宣傳有關的農村政策與法規;介紹推廣成功的經驗,以擴大影響。
1.2 集體指導法
集體指導法又稱群體指導法或團體指導法,它是指農業推廣人員在同一時間同一空間內對具有相同或類似需要與問題的多個目標群體成員進行指導和傳播信息的方法。它包括:指導對象較多,推廣效率較高;易于雙向溝通,信息反饋及時;共同問題易于解決,特殊要求難以滿足等特點。
1.3 個別指導法
個別指導法是指推廣人員和個別農戶接觸與溝通,討論共同關心或感興趣的問題,并向農民提供信息和建議的推廣方法。個別指導法最大的優點是能直接地與農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與溝通,能真實地了解農戶的需要,從而有針對性的幫助農戶解決實際問題。其特點包括:針對性強、溝通的雙向性和信息發送量的有限性。
個別指導法的主要應用形式有:農戶訪問、辦公室訪問、信函咨詢、電話咨詢等。
根據上述推廣方法的特點及應用形式我們不難看出,要擴大人們對某種創新的認識,選擇大眾傳播法效果較好;要讓農業推廣對象學習某種新技能或新技術則選擇集體指導法或個別指導法,更為適合。
2 根據推廣的目的選擇和應用推廣方法
2.1 以增進人們知識為目的
一般而言,以增進人們知識為目的的最適宜方法就是利用大眾傳播媒介、講座、交談等傳播信息,即大眾傳播法。
例如:央視7套主辦的致富經欄目就是以廣闊的視角,通過舉辦農業技術專題講座、專訪各行業致富人的形式向廣大采用者介紹新信息、新品種和新成果。
2.2 以學習某種技能為目的
通常情況下,以學習某種技能為目的的最適宜方法就是集體指導法,即通過小組討論、示范(包括成果示范、方法示范)、短期培訓和實地參觀等方式達到農業推廣的預期效果。通過實地學習與考察,參加者增強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并掌握了該技術的基本要領、操作技能和管理方法,進而使這項果蔬冷藏保鮮技術迅速獲得推廣。
2.3 以直接了解采用者需要為目的
以直接了解采用者需要為目的的最適宜方法是個別指導法,因為無論是個別指導法中的農戶訪問還是辦公室訪問等形式,都能夠最大限度地了解采用者的需要,有針對性地解答提出的問題或是提供技術信息、技術資料。
3 根據農民接受新技術的階段性特點選擇和應用推廣方法
推廣對象在接受某種技術創新過程的不同階段,表現出不同的心理和行為特征,因此。在不同的采用階段,應選擇不同的農業推廣方法。通常情況下,在技術的認識階段,應用大眾傳播方法,如廣播、電視等進行廣泛宣傳,以增大影響力,加深對新事物的認識。而在感興趣階段,為了能夠進一步深入了解所推廣的農業技術,激起人們對新技術的興趣,最好是采用成果示范、實地參觀為代表的集體指導法效果為好。在試用階段,則可以結合農戶訪問掌握第一手推廣對象的需求,以提供示范或技術材料等,進而讓推廣對象盡快掌握該項技術。
另外,在選擇和應用農業推廣方法時,還應該考慮農業推廣單位的自身條件。在經濟發達地區,應用各種大眾傳播手段。而在經濟狀況相對落后的邊遠地區,則主要還是個別指導法和集體指導法為主。在推廣人員數量較多的地區,可以多采用個別指導法,并輔以其他方法。而在推廣人員數量較少的地方,則應多采用一些速度快、效果好的大眾傳播法,并結合集體指導法等等。
總之,農業推廣方法的選擇和應用是一門推廣的綜合藝術,需要推廣人員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地摸索并總結經驗教訓,而在實際的農業推廣工作中,只有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來適時選擇恰當的農業推廣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農業推廣工作,達到農業推廣的預期目標。
參考文獻
[1] 高啟杰.農業推廣學.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1.每一次大眾傳播媒介的革命,都使國際貿易決策變得更為快捷和準確。
大眾傳播媒介從印刷媒介到電子媒介再到網絡媒介,每一次革命都使國際貿易變得更快捷,這主要體現在貿易信息的傳播速度和技術手段上。
