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規模化畜禽養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畜禽養殖;污染;現狀;防治對策
中圖分類號 X1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11-0179-01
Pollution Status and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of Large Scale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
SUN Deng-hong
(Bengbu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etachment in Anhui Province,Bengbu Anhui 233040)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 scale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 industry could boost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increase the income of farmers,but also cause some pollution to the environment.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tatus and causes of pollution in large scale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 industry,an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farmers.
Key words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pollution;status;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近年來,蚌埠市持續加大規模化畜禽養殖業的發展力度,重點打造現代牧業(蚌埠)牧場和蚌埠市和平乳業有限公司良種奶牛繁育中心等一批“菜籃子工程”,助推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但是規模化畜禽養殖產生的大量糞污得不到科學處理和利用,大量堆積在農田、溝渠內,存在嚴重的環境安全隱患[1]。本文就如何加強規模化畜禽養殖的污染防治、促進污染減排、改善環境質量提出解決對策。
1 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現狀
蚌埠市目前畜禽養殖大多還采取家庭散養方式,此方式下污染物排放分散,不會對環境造成太大影響。但近年來,該市打造現代牧業(蚌埠)牧場和蚌埠市和平乳業有限公司良種奶牛繁育中心等一批“菜籃子工程”,在助推規模養殖發展的同時畜禽糞便也污染了環境。據統計,2017年五河現代牧業(蚌埠)牧場奶牛存欄量約30 000頭,蚌埠市和平乳業有限公司良種奶牛繁育中心奶牛存欄量約3 000頭,按每頭牛的日排糞便量42.88 kg折算,2家牧場奶牛每年排出的糞便即為51.6萬t,再加上畜禽圈舍要經常沖洗,又會產生大量污水。若畜禽糞便不能得到妥當處理,其發酵后會產生大量有害氣體,如硫化銨等,嚴重影響空氣質量;遇到暴雨會隨雨水沖入農田、溝渠內,危害大氣、水體、土壤和生物,破壞生態環境,嚴重影響群眾的生活、生產,易產生環境污染糾紛。
2 污染產生原因分析
2.1 防污意識不強
一些較大規模的畜禽養殖場對養殖效益非常關注,卻沒有較強的防污意識,不注重保護環境,認為畜禽糞便等污染物胡亂堆放在自家牧場內不會對外部環境產生污染,任其風吹日曬,造成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人居環境惡化[2]。
2.2 治污設施不齊全
目前不少規模化的養殖場條件簡陋,未建立配套的設施對污染物進行有效處理,而且即使有的養殖場在建場時也建起了排污設備,但是由于其運行費用高,負擔過重,為了降低成本,而將污染設施長期閑置,依然采取傳統的直接還田等方式。
2.3 監管不到位
近年來,國家非常重視“三農”發展,養殖業發展迅速,逐漸凸顯重發展、輕監管的趨勢。在執法方面,執法單位執法比較謹慎,長此以往造成監管工作力度缺乏,不能有效監督規模養殖場及時治理排污,最終造成環境惡化的后果[3]。
3 污染防治對策
3.1 加強培訓引導,拓寬融資渠道
