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循環小數教學設計

      循環小數教學設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循環小數教學設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循環小數教學設計范文第1篇

      關鍵詞:交互式白板;應用;策略

      一、前言

      曾經有人將課堂的復雜情況比喻成打開了“潘多拉盒”。的確,課堂教學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現象:精心設計好的課堂內容實施起來遠遠沒有想象得那么完美。學生們在課堂中出現的千奇百怪的問題讓很多預想變成空想。這時教師一味地按照設計好的程序繼續下去,而不理會學生的實際狀況,那么課堂教學的效果一定大打折扣。如果能即時地反饋學生暴露的問題發現教學線索,機智地改變已有的教學設計,更有針對性地完成課堂教學,則是我們追求的“智慧型課堂”。如何更快更大范圍地進行教學反饋?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一個恰當的載體,這個載體能夠清楚地呈現每個學生的及時問題,并便于教師發現、歸類和比較。根據實際情況,筆者嘗試使用了白板教學,學生人手一塊面積相當課桌面大小的白板,利用白板上進行解題,教師在巡視過程中可以非常清晰地發現學生的即時問題,并且便于展示和比較,學生在小組合作過程中也可以互相指出問題。

      基于白板使用的教學反饋變得更加容易。白板在使用過程中起到了放大和監督作用。

      本文嘗試利用白板使用實踐,探索交互式白板反饋教學。基于白板使用的教學線索發現需要解決:如何發現學生的即時問題,如何生成教學線索以及如何解決生成的問題。

      二、教學反饋中應用小白板的教學意義

      1.改變問題呈現的角度

      學生使用白板后,由平面書寫轉變為傾斜一定角度書寫,書寫的角度改變了,有時候教師需要走動到學生身邊,才可以看到學生的做題情況,而有些情況下,教師無需走動到學生身邊,只需要站在大部分學生的身后,就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很多學生的解題情況,方便教師快速掌握學生的反饋情況;同時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學生的解題過程。

      應用小白板,教師觀察學生做題的角度也得到了改變。教師的視野范圍放大了,課堂的掌控面積也得到放大,就像似在看學生解題過程的直播。能更快更全面地發現教學線索。

      2.關注問題呈現范圍的放大

      白板相對于練習本而言,面積大了很多。學生反映:“使用白板,寫得清楚了,看得也清楚了,計算也準確了。”學生解題中的問題呈現得也更清楚明了了。相當于很多同學同時上黑板做題目。對教師來說,學生出現的問題也能看得更清楚,對課堂反饋的掌握面積和速度也被放大。以往針對性地去關注成績較差的同學,現在絕大部分同學都能被關注。同時也起到了監督的作用。

      三、以《實數》教學為例談教學反饋的時機的把握

      1.應用白板在新知識的基點處及時反饋教學

      例如:《實數》這節中,學生們在自學讀完課前內容后,有同學發問:無理數到底有什么用?為什么要學習無理數?我借這個同學的問題展開了新課,打亂了我之前準備好的按部就班的課堂教學程序。我讓學生在各自的白板上面畫出數軸,并請每個同學在數軸上表示出自己能找到的數。很快,大家都畫好了,大部分同學表示出了整數、還有很少部分同學表示了分數、小數。還有的同學只表示出了正數。我將不同結果的白板展示在黑板上面,大家經過比較,很快就發現了自己的錯誤并進行了修正(應該能表示出所有的有理數)。之后,我問大家:你們認為數軸上面只能表示有理數嗎?你能發現數軸上面還有沒表示出來的數嗎?

      學生們開始熱烈討論起來,有的人發現:圓周率π沒有表示出來。它大概的位置在 3.1 和3.2之間,但不能準確地表示它。但它應該在數軸上。開了這個頭,同學們就打開了思路,從小數上面著手,馬上有同學說:循環小數沒表示出來,很多同學認為正確。我請大家在白板上表示循環小數。但大家很快發現,循環小數都可以化成分數,而分數可以表示在數軸上。比如31,它是無限循環小數。受到啟發,同學們想到了無限不循環小數,發現π就是無限不循環小數。就這樣,大家發現了在數軸上面,還有無限不循環小數沒有表示出來,而它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無理數。緊接著,我們很快得出了實數的分類,理清了有理數和無理數的概念。從小數上面重新將實數進行了分類。并且得出了實數與數軸上的點一一對應的關系。雖然