17世紀以前,人類已經掌握了許多通訊工具和手段,其中報紙作為一種有影響力的新式傳播工具也在古羅馬帝國和中國唐朝出現了。這時,報紙主要用于為地中海和尼德蘭地區商人們提供商情、船期和海外其他情況,信息源即是海外或國外,這種狀況一直持續了上百年。這樣,商人們決策時就有了較多的信息,從而使得決策更為準確。所以說,大眾傳播工具一開始就直接和國際貿易有聯系。隨著印刷傳媒的發展,其信息傳播和輿論導向功能對國際貿易起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作用。它可以提供各種國際經濟信息,報道國際經濟領域的最新事態,評述國際經濟新近變動的重大事件,預測國際經濟的未來發展趨勢,從而對各國的對外貿易產生影響,為各國制定對外貿易政策提供依據。
到了20世紀,廣播和電視等電子媒介的出現使得信息的傳播速度更快,傳播量更大,而且不受空間的阻隔、國界的限制,覆蓋面廣,這就為貿易決策提供了更快的信息服務。國際經濟和國際貿易在20世紀發展非常迅速,國際競爭也日益激烈,掌握越多越新的信息在激烈的商戰中就顯得尤為重要。而電子媒介的信息傳播特點恰好滿足了這方面的需要。
20世紀末,網絡的出現使得全球各國、各地區都緊密地聯系了起來。它打破了傳統的地域概念,形成了以信息為中心的跨國界的虛擬空間。網絡使大眾傳播領域又發生了一次根本性變革,也對國際貿易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網上的信息具有極大豐富、多媒體形態、迅速及時、全球傳播、便于檢索、交互等特點,這些特點不僅可以為貿易決策提供大量的信息,更重要的是網絡與貿易的直接結合,如電子商務、網絡貿易等,從而使得貿易過程更為快捷。
2.國際貿易促進大眾傳播的效果。
國際貿易在其自身的發展過程中也在促進著大眾傳播的效果實現。這不僅體現在有形和無形貿易本身所蘊含的商品與服務信息的傳播與交流,而且體現在貿易渠道的通暢也使得大眾傳播的效果更易達到。因為當今世界各國間的力量對比已由過去的主要是政治的對抗,轉變為主要是經濟和科技的較量。經濟實力決定著一國的綜合國力,關系著一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響力,這無疑會對各個國家傳播自己的文化與理念帶來影響。一個國家的外貿實力增強,會提高其在國際貿易和世界經濟中的地位與談判力量,這對大眾傳播的實踐和效果都會有很大的影響。
二、大眾傳播與國際貿易在相互融合中發展
1.大眾傳播與國際貿易的結合,極大地豐富了國際貿易的內容與手段。
(1)很多大眾傳播產品成為國際貿易的客體(標的)。隨著國際貿易中無形貿易的發展,報紙、期刊、雜志等印刷媒介和廣播、電影、電視等電子媒介不再僅僅扮演為貿易提供信息的角色,而是日漸成為貿易產品的一部分。影視服務貿易的興起與發展就是佐證。
影視服務業,主要包括電影和電視的媒體傳遞及其服務,它帶給人們的是對信息的直接汲取、對藝術的直接欣賞。目前,世界電影服務貿易市場廣闊,交易量大,據統計年進口影片在100部以上的國家達83%。而且,各國對進口影片的依存度高,國內生產量與國內放映總片數之比超過10%的國家也僅有30個,可見,大部分國家嚴重依賴進口電影市場。在國際電影貿易中,美國占據著主導地位。如1992年美國電影占領了英國電影市場的95%,法國的2/3。1996年美國在歐洲聯盟電影市場的總體占有率為70%。1995年到1996年歐洲同美國在電影、電視領域的貿易逆差從48億美元增加到56.5億美元①。美國電影在我國進口電影中也占據主導角色。1996—1998年我國共發行進口影片149部,其臺片37部、外國片112部。在外國片中,美國片62部,占55.3%②。
另外,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和地區,也都從境外進口電視節目,而且進口的數量占整個電視節目總數的百分比,大部分在20%—50%之間,有的甚至達到83%,可見世界電視服務貿易也廣泛存在于各國之間。從全球來看,進口節目的絕大多數來自美國,以及相當少的一部分來自西歐和日本一些地區,如拉美3/4的進口節目來自美國。我國引進的外國電視節目情況也表明美國節目占主導地位。1994—1998年,我國引進有線節目共478部3593集(其臺53部1062集)。外國節目中,美國占269部1238集,占全部外國部分(425部、2531集)的63.1%和48.9%。1990—1998年,我國引進無線節目共790部10268集(其中包括港臺133部3376集)。