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八上語文知識點總結

      八上語文知識點總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八上語文知識點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八上語文知識點總結

      八上語文知識點總結范文第1篇

      關鍵詞:議論文;知識樹;學習成效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知識樹的運用可以幫助學生盡快完成文章結構框架的梳理,并進行文章要點和信息的獲取,從而更好地進行語文的學習。因此,有必要在論點、論據較多的議論文課堂教學中進行知識樹的運用,以便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議論文知識。

      一、應用知識樹解讀議論文基本知識

      在議論文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忽略對議論文基礎常識的解讀。但是,學生只有熟練掌握這些知識,才能更理性地完成議論文的學習。而應用知識樹,卻可以使議論文的基本知識一一列出,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知識。因為,在議論文知識樹上,教師可以將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畫成樹的“果實”。具體來講,就是將議論文知識點概括為:結構、論證方式、論證方法三要素和語言這幾大部分。而這樣一來,可以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從而更好地完成文章的學習。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在“果實”上利用圓圈、星星等圖案畫出各知識點下屬的小知識點,從而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完成議論文知識的學習。

      二、應用知識樹解讀具體的議論文

      八上語文知識點總結范文第2篇

      關鍵詞:小學語文;復習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7-350-01

      復習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必要環節。復習的效率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復習方法是否科學恰當,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否得以充分調動。小學語文畢業復習,不僅要使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鞏固中得到深化和拓展,而且要立足大語文的觀點,教給復習方法,著力于培養學生的自我復習能力。鑒于此,我們應注意做好下面幾個方面:

      一、整體把握知識要點

      首先把整個小學語文階段內容梳理一下,以便于進行分類復習:1、漢語拼音。掌握聲母,韻母,整體認讀;看拼音寫詞語。2、掌握字典的兩種查法:拼音、部首,能選擇正確的字義、詞義。3、掌握已經學的詞語、成語。看意思寫詞語,寫成語。或者解釋詞語、成語。4、掌握小學階段應該掌握的古詩。要會背誦、默寫、填寫,解釋詩意思。5、掌握獨立閱讀短文的方法,會從段、短文中找出中心句,能夠知道短文的主題是什么。能用短文中的句子解釋短文中的詞語、成語。6、經典課文的語句要能背誦出來,特別是六年級的課文。7、能寫記敘文,要求語句通順,意思表達清楚,立意正確明確。能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運用學過的詞語、成語,盡量讓作文生動。會寫有關的應用文,比如;借條、請假條、留言條、日記。當然看圖寫文也是要練習的。8、會修改“病句。”掌握一般句的結構,知道病句有:前后不搭配、前后矛盾、關聯詞搭配不準確等。

      二、系統歸納,教給答題方法

      有的老師在總復習時,總喜歡搞題海戰術,只求數量,不求質量。我們可根據各冊教材的要求,幫助學生歸類復習,可逐冊歸類復習,或從字、詞、句、篇逐一復習。在歸類復習中,突出每一類重點和難點,教給學生正確的解題方法。例如修改病句這一訓練內容,復習時我們可先引導學生尋找修改方法。一般來說可采用兩種方法:一是緊縮法,對于較長的句子,可以把修飾、補充成分去掉,留下最基本的成分以便檢查句子是否有殘缺或搭配不當的毛病。例如“滾滾的烏云和滂沱大雨頓時從半空中傾瀉下來”。這句子較長,修飾成分多,不易看出毛病,若把修飾成分去掉成為“烏云和大雨傾瀉下來”,這樣,就不難發現,句中的“烏云”是不能“傾瀉下來的”,故這一句子犯了顧此失彼詞語搭配不當的毛病。二是類比法。按照原句的樣子(即意思)用另一些句子表達,進行對照比較,也可以檢查句子的正確與否。例如“工地上橫七豎八地碼著木料”,可能有的同學沒到過工地,沒見過木料是怎么碼著。因此這一句子的毛病一時找不出其毛病。遇上這類句子,可以引導學生仿照一些句子。例“商店里橫七豎八地碼著貨物”這樣一比照,原句話的毛病就容易地看出來了。商店里的東西是要放得整齊的,而“橫七豎八”是亂糟糟的。“碼著”是整齊地堆著,顯然它與“橫七豎八”是有矛盾的。以此類比,毛病就顯現出來了。學生掌握了方法以后,修改病句就容易學了。

