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線下品牌推廣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O2O是指online(線上電子商務)與offline(線下實體商務)相互協作的經營模式。王春兵介紹,近幾年實體店和線上市場發展的平衡點已成為關注的熱題,而國內電子商務的發展模式卻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大家都在探索電商進一步發展的出路。盡管沒有非常成功的案例,但O2O的思路自從被提出來,就讓眾多電商大佬們有了強烈的認同感,爭論的聲音似乎小了許多。
網絡實體,優劣互補各有所長
在一般的百貨零售業,實體經銷商的壓力越來越大。王春兵介紹,實德美業也經營著多家實體玩具銷售店,近兩年網絡購物的迅猛發展給實體店帶來多重壓力。
實體經營店的店租隨著地價不斷上漲,每個實體店鋪都要支付管理人員、導購員等人力成本,客流量也隨著消費者更傾向于網絡購物而逐漸減少,這些因素導致實體經營店的成本高企。相比之下,一人可以管理多店、無租金壓力、客流有保障的網絡銷售平臺低成本運作模式,在商品的銷售價格上就有了更大優勢。
但是不是網絡銷售就能取代實體渠道了呢?王春兵表示,實體店也有網店所不能取代的優勢,以玩具為例,實體店的現場體驗功能網店就無法滿足;另外,有些消費者希望購買后能馬上得到貨物,網購難以滿足,這也是實體店具備的優勢。
兩者互有補充,說明實體經銷商與網絡電商有很多結合點。比如一個玩具經銷商,在某一區域建立有自己的多家直營店,當他的網絡銷售渠道建立之后,可以在線上推出一些性價比較高的商品或吸引眼球的優惠活動來推廣店鋪,而消費者被吸引后,可以在網上直接向最近的實體門店下單購買,然后到實體店體驗玩具的可玩性、了解產品質量等信息最后再取貨,這個過程中,銷售人員還可以借機推銷其他產品,或者依靠優質的服務讓消費者加深對商家的整體印象,達成線上推廣銷售,線下取貨兼形象鞏固的互動模式,這便是一條完整的O2O渠道鏈。
專業瓶頸,催生網絡渠道代建
對玩具廠家和實體經銷商而言,要組建成型的O2O網絡,首先要建立自己的電商渠道,將產品到網絡平臺,然后根據實力拓展線下實體銷售網點,最后形成兩者的有機結合。
隨著國內O2O市場逐漸起步,王春兵發現,很多廠家或者經銷商,做線下實體店有自己的一整套人才和渠道,拓展線下網點實力不俗,但做電子商務卻因沒有相關專業人才而無從下手。
這與2009年實德美業開始拓展O2O模式時的遭遇很相似,但經過幾年時間的摸索,實德美業不僅使自己在北京、天津的9家實體店成功與淘寶、京東、一號店、拍拍、亞馬遜等網絡平臺實現了互動對接,還使王春兵擁有了一支由專業人才組建的網絡運營團隊。
因為實體商家對代建網絡渠道的需求,逐漸催生出一個新的行業――依靠專業的運作隊伍,幫助企業建立網上銷售渠道,并代為管理使之與實體渠道相呼應,為企業實現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的模式。現在,實德美業不僅自己做O2O,還能為其他實體商家代建網絡銷售渠道。
王春兵介紹,實德美業現在開展的代建網絡渠道業務,包括前期網絡運營策劃;網絡品牌運作定位與布局;品牌網絡視覺效果制作;建立、完善品牌企業電子商務渠道體系;組建網絡銷售后臺操作系統;制作二維數據分析庫。
除了為客戶建立起網絡渠道之外,對網絡消費者信息的維護也是實德美業的服務亮點。為客戶建立如京東、淘寶、拍拍、一號店、亞馬遜等不同的網絡銷售渠道后,實德美業會依靠自有的數據維護系統,將同一個客戶的不同網絡店鋪的數據匯總,實現所有網店商品同步庫存,顧客信息匯總管理。從而完成傳統企業的網絡渠道跨越,通過專業的團隊,協助傳統的企業打破銷售瓶頸,建立屬于商家自己的電商+傳統渠道的銷售模式。
前景看好,出手O2O或恰逢其時
現在國內O2O正在高速發展階段,王春兵說,經銷商和廠家要做的,首先是要接受它的存在并著手準備拓展相關業務,行業將來也會往這個方向發展,早做準備,將來壓力會小很多。