      沒有按照既定的教學程序,但抓住了學生的興趣點,這節課同樣完成了教學目標,并且是在學生們的質疑下一步步得出的結論,學生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非常想知道在數軸上如何表示無理數,為下一步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2.應用白板為講評和互評提供方便

      很多時候,學生產生的問題是復雜多樣的,不需要過多講解,只要將這些問題并列呈現出來,學生們會自己進行甄別。這種方法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白板可以同時在黑板上面呈現多塊,將各種問題同時進行比較講評,學生的收獲比以往大了許多。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更容易歸納和總結出學生的問題所在,發現教學線索。實現“機智教學”。 在小組合作交流中,白板也提供了方便。幾個同學可以聽某個同學拿著白板講解,比起以往大家趴在一起看一個同學的本子更輕松,而且可以隨時在白板上面修改和質疑。

      教學中,經常看到下課了,還有同學在拿著白板激烈爭論,互相質疑。學習的氛圍也濃厚了起來。也延續了教學線索和問題的徹底解決。

      參考文獻:

      [1] 楊慧敏.有效發揮交互式白板功效的策略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1,(11):90-92.

      [2] 周雪.基于智能交互式白板的教學設計研究[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7,(6):28-29.

      [3] 楊裕新.《基于交互式白板的“圖形計算方法”研究》報告[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2,(9):40-44.

      循環小數教學設計范文第2篇

      學習“年、月、日”時,教師教完例題 :“2月,平年是28天,閏年是29天,”準備探索下個環節,就聽到一位學生大聲說:“為什么有閏年和平年之分?為什么會四年一閏?”教師開發并利用這一生成的資源,在黑板上畫出了地球、月球、太陽之間的位置關系,進行演示、說明,地球在繞太陽轉的同時,自己還不停地旋轉,地球自己旋轉一周所需的時間,就定為一天;月球繞地球公轉一圈所需的時間是一月,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圈所需要的時間是一年。并帶學生研究了為何公歷規定有平年閏年之分,結合地球繞太陽公轉研究了為何有“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這些較深奧的知識。

      本來這個問題不屬于本學科的知識,不是本堂課的教學目標,但這正是學生在課堂動態生成的目標,教師沒有搪塞過去,而是及時地調整教學目標,滿足學生探索的欲望。雖然預設的教案擱淺了,但順應了他們的需求,拓寬了他們的知識面,提升了學生的素質,使學科之間進行了有機整合。

      二、傾聽“獨特見解”,閃耀智慧光芒

      聽一位老師教“乘法應用題”時,老師出了這樣一道題:一個房間最多可以住5個人,一個旅游團包了這樣的6個房間,這個旅游團共有多少人?學生思考后,列出了這樣的算式:6×5=30(人),也有學生列出:5×6=30(人)。老師提問:“你是怎么想的?”學生答:“要求這個旅游團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求6個5是多少”,老師滿意地讓學生坐下,我們也從沒懷疑過答案的正確性。當老師準備下一題時,有一個學生舉手了:“老師,有可能這個旅游團只有29人呢?”“這怎么可能呢?”老師愣了一下,我們聽者也急速地考慮答案的可能性。聰明的老師把球踢給了學生,“你能說說你的想法呢?”“其實,我也沒有太多的考慮,我只是想房間為什么一定要住滿呢?”學生的一席話使大家豁然開朗。“那我們就來討論一下,根據我們生活中的實際情況,有多少種可能性?”

      多好的教學契機,教師及時抓住了。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學習熱情一下子迸發了出來,于是就出現了以下的精彩場面:

      ……

      老師因為學生的高漲熱情而感動著,對學生的答案作了恰當的評價引導。大家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為學生的精彩想法而高興,更為老師及時抓彩而喝彩。

      三、允許“節外生枝”,收獲意外精彩

      《循環小數的意義》一課時,我按照課前的預設施教:1、拍節奏,悟規律;2、找規律,猜圖形。“這些圖形是有規律的,下面的除法豎式呢?”我話鋒一轉,“請動手計算1÷3= ,58.6÷11= 這兩道豎式題。”隨后,我把同學求的商0.33……5.32727……工工整整地寫在黑板上。“第1題的商從小數第幾位開始循環的?第2題的商呢?”……一切都按原先規劃的那樣推進,我感到滿意。

