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生豬的養殖技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生豬 標準化 技術 應用
[中圖分類號] S82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1-0222-02
一、生豬標準化技術
1.品種優良化
主要指因地制宜,選用高產優質高效的生豬良種,品種來源清楚、性能良好、檢疫合格。對于中小規模的養殖戶,主要是注意外購種豬時務必要從具有《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的正規的種豬場引種,同時,引種時要求其提供“種豬合格證”或“種豬檔案證明”。合格證中有三個比較重要的內容:種豬的耳號標記方法、種豬三代以上的系譜和生產性能測定結果。有了這些資料和數據,說明所購買的種豬來源正規,種豬質量相對有保證。
2.養殖設施化
主要指養殖場選址布局科學合理,畜禽圈舍、飼養和環境控制等生產設施設備滿足標準化生產需要。
豬場選址應選在當地政府劃定的可養區內;距離生活飲用水源地、居民區和主要交通干道,其它畜禽養殖場及屠宰、加工交易場所1000米以上。豬場布局合理,有一定規模的應將生活區、生產區、污水處理區分開;生產區中的母豬區、保育區、肥育區同樣要分開,做到功能分區清晰,并有50米以上的距離,最好設置有隔離帶;生產區中設有凈道和污道,不交叉、不污染,豬流、物流科學、順暢,有利防疫。豬場的占地面積符合生豬養殖需要,總的要求每頭能繁母豬占地40㎡以上,如存欄300頭能繁母豬規模的豬場建筑占地面積至少要12000㎡(18畝)。
飼養和環境控制等設施設備滿足標準化需要,主要指母豬分娩舍、保育區應采用高床漏縫地板,豬舍配備通風換氣與溫控等設備,有自動飲水器,有能控制的飲水加藥系統等。飼料、藥物、疫苗等不同類型的投入品分類、分開儲藏且儲藏設備完善。場區入口有消毒池、生產區入口有更衣消毒室等,防疫設施齊全。有一定規模的場還可以安裝自動送料系統,配備B超用于妊娠檢查以及信息化管理設施等。
3.生產規范化
主要指制定并實施科學規范的畜禽飼養管理規程,配備與飼養規模相適應的畜牧獸醫技術人員,嚴格遵守飼料、飼料添加劑和獸藥使用有關規定,生產過程實行信息化動態管理。
生產管理規程和制度主要包括:后備種豬、種公豬、懷孕母豬、分娩母豬、斷奶仔豬、保育豬、生長肥育豬等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疫病檢測和診療制度、免疫程序、飼料、飼料添加劑和獸藥的管理制度、衛生防疫制度、生產記錄和檔案管理制度、病豬無害化處理制度、糞污處理管理制度等。
各項制度要求掛在相應豬舍或辦公室醒目的位置。同時完善各項表單的登記、記錄,并及時存檔,做到可追溯。日常生產管理中要嚴格按照各項操作規程操作,可以完善、但不要隨意頻繁變更規程和制度的內容,特別是免疫程序。避免因人員等變動造成生產的不穩定。
4.防疫制度化
主要指防疫設施完善,防疫制度健全,科學實施畜禽疫病綜合防控措施,對病死畜禽實行無害化處理。
嚴格落實衛生防疫制度,建立生物安全屏障。要求人員進入豬場生產區嚴格執更衣、換鞋、沖洗、消毒、嚴禁在場內飼養雞、鴨、狗其他動物。定期開展有效的消毒,及時消滅老鼠、預防飛禽等。嚴禁從場外帶入豬、牛、羊及其加工的制品。嚴禁買豬人直接帶進入場內挑豬、裝豬臺是全場防疫的重點。裝豬臺應設量在離場較遠的地方(至少離生產區50米),每次裝豬后應及時清掃、消毒。嚴格執行免疫程序,定期開展豬群的健康狀況監測,重點監控豬瘟、口蹄疫、藍耳病、偽狂犬等疫病,真正做到“以防為主”。