讓專業公司代建O2O模式,可以讓不熟悉網絡渠道運作模式的玩具經銷商或廠家專心發展線下渠道,只需要將產品定位、希望建立的網絡渠道等設想交給專業公司,公司根據廠商的需求策劃一套運營方案,包括玩具行業線上線下的相關市場情況,線上渠道建立后預期能達到的效果等。
2010年11月,有著“互聯網女皇”之稱的分析師瑪麗·米克加盟KPCB,很快,一只2.5億美元的風險投資基金“sFund”成立。
“陽光不錯。”原本只打算趁雙休日在市里隨便逛逛的李大衛突然有了郊游的興致。他很快打開手機定位程序,通過租車公司的客戶端查詢到了離自己最近的一家租車網點。在仔細瀏覽了車型、價格等租車信息之后,他在手機上直接下了訂單并很快取得了提車時需要的授權。在去租車公司拿車的等待間隙,李大衛通過一個提供LBS(基于位置服務)的客戶端發現有個好友恰好就在附近,于是,半小時后兩人坐到了同一輛車上。
整個過程,融合了移動應用、社交、電子商務、云服務等多種技術和商業形態,其中移動應用成為關鍵的驅動節點。因為手機24小時的隨身性,這一混搭的商業形態呈現出有別于傳統互聯網的特質。諸如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更加了解用戶的實時行蹤,離線與在線的界限進一步地被模糊。原本手機上羸弱的計算能力問題,也正在由于云計算模式的興起而漸漸被弱化。盡管在目前,很多應用還處于醞釀和培育階段,但未來的殺手級應用已經很難再界定于某個具體領域。
在北極光創投董事總經理姜皓天眼中,打通線上與線下服務的銜接是關鍵殺著:“(殺手應用)可能會是幾個元素的融合,包括但不限于社交+位置+娛樂+影像等等。”
投資破局
風投領域的投資人所關注的重點通常會比主流熱點早幾年,紅杉中國合伙人周逵覺得,“投資公司的分析有很多角度,我們看到的數據未必是主流,非主流更有創新機會。”
被創投界譽為“硅谷圣經”的《紅鯡魚》雜志不久前公布了“2010年紅鯡魚亞洲科技企業100強”名單,其中58同城名列第12位,近日完成了第三輪私募融資。58同城在全球分類信息領域僅次于Craigslist。org,位列全球第二位。從“同城”搜索精確到“附近”搜索、從單純的信息提供直接演變成購買行為等,從電腦過渡到手機,分類信息檢索正在越來越移動互聯網化。光速創投董事總經理宓群透露,“大眾點評網的手機流量已經超過了傳統互聯網的流量。”
一切看起來似乎很美。不過,相對于PE們而言,VC更像孤獨的先行者,從早期投資到瓜熟蒂落,其間往往難耐寂寞。
這幾年來,在各種場合,VC們都難掩對移動互聯網的復雜感情。從投資方向上看,移動互聯網未來仍是主流,但資費、平臺、內容及第三方支付等問題仍然存在。相對于美國的并購等方式,國內移動互聯網投資的退出渠道也比較有限,很多專注早期投資的機構不得不關注移動互聯網公司“長不大”的問題。
凱鵬華盈(以下簡稱KPCB)合伙人周煒選擇押題云計算。“公司開始可能不大,但它的服務核心是在云端的,我想這可以成為大公司。”KPCB曾投資過一家名為iControlNetworks的美國智能住宅軟件商,iControl通過互聯網和手機提供家庭監控、安全和能源管理服務,用戶可以用iControl的iPhone應用程序為家中的自動調溫機調節設定值。
周煒認為這一思路同樣適用于中國市場。
聯想投資董事總經理劉二海則可能會更注重云服務,“它有很多終端,既可能有手機,也可能有PC”。而一旦這些“基礎設施”搭建之后,移動互聯網的重要應用“將主要集中在兩端用戶端和服務端。”姜皓天說,“尤其是服務端,需要將后臺調度運營系統充分數據化,并且提供出來。”
然而在豐富的想象空間、快速增長的流量與足夠的黏性面前,變現卻依然是一個難題。“絕大部分移動互聯網公司在中國還是很辛苦的,很難賺大錢。”經緯創投合伙人萬浩基分析說,“在美國,除了環境比較健康以外,ARPU值也特別高。人們愿意付錢購買應用,而國內運營商資費長期不統一。”在萬浩基看來,由于Android和iPhone平臺的推動,國內一些公司開始做海外市場,來年移動互聯網有可能自海外市場率先突破,“有些公司現在做游戲和應用的也可以做到一個月50萬美元,很多國內做了三五年甚至六七年的公司,都不一定能有這樣的利潤空間。”