      “老師,我們學循環小數有什么用啊?”一位同學這突然一問,班上嘩然了。孩子們都來勁了,紛紛舉起小手:“學習像循環小數這樣的知識,沒多大用處”;“我認為,剛才的豎式計算完全可以用計算器,免得浪費那么多的時間”;“我不同意,如果學習確實需要,該花時間還是要的”;“用計算器多好!何必花這么多時間去算”;“ 可我們都沒帶啊!這就是老師的責任了” ……

      出人意料之外的問題,打亂原本正常的教學步驟。一向自信的我有些發慌,但我馬上鎮靜下來,豎起大拇指對著同學說:“大家的發言太精彩了,真是好樣的!”隨即,我調整了教學設計:把原先要在課堂上做的豎式題放到課外,讓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計算器完成;把課后的作業“聯系生活實際,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現象也是依次不斷重復出現”移到課堂。此時孩子們又投入到對自然現象和生活實際的探索—— 春夏秋冬、日落日出、周一至周日、地球繞著太陽轉、月球繞著地球轉。還有學生站起來說“人都是從出生到死亡,也是依次不斷重復出現”,可馬上有人異議“這不是依次不斷重復地出現,因為人死了不能再復生”,“人死了雖然不能復生,可他還有兒子、孫子……”瞧,唇槍舌戰了!

      課堂上,面對孩子們在思路上旁逸斜出、南轅北轍、背道而馳的這些“歧路”,是把他們往預設的軌道上趕,還是順著他們的價值取向、大大方方地挖掘?選擇前者是會打亂教師原有的教學設計、沖擊教師預設的價值取向,但牽著孩子們走,無疑置“動態”不顧,扼殺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孩子們敢于提出“這個階段學習循環小數沒多大用處” 震撼了我,而我也正是抓住了孩子們的這一“問”及時調整了教學設計,以學定教,才會使課堂折射出師生、生生互動的流光溢彩,才會讓課堂進入佳境,讓教學別有洞天!

      四、接納“美麗錯誤”,燎原創新之火

      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一課時,我把長方形稍稍一拉成平行四邊形后,問學生:“你知道現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多少嗎?為什么?”讓我始料未及的是幾乎全班都肯定仍是“7×5=35”,數學科代表還慷慨陳詞了——因為兩條鄰邊還是7和5,沒變!無疑,已有的“長方形面積計算”的認知基礎局限了孩子們的視野, 這的確就是孩子們的看起來似乎有些糟糕的“思維實際”,不過從中我們不也正能窺見孩子們數學建模的一斑嗎?孩子們潛意識里已試圖運用已有的“鄰邊相乘”舊知識解決新問題了呀,不正說明“轉化”的數學思想已深入孩子們的小心靈了嗎?可,課得繼續啊!——“怎么辦?”真是急中生智:我一聲不吭,微笑著一拉、再拉,拉至幾乎上下鄰邊挨近時故意提高嗓門問,“那照你們的想法一定還是五七三十五嘍?”孩子們或搔頭撓耳或面面相覷,還竊竊私語----不對呀!明明接近0了呀!

      循環小數教學設計范文第3篇

      一、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理念,把新課程標準融入課堂教學

      課程標準是教學的指揮棒,是教學改革的引路燈。我們如何去實施數學課堂教學改革,要依據《數學課程標準》。從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環節的優化,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形式的變化都要依據新的課程標準。我們要積極參加業務培訓,攻破業務上的道道難關,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先進教學理念,研究出全新的教學模式,清晰的教學思路,使小學數學教學在教學改革的浪潮中再上新臺階。

      二、改變課堂教學模式,轉變師生角色,實現同步發展

      課堂是落實新課標的最直接陣地,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陣地作用,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有效互動,課上盡可能讓多數學生發言,提供給學生盡可能多的交流機會,開發學生智力潛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應以學生主動探索為主進行教學設計,使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也得到客觀的培養,讓學生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

      例如:在講《循環小數》一節課時,課前安排好學生進行課內外閱讀,自學有關循環小數的知識,理解其概念、特點、規律,掌握識別方法,學會自我總結。課上講解時讓學生回答相關知識點,讓學生自己把這些新學知識說出來,這樣教學體現新課標中自主學習的理念。學生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鍛煉語言表達能力、思維發散能力、創新思維能力、辨別能力,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價值觀、世界觀。實踐證明,這種課堂教學模式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巧設題型,科學訓練,綜合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素養