5.糞污無害化
指糞污處理方法得當,設施齊全且運轉正常,實現糞污資源化利用或達到相關排放標準。包括病死豬的無害化處理和豬糞尿的無害化處理。
豬場應配備焚尸爐或化尸池等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設施,所有的病死豬要詳細登記,進行無害化處理并有完整的記錄。
豬糞尿的無害化處理原則是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主要措施為少沖水或不沖水,人工檢糞,最大限度地減少排污量。目前比較廣泛使用的無害化處理模式有:“豬-沼-果(草、林等)”模式和?“尿泡糞+豬--沼—果(草、林等)”模式和“微生物墊料養豬”模式,前兩種模式都是采用節水或免沖洗,干清糞和“固液分離——隔渣沉淀——厭氧消化——好氧生化——灌溉林、果(少量養魚)”的處理工藝,區別在于“尿泡糞”模式與傳統的養豬工藝相比,基本可以做到不沖水,有效減少了排污量。“微生物墊料養豬”模式是指用木屑、谷殼等作為墊料,加上微生物發酵后,作為豬的墊床,豬糞尿直接排到墊料上,是一種節水、環保的養豬模式,比較適合于小規模養殖。
豬場都應設有固定的豬糞儲存、堆放設施和場所,并有防雨、防滲漏、防溢流措施。
二、環境要求
1.飼養環境
大氣質量應符合GB3095標準的要求。
2.場(區)選址
應建在地勢高燥、背風向陽和村莊的下風向,應距其它畜禽養殖場500米以上,距城鎮、居民區等公共場所1000米以上,距屠宰、加工場所、水源保護區3000米以上。水源充足,水質符合NY5027的要求。
3.規劃布局
場(區)建設應符合動物防疫條件規定,取得《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整體建筑布局科學合理,分管理區、生產區、隔離區三大部分,管理區、生產區處在上風向,廢棄物處理區處于下風向。管理區包括值班室、消毒室、更衣室、辦公室和技術服務室,場(區)大門口設置消毒池;生產區包括豬舍、飼料倉庫和飼養員住所;隔離區包括獸醫室、病豬隔離室、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間。場(區)內凈道和污道嚴格分開。豬舍建筑形式要有利光照、通風和換氣,舍內地面、墻壁應耐消毒藥液的清洗和消毒。整個場(區)應以圍墻或防疫溝與外界隔離,周圍設綠化隔離帶。
三、飼養管理
1.品種引進
提倡自繁自養。需引種時,應從具有《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的種豬場引種,有系譜、合格證等。引種前應調查產地是非疫區,經檢疫健康有產地檢疫合格證明,引種后要隔離飼養觀察1個月以上,經獸醫檢查確定為健康合格后,方可供生產使用。
2.日常管理
豬舍內溫濕度、氣流、光照應滿足不同飼養階段的要求,飼養密度適宜。采取全進全出方式飼養,前后兩批間隔2周的空圈消毒凈化時間。飼養員要相對固定,熟悉飼養管理技能和各項工作程序。豬舍要有防鼠、防蠅設施,禁止貓、犬及畜禽混養,夏季做好防暑降溫,冬季注意保暖,每天打掃豬舍及環境衛生、保持料槽、水槽用具干凈,地面清潔,經常檢查飲水設備,觀察豬群健康狀況。
3.飼料、飼料添加劑使用
