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驚弓之鳥教學反思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浙江特級教師 周一貫
進入新世紀的中國教育,肩負著歷史的重托和民族的希望,因而“教師成為研究者”已成為時代的要求。然而眼下以為作要標識的教育科研,頗令廣大教師困惑,總覺得教育論文似乎與日常的教學工作有一大截距離,一時要跨越它,不免舉步維艱。那么,教師專業研究的思路是否有必要重建?在對這個根本問題的探索中,讓教師從“寫自己的教學故事”開始,不失為是一個既正確又有效的好方法。
“寫教學故事”就是讓教師將自己認為很有意義的某一教學事件,具體地記敘出來,使之成為一個相對完整的案例。在敘述故事的同時,可以不拘形式地結合發表一些自己的觀點或體悟。顯然,這樣的教學故事和教育論文是有著根本區別的。如在表達方式上,“教學故事”是以記錄實事為主,而不是以論辯為主;在文章體例上,“教學故事”是記敘為主,兼有一點夾敘夾議,而不是純粹的議論文;在寫作 思路上,“教學故事”常采用從具體到抽象的歸納思維方式;而不是由論點為中心的演繹思維方式。由于“教學故事”記敘的就是教師發生在自己工作中的那些具體事情,有著親歷的基礎和“情境性、形象性和行為性”的依托,教師把它寫下來不僅不會覺得困難,而且會善于、樂于講述眾多的這樣的故事。
請先讀一讀俞東江老師寫的一則題為“感悟‘笑笑’”的教學故事:
教學《驚弓之鳥》一課,我出示課文中的句子:“更羸笑笑說:‘不是我本事大,是因為我知道,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后句:“更羸此時為何‘笑笑’?他在笑誰,笑什么?你們能讀懂這里的‘笑笑’嗎?”
學生很有興趣地默讀思考。一會兒,議論便展開了,而且出乎意外的熱烈:
“更羸在笑魏王,笑他大驚小怪,笑他無知。因為當更羸說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時,魏王‘信不過自己的耳朵’;當大雁被更羸‘射’下來后,魏王又大吃一驚,他根本就不知道這其中的奧妙?!?/p>
“我認為這是一種成功的笑。因為更羸說到做到,他成功了!”
“從課文最后的一個自然段可以看出,大雁掉下來是在更羸的預料之中的,而且課文前面就講到‘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大雁射下來?!瘡摹灰汀梢钥闯龈鷮@件事很有把握,大雁被‘射’下來,不是湊巧的。所以更羸的笑是胸有成竹的笑,是得意的笑?!?/p>
“啊!是胸有成竹的‘笑’,也是十分 得 意 的‘笑’。”我點了一句。
“我有補充,更羸的‘笑笑’不是得意忘形,而是包含著一種謙虛。盡管他很有把握,可他還是說:‘我可以試試’,并不是很狂妄的笑。所以,只是‘笑笑’,沒有大笑?!?/p>
“我認為更羸還在笑那只‘驚弓之鳥’。因為那只大雁,雖然受過箭傷,但也太膽小了,聽到弦響就被嚇壞了?!?/p>
……
我為大家的議論感動了,說:“同學們對更羸的‘笑笑’理解得非常透 徹,那更羸的本事又是怎么來的?”于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同學們的思路又開始登臨一個新的制高點。
課文中僅此“笑笑”二字,但感悟的空間卻很大。讓大家自由地議論,就很自然地對整篇課文作了整合的思考,才發現了在“笑笑”背后的豐富蘊意,以此“點”帶動“面”,使“笑笑”這個不起眼的詞成了“感悟”的觸發點。
過去,我常為學生感悟不起來而困惑,現在看來是沒有找準“感悟””的“觸發點”。一旦找對了這種極富挑戰性的“觸發點”,學生的感悟就會自由地奔涌而出。這與更羸的“只拉弓,不放箭”之巧妙,是否也有異曲同工之理。
案例一:
一位教師在教學《驚弓之鳥》時。師: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把天上飛的大雁射了下來。你佩服不佩服更羸?生1(大聲嚷叫):“這有什么稀奇的,如果是我,也照樣能把這只大雁射下來。你信不?”提出這個問題的是一個平時學習很不認真的學生。教師(沉默了一會兒):哦,那大家都有可能成為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嘍,真是生不逢時啊?。ㄉ缓靡馑嫉匦Γ煟焊谋绢I真的是顯示在了他能不用箭只拉弓就把大雁射下來嗎?(生沉默,紛紛看書靜思,五分鐘后,陸續舉手)生1:我以為更羸的本領顯示在了他能仔細觀察,在常人眼里看來是極普通的一只大雁,他卻看出了它飛得慢,聽出了它叫的聲音也很悲慘。生2:我以為更羸的本領更顯示在了他熟知大雁的心理,知道它聽到弦響,心里定會十分的害怕,定會拼命地往高處飛。這樣一用力,傷口就拉開了,便從高空中掉了下來。師:你們現在佩服不佩服更羸?生1:我佩服更羸,佩服他仔細觀察的能力。我平時就缺少這種能力,對一些常見的事物常常熟視無睹,發現不了新的東西,所以寫文章時,寫出來的東西也很平淡,以后我要向更羸學習。生2:我佩服更羸,佩服他能從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規律性的東西,并進行科學地推測,如果是我,即使看到了這只大雁,也并不能知道它受過箭傷,孤單失群……
案例二:
一位教師在執教《楓橋夜泊》時,就有過一段師生、生生挖掘文本的對話。師:“夜半鐘聲到客船”,鐘聲給詩人張繼帶來了怎樣的感受?生1:詩人考場失意,羈旅他鄉,聽到鐘聲,心情更加憂傷。生2:詩人在羈旅中無法入眠,聽到鐘聲,思念起了自己的家鄉和親人。師:據記載,詩人在寫就《楓橋夜泊》后并沒有沉淪下去,而是更加發憤苦讀,最后中榜受官,成就了一番功名。有人曾說,是寒山寺的鐘聲給了他啟發。生3:鐘聲怎么會給他啟發?假如是我聽到寒山寺的鐘聲,那也一定會受益匪淺了?(其余生大笑)師:作為寺廟,歷來重禪道。佛家中講“聞鐘聲,心神凈,智慧長,菩提生?!焙剿碌溺娐曔h遠傳來,恰好如醍醐灌頂,可能使深諳禪道的詩人猛然警醒,從而悟出了人生真諦,一下子振作起來。于是詩人揮筆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楓橋夜泊》。
1.“突發事件”的教育價值
從上述兩個案例來看,課堂上出現的這種“突發事件”具有豐富的教育價值。
(1)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
建構主義的知識觀認為,知識是主體在已有的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認識。知識具有絕對的主觀性、相對的客觀性、開放性和發展性的特征。任何知識都有生存期,所有的真理都是相對的。知識可以分成兩類:已被證偽的知識和尚未證偽的知識。因而在知識經濟時代,批判能力應該成為學生必備的能力。案例一中“這有什么稀奇的,如果是我,也照樣能把這只大雁射下來。你信不?”和案例二中“鐘聲怎么會給他啟發?假如是我聽到寒山寺的鐘聲,那也一定會受益匪淺了?”的大膽質疑,都表現出可貴的質疑精神。如果教師對于這些課堂上生成的教育資源充分利用,可以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案例一中教師反問該學生“更羸的本領真的是顯示在了他能不用箭只拉弓就把大雁射下來嗎?”這樣一來,就把學生的質疑轉換為對新問題的探究和對錯誤觀點的批判上來了,有助于學生批判精神的培養。
(2)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
自主精神是人格健全的重要標志。如何探索新知?必須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自主精神在學習方面的表現就是以學生為主體自行組織學習,把學習的自放到學生的手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擁有權放到學生手里,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人,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兩個案例中“這有什么稀奇的,如果是我,也照樣能把這只大雁射下來。你信不?”“鐘聲怎么會給他啟發?假如是我聽到寒山寺的鐘聲,那也一定會受益匪淺了?”這些問題是學生自主發現的,要讓他們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探究,積極主動地構建新知。