      巧設題型包括例題、習題、考試題、課外技能訓練題等。通過精心設計的習題,培養學生數據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等。在例題、習題的設計上要體現一題多變,在教材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和發揮例題、習題的潛在功能,使學生在做習題中得到相應的方法指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內化,使知識系統化,克服某些思維定勢,發散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全面性和創新性,綜合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素養。

      循環小數教學設計范文第4篇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11―0106―01

      教學過程是師生情感交流、知識共享的過程,既包括預設性生成過程,也包括非預設性生成的過程,教師只有正確把握這一過程,教學中所提出的三維目標才有可能得以實現。當前數學課程資源的多樣性與認識的片面性并存,教師機械預設而忽視課程資源、對學生的反應回饋控制不當等問題大量存在。而開放的生成性資源,要求打破傳統的課堂秩序與平衡,這對已習慣于“灌輸式”和“控制式”教學的教師來說,無疑是嚴峻的挑戰。只有通過教師的捕捉、引領、提煉,使課堂向著高效的目標深化發展,才能演繹出更精彩的課堂。

      一、放棄 “預設”,靈動生成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精心預設的教學過程,往往與教學活動的發展有差異,甚至截然不同。當教學不能再按照預設展開,教師不應該牽強地掩蓋矛盾,將教案進行到底,而應該果斷地放棄預設,機智地生成新的教學方案。

      如教學“循環小數的意義”時,筆者按照課前的預設施教:第一步講故事,第二步找規律,猜圖形。“這些圖形是有規律的,下面的除法豎式呢?”筆者話鋒一轉,“請動手計算7÷9,58.6÷1l這兩道豎式題。”隨后,把學生求的商工工整整地寫在黑板上。“第一題的商從小數第幾位開始循環?第二題的商呢?”一切都按原先計劃的那樣推進,和預設的完全吻合。“老師,我們學循環小數有什么用啊?”一位學生突然一問,班上嘩然了。出乎意料的問題,打亂原本正常的教學步驟。筆者馬上鎮靜下來,調整了教學設計,把原先要在課堂上做的豎式題放到課外,讓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計算器完成;把課后的作業“聯系生活實際,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現象也是依次不斷重復出現”移到課堂。引導學生們投入到對自然現象和生活實際的探索中,并探究春夏秋冬、日出日落、周一至周日、地球繞著太陽轉、月球繞著地球轉等自然現象的規律,對于這類課堂偶發事件,若坦然處之,并把它作為寶貴資源加以利用,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利用 “錯誤”,促進生成

      教學中隨時可能發生的“錯誤”是一道道亮麗的風景,有效地挖掘利用好這種動態資源,可以引發學生參與的熱情,激起學生探究的心理需求和問題意識,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認知和心理發展。

      例如,教學“復合應用題”時,筆者出示這樣一道題:“ 一個車間要裝配288臺電視機,工人們每天裝配36臺,經過了5天,還有多少臺沒有裝配?”這道題一般解法是:288-36×5=108(臺)。可是一位學生在黑板上把算式錯誤地列成288÷36。在下面的學生沉不住氣了,紛紛舉手要求發言。面對此景,筆者微笑著說:“其實他沒有錯,只是還沒有做完。”教師這么一說,學生們都愣住。這時,有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明白了,他這一步算的是總時間,現在裝了5天,還要裝8-5=3(天)才能完成任務,即剩下沒有裝的就是36×3=108(臺)。”學生紛紛表示贊同。以上教學過程中,筆者面對學生的錯誤,非但沒有否定學生,而是通過巧妙點撥,既開拓了學生思維,又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

      三、捕捉 “分歧”,成就精彩

      循環小數教學設計范文第5篇

      關鍵詞:有價值情境;數學性;人文性

      一、怎樣的情境被引入課堂才有價值

      1.借助生活情境,從實際生活中激發思考

      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是數學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源泉。數學教學也應緊扣學生的生活實際,用學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現象來創設真實、自然、富有生活化的情境,從而引發學生的思考。

      例如,在教學“認識分數”時,我們可以創設這樣的情境,小明將一個蛋糕平均分成4份,卻發現一共有8位小朋友,他靈機一動,從中間橫著切,便將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正在大家想吃時,第9個小朋友出現了,怎么辦呢?小明又將自己的那一塊一分為二,將一份送給了他。從而提問畫面中的小朋友分別吃了這個蛋糕的幾分之幾?