      三、加強指導,講求課堂實效

      復習的功能主要體現在溫故知新、查漏補缺上,盡管也要考慮內容的整體性和系統性,但比起新授課來,教師的指導要靈活,講求實效。一是強調綜合。即知識塊之間的綜合。如標點符號可以與閱讀短文綜合在一起復習;拼音可以與字、詞綜合在一起復習,課文可以與作文綜合在一起復習等。另外是知識塊內部之間的綜合,如寫文與改文等。二是注意延伸與拓展。有些知識塊(如字詞)的復習可以“溫故”,只要把教材中涉及到的內容按要求掌握即可,有些知識塊則不行(如句子中的修改病句,不能說只要教材中例舉的幾個病句會改就行),而要適當地選編補充一些相關的題目讓學生練習,以看他到底掌握沒有。還要注意結合課文題材、作者等圍繞知識點進行拓展與延伸。三是以教材為本。上復習課更要以教材為本,以切實掌握教材上的內容為佳,應該說,適當地補充做一些題目來鞏固教材上“某一點”知識是完全可以的,也是很有效的,但絕不能把教材擱在一邊。

      四、訓練學生的整合能力

      八上語文知識點總結范文第3篇

      富人是從窮人那兒來的,知識是從無知那兒來的,幸福是從苦難那兒來的,跌下是從爬高那兒來的,自尊是從羞辱那兒來的,自主是從依從那兒來的。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初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七年級,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1《世說新語》兩則

      一、文學常識:

      《世說新語》由南朝人劉義慶組織文人編寫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主要描寫從東漢到劉宋時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

      二、文言知識:

      1.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問)

      2.古今異義

      (1)與兒女講論文義(古義:對子侄輩的總稱。今義:指兒子和女兒。)

      (2)太丘舍去(古義:離開。今義:從所在地道別的地方,與“來”相對。)

      (3)相委而去(古義:丟下,舍棄。今義:委托。)

      (4)下車引之(古義:拉。今義:引導,牽引。)

      (5)元方入門不顧(古義:回頭看。今義:照顧。)

      (6)陳太丘與友期行(古義:約定。今義: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詞類活用

      (1)陳太丘與友期行(名詞用作動詞,約定。)

      (2)元芳時年七歲,門外戲。(名詞用作狀語,在門外。)

      (3)友人慚(形容詞意動用法,感到慚愧。)

      《詠雪》

      1.內集:家庭聚會

      2.兒女:泛指子侄輩,這里指謝太傅的侄兒侄女

      3.俄而:不久,一會兒

      4.聚:急速

      5.欣然:高興地樣子

      6.差:大致、差不多

      7.擬:相比

      8.未若:不如比作

      9.因:憑借

      10.起:飄起

      11.即:就是

      《陳太丘與友期》

      1.期:約定

      2.期行:相約同行

      3.戲:玩耍

      4.舍去:去,離開,舍去,在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

      5.乃:才

      6.時:當時

      7.慚:感到慚愧

      8.尊君:對別人父親的尊稱

      9.不:通“否” 句末語氣詞,表詢問。

      10.待:等待

      11.非:不,不是

      12. 相委:委,丟下、舍棄

      13.君:對對方的一種尊稱

      14.家君:對別人稱自己父親的一種謙詞

      15.日中:正午時分

      16. 引:拉

      17. 顧:回頭看

      三、翻譯課文。

      《詠雪》

      原文: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譯文: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講解詩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她就是謝太傅的長兄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陳太丘與友期》

      原文: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譯文:

      陳太丘和朋友約定一同出門,約定的時間是正午。正午已過,(友人)仍然沒有到達,太丘不再等候就離開了。太丘離開后,友人才到。太丘的兒子陳元方那年七歲,當時正在門外玩耍。客人問元方:“你父親在嗎?”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來,他已經離開了。”那人(聽了)便發起脾氣來,罵道:“不是人哪!跟別人相約同行,卻把別人丟下,自個兒離開了。” 元方說:“您跟我爸爸約好正午一同出發,您正午到,就是不講信用;對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那人感到慚愧,便從車里下來,想拉元方的手,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家的大門。

      四、元方與友人各是怎樣的人,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這兩個人物形象。

      元方:聰明伶俐,明白事理,能言善辨,落落大方,但有些傲慢。

      友人:不講誠信,沒有禮貌,但知錯能改。

      初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2一、文學常識填空

      1.《論語》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撰而成。

      它以語錄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論語》與《大學》、《中庸》、《孟子》并稱“四書”。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

      相傳他有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統治者尊為“圣人”,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與孔子并稱“孔孟”

      二、解釋加點詞語

      1.學而時習之(按時復習)

      2.有朋自遠方來(從

      )

      3.人不知而不慍(了解)(生氣,發怒

      )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

      6.與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誠,誠實)

      7.傳不習乎(老師傳授的知識)

      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這里指獨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