飼料來源及使用符合規定標準,飼料添加劑產品應具有農業部頒發的《飼料添加劑生產許可證》的企業生產的、有產品批準文號的產品。要防止飼料污染腐敗,換料時要有適當的過渡適應期。嚴禁違法添加非飼料添加劑,嚴禁使用禁止使用的飼料添加劑。
四、疫病防控
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的規定,結合當地流行病學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衛生消毒、病病防治、控制及撲滅等制度和措施。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豬瘟、口蹄疫、藍耳病等生豬強制免疫病種的預防注射工作,同時根據當地疫病流行狀況,選擇性開展偽狂犬、鏈球菌、細小病毒病、乙腦等疫病的預防工作。主動配合防疫部門做好疫情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選擇高效、安全的消毒劑,采取不同的消毒方法,各類型消毒劑交替使用。使用獸藥需來自具有《獸藥生產許可證》和產品批準文號的GMP企業。嚴禁使用國家禁用的藥物和藥物添加劑,嚴禁人藥獸用,嚴格執行有關休藥期的規定。
五、檔案記錄
要配備專人負責檔案記錄管理,建立規范的檔案和生產經營記錄,所有記錄應保存兩年以上。每批飼養生豬都要有相應的日記錄資料,內容包括:品種、飼料來源、飼料消耗情況、生產性能、淘汰情況、發病情況、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無害化處理情況、用藥、疫苗免疫種類、免疫時間、出售記錄等情況。
六、病死畜無害化處理
要采取相應措施隔離病豬,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要符合GB16548的有關規定。
七、污染治污達標
場(區)應具有與生產規模相適應的無害化處理、污水污物處理設施,提倡采取干法清糞工藝,采取有效措施將糞及時、單獨清出,不宜混合排出,并將產生的糞便及時運至貯存或處理場所,實現日產日清。污染物排放執行GB18596-2003畜禽養殖業污染排放標準。
關鍵詞:楊樹病蟲害;發病癥狀:發生規律;防治措施
一、楊樹主要病害
1.楊樹潰瘍病
(1)癥狀:楊樹潰瘍病真菌侵染所致,引起枯枝、潰瘍、流膠等。主要危害樹干的中部和下部。在枝干皮孔邊緣出現圓或橢圓形灰褐色泡狀小斑,池內充滿無色無味液體,后期水泡破裂后溢出液體,不久病斑凹陷呈深褐色,皮層腐爛變黑。當病斑橫向擴展環繞樹干一圈后,樹即死亡。(2)發病規律:多發生在主干及粗枝上,病菌多由皮孔侵入,通常4月初發病,5月為第1發病高峰期,9月末至10月上旬為第2發病高峰期。雨多、低洼、密度過大及長勢衰弱樹木發病嚴重。同一株病樹,陽面病斑多于陰面。(3)防治方法:選擇抗病品種。樹木栽植后及時澆透水,保證栽植苗成活。重視苗木來源,嚴格檢疫,清除病枝干。在早春樹液流動前或秋末樹木休眠后,向干枝噴刷0.5°Bé石硫合劑。發病初期向病部涂刷50%多菌靈500倍液、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等均有較好效果。
2.楊樹爛皮病