外國節目中,美國占266部2348集,占全部外國部分(657部6892集)的40.5%和34%③。所以可以說,國際影視貿易十分活躍,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2)大眾傳播媒體(網絡)與國際貿易直接融合成一種新的貿易方式——網絡貿易。網絡這一新興的傳播媒體,正將整個世界聯在一起,改變著一個社會的認知結構,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也為網絡貿易敞開了大門,成為國際貿易中的一個亮點。“網絡貿易”、“網絡商務”這些新詞在新聞媒體上也頻頻出現,越來越引人注目。尤其是隨著互聯網的快速崛起及其服務功能的日臻完善,許多經濟學家認為,網絡貿易不僅會從根本上改變傳統貿易的競爭思維和行為,而且會日益成為信息化時代全球商界最有效的競爭手段之一。
網絡貿易是在1994年以后才發展起來的一種新興貿易方式,然而由于其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資源、加快商業周期循環、節省時間和費用、降低成本等優勢,其發展速度讓人吃驚。據統計,全球網上貿易交易額1996年只有23億美元,1997年就為250億美元,1998年達500億美元。2001—2002年可能達到3300億美元,2003到2005年可望增長到1萬億美元。另據世界貿易組織(WTO)預計,到2002年,通過網絡進行的國際貿易將會占世界貿易總額的10%—15%。按現在網絡貿易的發展勢頭,未來十年全世界國際貿易將有1/3通過網絡來進行。可見,網絡貿易前景廣闊。
2.國際貿易也是大眾傳播的一個途徑。
世界各國通過國際貿易可以互通有無,從而增進人類的福利,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通過國際貿易各國人民在國內市場就能買到世界各地的高質量、多品種以及花樣、規格繁多和性能優良的商品。此外,通過國際貿易各國人民還能得到他國提供的優質服務與文化產品,從而提高文化生活水平,達到共享人類文化的目的。可見,無論是有形的國際貿易還是無形的國際貿易都是人類進行交流和傳播的一種途徑。
在有形國際貿易中,貿易標的是有形的貨物,我們通過貨物的進出口,不僅達到了物質方面的交流,而且能達到精神方面的交流,因為每一商品本身都蘊含著豐富的知識與信息。事實也是這樣,我們正是從麥當勞、肯德基、可口可樂等諸多商品中享受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飲食文化;外國游人也正是從中國的絲綢、茶葉等商品中享受著中國的古老文明。展望未來的國際貿易,無論在技術水平、人員素質、交易方式等方面都將有很大的提高和改進,這必然會使大眾傳播的途徑更為通暢。
在無形國際貿易中,國際貿易對大眾傳播的作用體現得更為充分。如國際技術貿易,它是傳播科學技術的重要方式,通過這種貿易方式,我們可以了解和享用世界范圍內先進的技術知識。國際電信服務貿易對大眾傳播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很難想象,沒有電信服務業的發展,人類今天的交流與傳播會是什么樣子。國際影視貿易是國際貿易與大眾傳播結合得最緊密的一個領域,我們正是從許多進口的影片、電視節目中了解著國外的風土人情,了解著世界各個角落正在發生的事情。隨著國際影視貿易的日益活躍,必然更好地帶動人類文化藝術的傳播與交流。
為了人類更好地進行文化交流與傳播,WTO及其他國際組織也都在積極尋找方法來規范這種通過國際貿易方式進行的文化交流,如就知識產權的保護問題達成了協議。這不僅是為了保護知識產權,而且是為了人類更好地進行交流,也能促進國際貿易的健康發展,這是文化傳播與國際貿易的共同目標。
可見,大眾傳播對國際貿易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每一次大眾傳播媒介的革命,都使國際貿易變得更為便捷。同時,國際貿易交易對象與范圍的廣泛性不僅豐富了大眾傳播的內容與效果,而且正在逐漸容納大眾傳播媒介為其貿易標的。可見,大眾傳播與國際貿易正在相互滲透、相互促進,二者也必然在此過程中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