      2.創設游戲情境,從娛樂中突破重、難點

      如教學“角的初步認識”這一內容時,有一位教師準備了一個角的兩條邊能拉長或縮短的教具,他首先帶領學生每人用手中的學具棒做一個角,并引導大家把手中的角變大、變小操作。從而輕松得出: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接下來教師又有意與學生玩一個比較角的大小游戲,教師故意做了一個比一位學生小一點點的角,從而引發他們思考:怎么比較誰的角大誰的角小,教師又故意把教具角的兩條邊拉長,說:“這下角大了吧!”頓時,教師里好一片熱鬧,學生小手高舉要發表自己的見解。通過創設這一操作情境,輕輕松松地突破了本課難點,即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無關,在操作中,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又彰顯了數學的低碳教學理念。

      二、創設有價值的數學情境應注意什么

      1.情境創設要以教材為引領

      新課改后的情境教學在課堂上表現的“轟轟烈烈”,可是,也有的課堂學生并沒有獲得知識,出現了重形似忽略了效果。思考其問題所在,教師沒有很好地理解教材,沒有明確創設情境的目的。有的教師甚至為了“熱鬧”而去創設情境,學生雖然進入教師創設的情境,也只是進入情境的表面,沒有進入實質性的領域。在教學《循環小數》這一課是這樣展開教學的: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現象是依次不斷重復出現的?

      生1:春夏秋冬,日出日落。

      生2:一月至十二月,周一至周日。

      生3:地球繞著太陽轉,月球繞著地球轉……

      師:那么,在我們的數學中是否也存在著這樣有趣的現象呢?(稍停)

      請學生計算103,58.611。

      (學生有滋有味地做了起來,紛紛舉起了手)

      生1:由于余數重復出現,商也依次重復出現。

      生2:這兩題商的小數位數可能是無限的。

      這樣的情境樸實自然,沒有任何的雕飾。學生實踐體驗結合實際生活經驗進行學習,領悟了知識的來龍去脈,比較系統地掌握循環小數的意義,很好地喚起了學生已有的知識,應該說是非常有價值的。

      2.情境的創設要處理好數學性與人文性的關系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既要重視數學本體的學習,又不能忽視人文思考。我欣賞一些真正特級教師的課,的確少了幾分矯揉造作,多了幾分樸實無華。

      例如,吳正憲老師教學的《平均數》課件出現一幅干枯的土地畫面。吳老師的語調轉為沉重:“在嚴重缺水地區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約為3千克。”吳老師拿出3千克的一袋水,繼續說:“洗臉、喝水、做飯、洗衣服,一共就這么一點水。”

      在這里,我還要提供一則信息:(出示小剛家各季度用水情況統計表)小剛家每季度用水分別是:16噸、24噸、36噸、27噸。請你幫他算一算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噸?

      引發學生爭論,讓學生在爭論中,激發起思維的碰撞,自己找到錯因。吳老師有意識地將這兩幅畫面鮮明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圖略)

      師: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么?

      學生有感而發:“小剛家要節約用水。”“水比較多的城市用水要少一些。”吳老師也發自肺腑地說:“節約用水,從我們自己做起吧。”吳老師沒有過多的說教,但是人文教育卻潤物無聲地寓于教學中。

      總之,教師要找準思維與教材內容的結合點,在問題的疑點、關鍵處進行教學上的加工、創造,盡力提高情境創設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價值,這樣才能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默的心智,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呂傳漢,汪秉彝.中小學數學情境與提出問題教學研究.貴州人民出版社,2006.

      伊人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 亚洲a级成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香蕉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AV成人出白浆无码国产| 亚洲无av在线中文字幕|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123区|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亚洲精品尤物yw在线影院|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在线播放| 亚洲avav天堂av在线网毛片|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无码】|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无码|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站| 亚洲精品成人在线| 日日噜噜噜噜夜夜爽亚洲精品 | 亚洲最大天堂无码精品区| 色老板亚洲视频免在线观| 亚洲 日韩 色 图网站| 亚洲欧美日韩自偷自拍| 日本亚洲欧美色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播放器下载| 亚洲AV女人18毛片水真多|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影院| 亚洲男同帅GAY片在线观看|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91亚洲精品麻豆| 亚洲精品精华液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 亚洲自国产拍揄拍|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电影网站|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a| 无码专区—VA亚洲V天堂| 亚洲图片校园春色| 亚洲精品女同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天堂 | 亚洲综合久久1区2区3区| 国产精品亚洲午夜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