(1)癥狀:楊樹爛皮病由污黑腐皮殼菌所引起。病害主要發生在主干和枝條上,表現出干腐和枯梢兩種類型。當病斑包圍樹干一周時,其以上部分枯死。(2)發病規律:主要侵害生長不良,樹勢衰弱的樹木。通常每年4月發病,5~6月為發病盛期,7月后病勢漸緩和,9月基本停止發展。秋季氣溫下降也有利于病害發展,但由于樹液流動緩慢,所以病菌生長也慢,病勢發展不如春季快。(3)防治方法:栽植過程中避免苗木受到損傷,及時澆灌,保證成活率??茖W合理修枝,傷口涂抹保護劑保護,初冬及早春樹干下部涂白涂劑。早春把病皮順長割幾條傷痕,涂上10%堿水、25倍多菌靈或5。石硫合劑。
3.楊樹黑斑病
(1)癥狀:一般發生在葉片嫩梢及果穗上,此病害的顯著特點是初期在葉背面出現凹陷針狀黑點,后很快呈黑色隆起,并在葉正面產生相對應的黑點。病葉上病斑細小,呈黑褐色或褐色。發病嚴重時,整個葉片變成黑色,病葉可提早脫落2個月。小斑點常匯成較大黑色斑塊或全葉變黑枯死,故稱黑斑病。(2)發生規律:病菌以菌絲體和孢子在落葉上越冬。翌年春靠風雨將分生孢子帶到葉上,孢子萌發侵入葉組織,形成分生孢子器進行再侵染。雨季為發病盛期,高溫高濕發病重,流行快。樹木(苗木)密度大時發病重。(3)防治方法:選擇抗病楊樹品種。冬季清除枯枝落葉;育苗(造林)密度不可過大。合理修剪,保持樹冠的通風透光,冬季收集并燒毀落葉和病殘體。發病初期噴灑70%的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10d噴1次,連續噴3~4次。
二、楊樹主要蟲害
1.楊扇舟蛾
(1)特征:老熟幼蟲體具白色細毛,頭部黑褐色,背面淡黃綠色,兩側有灰褐色縱帶。第1、8腹節背中央有一大棗紅色瘤。成蟲體淡灰褐色,頭頂有一紫黑色斑。(2)發生規律:發生代數因地制宜,該蟲1年2~8代,以繭蛹在落葉、墻縫、樹洞或表土內越冬。翌年3月中旬越冬代成蟲開始羽化,產卵。(3)防治方法:早春第1代卵發生期,人工刮除枝干上的卵塊或摘下有卵葉片。幼蟲發生期,噴施25%滅蚴脲3號2500倍液。大面積發生時,用25%滅蚴脲3號450/600g/hm2飛機超低容量噴灑。
2.楊干象
(1)特征:幼蟲乳白色,頭部黃褐色,胸部彎曲,胸足退化,蛻化痕跡處有數根黃毛。成蟲體長橢圓形,黑褐色,全體密被灰褐色鱗片,其間散生白色鱗片。(2)發生規律:該蟲遼寧地區1年1代,以卵及初孵幼蟲越冬。幼蟲孵化后不取食,于原處越冬。(3)防治方法:剪除有蟲枝條,錘擊卵和幼齡幼蟲。用氧化樂果和滅幼脲油劑涂于有排糞孔的被害部位,殺死韌皮部內的幼蟲。在幼蟲活動期,于樹干根莖處和2m高處用40%氧化樂果乳油和柴油(1:9)混合液涂成10cm寬的藥環。
1、制訂統一的養殖技術標準。督促各會員統一消毒標準,統一防疫標準,規范養殖行為,提升本鎮生豬質量和知名度。
2、針對本鎮生豬養殖營銷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定期編印《畜牧水產動態》分發給每位會員,提高會員的養殖技術水平,為會員提供及時有效的養殖營銷信息。協會成立三年多來,先后編發了《畜牧水產動態》信息43期5000余份。
3、協調金融部門關系。依托下屬實體綠野養殖發展有限公司,為急需發展資金的會員提供貸款擔保,發展規模養殖,近兩年來先后為會員擔保貸款262萬元。大力開展“公司加大戶、公司加會員”的養殖營銷協作活動。
4、協會自辦獸醫技術服務部,免費為會員提供技術咨詢服務。會員可憑會員卡按成本價購買獸藥和生物藥品。
5、每年年會期間,邀請養殖營銷專家教授為會員講解養殖營銷最新知識。近幾年來,先后邀請了農業大學教授、湖南大學教授、師專講師、農校老師、縣畜牧水產局高級獸醫師為會員授課。