      10.不逾矩(

      越過,超過)(規矩,規范)

      11.溫故而知新(學過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

      12.學而不思則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13.思而不學則殆(有害)

      14.可以為師矣(可以)(憑借)(做,當作)

      15.人不堪其憂(忍受)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詞,……的人)(喜歡,愛好)

      17.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以……為樂趣)

      18.飯疏食飲水(吃飯)(粗糧)(冷水)

      19.曲肱而枕之(彎曲胳膊)(承接連詞)

      20.不義而富且貴(不正當的手段)

      21.于我如浮云(對于)

      2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泛指多個,幾個)(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23.擇其善者而從之(好的方面,優點)

      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邊)

      25.逝者如斯夫(流逝)(這,指河水)

      26.不舍晝夜(舍棄)

      27.三軍可奪帥也(軍隊的通稱)

      28.匹夫不可奪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漢)

      29.博學而篤志(忠實,堅守)

      30.切問而近思(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

      三、通假字

      1.不亦說乎

      說 通 悅 ,意思是 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有 通 又 ,意思是 古人在兩位數的整數和零數之間常常加“有”字

      四、古今異義詞語

      1.學而時習之

      (時,古義:按一定時間;今義:時間。習,古義:復習;今義:學習)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義:每天;

      今義:一日。三,古義:泛指多數,今義:數詞,三)

      3.溫故而知新(古義:舊的知識;今義:過去的,老的)

      4.擇其善者而從之(善者,古義:優點;

      今義:善良的人。從,古義:跟從(學習);今義:跟從。)

      5.可以為師矣(古義:可以憑借;今義:可能,許可)

      五、一詞多義

      1.為:為人謀而不忠乎(替)

      可以為師矣(成為,做)

      2.而:人不知而不慍(轉折連詞,卻)

      溫故而知新(順承連詞,不譯)

      3.知:人不知而不慍(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溫故而知新(得到)

      4.樂:不亦樂乎(愉快,快樂)

      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以……為樂)

      六、成語歸類

      1.不亦樂乎

      2.溫故知新 3.擇善而從

      4.三人行,必有我師

      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奪志

      7.富貴浮云

      8.簞食瓢飲

      八、按要求默寫

      1.闡述“學”和“思”辯證關系的句子是: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

      2.求學應該謙虛,正如《論語》中所說: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3.復習是學習的重要方法,且對學習者有重要的意義: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4.當別人不了解自己、誤解自己時,孔子提出不要焦慮: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5.孔子贊嘆顏回安貧樂道的高尚品質的句子是: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6.孔子在《述而》篇中論述君子對富貴的正確態度是: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們可以聯想到《論語》中孔子的話: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九、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 別人不了解我,我卻不生氣,不也是君子嗎?

      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譯文: 幾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師。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譯文: 我十五歲就有志于做學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能通達事理

      4.不義而富且貴,與我如浮云。

      譯文: 用不義的手段得到富與貴,對于我來講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樣。

      5.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 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習過呢?

      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譯文: 軍隊可以被奪去主帥,男子漢卻不可被奪去志氣。

      初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3《誡子書》知識點梳理

      一、【課題解析】

      誡:告誡、勸勉。子,指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書,書信。本文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寫給自己八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殷殷教誨中蘊含著無限期望。

      二、【走近作者】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瑯琊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蜀漢政治家、軍事家。曾隱居隆中,后來任蜀國丞相。

      三、字詞理解:

      1、一詞多義

      “以” “成”

      2、古今異義“險”

      “窮” “去”

      3、詞類活用

      非淡泊無以明志 明:形容詞使動用法,使?? 明確。

      非寧靜無以致遠 遠:形容詞活用為名詞,遠大目標。

      非志無以成學 志:名詞活用為動詞,立志。

      4、句子:

      a.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b.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四、朗讀停頓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五、翻譯

      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翻譯:君子的行為操守,(應該)用寧靜專一來修善自身,用儉樸來培養自身的品德。

      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翻譯:不內心恬淡,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寧靜專一就不能達到遠大的目標。

      3、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翻譯:學習必須寧靜專一,才識需要學習。不學習無從增長才干,不立志不能取得學業的成就。

      4、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翻譯:放縱懈怠就不能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性情。

      5、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翻譯:年紀隨同時光而疾速逝去,意志也隨歲月而消失,于是漸漸枯零凋落,大多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可悲地守著貧寒的居舍,(那時后悔)哪來得及!

      六、文意理解:

      1、本文作者提出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是從哪兩個方面進行論述的?

      論點: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就學習和做人兩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從這兩個方面是如何展開論述的?