一是加強培訓。各縣(區)要開展環境普法教育,增強公眾的環保意識。加強對畜禽B殖業負責人污染防治法律法規方面的宣傳及污染治理技術培訓,提高其污染防治意識和能力。二是拓寬投資渠道。各級政府要采取多種方式增加治理畜禽污染物的投入,適當給予資金補貼用于規模養殖場排污設備的建設。三是對一些利用畜禽糞便作為原材料的企業進行一定的補助,且在政策上加大招商力度,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到污染治理中,營造一個政府、社會、養殖戶共同參與的良好環境。
3.2 推廣污染防治技術,減少環境污染
一是畜禽飼料可選擇環保型的,以大大提高飼料利用效率尤其是對氮元素的利用率,降低污染。在飼養過程中可在圈舍內墊上草墊,將廢棄的草墊用于農業生產中可大大降低對環境的污染。二是推廣厭氧發酵等生物技術,大力推行沼氣處理。采用干清糞的方式將糞便收集起來,經過一定的處理產生沼氣,此過程中對COD、氨氮的去除率分別達到90%、70%,該模式普遍適用于豬、牛、雞等畜禽養殖場。三是對糞便進行綜合利用,用循環水對廢物進行清理,減少排出的廢水量;還可采用一些技術將干糞制成生物活性有機肥。四是采取綜合的生態防治措施,多層次、分級利用營養物質,減少畜牧業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
3.3 加強環境監管
建議各級政府充分認識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的重要性、緊迫性,堅持屬地管理原則,全面排查,不留監管死角,不存執法盲區,把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納入推進美好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劃定禁養區,健全工作機制,摸清底數臺賬,強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環保目標考核。轄區環保部門要加大隨機抽查和行政處罰力度,依法核征排污費,責成養殖戶成立環境管理機構,制訂管理制度,明確管理責任,建立污染設施運行和糞便銷售臺帳,加強員工環保宣傳教育,及時與友鄰地市協商簽訂跨界河流水污染聯防聯控合作的協議,建立會商制度、污染糾紛處理、聯合監測等跨界污染糾紛處置長效機制,嚴防發生。聯合市農委指導、協調各縣(區)對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技術指導,指導做好畜禽養殖污染減排工作和對落實情況進行督查[4]。
4 參考文獻
[1] 買永彬,顧方喬,陶戰.農業環境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4.
[2] 陳玉紅,王榮祥,史家云.發酵床養豬技術示范與推廣[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0,31(3):136-139.
關鍵詞: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污染源;原因;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X71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7)06-0047-02
近年來,隨著畜牧業的快速發展,畜禽養殖業污染環境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成為水體、土壤、大氣的主要污染源。通過實踐,對規模養殖場污染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措施,供大家參考。
1 畜禽養殖業污染現狀
1.1 養殖場選址不當
由于畜牧、環保等部門沒有參與地址選定,70%以上的養殖場距村莊、交通主干道、河道不足200 m,不符合動物防疫條件要求,并且嚴重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1.2 養殖場無污染防治設施
80%以上的規模化養殖場沒有防雨、防漏、防滲的儲糞池、儲糞場、污水池等污染防治設施,畜禽糞便和污水未經任何處理抽入田地當肥料使用,或排入自然坑、溝渠河道,污染空氣、水域、土壤、地下水等。
2 規模化養殖業污染產生的原因
2.1 缺乏有效的約束
2001年以來,國家雖然制定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和《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但總體而言,由于政府重視發展,疏于監管,導致畜禽養殖業污染問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
2.2 思想意識方面
畜禽養殖業投資大、風險大,使企業負責人不愿再投入過多資金開展畜禽糞便的綜合利用和污染防治工作。再加上畜禽糞便產生惡臭氣體,使用相對不方便,使畜禽糞便由寶變廢,成為污染源。
2.3 缺乏實用的畜禽糞便處理及綜合利用技術
目前,畜禽養殖業的污染防治大多仍采用傳統的方法,如沼氣、堆積發酵,這些工藝的處理效果不如工業污染處理效果明顯。正是因為缺乏各種實用、低成本、處理效果好的畜禽糞便綜合利用技術,使得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