(3)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是新課程所強調的重要教育目標。探究過程一般包括幾個部分:探究意圖(需要)―探究方案的策劃與設計―探究方案的實施與開展(探究行動)―反思(總結和結論)。學生提出問題即有了探究的需要,根據題目的大小可以設計探究方案。對于案例中“這有什么稀奇的,如果是我,也照樣能把這只大雁射下來。你信不?”“鐘聲怎么會給他啟發?假如是我聽到寒山寺的鐘聲,那也一定會受益匪淺了?”這兩個問題,教師指導學生經過討論,得出結論。這樣一來,學生經歷了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探究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2.“突發事件”背后的啟示
課堂上生成的教學資源具有即時性的特點,稍縱即逝,如何才能充分利用這些即時生成的教育資源呢?兩個案例中,教師不隨意否定學生的見解,對學生的質疑表示欣賞,保護學生的質疑精神,這樣做不僅即時化解了課堂危機,而且生成了其他教育資源,培養了學生的批判精神,也是對學生進行正確語文情感教育的絕好素材。
一、創新教育的意義在于能夠提高學生具備創新能力所具備的綜合能力
從廣義上來說,凡是有利于受教育者樹立創新志向、培養創新精神、激發創新思維、增長創新才干、開展創新活動而進行的教育,都可稱為創新教育。創新教育要教學生去掌握已知、探索未知;要教學生去開拓進取、除舊創新。創新能力是民族進步的靈魂、經濟競爭的核心;當今社會的競爭,與其說是人才的競爭,不如說是人的創造力的競爭。
如果這個世界沒有創新能力,便不會有今日人類的文明,可能還同猩猩它們一起還過著鉆木取火的原始生活,如果愛因斯坦,愛迪生等人沒有創新能力,他們何以取得巨大的成就與收獲,如果一個人不具備創新能力,可以說是庸才;如果一個民族沒有了創新人才,那么它便是一個落后的民族。
青少年培養創新能力具有極其重要性。我國要到2050年左右趕上或超過世界發達國家,成為具有高度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個宏偉的計劃需要這一事業的繼承者,必須具有創新精神。教育并非只是“傳道、授業、解惑”,還要結合學生的生理特點,培養他們“愛問、善問、會問”的思考習慣和解疑的動手能力,使他成為創造性的人才。只有創新型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
二、中學語文教學創新要立足于課堂教學
1、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思考,啟發學生想像,鼓勵學生質疑、標新。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一般按常規思維去處理事情,解決問題。但有的事情和問題按常規思維卻解決不了,在這種情況下,就得大膽求異,突破思維定勢,從事情或問題的反面去想,以取得成效。這就是求異思維。求異思維是創造型人才必須具備的思維品質?!端抉R光砸缸》中司馬光的絕頂聰明就在于從反面設想,使水離人,砸缸放水,救了落水的小孩。司馬光之所以能在緊急關頭用“砸缸”的辦法救出落水兒童,正是因為他的思維有異于普通人,也是他的創造性潛能得到了較好發揮的體現。再如,在講《狼和小羊》一課時,當我們都沉浸在繪聲繪色地分角色朗讀時,突然,有個學生問:“老師,狼那么兇殘,想吃小羊易如反掌,為什么還要找借口呢?”這時,其余學生也紛紛附和著:“是啊是啊,狼吃小羊撲上去就得了,為什么還要找三個理由呢?”于是,我豎起大拇指,先夸獎了那個孩子一番:“你提出的問題很有價值,連老師也沒想到,你真是個會思考的孩子!”然后就組織全班學生分組討論。隨后的發言更是讓我感受到他們身上的無窮潛力。熱情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可以開拓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把學生引入問題的天地,讓他們各抒己見,這樣就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教學的效益