6、選送骨干會員參加市、縣舉辦的專題技術培訓班,近二年來,先后有4人參加了市舉辦的培訓班二期,16人參加了縣舉辦的培訓班三期。
7、組織會員外出參觀學習其他先進養殖場的養殖技術和營銷理念,去年組織了29人到華龍飼料廠和龍馬種豬場參觀學習,8月份組織會員13人次到廈門新泰種豬場參觀學習,并引進一批良種公豬。
8、由綠野養殖發展公司牽頭或營銷大戶會員牽頭,對會員所產的商品豬保證不低于同期市場價格收購,優先統一配車外調。
9、組織協會理事、防疫技術人員和獸醫干部定期到各會員養殖場巡查,檢查各會員執行協會養殖技術標準情況,對不按規定消毒、防疫、違規添加違禁藥品的會員,除開除會員資格外,同時報上級主管部門進行處罰,保證我鎮生豬的質量和品牌。協會自成立以來,已先后有3名會員因不按規定注射疫苗被協會通報,并給予經濟處罰。
10、由協會牽頭,積極組織會員所辦養殖場申報無公害生豬養殖基地或申報生豬綠色食品標志,經營、推介、促銷本鎮生豬,提升本鎮生豬品牌。目前,我鎮順發種豬場和綠野養殖發展有限公司均被我縣列入首批申報無公害生豬養殖基地的六個示范養殖場之列。我鎮順發種豬場“順發天圓”商標成為我縣第一個種豬品牌,綠野養殖發展有限公司“綠野”生豬商標成為我縣第一個菜豬品牌。
關鍵詞 大棗;病蟲害;發生特點;防治技術;遼寧朝陽
中圖分類號 S436.62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5)08-0144-01
朝陽地區屬于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風大且干旱少雨,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季,秋季干旱,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氣溫9.0 ℃,歷史最高氣溫43 ℃,歷史最低氣溫-34 ℃,全年平均日照時數2 000~3 000 h,≥10 ℃積溫3 440~3 770 ℃,高于全省其他地區,年平均降雨量475 mm,晝夜溫差較大。大棗是人們喜歡的水果,有鮮食品種、干食品種,大棗有豐富的營養,包括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礦物質元素及維生素。大棗抗旱耐澇,在缺乏水源地區及洪澇年份均可生長良好,朝陽地區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合大棗的生長。大棗如果生產管理水平粗放,易引發病蟲害的發生,影響大棗的正常生長。筆者根據多年的調查了解,結合查閱有關文獻,對大棗主要病蟲害的發生特點及防治技術進行探討,以為大棗生產者提供借鑒和參考。
1 桃小食心蟲
1.1 發生特點
成蟲體灰白或灰褐色,雌蟲長5~8 mm,雄蟲略小。在朝陽地區年發生1~2代,以幼蟲在樹干周圍淺土內結繭越冬,3 cm深左右的土中蟲數量多。翌春平均氣溫16 ℃,地溫約19 ℃時開始出土,在土塊或其他物體下結繭化蛹,6月上旬成蟲大量羽化,夜間活動,趨光性和趨化性都不明顯。6月中旬產卵于棗的梗洼處。初出幼蟲在果面爬行啃咬果皮,但不吞咽,然后蛀入果肉縱橫串食。7―8月為第1代幼蟲危害期,8月下旬幼蟲老熟,結繭化蛹,9月初發生第2代。大棗采收時仍有部分幼蟲在果內[1-2]。
1.2 防治技術
一是秋季掃除落果殘葉,并集中園外銷毀;二是冬季結合深翻改土在樹干基部挖掘越冬幼蟲繭;三是5月下旬至6月上旬,雨后地面噴灑2.5%溴氰菊酯400~600倍液防治;四是根據發生規律和生長情況,6月下旬至9月上旬,每隔15 d用4.5%氯氫菊酯800倍液樹上噴霧。