      (無論是做人還是學習,作者都強調一個‘靜’字,把失敗歸結為‘躁’字,把靜和躁進行正反對比論證)

      按照議論文的結構理解文章,并找出論點句,治學、修身、惜時句

      A.論點句: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B.治學(靜):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正)。

      C.修身:(躁):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反)。

      D.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2、主題思想:諸葛亮將立志、學習和成才三者聯系在一起,告誡兒子要修身養性,勤學成才。

      3、填空:

      文中常被人們當做志存高遠的座右銘的句子是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全文中心論點是(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表現躁的危害的反面論證的句子是 (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八、積累成語、名句:

      淡泊明志 儉以養德 寧靜致遠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八上語文知識點總結范文第4篇

      一、語文生本評研課的具體做法

      1.出題。事先安排學生個人或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自己或小組對單元或章節內容的理解和判斷,將學生自己認為是重要的內容設計成測試題,出題的過程也是學生在實踐中再次學習本單元或章節內容的過程。

      2.解答。一般是學生小組內或小組之間交換題目后解答,這樣做就是讓學生在交流、分享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3.評價。根據需要,一般會采取個人自評、組內互評、小組間互評等不同的形式,評價出學生做題的情況。這也是間接檢測學生對本部分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對自己出題內容的掌握情況,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學習。

      4.組內分析研討。根據不同的評研形式,學生可以對自己做題情況進行分析。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對他人的試卷進行評價分析,根據錯題情況,分析原因、研究討論解決方法,從而達到分析研討中再次學習的目的。

      5.全班交流展示。學生進行小組交流后,還要組織學生將評價、研討的內容有選擇地在全班進行交流,特別是易錯點,從而達到互相提醒、補充,共同借鑒提高的目的。

      6.反思、總結規律。在交流展示之后,還要讓學生對測評研討情況進行反思和總結,提出注意事項,教師根據學生的需要進行適當的點撥和引領,達到在評研課上評得準確、積極,研得透徹、深刻的目的。

      二、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獲得自信,品嘗被尊重的快樂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途徑也是語文實踐”。生本評研課上,學生在出題、解題、評價、研討、展示和總結過程中,先自學再進行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學生既是出題者,又是評價者;既是學生,又是“老師”。語文評研課給了學生實踐的機會,也達到了生本課“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要求,讓學生根據實際學習情況將重點難點重新學習,將學生作為教學的資源,尊重學生的學習感受。當學生自己出的試卷發給其他的學生時,當自己拿起紅筆鄭重地給其他學生評分時,當評研時自己的答案得到同學掌聲的時候,學生獲得的不僅是本單元的知識,還有自信和快樂。這種自信會轉化為繼續學習的動力源,推動學生繼續學習。

      在實施的過程中,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常常采取為學習小組加分的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會在黑板公示每個小組每個成員的分數,以組為單位評出名次,為了不削弱最后一名的學習積極性,維護他們的尊嚴,對他們不獎也不罰,只用語言激勵他們。對個人也打分,一般是90以上加5分,80以上4分,70以上3分,60以上2分,60以下沒分。當有人因懶惰沒有達到60分的時候,就給他一次重新評研的機會。在評研課上,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得到尊重,又在個人和小組激勵加分中獲得更多的自信,學生體會到了尊重帶來的學習快樂。

      三、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獲得學習的快樂

      生本評研課體現了從“師本”到“生本”的轉變。傳統課堂上,教師在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進行學習,而在生本語文評研課上則是學生通過出題嘗試自己整理這部分的重點,通過評卷再次鞏固重點內容,學會判斷,通過分析和研討強化重點內容,學會總結規律。所有這些內容都是站在學生的角度,根據他們的學習情況,確定學習內容。在具體的實踐練習中,在出現錯誤、分析錯誤的原因、改正錯誤的過程中,學生獲得知識。學生由原來的學會老師總結的知識點、易錯點,到在實踐中自己會總結知識點、易錯點,他們正在由被動接受學習到主動組織參與學習。在出題、做題、評價等實踐活動中,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這些對于學生來說,又是最欠缺的,也是學生將來學習其他內容或終身學習必不可少的能力。

      學生的交流、總結是自己獲得的,不是老師強加給他們的。在一次八下第四單元字詞部分的評研課上,有一個學生總結說卷子里面的“籍貫”的“籍”出錯的比較多,很多同學把這個字和“狼藉”的“藉”弄混了;還有“秫秸稈”的“秫”和“發怵”的“怵”容易混淆,要注意分辨偏旁。這樣的評研交流對其他學生的學習也有促進作用。從學會到會學,學生也獲得了自主學習的快樂。