2、課堂的趣味性、知識性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中之重?!蔽野血剟町斪髋囵B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催化劑。他們一次次地課堂發現、探索、獲得,一次次地寫作,總能獲得我如實的評價、贊賞,這對于激勵學生永葆學習語文興趣無疑是大有裨益的。同時,對學習語文保持沉默的學生也是一種鞭策。課堂的知識性,教學就是教會學生學習知識,學會做人道理。學習是為了應用,知識是能力的基礎,知識只有在應用的過程中才會轉化為能力。因此,創新能力的培養并不能忽略知識的重要性,沒有知識,就沒有能力可言,我們更不能談創新能力。在新課改中,我們不能完全拋開原來重視基礎知識的傳統,在一些新課改的教學范例中,發現一些教師追求課堂氣氛的活躍,完全脫離實際的教學內容,一節課下來,師生歡聲笑語,好不熱鬧,但學生除了暫時的愉悅,結果什么知識也沒學到。我們可以在快樂中學習,但不可以只快樂,不學習,那將違背教育的原則。
關鍵詞: 賞識 贊美 肯定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說:“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質就是被人賞識的渴望?!睙o論你、我、他,我們有誰會拒絕別人的贊揚呢?更何況是那些正在成長中的孩子們,他們更渴望被欣賞,更渴望被贊揚。因為贊揚會激起人的心志,開發人的潛能,能讓人在逆境中看到曙光。這一點在兒童身上尤為突出,尤其是教師的賞識教育更具有一定的導向性,他們會把這種賞識化為一種無窮的巨大動力,產生一種積極的、強烈的心里沖動:我不比別人差,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能行。因此,他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投入到新的學習活動中。竇桂梅老師說:“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學生,做老師的也要眼含熱淚地欣賞他,擁抱他,贊美他。”一顆星星,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個期盼的目光,一句激勵的話語,一顆等待的耐心,都將給學生們帶來不可估量的動力。
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先學后教的新課改形勢下,學會賞識學生是實施課改的有效途徑。當然,在教學中,對那些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大多數老師都會不由自主地對他們加以贊賞,可是要賞識每一個學生并不容易。有些孩子已在老師們的不經意中被遺忘。我曾經在聽課的過程中突發奇想做了一次統計,一節課中課堂發言次數最多的孩子竟然有十幾次左右,最少的孩子只有0次,單就課堂發言確實有部分學生處在“被遺忘的角落”。因為學生無論是學習成績還是個性品質,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那么老師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賞識每一個學生呢?使他們不再被遺忘呢?回想從教十余年的經歷,我是否做到用愛賞識每位學生,關注個體的差異呢?在教學中也有被我遺忘的角落。
一、孩子,我想做你的朋友
一(1)班顧倩玉是一個性格內向的女孩,平日里很少與人接觸,終日少言寡語,對我更是敬而遠之,課上很少發言,舉手很罕見,說話聲音小得像蚊子。她的唯唯諾諾與我的干練簡直是“水火不容”,偶爾喊她回答問題,可看到她那一副“驚弓之鳥”的樣子,更是氣不打一處來,因而時間久了常常忘記了她的存在。
周三晚上放學,照例各班巡視一圈,只見顧倩玉的媽媽拉著她走來,顧倩玉一副極不情愿的樣子,我心中一陣反感(耽誤我下班的時間)。孩子的媽媽一陣客氣,我也熱情地詢問來者事由,原來顧倩玉的手被同桌用鉛筆尖戳了幾個小洞,事情發生在美術課上,而顧倩玉竟一聲不吭地忍著,既沒有報告老師,又沒有與同桌發生爭吵。孩子的媽媽請我出面處理這個事情??粗⒆邮軅男∈?,同是母親的我理解此時孩子媽媽的心情。我首先向孩子的母親道了歉,表示沒有照顧好孩子是我們老師的失職,并表示第二天一定會處理好此事。孩子跟著媽媽走了,從她的身影上依然能看出膽怯,被鉛筆戳傷的小手還會疼幾天。