2 粘蟲
2.1 發生特點
成蟲對糖醋液和黑光燈趨性強,幼蟲晝伏夜出危害,有假死性和群體遷移性。體長15~17 mm,翅展36~40 mm,頭部灰褐色,腹部暗褐色,前翅灰褐色、黃褐色或橙色,變化很多,后翅暗褐色。卵半球形,有光澤,卵粒單層排列成塊。老熟幼蟲體長38 mm,頭紅褐色,體色由淡綠到濃黑,變化較大。蛹長19 mm,紅褐色。在朝陽地區,粘蟲每年發生1~2代。成蟲在葉尖和嫩葉上產卵,致使葉片縱卷。幼蟲6齡,初齡幼蟲只啃食葉肉,3齡以后可蠶食葉片,5~6齡進入暴食期,老熟幼蟲在根系表土做土室化蛹[3]。
2.2 防治技術
一是為了降低蟲口密度,可用糖醋液、黑光等進行誘殺;二是在幼蟲低齡期使用速效殺蟲劑噴霧,如選用2.5%溴氰菊酯10 00倍液;三是保護粘蟲天敵。粘蟲天敵有蛙類、鳥類、蝙蝠和蜘蛛等,麻雀、蝙蝠可以捕食成蟲,瓢蟲可以捕食低齡幼蟲。
3 銹病
3.1 發生特點
棗銹病是葉子的主要病蟲害,在全國大棗栽植區均有發生,朝陽地區也發生很嚴重。由于銹病的危害,導致早期出現落葉現象,致使當年產量和品質受到嚴重影響,而且影響光合產物的積累,樹體營養儲備不足,對來年生長和結果也有很大影響。
銹病病原菌屬于真菌中擔子亞門冬孢子綱銹菌目柵銹菌科層銹菌屬,其病狀主要表現在葉片上,嚴重時也危害果實。發病初期,葉背面散生淡綠色小點,后逐漸變成深灰褐色、黃褐色,病斑突起,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借風雨傳播,不斷侵染。多雨年份,通風透光條件差的棗園,發病嚴重。發病期與當年雨季早晚有關,雨季來臨早則發病早,雨季來臨晚則發病晚。天旱時一般不發病。發病嚴重的棗園,8月葉片開始脫落,導致嚴重減產減收。病菌主要以夏孢子在落葉中越冬,翌年遇適宜環境傳染發病。
3.2 防治技術
一是搞好預測預報,適時進行防治;二是秋末冬初清潔棗園,將枯枝、落葉、落果和雜草清掃干凈并集中進行燒毀,以消滅越冬病源;三是合理間作和修剪,改善棗園的通風透光條件;四是低洼地棗園,做好排水工作;五是藥劑防治,樹上噴藥時間從7月上旬開始,每隔15 d噴1次。藥劑種類為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1 500 U梧寧霉素800倍液[4]。
4 大棗裂果病
4.1 發生特點
大棗裂果病是一種生理病害,因前期高溫干旱或土壤缺鈣,果實表現緊密,近成熟時連日降雨,果皮變薄,果肉膨脹,導致果皮裂開,果肉腐爛,失去食用價值。
4.2 防治技術
一是選擇抗病品種;二是8月天氣干旱要溝灌,忌大水灌溉;三是適當去除多余棗頭,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四是噴施防治裂果的化學藥劑,從7月初開始,每隔15 d左右,噴0.3%氯化鈣和0.2%磷酸二氫鉀水溶液,或果實膨大期開始噴氨基酸鈣800~1 000倍液,均能明顯減輕裂果現象。
5 參考文獻
[1] 蘭鵬,張洪偉.朝陽市金鈴圓棗早熟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3(2):101.
[2] 丁磊,孟儒.鮮食大棗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J].黑龍江農業科學,2008(4):58-59.