      四、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體驗合作的快樂

      八上語文知識點總結范文第5篇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語文;適用性教學媒體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36-0025-02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為一種極為普遍的現象,在學校教育中,教學媒體設備成為教學資源和教學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中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適當應用適用性的教學媒體和技術對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以及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掌握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要求和目標

      根據我國新課標的要求,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要求和目標可以概括為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語文課程教學時要盡量真實地重現文學情景,加強學生對文本解讀的能力,并且通過開展高效的教學模式和利用相應的教學輔助設備,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水平和能力。

      二、適用性教學媒體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適用性教學媒體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應用具體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

      1.課堂導入的運用。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教學媒體,采取視聽有機結合的方式進行導入教學,以便幫助學生在知識層面上與心理層面上提前做好準備。例如,在講授《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課之前,教師可以利用教學媒體制作相應的課件,將桂林的美景展示給學生,學生被美麗的桂林山水所吸引,進而集中注意力,為之后的課堂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知識點的呈現。在對學生講解知識點時,利用生動有趣的聲音與圖片,將知識點展現出來,如生詞、表達手法等,從而讓學生對該節課的知識點有更為強烈、更為清晰的認識與了解。人類對語言進行學習的最為主要的目的就是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所以,必須為學生創造一個較為真實的環境,以便對語言進行充分有效的運用,且在運用的過程中掌握該門語言。運用教學媒體可以避免時間與空間上的局限,營造和諧、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創造良好的課堂交流環境。

      3.與教材相關材料的呈現。教學媒體的應用有助于將與課文內容有關問題的呈現,如教師在要求學生進行多形式練習題、加強小學生語言水平與技術鍛煉時,能夠有效加大學生的知識量,節省大量時間,并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例如,教師在對成語練習進行設計時,可將其設計成計算機游戲,讓學生在聽時就好像在玩游戲,學生依據計算機所播放的聲音材料,用鼠標將有數字的小球放入相對應的括號中,如果操作正確,計算機會顯示“請勿驕傲”,假使操作錯誤,計算機將會給出“再接再勵”。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極大的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并有效提升中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水平。

      三、適用性教學媒體的作用和意義

      適用性教學媒體在小學語文課程中應用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以及對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等幾個方面,具有迎合時展、滿足學生和教師的需求以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等作用。

      1.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小學生的個性比較活潑好動,具有極強的好奇心,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正滿足該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多媒體技術通過情景創造,利用豐富多樣的方式將內容呈現給學生,能夠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聲音、圖片以及視頻等,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緊緊抓住這一特點,對學生進行教學,通過fals的形式將課文中所涉及到的部分或全部內容用多媒體方式呈現。在這種情景教學下,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適用性教學媒體運用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可以為小學生提供八項服務,具體如下所述:教材內容的情景再現;課文的講解;文章的朗讀,詞匯、句子及篇章的領讀;教材重點、難點的分析與說明;知識點的介紹;相應練習題目的提供;各種和學生有關的游戲或者知識競賽的提供;學生各項能力加強練習的學習渠道與手段。通過運用適用性教學媒體,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能夠依據自身學習的層次或者是教師的要求,選擇方式、層次不同的學習內容,在這種針對性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

      3.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在小學生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適用性教學媒體的運用能夠為學生提供生動活潑的動畫、正確嚴謹的教學以及優美動聽的音樂,讓學習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在這種情況下極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寓教于樂,進而有效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發散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運用教學媒體還能將整堂課的教學重點進行歸納總結,完整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可以根據所羅列的知識點進行發散思維的培養和練習,從而達到這一教學目的。

      綜上所述,適用性教學媒體的應用是一種較為先進的教學方式,可以通過視音頻、圖片等形式,創造內容豐富的教學情景,并能夠提供大量的資料與信息,開拓學生的眼界,進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若谷.多媒體語文教學對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作用[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9,(30):211-213.

      国产产在线精品亚洲AAVV|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4|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妖| 日本亚洲视频在线| 亚洲小说区图片区另类春色|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 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一二三|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花野真一|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图片|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欧美aⅴ在线资源|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综合| 亚洲精品一卡2卡3卡四卡乱码|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电影| 色偷偷亚洲男人天堂| 色欲aⅴ亚洲情无码AV蜜桃| 精品国产亚洲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 亚洲日韩VA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AV第一页|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 亚洲天堂男人天堂|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亚洲无吗在线视频| 亚洲av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 亚洲色成人中文字幕网站| 亚洲av无码成h人动漫无遮挡|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 亚洲一级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无线乱码在线观看| 一本久到久久亚洲综合| 亚洲色精品88色婷婷七月丁香|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古代 | 激情小说亚洲图片|