3 畜禽養殖業污染的防治措施
3.1 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原則
針對以上問題,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應遵循綜合利用優先、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原則。加強畜禽養殖場環境綠化,保持畜禽養殖場所整潔,實現清潔養殖。
3.1.1 減量化原則 減量化原則是通過養殖結構調整及開展清潔生產工藝減少畜禽糞污的產生量。如從養殖場的工藝上進行改造,采用干清糞工藝,減少污染物排放量,降低污染物濃度。同時,可使固體糞物的肥效得以最大限度的保存和處理利用。
3.1.2 綜合利用優先原則 畜禽糞便同工業污染源不同,含有農作物所需的氮、磷、鉀等多種營養成分,經處理可作為肥料、飼料,具有很大的經濟價值,是發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好肥料。
3.1.3 結果無害化原則 因為畜禽糞便中含有大量的病原體,不進行處理,會給人畜帶來潛在的危害,所以在畜禽糞便利用以前,要通過好氧、厭氧發酵、高溫滅菌的方式,對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使其在利用時不會對農作物產生不利影響,排放的污水和糞便不會對地下水和地表水產生污染。
3.1.4 處理生態化原則 充分利用自然處理系統,與種植業緊密結合,以地養牧、以牧促農,實現生態平衡。加強農牧結合,不僅可減輕畜禽糞便對環境的污染,還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肥力,進而提高農產品質量,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3.1.5 運作產業化原則 畜禽糞便收集和處理,采用產業化的運作模式,吸引社會投資。這種社會化服務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糞便處理產業化,不僅可解決畜禽養殖場污染的后顧之憂,還可為綠色食品生產提供可靠的保證,并通過出售有機肥提高經濟效益,同時也可為農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3.2 技術方面的措施
3.2.1 合理布局養殖場 按照《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的要求,在畜牧和環保部門的指導下規劃建設養殖場。新建的養殖場應建在周圍有足夠農田、果園等地區,實現以地養畜、農牧結合,實現糞便的就地處理和就近利用。
3.2.2 采用干清糞技術 畜禽排放的糞污通過機械或人工收集,清掃運至糞便堆放場或儲糞池中,尿液、殘余糞便及沖水通過封閉的污水收集管網進入污水、尿液儲存池中。
3.2.3 雨污分流技術 通過地下專用雨水管道或地面明溝將場內雨水直接排除場外,不能進入污水收集管網和尿液污水儲存池。
3.2.4 糞便堆放應采取有效的防雨、防滲漏、防溢流措施 用15~20 cm混凝土硬化地面,四周砌筑1.5 m高圍墻,上面搭建防雨棚;每10頭豬(出欄)、1頭肉牛(出欄)、2頭奶牛(存欄)、500只蛋雞(存欄)糞便堆放場所需容積不能少于1 m3。
3.2.5 污水、尿液儲存池要求防滲漏 采用混凝土澆筑結構,加水泥蓋板或頂棚防雨雪進入。污水、尿液儲存池容積至少能容納2個月以上的污水、尿液產生量。每10頭豬(出欄)儲存池容積不少于3 m3,1頭肉牛(出欄)儲存池容積不少于3 m3,2頭奶牛(存欄)儲存池容積不少于1.5 m3。
3.2.6 推行生態養殖模式 大力推行畜-沼-糧、畜-沼-果、畜-沼-菜等科學的生態飼養模式,實施生態畜牧業經濟發展,不僅可以充分利用資源,促進資源的再生,更為重要的是可以減少發展畜牧業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提高畜禽產品質量,促進畜牧業可持續發展。
3.3 其他方法
對于動物的排泄物要實施達標排放,對飼料的生產嚴格把關,對微量元素超量的飼料進行銷毀;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采取以獎代補的方法;鼓勵規模養殖戶投資養殖污染治理,加強對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加強宣傳培訓,充分發揮畜牧職能部門的作用,定期開展養殖培訓班,指導養殖者如何正確選用飼料;加強養殖場自配飼料的管理,出臺相關法律、法規等措施。
為規范我縣規模化畜禽養殖用地管理,保障規模化畜禽養殖業發展,根據國土資源部、農業部《關于促進規模化畜禽養殖有關用地政策的通知》(國土資發[]220號)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規模化畜禽養殖用地的規劃布局和選址,應堅持首先利用閑置土地、劣質農用地,盡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則,禁止占用基本農田。