不過,仍有不少VC認為,未來運營商還將是市場中的領導者。對于國內運營商是否會管道化的不同認知,使得VC們的投資思路在2011年將進一步分化。“早期一些做芯片的手機應用公司積累了很多流量,可是變現能力還是一個問題,”藍馳創投合伙人陳維廣覺得,“最好的辦法還是與運營商合作。”而萬浩基則表示,盡管目前的移動互聯網界還沒有去運營商化,但“我們更傾向于投資能夠獨立發展、對個人和公司命運有充分控制能力的公司”。
那些充分發揮手機特性的基礎應用和互聯網公司無法套用的模式正在受到青睞。前者包括每天都要使用的黏性較大的手機瀏覽器、IM和門戶等,UCWEB和3G門戶都已經吸引了不少忠誠用戶;后者則是建立在位置服務基礎上的娛樂、社交等應用,比如像Foursquare這類公司,在以前的互聯網上就不可能出現,出現了也不會有市場。
隨著平臺的不斷多元化以及終端設備廠商與平臺之間的相互滲透,未來將出現屏幕整合。“現在平臺和手機大家都在做,對用戶來說未來需要設計足夠簡單的、能夠多平臺運行的應用。”萬浩基認為。
從投資環境來看,美國無線領域的并購市場比國內發達。曾擔任谷歌大中華區投資并購總監的宓群認為:“Google現在的策略是如果有員工要出去創業,它不會阻攔。Google不是什么都想自己做,而是有好的團隊和技術進行收購。對于VC來講,大家也比較敢于投資。”凱鵬華盈合伙人周煒則坦言:“我們在美國投資了幾個項目,而且已經有很好的退出,在中國的無線互聯網領域的投資很難。”“目前掙錢的不多,但是項目價格已經上來了。做A輪的投資門檻低但是風險更高。投資B輪則價格高,你要能說服自己。”紅杉中國合伙人周逵感嘆,“總之兩個階段都痛苦。”
基本得到VC們全面認可的是,2011年,關于移動互聯網的投資在全球范圍內還會持續升溫。不過,投資國內項目的早期創投機構,是篤定落子,還是忐忑前行?這更有賴于他們對投資界的另一大熱門關鍵詞“中國市場”的行情和走向做出更準確的判斷。
求解社交網絡變現難題
幾年前,Facebook的橫空出世,曾令人們對社交網絡寄予厚望。
然而幾年過去了,與移動應用和電子商務相比,無論是投資還是退出數量上,社交網絡都不能被稱之為活躍領域。作為具有顛覆意義的創新,Facebook正在以一種獨孤求敗的姿態對上一代所謂的革命性產品Google造成沖擊。
在這種局面下,有些VC開始喜歡談論微創新,因為顛覆性創新的歷史性機遇更難預料,即使遇到了,機遇也未必每次都能垂青于它。
老牌風險投資公司KPCB的軌跡就極具代表性。2010年11月,KPCB從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挖來了有著“互聯網女皇”之稱的分析師瑪麗·米克(MaryMeeker)。之后,亞馬遜、Facebook、Zynga與KPCB宣布共同出資成立一只2.5億美元的風險投資基金“sFund”,專投社交網絡的初創型企業。在sFund成立會上,Facebook的創始人扎克伯格提醒人們,將社交功能與現有服務簡單的組合起來是不夠的:“不能停留在很淺的層面上,僅僅只是簡單添加社交功能。那些真正具有優勢的,將是徹底融合了社交功能的公司和服務。”
2010年12月,KPCB宣布領銜了Twitter新一輪2億美元的融資。而在兩個月前,KPCB還推出過一只規模達2.5億美元的基金,專門對開發社交應用服務的創業公司進行投資。“社交網絡的商業模式基本方向是清楚了,只是逐步實現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廣告、增值服務和電子商務等幾個方面。”姜皓天認為,“但是社交網絡關系到人的社交行為,這一行為更為復雜,所以發展過程會比較長,要經歷文化滲透的過程。”
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對社交網絡的使用也仍在探索之中。嘉豐資本副總裁簡江認為,社交網絡流量與黏性變現的前提是:“品牌推廣方的相關人員要足夠成熟,對社交網絡的推廣有感覺;平臺方也是一樣。”在他看來,社交網絡的推廣活動對于大部分企業人員來說仍是艱難的課題,因此未來社交網絡在此方面不會有大的飛躍。
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提醒:那些真正具有優勢的,將是徹底融合了社交功能的公司和服務