一、主要做法
1、領導重視,措施到位。鎮黨委、政府按照縣委、政府提出的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原則,把發展生豬養殖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成立了生豬養殖發展領導小組,建立了領導責任制,把發展生豬養殖主要指標作為考核內容之一,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局面,每個行政村都制定了具體的發展規劃,同時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氛圍,讓干部群眾始終做到思路清楚,目標明確。
2、制定優惠政策,優化發展環境。該鎮結合實際,制定出一系列發展生豬養殖的優惠政策,如:協調養殖用地,養殖用地優先審批,對飼養2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戶免除水費、農業稅以外的其他用度,生豬養殖進基地的由鎮政府負責免費對其水、電設施的埋設和架設。
3、多方籌資,加大投進。采取集體、個人集資以及信用社貼息貸款等多渠道融資方式,用于扶持生豬養殖養殖和養殖新技術推廣。目前,全鎮共發放貼息貸款200萬元,組織農民自籌資金900余萬元,另外還拿出13萬元用于養殖新技術推廣。
4、依靠科技,改良生豬品種。把生豬品種改良工作做為發展養殖,增加農民疏進的重要手段,大力開展生豬優良品種的引進、推廣工作。每個飼養基地配備2名專業技術職員,重點負責養殖的技術指導和服務。同時,加快良種購進,實行檔案治理制度,把良種豬的飼養治理放在基地建設首位,注重引導農民轉變“粗放飼養”方式,確保良種品質、不斷進步經濟效益。
5、強化服務,進步服務水平。建立新型良種繁育體系和疫病防設檢測新機制,每個專業技術職員定向培訓20名農戶技術職員,大力開展電化教育、養殖技術輔導班等工作,對村干部和養殖戶進行實用養殖技術培訓,基本達到村組有技術職員、戶有科學養殖明白人。通過村里的廣播加大宣傳,開展生豬養殖技術和畜產品市場信息服務。
6、成立養殖協會,進步組織化程度。鎮政府采取成立養殖總會,各行政村成立養殖分會的形式,進步養殖戶之間的組織化程度,形成利益共沾、風險共擔的內部機制,并且各個協會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制定《章程》,動員和鼓勵養殖戶加進養殖協會,做到養殖戶之間的互相監視、自我治理,整體應對市場風險。
二、取得成效
1、基地建設初具規模,商品生產快速進步。通過兩年多來的發展,初步形成了分別以徐屯、*、東砦、李砦、王莊和俄莊為中心的6個養殖基地,注冊了王莊田園養殖有限公司。該鎮1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126個,全鎮飼養生豬總存欄達4萬余頭,年出欄15萬頭,2002年全鎮生豬飼養總收進9000萬元,純利潤1000余萬元,為下一步生豬養殖產業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促進了畜產品的持續增長和商品率的穩定進步。
2、生豬養殖過程中科技含量進步,畜產品效益增加。依靠科技,生豬養殖水平得到較為全面的進步,很多先進的養殖技術如經濟雜交、快速育肥、配合飼養等得到引進并有效的推廣,從而進步了畜產品的質量,進而增加了其附加值。
3、生豬養殖標準化得到有效推廣。*鎮針對生豬養殖業發展的實際,牢牢捉住市場的需求,使其能夠與產業化更好地相結合這個關鍵,調動了養殖戶的積極性,推進了標準化體系的建設,推行標準化飼養和防疫,推動了生豬養殖業由數目型向質量型轉化。
4、生豬防疫工作和畜產品安全意識有所加強。*鎮自大力發展生豬養殖業以來,十分重視動物的防疫、檢疫工作,鎮畜牧部分全力以赴,年齡防疫密度均在96%以上,生豬瘟死率控制在5%以下,群眾畜產品安全意識得一進步。
5、群眾的養殖積極性得到很大進步。由于鎮政府的大力宣傳和效益促動,那種“養牛為犁地,養豬為過年,養雞為多零花錢”的傳統觀念得到改變,由單純的養殖向販運、快速育肥、高效益發展。
三、幾點啟示
1、抓典型。典型戶的引路在生豬養殖業發展中起到了帶動作用。先發展一步的養殖戶從養豬這一行業中已經謀取了相當大的利潤并且喂養規模也愈來愈大,調動了廣大群眾喂養生豬的積極性,并且喂養生豬所需要的客觀條件相對來說較易達到。該鎮因勢利導,通過抓典型,樹典型,全鎮的生豬出欄從兩年前的1000余頭猛增至15000余頭。東砦村養殖基地就是由陶思文養殖場帶動發展起來的。
2、抓產業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是生豬養殖業發展的必由之路。零散養殖的弊端主要是與市場聯系不緊,產業化程度低,產品以活鮮銷售為主,附加值低、風險大。*鎮充分熟悉到這一題目,大力培育發展6個養殖基地,通過鼓勵養殖戶進基地等一系列的優惠政策,推動生豬的規模養殖,注冊了王莊田園養殖有限公司,走“公司+基地+農戶”的路子,帶動了商品基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