二、規模化畜禽養殖用地確定后,不得擅自改變為非農業建設用途。
三、規模化畜禽養殖項目實行備案制度。興辦規模化養殖的單位或個人應當向縣畜牧產業服務中心申請項目備案,辦理項目備案手續,取得項目備案證明文件。
四、本村集體、農民和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興辦規模化畜禽養殖所需用地按農用地管理,實行備案制度。
其他企業和個人興辦或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和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聯合興辦規模化畜禽養殖所需用地,實行分類管理。畜禽舍等生產設施及綠化隔離帶用地,按農用地管理,實行備案制度;管理和生活用房、疫病防控設施、飼料儲藏用房、硬化道路等附屬設施用地,按照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管理,需依法辦理審批手續。
興辦規模化畜禽養殖的單位或個人,應按法律規定及本意見要求,向縣國土資源局申請用地備案和審批,辦理規模化畜禽養殖農用地備案手續和集體建設用地審批手續。
五、規模化畜禽養殖項目備案和用地備案審批按照下列程序進行。
(一)用地預審。興辦規模化畜禽養殖的單位或個人在項目備案前,向縣國土資源局提出規模化畜禽養殖項目用地預審申請,縣國土資源局對項目用地選址、擬用地面積進行審查,作出用地預審意見;
(二)項目備案。興辦規模化畜禽養殖的單位或個人提出項目申請,經所在鄉(鎮)人民政府同意后,向縣畜牧產業服務中心申請項目備案,縣畜牧產業服務中心對項目的名稱、建設地點、養殖品種、規模、投資額等進行審核備案,作出項目備案證明文件;
(三)項目用地備案審批。興辦規模化畜禽養殖的單位或個人,應在取得項目備案證明文件后,向縣國土資源局申請項目用地備案。縣國土資源局對項目用地類別、面積、用地范圍等進行審核備案,作出項目用地備案證明文件。項目用地涉及建設用地的,按照建設用地報批程序,與項目用地備案同時辦理,同一文件審批。
六、占用基本農田興辦規模化畜禽養殖的,不得同意項目備案和項目用地備案審批。
七、興辦規模化畜禽養殖的單位或個人,不得擅自占地建設,不得邊報邊建。
八、規模化畜禽養殖用地面積參照附件所列指標確定,申請用地面積明顯偏大的,應予核減。
九、規模化畜禽養殖用地要按照《農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以出租、轉包等合法方式取得。出租、轉包合同應明確用地位置、四至范圍、面積、地類、租用或承包年限、費用標準和支付方式以及雙方的權利義務等。
十、規模化畜禽養殖用地使用年限,按土地租用、轉包合同約定的年限確定,約定年限屆滿需繼續使用的,應另行約定并備案。
關鍵詞:畜禽養殖;污染;調查;六合區
為了摸清六合區規模化養殖的數量級分布,污水、糞便的排放去向及排放量,養殖場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全面、準確掌握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進展情況,科學合理地制訂相應的政策,促進全區規模化養殖的健康發展,推動畜禽養殖業的污染治理和綜合利用,2012年對六合區的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進行了調查。
1 規模化畜禽養殖現狀
六合區十個街鎮,共有畜禽養殖場44家,其中龍袍街道8家,馬鞍街道6家,雄州街道1家,橫梁街道6家,冶山鎮4家,程橋街道4家,龍池街道2家,金牛湖街道2家,竹鎮鎮9家,長蘆街道2家。有營業執照畜禽養殖場26家(包括規模化畜禽養殖場5家),養殖大戶有15家。六合區共有9家豬場存欄13303頭;5家奶牛場存欄1062頭;12家雞場存欄113000只;1家羊場存欄908只;3家兔場存欄32500只;4家鴿場存欄138000只;10家鴨場存欄78500只。畜禽養殖場全年累計產生糞尿量68064.9噸(按經驗排放系數計算),產生廢水199983.1噸。
目前六合區規模化養殖場大部分采取圈養為主,極少部分采取圈養和放養相結合的方式。規模化養殖場較重視圈舍及其周圍的環境衛生,及時對畜禽糞尿進行清理,對圈舍進行消毒。少數規模化養殖場有相應的配套耕地消納其生產的畜禽糞尿,對畜禽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糞尿大部分能綜合利用,用來還田種飼草及莊稼、池塘喂魚等。大多數規模化養殖場的糞尿進行銷售。一些養殖大戶的畜禽糞尿也基本做到了無害化處理,大部分還田耕用,少部分作沼氣原料,發酵處理利用,沒有直接排入江河,極少有露天堆放的。但極少數規模化養殖場由于沒有較好的糞尿收集處理設施,產生的糞尿處置不當,致使糞尿在周圍環境中堆放和外排,對環境造成了污染,對人民健康造成了影響。
2 畜禽養殖廢水監測結果