回家的路上,我在思考:孩子,你膽小,可你怎么連自我保護的能力都沒有呢?別人傷害你你怎么也不知反抗呢?媽媽現在能保護你,可能保護你一輩子嗎?走上了社會你怎么辦?第二天老師可以把那個調皮的孩子狠批一通,可管得了第二天,第三天嗎?現在的大部分的家長對孩子保護過度,使孩子失去了鍛煉的機會,失去了與同齡的伙伴,造就了一些孩子特別的內向、膽小的性格。而這部分孩子由于性格的原因恰恰也成為老師遺忘的對象。
怎么辦?這個孩子引起了我的關注。我找她進行了一番交談。首先讓她談談自己的優點與缺點,讓我感到心疼的是小小的孩子竟然把自己的缺點說了一堆,卻沒有說出一條優點。這是個嚴重缺乏自信的孩子。接著我問了一個她覺得很奇怪的問題:“孩子,你覺得老師最想和班里的誰交朋友?”她愣愣地望著我,我笑了:“傻孩子,是你呀!”“你愿意成為老師的好朋友嗎?”孩子愣住了,然后使勁地點點頭。從那以后,這個孩子變了,我經常看到她那高高舉起的小手,時常聽到她那并不清脆的聲音。我在努力做她的朋友,對她微笑,夸夸她穿的新衣,撫摸她的額頭,我在欣賞她的一切。她也在努力著,生怕失去我這個老師朋友。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塊玉,一塊未經雕琢沒有成型的玉。在他幼小的時候,如果我們能正確引導,采用有效的教育手段,給他鍛煉的機會,幫助他樹立自信心,相信他就會活潑開朗,健康成長。對于這些內向的孩子,我們應以更多的愛去關心他們,創造更多的機會來磨煉他們;應做他們的朋友,傾聽他們的聲音,關注他們一點一滴的成長。
二、孩子,贊美你收獲我的幸福
今年的三八婦女節,我又如期地收到了一條短信,內容是:“余老師:您好!又到了您的節日,祝您節日快樂!……”諸如此類的短信每逢一些特殊的日子我都會收到。說真的,收到這樣的短信我覺得我真幸福。發短信的這個孩子其實沒少被我批,但他卻一直記住了我這個老師朋友。一(2)班上有一位學生叫張杰瑞,當時他堪稱班上的老大,很調皮,經常欺負其他同學甚至故意和老師對著干,同學們都說他是班上的一顆毒藥,不論誰與他同位,家長必來要求老師調位子。最初,我也很苦惱,怎么攤上這么個“老大”,總擔心他惹出個什么事。但是我通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后發現這孩子內心還是很單純的,而且很熱心,總喜歡幫老師做這做那,還有一個非常可貴的優點就是組織能力比較強。我及時發現了他的這一優點,而且不斷地給以贊美和鼓勵,并讓他當班上的體育委員。剛接到委派他大吃一驚,班里的學生也不服。我及時找他談心,找出問題,并采取措施,只要他有做得好的地方,就及時給予他贊美。他不僅僅管好了班上的紀律,還從一個“問題學生”變成了一位受老師喜歡的好學生,受同學歡迎的好伙伴。因此,我們不要吝嗇贊美孩子,孩子需要贊美。另外,老師贊美學生的話不必喋喋不休,也無需嚴肅正經,他們只需要得到誠摯與坦率的認可。老師對學生的這些贊譽就是他們爭取更好表現的最大動力,千萬別忘了對孩子取得的每一進步與成功及時給予稱贊。
三、孩子,你真了不起
2010年春,為了迎接省藝術學校的合格驗收,臨近驗收的那個星期,我校上上下下都忙得不可開交。一年級的孩子小,所有的設計、剪貼、美化布置全都落在了我身上。從周二開始設計,準備材料,剪了許多花草作為修飾,整整忙活了兩天,周四晚上放學后開始張貼。忙完已近七點,回到家中雖有些累但感覺一塊大石頭終于落地,頓感輕松。第二天孩子們興致勃勃地在墻壁上尋找著自己的作品,我只是懶懶地看看,心想:孩子就是孩子,作品被貼上墻就那么興奮嗎?我錯了,看著他們喜悅的笑臉,我意識到這對于孩子多么重要,因為這是對他們最大的肯定。中午放學后,突然發現我們班的一(5)班有個學生還沒回家,正準備訓斥,他說話了:“老師,我寫得書法作品比陳博的好,為什么他的作品貼上墻了,我的沒有?!蔽毅蹲×耍枪钠鸲啻蟮挠職獠拍芟蛭屹|問,他也想被人肯定,內心深處多么希望得到老師的贊許,我仔細看了一下他倆的作品,說實在的真的是向他說的那樣,其實在選作品的時候,我根本沒有仔細看就憑借平日的印象直接把他的作品淘汰了。