當然,每個VC都希望自己能遇上Facebook。盡管不知道下一個顛覆Facebook的顛覆性創新是什么,但“創造性地抓緊用戶需求,使用戶更有效地獲得有效信息是王道”,簡江告訴記者,“在Facebook之前我們還經常提MySpace,現在有了Facebook之后又有了Twitter。其實后者也不是終極解決方案。”
相形之下,電子商務獲得了VC們的集體喝彩,2011將成為中國電子商務的上市年,相關創投機構也將迎來退出高峰。而這些排隊上市的中國電商第一梯隊,陣容已經昭然若揭。“我主要看好里兩類電商公司:一是做渠道的比如京東,另一類是做品牌的比如凡客誠品。”簡江表示。
2011年,更多的創業型公司可能會選擇后者作為突破口。“因為渠道是可以壟斷的,比如沃爾瑪,但品牌需要精準定位,不可能覆蓋所有市場和用戶,”簡江說,“所以未來像凡客誠品、麥考林等這類公司還會出來一堆。但未來資金門檻還會加劇,一方面是人才價格更高,另一方面在有限的推廣資源下,推廣費用也越來越高。”
這并不代表來年這個行業會進入精細化運作的時代。
“中國電子商務仍會繼續經歷野蠻生長。”簡江認為。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之下,中國消費快速增長,而中國的商品品牌化還在進行之中。與美國的線下品牌+渠道不同,中國很多品牌需要同時在線下和線上擴張。
隨著傳統企業紛紛進場,電子商務的戰場還將延續到線下。“我們對VIP用戶已經推出的服務,細化到可以展現送貨員騎自行車離你家的距離,我們還會推拍照比價服務,就是要跟實體店競爭。”京東商城CEO劉強東說。
這一基于手機的應用將進一步模糊線上與線下的界限,消弭SNS、移動應用與電子商務各自為政的商業壁壘因為技術條件早已具備。2010年1月,SNS電子商務網站BarcodeHero(條碼英雄)上線,BarcodeHero。com目前開發了iPhone和Android平臺的應用,用戶可以直接使用Facebook賬號,通過iPhone和Android平臺使用這一服務。在逛街的時候,用戶可以掃描一些商品的“條形碼”,之后BarcodeHero。com會向用戶推送一些信息,比如價格對比、推薦網店、用戶評論及推薦的同類產品、優惠信息等。
2011年,以上行業投資仍將冷熱不均,卻漸漸難分伯仲。移動互聯網可能成為一個歷史詞匯嗎?當可移動和實時定位成為互聯網的標準配置,當移動終端代替傳統PC成為主流平臺,過去只專注于某個具體領域的VC們無疑將在跨界的道路上漸行漸遠。
2011年十大技術經濟趨勢預測
1。智能手機市場兩分天下。產生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是來自企業和消費者個人對于智能手機不同的需求。企業將會越來越關注數據安全,對其員工通過公司網絡使用智能手機帶來的知識產權泄漏問題也將越來越關注。因而以安全著稱的黑莓手機仍將大熱,緊隨其后的將是iPhone,而微軟若能通過WindowsMobile7系統抓住機會的話也能分得一塊市場。其他的手機,尤其是Android陣營將倒在個人消費者那一邊。
2。無線運營商再次發力。
3。iTunes將逐步面對競爭。雖然ITunes現在看起來壟斷著數字媒體,但是明年將面臨競爭加劇的局面,比如Netflix。
4。真正免費的手機應用程序將越來越少。簡單的或相關公司為方便出售自己的產品而推出的應用程序或許依然免費,但是那些真正實用的程序或將開始收費或者提高收費。
5。谷歌迷失在路上。谷歌仍將無法找到自己的準確定位,而且也無法明確自己的發展戰略。他們現在既搞無人駕駛車又搞手機,雖然也開發出不少好產品,但是其發展戰略依然模糊。事實上你也很難找出一個像谷歌那樣富有卻又難以明確自己發展戰略的一個大公司了。
6。電動汽車的時代來臨。電動汽車將開始量產,充電站將不斷興起。
7。便攜式電子產品蓬勃發展:上網本、平板電腦市場等仍將快速增長。
8。數據將變得更加重要。甲骨文成功轉型成全球的數據平臺,SAP將會受到消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