2012年對全區5家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進行了監測(包括對2家養殖場的廢水及5家養殖場附近地下水),監測項目包括:氨氮、生化需氧量、化學需氧量、懸浮物、總磷、糞大腸菌群、高錳酸鹽指數、總大腸菌群、細菌總數。監測統計結果見表1。
依據《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596-2001),所測2家養殖場排放廢水均超標,超標項目主要為糞大腸菌群和懸浮物;依據《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93)Ⅲ類標準,所測5家養殖場附近地下水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主要污染因子為總大腸菌群、細菌總數、氨氮。
3 結論
⑴養殖場環保意識缺乏,管理水平落后。六合區規模化養殖場的環境管理水平還處于較低水平,環境保護的意識不強,內部環境管理還比較粗放,污染治理的投資力度不夠,對資源的有效利用度不夠。44家規模化養殖場沒有一家進行過環境影響評價和通過環保部門審批,有26家養殖場辦理了工商營業執照,還有18家養殖場沒有任何工商營業執照以及畜禽養殖防疫許可證手續。
⑵養殖廢棄物處置監管措施缺乏,對農村環境造成一定污染。規模化養殖全年共產生養殖污水199983.1噸,所測養殖場廢水及附近地下水均不同程度超標。有大多數養殖場都是家庭式養殖,對于場內畜禽養殖產生的用水量、廢水量、糞尿量等指標數據不清楚,認為畜禽養殖帶來的廢水、糞便等不管多少都可以售賣,或可以直接流入水庫或魚塘喂魚,給環境衛生治理帶來很大難度。
4 建議
⑴提倡生態養殖,促進畜禽糞便綜合利用。遵循“以土地定養殖規模”的污染防治方針,把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的重點放在鼓勵指導養殖戶上,把糞便變廢為寶,走生態養殖之路。做好畜禽糞便的堆漚發酵利用,殺滅病源蟲卵,充分腐熟安全還田,搞好綜合利用和循環利用。積極推廣應用新的科學技術知識和有效經驗,堅持走農牧、漁牧及牧沼等生態養殖路子,達到資源化利用治理畜禽養殖污染的目的。尤其是加快農村沼氣池能源建設,充分利用畜禽糞尿資源,糞尿經池作無害化處理,用來發展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生產,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⑵加強畜禽養殖建設項目的審批和管理力度。加強環境管理,對一些新、改、擴建的上規模養殖場應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一些沒有補辦環保手續的規模化養殖場應補辦環保手續。嚴格按“三同時”竣工驗收要求,畜禽養殖場污染防治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畜禽養殖場應安裝水表,對用水實行計量管理。外排廢水需經污水處理設施處理,達標排放。畜禽養殖場應定期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情況,提交排放污水,廢氣、惡臭以及糞肥的無害化指標的監測報告。
⑶嚴格養殖場衛生措施,保障周邊環境安全。養殖場場區,畜禽舍、器械等消毒應采用環境友好的消毒劑和消毒措施(包括紫外線、臭氧、雙氧水等方法),防止產生氯代有機物及其它的二次污染物。病死畜禽尸體要及時妥善處理,嚴禁隨意丟棄,嚴禁出售和作為飼料再利用。
[參考文獻]
關鍵詞:規模化畜牧養殖;生態環境;影響
中圖分類號:X71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6)09-0057-02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三大產業快速地發展,特別是帶動二、三產業發展。作為第一產業的核心內容,畜牧業的養殖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由傳統的分散式養殖方式,逐漸轉變為規模化與集約化的養殖方式,實施對畜牧養殖標準化的管理,為畜牧養殖者創造豐厚的收入。然而,規模化的生產方式給周邊的生態環境造成了負面影響,特別是畜禽所產生的糞便等不僅污染大氣環境,而且污染水源環境,制約著規模化養殖的進一步發展[1]。本文通過分析規模化畜牧養殖業對生態環境所造成的影響,提出了相應有效的解決對策。
1 規模化畜牧養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1.1 影響水質
規模化畜牧養殖過程中會對水質造成巨大影響,特別是畜禽所排出的糞便影響、破壞了周邊的水質。畜禽所排出的糞便中含有較多的氮磷鉀等有機物質,在雨水作用下,未經過處理直接帶入地下,造成地下水富營養化的問題。同時,該部分地下水匯集后進入江河、湖泊等,將會造成水體的進一步惡化,甚至會導致江河湖泊中生物大面積的死亡。同時,臨近居民地的畜牧養殖場,畜禽的有機糞便會影響周邊居民的飲水安全,直接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2]。