怎么辦呢?我誠懇地向他道了歉:“老師疏忽了。”立刻找來材料,把他的作品貼到墻上,他的臉上出現了從未有過的陽光般燦爛的笑容。記得一位學者說過,對學生要有“大愛”。愛優秀的孩子更愛樸實的孩子,愛聰明的孩子更愛“默默無聞”的孩子,因為后者更需要老師的關愛。在學生成長的道路上,我們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孩子?;丶业穆飞?,我反思:我就像一個種莊稼的人,不管理,不施肥,不用心澆灌,怎能收獲?當然,莊稼地里也有可能參差不齊,但它們都有開花結果的夢想。對暫時的弱者,多份寬容,多份愛心,多份賞識,或許能成就一位后天之才,用“大愛”關注每位學生的成長吧。
四、孩子,我想聽你說
新學期開學已有一段時間了,到一(15)班聽課,我發現孩子們不肯舉手。通常會有這樣的現象:即使教師精心備課,預設的課堂情境、師生互動的場面在課堂上也不能實現,只剩下自己在那演獨角戲。
我本以為孩子們會爭先恐后,誰知道在匯報時,全班竟然鴉雀無聲,就那么幾個孩子的手高高舉著,其余孩子的眼皮都耷拉著。我強壓抑著自己,作了深呼吸,下課了,我說:“同學們,能告訴我嗎?你們為什么不舉手?說說你們是因為老師的問題太難了,還是……”幾十秒的沉默后,有孩子陸續發言,總結大致有這么幾種情況:害怕說錯;以前自己一直舉手,可老師難得給自己發言的機會,后來干脆就不舉手了;有的問題太簡單,不想回答;有的問題設計太過復雜,孩子缺乏成功的喜悅;老師的課不生動,缺少幽默。仔細想想也是,班里60多個孩子,不可能每節課都能讓每個學生回答問題,總想讓班里較差的孩子趕上來,于是給他們回答問題的機會相對偏多,稍難的問題只找那些優秀的孩子,但這樣中等的孩子回答問題次數不多,久而久之他們便不舉手了。這使我想到了自己經常和老師們討論的一個話題:在班里有自己忽略的那些中等學生,他們成績不太好也不太差,不算聰明也不算調皮,在班里默默無聞,雖然沒有冷落那些孩子,但他們漸漸成了老師的盲點,被老師遺忘了。很多教師都犯了相同的錯誤,忽略了中等生。在一個班級里,中等生是最需要關注的人群。對他們適當加以引導就會使他們擠進優等生行列,如果稍加打擊就有可能跌入“差生”行列。想想,就算是成年人在一個群體內得不到關注,一定有失落感,甚至也有偏激的行為,更何況天真脆弱的孩子。其實孩子們需要的不多,在適當的時候給他們一個表示肯定的微笑,課后和他們玩玩游戲,聊聊天,就算你在校園偶爾碰到的時候,也很溫柔地摸摸他們的頭,使他們感到老師心里是有他、喜歡他的。課堂上,老師要留心,哪些孩子很少發言,只要發現輕易不舉手的孩子舉手了,就算他的答案和別人的一樣,也要給他機會。每個孩子都有均等的機會。我們更應該反思自己:雖然自己和這些孩子朝夕相處,但未必真正走進了他們的內心世界。雖然平時我們從來不給他們擺架子,但沒有蹲下身子,一直徘徊在孩子的心門之外。找到了一些問題的癥結,不知我們努力了,孩子會加油嗎?孩子――我想聽你說。
記得有位哲人說過“人類是虛偽的動物”,很多人嗤之以鼻。從心理學上來說,這位哲人說得非常在理。這里所謂的“虛偽”,就是愛聽好話、愛聽贊美之辭,這正體現了人希望自己的存在和努力得到認可,希望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對社會是有意義的。當然孩子們也是一樣,對他們的贊美就是對他們的認可,就是對他們的鼓勵,他們也會從中體會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從而進入成長的良性循環之中。必要的贊美,會給孩子一種滿足感、幸福感。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很長的過程,要一步一步地不斷實現,而不是一蹴而就。要善于發現孩子生活中的閃光點和成長中的每一點長進,并恰如其分地給予贊美。孩子成長過程中有無限的潛能,頭腦里充滿創造的火花,只要教師給予充分的贊美和肯定,孩子將發掘出潛能,踏上成功之路。老師們,讓我們一道真正進行賞識教育,從學會欣賞開始,不放過一個角落。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新課程標準,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