1.2 影響大氣環境
規模化養殖過程中,許多動物集聚在一起,其排出的糞便中有機物質含量較高,該部分有機物質絕大部分屬于未完全消化的飼料,在經過厭氧發酵后將會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造成對空氣的嚴重污染,給周邊居民的生活帶來較大的影響。
1.3 影響土壤環境
隨著養殖規模的進一步擴大,養殖場受到資金的限制,無法配備相應完善的配套設施,依然采用簡易的養殖設施,畜禽的糞便未經無害化處理直接進入農田,從而造成對土壤的嚴重破壞[3]。
2 規模化畜牧養殖影響生態環境的原因
2.1 經營方式的改變
傳統的畜牧養殖采取分散式方式,相對來說規模較小,能夠及時地處理干凈所產生的糞便與尿液等。然而,隨著規模化、集約化與專業化的生產,畜禽糞便與尿液迅速、大量增加,但是未能夠相應地配備專業化的處理設施,因而直接影響到周邊的空氣、土壤以及水質等環境。
2.2 化學肥料的使用
傳統的農業生產過程中,畜牧養殖所產生的糞便與尿液一般作為有機肥投入農業生產過程中。然而,由于有機肥料不僅成本較高,而且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于是,農業生產開始傾向于使用價格低廉的化學肥料,由此積壓大量的畜禽糞便與尿液。雖然部分畜牧養殖企業重視畜禽糞便與尿液的處理,然而由于所使用的設備過于簡單,無法保障處理的質量與效果。此外,一部分養殖企業忽視對畜禽糞便與尿液的處理,直接將其排放至江河湖泊之中,給整個自然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2.3 養殖場所向城鎮郊區遷移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對畜牧產品的需求越來越高。因此,不少養殖企業開始不斷擴大生產規模,從而滿足人們對畜產品的需求。部分畜牧養殖企業逐漸將養殖場所遷移至市郊以便于運輸,結果無法及時有效地處理畜禽糞便與尿液,給周邊的環境帶來嚴重的污染。
3 解決措施
3.1 加強對污水的處理
規模化養殖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大量的糞便與尿液,因此,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養殖環境污染的問題,最為關鍵的是處理好畜禽糞便與污水問題。規模化養殖場應當規范管理好畜禽糞便,避免出現大量糞便堆積的現象。通過凈化處理污水,而后循環利用處理過的水,從而減少污水的排放量[4]。此外,通過利用厭氧發酵的原理建立沼氣池等,將污染物轉變為沼氣,同時可以將所產生的沼液與沼渣用于魚類養殖。
3.2 加強對大氣污染的防治
畜牧養殖企業管理者和員工應當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加強對養殖場產生的各種廢物與廢料的管理,建立并完善畜禽糞便與尿液的處理制度[5]。此外,養殖場應當重視開展質量安全管理工作,避免畜牧養殖過程中發生各種疾病等問題而造成動物的死亡。
3.3 加強對土壤環境污染的監測
作為環境監管部門應當加強對畜牧養殖污染的監督與管理。在新建養殖場,應督促其建立相應的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及污水處理設施。已有的養殖場,相關監督部門應加強對畜禽污染的監測,同時應當對養殖場所造成的土壤污染的影響因素進行深入調查與研究,針對養殖場的土壤污染治理適當地給予技術支持,而對于土壤污染嚴重且不進行及時整改的養殖場,應相應地對其進行處罰,督促其進行整改,拒不整改的應關停。
4 小結
綜上所述,畜牧養殖的規模化、集約化的生產必將成為發展的趨勢,因此,應重視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強對環境污染的治理。相關部門應深入研究畜牧養殖的環境污染問題,最大程度地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特別是要處理好畜禽的糞便與尿液等,從而改善畜牧養殖的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 房連波,許 波,胡容婕.規模化畜牧養殖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及防治[J].當代畜牧,2014(11):3-4.
[2] 馬祖威,俞金華.規模化畜牧養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及對策[J].養殖技術顧問,2014(11):305.
[3] 高尤燦.規模化畜牧養殖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與防治措施[J].中獸醫學雜志,2015(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